思痛录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思痛录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020092079
作者:韦君宜
页数:337页

作者简介

《思痛录(增订纪念版)》以1998年5月北京十月文艺版《思痛录》为底本,参考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0年版《思痛录》加以增补修订,另收入作者怀人反思的散文22篇,全面展示作者的沉痛之思。
编辑推荐
《思痛录(增订纪念版)》编辑推荐:亲历“左祸”——从“抢救运动”到“文革”,痛苦反思。
名人推荐
露沙之路向延安,大砭沟头去又还,抢救过关多少劫,追求民主自由难。
——李锐
《思痛录》值得一读,而且不可不读。因为从这样一部作品中可以看出某一个时代的人情世态以至政治风云。它不仅是一部勇于暴露黑暗的书,而且是一部“孤愤之书”。蒲松龄自称他的《聊斋》是孤愤之书,其实《思痛录》的孤愤还千百倍于《聊斋》,它不仅把千百万普通人都写成牛鬼蛇神,而且这些“普通人”也竟被逼以“牛鬼蛇神”自居,一点也不想反抗。
——黄秋耘
把知识分子看成异类或敌人,或潜在的敌人,是完全错误的。而这点,正是我们几十年来(包括解放以前在内)很多难于收拾的特大错误的基本原因之一(另一基本原因就是必须内部“天天斗”)。
——曾彦修
“肃反”+“反智”:直到文化大革命,也未能超越这个模式。
——邵燕祥
我觉得她一直背负着一个精神的十字架。她为什么支撑病体顽强把《思痛录》写下来?她认为,这些教训太深刻了,太惊人了,太荒谬了!不写下来,良心不得安宁,她背上的十字架放不下来。她的《思痛录》,就是这么直面历史,直面人生,思考我们的历史教训,这也是很有胆识的,也是她晚年重要的一部书。最近几年文艺界没有一本书超过《思痛录》。
——唐达成
《思痛录》如同一块精神化石,将成为下世纪人们了解这个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和理解中国革命的入门之书,必读之书。《思痛录》的意义不仅仅属于韦君宜个人,而是成为20世纪末中华民族的一个精神座标,成为投身革命的一代知识分子大彻大悟的典型象征……把《思痛录》的意义和巴金的《随想录》并称,并非过誉。
——邢小群、孙珉

书籍目录

思痛录
缘起
“抢救失足者”
解放初期有那么一点点运动
我曾相信“反胡风运动”
我所见的“反右”风涛
“大跃进”要改变中国面貌
“反右倾运动”是反谁
一个普通人的启示
缓过气来之后
“文化大革命”拾零
(上)我这个“走资派”
(下)这些人的罪行
当代人的悲剧
忆大寨之游
“取经”零忆
那几年的经历——我看见的“文革”后半截
编辑的忏悔
十年之后
记周扬
结语
思痛补录
心中的楷模——参加邵荃麟同志追悼会归来
纪念冯雪峰同志
天安门情思
蜡炬成灰——痛悼杨述
纸墨长留负疚心——敬悼王翰、张清华夫妇
她这一辈子——记我的四妹
悼萧殷
并非发生在“走资派”身上的事
追念雪峰同志
他走给我看了做人的路——忆蒋南翔
我所认识的胡耀邦同志
“大师姐”夏英喆
附录一:韦君宜小传
附录二:《思痛录》成书始末(杨团)

编辑推荐

《思痛录(增订纪念版)》编辑推荐:亲历“左祸”——从“抢救运动”到“文革”,痛苦反思。

内容概要

韦君宜,原名魏蓁一。因投身“一二九”运动而参加革命,从此个人命运与中国共产党几十年历史缠绕在一起。她是——清华高材生,热血青年,党的干部,作家,编辑家,背负精神十字架的反思者。

名人推荐

露沙之路向延安,大砭沟头去又还,抢救过关多少劫,追求民主自由难。——李锐《思痛录》值得一读,而且不可不读。因为从这样一部作品中可以看出某一个时代的人情世态以至政治风云。它不仅是一部勇于暴露黑暗的书,而且是一部“孤愤之书”。蒲松龄自称他的《聊斋》是孤愤之书,其实《思痛录》的孤愤还千百倍于《聊斋》,它不仅把千百万普通人都写成牛鬼蛇神,而且这些“普通人”也竟被逼以“牛鬼蛇神”自居,一点也不想反抗。——黄秋耘把知识分子看成异类或敌人,或潜在的敌人,是完全错误的。而这点,正是我们几十年来(包括解放以前在内)很多难于收拾的特大错误的基本原因之一(另一基本原因就是必须内部“天天斗”)。——曾彦修“肃反”+“反智”:直到文化大革命,也未能超越这个模式。——邵燕祥我觉得她一直背负着一个精神的十字架。她为什么支撑病体顽强把《思痛录》写下来?她认为,这些教训太深刻了,太惊人了,太荒谬了!不写下来,良心不得安宁,她背上的十字架放不下来。她的《思痛录》,就是这么直面历史,直面人生,思考我们的历史教训,这也是很有胆识的,也是她晚年重要的一部书。最近几年文艺界没有一本书超过《思痛录》。——唐达成《思痛录》如同一块精神化石,将成为下世纪人们了解这个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和理解中国革命的入门之书,必读之书。《思痛录》的意义不仅仅属于韦君宜个人,而是成为20世纪末中华民族的一个精神座标,成为投身革命的一代知识分子大彻大悟的典型象征……把《思痛录》的意义和巴金的《随想录》并称,并非过誉。——邢小群、孙珉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钢铁老百姓没有炼过,可以用种种海外奇谈来唬他们,而粮食是老百姓天天种的,叫他们怎么放卫星呢?这一年就忽然出现了许多“科学种田法”。一日深耕,越深越好。开了展览会,把那根扎得深和根扎得浅的两种作物作对比展览。二日密植,越密越好,算出科学账来,一亩地植株多一倍就能多产一倍。老百姓无法可想,只好把几亩田的庄稼拔下来插在一亩田里,于是亩产万斤、六万斤以至十万斤的报道全登出来了。号召刚刚过了三四个月,徐水亩产几万斤的“卫星”已经放出来了。 我看见了作家菡子同志的文章,说她去参观的那些丰产田,用自来水笔向田里的稻子中间插,竞插不下去。这密到了何等程度! 我所在的怀来县还不能算太坏,我们没有搞这种自己骗自己的移植丰产田。北京作家协会来人参观,我领着他们去。他们问:“你们这稻田亩产多少?”我答:“能达到七百斤,最好的八百斤。”这是了不起的数字,过去这里种粮食作物低的一百多斤,顶高的才三百斤。但是参观者现出不满的神色,“这么低!你们有没有一万斤的?”我没有说什么。显然我们还瞎吹得不够。 一切深耕密植的办法都实行过了。西榆林村头试验深耕,刘振声带队。已经用铁锨挖到一尺五寸深,刘振声说行了。但从县里来的检查组却说不行。人家报上登的深耕经验是要挖五尺,于是只好继续挖。人站在下面挖,直到把这块挖完。且都是第一天发通知,三天内就要收集全公社推广的数字,要汇报。农民接受不了,干部交代不了。稍微肯说一两句直话的农村干部,都受了气,低了头(例如刘振声)。只有一天到晚喊“挑战”的人才混得下去。 到这时我才明白,荒谬和冤枉并不是只发生在文艺界里。文艺界挨的骂是多一些,但真正残酷的事情并不在文艺界。工农业生产一点也不是淳朴无邪的桃花源。 相反,我们这些搞文艺的由于不了解真实情况,容易被谎言所欺骗,反而会助纣为虐。前边我说了那些诗传单的情况。后来,在怀来县还举行过全县赛诗会。县委副书记王俊禄要写一首开场诗。由我和徐迟两人代笔。

图书封面


 思痛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知道这本书,已是在十月文艺版出版很久之后;多处搜寻,终于,找到这本增订版(应该是增加了《思痛补录》的20多篇文章吧)。近日翻出这本书,一气读完,却不知道说什么。这是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的老革命,1·29运动参加者在1976--1986年所写的回忆录。在这本书中,韦君宜以质朴的语言,从“抢救者运动”写起,对历次运动直至文革结束进行了自己的思考。作为亲历者,韦君宜的笔是充满复杂情感的,更过的时候是愤怒、自省,是追问,也是忏悔。按其成书时间,在当时,韦君宜的思考深度应该说是史无前例的;以后有没有更深刻的,我尚不知道。韦君宜坦承自己是被整的,也坦承自己同时是整人者。凭借这一点坦诚,这一些反思,韦君宜为我们描画出了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那一代知识分子的众生相。历史是不能被忘却的!这是韦君宜最后的呼声
  •     “我是抱着满腔幸福的感觉,抱着游子还家的感觉投奔延安的”,作者韦君宜这样写道,“我觉得到了延安便一切都会好了,党将爱抚我,抚平我的创伤,给我安慰和温暖,鼓舞我拿起投枪来继续战斗。”这大概也是太多当年抱着最激烈的革命热情和爱意奔赴延安的青年人的共同想法。在当时,延安意味着光明的开始,意味着未来,意味着乌托邦在中国土地上最美好的显现。北大、清华的左派学生一个接一个的从北大后门拖着理想奔赴延安。然而在延安,“我一个人在空摇动里抱着孩子流泪。杨述(作者的爱人)被关在整风班里,但天天凌晨要他们整队到无定河边去冒着寒风干活。”“我们的小女孩因为我无带孩子的经验,又在这种困苦环境之中,无人理睬和照顾,竟不幸夭折。”“整风”不久之后,作者夫妻两人又被驱逐出窑洞,搬到了“与老鼠为邻的破屋里”,“晚上,我穿件破褂子,脚上穿着捡来的别人不要的破鞋,在这个院角徘徊。月光明亮,万感萦心。我究竟身犯何罪,会弄到今天这个样子?”经过“整风”和“肃反”,赴延安的知识青年的理想、道德、信念其实都就这样崩塌了——即使还存留着大学时的美好信念,也只能保持沉默。二十年后,作者到作协工作,也开始不得不批判别人,比如批判好友黄秋耘,比如与杨述的堂兄杨肆划清界限,再比如作者专门一节写《我曾相信“反胡风运动”》——“由于大家不知内情”,“见党中央公布材料后,说胡风集团就是与蒋介石有勾结的反革命集团,大家谁也不怀疑,在这个前提下,人们全都被蒙蔽了。”作者写道:“在反右派运动中,我曾对秋耘同志说:‘如果在“一二·九”的时候我知道是这样,我是不会来的。不过说是那么说,我们已经来了。那两年的实际情况是一面牢骚满腹,一面继续做‘驯服工具’,还在努力说服自己。只要气候上稍微转暖一点点,马上就欢欣鼓舞,全原谅了。”因为“我由十几岁时培养起来的对党忠诚,十分牢固”。仅这十几页的阅读,大概已可以看到作者的心路历程:从满心信仰、到对现实的彻底失望但仍存信仰,到将信将疑,到最后大彻大悟,76年开始写《思痛录》。我想这也是诸多奔赴延安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更是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     作者记录了延安整风到粉碎四人帮这十几年中各种运动的荒诞,可贵的是责人容易责己难,作者作为这些运动的受害者、参与者更多的反思了自己,同时也对这些运动对执政党肌体带来的伤害痛心疾首。但更可贵的是虽然饱受折磨,作者在结语中依然体现出的赤诚之心。这个结语的写作之日颇为特殊:1989年4月30日,作者在结语中就写到了当时的局势“国家经济形势很不好,物价飞腾,贪官不少……”。但是作者依然清醒的认识到“我们把这一条最坏的国策取消了,这才是最大的成就。天下最笨拙的民主也远胜于最高明的独裁,他使我抱着最高的希望”。读完结语让人眼睛湿润。

精彩短评 (总计67条)

  •     在体制中,反反复复地迫害与被迫害之后,一位幡然醒悟者的自白,实在是: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有点隔靴搔痒,只能说知识分子很惨,党内的知识分子算collateral damage
  •     革命时代人的真正的含义:个人自由置于了国家和民族自由的范围之内。。感动中,没有他们,我们???1982年,一个在美国做的好的学者说:其实,真正的精英是在国内干革命的同学!!为了大家而忽视了小家的人值得我们祭奠。中国式忏悔录!
  •     看了十几页 作者的立场貌似是打着红旗反红旗
  •     内容还没看,不过挺有兴趣的,包装也很好看
  •     #2016007#
  •     控诉腔还是太重了,好比批评土匪不遵守文明规范,皇帝生活作风不好。道理是对的,但眼界太小了。
  •     文字杂密,单纯控诉,不够深刻。容易让人看不下去。
  •     悲惨丑恶、残酷暴虐到令人发指的一出连台闹剧、惨剧、荒诞剧
  •     永远看不到“加害者”忏悔
  •     用颤抖的双手捧起来,用颤抖的心来读!
  •      虽然有思考的局限性,但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让后人看清真相
  •     我想说韦君宜的思痛录十余篇小文,是建国后散文写作的一个相当高的成就(不含思痛补录)。文字的典雅、用字的考究,是1990年代以来许多类似作品所不能比及的。至于其文所载的痛与思,所思我不认为深刻,所痛却是非常深挚,情感之真,流露出的不能磨灭的人性光芒,让此书在一个时代的作品里,都达到和占据了一种相当的道德高度。相比而言,齐邦媛的《巨流河》文笔上便不及此书,情感上自然也没有那种切入骨髓的痛苦反思。我们需要反思。我们需要思痛录这样的书。我们需要韦君宜这样的作者。经历了一切,看到了一切,听到了一切,还维系了一个人之所以是人的那点人性、那点德性、那点灵性。这是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本书篇幅不长,只是一本小书,然而为什么要写得长呢?又如何写得长呢——如果这里的每个字都不过只是一个人人生悲剧的泪滴!
  •     痛,铭记于心。那时的事,那时的人,那时的运动,现在又何尝没有这个阴影。
  •     買書重讀。政花。12-05
  •     …… …… 啊…… ……从图书馆借到的竟然是最烂的一版:修订版…… …… 我是不是还是得去找港版…… …… ……
  •     喜欢这样的书籍,可读性强。
  •     又是一本存在意义大于本身价值的书,虽然我只是来看八卦的,神马蒋南翔看钱伟长不爽划他做右派,郭小川睡觉忘记熄香烟被烧死。。韦君宜文笔真不行,只是单纯的回忆录。
  •     此书是为爷爷购买的春节礼物。包装仔细,物流给力。赞。
  •     曾经看过此书,买了新版更喜欢了!
  •     对比从维熙的《走向混沌》,同样是刻画知识分子在乱世的众生相,韦君宜作为“执行者”显然在创作中背负了更多的个人情感.... 但那只是时代的悲剧,“苟且偷生的人”比逝者更需要勇气...
  •     这样的人写这样的书,写不出什么新意来,无非就是当年我多么多苦,怎样怎样被迫害的,但我仍然深深爱着……概括为一句话“某某虐我千百遍,我待某某如初恋”。
  •     可读性不强
  •     这本书是2012年新版思痛录,补录了思痛补录,就是一些怀念故人的文字。作者从1976年开始写思痛录,直到1998年才在大陆出版,朱学勤所说的“思想界小阳春”就是这个时候。这本书重点写了建国初期的政治运动,从批判胡风到反右到大跃进到文革,文笔谈不上多好,平白的叙述倒是让人感到真实的战栗。左派们不喜欢毛时代知识分子的受难者腔调,大概是没有与他们共情,想在历史之外臧否那些复杂的人与事是容易的,而能设身处地考虑他人情感是难的,即使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也不该无视这些客观存在的伤痛。没有经历过巨大的理想主义崩溃的幻灭感的人,不足以评论这些痛苦的往事。
  •     体制内的思痛录,但这种反省深度尚浅。
  •     好就好在给人阅读史提供中国共产史一部分素材。让人思考,青年知识分子如何被吸引的,如何被规训,对方是如何利用肃清的。在这双方SM过程中,这些民国而来的青年知识分子成为党的中坚人性与党性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动因。
  •     不同于那些从一开始就有反叛精神的人,作者是一个根正苗红的党员。经历过延安整风,依然选择对共产党原谅与忠诚。大跃进、文革,身边的人和自己受过非人的苦开始反思。提到的名人有很多,我认识的却没有多少,这大概降低了作品对我的吸引力。作者的文字我也觉得没有那么好看。
  •     作为事实已经弥足珍贵,作者终于看到了对青年一代“愚民教育”的悲哀。反思还要继续……不难预见,也许是50年后,会真正无所顾忌、热热闹闹地回顾百年前的那段痛史、弯路史、愚昧史、丑恶史。
  •     作者以一种历史见证人的角度出发,以一个个事例,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例,为蓝本构成此书。那个时代的人是不容易的,是悲天悯人的,回过头来能正视的,更是卓尔不群的。思历史过,思人之过,进而思已过,更不是一个难能可贵得以概括的。要说不足的话,前半段,故事太短小,非那个年代的人带入感不强,可能是由于成书的时间较早,目的为纪录,实也写之不易。后半段,人物事较为清晰,对一些的问题个看法更加直白,说出来了。还有,不可否认,关键的话还没说完,关键的人还没论完,可能是删节,可能未出版,不管怎么说,书,颇值得一看。
  •     我早年加入了一个传销组织,一路上吃了不少苦,我的不少同事曾被拘禁和殴打,我也一度对组织有过怀疑,不过后来我当了个小头目,组织还是值得信赖的。
  •     感觉一般,不如俄罗斯的历史
  •     真话真是好听,让人听的踏实。只可惜,对于年轻人来说,书中太多的人物故事不甚了了。希望出个注解版。
  •     有反思,比纯诉苦的作品要好很多,但是还是很模糊,可以了解一些事情,但是剖析不够。尤其在国家和社会层面。不过,此书能出已属不易。
  •     Hmmm...!!!
  •     痛定思痛,刻画入深。
  •     读过去,就是读当下,看今日之罗网深织密布,其思维之以至,手段之雷同,管控之用心,你就知道,其实我们从未走出过文革
  •     写的都是文革时期的事情,没有太大的兴趣的话不是太能静得下心去阅读。
  •     有些地方交待的不是很清楚,与一般的回忆录相比,好在不那么浮泛。从冯瑞兰女士的反驳文章来看,韦女士本人的行止可能有不少很值得斟酌的地方。虽然说人无完人,但是事实也是事实,没什么好避讳的。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们都学会了谨慎的说话,作为读者也应该学会从“谨慎的说话”这个角度去看这本书。好在作者有很深的悔悟,而这已经非常难得了。
  •     一本读起来沉甸甸的书
  •     太阳底下,没有人是干净的。
  •     比党史更可信,普通人的记述往往更有价值。触目惊心、血泪史,真实,充满情感。千万不要跟着高呼万岁。人和鬼往往难分,警惕反智主义和狂热分子。后面的补录部分多是悼文,让我想起一句杜甫的诗:访旧半为鬼,惊呼热衷肠。本书的缺点是文笔不够好,语言太过直白和情绪化。可以给4.5分。
  •     我读了"思痛录",感到是读了一部文革史,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深深打动了我. 我为作者的勇气和良知感到自豪.
  •     补录部分也很好。这样有良心的书太少了。
  •     难得的好书。出自一位老革命的难得好书。让我们知道了真实的历史真相。
  •     毁家纾难参加革命,被怀疑,被审查,被批斗,历经磨难,却九死犹未悔。真的如杨团所言,跟他们比起来,我们这一代人承受的痛苦都不算痛苦。
  •     不能再直白了。。那些年一路经历的我D的运动!
  •     字字泣血,期间提及耀邦和八十年代末多有春秋笔法,回忆天安门一段最后一语成谶,悲复河如
  •     本人第一次接触韦君宜的作品是在高中时代,那时刚刚粉碎“四人帮”,正是文艺作品重新开始焕发青春的时期。本人比较喜欢她的写作风格,已经收藏有该书的平装版本,本次购买纯属为了收藏。
  •     差不多是简单地记述了作者自己所经历过的反右倾、文革等事,文学价值没有历史价值强,对自己的心理有较详细的描写,简简单单几笔却给人极大的震撼。我倒认为作者并没有一直在控诉,更多的是在反思,反思自己也反思中国。
  •     幸好还有人 在反思那段历史 只是 很多人已经离去 很多事实 依然不清晰
  •     在老年写这一本书,让我觉得是一种忏悔心安。他应该在那些事之前就知道对错。可能因为中国的问题,有些事情还是模模糊糊。
  •     應該有刪節,不少地方語焉不詳。
  •     写得太好了,在一代人的热血和行动面前,评论的语言只能是无力的。只是有一点,这本书本来是“思痛录”,但有多少人是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看的?可惜韦君宜在90年代后就抬不动笔了,不知道在90年代后她会不会又对80年代的一些思想也有所反思。另外,最前面的那几条寄语简直不得要领,拉低了整个书的深度。
  •     震撼力和当年一百个人的十年一样
  •     可惜记事还是简略朦胧,大概是以为阅读者都是亲历之人,不劳她巨细靡遗地叙述细节吧。若是她有杨绛的文字功力,或是杨绛有她痛切的感受就好了。
  •     独裁政权下的冤狱。
  •     只能评价到这里了是冲着据说补充港版内容来买的
  •     了解历史
  •     读完真的可能痛哭一晚吗
  •     每个人都应该读读的历史,才能避免重复新的错误。
  •     《思痛录》记录了极左路线的专横和造成的恶果,启迪人们反思,引领人性复苏。
  •     7挺好,便宜实惠,我只喜欢这样的小众书
  •     读完之后,唯有心痛
  •     【我在学校本来是很不错的学生,在中学屡次得奖,入大学读哲学,也觉得金岳霖的逻辑、冯友兰的哲学史什么的很有味道,实在。而休谟的人性论,使人深思,得一种思辨的快乐。但在决心入党之后,我把读书所得的一切都放弃了。我情愿做一个学识肤浅的战斗者,坚信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说的一切,因为那是我所宣布崇拜的主义。】 笑到岔气。
  •     这种书籍总是这么似曾相识
  •     个人历史记录,值得一看,但也不要轻信所有文字。毕竟,个人是有局限的。
  •     还是流于简略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