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做环保边撒谎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边做环保边撒谎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6-1
ISBN:9787501232949
作者:冯永锋
页数:328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光明日报记者冯永锋撰写的第五本环保时事作品。几乎每一次,他都把笔探到了许多人关注,却往往关注不到位的地方。从《拯救云南》到《没有大树的国家》,一直如此。作者总是能提前告诉读者一些“真相”。
读本书之前,你一定会问:“纯自然”的森林、草原、湿地、河流,与似乎算不上“自然”的垃圾场、变电站,这中间有什么共同关系?它们都遭受了哪些共同的困难?
你也同样会问,阴阳五行与环境保护有什么相通之处?是不是可以这么说,中国生态危急的过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沦落的过程?而中国生态复壮的过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焕发的过程?
中国的草原正在退化为农田和工业基地,中国的湿地正在干涸,中国的森林正在成为人工纯林,中国的河流正被大坝拦截成“湖泊”,中国的城市正遭受垃圾的进攻,中国城市里的变电站、高压线正被市民一遍遍地质疑。
该书用传统文化的“五行”概念,考察了森林、草原、河流、湿地、城市垃圾等五个“最虚弱的点位”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作者认为,当今中国,“发展权”部分回归到了个体生命,但“保护权”仍旧没有回归,这是中国生态灾难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促进“权利回归”是环境保护最重要的方法。按照“权利回归”的理论,作者调研了许多案例,既有动人的故事,又有鲜明的观点,对中国公众维护个人的环保权益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欣喜地发现,遭遇困难的过程也是解决困难的过程,自然被伤害的过程也是自然开始重振元气的过程。在书里,你能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中国环境即将由全面恶化转向有所好转的时代,中国公众的环保能力在提升。作者用一个个案例告诉了我们他的发现:中国环保很大一部分希望,在无处不在的“草根”那里。同时,作者说,每一个人身上,都有草根性。

书籍目录

阴言:不是缺乏科学,而是缺乏情感阳言:穿透迷雾,挽回自私,回归权力金章第一:垃圾的进攻木章第二:“老树爸爸”再生记水章第三:无图腾的狼火章第四:江河日上土章第五:世界是干的中庸:通电与绝缘

内容概要

冯永锋,1971年出生于福建北部山村,1990年考入北京大学,1990年~1991年在石家庄陆军学院军训一年,1991年~199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1995年~1998年在西藏日报社工作,1998年至今在光明日报科技部工作。
2006年撰写环保科普报告文学《拯救云南》;2007年4月出版讨论中国城市如何实现“自净”责任的市民环保报告文学读物《不要指责环保局长——从北京看中国城市环保出路》;2007年12月推出环保时事评论集《环保——向极端发展主义宣战》;2008年4月出版揭示中国森林危机的环保报告文学《没有大树的国家》。
2009年6月出版的《边做环保边撒谎——写给公众的环保内参》是他的第五本环保报告文学。
他积极参与中国公众环保活动。2006年底,他创意、推动依托各地民间环保组织举办“自然大学”(www.nu.ngo.cn),认为只有热爱自然,才可能保护环境。目前,在国内各民间环保组织的帮助下,在北京、厦门、兰州、天津、重庆、河南周口等地陆续开办了课程,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自然界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课堂,主动认知自然细节,用心感悟自然之美;体会自然保护之重要,协调个人与自然界的冲突。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你说一个孩子不够,不人性;放开生育,人口又爆炸,更养不活。理都在你们这些吃饱撑的文人嘴里,如果说风凉话能解决问题,大家别干事,都清谈吧。饿死你,就没力气说风凉话了。  ——2009年4月3日,“搜狐网友”在“向极端发展主义宣战”环保客上的评论  现在这个社会是多元的,更提倡包容,而不是强权。不是单纯的错与对。这种妥协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但它绝对不是没有原则的。做企业如此,做环保也是如此。  ——万科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石谈中国公益环保的感受  现代社会对企业的期望越来越高,对企业的定位已经从单纯的营利组织发展到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公民。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长久之道,是企业分内的事情。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在该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后不久撰文表述  环保一直是我推崇的生活方式,在没有担任“地球一小时”中国区推广大使之前,我就为了节能整天管三管四了,甚至都有点患上强迫症。  ——著名演员李冰冰参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地球一小时”后这样表达心迹  如果承认我们看到的美国公益经验有一定的普适性,中国民间公益组织的规范性地壮大与成熟,就有待工商界的大规模介入。企业开始有意识地从事公益活动,一些企业家出资建立的公益组织也开始出现,这些事件是中国社会公益事业和公益组织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事件。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杨鹏考察美国十五家公益组织回来之后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章节摘录

  金章第一:垃圾的进攻  2008年9月4日  如果我们把垃圾也当成一个物种,那么,当前发生的事,就与如何给垃圾找到合适的“栖息地”有关了。  历史不是注定而是碰巧出来的,2008年9月4日这一天,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由政府主持的。第二件事也是由政府主持的。第一件事似乎与垃圾有关,第二件事也似乎与垃圾有关。  两件事的前因后果,容我向您慢慢道来,虽然我很清楚,绝大部分细节,都会被时间之沙所掩埋。因为,在全中国的垃圾向我们发起总攻的时候,我们所知道的都可能是假相。  话说2008年9月4日这一天,北京市朝阳区市政管委主任尹秀峰,在专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来,朝阳区常营地区部分居民对高安屯垃圾卫生填埋场臭味问题反映强烈。对此,我代表政府向居民表示歉意。同时,也请大家相信我们有信心、有决心解决好高安屯垃圾卫生填埋场存在的问题,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政府相关部门正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综合采取各种科学措施,加快推进治理工作。”  北京市东部的高安屯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北京市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市政工程。占地600亩,于2002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垃圾处理量增长迅速。2007年以来,垃圾处理量猛增到每天3400吨至3700吨。  在大量的垃圾消纳过程中,产生了“丰硕充足”的臭味。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由于已到了填埋垃圾产生沼气的旺盛时期,产气量急剧增加,挥发到空气中;2008年雨量较大,从各居住小区和农村地区收集而来的生活垃圾含水量增多,水分均在填埋场进行处理,加上填埋场还处于运转期,还不能对雨水彻底进行隔离,造成渗沥液增多而产生出臭味;超负荷运行带来暴露作业,作业面气味挥发严重。  为了彻底消除高安屯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臭味,北京市市政管委、朝阳区政府组织北京市环科院、环卫科研所研究制定科学治理方案。安装了环长2100米高竿用于喷雾除臭;自主开发57个单体点燃器,把臭气从地下抽上来点燃;同时用1套负压抽气系统将浓度不够点燃的臭气集中起来进行发电。  尹秀峰说,朝阳区准备再投资9100万元,对垃圾堆体全部进行膜覆盖。2008年9月20日前完成6套负压抽气装置并实现点燃;加快沼气发电和渗沥液处理二期工程建设,增加3台高压喷雾车和2套高竿喷雾装置,加强现场除臭,力争20天内空气质量有明显好转。  根据朝阳区的中长期治理方案,将加快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设施建设,2009年底前建成沼气发电三期工程;2009年增加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增加植被吸附异味能力;2012年内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这意味着,2012年,垃圾得找到其他出路。  近几年来,北京市、朝阳区政府确实被垃圾困住了,想不出哪种办法最便利。因为哪种办法都会有人反对。  2008年8月份后,一头扎进垃圾事件中的“阳光花仙子”赵蕾说:“有一次我到区政府去,一个工作人员对我说,我们这一年来,其他事都没干,就扎在垃圾这事儿里面了。以前我们说真抓实干可能是假的,这一次真的是重视起来了。我们也想早点解决这个问题。还有一次去北京市环保局,环保局的人也向我道歉,说对不起,我们一直在骗你们,以前老说是气压低导致臭味。现在我们改了,确实不是气压低的问题,而是其他原因导致。”  有一位专家,几乎跑遍了北京市的大小垃圾场,对于朝阳区政府公布的处理方案,他的担心是:“填埋处理的原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和耗氧微生物来分解垃圾中的有机质,沼气的产生就是分解的结果。使用膜覆盖的方式将臭味包裹起来必然会降低氧气含量,耗氧微生物就失去了工作环境,实际上是延长了分解时间,也就是延长了污染物排放时间。这不是政府是否作为的问题,而是填埋技术本身固有的缺陷。在用膜覆盖的时候,包住了臭味也就是包住了沼气,沼气是一种可燃气体,如果填埋场设计时收集系统不完善,很容易发生爆炸事故。膜本身是塑料,也是一种污染源。”  一直有人希望高安屯垃圾场能够改良。高安屯占地的600亩中,填埋场占地400亩。2003年开始,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物资学院教授邹晓美提出关于解决高安屯垃圾场空气污染的议案。此后几年,邹晓美几乎年年提相关议案。随后,沿朝阳北路高安屯附近发展起众多新的居民社区,如常营地区的万象新天、柏林爱乐、非中心等,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受到臭味的影响。2007年,紧邻高安屯垃圾场的几个小区的业主在网上开设“臭味专区”,并招募“臭味志愿者”,将情况汇总后向相关部门汇报。2008年春节前后,有关部门给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但业主们对此仍有疑义,提请行政复议。他们认为垃圾填埋场建在小区居民人住之前,前期所做的环境评估已过时。  2008年8月,朝阳区环保局发布了《关于高安屯卫生填埋场异味问题的答复》,试图解释臭味产生的原因;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了“朝阳区高安屯垃圾异味专项治理工作小组”,常营地区的每户居民都收到了一封治理小组致居民的道歉信,信中公布了治理工作的进度:对填埋作业现场实行当天覆盖、更新改造垃圾运输车辆、加密冲刷垃圾运输道路和运输车辆等。  垃圾山卜的“阳光花仙子”  如果让时间从9月4日回转十天,把指针拨回到8月24日晚上。  天黑的时候,“阳光花仙子”赵蕾和一位朋友上了高安屯的垃圾填埋场。她们穿着细跟鞋,打扮得干净利落,这样门卫把她们误认为是进去开会的。  到垃圾山上深刻体验了之后,“阳光花仙子”突然明白了自己的真实处境。  几年前,她到“柏林爱乐”买房子的时候,就闻见了臭味,但她一直以为是小区内的垃圾堆放场的臭味。几乎所有的居民也都是这么认为的。有些居民与她讨论。有个城市垃圾填埋场离这5公里远,会不会是那个地方飘来的臭味?她有些不屑地说,这怎么可能,距离有5公里呢,再臭的味道也传不过来。  她上完垃圾山,回家连夜写了篇颇长的“见闻录”,贴到小区的“业主论坛”上,然后就睡觉了。第二天中午起来,发现这篇文字,被浏览了七千多次。她的邻居们才如梦初醒,慢慢地触摸到真相。  8月31日,她与其他十个人,被召唤到常营乡政府,政府负责人告诉她,已经成立了一个“治臭专项领导小组”,以后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向他们反映,组长姓王,此前似乎是朝阳区农业局的主任。  这次召唤产生了一个喜剧性的后果:住在各个小区的各个业主,原来互相陌生,因为此次缘分,大家从此认识了。从此互相熟悉并且开始协作。大家才发现,业主内部,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才能都在释放。网络上,处处可见花仙子。  “阳光花仙子”这个名字,是有来由的,她搬进柏林爱乐之后,酷爱种花,拿着小铲子到处帮助小区的其他邻居种花。她本来网名不叫这个,后来有人说,你老是帮助大家种花,不如叫“阳光花仙子”吧。“阳光花仙子”美名流传的过程,同时也是业主们的花频频凋萎的过程。  2009年1月6日早8:50,是北京朝阳法院五层27号法庭开庭时间。  原告是“阳光花仙子”。这是她生平第一次上法庭。她和律师坐在这间小小的法庭里,这样的法庭一般只用来解决小型的私人恩怨。  从表面上看,她的诉讼主张非常小,只要求被告方赔偿她300元钱。  这笔钱是她被臭味熏昏后,送到医院急救所花的急诊费和医药费。  2008年9月21日凌晨1:30,窗外袭来的阵阵恶臭,让她感到呼吸困难。她被紧急送到民航医院急诊。护士先帮她挂了耳鼻喉科,耳鼻喉科大夫在帮她做检查之后告诉她,喉部充血有些严重,在呼吸时肺部有痛感,让她再转内科。所以她的当天医疗记录上,有两次就诊记录。她对我说:  我个人的感觉是在三天前,也就是周四晚上开始有不适感的,咽部有灼热痛感,痰多,咳,呼吸几分钟要喘一大口气才感觉顺畅,每喘这一大口气时右肺尖部有刺痛感。昨天晚上的恶臭时间超长,恶臭味道超浓,所以病痛加重,只好上了医院。在医院里,拍胸片时,因为肺痛,老是吸不足气,于是医生让我重新吸气,反复了三四次,医生才拍成。回家吃完药后凌晨三点半了。  她每喘气一次,肺尖都有轻微疼痛感。内科急诊陈大夫用听诊器检查后听不到哮鸣音,建议她赶紧拍个胸片,看看肺内部是不是有问题,于是她又在陈大夫指引下做了血常规和胸片。胸片五分钟就出结果了,肺部右侧纹理增重。  最终诊断为支气管炎,医生建议早发现早治疗,怕会转成慢性的,一旦变成慢性的可就麻烦了。  整个检查和最后拿药,费用大致在300元以内。“医生说再好的药也要注意周边环境,如果还有污浊的空气在我周围,我的病情就不会好转。”  与她同时在医院的看病的,还有一位柏林爱乐二期的女士,她是咽炎;在“阳光”就诊的同时,又得知,另一位家住朝阳园的一家三口,也说当天凌晨恶臭难忍,只是不清楚是什么味儿。就诊的时候,民航医院里也是恶臭一片,室外就可以闻到,和柏林爱乐小区里一样的味道。陈大夫还透露,医院半年以来就诊看呼吸道的东边的居民大有人在,而且也知道当时医院外这种恶臭味隔三差五就来一回。  看完病后,“阳光花仙子”电话联系了朝阳区政府“治臭专项领导小组”相关领导,她一定要找他们“给一个说法”。  在“阳光花仙子”返回家中时,周边的空气和她上医院之前一样恶臭,“甚至比上医院前还要浓臭,吃完药躺下时外面依然恶臭无比,此次的恶臭时间极长,臭味极浓,太具杀伤力了。第二天早上起来,外面的空气仍旧不好。”  9月22日,“阳光”从民航医院回家,“好难受,心里,精神上全难受”;因为她在医院里待了不短的时间。而让她进医院的原因,是垃圾填埋场的臭气。  “阳光花仙子”把就诊经历发到网上。有位邻居是律师,他看见了,律师很容易就想到用法律来解决难题。律师说,他出面打官司不合适,但如果小区内能有邻居敢出来告垃圾填埋场,那么他愿意免费为其代理。律师相信,只要一个人能立案,只要一个人能胜诉,那么其他的人都可以陆续上阵冲锋,直到让垃圾场想出有效的改良办法为止。  “阳光花仙子”决定自己上阵,于是,她去朝阳法院要求立案。但她首先必须从逻辑上证实一件事:她的病与填埋场的臭气有高度相关性。  被告有两家单位,一是北京金州安洁废物处理有限公司,一是北京市朝阳区垃圾无鲁化处理中心。  “阳光花仙子”诉两家造成空气污染,并赔偿因污染造成的医疗费用,并停止侵权行为,承担本案诉讼费。  “阳光花仙子”说:“自从上了垃圾山之后,我就不再说自己的行动没有用的话,真正没有用的是你什么都不做。只要我在行动,我就有用。我是做试验和示范。这个案子只要法院敢接,敢判,那么后面就会有无数的邻居跟上来。他们有更多的受害的经历。个个都可以向两家被告讨要补偿。”

图书封面


 边做环保边撒谎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这是一本好看的书。好看,包含震撼,包含观点,包含碰撞,包含态度,包含行动。下面我用几个关键字来描述一下这本书。1、新我在书里看到的是当下的生态环境破坏,当下的生态环境保护。当下的人,当下的现实,当下的紧迫,当下的希望。《为无告的大自然》也好看。但那是差不多10年以前的中国境内的环境破坏与环境保护,10年前的人们。10年前的故事。《边做环保边撒谎》中引用的案例不仅新,而且很多就在我们身边。比如,书里就有关于南京的部分。当然书里还说到了北京、上海、贵州草海、黑龙江扎龙、内蒙古阿拉善、江苏盐城、云南四川的江河……每个中国人,都能从书里看到自己所生存的世界,生存的环境,切身体会到环境保护的急迫。环境破坏的比10年前更加严重了,环境问题比10年前更加复杂了。包围城市的固体废弃物、森林、水(江河)、草地、空气、湿地、鸟儿,环境的破坏无处不在。面对自然,人类还很无知。2、透写书的冯永锋是记者。记者的好处是,信息来源广泛。多方面的声音,多角度的分析。因此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件事情的多个方面。双城是在美国拿过环境硕士的,算半个专业人士。我让他看次书,他还没看完说,专业性不够。可是专业性于我——一个普通读者,并没有多大用处。我要的就是深入浅出,把一个问题分析透。以我的理解力,我认为冯永锋的“城市垃圾”这部分已经把城市垃圾的问题写的很透了。现在全国各地都掀起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的风潮,与此同时,反对之声也是一拨高过一拨(虽然被压制的比较厉害,但还是能从一些渠道比如网上寻到一丝踪迹)。垃圾问题太复杂,面太广,跟每个人每天的生活都有关系,而且垃圾数量的庞大,由此也产生了依赖垃圾生存的多个产业大军,比如拾荒者、比如环卫部门、比如垃圾焚烧厂的建设方等等。如此错综复杂的垃圾,我总结一个简单结论是,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必须要先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否则,垃圾焚烧就是浪费能源,制造空气污染。3、人破坏环境的是人。保护环境的也只能是人。因为人太强势了。翻云覆雨,无所不能。也可以说无恶不作。可是,作到了头,收拾残局的,还得人人类自己。所以我在冯永锋的书里,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笨重的汪永晨,一根筋的王永江,老树爸爸王战,及时调整方向的廖晓义、自己行动起来的公民记者、有责任心的企业家群体、还有生活在温饱边缘自然保护区腹地的农民、还有为水电建设呐喊的水电人士……是这些形形色色的人让我们更能理解了,环境保护需要身体力行的同时,还需要清醒的认识、包容的心,需要寻找双赢的方法。4、行动种种的现实告诉我们,人类的世界是疯狂的。不卷如疯狂,不束手待毙,唯一的办法就是行动。行动有很多种,参加冯永锋组织的自然大学,看看植物看看水可以的。投入NGO,做个职业环保人也是可以的。如果你觉得前者太肤浅,后者代价大,那就自己行动起来,买个无线电检测设备,测测周围的电磁辐射也算进入了公民记者的行列。环保是随手可以做的节水节电(你可能觉得老生常谈小儿科),也是政府号召的节能减排(你可能觉得喊口号雷声大雨点小)。但是环保也是一种信念,一种奋斗,一种坚持。
  •     资料翔实,角度得当,冯作为环保记者还是相当扎实靠谱的!文笔一般。脑子里装的东西太多,倒的时候还缺少控制力,让人看的很夹生,需知副标题是写给公众看的内参。对公众来说,行文里疙疙瘩瘩的地方太多了。看完这本恰好看了美国记者的《寻路中国》,有些章节同样是讲一种生活方式的消逝,《寻路中国》清晰流畅。只缘身在此山中吧。老冯内心的纠结,爱与痛,决定了他听了那么多,看了那么多以后,没法跳出来说和写,恨不得把心里话一次都说出来,一次性让大家都听到,可惜欲速则不达。期待他的下一部,或者再下一部,总有一天可以炉火纯青。一些书摘如下。1,英国出现工业革命,是因为人的成本高于机器成本。而在中国有太多的人,生活在负成本、低成本或零成本的状态。2,政府的项目,与“可行性分析”相对应,应该成立另一组人马进行“不可行性分析”。3,国家林业局这样一个砍木头的部门,应该更名为“国家育林部”。4.牛吃南方的秸秆比吃草长的好,而草原的昆虫草籽,牛羊不吃,适合养鸡。所以,为了保护内蒙新疆等生态脆弱的传统牧区,应该"牛南下,鸡北上"。5,草海“自然保护区-社区发展”项目,是中国第一次对传统自然保护战略提出了挑战。美国农村人口密度很低,他们的自然保护区基本不涉及社区关系,基金会原来的主席就主张只做纯自然保护,对人进行限制。在那些贫困的地方,一味宣讲爱和美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核心目的是改变贫困农民的生存状态,帮助他们寻找新的生活出路,最终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中解脱出来。必须把保护圈移交给当地人,保护草海的主体是当地社区而不是官员或技术人员。6,阿拉善的“内生式发展”:SEE的第一招是出资让农牧民代表出去考察学习。沙漠边缘的召素套勒盖嘎查,本来是要搬迁退出退化草场的,村民代表出去参观后,经过和大伙儿讨论,制订了村民公约:我们不退出草场,但是每家都减少养羊的数量;每家都不许买卖梭梭柴,自己用柴只能人力去背,不能用车去拉(以此来限量);任何人不得砍伐草场上的任何植被……就这样看上去简单几条,但是意义非凡——“公地悲剧”的发生被阻止了:大家都意识到草场的重要,但是只要有一家因为大量放羊、卖梭梭柴而获利,其他人也会效仿,草场就保不住,只有大家相约都不去从事毁害草场的行当,才有可能保住共同的家园。  SEE的第二招就是引导村民建立自己的公共资源管理机制。和合作社、人民公社那时集体所有制下的组织不同,现在村民是从自己一家一户和子孙后代的利益出发组织起来,参与公共资源的保护,重建权利与责任关系,他们会一起商量、约定,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于是,提高收入的办法村民们也商量出来了:草场上牧鸡,柴鸡价钱高;梭梭林里种肉苁蓉,这种寄生于梭梭根的名贵中药卖得好。骆驼虽然现在价钱不行,但是它们的踩踏能抑制鼠害,又能传播草籽有利草场多样性,就要保留甚至适当增加。烧柴的解决靠节柴灶、太阳能灶,建沼气池;羊粪进了沼气池,自家就是循环经济;小型风力发电连照明、看电视都有了。  在乌达木塔拉嘎查,村民开会讨论SEE支持的小额信贷项目,一屋子人都坐满了,讨论和举手表决自己对项目实施的意见。SEE的工作人员拿着根粉笔,把村民的意见、表决结果等等写上黑板,一句话都不用说,等村民商量拿主意。  在这些项目中,SEE与政府合作,来帮助农牧民。比如SEE会出三分之一的钱,政府的资金支付另三分之一,鼓励节柴的、可循环利用的能源建设,鼓励减少草场破坏的新的养殖、种植业的开发发展,但要农牧民选择自己认可的方案,自己掏其余的资金,因为这是农牧民自己的事情。只出部分资金,不包办代替,就是SEE的第三招。  铁木日乌德嘎查的村民退牧还林后改务农种玉米,曾经因收入水平大幅下降而频繁上访。SEE的项目委员会与村民委员会、村党支部是三套班子一驾马车,让村民代表出去参观生态农业,回来后的村民一句话:人家做得成,我们也能成。村民自己集资,SEE帮助配股,政府协调用水用电,建起了机械化奶牛场,玉米秸秆喂牛,牛奶卖到大型乳品公司。这可是农业产业化的方向,王石说:“看着就兴奋!”当地政府把铁嘎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了。,7,2009年元旦,著名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志愿者"想组织大家到扎龙"生态游",工作人员在通知里附了从网上找到的扎龙的资料。  苏立英看到通知和介绍后,当即给"绿家园"发了封信:  冬季扎龙的鹤是非野生鹤。这些鹤都是为了吸引游人而人工饲养。而且,它们的来源99%是野生鹤的卵(取自野生鹤孵化的末期)。它们以高密度的形式生活,与游人频繁接触,飞往于野生鸟类生活的环境与人类生活环境之间,大大地提高向野生鸟类传播人类携带的各种疾病的机会。  扎龙是多种鸟类的繁殖地(夏天生活的地方),冬天冬候鸟和留鸟(麻雀、喜鹊、长耳鸮、毛脚等)相加在一起不足30种。近年来严重地遭受人类活动的冲击,湿地2008年大面积干枯,只有对游人开放部分有点水。鸟类的种类和数量急剧下降,鹭类鸟不足80年代的5%。丹顶鹤2008年春季调查的结果略高于200只,而不是500只。很多人看到的"介绍",是扎龙80年代的情况,而不是现在。  保护区的管理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你们去看他们养了那么一大群鹤,再看看他们在办公地周围(他们唯一有管辖权的区域)挖沟修路等设施,就应该知道他们心里想什么?  保护区要都是这样的话就不会有野生鸟类呆的地方了!当然,人们仍可以看那些人工饲养的鹤,它们很美,离人很近,还会和你照相,表演各种姿势。
  •     拿什么拯救你,我们的垃圾? 住在城市里的人,眼不见为净。不知道身边的寸寸土地,已经被垃圾围攻;周遭的空气,一天比一天污浊。抱着你过我过大家过,别人能过我也能过,得过且过的心理,光阴似箭,一辈子很容易就过去了。遇上车祸、仇杀、飞机坠毁、边疆骚乱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能够平平安安,或者是忙忙碌碌、再或者是热热闹闹地走完一生的。可是如果你看到了呢?如果你知道了呢?你会怎么做?你能怎么做?往稍微远一点想想,我们这一代还有几十年的日子过,说快也快,但是我们的孩子呢?孩子的孩子呢?他们将面对怎样的世界?怎样的空气?水?大地?难道我们真的可以只管自己,眼睛一闭,心安理得吗??昨天我见了一位江北居民他的网名叫早早。聊的时间不长,可能十几分钟二十分钟。可是他的苦恼,他的艰难,他的坚持,他的无助,在谈话之后就传染到了我的身上。挥之不去。2006年,江北天井洼要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发电厂距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直线距离不到2公里。离珍珠泉公园、佛手湖都只有1到3公里的距离。垃圾厂方圆三公里内,还有数万居民,企、事业单位数十家。早早等江北居民认为垃圾焚烧发电,在没有垃圾分类的情况下,会产生二恶英造成空气污染,还有浪费能源(垃圾需要燃料烧)、重金属沉积、水污染等诸多环境危害因素。经过了多方呼吁,垃圾焚烧发电厂暂停建设。(曾经他们把1万两千多人的签名和反对意见寄到了国家环保部门)2009年初,又传来天井洼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听证会、通过环评等消息。据说,垃圾焚烧发电厂在9月份即将开工。居民们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他们再次行动起来:在附近的社区里做宣传——不少居民还不知道垃圾焚烧厂今年将要开工;到城市规划建设展览馆写下他们的反对意见并发起绿丝带行动,100多人举起手臂,手臂上系着一跟绿丝带;继续向环保部表达他们的意见;甚至还请了律师向法院提起行政复议……早早说,他们遇到了无数的困难。而且感到非常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做。困难一:居民们表达自己的意见,也是需要成本的。印刷宣传品、做展版、寄材料、打官司都是需要钱的。这个钱只能大家自己筹。行政复议请的是为北京六里屯居民代理的同一个律师(北京六里屯也要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反对建设的居民提起诉讼)。代理费4万多,目前只筹到了2万。困难二:3年来,很多人参与到反对的行列中来,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很多人陆续退出。现在还能坚持的人已经不多了。退出原因各不相同。有的人干脆搬走了,有的人看不到希望,有的人受到了来自单位的压力,有的因为意见不统一……早早本人也曾经因为受到压力不得不辞职换工作。困难三:名不正言不顺。2006年的时候,居民们就想成立一个NGO组织。也起好了名字叫绿色江北。但是3年多来,都无法注册。经常在做宣传的时候,人家问:你们是谁?你们想干什么?你们激动什么?他们只能说,是江北居民。他们有时候还会发起一些募捐活动,没有一个身份,动不动就会被质疑成非法募捐。困难四:一些单位明明知道垃圾焚烧发电厂会对他们产生重要影响却无法表达自己的意见。比如,一旦垃圾焚烧厂建起来,附近地区的房地产业肯定会受影响。但是却没有房地产企业发出反对的声音。困难五:绿色江北多年来,也建立了一些外部联系。比如,他们去看过上海江桥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的情况。因为有空气污染,附近居民反对的厉害,甚至为此散步。附近居民说,汽车在小区里停一夜,江桥垃圾焚烧厂冒出来的烟尘就会结在车窗上,油腻腻的一层。因为没有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一些建筑垃圾混杂其中,建筑垃圾里有墙体涂料,经过焚烧后结块,焚烧炉几天就得中断焚烧,进去把结块的沉积物掏出来。所以,江桥目前没有满负荷运转。绿色江北也多方联系专家,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比如,塑料必须经过850度的高温,才能完全焚烧,温度达不到就会产生二恶英,如果垃圾当中含有重金属(如电器、电池、各种添加剂)时,焚烧时就会产生重金属污染。重金属的危害在于它不能被微生物分解且能在生物体内累积。如果垃圾在650℃以下燃烧,大部分重金属以氧化物和游离态形式存在于底灰中,燃烧温度高于850℃时飞灰中开始有金属结晶相物种出现;也就是说,提高燃烧温度,烟气和飞灰中氧化物形态的重金属将增加。总之,为了减少重金属污染,适当降低燃烧温度是可取的,但是二恶英的分解需要温度是850℃~900℃。这就是垃圾焚烧技术在国外难以获得推广的最直接原因。这些知识,他们找不到渠道上传下达。以上这些都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是,ZF把绿色江北的人当成是敌人。早早说:他本人就遇到过要去某社区做宣传,刚下楼就被便衣拦住,根本去不了。参加听证会的时候,在会场外有居民被打。有次ZF说征集居民意见,让大家把姓名电话住址意见都写下来。从此后,凡是写了的人频繁收到单位、居委会、区政府等部门的电话,叫他们不要参加听证会,不要提意见……早早说,他们绝对不想闹事。他们只是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很小心地控制自己的言行,绝对不反对ZF。可是,看来ZF并不信任他们。不过,最近似乎好一些了。但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已经进入倒计时。绿色江北感到孤立无援、束手无策。这种孤立无援的感觉,也传染到我身上。谁能告诉我路在何方?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只破不立,媒体人的炒作,环保邪教
  •     过了这么久 终于想起这本书
  •     我是先从当当连载上读到的,选择了部分我感兴趣的部分看,结果有收获,于是下单,货到了,放了两天,后来才读。我最感兴趣的是西南的水,因为与我想写的东西有关。谢谢作者的辛苦与整理工作。
  •     对于不了解环保的人来说是本不错的科普读物。以报告文学的体裁写了五个部分:垃圾,树,沙漠化,水,湿地。没有对环境的感情,没有深入调查与思考很难写出这样的东西。作者文字功底也很不错。少的一颗星星因为某些部分略显凌乱。
  •     我喜欢的新闻人。文科生难得的科学视野。
  •     观点略极端,但精神值得敬佩
  •     缺少的知识
  •     这位记者的视角略搞笑,把报告当成狗血煽情纪录片在写,悬疑小说也可。我始终赞成文科生不能做环保,一个垃圾焚烧就导致我看不下去。序一太搞笑,总括他的结论就是做环保也要有一腔热血啊。但让客官看下去,尼玛我除了热血看不出其他了。
  •     书里各种案例报道都挺好的,但是作者冯永锋写的有时候缺乏逻辑,太堆砌,这缺点在作者《没有大树的国家》也很明显的体现出来了
  •     作者是凭着良心去写这本书。希望大家认真地看完这本书,关心环保。
  •     很开阔视角的一本书,了解中国环保的现状
  •     拿到书以后就爱不释手。虽然还没有看完,从看过的前两章来说,很现实的记述了环保的现实,有很多人的努力,也有某些不作为甚至纵容,看得心痛,看得焦急
  •     看了很受震撼,环保啊,特别是如今全国被雾霾笼罩啊。值得关注
  •     说得挺深的。
  •     通俗流畅。值得看。
  •     阅读后震撼无语。
  •     略读
  •     我很希望更多的朋友通过读这本书唤醒对大自然的热爱,停止对大自然的摧残。书中有一个原则我十分同意,就是在我们环境保护上应遵循人类的生存利益高于自然界的非生存利益;自然界的生存利益高于人类的非生存利益。简单说就是我们要共生共存。
  •     那年还是一个热血的环保青年,充满着理想。直到看过这本书才真正认识到什么是环保。本书给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去看待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     这本书写的很好,尖锐披露中国的环保的现状,现今社会却是存在环保与污染的尖锐的矛盾对立性。
  •     浅显通俗
  •     很多东西真的不是想知道就能知道的……也许直到垃圾山侵蚀到你身边的时候你才知道……
  •     内容有道理详实,可是能不能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呢?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