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国学常识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101070194
作者:曹伯韩
页数:252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国学入门读物。作者以浅显流畅的笔触,首先对国学作了概述,进而分章节对语言文字、史学、哲学、文学、自然科学、艺术及其代表性的人物、派别和学术观点予以介绍,并作了评述。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关于国学的较为全面的概念;有志于深入研究者,亦可通过本书探寻进入国学殿堂之门径。 这次出版,恢复初版时所附索引,并重新校订,方便读者检索阅读。三联书店重印本删去了索引,这是1949年后第一次恢复本书原貌。
【跟大师学国学】
这是一套写给年轻人的国学读本。晚清民国时期,东西方文化会通碰撞,人文学术勃兴,名家辈出,产生了一大批大师级的学者,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他们的著述,历经岁月洗磨,至今仍熠熠生辉。由于诸种原因,这些著作,有的久不再版,一书难觅,有的版本繁杂,错漏时见。有鉴于此,我们特组织出版“跟大师学国学”书系,从这些学者名家、国学大师的著作中,遴选出一些好读易懂、简明扼要的作品,仔细编校,统一装帧,分批推出,以飨读者。
我们所选书目,大多数是一版再版的经典著作,不仅在文化学术界历来享有盛誉,也在广大读者中间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另有一部分,出自当日名家,影响很大,有的多次重印,但1949年以后未再重印,借此次整理出版的机会,我们将之重新推荐给读者朋友。这些书,都是大家名家面向年轻读者讲述,不作高头讲章,也不掺杂教条习气。我们希望,本书系在新的时代,能够帮助今天的年轻人熟悉自己的经典,认识自己的历史与文化。
“跟大师学国学”第一辑作品:王国维《人间词话》、章太炎《国学概论》、朱自清《经典常谈》、闻一多《唐诗杂论》、张荫麟《中国史纲》、吕思勉《三国史话》、孟森《明史讲义》、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跟大师学国学”第二辑于2010年1月推出,包括: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孟森《清史讲义》、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和《清代学术概论》、曹伯韩《国学常识》、胡朴安《文字学常识》、诸宗元《中国书画浅说》、俞陛云《诗境浅说》等八种。

书籍目录

编例
第一章 概说
一 所谓国学
二 国学在清代
三 国学的分科
四 国学的派别
五 进步的方法与贫乏的内容
六 欧美学术的影响
七 “五四”以后的国故整理
八 国学与世界学术
九 专门研究与基本知识
一〇 研究的态度及准备工作
第二章 语文
一一 研读古籍的阶梯
一二 所谓小学
一三 六书
一四 字形的演变
一五 字义的演变
一六 训诂学
一七 文法学的先驱及其发展
一八 方言学
一九 字音的变迁
二〇 语言和文字的分离
二一 双声叠韵
二二 反切
二三 四声
二四 声韵学
二五 字母
二六 韵部
二七 古音之推定
第三章 古物
二八 金石之学
二九 殷墟发掘
三〇 甲骨之学
三一 古物与社会学
三二 无文字的古物
三三 古物与考证学
三四 古物与古书
第四章 书籍
三五 传写本与刻本
三六 版本之学
三七 校雠之学
三八 章句之学
三九 目录之学
四〇 图书分类法
四一 辑佚及辨伪
四二 类书及丛书
四三 考证学与读书法
第五章 经学
四四 五经、十三经、四书
四五 《易经》
四六 《书经》
四七 《诗经》
四八 三礼
四九 《春秋》
五〇 《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五一 经之传授
五二 今文经学与谶纬
五三 古今文学派的斗争
五四 汉以后的经学
五五 清代的经学
五六 经学的扬弃
第六章 史地
五七 所谓正史
五八 正史的内容
五九 编年史
六〇 纪事本末
六一 别史
六二 政书
六三 杂史传记及其他
六四 学术史
六五 史评
六六 地理
六七 历史哲学
六八 新史学的产生
六九 新史学的业绩
……
第七章 诸子
第八章 佛学
第九章 理学
第十章 诗赋词曲
第十一章 散文和骈文
第十二章 新被重视的文学
第十三章 科学及艺术
索引
本书参考书目

内容概要

曹伯韩(1897-1959),湖南长沙人,当代著名语言学家。著有六部语言学专著及20余部历史、地理、国际关系、青年修养等社会科学方面的通俗读物。其中,《国学常识》、《民主浅说》、《通俗社会科学二十讲》等文化普及读本,均产生过较大影响。

媒体关注与评论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理出一条思路,曹伯韩的《国学常识》是一种尝试。  ——当代学者 李权兴  对于想了解国学、认识国学抑或想深入从事国学研究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  ——青年学者 杨志军

章节摘录

  这几派之中,考据派在学术界虽然称霸,但清政府所奖励的却以义理之学为主。  义理学派即所谓宋明道学,因其解释经书遇着难解之处,不去找许多古书参证,考查原来的意义,只是“望文生义”,照字面去讲,所以人们说它空疏。其实这个学派不是完全不查考古字的意义,不是完全不注意古书的遗漏错误,我们一看四书的朱注便知。这个学派的特点,是在于借孔孟的话来宣传自己的学说,朱熹(晦庵)的四书注。就是宣传他的理气二元论。陆九渊(象山)更公然说“六经皆我注脚”。的确,他们表面上是注解经书,实际上是拿经书注解自己。可是朱熹还不敢公然这样讲,他的意思只是说,按之人情物理,孔孟的这些话应当这样解才对。朱氏是主张“格物致知”的,这就是从研究人情物理去了解孔孟之道。因为这一点,使朱陆又分成两派。朱氏的学术,渊源于程颐(伊川)所以这派叫程朱派。陆象山之学,到明朝王守仁(阳明)而有澈底的发展,所以这派叫陆王派。程朱之学,讲求穷理尽性,称为理学。陆王也讲理,但程朱的理有客观性,而陆王的理是纯主观的,陆氏说“心即理”,所以人们为与程朱的理学分别起见,又叫陆王之学为“心学”。  义理之学大致和现代所谓哲学相同,所以有派别,无分科。考据之学和现代所倡社会科学相像,所以有分科,也有派别。可是因为研究的对象不是社会而是古书,所以考据之学的派别,不是从理论上分的,而是从古书的传授系统上面分的。汉朝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来提倡经书的研究,许多儒生都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着经书进献,据说是因为古经原本已不容易觅取,他们这些儒生都是 凭着口耳相传的方法,一代一代的传授下来的。后来却有人贡献古本经书了,那些书据说是藏在什么古建筑物(如孔子故宅)的夹壁中间,或者什么山岩里面,被人家发现出来的。有了这一套古字的原本,于是就有一班儒生来研究它。由于这种版本和前面那种所用的文字有古今的不同,于是在研究者方面就分出今文派和古文派。其实两者的分别不但在文字上,就是内容也有不同的地方,特别是思想方法方面(这点后面再说)。这两派经学家所做的事,或系考证古书的真伪,或系考证古书上的名词器物和制度,或系探讨古代文字的意义,或系探讨经书的微言大义,所以一般称为考据之学,因为考据之学创于汉朝,又称汉学,而和汉学相对待的义理之学,因为创于宋朝,就叫宋学。  在词章之学方面,古文和骈文不但是两个门类,同时又是两个派别的名称。骈文是四六对偶的文体,古文(这个古文和经学上的古文,名同而实异)是不要对仗的散文,研究骈文的就反对古文,研究古文的就反对骈文,因而形成两大派别。清朝除这两大派对立外,古文派内部又有桐城派和阳湖派的分别。  五进步的方法与贫乏的内容  考证学派所用的方法是欧洲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我们从考证学大师戴东原的治学方法可以证明。梁启超曾举出它的十大特点,大意如左:  (一)凡建立一个主张,必须依靠证据。(二)选择证据,以时代为标准,时代越古的证据,就越认为可靠。  (三)孤单的证据不能建立确定的结论:其无反证者暂时保存之,得有续证则渐又信仰之,遇有力之反证则抛弃之。  (四)隐匿证据或曲解证据,都认为不道德。  (五)最喜欢集合许多同类的事项,作比较的研究,而探寻其一般的规律。  (六)采用旧的学说,必须明显地引用,反对暗中偷用。  (七)彼此见解不同,尽量发展论争,弟子也可以驳难本师,被批评者并不生气。  (八)论争以本问题为范围,采客观的理智的态度,对于对方意见亦同样尊重,反对谩骂讥讽及牵涉题外。  (九)喜欢专门研究一个问题,作深入的探讨。  (十)文体主张朴实简洁,反对哕哕嗦嗦。  以上这种方法,显然是西洋所谓实证主义的具体应用。胡适也曾经说过清代考据之学的特点有两个:(一)大胆的假设;(二)小心的求证。这两者就是科学方法的要点。  清代学者所用的方法虽然是进步的,但所研究的对象非常狭隘,所获得的成果非常微末——虽然有极可宝贵的收获,但就多数学者所耗费的精力而比例地说,那成果是相对地小。除天文学及算学外,广大的自然科学领域完全不被清代学者涉及。即就古学而论,所谓名物制度的考证是很少辉煌的成绩的。最大的收获只是在文字训诂方面。  ……

图书封面


 国学常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和朱自清的版本相比,这本书囊括的内容较广,甚至包括金石,佛教,医学,科学与艺术,适合专业学生入门而不适合仅仅想涉猎一些经典的爱好者。1.“ 《说文》所解的九千三百余字中有七千六百九十字为形声字” 想起了苏东坡讥讽王安石。后者认为“波”是水之皮,前者讥讽他“滑”为水之骨。2.双声与叠韵3.反切注音法就是使用两个字,第一个字的生母加第二个字的韵母。4.班固的《汉书-艺文录》对于古籍做了系统介绍,研究国学必备。“国学书太多,精彩的很少,没有博览群书的可能和必要”5.“六经史也”,尚书记言之史,春秋记事,三礼记载礼仪,诗经的国风为风俗史,雅、颂包括社会变革的故事和传说,易经为占卜学说,可以作为哲学史和思想史的材料。6.《礼记》的《学礼》,《乐记》,《儒行》,《礼运》可以读一下,另外《大学》《中庸》也出自礼记。7.作者推崇戴震,可以看看其作品。8.经学的扬弃 - “我们决不能舍今从古,经书中的什么什么,那都不过是给学术史的一种资料罢了。如果不把它当做史料,而闭着眼睛讲通经致用,想引用《春秋》断狱,靠半部论语治天下,那就走入魔道。”9.《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10.班固说“赋者,古诗之流也” “不歌而诵谓之赋”。11.八股文是骈文的变种,但几部分是散文,因此骈散结合。
  •     类似的国学入门类书籍从近代以来还有不少,早的像章太炎、钱穆各有《国学概论》,近几年有刘兆祐《国学导读》、张衍田《国学教程》等等。论名气与识见,各位作者或许有高下,但论写入门书籍,我认为曹伯韩此书真正当得起“深入浅出”四字。作者身处新旧交替的时代,结合了中国传统学术与现代西方学术的分类体系,介绍了国学的基本门类的基础知识。其中许多在民国时期被认为是常识的东西,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已属高深,比如佛学、理学等内容,我看得也似懂非懂。尤其可贵的是,作者并非抱残守缺、敝帚自珍,把所谓国学神秘化、高深化,而是站在世界学术和现代学术的高度,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国学的发展方向、学习和研究国学的意义所在,态度客观平实,却又见解高妙。另外,就我所见,指出一些排印错误,或有未当,供编辑和读者诸君参考:P30八行:“印”应为“卬”;P41“殷墟”节前后:一会是“墟”一会又是“虚”,除了提及书名可从其作者外,其他似应统一;P58“图书分类法”一节:小学不是书名,似不应加书名号,反而是四书、三礼之类,是书名总称,却又加的引号,令人费解;P79倒四行:“义疏者”三字后最好加一逗号;P95倒一行:“他们还觉得”五字应删,其意已包括在本段第二行“新史家认为”之下,这可能是作者行文未能前后照应的疏漏;P197一二六节:第四行《倩女离魂记》应删去“记”字,因这部戏全名《迷青琐倩女离魂》,简称即为《倩女离魂》,可能与它所依据的唐陈玄祐《离魂记》搞混了。倒一行“李月华”应为“李日华”;P206倒六行:“现代语”后不应有逗号;P213:“刘徵”应为“刘徽”,《张邱算经》少一“建”字,“数术”似应为“缀术”;P218“艺术”节:第三行最后一个逗号应删,倒七行“磁器”似可以改成更通用的“瓷器”;P220:第三行“南唐西蜀”后的逗号应移到“五代时”之后,六行“窠”应为“寀”;P221第二段:五行第一个和六行第二个句号最好改为逗号,文气畅达。总的来看编校质量不错,上述所指就算吹毛求疵吧。
  •     很少做笔记,今日做一下。1219读书小结:研究一个领域,1先找到指南书;2再提纲挈领,并观其大略;3判断最精华之人之书是什么;4再细细读之,则可。一、以下5点,是对我而言的精华部分。1. 高。中国学术菁华,全在周秦诸子,不但哲学思想高深微妙,远过后世儒家。118页2. 无突破。国学精华全在周秦古籍里面,后世陈陈相因,很少新的创作。57页3. 少。国学书太多,精彩的很少,我们没有博览群书的可能和必要,所以读目录提要,是最好的办法。57页4. 佛学的精要是什么?拿来干嘛?近今了解西洋哲学的佛学家,因为唯识论理论精密,颇足以与西洋唯心论抗衡,所以特别重视,如章太炎、太虚法师等,都是根据唯识学说阐扬佛法的。他们甚至认为唯识论超过了西洋哲学。137页5. 我国的自然科学传统。在我国文化猛进的周秦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相当地快,但经过汉至清的两千年文化停滞时期,过去的科学传统已经衰微。210页二、目录可做国学纲要的参考。第一章 概说第二章 语文第三章 古物第四章 书籍第五章 经学第六章 史地第七章 诸子第八章 佛学第九章 理学第十章 诗赋词曲第十一章 散文和骈文第十二章 新被重视的文学第十三章 科学及艺术三、具体笔记如下:1页:《所谓国学》国学这个名词发生于清末,但不知究竟是谁所创造。/国学这个名词,是因为欧美学术输入才发生的。它的范围,是把西学输入以前中国原有的全部学术包括进去的。2页:《国学在清代》中国学术,以周秦诸子时代最为发达,当时诸子百家,各有专长,不想剿袭。自汉代表彰六经,儒家定于一尊,诸子之学衰落,而经学成为唯一的学术。两千年来,除解释经书外无学问。3页:同上。梁启超氏曾说清代很像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但是有一个问题。欧洲的文艺复兴,是研究希腊罗马的古学,解放中世纪的思想镣铐,其结果引起了近代科学的勃兴;中国的文艺复兴,是阐扬周秦时代的古学,解放秦汉以来儒家思想的束缚,其结果应当也引起科学的发达,可是我国的科学为什么没有发达起来呢?这是清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停滞及反动政治的妨害所致。3页:同上。辛亥革命以后,儒家的地位,至少在一般学者的眼里,已经回复到与诸子同等的地位,国学不应当再以解释经书为唯一任务,已是当然之理,而自己创立的学说,尤其不必假托古人的招牌来传布,也是无庸多说的。9页:《进步的方法与贫乏的内容》清代学者所用的方法虽然是进步的,但所研究的对象非常狭隘,所获得的成果非常微末——虽然有极可宝贵的收获,但就多数学者所耗费的精力而比例地说,那成果是相对地小。除天文学及算学外,广大的自然科学领域完全不被清代学者涉及。12页:《国学与世界学术》国学非中国人所能私有,它应当是世界学术的一部分。12页:同上。时至今日,还有一些坐井观天的人,机械地把国学和西学或科学对立起来,以为研究国学就可以不读外国书,甚至可以不要科学知识,那实在太可笑了!……必须了解国学在世界学术中的地位,才能有正确的研究方针。14页:《研究的态度及准备工作》初步研究国学,不能作局部的精深研究,而应当涉猎各方面,作一全盘的鸟瞰。……但也不必耗费过多的时间去读古书,只须把最重要的几种浏览一下或大致翻阅就很够了。……另有一些重视国学而头脑冬烘的人,就不免拘守通经致用的古话,以为当今之世,还是只要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宋朝赵普的话),甚至于想考订《周礼》,行之今日。这种思想当然也不合现实需要,不是我们所应保留的。57页:《目录之学》。《汉书•艺文志》对古籍作了系统的介绍,为研究国学者必须参考的书(因为国学精华全在周秦古籍里面,后世陈陈相因,很少新的创作)。现有顾实讲疏的单行本可读。如果要略略知道汉以后的书,可翻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各类的说明文字(另有《四库简明目录》,册数较少)。国学书太多,精彩的很少,我们没有博览群书的可能和必要,所以读目录提要,是最好的办法。66页:《五经、十三经、四书》班固《艺文志》将儒家列入诸子,而把六经作为六艺,列在诸子之前,其用意是认为六经是古代官书,非儒家所能私有,而且六经是诸子百家的学术渊源,班志说得很明白。66页:同上。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上明白指出“六经皆史也”。116页:《王充之学》自孔子成为偶像以来,数千年来,没有人敢公开批驳孔子的议论,只除了王充和明朝的李卓吾两人。李卓吾的书曾被人焚烧,王充的书幸获保存,这又可见汉朝虽尊崇六经为官学,民间的学术思想仍然自由,宋明以来,儒家的思想专制,方才变本加厉。清朝研究诸子的风气渐开,乃在参证经义的大题目下进行的并不敢阐扬诸家绝学,与儒家分庭抗礼。因此王充之学,特别值得注意。118页:《子学之兴起与消沉》中国学术菁华,全在周秦诸子,不但哲学思想高深微妙,远过后世儒家(章太炎说宋明理学不如佛学的精微,但周秦诸子则包含了那样精微的哲理。……人们的见解虽然像这样的不一致,但如论如何,不能不说周秦是中国哲学思想最发达的时期),即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也都在那时萌芽了(如法家的政治学,名、墨、儒、法各家的逻辑学,墨家、阴阳家的数学,阴阳家的天文学,兵家、墨家的军事学等)。诸子时代的学风,有最可注意的数点,就是:(1)有创造性,不相剿袭(2)为专家之学,易于求精(3)后学阐扬前哲,不为旧说所限,易于进步(4)各派互相驳辩,思想日益精密。但当时何以发生这种百家争鸣的学风?那就以社会剧激变化为主要原因。120页:同上。自此以后,诸子学已成绝响,直到清朝,才有人研究它,但这都限于训诂考订校勘,并没有注意到义理的发挥。121页:《初期的佛教》“佛”是佛陀(Buddha)的省称,原义是“大觉”,兼有自觉及觉他的意义。……印度有四大门阀,第一等为婆罗门族,即僧侣,第二等为王族,第三等为农商,第四等为贱族,释迦出身于王族,反对婆罗门教……佛教于是成立。122页:同上。当佛生时及其灭度后二百年间,佛教传播区域,还不出恒河流域以外。当时信徒多系商业的富人,与商业发生关系的王族,及婆罗门的脱落分子。大约在公元前350年至公元150年(中国东周显王至后汉恒帝)之间。123页:《佛教的中国化》佛教到阿育王在位时,渐渐传播到印度以外……阿育王以后三四百年,佛教渐盛行于上述各地及中国,而印度内地反衰。……佛教东移,分两条道路,一条是北方线路,经新疆一带以入中国,一条是南方路线,由印度、缅甸、暹罗、安南等地入中国。后来又由中国传到朝鲜、日本。124页:接上。“格义”是佛教中国化的开始。凡一民族接收外来的文化,常常拿固有的民族文化做基础,这就是佛教所以中国化的理由。136页:《现时佛学的趋势》据太虚大师说,中国近千年来的佛学,大致可分两派,一派注重实践,包括净土宗、禅宗、密宗;一派注重理论,包括天台宗、贤首宗、法相唯识宗。137页:接上。近今了解西洋哲学的佛学家,因为唯识论理论精密,颇足以与西洋唯心论抗衡,所以特别重视,如章太炎、太虚法师等,都是根据唯识学说阐扬佛法的。他们甚至认为唯识论超过了西洋哲学,即章太炎氏也说,西洋唯心论虽精,而仅有比量,不能实证,自不能比拟佛法。太炎又说,真如心非宋明理学家所能见,佛法奥妙,只周秦九流说过一些。他却仍以为研究佛法,需有儒学的帮助,才能免于狷狂。吕思勉氏则说,首先要懂得西洋哲学,然后研究佛学,才能免于堕入迷信。210页:《自然科学在国学中的地位》在我国文化猛进的周秦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相当地快,但经过汉至清的两千年文化停滞时期,过去的科学传统已经衰微,近数百年欧洲科学发达的时期,又因为中西交通的隔绝而不能随时接受欧洲的影响,所以直到清末西洋科学输入以前,我国学术界没有给自然科学以重视。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常识。对所谓国学,可大致有一个框架吧。
  •     硬着头皮看了一半,我只想说,纸张很好,印刷清晰!事实证明没有兴趣的东西就不要勉强自己
  •     还好 吧
  •     国学毕竟是一个涵盖广发的定义,所以单凭一本书就讲完这几千年的内容,确实为难。书里大概就是提及了些国学所涵盖的一些代表性内容,比如语文、古物、书籍、经学、史地、诸子、佛学、诗词曲赋等等,提到的内容蛮多,而针对每个内容又有小分类,但内容实在太多,所以也算把定义以及特色、代表实例提一下。对于想去认识国学,却无从下手的人,这无疑是块极好的推门砖
  •     作为国学入门来读一读,绝对是一本好说……
  •     曹伯韩先生不愧为语言学大家,语言论述十分精辟,易懂,适合专业人士和有深入学习意愿者阅读。
  •     其实不是很有意思.. 要很用心才能读下去
  •     您喜欢这本书中国人非读不可!
  •     通读。对国学各学科都有介绍,有兴趣者可读。
  •     补标;内容较老
  •     我一想到这是当年民国的一本教科书,就觉得汗颜啊。
  •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学国学,情何以堪!
  •     开门见山,水清见底,大而不无当,泛而不无归。又名《学渣救星》。
  •     喜欢,浅显易懂
  •     国学常识真是面面俱到,把国学各方面的东西都讲到了,比较详细,我都有点感觉是在看历史了。作为了解国学的基本知识,这是不错的选择。
  •     以后再改评价吧 对于初识国学的人而言 这书好像什么都有 却又什么都没学到 适合有一定基础和认识的人看
  •     学习一下,什么叫国学,看后很有收获
  •     本书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国学入门读物。作者以浅显流畅的笔触,首先对国学作了概述,进而分章节对语言文字、史学、哲学、文学、自然科学、艺术及其代表性的人物、派别和学术观点予以介绍,并作了评述。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关于国学的较为全面的概念;有志于深入研究者,亦可通过本书探寻进入国学殿堂之门径。

    读者可以凭借此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形成对于国学的完整概念;对于有志于深入研究的朋友,《国学常识》可以作为进入国学之门径。
  •     偶有小疵
  •     国学 我们必须要学习 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     经典不必多说。。 唯一不足 是还是不如自己花大把时间把这些国学经典 从头到尾看一遍
  •     了解国学包含内容的不错选择。tips:不是介绍国学基础比如称谓、干支啥的~
  •     内容详实,文字流畅浅显。还有喜欢中华书局的这一套书。
  •     这书放到【跟大师学国学史】丛书里还差不多。人家作者是以历史的和世界的眼光梳理和点评中国古往今来的学问,写的更像是一本纵横带比较的中国文化发展史。人家作者根本没提倡学国学好吗
  •     关于国学的一些常识知识,值得一看。书有脏的地方。
  •     好书,对国学感兴趣的朋友应该买的额,是一套书中的一本,但是很完整,不会因为不看其他就不懂,很好!
  •     推荐。民国时期国学普及书籍,颇平易全面。
  •     多读一些大师的作品,远离国学的庸俗化,国学绝不只是三字经、百家姓。。。
  •     对于非中文系专业而又想了解国学的人,这本是很好的。
  •     作为国民,对国学应该有一种温情,并且努力去加深认识,此书正好可以作为一种参考。
  •     内容还行,但是读起来像字典,还是简明版的。趣味不足,又不够学术深度,有点难以下咽。
  •     很不错的一本小书,作为国学的入门,实在是经纬分明。尤其是在传统的经、史之前,加入语言学、古物和科学艺术部分,可见编者作为章太炎弟子,所得国学精华的总结之作。
  •     常识二字 意义颇深
  •     清晰明辨,豁然开朗。
  •     語言通俗,利于掃盲。介紹羅列之余,也有所發明,觀點卻不陳腐。
  •     浅显,提纲挈领
  •     2014.2
  •     对了解国学很有帮助
  •     姨妈突然打电话要我买这本书给他,我还以为又是某些文学妓女的赚钱之作,查了才知道是刚刚出版的书,中华书局就让我很放心,看了目录合作者更觉得不会上当的,书收到了,还好。内容深浅正适合中国文化爱好者的一般涉猎,自己是学中文出身的,很多东西自己学过但是要告诉别人去很难讲得清楚明白,有这本书会好很多。很适合传播中国文化,书有繁体字的。如果小孩子读还可以培养他查字典
  •     跟大叔学国学系列名家名社好书
  •     简明扼要,选读经书、史书时可作为参考。
  •     从众多方面对国学进行”科普“,包括农学、科技和艺术,较梁氏和章氏的概论要全面
  •     这本书作为国学入门,是非常不错。对学术范围,考证来源,经史子集作概要介绍,给国学爱好者提供清晰的学术框架。
  •     认为我们要恶补国学知识,这是个很好的选择!但是语言不很是白话文,有点点拗口!
  •     虽曰常识,却非常人所识。纵横捭阖、删繁就简,凝聚多少心血。
  •     中学生普及国学的好东西。老师家长也适合看。
  •     喜欢,普及国学
  •     这是本奇书,内容涵盖面实在太广,作者的知识背景实在惹人好奇。内容可算作博览。
  •     入门很好 很全
  •     系统概括未必全面,但是相当清晰,很适合我这样的国学入门者。同佛学类似,一旦掌握初步概念,好比手握一把钥匙,处处宝藏不再杜门自守,只看你愿迈进哪一座而已。
  •     可堪国学之作,经典
  •     曹伯韩(1897-1959),湖南长沙人,当代著名语言学家,著有六部语言学专著以及20余部历史、地理、国际关系、青年修养等社会科学方面的通俗读物。如《语法初步》、《世界历史》、《语文问题评论集》、《中国文字的演变》、《怎样求得新知识》、《国学常识》、《民主浅说》、《通俗社会科学二十讲》等文化普及读物,均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     這些都是常識……(汗顏
  •     国学是什么,以往没有系统全面的了解,这本是、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框架。
  •     上个假期看完的刚在书柜看到才想起来
  •     如果你对国学有兴趣,这将会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     国学这么宽泛的内容写出这样的,真的太不容易了。
  •     国学入门读物,大师之作! 配送很给力!
  •     看书就要看大师写的!
  •     小時一次自己的生日,大人們熱鬧著晚宴,而我偷偷跑出去,購得此書。但真正潛心讀時,卻已是高三,備考壓力巨大,又要去各高校參加面試,遂取此書準備面試並緩解壓力。其中一句“國學重心,在經與史”(大義)印象頗深。
  •     虽说是国学常识,但绝大多数的知识一般人都不会知道。这本书有点类似于国学各种知识的分类简评,是本入门的好书。
  •     封面比图片好看.
    书真的不错,不愧是大师!
  •     这本小书出人意料之好。未经分科整理的国学犹如汪洋大海,令人望而生畏,而这本小书,以现代学人的眼光对国学分科解要,品察我国几千年学问的得失,对于新时代的学人用功的方向与方法也有独到的指点。今天读来,无论是入门还是精研,都十分有益。
  •     国学小百科,值得看看。
  •     如果你喜欢国学但又苦于不知从何处入手,那么读读这本书吧。
  •     比肖复兴的那本强多了,好书不怕老.慢慢和大师学古典.
  •     国学入门读物,可以让我们了解国学之大概
  •     对国学知识做了系统性的浅显介绍,读后对国学常识略知一二
  •     国学的经典之作,多品读~
  •     看了一部分,作者对中国诗歌有研究,读了有收获。
  •     书有意义,服务好,发货也很快。
  •     这是一本介绍国学常识的书,看似简单、泛泛而谈,其实相当有见地。国学常识涉及的学问、典籍太多太繁了,一个人不可能完全通览,只能通过前辈大家的研究加上自己的心得体会才能有简明扼要的介绍。就拿理学来说吧,由于这种中国式的哲学没有明确的主张定义,很多概念都模棱两可,某大师说理学是这样子,另一个大师说理学是那样子,意见很难统一,曹伯韩对理学的概括,真的非常简单明了。同样地,他对经学的讲解也同样的简单明了,经学、理学这两部分应该就是此书最大的亮点。其他部分相对来说泛泛而谈,但作者在介绍过程中,会偏向于根据作品的价值,而不是根据作者作品的名气,这就是此书的优点所在了。王夫之、顾炎武是理学派但另有建树,反对心学;黄宗羲是心学传统,但对心学修正。
  •     很不错,以前买的,放了很久后一日无聊翻看,两天看完了。全面,但又小而简练,而且作者也客观,真是一本不错的国学入门书,因为现在真是缺少这样的好书了,所以5星
  •     阅毕,脑海里就有了一个清晰的框架。
  •     看这本书比看一些当今热炒的所谓国学论著要强很多,喜欢国学就得选对的书,不能饥不择食,现在有些人写的书毫不客气的说就是**。
  •     国学常识学一学吧……
  •     国学知识小百科,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温故知新。
  •     每次看这类书都觉得自己很无知,泪目
  •     普及读物!不过有了常识,可以深入钻研原著经典!
  •     后边实在看不下去了
  •     用钱老的观点说,每个有文化的国民,都应该对我国之国学常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不然,就只能称为一个有文化的人,而不是有文化的国民。
  •     罗列了线索
  •     解决了而一些长达多年的小疑问
  •     可当作工具书来读
  •     面铺得很广,从小学到文史哲再到古典诗词曲赋,都一概泛泛掠过,且不够通俗生动。
  •     这个系列的书都很好,值得推荐。
  •     国学入门必备
  •     …相比中华书局,还是喜欢三联的装帧
  •     有些地方是一家之言。作者跟章太炎是什么关系?
  •     入门啦~however跳过了宋明理学……
  •     大师教你如何认识国学,告诉你许多不知的或没留意的东西,很有启发
  •     大师写的书,对了解国学知识有用。
  •     曹大家的代表作之一,國學入門書籍,還可以
  •     整体不错,有作者自己的观点。但要第三十六页,把注音符ㄨ说成拼音o。
  •     后悔没早点阅读
  •     很适合作为国学目录,第五十六周
  •     蔚为大观。
  •     这本书真心不错,虽然只是粗略地介绍,不过还是挺容易看明白的~~
  •     作为入门书,挺不错的。
  •     书籍的内容不做,但印刷和纸张都一般,很容易脱胶,而且纸张比较薄。相对于其他名社出版的书,这本书只能算一般吧。
  •     还不错,以后一定要给孩子读一读,对这整个国学体系有个完整的认识,对构建自己的国学清单有很大帮助。等我老了以后,就希望在家多读读这些国学的书籍,有所感悟的时候能和孙子们分享一下,这就欢喜多多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