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艺术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生活的艺术

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539932453
作者:林语堂
页数:347 页页

作者简介

林语堂先生学贯中西,著作甚丰,其中的散文、随笔更是精华。他结合外国娓语式散文和中国明清之际性灵作品的长处,加上林先生本人的天赋气质,使他的文章显示出主人情、通灵性、富幽默的特色。本书于1937年在美国出版,次年便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首达五十二周,且接连再版四十余次,并为数十种文字所翻译。
林语堂在本书中谈了庄子的淡泊,赞了陶渊明的闲适,诵了《归去来辞》,讲了《圣经》的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
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章 醒觉 一·人生之研究 二·一个准科学公式 三·以放浪者为理想的人第二章 关于人类的观念 一·基督徒、希腊人、中国人 二·与尘世结不解缘 三·灵与肉 四·一个生物学的观念 五·诗意的人生第三章 我们的动物性遗产 一·猴子的故事 二·猴子般的形象 三·论不免一死 四·论肚子 五·论强壮的肌肉 六·论灵心第四章 论近人情 一·论人类的尊严 二·近乎戏弄的好奇:人类文明的勃兴 三·论梦想 四·论幽默感 五·论任性与不可捉摸 六·个人主义第五章 谁最会享受人生 一·发现自己:庄子 二·情智勇:孟子 三·玩世、愚钝、潜隐:老子 四·“中庸哲学”:子思 五·爱好人生者:陶渊明第六章 生命的享受 一·快乐问题 二·人类的快乐属于感觉 三·金圣叹之不亦快哉三十三则 四·对唯物主义的误解 五·心灵的欢乐怎样第七章 悠闲的重要 一·人类是惟一在工作的动物 二·中国的悠闲理论 三·悠闲生活的崇尚 四·尘世是惟一的天堂 五·运气是什么 六·美国三大恶习第八章 家庭之乐 一·趋近生物观念 二·独身主义——文明的畸形产物 三·性的吸引 四·中国式的家庭理想 五·乐享余年第九章 生活的享受 一·安卧眠床 二·坐在椅中 三·谈话 四·茶和交友 五·淡巴菇和香 六·酒令 七·食品和药物 八·几件奇特的西俗 九·西装的不合人性 十·房屋和内部布置第十章 享受大自然 一·乐园已经丧失了吗 二·论宏大 三·两个中国女子 四·论石与树 五·论花和折枝花 六·袁中郎的瓶花 七·张潮的警句第十一章 旅行的享受 一·论游览 二·冥寥子游第十二章 文化的享受 一·智识上的鉴别力 二·以艺术为游戏和个性 三·读书的艺术 四·写作的艺术第十三章 与上帝的关系 一·宗教的恢复 二·我为什么是一个异教徒第十四章 思想的艺术 一·合于人情的思想之必要 二·回向常识 三·近情

编辑推荐

《生活的艺术 》一书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达52周,接连再版40多次,畅销70余年而不衰;林语堂系统阐述其生活哲学的巅峰之作;全景展现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风格,为疲惫的现代灵魂寻找一条生活的艺术之路

前言

本书是一种私人的供状,供认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我不想发表客观意见,也不想创立不朽真理。我实在瞧不起自许的客观哲学;我只想表现我个人的观点。我本想题这书的名字为“抒情哲学”,用抒情一词说明这里面所讲的是一些私人的观念。但是这个书名似乎太美,我不敢用,我恐怕目标定得太高,难于满足读者的期望,况且我的主旨是实事求是的散文,所以用现在的书名较易维持水准,且较自然。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意满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悠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我颇想用柏拉图的对话方式写这本书。把偶然想到的话说出来,把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琐事安插进去,这将是多么自由容易的方式。可是不知什么缘故,我并不如此做。或者是因我恐怕这种文体现在不很流行,没有人喜欢读,而一个作家总是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人阅读。我所说的对话,它的形式并不是像报纸上的谈话或问答,或分成许多段落的评论;我的意思是指真真有趣的、冗长的、闲逸的谈论,一说就是几页,中间富于迂回曲折,后来在料不到的地方,突然一转,仍旧回到原来的论点,好像一个人因为要使伙伴惊奇,特意翻过一道篱笆回家去一般。我多么喜欢翻篱笆抄小路回家啊!至少会使我的同伴感觉我对于回家的道路和四周的乡野是熟识的……可是我总不敢如此做。我并不是在创作。我所表现的观念早由许多中西思想家再三思虑过,表现过;我从东方所借来的真理在那边都已陈旧平常了。但它们总是我的观念,它们已经变成自我的一部分。它们所以能在我的生命里生根,是因为它们表现出一些我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东西,当我第一次见到它们时,我即对它们出于本心的协调了。我喜欢那些思想,并不是因为表现那些思想的是什么伟大人物。老实说,我在读书和写作时都是抄小路走的。我所引用的作家有许多是不见经传的,有些也会使中国文学教授错愕不解。我引用的当中如果有出名人物,那也不过是我在直觉的认可下接受他们的观念,而并不是震于他们的大名。我有一种习惯,最爱购买隐僻无闻的便宜书和断版书,看看是否可以从这些书里发现些什么。如果文学教授们知道了我的思想来源,他们一定会对这么一个俗物显得骇怪。但是在灰烬里拾到一颗小珍珠,是比在珠宝店橱窗内看见一粒大珍珠更为快活。

内容概要

林语堂(1895—1976),一代国学大师,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被提名人。
著有《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

媒体关注与评论

要去塑造自己,把自己的行为、感情、激情以及生存变成一件艺术品,每个人都应该是生活的艺术家。  ——梁文道在生动、优美中洞见完美生活的范本,一个可供仿效的快意人生的典型。读完这书后。我真想跑到唐人街,一遇见中国人,便向他行个鞠躬礼。  ——著名书评家 PeterPrecott对于生活,人们应该充满审美的热情,力图使自己的生活具有美的形式和美的内容。他不仅使自己的生活成为一件美不胜收的艺术品,也倡导人们将自己的生活塑造成艺术品。  ——李银河全世界大多数的外国人只知道中国有两大文人:一位是德配天地的孔夫子,一位是学贯中西的林语堂。而《生活的艺术》正是林语堂在华人世界最重要的代表作。  ——《联合报》书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创造艺术品成了一种职业性的活动——由画家作画,由雕塑家雕塑,由音乐家作曲,由文学家写小说……而我们绝大多数人,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变得与艺术无缘。每一个人的生活难道不可以是一件艺术品吗?  ——解构主义思想家米歇尔·福柯赋予人的生活一种风格——这实在是一种伟大而崇高的艺术!  ——尼采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醒觉一·人生之研究在下面的文章里我不过是表现中国人的观点。我只表现一种中国最优越最聪慧的哲人们所见到而在他们的文字中发挥过的人生观和事物观。我知道这是一种闲适哲学,是在异于现今时代里的闲适生活中所产生。我总觉得这种人生观是绝对真实的。人类心性既然相同,则在这个国家里能感动人的东西,自然也会感动别的国家的人类。我将要表现中国诗人和学者们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是经过他们的常识和他们的诗意情绪而估定的。我想显示一些异教徒世界的美,显示一个明知此生有涯,但是短短的生命未始没有它的尊严的民族所看到的人生悲哀、美丽、恐惧和喜乐。中国的哲学家是睁着一只眼做梦的人,是一个用爱和讥评心理来观察人生的人,是一个自私主义和仁爱的宽容心混合起来的人,是一个有时从梦中醒来,有时又睡了过去,在梦中比在醒时更觉得富有生气,因而在他清醒时的生活中也含着梦意的人。他把一只眼睁着,一只眼闭着,看透了他四周所发生的事物和他自己的徒劳,而不过仅仅保留着充分的现实感去走完人生应走的道路。因此,他并没有虚幻的憧憬,所以无所谓醒悟;他从来没有怀着过度的奢望,所以无所谓失望。他的精神就是如此得了解放。观测了中国的文学和哲学之后,我得到一个结论: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人物,是一个对人生有一种建于明慧悟性上的达观者。这种达观产生宽宏的怀抱,能使人带着温和的讥评心理度过一生,丢开功名利禄,乐天知命地过生活。这种达观也产生了自由意识,放荡不羁的爱好,傲骨和漠然的态度。一个人有了这种自由的意识及淡漠的态度,才能深切热烈地享受快乐的人生。

图书封面


 生活的艺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冯十七林语堂可谓“铁杆烟鬼”,他不仅说“自己的作品都是在尼古丁里面浸泡出来的”,而且他喜欢妻子廖翠凤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她允许我在床上吸烟”,甚至于连他的代表作《京华烟云》的名称,也得自抽烟时的灵感。所以,看到禁令,我想的第一个问题居然是:如果生在现在,面对禁烟令,林语堂会怎么想?网友和菜头的态度颇有意味:他直接在其微博上面粘贴了一个名为《如果他们不在公共场合抽烟》的系列照片,意图以此来消解这项禁令的严肃性。照片里面有丘吉尔、切·格瓦拉等人……当然也少不了林语堂,他们无一例外手拿香烟,在吞云吐雾。禁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一方面大量二手烟已经严重危害到公众的健康;另一方面又有着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吸烟人群,就更别提全国大大小小的烟厂、烟草公司了,一直以来烟草行业的利润不容小觑。这让人联想到“日记门”那位广西的烟草局长,上级评价他工作能力突出,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全年完成卷烟销售量多少箱,同比增长多少多少……”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一书中的《淡巴菇和香》一文中,他为吸烟者辩护说:“口含烟斗的人都是快乐的,而快乐终是一切道德效能中之最大者。”早在几十年前,林先生就点明了,吸烟者只要他自得其乐,并且知道自身获得乐趣的同时所要付出的代价之所在,并且不影响到其他人即可。解决吸烟问题,最为重要的还是加以分流——在公共领域单独设立吸烟区,同时也避免了非吸烟者吸收二手烟的问题。依靠行政命令推进公共场合戒烟,有可能会生发新的问题。(作者系出版人)本文发表于2010年5月15日华商报读书周刊
  •     林语堂的书,与其说是拿来读的,不如说是用来品的。看他的书,得做到一点:心特别静。不然,读起来就会两个字:没劲!这个世界很浮躁,很喧嚣,给自己心灵一点时间,去放空,去回归。生活的艺术,就是一门哲学,了解下,也不错。
  •     这篇书评确实来的有点晚。当时是在去年11月份—12月份之间看的,现在才想起来写书评。真是罪过罪过。很喜欢这里面的风格。很喜欢林语堂。很喜欢他在里面所阐述的那些生活思想与理念。其实现在整本书里面的具体思想,我已然忘记。但是总体的思想,确实那么深刻的印入到我的脑海中。那就是,自然的思想。生活中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与我是多么的契合!整本书读下来,就会发现,林语堂所倡导的就是自然的作风,平易近人的生活。不喜欢那些复杂的艺术,不喜欢束缚人的生活原则和作风。喜欢。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读大师作品,如同亲听其谈天。 在西化的趋势下重拾文明的信心。在浮躁的社会里寻得一片安宁。
  •     对于生活的细节在意了很多
  •     大师的艺术。语言积淀简练到极致,细品,到处都是幽默和智慧。
  •     做一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个喜欢用仁爱的纵容和自利的宽容来看待周遭事物的做梦人。你可以偶尔憨笑的睡去、偶尔惊梦中醒来;在梦中比醒来时更富有朝气、没有虚幻的憧憬,在清醒时却也带着梦意、一种过度的奢望。正如佟掌柜所说的:痛并着乐。。。如果你吧自己仅仅是一个过路的旅客而非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那么你将拥有一种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一个快意人生的旅途。。。
  •     最先接触的就是林语堂老师的《生活的艺术》,从此就成了他的粉丝。《吾国与唔民》《人生不过如此》这些书都是在地铁上用手机看的,所以还是买实质的拿在手里的觉得踏实,还可以收藏,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看。
  •     每天我都会在工作之余来看一下这本书,一定需要静下心来看,会让我们的心得到安静,会重新的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把生活过的很艺术,在于你怎么去看待,怎么去追求。
  •     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想过这样的生活。
  •     读的林语堂的第一本书,也是最喜欢的一本.
  •     参差才是生活本源,
  •     旅行的意义
  •     从生活中截取快乐,道家思维的无欲无求的恬淡快乐
  •     看林老先生的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艺术的生活,睿智,幽默,不乏诙谐,娓娓道来,看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虽然是几十年前的书,但许多现在依然有用,我想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许多许多将来也有用。
  •     里头有让人觉得美到不行的句子 太多文言文了。。看了心累
  •     在物质如何丰富的年代,人们的精神都很匮乏,喜欢林语堂先生的书,很满意当当的速度。
  •     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的确如此啊。很好看的书。
  •     之前所读
  •     若要论幽默,林语堂估计是中国最懂幽默的一个人。他的幽默不在于用大俗来获得你的笑声,读完他的书,豁然开朗。
  •     《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旅美专事创作后的第一部书,也是继《吾国与吾民》之后再获成功的又一英文作品。林语堂在书中谈了庄子的淡泊,赞了陶渊明的闲适,诵了《归去来辞》,讲了《圣经》的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
  •     一个人要是能满足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是富有了。
  •     生活的艺术应该就是如此吧,有大智慧而非小聪明,有真幽默而非哗众取宠。大师的境界的确是让人景仰并望其项背的。
  •     林语堂的书一直很喜欢,这本有联系到西方的生活习俗,有一定的深度
  •     因原为西方人所写,该书写的殊为浅近,但以为第九章生活的享受第十章享受大自然及地十二章文化的享受写的颇有乐趣,兼得展示古人淡泊的生活意趣。该书写的好不仅仅在于作者本身的行文,更在于他涉猎古文之广,而引用的大段古文又恰到好处,与其本身的文笔相得益彰,读起来不觉得有充塞字数之嫌,反而过渡流畅自然。读书的艺术一节中写到寻到好书的标志在于突然觉得该书写了自己平日所想的而在别处未曾见过的,照此标准这本书大概在6成的水平上于我来说是一本好书。所谓生活的艺术,并不是一种形而上的哲学,而仅仅是一种度过时间的方式而已。
  •     林语堂先生写的,虽然有点早,但是现在看来里面有许多观点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有的文章读了三遍依然能体悟到新的内容
  •     我挺喜欢他的文字和所讲的故事,一个懂得生活的文学家。
  •     喜欢林语堂,更喜欢他的这本《生活的艺术》。从看到其中的英文散文后,就深深被它优美的文字所吸引。还记得最初看的是这本书书的一小段(诗意人生),当然是全英文。仔细了解了,才发现真的值得我品读。一本好书,受益一生。
  •     和吾国与吾民一样,很经典,林语堂先生的作品没有让民族失望过。
  •     实际上书里的中国风趣现在已经不多了,不是人心不古,而是时代变了。就是在过去,那也是少数生活优渥的中上层,文化人和绅士的生活,底层老百姓不多有书中所写的艺术。尽管如此,这本书还是很棒的,和《吾囯与吾民》一起很好向西方介绍了中国文化。林语堂写这本书,有点自我玩味的感觉,大概比较陶醉。
  •     在读这本书之前的一段时间,觉得生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日子过得非常消极,我想摆脱那种行尸走肉般的日子,于是我希望能找到一本可以指点迷津的书,就在这个时候遇到了《生活的艺术》书还未读完,我的心境已发生变化,我也明确要怎样去生活,很庆幸遇到了它,很感谢林语堂先生
  •     书籍内容基本上是作者自己对各种生活中琐事所看到的一种个人见解罢了,如果对林语堂有兴趣倒是可以看看以便了解其人的思维方式等等,如果不是很有兴趣则没必要看这本书,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见解,姑且不论高雅抑或庸俗,至少英雄所见也不是都一样的!
  •     我们生活应该怎么活,林大师给了我们正确的答案:应该依照我们的本心而生活,不能被外界的价值观主导。
  •     最喜欢为老烟枪辩护的那篇。
  •     精读一个人,从他开始吧。
  •     11年夏天买的,拖到现在才看完。当年林语堂所“摒弃”的美国社会生活处处跟当下的中国各种对号入座。不过林老对女性的所有观点与评价都是旧式的,可以完全理解但无法认同。
  •     还是比较中肯一本书
  •     非常愉快的阅读经历,再次说明了只要鲁迅这个虚伪而偏执的人反对的,基本都是好东西。减去两分是因为即使放在当时的时代,这也不是中国人的生活文化的真实写照。
  •     心里乱的时候,温习交流下
  •     若这般自得过一生,倒也愉快
  •     林语堂的书很不错。《吾国与吾民》《人生不过如此》和这本都很不错,值得看看!
  •     有幸拜读这样的文章,确实很能修养身心工作了,你会发现自己读的书本越来越少了。很久前就想拜读下林语堂先生的文章,文采非常好。深刻有味道
  •     林语堂,不亏为一代大师。。。见解独到。。又贴近生活。
  •     在这个嘈杂与焦躁的时代,闲来读读语堂的艺术,能让你明白生活的真谛。
  •     当看到封面上几个大字——“可以借鉴的完美生活范本,快意人生典范”,我就不应该买。借鉴你妹啊,典范毛啊。翻了六七十页,实在读不下了。1、不适合我这愤青。2、里面所讲的内容对我大都不新鲜了,没有趣。
  •     大师的作品,还是值得一读的,谢谢送我书的人。
  •     一直喜欢林语堂的作品,这本依然如此。创造生活的艺术~
  •     林大师为我们带来的一本不错的生活哲学书,对于整天奔波忙碌的人们来说,抽空读上几页,思考一下,你这么忙到底为了什么!
  •     想了解林语堂的幽默乐观,买来还没看,仍在期待中。
  •     林语堂是真正的大师,在司空见惯的琐事之中,却带领我们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可惜现在这样的大师太少了------
  •     人在福中要享福,莫在福后空回想
  •     人文工作者真是能忽悠,屁的依据都没有,光凭自己的感悟能洋洋洒洒扯出那么多字来,关于爱情人生快乐啥都有,已经不能称是心灵鸡汤了简直是心灵毒药...
  •     从《苏东坡传》到《吾国与吾民》,再到《生活的艺术》,没读一本就觉得和林语堂愈加亲近,仿佛是在深秋的午后,和一位风趣幽默的老者聊天,看着秋天五彩斑斓的景色,充实而满足。
  •     的确是本好书,最初看到的是安徽出版社的版本,可惜都买不到了。新版本也很好,虽然没有了那种怀旧的感觉,但总的来说书的质量不错。关键是内容,是我最喜欢的林语堂的一本书,读这本书应该是在心无旁挂之时,宜有清茶一杯,敞开广阔的心灵,和林大师一起,享受这冬日太阳沐浴般懒洋洋的感觉。
  •     林语堂,一代国学大师,华语文坛最幽默睿智的一支笔,全景展现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风格,为疲惫的现代灵魂寻找一条生活的艺术之路。
  •     已阅!
  •     如果你感觉不如意,如果你不开心,如果你遇上很多让你想不明白的事,我建议你看看林语堂写的《生活的艺术》这本书,从中你会受到很多的启发。
    林语堂是一个非常有才,非常有趣,非常幽默,非常让人喜欢的作家,在他的引领下,我们能发现平淡的生活中隐藏着很多的快乐,很多的美好,很多的感动......关键是你善不善于去发现,去感受。
  •     老友所贈,在觀察力達到一定階段之後,會越發認識到自身的狹隘,這時候如何溫柔的看待世界,就是下一個需要去思考的問題了。
  •     超级好书。

    读到"悠闲的艺术"章节,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从小到大的生活都似乎被无形的绳索牵着走,不知道这么忙,这么累,这么上进读书是为了什么。悠闲,在我的学生时代看来,是多么奢侈的一个词啊。

    感谢林先生,给了我生活的启示。原来转变心境,也可以过悠闲的生活,悠闲不是有钱人的专利。
  •     好书!
    林语堂先生不愧为大师!
  •     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值得一读!!
  •     林语堂先生的书,读之若清风拂面,掩卷不禁长叹:先生之所言,真是字字箴言。在这个浮云名利之场,读之三生有幸!
  •     睁一只眼奋斗,闭一只眼有闲
  •     值得随时拿起来阅读
  •     一直喜欢林语堂,感觉这才是有真才实学的大师,喜欢看里面对中西文化的对比剖析,现在每天睡前都在看。
  •     独处时光,捧一本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静静品读,诗意的人生哲理中蕴含着生活的禅意。
  •     生活的艺术,源于内心。那一种淡薄、那一份情致、那一抹才情,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最有内涵最真实的人生。阅读此书,内心平和,指引前行的方向。每一字一句无不展现真实洒脱,是人生之典范。
  •     一本真正的好书。富有生活哲理,心目中中国人的睿智、幽默在书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虽经70余年,仍对我们有很好的启迪——这也证明了,一本好书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是永远对我们有帮助的。
  •     大家的典范之作。富有诗意的书名《生活的艺术》,是本书如其名的好书!装帧很漂亮!很喜欢……
  •     有点乏味,喜欢其中摘录的《秋灯琐记》片段,很有生活情趣
  •     林语堂的文章很有自己的风格,其散文、随笔半雅半俗,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入情入理,可谓是独具一格。林语堂的这种风格同他对文字的见解有关。他认为:“世上有两个文字矿:一个是老矿,一个是新矿。老矿在书中,新矿在普通人的语言中。次等的艺术家都从老矿中去攫取材料,惟有高等的艺术家则会从新矿中攫取材料。”此话说得确实精辟,道出了文字的活力之源泉。

      手捧他的散文,读到得意处不由会心一笑,幽默处会忍俊不禁,深远处则回味无穷。林语堂的散文没有绚词丽语,也没有丝毫的说教成分,仿佛是知心好友间的娓娓闲谈,谈生活谈思想谈艺术谈情趣,在不知不觉中犹如一汪清泉沁入人的心脾,让人心旷神怡。
  •     书还没看完,但是林语堂先生确实很懂生活,他很用心地在生活,细心地观察生活中的点滴 建议大家可以去品读品读
  •     如果以前的我肯定不喜欢这样的文字,过分的咬文嚼字,过分的把一切归于自然。
    可是现在人越来越大了,看这本书却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大家气度,大家手笔。不过若是你真的要从一本书里去找到你人生疑惑的答案还是不可能的。
    用一种幽默的,宽容的心来看这个世界吧~
  •     此书让你懂得在生活中寻找艺术,也让你懂得艺术的生活,过完此生无憾也。
  •     大先生的大智慧
  •     前半部分差点使我弃了这本书。不论政治与否,生活在内忧外患的那个时代,生为中国人,又岂能说顺从不争。对比沈从文的小说,虽然也是散文,但也有对乡村的社会的种种感情宣泄。林对中西方的比较让我觉得完全没有了解双方文化精髓的人表面的臆测。幸好后半部挽救了这本书,虽然有许多长篇的引用,但仅仅单纯地叙述中国古代的生活,还是可以让我心向往之的。原来林语堂算是出生于接受西方教育的牧师之家,那倒可以理解为什么推崇中国文化了,近生怨,远生敬嘛!不过还是佩服林先生的洞察力,其中许多关于中国和世界的预言在今天都不幸地命中了。这本书倒应该给现代人看看,那时候出难怪被人指责!
  •     思想还是好的,值得学习。
  •     很早就听说这本书,在书店没找到,在当当找到了。喜欢林语堂的话一定要买一本。喜欢闲适生活的人也有必要买一本,让自己追赶生活的脚步偶尔放下来。
  •     林语堂的生活,是高雅的,是丰盈的,是有质感的。他生活中的吃、穿、用、看、玩都成了一种艺术,但达不到他的高度的人只有艳羡的份儿,没有高雅的情操,没有深厚的文学积淀、没有高超的艺术鉴赏能力和生活体察能力,要仿效,难。
  •     修行23rd,生活是美的,生活是难得的,需要珍惜,不需要克制欲望
  •     《冥寥子游》这一篇读不懂,为什么不翻成白话呢? 文言功底不足啊! 所引用的古文好多不懂。至于本书的内容,确实值得多读几遍。。。
  •     林语堂是一个非常有人格魅力的大家,读他的书从不疲惫,受益匪浅。
  •     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     生活的艺术,无我忘我,静观其变
  •     “文明大约是寻觅食物的问题,而进步便是使食物难于得到的一种发展。”
  •     不觉得高雅难和一类的,看着有心里不平的地方,仿佛是对女子的轻蔑一类的,不太记得了。淡淡的感觉,不错。
  •     起先是读iPad上不知道从哪儿下载的pdf还是epub,断断续续读了很久,每次浮躁的心气都会奇迹般平缓;之后发现家里竟然有纸质版,不过不是这家出版社的。尚未读完。
  •     以后会重读英文版的
  •     李白说过“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我说“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读林语堂”
  •     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
  •     这种文字很适合心烦的时候看看
  •     自己家里买了一本英文版的,但是只看了前面一点点。而后转向看中文版的,觉得翻译有不好之处。对他所写的不是有很大的感触,兴趣不高。这本书写了他对人生的态度,一种悠闲的生活。
  •     慢慢看,细细品。
  •     林语堂先生不愧为民国才子,他的文章让人透过生活体会人生的真谛。而他也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作家。
  •     一直就很喜欢林语堂的读物,果真这又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书。书中字里行间透露出了对生活的喜欢,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斟酌,自然发现其趣味。
  •      一如既往地喜欢林语堂的书
  •     很喜欢的大家之一啊
  •     生活,艺术,大师的心态,你心的安抚
  •     智慧又豁达的老先生。“我总以为生活的目的即使生活的真享受”。“如果人生真有目的核计划,那么这种目的或计划不应该这样令人困惑,那么渺茫而难于发现。”
  •     能做读书笔记的有大篇,像一个亲近的老先生在同你讲生活之事,听不听随你。在厦门读到他就很喜欢,不由得向他靠近,关于生活、艺术、读书、自然、宗教 还有思考。
  •     林语堂先生的经典作品
  •     很喜欢林语堂先生的作品,这本值得一看。
  •     喜欢林语堂的书,给人启迪。
  •     字里行间透出从容、淡定、高雅和闲静。之所以扣掉1*单纯是因为不是所有观点都能认同而已……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