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制度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文化 > 骑士制度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1-1
ISBN:9787542633828
作者:[英] 埃德加·普雷斯蒂奇 编
页数:307页

作者简介

西欧中世纪的骑士制度,不是一种单纯的军事制度,它与封建等级制、封建庄园制和封建农奴制密切相关,它甚至与天主教的教会组织和修道体系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之,它是西欧封建制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历史意义和文明影响早已引起西方学界的高度关注。可是在我国,涉及这一历史现象的研究并不多见,数量极其有限的相关著述基本上仍停留在一般性的描述和介绍阶段。为了激发读者对骑士问题的兴趣,并借以推动国内学界对相关问题的更多关注,我们特译注了这部久负盛名的学术著作。

书籍目录

译者序
编者序
卷首插画注
第一章 骑士制度及其历史地位
第二章 中世纪骑士制度的起源
第三章 法国的骑士制度
第四章 德国的骑士制度
第五章 西班牙的骑士与军事骑士团
第六章 葡萄牙的骑士制度
第七章 中世纪英语诗中的骑士
第八章 中世纪礼仪书及有关骑士的散文体传奇故事
第九章 骑士制度与绅士思想

章节摘录

  在讨论“德国的骑士制度”这个话题时,我将尽可能把范围限定在骑士以及这个国家所特有的骑士精神的体现上。前面几位作者已经谈及许多基本问题,因此我有更多的时间来阐述我这个特别的主题。  在德国像在其他别的地方一样,骑士制度建立在封建主义这样一个物质基础之上,并在十字军当中找到了其理想的活动领域。除了为俗世的领主效劳之外,还加上了为天国的领主效劳;武士成为基督教骑士。当在为领主效劳和为上帝效劳之外,再加上为女士效劳的时候,中世纪骑士在生活和艺术上的理想就变得十分全面了——德语通常使用Herrendienst(为领主效劳),Gottesdienst(为上帝效劳),Frauendienst(为女士效劳)等三个词语来概括这三项内容。  法国被公认为是产生骑士制度的国家。那么,德国在这种制度的形成或造就这种制度产生的条件方面起到过什么样的作用呢?如果我们回到封建制度——这是骑士制度崛起的必要条件——形成的初期,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时代:那时法国和德国作为两个截然分开的实体并不存在,因此要说出哪个国家首先在骑士制度方面走出第一步是不可能的。  尽管其前人已经有了某些发端,但封建制度肯定是由查理曼建立起来的,他用这种制度取代了更为古老的日耳曼体制,这在《尼伯龙根之歌》中得到了反映;在这种制度下,国家被认为是王室的私有财产,国王被一班忠心耿耿的武士所包围,因为服务与报酬的共同利益把他们与主人连结在一起。  第一个得到圣城的封建君主权的人正是日耳曼诸侯和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十字军战士试图为查理曼的这种权利辩护,并把它转变成一种确凿的现实。如巴克博士(Dr. Barker)所说:“查理曼与耶路撒冷的关系极其密切:该城主教曾于800年把该城的钥匙和一个高脚杯赠送给他;807年,哈龙·阿尔一拉西德也确认了这一象征性的转让,并承认查理曼是耶路撒冷的保护者和圣墓教堂的所有者。查理曼在圣城创办了一间收容院和一座图书馆;这使他成为第一位十字军战士和圣地的征服者,如此看来,后来的传说并非没有事实根据。”  在他的孙辈统治时期,根据843年的《凡尔登条约》(Treaty of Verdun),查理曼帝国分裂成为三个独立王国,它们演变成现代的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三个国家。在三个国家中最西边的西法兰克,即后来的法兰西(Frankenreich,Francia),由于日耳曼种族与拉丁文明的接触而逐渐产生了骑士制度。诺曼人(Nordmannen)于911年建立了自己的诺曼底公国,到了该世纪末期,他们又殖民于南意大利和西西里岛,其实,封建主义对骑士制度的贡献,在诺曼人身上体现得更加直接。因此,如果说12世纪的德意志人是从法兰西学到了骑士制度的话,那么他们不过是从他们的日耳曼的堂兄弟那里学到的,即从他们那里重新拿回了一部分古代的共同遗产,这一遗产受到了另一种类型的文化的潜在影响。  ……

图书封面


 骑士制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骑士精神是基督教的一种尚武精神,说它不由自主地偏离了福音的和平精神也好,或是极其单纯地映现了基督所说的“我为世上带来刀剑”也好,骑士制度作为一种历史现实,既饱含着中世纪教会对欧洲的混乱局面施以教化的努力,也体现出基督教信仰对野蛮民族的暴力风习、对世俗荣耀与人性欲望的某种妥协。天国的光芒与人本性之中那些粗朴的然而本质上善良的意愿之间的碰撞,所激发出的这样一种骑士精神,在第一批十字军骑士团的那些虔诚的修士骑士身上,达到了它在现实中所可能达到的高贵性的颠峰。尽管骑士制度很快走向衰落(显克微支那本著名的《十字军骑士》,仅仅描绘了趋于没落的条顿骑士团的一个侧面而已),沉没于浮华的浪漫文学之中,但从11世纪发展起来的那一整套骑士的价值标准和骑士的培育方式,却实实在在地塑造了近现代所称为绅士教养的那种东西。这本书是伦敦大学多名教授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中世纪骑士制度的讲座汇集,除了相当生动立体地呈现出那个时代整个欧洲的骑士文化风貌之外,对于国内的相关研究来说,最重要的是,这些演讲不止于从史料中梳理骑士制度的来龙去脉,或从客观的角度评价其历史功过,而是致力于唤醒在这些现实形象之下隐蔽着的精神,一种灵性的意义;他们的文辞,并非那些生锈的剑和蒙尘的盾牌的展示,而是在擦亮这些刀剑盔甲,让它们重新焕发出光芒,反射出那个世纪的灵性光彩与神圣追求:或简单而极其纯净,或粗野而极其勇武,或造作而极其文雅。正如Byles在P232页中说:“骑士制度是中世纪一股使人变得高贵的伟大力量,它把那个时代的尚武精神加入到宗教事业和社会秩序中,因而使这种精神变得神圣化。它向封建男爵表明,他的生活条件如何能够被从一种低劣的物质水平提升到到一个较高尚、较为灵性化的程度;他的战争技巧如何能够被用来反对十字架的敌人,他的力量如何被贡献给穷人和无依无靠的人,他那无法无天的激情如何被引导到对高贵女士的服务上来。骑士制度并不因为只是一种理想而不重要;当这样一种理想被系统地创制出来并被认为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成就时,人们便从野蛮状态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至于译者在序言中提出的“集子的作者在挖掘文献资料方面,并没有什么惊人之举,他们所征引的,大多是一些平淡无奇的典籍,如《罗兰之歌》、《熙德之歌》、《尼伯龙根之歌》、《贝奥武尔夫》、《亚瑟王传奇》、《玫瑰传奇》和《坎特伯雷故事集》等,均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同样可以用Byles在本书第233页的话来回答:像这样一些中世纪骑士传奇文学,“不仅仅是记录骑士的业绩而已,它还激励着这些业绩;年轻的骑士从孩提时代起就熟悉骑士传奇,他渴望模仿他最喜爱的英雄,并能够把自己的名字载入史册中。正是由于骑士与文学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使得传奇被所有权威人物接受为骑士生活方式的确实可靠的证据。”传奇文学并非骑士生活在现代意义上的客观记录,骑士生活却是传奇文学的忠实投影;那样一种骑士精神,是一种真实的理想,“不是因为它在传奇故事中被理想化,而是因为它在实际上被实践过。”毕竟,深刻影响了欧洲的,不是那个历史现实中的亚瑟王,而是那个生活在在圣杯的神秘光芒与圆桌骑士的剑影环绕中的圣王形象。在此意义上说,骑士传奇不是那一刻那一世的记录,而是某个未来世代的见证。从传奇文学入手对中世纪骑士制度的研究,本身就已经是颇具现代意义的研究,无论后来发掘出的史料多么翔实,这种意义也永不会过时,正如中世纪骑士精神所依赖的那种宗教信仰,并不因为史实考证的发展而失去光彩一样。
  •     1925年在伦敦编辑成书,1926年在伦敦出版。2008年在广州翻译成书,2010年在上海出版。中西方见到它的差距,有八十四年。之所以读它是因为通过近一年来我对于中世纪史方面史料和研究的了解,我发现国内学者论述中世纪西欧骑士制度的书籍十分稀少,而骑士制度作为贯穿于整个中世纪的一个基本的制度和模式确有非常重要,所以看到《骑士制度》便觉得值得一读。同时,就“骑士制度”本身的研究来说,较早的研究大约就是会计学专家顾准先生在文革期间的一些研究,但是顾准先生的研究基本上是对国外骑士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分类。进入90年代彭小瑜和倪世光二位教授成为了骑士制度研究的领军人物,其中以倪世光先生的研究力度最深,而两人的研究方向也不尽相同,彭教授主要是通过教会法和骑士文学来对骑士制度进行分析,而倪世光则侧重骑士本身的军事性能和宗教承载。然后两位教授的论文和专著的“产量”还是较低,毕竟这一课题的研究难度比较大,同时在其出版物中也会出现一些瑕疵,比如倪世光教授的《中世纪骑士制度探究》一书,此书系倪世光教授的博士论文,在通译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而最重要的是作者对于“圣殿骑士团”的定义和分类与当时研究骑士制度比较成熟的西方大相径庭,这一点此后作者专门撰写了论文进行了修正。该书也是我上学期读完的,此书之后倪世光教授并没有在出版过这方面的专著,基本上都是个别问题的研究论文。而进入新千年之后,骑士制度方面的研究也是乏善可陈,只有朱伟奇教授在这一方面有所创新,开始用文化史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解释骑士制度本身,对“骑士精神”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然而不幸的是朱伟奇教授于09年染病过世,此课题的研究也有些“销声匿迹”了。综上,10年出版的《骑士制度》可以说是重新开始了“骑士制度”这一问题研究的新方向,至于原因我将在下一段总体介绍该书时具体谈到。《骑士制度》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国内学者的专著,而是由英国E•普雷斯蒂奇所编出版于1926年的英文著作,该书的各章实际上是由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历史系1925年学期的一系列学术讲座汇总而成的。也就是说这本书是译作,本书的译者分别是林中泽教授、梁铁祥以及林诗维。其中梁铁祥和林诗维分别是世界史方向的博士生和历史地理方向的硕士生,这里主要说一下林中泽教授。林中泽教授是国内中世纪史方面研究的“一方诸侯”,主要也是以研究教会法和基督教统摄力为主的学者之一,他与彭小瑜教授在研究分野的区别在于他更偏向于社会史,试图探索更多的宗教对于社会底层变迁的引领作用,这学期初我曾经读过他的《早期西方文明史札记》,觉得他的研究更多的贴近人本身生活的变化以及原因。不过这一次他能够挺身出来翻译这本1926年就已出版的《骑士制度》我还是比较吃惊的,因为这一制度在此前他的研究中并没有涉及,但是将此译本通读一遍之后我也开始理解他这一举动,个人认为这一学术讲座中所涉及的“骑士对于女士的尊敬和献殷勤”以及“中世纪妇女地位问题的讨论”实质上与他这几年集中讨论中西中古伦理差异这一课题是由莫大的关系的。当然,《骑士制度》的译本出现也填补了某一方面的空白,即关于中世纪骑士制度研究的外文专著开始被翻译成为中文。在此书之前,国内对于骑士制度的研究只要有三个途径(个人认为的):其一就是将其放在封建制度这一大的体系中去讨论,往往只是其中的一章或者一小节,并不具有其内部的体系;其二就是通过西方18世纪兴起的人口史以及社会形态学的所提供的中世纪的文献和数据,对骑士制度中的某些因素进行统计、分类和比对;其三,即通过骑士文学这一重要的文本,来分析骑士制度本身,事实上第三点也是中外学者研究骑士制度的惯常途径。然后,提及国外学者对于骑士制度的研究,国内的介绍性著作以及原文译本则是空白,这本书正是对这一空白的填充。而根据上文我对这一课题研究的学术史回顾,我们也能发现,这一译本也是为这一课题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这条新路的意义还是比较重大的,举一个上文已有的例子,就“圣殿骑士团”的讨论和定性其实在西方于二十世纪初就有了比较明晰的定论,而倪世光教授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则是相同于十九世纪中后期西方学者的观点,即将“圣殿骑士团”看作是“武装的僧侣”,而不是骑士本身。我觉得就骑士制度的外文研究引入国内会慢慢成为这一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支柱和补充,也希望这方面研究的学者能够越来越多起来,著作和论文能够越来越丰厚。突然发现自己“废话”了好多,不过世界史特别是中世纪史确实就是这样,资料和研究稀缺,但是真正写起来还是需要很多语言来把问题交代清楚的。下面进入对书籍本身内容的介绍。本书分为九章,一二两章为骑士制度及其历史地位和中世纪骑士制度的起源,三四五六章分别介绍了法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的骑士制度,七八两章是探讨了文学中骑士的形象和骑士文学的特点,第九章论述了骑士制度和绅士思想的关系。我精读和接下来要做详细介绍的是该书的一、二、四章,即“骑士制度及其历史地位”、“中世纪骑士制度的起源”和“德国的骑士制度”,分别由F.J.C.赫恩肖(F.J.C.Hearnshaw)教授、E.F.雅各布(E.F.Jacob)教授和H.G.阿特金斯(H.G.Atkins)教授撰写。首先是由F.J.C.赫恩肖教授(伦敦大学中世纪史教授)撰写的第一章,旨在论述骑士制度本身以及其历史地位。文章开篇即对“骑士”一词做了语义的分析,包括了其历史沿革和本身含义的变迁;第二部分是介绍了早期骑士的主要来源以及作为武夫的基本性格;第三部分较为详细的分析了教会对于骑士阶层的影响以及骑士本身性格的变化,并用大段的笔墨论述了“骑士理想”的形成和意义;第四部分扩展了第三部分,详细的介绍了几个大的骑士团体,包括医护骑士团、条顿骑士团以及圣殿骑士团;第五部分论述了骑士阶层开始成为君主或封君的附庸;第六、七、八部分分别论述了骑士制度的黄金时期、制度特点和缺陷以及其对社会生活和艺术的深远影响。第二章探讨了骑士制度的起源,撰写自E.F.雅各布教授(牛津基督教会学者)。作者首先总论了骑士这一阶层以及特点,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对骑士定义是并未像赫恩肖教授那样强调了“对妇女尊重和献殷勤”这一点,这一项被作者改为“文雅”。接着作者以身份为转变标准对骑士制度自身建立与发展作出了比较基本的厘定,具体简要的次序如下:八世纪,学生(scholar)→九世纪,儿子(pueri)→十二世纪,家内人(familia)→十三世纪,土地持久有者(valettus)→十三世纪,下级骑士(bachelor)。第三部分论述了骑士制度与宗教的关系,作者在此处并没有过多的分析,而是依次罗列了以下几个重要的文献:《马太福音》、《论主要原理》、《上帝之城》、《安条克之歌》、《骑士的封授》,这些文献的罗列基本理清了骑士一步一步成为教会工具的过程(尽管作者的意思是教会一步一步容忍并承认了骑士阶层的存在和作用)。第四部分是对骑士日常生活的介绍,这一部分涉及到了骑士本身的阶层性格变化,作者认为总趋势为:武人→封建主→宗教战士,注意,这与赫恩肖教授的观点再一次相左。最后一部分详尽的分析了骑士制度产生的根源以及其衰落的原因,并认为骑士理想在文学和艺术中得到了回归。这一部分可圈可点。最后是由H.G.阿特金斯(H.G.Atkins)教授(伦敦大学德语教授)撰写的德国骑士制度。文章首先论述德意志人与法兰克人(特别是诺曼人)的关系,以此认为骑士制度是德国从法国那里拿回的一部分古代的共同遗产(这一观点我个人并不同意,但这里就不展开写了)。接着作者认为骑士准则中的许多内容均与较早时期德国人生活所特有的美德形成鲜明的对照。随后作者认为腓特烈一世是德国骑士的代表,并详细叙述了条顿骑士团。最后是很长很长的一部分,是大段的列举文学作品来对骑士这一阶层进行描述和分析,其中大约有四十种文学作品,而分析相对显得比较少。下面我就几个教授的写法问题进行一下自己力所能及的分析。首先是赫恩肖教授的骑士制度本身及其历史地位。由于赫恩肖教授本身就是史学出身,在文章结构和写法上都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在极个别的概念上可能不是很准确,首先一个就是关于“德国人”的定义,在论述条顿骑士团的时候,对于“德国人”和“操德语的人”这两个概念出现了混淆,不过在上个世纪初这两个概念在学术界并没有很明确的被区分开来。再一个就是关于骑士本身对于女性的态度问题上,作者用了很大的笔墨,但是我个人认为并没有说的很清楚,而且所引用的文献多是文学作品,没有正规的史学文献,作者自己也在“尊敬”和“献殷勤”之间摇摆不定。这一个小点是教授写法上的一个问题。还有一个值得说的就是林中泽教授在这篇文章的翻译上似乎有两处不妥,分别是第26页的“可是……作出的让步”和第27页的“在整个战争年代……”,此二句的翻译与前文的逻辑关系比较含糊,但是我现在也不能看到原书,所以不好下定论。接下来是雅各布教授的骑士制度起源。我觉得作为一个教会学者,他在实证和罗列文献方面都十分出色,在论证的时候显得有条不紊,与那个时代的其他史学家杂乱的论证不大一样,第一次读的时候感觉其中竟然有弗里德里希•梅尼克的味道。前半部分的论证文献和结论配合得很好,基本上没有累赘的地方,除了在论证骑士与宗教关系是列举宗教文献略显冗长以外,基本都是很合理的。但是雅各布教授在这篇文章的中间一部分插入了中世纪女权问题的论述,这一问题的论述长度非常惊人,似乎能占掉文章的三分之一,同时细看一下,这一部分似乎与本文的题目并无很大的关系,而更多是关乎到骑士自身集体性格的定义。但是这也可以理解,因为首先这篇文章就是一篇讲稿,再者,关于骑士对于女性态度的问题似乎是那个时候骑士研究的热点,赫恩肖教授和雅各布教授在各自的文章中都用了很大的笔墨来论述这个问题。只是赫恩肖教授的论述更为“史学”一些,引用了很多年代记和一部分考古的资料,而雅各布教授则只是对这一问题抒发自身的观点,并大量列举了中世纪女权方面的事迹。最后是阿特金斯教授的德国的骑士制度。我认为这一篇论述的质量并不是很高,首先一个就是作者作为德语系的教授在论述中其实犯了一个基本的史学错误,甚至在对待德法中世纪的关系中有一些偏激,而对待巴巴罗萨、条顿骑士团以及普鲁士时则显得有些民族主义,所以他的整个论述就显得比较乱,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调理,如我上文所说,这正与雅各布教授形成对比。这篇文章的优点主要在于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语言学的方法来研究骑士制度,这一方法被大量用在了德法骑士制度的类比上,运用中世纪德法骑士生活中的常用语比较来论述双方文化的差异和传播是这篇文章的最大亮点。而同时,这篇文章的缺点除了上文那一点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后半部分的大量引用文学作品,在上面两位学者的文章中,文学作品也是作为一个基本的材料被引用到文章中,但是在阿特金斯教授的文章中文学作品显得有些“肆无忌惮”了,显然他对文学作品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后半段大量的引用缺乏应有的分析和安排,只是单纯的罗列和拼凑,显得乏善可陈。已经写了不少了,最后一点就是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思考。首先这本书对我的知识性补充是很多的,关于中世纪基本的史实以及国家、阶层关系都有很多新的发现,同时也让我注意到在材料比较匮乏的中世纪史学里面的文学作品却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同时这本书由于成书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所以很多谬误也是可以理解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它其中没有能够囊括考古的资料和城市年代记的文献,并且在史学方法上走着文化史和实证主义的路子,而在写法上则明显受了剑桥牛津经济史写法的影响(这一点在赫恩肖教授的身上体现比较多)。这也让我对于当时史学的走向和趋势有了一个更直接的接触。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翻译着实是一件好事,希望有更多人能够读它,能够喜欢它。而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能够对该书的其他章节进行精读和分析,以后如果时间允许我还会把这一工作补上的。写这篇读书报告的时候也随手翻了翻其他章节,发现确实还有很多东西有待于自己去发现和思考。

精彩短评 (总计48条)

  •     书是一些老式论文的合集,当资料不错
  •     各有涵盖的九篇论文
  •     虽然跟另外几本比起来内容稍“薄”了点,但总体还行。
  •     屎翻译
  •     伦敦国王学院历史系1925年米迦勒节学期讲座,首版1928年,有I.贡拉兹的一篇。总体内容比较泛,但理清了很多误解,书目详尽,不错的入门读物。翻译的句式有时随便些,总体不影响理解,此书难译,译注认真详细,赞态度。有些小错,如把拉丁文pueri注为“儿子”,如把《农夫皮尔斯之梦》译成《桥脚庄稼汉的远见卓识》,如把“美人绮瑟”译作“拉.贝亚勒.伊松”,如把斯宾塞《仙后》译成《仙女王》(这个有点囧了)
  •     骑士是个美好的职业
  •     刚买到,骑士制度是西方文化重要部分,值得深入研究和对比中国的士及侠
  •     译者的态度认真的很。
  •     我开始觉得骑士是个美好的职业的开始
  •     书摸起来很舒服,重点的字体教粗。最后面有索引,方便了寻找,对于了解骑士制度来说,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学习书籍。
  •     一本挺精致的小书
  •     比较专业
  •     骑士制度的精神内涵是贵族精神。
  •     可看到西方文化的部份,也可看到一些制度的規律
  •     浏览了一下为什么么有亚瑟王和圆桌骑士?! 这是教科书啊= =
  •     和想象的有点出入,确切的说这是本“从文本解读西欧骑士制度及其与历史现实的距离”。。。。。。。。【考据之路漫漫
  •     读懂了本书也就能理解很多西方文学作品了。比如说《唐吉可德》。
  •     骑士制度贯穿了整个欧洲中世纪,由于我以前的姿势水平太低,因此这本书给我科普了很多东西。。(感觉内容枯燥,干货但不是很有趣
  •     书还没详细看过,不过分类细致到位,而且插图清晰,作为休闲读物或是工具书都可以
  •     这些书,在当当买还是挺好的
  •     本书虽命名为骑士制度,但所涉及真正制度内容却不为甚多。全书概括的是骑士文化,风俗,人文性格,及其社会影响等潜在的东西。而真正成文义务,制度,领主封臣关系提及甚少。材料所选取也大多是文学材料,而非史学材料。总之,骑士精神文化才是输得真正主题。另外,翻译得很晦涩。
  •     中国的侠,日本的武士道,欧洲的骑士制度!
  •     为了写同人而翻出来的资料……骑士制度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它围绕着欧洲封建统治的核心。宗教、政治乃至文学它都能够插一脚。吐槽一下这本书的翻译……
  •     有错别字。
  •     骑士更多的是作为一种道德模范,至于军事上,就很不好下断言了。
  •     以国别来进行的骑士制度论述,显得有些松散,横向的联系很不明显,未能呈现出一幅有效的骑士制度的全景。并且因为是论文的集结,篇章间不可避免地有重复论述的地方,而在整体逻辑上显得杂乱了。正像编者在序中所说的,也许这是因为,对中世纪、对骑士制度的相关资料的记述及研究真是寥寥的零落。当一段历史时期从长久的黑暗中被擦拭去尘灰,它能够呈现出本色吗?它必定跟不历封尘的境遇有太大不同。只是这样的曾经遗失的经历很有可能将研究推向对立的立场上,似乎非否定即是肯定,好比对于文革的研究其实也是另一种失语。所以我最青睐温厚的态度。
  •     宗教与爱情
  •     骑士三大使命:捍卫信仰、效忠领主和女士、保护弱者。
  •     在沈阳图书馆借的第一本。还不错,有的章节一般般。
  •     很专业 可以好好学习一下 质量也不错
  •     扯了好多骑士文学的内容,制度方面反而不多,还有翻译实在不敢恭维
  •     对东周故事的陌生可与西人对亚瑟王、高文传奇的热衷相对比。
  •     翻译是永远的痛
  •     既然下了豆瓣,就把之前读过的书评一轮好了,对于骑士加冕礼还记得一丢丢,想要了解中世纪生活的,这本不能错过
  •     以前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读到骑士,可有关内容不详。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了解西欧中世纪的骑士制度。
  •     我个人还挺喜欢关于以国别区分来详细叙述骑士制度的论文集合的,缺点在于翻译,句子不太通顺也就算了,很多很初级的专有名词也翻不出来,阿喀琉斯也好,矫饰主义也好,这种google一查就知道的词语为什么都会翻错啊←_←
  •     原來这是一本学术著作。大意差不多就是电影都是骗人的,吧?
  •     翻译水平一般……
  •     期盼很久的一本书,终于有货了
  •     作为非历史专业的人,阅读起来蛮有感觉的。平时看点这类书没错,至少看欧美大片的时候文化差异能拉近些,哈哈哈。骑士或称武士,是欧洲中世纪时,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骑兵,后来演变为一种荣誉称号,用于表示一种社会阶层。在此阶段的纷乱局势中,国王和贵族都需要一些在战争上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兵种,为此他们会悉心培育一些年轻人,使之成为骑士。而骑士的身份,往往不是继承而来的,其本质也与贵族不同,除了和贵族一样能够获得封地之外,骑士也必须在领主的军队中服役,并在战争时自备武器与马匹。   在骑士文学中,骑士往往是勇敢、忠诚的象征,每一位骑士都以骑士精神作为守则,是英雄的化身(实际情况不一定是如此),欧洲的骑士制度和日本的武士制度亦有相似。   每当骑士遇到自己无法匹敌的敌人时,往往会带领着自己的队友,喊起:“忠诚——信仰——荣耀——勇气”,最后,这些骑士会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自己的家园,骑士们永远不会背弃自己的家园,即使代价是死亡。   为荣誉而战!甚至不惜牺牲。“骑士”这一称号本身就是一个荣誉,获得这样的称号并不容易。一名候补骑士想要成为正式的骑士,需要经过很多严格的考验,那不仅仅是需要高明的骑术,还需要有杰出的统率力、丰富的战斗经验,和一个显眼的标志性成绩。需要你付出代价来成全大多数人利益,敢于牺牲。
  •     有趣加深刻
  •     始终要保持已经消失的骑士精神,哪怕犹如堂吉诃德一般。
  •     书不错,翻译凑合。
  •     和我的心理预期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是一系列讲座的合集,章节之间虽然也有总论和分论的性质,但联系感觉有些松散,每一章节也有点戛然而止的感觉,内容上也没什么引人的亮点。
  •     翻译得略恶心,最后还是弃掉去看了英文版。得赶紧恶补中古史了
  •     骑士制度是来自中世纪的赠礼
  •     骑士制度根在封建城堡,壮大始于十字军东征,衰落于城市形成及商业的发展。全书可读性不强,以文字材料(吟游诗人及后世文学作品)为基础论证。2016.2.6日重读,发现还是没什么意思,再看看各位教授的名头,原来都是文学文献多角度去做骑士制度的论证研究,注意,不是从历史的角度。
  •     我的剑 究竟该为谁挥舞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