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文化 > 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6
ISBN:9787203061021
作者:(德)迪特里希·施万尼茨
页数:530页

作者简介

这是一部欧洲人写给欧洲人看的人文知识通典,全书实际上是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知识和修养?比如在社交生活中,为什么必须知道莎士比亚和梵高,却不必知道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人文知识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它也许并不能立竿见影地改善你的生活,但一定可以让你的视野更开阔、让内心更丰富、让你的人际交往更愉快。
许倬云秦晖等推荐

书籍目录

修订版自序
编辑导读
第一篇 知识
1.欧洲历史
两种文化、两个民族、两本经文
希腊人、奥林匹斯和文艺作品中的英雄
希腊城邦
奥林匹克运动会
特尔菲神殿
众神的起源
宙斯的反叛
雅典娜
与宙斯通奸的女人——忒弥斯、勒达和塞墨勒
赫尔墨斯
阿芙罗狄蒂
阿耳忒弥斯
狄奥尼索斯
普罗米修斯与潘多拉之盒
欧罗巴
俄狄浦斯
安菲特律翁
海格立斯
迷宫
忒修斯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帕里斯和美丽的海伦
希腊人到特洛伊的远征
阿喀琉斯的愤怒
特洛伊木马和拉奥孔
悲剧小插曲——俄瑞斯忒斯和
伊莱克特拉
《奥德赛》——奥德修斯的历险
奥德修斯的返乡之旅
圣经
上帝
创世纪和原罪
上帝的律法
亚伯拉罕
雅各·又名以色列
约瑟在埃及
摩西
出埃及
摩西十诫
上帝与他的选民
约伯
犹太人和基督徒
古典时期——文化和历史
希腊
雅典
希腊思想
艺术
悲剧
诗歌
哲学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其他的哲学学派
罗马历史
史前
宪法
布匿战争
巨大的政治危机以及到帝制的过渡
庞培和恺撒
安东尼和克丽奥佩特拉
奥古斯都
帝国时代:尼禄及其他
衰落
罗马变成基督教的天下
罗马教皇
基督教
耶稣
神迹
门徒和弥赛亚
法利赛人
圣餐的创立
出卖
审判
殉难十字架
复活
保罗为非犹太人打开基督教之门
中世纪
四百年的混乱
地中海流域的分裂
法兰克人和阿拉伯人
民族大迁移
日耳曼人
哥特人和汪达尔人
《尼伯龙根之歌》
法兰克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
法兰克王国
封建主义的产生
封建主义的原则
欧洲的建立
查理曼大帝
查理曼大帝留给德意志人的遗产:
皇冠
查理曼大帝留给欧洲的遗产:
封建主义
对德国和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剖析
德意志种族
德语的发展
罗曼语系的发展
中世纪的社会及生活方式
教会成为集体经济的银行
十字军东征
修道院
骑士阶层
城市
大教堂与大学
宇宙学
恶魔与鬼
对女巫和犹太人的迫害
……
2.欧洲文学
3.艺术史
4.音乐史
5.大哲学家、思想家、理论与科学的世界观
6.性别讨论史
第二篇 能力
1.语言之家
2.书海泛舟
3.各国风俗
4.智力、天赋和创造性
5.不应该知道的事情
6.反思的学问
大事年表
改变世界的书籍
推荐继续阅读书目
文化史大事年表
译后记

编辑推荐

《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亚马逊网络独家销售) 是了解西方历史和传统的经典之作,海峡两岸著名学者许倬云、秦晖等鼎力推荐!现代人应该知道的西方历史、文学、艺术、音乐、哲学与风俗文化!欧洲版原名:《教育——人所应该知道的一切》了解欧洲,了解世界的另一半德国前总统罗曼•赫尔佐克,德国《明镜周刊》《世界日报》等,许倬云(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秦晖(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王学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雷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孙郁(鲁迅博物馆馆长),刘苏里(北方万圣书园总经理)。这是一部欧洲人写给欧洲人看的人文知识通典,全书实际上是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知识和修养?比如在社交生活中,为什么必须知道莎士比亚和梵高,却不必知道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人文知识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它也许并不能立竿见影地改善你的生活,但一定可以让你的视野更开阔、让内心更丰富、让你的人际交往更愉快。

前言

一本书就像一个孩子,大脑孕育的孩子,就像雅典娜从宙斯的头部里诞生出来一样。这本书是个幸运儿,很快就备受读者疼爱。许多读者写信给我,提出许多问题。我试着将这些问题综合起来,在此一并回答。    这些信件中有一位老师的来信,他从学生的作文里收集了一些令人莞尔的“选粹”,例如:“古埃及的居民名叫木乃伊”,“大卫与集邮者大战”,“因为出售教皇的赎罪券,马丁·路德被钉在维腾堡的城堡大门上”……    在一次作品朗诵会上,我从中撷取了一些以娱听众,讲到“苏格拉底因为吸食毒品过量而死”这一句时,一位年轻的听众站起来说:“苏格拉底关我什么事?我要的是新的资讯。”他的语气让我想起哈姆雷特,当一名剧团的演员因同情特洛伊王后而热泪盈眶时,哈姆雷特不解地说:“赫古芭之于他或他之于赫古芭,有什么值得他为她而哭的呢?”苏格拉底之死与我们何干?为什么我们该为他哭泣?    当时雅典这个城市刚发明了民主,整座城市就像一个辩论社,所有旧时的真理都受到质疑。此时苏格拉底出现了,他给了年轻人新的思考基础:哲学、自由辩论、理性,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基本教养。藉由巧妙的辩证和逻辑的趣谈,苏格拉底的教育方式充满了魅力。然而一个“作风审查”委员会随即成立,将苏格拉底送入监狱并判处死刑,罪名是散布邪说蛊惑青年。    我在朗诵会上讲了这个故事之后,以“苏格拉底是为教养而殉难的第一人”作结,说明我们为什么必须认识苏格拉底,同时强调“教养不同于资讯”。    “这两者有什么差别呢?”那个年轻人问道。    我正想慷慨激昂地再独白一番,突然想起德国诗人安晨斯柏格曾打过的—个比方,于是反问他:“16世纪的人文学者与宗教改革家梅兰希顿和一位美发师相比,你觉得谁知道的比较多?”    “我想梅兰希顿应该加道的比较多吧。”    他的回答正中我下怀。“不见得,”我说:“当然梅兰希顿读过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作品,精研文法、修辞、哲学与神学,还懂得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可是,一位美发师知道所有的广告词和流行歌词、几百部电影、无数明星与名人的轶事八卦、各种化妆品的价格和用途,还深知许多保养、减肥和健身方法的奥秘。    “就数量而言,梅兰希顿与美发师所拥有的资讯可以等量齐观。然而,美发师的知识缺少秩序与结构,而且这些知识的寿命很短。梅兰希顿的知识则井然有序,涵盖了文化的主要特征,涉及多种符号系统,以这些符号系统为基础,就能进入其他的知识领域。同时这种知识寿命很长,这就是资讯与教养的差别。”    语毕,另一位听众站起来说:“我是学信息处理的。我认为资讯大可交给电脑来处理,电脑能轻易将资讯储存、复制与重新整理。将来,取得资讯不再是问题,问题在于筛选。我们需要的是能够筛选资讯的程序。”    我只消再加上一句:教养就算得上这样一种筛选程序。    然而,为什么德国文艺界的知识分子总要惺惺作态,仿佛“教养”是个脏词,只能用嘲讽的方式提到这个词呢?为什么他们对我群起而攻之,只因为我使用了“教养”这个字眼?德国究竟怎么了,为什么文化官僚大言不惭地谈论“整体教育计划”,但是一听到“教养”就本能地遮遮掩掩?    且让我用莎翁的名著《哈姆雷特》来回答。人家都知道剧中的王子在午夜时分见到他遇害父亲的鬼魂,成了鬼魂的父亲说他此刻身处炼狱之中。可是哈姆雷特曾在新教的重镇维腾堡求学,路德和梅兰希顿废除了炼狱之说,那是文化上的一大革命。    在炼狱里死者会继续活着,虽然是在另一个世界,但却和生者活在同一个时间里。生者可以和死者接触,透过弥撒、祈祷或购买赎罪券,生者能减轻死者在炼狱里所受的苦。炼狱之说被废除后,死者就没入时间的长河,消失在黑暗的过去,与生者无涉。唯有这样,死者才真正死去。    然而《哈姆雷特》告诉我们,死者可不愿就这样消失无踪,遂以鬼魂的形式重回人间。    基于这个道理,我们可以说:一种文化秩序如果突然被废除,就会变成鬼魂出没,一如教养在德国。    在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有教养的市民阶层的道德破产,让教养显得一无是处;在1968年的学生运动中,教养遂被宣判了死刑。在那之后,一有人提起教养,德国文艺界的知识分子就像遇见鬼一样,毛发直竖。    他们害怕什么呢?这不难理解:教养是一种德国特有的文化概念,在其他西欧国家并没有完全相同的概念。在其他西欧国家的首都和宫廷里,所形成的是一种行为举止的文化,孕育自属于贵族与城市的“高尚社会”。这种文化重视的并非教养与知识,而是社交生活中的能力与美德:见过世面、有见地、懂得应对进退、诙谐机智、谈笑风生。    同时期的德国却陷入“三十年战争”之中(1618—1648),其后则地方各自为政,既没有首都,也没有所谓的高尚社会足为社会其他阶层的模范。德国有的是教养,那是新教徒虔敬生活的延伸,是个人对于内心平安的一种期望,教养成为一种全然内化的文化。在德国,教养虽然高于肤浅的社交生活之上,但却未与实际的行为举止融为不可分的一体。以至于在现实生活中,教养没有实际的着力点。当纳粹第三帝国的考验来临时,教养毫无反抗之力。    1968年的学生运动中,教养受到控诉。然而教养的宗教内涵却未被看穿。宗教内涵被借用于判决书中,继续存在。教养就此成为一种否定的神学,充满禁忌与禁令: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之后不准再写诗;不准写通俗故事,见到这样的故事要表示鄙夷;所有令人愉快的事物都应加以质疑:不准享受丰富多元的文化;不准将教养与娱乐相结合;不准肯定地评价流行文化;你应该愁眉苦脸、闷闷不乐,并且视之为一种美德,因为世界是一场灾难,而文化只存在世界的毁灭中。    我的书反对这种态度,因为这种态度将德国与其西欧邻国分开,让德国继续走这种危险的特殊道路,让我们注定被继续锁在《哈姆雷特》的场景中,一如那个阴郁的王子。如同剧中所说,王子是个忧郁而神经质的人,一个有自毁倾向的角色,为意识形态的梦魇所苦,受出于自我怀疑的幻觉所折磨,被鬼魅所纠缠。    透过启蒙,我的书摆脱了哈姆雷特的魔障,试着将鬼魂驱逐。这本书将德国人的文化记忆导向西欧文明,在此文明中,教养必须藉由真正的沟通来证明自身的价值。    身为德国人,唯有当我们成为西欧文明的共同继承者,才不会注定地一再扮演哈姆雷特的角色。    许多读者都针对此书提出了订正与修改的建议,让此书能更臻完善。由于无法一一致谢,在此谨提出一位读者作为代表特别加以感谢:安妮·路斯(Anni Roos)不仅找出了最多的错误,对于作者也十分宽大为怀。    2000年5月写于德国汉堡     相信不少人在和外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都有过一头雾水的感觉吧!那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受不同的文化密码支配的缘故。由于人们往往会嫌恶陌生的东西,于是乎猜忌、误解和怨恨便应运而生。其实,当你深入到别的文化中,了解它时,你便会发现:它和淳厚的中华文化同样的美丽,只不过就像是长在不同地方的两株花——有谁能说芙蓉和水仙哪个更美呢?    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概念。它源于历史,包括哲学、文学、音乐、艺术、风俗习惯、社交规则等等。该书从各个方面对西方文化进行了综述,可谓一部西方文化大全:既包括明文书写的人文科学知识,又包括社交中潜在的规则与禁忌;既描述了历史,又分析了当前。因此,.它既适合研究西方文化的学者用作参考书籍,又能胜任为那些正在、或者是将要和西方人打交道者提供实践性的战略指导。    本书不同于一般的社交规则ABC。它从整个文化入手,超过三分之二的章节都在阐述欧洲文化及其来龙去脉。因为,只有当你了解了一个东西,你才会真正地接受它、喜欢它。这样,你和西方人打交道时才会有更多的默契,才会拥有更多的成功与喜悦!    有人说:“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不,这本书至少能改变两个人的命运——你和你的合作伙伴!其实还有你们共同拥有的东西:一个企业、或是一个家庭、甚至是两个国家的双边关系。    另外,在阅读时有个小小的提示:本书的作者是德国人,设定的读者也是德国读者,所以行文上难免有一些德国色彩。译者的态度是忠实于原文,所以提请读者不要忘记“拍案叫绝”之后的“冷静审视”。    感谢耶尔格·绍特、爱达·丽玛、马蒂亚斯·皮时乐、米歇尔·苏珀、哈拉尔德·恩斯特、阿格娜斯·丽玛和费德安博士的亲切指导,以及慕尼黑慕恩团契兄弟姐妹们的大力支持!本书的翻译工作其实也是中西方合作的一个成功实例。

内容概要

迪特里希·施万尼茨(Dietrich Schwanitz,1940-2004),德国著名学者、英语文学教授、畅销书作家。
55岁之前,他是严肃的学者、大学校园里普通的教授;56岁开始,他出版小说和戏剧作品,成为畅销书作家,小说并被拍成了电影。在电视媒体上,施万尼茨谈笑风生、幽默诙谐,积极呼吁国民通识教育,提倡青少年要多了解欧洲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晚年施万尼茨并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着力于培养文学领域的新生代。
译者简介刘锐,刘雨生,出生于台湾,姐妹二人合力翻译此书。刘锐,汽车工程学士,经济学硕士,现于德国攻读博士学位。刘雨生,文学学士、教育学硕士。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是一个德国学者认为知识人应具备的知识,其范畴甚宽广,包括神话、传说、哲学、历史、文学与科学。他所关心的智识范围,是西方文明的全部。……本书作者列举的书单,代表了西方文明的精华。今天一个美国的大学教授,即使是在人文专业,也未必能掌握本书涵盖的广大领域。言念及此,我们更痛感今日大学教育重视专业的实用,却忽略了有教养者的博雅。   ——许倬云

名人推荐

本书是一个德国学者认为知识人应具备的知识,其范畴甚宽广,包括神话、传说、哲学、历史、文学与科学。他所关心的智识范围,是西方文明的全部。……本书作者列举的书单,代表了西方文明的精华。今天一个美国的大学教授,即使是在人文专业,也未必能掌握本书涵盖的广大领域。言念及此,我们更痛感今日大学教育重视专业的实用,却忽略了有教养者的博雅。——许倬云在我们这个天然资源欠缺的国家,“教育”就是最大的资产。——德国前总统罗曼•赫尔佐克一趟穿越历史与文学、艺术与世界观的“闪电之旅”,一部饶富兴味的鸿篇巨帙。施万尼茨的文字独具特色,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明镜周刊》一部热情洋溢、文字诙谐、妙趣横生的文化精粹。施万尼茨满足了现代人追溯历史与传统的强烈欲望。阅读这本书,不仅是一种超级享受,更能在作者的大胆“挑衅”下恍然大悟,获益匪浅。——《时代周报》施万尼茨献给世人的是一部极具震撼力、极具现实意义的教育宝典。——《焦点周刊》施万尼茨以幽默的文字、精到的解说,让我们知道了所有关于文明必须知道的事。——《世界日报》

章节摘录

插图:插图:

图书封面


 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我爱本部的图书馆!先说下这书,作者的口吻绝对是神吐槽型的!!神吐槽!!!囧里个囧!!!看得我异常得欢乐~~~不应该知道的事情这个章节里,在我看来就是德国青年装逼指南了。。。再推荐下我整理的豆列:http://book.douban.com/doulist/548301/,所说施万尼茨有欧洲易中天之嫌,但推荐的书籍还是值得一看的,需要膜拜一下= =b摘抄如下:※钱本身是没有生殖能力的,当犹太人通过利息使钱变多,他们表现得就像巫师,与钱交还生下“小钱”※无论什么时候我听到“文化”这个词,我都想摸摸我的左轮手枪-戈林※从焚毁书籍到焚毁民众只有一步之遥-海涅※教养有一个训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一下子知道许多事情,但一下子又好像全部忘记了。正如乔治 克里斯朵夫 利希腾贝格所说:“尽管大部分读过的东西我都会忘记,但心智却逐渐趋向成熟,正如吃饭一样...而身体却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汲取营养”※死神是来自德国的一位大师※(作者谈到一个危险的文化“雷区”--电视机,这段很嘲,在德国是这样,在我朝更是这样)在表达方式上特别弱智的是游戏类节目和各式各样的“现场直播”,如灾难片、催泪片—呼唤离家出走的孩子归来、长期分离的家庭、乞丐求原谅、谅解秀、婚礼秀等。属于同一范畴的还有歌颂一片大好形势的民族音乐片、暴力片、低劣而伤感的文艺会演(我几乎觉得作者是在我朝度日的。。。)、低级趣味的搞笑片以及拼命利用电视日复一日地进行愚民教育的各式节目。“Was man nicht wissen sollte”这章节几乎就是装13教科书,然后在最后一章,作者终于道出他想说的话了:※在任何情况下,文化修养都应该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它不应当使交流变得沉重,而应当使之充实。因此,修养不应该被当做强制的准则、不舒服的任务、竞争的形式、甚至是神气活现的吹嘘;它应该仅仅被当做外表或是谈资;它更体现为一种交往的风格—通过它使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使交往成为享受。简而言之,修养是个外壳,在它里面,精神、肉体和文化融合成为一个“人”,并且在他人的镜中被反射出来。我最后说一句:书的前半部分教你如何装13,后半部分教你如何出神入化得装13
  •     尤利西斯=犹太人Bloom+希腊史实奥德赛的叙事结构。赋格曲:多层和声层层推进,最终形成完整的复合声部。瓦格纳在《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开头所使用的“特里斯坦”和弦已经达到了和声的极限,甚至很难找到主音。勋伯格的12音体系要求每一音列都必须出现12个音一次,从而对音符进行平权。持续与变换的内在观察关系被洛克定义为主体性,构成材料为时间,组织形式则为反思。莱布尼茨:理智中没有什么东西是感官中以前所没有感受到的,除了理智。黑格尔看来,意识(朴素)——自我意识(康德的批判)——绝对精神(黑格尔)是扬弃的历史进程。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里,“理性”“非理性”“神秘暴力”构成了一组辩证关系,体现在了二战之中。马尔库塞则把希望放在了还未被彻底洗脑的学生身上,故而支持学生运动。
  •     虽然一看书就困,但还是觉得"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鞭策和激励,所以,买了一本剧厚的书,《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直译书名"教育——人所应该知道的一切")。许倬云先生推荐说:"本书是一个德国学者认为知识人应具备的知识,其范畴甚宽广,包括神话、传说、哲学、历史、文学和科学。他所关心的智识范围,是西方文明的全部。本书作者所列的书单,代表了西方文明的精华。今天一个美国的大学教授,即使是在人文专业,也未必能掌握本书涵盖的广大领域。" 我觉得,如果读过这本书之后能跟美国大学教授叫板,应该是一件挺NB的事情。不过我相信,很多人会跟我一样,首先翻开的是第459页。本页开始的一节,标题是"不应该知道的事情"。作者告诫说,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知道什么东西是我们不应该知道的。什么东西不应该知道捏?书中列出的"危险地带",排在首位的是"欧洲的王室",理由呢,"与历史上王室之间的关系相比,现代王室成员的夫妻问题只是关于上流社会的流言蜚语而已";其后是"电视",这个么不难想象,"弱智"、"低级趣味"、"愚民",这些词儿都贯在电视脑袋上了;与"电视"类似的是"杂志 ";作者特别指出的还有比较男人世界的"足球"。所有这些,可能都太不上档次了。我觉得更好玩的是,作者在指出这些低俗的玩意儿最好不要去了解和知道之后,着重叮嘱的是,假如你知道了、假如你私下里挺感兴趣,那就——"小心翼翼地遮掩一下,免得让人知道"。因为啊,"如果你想以一个有修养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那么就不要显示出对这种事情感兴趣的样子","如果你实在忍住不看了的话,那么在社交场合的交流中应该果断地装成不知道的样子"。作者还很辩证地告诉我们说,"通常情况下,大众文化中的庸俗之物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会上升到文化教育的范畴之中。例如,新的文化形式或新的传媒手段"。举出的例子,是小说和电影。当然,我们大多数人在不能确认或社会上未曾公认庸俗之物已经上升到文化教育之前,还是别看,看了呢,千万别当众承认。开始我有点觉得作者跑题了,"不应该知道的事情",其实最终还是"不应该承认的事情"么。但看了看全书的大结构,我才知道其实很切题。因为全书分作两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是"知识",第二部分是"能力"。本节内容,属于"能力"。我们必须掌握"不予承认"的能力,消极一点说,就是北京话唤作的"闷得儿蜜(密)"。这一节里最有趣的是,作者隆重地、反复地告诉我们,还是有那么一些人不必为承认看过那些很"三俗"的东西而感到窘迫,也不会遭到损失:"那些修养水平很高的、受过完备文化教育的人,则允许俯瞰那些最平凡、最庸俗的文化区域,这反而会有利于他的声誉。因为人们相信,他们只是以探照灯似的目光自上而下来审视这些肮脏的角落,也许能从其中得出惊人的重大发现。"比如说,"只有那些被公认为知识分子的人,才能承认所有看过的电视节目,因为只有他们才能承受这种坦白所带来的后果。人们认为他们只不过是到那充斥着庸俗言语的低级趣味之地进行了一番考察研究而已"。看到这层意思,我最终陷入困扰。本来我相当有意把自己标榜为有修养、有文化的知识分子。这样,我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收集《金瓶梅》被删段落集粹啊公然在办公室向各个年龄段的广大男女同事传播短信段子什么的,那叫视野开阔、博闻强记。可让《人文课》的作者这么一说,怎么觉得都觉得"知识分子"不像个好身份啊。我太患得患失了吗?(2008.7.19)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所有雄性动物对拥有大乳房的雌性都是不屑一顾的,因为她们正在哺乳,没办法怀孕。美国社会学家对1200位女性做了统计调查,胸越大越聪明。丰满的女性比扁平的女性智商高出10个点。所以说“骗子都是些聪明人”。她们要利用男人去做很多事。 美国生物学家的主张是,当一个男人无法确定一个女人何时排卵时,他不得不经常与这个女人ML,以确保不错过她的受孕期。在这段期间,男人还要不间断地监视和保护这个女人不受异性染指。
  •     很厚的一本,好书
  •     入门级读物,可对欧洲人文历史有个初步的框架式了解。
  •     非常好的一本书,从历史,政治,宗教,文学,艺术不同的角度向读者展示了欧洲的发展,欧洲的过去.还有英语国家的不同风格.
    中文译文非常好.文字清晰,表意准确.
    没有教科书那么单调,可以确比教科书更多的知识收获.
  •     难得读到如此精彩的好书,不为别的,只希望多看看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精神类书籍,借此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更加多视角的了解这个世界,希望自己活得明明白白。读此书,正如一趟丰富的人文旅程。。。。。。希望,与你同行。
  •     了解欧洲的入门级作品
  •     台版翻译成《教养》好像更贴切
  •     感佩作者知识面的博大,对问题认识的深刻。书中许多观点,某十分赞同。
    建议大家都来读一读。
  •     诙谐幽默、深入浅出、嬉笑怒骂的解说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让读者指导了所有关于欧洲文明应该知道的事情。
  •     最后推荐书目和文化附录草草略过,前面真的是超级精彩。很久没有看到流畅的翻译了。作者本身的文学功底也是一等一,这种教科书式的内容,竟然能让我愿意花一周的时间立刻看完。里面那个剧本绝了,看了戏剧节现场的表演,还是没懂。╮(╯▽╰)╭
  •     下次请好好翻译书名再出版,不过最后一些内容估计直接让文艺青年们高潮了
  •     从历史,文化,哲学,简单国家概况等多个角度详细地请述了欧洲以及美国
  •     除非对欧洲史有一定了解,否则这本书看着有点不知所以,不够系统
  •     章节之间及章节内部的连贯性很好,特别是通史部分,不但讲述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探讨“为什么”。幽默风趣,翻译到位。
  •     德国人写来给欧洲人看的书。看来不仅中国在闹国学复兴,欧洲人民也得加强文化修养呀,要不世界都被美帝同化了可咋办呢。这本书比较意外的是相当厚,如果能看完的话恐怕能和欧洲人民侃文化了。有这么一故事,德国小朋友在乔家大院参观时,对布老虎很感兴趣,问我这是什么。我当时唯恐表现的没文化,于是就给他们打了比方,说这玩意呀就和你们那的silverspoon一样,是给刚出生的小孩做纪念的。这比喻打的好啊,德国学生在明白了布老虎后都没明白那个silverspoon到底是啥典故。在动用了德语互相讨论之后,才最终在一个芬兰老师那里得到确认——人家确实有这么一传统。自此之后,我再不敢和德国小朋友打比方了。
  •     内容真的挺丰富,需要多看看,多走走!
  •     特别适合普通人普及欧洲文化知识。翻译水平也很不错,作者有很多思想吸引人
  •     西方文明是个内涵相当宽广而丰富的概念,作为其主流的,则是基督教信仰和人权、民主思想。当基督教为西方社会所普遍接受后,就充分显示了巨大的影响力。有种说法:西方人最爱看的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沙士比亚作品集。这种说法正反映了基督教的巨大影响力。确实,基督教渗透到了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影响逐渐渗透到西方哲学、法学、教育、艺术以及科学等各个领域。哲学领域,基督教奠定了近代西方的哲学思辨传统。正如恩格斯所说:“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基督教哲学就是罗马天主教会的官方意识形态,它是以上帝为核心、神学为基础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先后经历了早期教父哲学、中世纪经院哲学和近代的新托马斯主义等三个阶段。在法学领域,德国著名法学家鲁道夫·耶林有一句名言:“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在教育领域,基督教也为近代西方教育打下了基础。中世纪早期不仅在宗教生活的精神戒律上,而且在基督教文化的思想发展上都带有修道院领先的痕迹。同时,严格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大学制度也都是源于中世纪的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在文学方面,中世纪早期出现的教会文学作品多是赞美诗和描写基督与圣徒生活的戏剧,至于中世纪盛行的英雄史诗,最著名的有:西班牙的《熙德之歌》、法国的《罗兰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等,都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它们大多借基督教反对异教斗争的形式,表现一种寻求统一和抵御外侮的英雄气概。在音乐方面,基督教要表现的是神的爱,爱在神和人类之间形成了一种情感的交流,而音乐是最恰当不过地表现了这种情感。在罗马帝国后期,教堂音乐开始形成以赞歌颂诗为主的独特体系,到了中世纪,基督教的圣剧、圣乐曾是欧洲音乐的主体。可见,教堂音乐不仅为中世纪欧洲音乐确立了模式、方法和风格,也为近代欧美世俗音乐,如交响乐、歌剧等形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造型艺术方面,与基督教发展密切相关的“罗马式”、“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等建筑艺术风格,构成了西方建筑的特色。在自然科学领域,基督教在客观上促进了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兴起。在文化一片蛮荒的情况下,正是基督教承担起了教化蛮人走向文明的重任,从而挽救、保存、传播和延续了包括科学在内的欧洲文化的种子。近代科学的产生植根于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传统,由此培养起为荣耀上帝,通过科学实验方法去实证地探索自然,为人类服务的目的。最后,反映在社会历史领域,在西方古典奴隶制衰落和中世纪社会诞生的转折时期里,作为罗马帝国国教的基督教在西罗马帝国末年起到了调和各民族、各阶层矛盾的安定团结的作用,又在帝国灭亡后的西方大混乱中充当了秩序的代表,在无政府状态中行使着政府的职能,不仅有力地支持了法兰克王权的确立,而且承担了国家机器的相当一部分职能,并帮助那些刚刚从氏族制解体阶段走过来不久且毫无国家统治经验的法兰克人逐渐建立和发展起了一套适合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封建政治制度。基督教在西方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由封建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在促进西方封建化进程、促进民族融合以及转变西方社会风气、促进西方经济恢复与发展等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基督教文化作为中世纪初期西欧主体文化,它对日后西方文化的发展走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之前大家说这是一本百家讲坛式的书,读来感觉确是。作者的语言非常幽默,一改之前德国人严谨的古板形象。不过感觉有些内容交代的比较散,没有形成完整的逻辑框架。有些部分蜻蜓点水,讲得比较浅。总之,瑕不掩瑜,可以作为一本欧洲知识的参考工具书
  •     一直都很想了解一下欧洲文化,之前也买过一些书,看了这本觉得想了解的东西都有了.推荐大家读一下.
  •     内容很丰富,便于我们简单了解欧洲的文化极力推荐~~~~~~
  •     看过也忘得差不多了
  •     欧洲真是个文化丰富的国家..
  •     很好的一本书,各个学科的基本知识
  •     很好的一本人文方面的知识介绍,语言也很有趣幽默,乍一看,都不太相信是德国人写的,没有想象中那种德国式的刻板和生硬。而且,内容也的确是挺全面,涉及到了欧洲人文文化的多个方面。值得一读!
  •     许多杂乱的欧洲元素一下子就串联起来了,很多现在社会的欧洲的社会习俗都可找到历史渊源,深入浅出,很喜欢。
  •     因为历史知识的欠缺,有些内容着实读得很累。关于教育、教养的部分发人深省。最后的书单存了。
  •     这是一本能够提高自身修养的人文知识通典。
  •     就是觉得欧洲历史文化正的如作者说写的吗?很怀疑。对阿拉伯不了解,不好说。
  •     就是前面关于历史得太剪短了,要了解还是得看很多书,后面的很多内容虽然好,但都是大概瑞过,讲得不是很深,最喜欢得就是讲戏剧得那一段,太经典了
  •     留学欧洲文艺青年装叉指南
  •     非常好的一本书。似一幅宏大的画卷,不失历史清晰脉络,不失人物之生动细节,又不时流露作者本人的俏皮调侃或者感叹。它画出了一个文化生长的主干,依着这个主干,其它的书或者内容就可以据此添砖加瓦枝繁叶茂成为一个更丰富的大树
  •     真的很一般,历史写的没有逻辑
  •     早看早好
  •     只能当作粗略、快速认识欧洲历史的读物。由于是德国人写的,文风偏向刚直,缺乏浪漫,其笔下的欧洲与真实的欧洲给大多数人的印象不太一样。
  •     其实这本书大一的时候买的,直到大二才去看它。将欧洲的文明,包括希腊罗马文化、宗教。开阔视野。但复杂的希腊神话人物关系一直把我弄的很头疼。
  •     一本德国视角的百科全书,应该选择性阅读。历史篇很紧凑精当,算是第一次搞清希腊神话(突然想吐槽,为什么初一的时候语文老师会让我们读希腊神话,然后做人物关系图?似乎只留下了宙斯种马的形象...真觉得中国的教学没用什么科学的方法)
  •     挺好的,以前很多文化常识都了解得不全面,这本书是学习欧洲文化不错的选择。
  •     书才开始看、对了解欧洲文化很有帮助的!
  •     看着感觉就很干净,也是老师推荐的,是欧洲历史的书,如果有耐心看完应该就会有很多收获的
  •     great
  •     是了解欧洲的提纲
  •     太浅了点。
  •     很不错的一本书,对我了解欧洲的文化和历史有很大帮助
  •     这本书,虽然价钱有点高,但绝对值得让人读一读。它的内容真的很丰富,也很吸引人,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     从历史到文学到艺术,覆盖面很广,不过内容还是略浅了些,适合初学者!
  •     对认知整个欧洲历史文化有帮助
  •     存在一些翻译问题。
  •     我竟然看完了!
  •     一本内涵丰富的了解欧洲文化的书,有些内容至今还需要消化,有机会再读一下。
  •     一本非常好的了解西方文化的索引书
  •     如果有志于了解欧洲文化的人一定要读一下,但如果没大兴趣也就算了。总得来讲,内容非常丰富。
    说几个我觉得比较惊讶的内容给各位吧,西方社会是怎样看待社会主义的?不知道大家想过这个问题没有?作者认为马克思和佛洛依德是一对某意义上的兄弟,他们的研究在同个时期里互相影响互相作用,马克思主义是作用于社会,而佛洛依德主义则是个人。所以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只不过是资本主义的一个“本我”(这里要先插入佛洛依德的理论,他认为人的意识上分三个我,即自我,本我和超我,自我是我们表现出现的外形,本我便是潜意识、本能、欲望等一切被“压抑”这个暴力机构压制着的表现,而超我则是我所期待将来的我,是自我的一个助手,一起压制着本我。)于是乎,资本主义这个“自我”通过暴力机构等血腥镇压着“本我”的社会主义,而一旦社会主义反抗,就理所当然地把一切资本主义的丑陋都暴露出来(这一点跟本我发作时目的就是令自我出丑行为一致)。通过这点我就在想,倘若两者关系真如人格上的自我、本我一样,那么就是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本来就是一个事物的两面,那么政治书上所说的要消灭资本主义怎样进行呢?
    还有哲学就是指导人类行为的系统科学,把这一切都交给在位者去管理,用那些与政治结合了的哲学去指导我们的思想,又是不是其实是在约束着我们的思考能力?我们之中又有多少人是这样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过列宁实践之后,来到中国,成为毛论、邓论、三个表啊,其实列宁之后是到一个叫“法兰克福学派”的继承,然后继续研究进步,马克思主义和佛洛依德主义都是建基于怀疑之上,所以他们才发现资本主义和自我的伪善,但此刻的我们又有谁还依然抱着这种怀疑精神来进行有益的思考?
    最后还有一点作者说得对,要培养一个人的教养只能从书本上,而不能从电视上培养,面对电视我们还是少看为妙,特别是连续剧和一些无聊的座谈、会演等,这只会令到人的一种概括性语言等不到提高,语言上的不准确与概括力底下是教养的敌人。有时我们会觉得虽然看电视无聊,但是为了与他人有话资也不得不看,而这点这是被作者在书中最后一章大力批评,是属于我们不该知道的内容之中:对于一个午间座谈节目,或者一个明星花边新闻,你不知道并不用因此而感到羞愧,这些都是无益于个人修养的。
  •     其实我想评4.5星 翻译得实在是 哎
  •     本书从诸多角度介绍了欧洲文化,包括文化起源,文学,艺术,民俗等等,幽默的语言很好读,虽然由于涉及面太广,有点浅尝辄止的的感觉,但是对于大众了解欧洲文化的概况已经相当有帮助了~ 总之,是一本很好的书~ 值得看~
  •     不错的欧洲文史入门~
  •     百科全说式的欧洲人文介绍
  •     内容翔实而丰富,如果想对人文有概括的了解,很适合。
  •     因为读了作者的《男人》,一下子喜欢上他深刻而又灵动的文笔,毫不犹豫的邮购此书。这次领教了作者的渊博与幽默,如果德国也有百家讲坛,施万尼茨一定是最火的之一。遗憾的是,教授居然已经不在人世。
  •     应该更早一些看到,就可以避免很多麻烦。
  •     对我来说,应是3.8分左右比较合适。这不是一本扩展知识量的书。
  •     作者简直是欧洲史段子大王
  •     能提高自己的知识范围
  •     非常好的一本书,对于想了解欧洲文化历史的人来说绝对值得一读。
  •     一本了解欧洲人文的必备书。
  •     很好,学校要求读的,看了,让我对欧洲的历史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     这本书能让你知道,世界上还有无数本好书等你去读。
  •     前面380页是知识,属于背多分的,381页开始的能力篇才是此书的精彩部分啊啊,能耐心看完前面的人会眼前一亮的!
  •     现在的人往往只掌握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而忽略一些通识的知识,虽然会了这些知识不会立竿见影也不会让你找到比现在还好的工作,但是它却是潜移默化的,会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想这本书正是可是帮助我们进行通识知识的修养。本书作者来自德国,所以在书中也多多少少有些倾向和视角的问题。相信慢慢看这本书会让我们得到一些意外的惊喜和收获的。
  •     可以当做知识翻翻,随时可以翻几页,了解下欧洲的历史。很不错
  •     书很有价值 不过有一页缺了一快 没影响文字不耽误阅读
  •     好啊,值得买,文字浅显,读起来过瘾。
  •     隔了大半年终于想起来补完了后半本 看的时候可真涨知识 就是一回想半年前看的“知识”部分什么也不记得了
  •     书的内容无可挑剔~~希望能够再版,把纸张和图片弄好点
  •     挺有趣
  •     也许有人说,我这一辈子都没读过什么书,也不照样过来了也许还有人说,读这种书又不能帮我赚钱,有什么用?可是修养是渗透到人的灵魂骨髓中,从日常言行中表露出来的时常见到一些年纪虽大却依旧风度翩翩的老人,想必都曾是修身养德的人这部书虽是德国人写的,语言偶有晦涩,但非常值得一读而且特别适合做书引,根据作者的介绍再去找更多的书来读,将知识系统起来
  •     观世界看中国不是简单的古文化传统,人类的进步是不断的探索,文化的沉积,文明的教育代表一个民族的进步,发展及历史地位。
  •     看了最后一章 自啦啦蓝以来没有这么生气过
  •     期待未来有一本名叫《中国:一堂丰富的人文课》的图书能够问世。内容还是相当丰富的,因为本书译者是台湾人,而很多名词两岸采用了不同的译法,本书应该是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台湾译者的原文翻译,但同时也给读者造成了一定的阅读麻烦。另外,这样一本充满人文情怀的书籍,尤其还大量涉及艺术的情况下,怎么如此地缺少图片呢!
  •     长知识的书,个人比较喜欢欧洲的东东~~~
  •     这本超厚的书让我get到几个learning:希腊神话和基督教造就了欧洲文明;俄罗斯战斗民族很强大,崩管你是谁都折他手里;原来是犹太人间接杀死了基督所以这个民族一直不太受待见。
  •     还是写的太简单了
  •     好书,力荐,写的幽默风趣,当然也有翻译的功劳,翻译的是两位台湾的年轻人,当然语言是比较契合年轻人的口味的。
  •     结尾一百页对西意法荷瑞奥的神总结看的简直给跪了,无时无刻不戳中我的会心一笑点=。= 作者对德国毫不留情的一手好黑犀利无比。人家本来的目的是为了为所谓只看电视不读书的新一代德国文盲普及常识,因此科目齐全划分得当篇幅合适条理清楚一点不罗嗦,——刚刚好推荐给中国高中生来涨姿势。而我总觉得自个读的实在是晚了点,不过在欧洲闲逛的途中读到这本书,边吐槽当地人边读当地人怎样自黑,到底也是个神奇的感受=。=
  •     简洁,清晰,有条理。把零碎的知识和常识归类整理,查漏补缺,很有意思。另外作者的语言也非常幽默,读的时候常常会一个人笑出声来。
  •     剪影式的掠过欧洲文化,是为通识读物,入门可以读一读。德国人的幽默不是很理解。
  •     内容详实,印刷精美,很超值,强烈推荐!
  •     让我了解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欧洲人文常识感谢作者
  •     1.有别于教科书的枯燥,语言生动诙谐,充满很多很有见地的妙语金句,尤其是前面写历史的部分,寥寥数语,只挑选了少许事实,但基本把西方文化的历史脉络梳理得清晰,使人能够将文化深层的原因联系起来,适合初学者对西方社会的文化渊源和传承有更加深入连贯的清晰认识。 2.译文翻译得非常好,读之非常畅快,应该是跟译者是文学专业的有关,西方文学文化等各种名称都是较为通行的译名,很容易跟西方文学史的所述的通用译名顺利贯通,而且语言通俗、优美、幽默,充满哲理。 3.内容不是很全,当然跟教科书的知识量没法相比。但优点是生动有趣,注重思想脉络的深度解析。
  •     超棒!
  •     太凌乱,虽有亮点,终归是缺少系统。
  •     如题。真的是一堂丰富的人文课,尤其适合即将去欧洲旅行或者是旅行归来的人做一些背景知识的功课。
  •     个人认为是本不错的书,是想了解欧洲文化历史的首选(可能有点夸张),但确实不错啊
  •     看的时间跨度太长,“知识”部分现在一个梗都回忆不出,“能力”部分是装逼的艺术很精彩,目测最后的推荐书目都是德国的上古神兽哪里都找不到。
  •     吐槽太狠。腹黑度与英国佬不相上下,且表述更直接。
  •     老师推荐的书,孩子喜欢.不错.
  •     一个德国人眼中欧洲以及其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只不过有点盲人摸象,其他国家的作者写出来肯定更有意思。
  •     牛逼的通俗……
  •     翻了一下目录,应该是我需要的
  •     我购买的书,翻开第一页,呵呵是第13页。一直看到44页的时候。终于看到目录和序言了。看完序言和目录。才是12页可是12以后。接上了之前的45页。出版社装订出了问题。为什么当当不能在封装的时候做一个小小的检查。另外我没有找当当换书。因为该书是山西出版社出的还好我离得比较近。算了不说了。下不为例吧。评分5星的原因是,书本身真的不错。翻译的也很到位。建议阅读。
  •     内容有点散,有了大致了解
  •     真的很想给两星,可能是我水平有限。书的手感很糟糕,翻译很差。作者流水账式的写作终于没让我读完,下次争取从后面开始看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