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的世界》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各国文化 > 玻璃的世界章节试读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3-1
ISBN:9787100039185
作者:[英] 艾伦·麦克法兰,格里·马丁
页数:272页

《玻璃的世界》的笔记-第2页 - 看不见的玻璃

在面对类似书中“假如没有玻璃”这种假设不同的历史行程(或节点)的问题时,似乎最好的方法是利用计算机分析海量的历史走向并做出相应判断。但前提是要对漫长时期里诸多历史细节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并能衡量不同变量对历史的影响权重。这两点都需要人脑和计算机的共同努力,目前看来难如登天。

《玻璃的世界》的笔记-第124页 - 第六章 玻璃在东方

(历史上)中国南方木建筑的脆弱墙壁不承重,所以很难安装玻璃窗——因为木筋墙很脆弱?似乎是这样。
中国农民阶级即使花得起钱,他们的房屋也不宜安装玻璃窗,只好靠空洞或者油纸和贝壳窗户采光——这个颇不理解,如果和上文理由一样,不必单独再说一次。
而且,中国鲜有一用就是数百年的宏伟宗教建筑或世俗建筑,相当于西方主教大教堂和贵族宅邸的建筑物在中国是缺席的。——这个是事实。
虽然这本书是讲玻璃为何发展于西方的,提到中国的这部分读到此时我还是不很理解~~以及除了中国南方,北方如何呢?好像没有看到有人讨论这个问题迄今。

《玻璃的世界》的笔记-第132页 - 玻璃在东方

描述西欧之外未曾发生的事件,这样的故事包含一个有趣的理论寓意。人类历史大部分时期都不存在开发透明玻璃的理由,因此,一本正经地论证为什么无色玻璃不发展是没有多少道理的。它就是不存在硬要发展的理由。只有当我们从自己的后世观点出发回顾历史,看到玻璃对西方世界造成了巨大的、而起初却很微妙的差异时,我们才奇怪为什么玻璃在别的文明中缺席。用后视镜书写历史自有风险。因为,若非可信知识晚近已经取得了偶然的进步——其实是玻璃存在过程的一个意外表现,我们绝无一点理由惊讶为什么此前玻璃在印度、中国和日本不大发展。直到最近数百年以前,玻璃的主要用途一直是做容器。中国人和日本人用黏土制造了极佳的容器,所以他们无论如何没有理由对玻璃锲而不舍。不仅消费大众有了取之不尽的陶容器与瓷容器因而心满意足,而且陶瓷制作者,亦即工厂与工人构成的庞大帝国,恐怕也不认为应该贬低自己的手艺,以便引进一项耗费燃料的新工艺,去生产一种既不大结实,美观与否也成大问题的东西。玻璃制造是一种很不一样的技术,叫另一群人从头学起实在没有重大理由。在大多数文明中,玻璃主要用作彩色珠子,所以透明玻璃很长时期都没有明显用途,它后来才变成了人类以不同眼光看待世界的基本工具。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东亚人为什么没有玻璃的问题不成立。切中肯綮的一番话。在科技史乃至所有历史的研究中都不应忘记这一点。固然对某事某物的发明发生可以追寻其原因,但时常遭遇原因并非清晰明朗的情况,此时切不可把其中一方看作“正统”、“正常”,而追问另一方为何“偏离”、“悖反”。

《玻璃的世界》的笔记-第33页 - 第三章 玻璃与早期科学的滥觞

卡尔.波普尔曾指出:开放社会是不断研究和评估大自然与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这种社会树敌颇多。因为大部分人偏爱秩序和确定性。创新和变化会威胁到秩序。
历史经常表明,某些思想体系倾向于封闭自守,倾向于加固和进一步设置屏障以防干扰。
表现之一是“宗教裁判思想倾向”。
以为只要“开放”了,思想体系就会越来越自由,是一种天真的想法。从知识(和技术)现状获益的人,往往比有志趣改变现状的人要多。既得利益者的一个典型做法是通过控制教育体系来控制获取知识的手段。
事实上,思想体系一旦封闭,则几乎不可能对之挑战。
伴随政治困难而存在的第二重困难,或者可以称之为“婆罗门陷阱”或“满清官吏陷阱”。人类历史重要发展之一是改进思想技术——书面文字、新的数学符号系统、新的哲学体系逐渐增强了思想的力量。史上几大文明(希腊、印度、中国etc)都有强有力的思想工具。为何这些思想工具要花费很久才能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周遭世界的认知?
原因一:学者倾向沉溺与思想工具的外在形式和这些形式的承传,而忽略它们的境脉和运用。思想的手段和工具变成了它们自身的终极目的。只余传承典籍、死记硬背。
原因二:做实验的个人成功机会比较渺茫
需要什么东西来使知识累积,并导向一个开放的可信知识新天地呢?

《玻璃的世界》的笔记-第54页 - 第三章 玻璃与早期科学的滥觞

科学的要素是可验证性、可反复性和对反驳的开放性。以往许多思想体系的纯思辨是经不起这些检验的。柏拉图、孔子或佛建立的体系是自在一致、自在连贯和自我封闭的,它们不可能从内部自我质疑,不可能用证据摧毁,随机观察者不可能检验其成分,逻辑性实验也无法二度进行。实验也不能检验。是不可校验的陈述。然而现代科学依存于自然法则的公式化,这是在可被他人重复的实验基础导航完成的。

《玻璃的世界》的笔记-第210页 - 第九章 现代世界的诞生

比较的方法引导我们注意我们自己所属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事物,将我们自己的文明与玻璃缺席的那些文明反衬起来,得出的背景能明白无误的烘托出玻璃的独特性。如果我们始终只充当欧洲某国的历史学家,甚或全欧洲的历史学家,我们能够“看见”玻璃和玻璃的重要性么?人必须走到整个体系之外,才能把事物看得如此清楚。如果仅仅直视 某个现象,往往视而不见。必须切换视角,意义重大的新领域才可能不意而現。許多現象,包括可信知識的幾乎每一次增加,只有看作焦點非常分散而又彼此相關的一張網絡造成的結果,才可能識別。


 玻璃的世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