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各国文化 > 武士道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1993年2月
ISBN:9787100012690
作者:(日)新渡户稻造
页数:109页

作者简介

《武士道》一书是作者于189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养病时,有感于外国人对日本的传统武士道知之甚少,为了向国外介绍而用英文写成的。由于作者本人是一个在幼年时亲自接受过武士道传统教育的日本人,因此,正如作者所说,他在介绍时,与别的外国的日本研究者至多只不过是个“辩护律师”不同,“可以采取被告人的态度”。的确,我们在读到他所系统介绍的武士道的种种方。面时,颇有入木三分之感。同时,由于作者是为了向国外作介绍而写的,行文中大量引用了西方的历史和文学典故进行比较,所以就更便于外国读者阅读和理解。正因为如此,本书一出版就引起了外国读者的极大兴趣。据作者自序说,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不仅自己亲自读了此书,还以此书分赠其友人。光是本书的日本版从1900年到1905年的6年之间就重版了10次,本书还被译成了多种文字,在世界的日本研究书目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在我国的日本研究正深入到探讨日本的文化传统、民族特性对当代日本的影响之时,相信把这本颇享盛名的著作译为中文以飨读者,或许不无意义。自然,由于本书是在将近一个世纪之前写出来的,其中有些观点不免有过时之感,同时,由于作者本人的立场所限,有些观点也很值得商榷。这是希望读者们注意的。

书籍目录

日译者序
第一版序
增订第十版序
绪言(格里菲斯)
第一章 作为道德体系的武士道
第二章 武士道的渊源
第三章 义
第四章 勇-敢作敢当,坚忍不拔的精神
第五章 仁-恻隐之心
第六章 礼
第七章 诚
第八章 名誉
第九章 忠义
第十章 武士的教育和训练
第十一章 克已
第十二章 自杀及复仇的制度
第十三章 刀-武士之魂
第十四章 妇女的教育及其地位
第十五章 武士道的熏陶
第十六章 武士道还活着吗?
第十七章 武士道的将来
人名索引

编辑推荐

目前在我国的日本研究正深入到探讨日本的文化传统、民族特性对当代日本的影响之时,相信把《武士道》这本颇享盛名的著作译为中文以飨读者,或许不无意义。自然,由于《武士道》是在将近一个世纪之前写出来的,其中有些观点不免有过时之感,同时,由于作者本人的立场所限,有些观点也很值得商榷。

前言

本书是作者于189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养病时,有感于外国人对日本的传统武士道知之甚少,为了向国外介绍而用英文写成的。由于作者本人是一个在幼年时亲自接受过武士道传统教育的日本人,因此,正如作者所说,他在介绍时,与别的外国的日本研究者至多只不过是个辩护律师不同,可以采取被告人的态度。与“ 以和为贵”的精神一样,“ 武士道”精神对于探究日本的价值与伦理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美国学者罗伯特 N 贝拉在《德川宗教:现代日本的文化渊源》中说:“这是因为武士体现了或应该体现了日本的中心价值,事实上武士道的伦理在德川时代及近代已成了国家伦理,至少占有了国家伦理的大部分。”而武士道所倡导的伦理道德的核心,恰如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指明的那样,“ 至于说到严格意义上的道德教义,孔子的教诲就是武士道的最丰富的渊源。┅┅继孔子之后的孟子,对武士道也发挥了巨大的权威。”中译本是根据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的岩波文库中,由矢内原忠雄所译的日译本1972年第14版转泽的,在翻译时并参考了东京丁未出版社1905年出版的笫10版增订版的英文原著。日译者知内原忠雄是新渡户稻造的学生,也是一位著名的日本经济学家,曾任东京大学校长。日译本略去的作者为便于外国读者理解而就一些日本风俗习惯所作的脚注,中译本都恢复了,又添加了一些我们认为有助于中国读者了解的译注。凡中译者所加注释,均加“——译者。字样;作者原注加“——作者”字样,未加标注的均为日译者的注释。对日译本原来按日本假名顺序所作人名索引,都改按汉语拼音顺序重新排列,以便检索。

内容概要

新渡户稻造(1862—1933):日本的思想家、教育学家、国际政治活动家、基督教信徒。早年毕业于札幌农学校,曾先后赴美、德留学。回国后在多所大学任教,1918年任东京女子大学第一任校长。《武士道》时期最为著名的一部著作,他本人也因此成为日本精神和伦理学的权威。1984年发行的日本银行券5000日元上及印有其肖像。

章节摘录

第五章  仁——恻隐之心爱、宽容、爱情、同情、怜悯,古来就被当作最高的美德,即被认为是人的精神属性中最高尚的东西。它在两重意义上被认为是德中之王。即作为占据伴随高尚精神的多种属性的王位,是王者;再者,作为特别适合于王者之道的美德而是王者。说什么慈悲比起王冠来更适合于王者;慈悲超过用王笏进行的统治,这用言词来表达,需要莎士比亚,但内心感受并不需要他,因为这是世界各国国民都知道的。孔子也好,孟子也好,都反复说过,为人君的最高必要条件就在于仁。孔子说:“君子慎德为先,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利者末也。”[《大学》]又说:“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未之有也。”孟子祖述此话说:“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又说:“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孔、孟同样地把这个为王者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下定义为:“仁者人也。”[《中庸》]封建制的政治是很容易堕落为黩武主义的,能在其统治下从最坏类型的专制中挽救我们的东西,便是仁。,在被统治者把“生命和肢体”全都奉献出来的时候,剩下的只有统治者自己的意志了,其自然的结果就是极权主义的发展。它经常被称为“东方的专制”,就好像西方的历史上未曾有过一个专制者似的!我决不支持任何一类的专制政治。但是,把专制政治和封建制等同看待是谬误的。法律学家们以腓特烈大帝所说:“国王是国家的第一公仆”,评之为迎来了自由发展的一个新时代是正确的。不可思议的是,正在同一时期,位于日本东北偏僻地方米泽的上杉鹰山也作了恰恰一样的声明——[“君乃国家人民所立,而非为君而立国家人民]——表明封建制并非暴虐压迫。封建君主并不认为他对臣下负有相互的义务,但对自己的祖先和上苍却有高度的责任感。他是民之父,民是上天委托他保护的子民。中国的古典《诗经》中说:“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还有,孔子在《大学》中教导说:“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这样,民众舆论同君主意志,或者民主主义同极权主义就融合起来了。正是这样,武士道也接受并坚信与通常所赋予这个词的意义不同的父权政治。它也就是同关心稍微疏远的叔父政治(即山姆大叔政治!)相对而言的生父政洽。专制政治和父权政治的区别在于:在前者的情况下,人民只是勉勉强强服从,反之,在后者的情况下,则是“带着自豪的归顺,保持着尊严的顺从,在隶服中也是满心怀着高度自由的精神的服从。”古代的谚语说,英国国王“是恶鬼之王,为什么呢,因为其臣下一再对君主进行叛逆和篡位”,法国国王“是驴子之王,为什么呢,因为他课征没完没了的租赋捐税”,“而给予西班牙王为人王的称号,为什么呢,因为人民乐于服从他。”这些说法并不能说完全是错误的。好了,就说这些!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心目中,德行和绝对权力听起来或许是不可调和的词语。他欧溯国家的社会基础作了明确的对比,认为大陆各国的社会是在共同利害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反之,英国社会的特点在于高度发展的独立人格。这位俄国政治家说,欧洲大陆各国,特别是斯拉夫族的各国国民之中,个人的人格依存于某种社会的联盟,归根结底依存于国家,这一点就日本人说来尤为正确。因此,我国国民对于君主权力的自由行使,不但不像欧洲那样感到重压,而且人民以对待生身父亲的感情来考虑,一般得到了缓和。俾斯麦说:“极权政治首要条件是统治者具有正直、无私的强烈的义务感,精力充沛和内心谦逊。”关于这个问题,如果允许我再引用一段文字的话,我要举出德国皇帝在科布伦茨的一段演说。他说:“王位是上帝的恩赐,并且伴随着对上帝的沉重的义务和巨大的责任。这是任何人,任何大臣,任何议会都不能为国王免除掉的。”仁是像母亲一样的温和的德行。如果认为耿直的道义和严厉的正义特地属于男性的话,那么,慈爱却具有女性的温柔和说服力。我们被告诫不要沉湎于不加区别的溺爱之中,应该加上正义和道义作为调料。伊达政宗①一语道破的格言:“过于义则固,过于仁则懦”,是人们经常引用的。幸运的是,慈爱是美,并非稀有。“最刚毅的人是最温柔的人,仁爱的人是勇敢的人”,这是一个普遍的真理。所谓“武士之情”这句话,立即会打动我国国民的高尚情操。并不是武士的仁爱与他人的仁爱在种类上有什么区别。不过,就武士而育,仁爱并非盲目的冲动,而是适当地考虑到了正义的仁爱,而且并不仅仅是某种心理状态,而是在其背后拥有生杀予夺之权的仁爱。正如经济学家所说的有效需求与无效需求那样,我们可以称武士的爱为有效的爱。因为它包含着加给对手以利益或损害的实行力量。

图书封面


 武士道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9条)

  •     原来武士道并不是我们一直宣传的三光政策,而是一套关于武士的道德体系。如果侵华日军严格执行武士道的话,那将是世界上最仁义的军队,可他们的行为已经完全背离了武士道,只是一群丧失人性的暴徒,可怜的是我们的历史教科书还是不遗余力地将日军的残忍归为武士道教育。
  •     写这篇评论的时候就在想应该从哪个角度评价日本人呢,真是个复杂而矛盾的民族,自比为樱花,颜色清丽,香味幽淡,随时准备听从自然的召唤,摒弃生命;殊不知樱花败落后其果实的丑陋。戴季陶先生说的好:“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几百次,装在试验管里化验了几千几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的排斥发对,再不肯做研究功夫 ,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叫做“思想上的闭关自守”,“智识上的义和团”了。此文还是走了中庸路线,从我感兴趣的方面介绍一下我们的邻邦吧。(有原文的部分摘要)武士道的起源就表面上看,日本最昌盛的宗教是佛教,其实日本统治阶级的宗教却是神教。佛教未能给予武士道的东西,神教却充分的提供了。对君主的忠贞、对祖先的崇敬、对孝的虔诚,都是其他宗教从未教导过的。日本人迷信他们的国家是世界无比的国家,这种思想都从神教的信仰产生出来,所谓神教,就是以神的力量表现天皇的权利。而它的祖先崇拜,则使得皇室,从一个世系到另一个世系,成为整个日本民族的共同祖先。神道教义与孔子的教诲又有交织的地方,即,爱国和忠心。孔子的政治道德理论平和、仁慈、并富有处事智慧,这些特点特别适合统治阶级的武士。再次,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人对日本武士教义影响深远,这个人就是王守仁。东乡平八郎曾说过:“一生俯首拜阳明”可见王阳明和他的“心学”所教导的“知行合一”在武士中的受众广泛。当然这些学说在日本也有了本土化的衍生:有一个知名的学者叫做山鹿素行,在这民族自尊心的鼓荡里面,创立了日本古学派,借助中国的学问来造就了日本民族的中心思想,而精神却与孔子之道绝对两样,他是鼓吹“神造国家”“君权神授”。克己的至善境界——切腹武士道概括来说就是“轻生死”、“重然诺”、“尚意气”而其至端也是最灿烂的结局就是高规格的死法,切腹自杀。所谓切腹:“我将打开我的灵魂。是污浊是清白,您自己看。”切腹不仅仅是一种自杀方法。它也是一种法律与礼仪制度。作为中世纪的一种发明,切腹是一种武士用以抵罪、悔过、雪耻、赎罪和明志的方法。这种死法是与最高尚的行为和最动人的哀伤联系在一起的。近代日本极高的自杀率和武士道精神多少有些联系吧,生命如樱花般绽放也如樱花般凋落,不带有一丝眷恋,决绝的,动人心魄的死去。武士道的现代继承——北野武的暴力美学西方谚语说:“在我的心中,有猛虎轻嗅着蔷薇”;而在日本,被“菊与刀”双重文化传统浸染之下的北野武,在其影像世界中也随处可见这样的意境。鲜花与枪弹,海蓝与血腥,花火与死亡,一切都让你在不经意之间被抛向美好幻灭之后极度压抑的痛的边缘。《兄弟》中的的切腹,割头,复仇;《花火》中的灿烂与死亡,无不是武士道在当代的展现。书的作者新渡户稻造全面而深刻的揭示了武士道的起源、道义、影响和未来,虽然难免有“民族的自画自赞”之嫌,但是仍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茶道与AV并存,生鱼片与牛排混杂,东方与西方交织的民族。了解它,学习它,战胜它。
  •     翻开此书,看到日本人大言不惭地谈论日本精神,真是无语。日本人的精神在哪呢?老拿孔孟说事,要不就是王阳明,哪句至理名言出自日本人之口呢?其实日本文化就是个杂种,这一点他们也承认,把别的民族文化搬来改改就是自己民族的了,日本人就擅长这个。但是有一点我们不能否定,日本人学习外来先进文明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按他们自己的话讲“本来就没有文化上的枷锁,所以可以轻装前进。”所谓武士道,还是日本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意识形态影响下产生出的一种说法而已,目的是要使西方列强看到日本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区别,高歌所谓日本民族精神独特之处,“亚”是“脱了”,“欧”还没“入”,这就当然要想办法表现出日本的卓尔不群了,全民的武士道精神?感觉真是让人恶心,一个掩耳盗铃的群贼国家。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日本人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反省
  •     0223
  •     日本武士道基本相当于我国军队政治思想建设
  •     武士道是日本的精神----战胜一个民族就要战胜他为之骄傲的精神。要战胜他就要了解他,这些事别等着靠什么学者去做,真正的高手在民间,隐于市藏于民,仔细看说不定这个人就是你。
  •     不愧是商务印书馆的经典,文笔很好,翻译很贴切,读起来是一种享受啊,一气呵成的读完了,觉得意犹未尽,很深刻的描述了日本的武士道文化,是一种文化的大餐,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很过瘾,异国文化的集大成的感觉
  •     日本虽然战败 但不能因为一场战役的失败与否 否认日本的文化 所谓成王败寇,我们应该站在更辩证的角度来看待日本文化
  •     文笔优美,可读性强。
  •     非常非常的好看。对日本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     读此书时断断续续,未能获得太多受益,惭愧!
  •     武士道的义勇仁信礼诚忠孝荣誉感和生死观,跟中国士大夫和中世纪骑士追求的其实都是差不多的,他们都是统治/宗教阶层用以维护自己而培植的特殊阶层
  •     新渡户稻造系统的阐述日本武士道的各个方面,剖析其对日本的近代影响。对于研究当今日本,亦有借鉴之处。
  •     非常好,学习到很多。对武士道的刻划入木三分,真是站在\"被告“的位置为武士道进行辩解。
  •     武士道不是日本精神的根基而是缩影。
  •     日本视角看日本人
  •     这个是日本人谈论自己的文化——武士道,入木三分
  •     為了研究日本文化買的。不得不說 日本人把中国传过去的那一點點東西發揮到了極致(變態)
  •     看了《最后的武士》对武士道会有深刻理解!
  •     《武士道》一书是作者于189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养病时,有感于外国人对日本的传统武士道知之甚少,为了向国外介绍而用英文写成的。由于作者本人是一个在幼年时亲自接受过武士道传统教育的日本人,因此,正如作者所说,他在介绍时,与别的外国的日本研究者至多只不过是个“辩护律师”不同,“可以采取被告人的态度”。的确,我们在读到他所系统介绍的武士道的种种方。面时,颇有入木三分之感。同时,由于作者是为了向国外作介绍而写的,行文中大量引用了西方的历史和文学典故进行比较,所以就更便于外国读者阅读和理解。正因为如此,本书一出版就引起了外国读者的极大兴趣。据作者自序说,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不仅自己亲自读了此书,还以此书分赠其友人。光是本书的日本版从1900年到1905年的6年之间就重版了10次,本书还被译成了多种文字,在世界的日本研究书目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在我国的日本研究正深入到探讨日本的文化传统、民族特性对当代日本的影响之时,相信把这本颇享盛名的著作译为中文以飨读者,或许不无意义。自然,由于本书是在将近一个世纪之前写出来的,其中有些观点不免有过时之感,同时,由于作者本人的立场所限,有些观点也很值得商榷。这是希望读者们注意的。
  •     从文化角度说,这本书极好地呈现了武士道精神及其真正的含义。虽然很多立场有点问题,比如对于女人职责的描述等,赢了中国是因为精神不是装备弹药等,还有对剖腹问题的暧昧态度。比《菊与刀》更精准地把握了武士道以及武士道如何外散日本整体社会的影响。
  •     这本书还算行吧,记得属于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系列的,但是书上写的却是日本丛书
  •     对于日本我觉得这本书很好的展示了该民族之所以能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是值得我们更深入的去认识的
  •     兄弟,你能写得再粗陋点么...
  •     自己认真读了,感觉更恨日本人了!
  •     乍听都是些美好的东西就看怎么说,这书的解读完全无法认同→_→看到了很多传统东方文化的影子~打算有空看个福泽谕吉咳咳
  •     要读懂日本民族,首先要从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开始。这确实是一本打开日本民族精神的好书。
  •     研究日本人必看的书。。
  •     Done. 写于中日甲午战争后日俄战争前,旨在向西方介绍陌生的日本。虽然武士道整个的伦理体系来自孔孟和王阳明,但这并不妨他们牢牢守住并不断的积累和发展直致使其成为最终的民族魂。贫瘠的一个极端是异乎寻常的珍视,富饶和贫瘠最终应该是能量守恒总量不变(不由得想起富饶的960万平方公里和5000年文明)。日本是一个可以把看似简单的小事做到极致的国度,洗脑也是第一流的。
  •     虽然书很薄,但是能学到不少东西,更加了解日本的武士道了
  •     了解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一本好书,有点深度,要细细看。。。
  •     读了这本书,虽然仍不喜欢日本,但是个值得尊敬的国家
  •     混乱。道德只要不用来约束他人,就不会堕入虚伪。除此之外,它就是一件成本很低而效益很高的工具,并且主要是建立道德体系者的工具。
  •     对武士道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     可惜武士道精神在如今日本社会已经渐渐消逝了。
  •     前半部分对与武士道这一形式、起源、核心等等概念叙述得很详尽,后半部分就不知道什么鬼,有自夸,有粉饰,有诡论。。。毕竟书写于19世纪末,作者的许多观念比较陈旧过时。虽然武士道消失了,但其中一些精神性的东西还是传承下来并深深地影响了日本民族,成为其民族性格中的一部分。还有就是,妇道那一章读的我十分生气,对于女性的歧视贬低不要太厉害,日本这个国家女性地位真的很低。武士道还是一种服务于男性的道德教化体系,以武力为代表,其对于正义忠勇的崇拜已经到了极致以至于发展出一种病态的牺牲精神和禁欲主义,还有深刻于骨子里的羞耻心。日本这个民族真的是挺奇葩的。。。
  •     被华丽包装过的武士道
  •     这本书饱受诟病的众所周知。当然我只以自我的文化角度去理解,武士道精神被誉为The soul of Japan,但其核心理念却是中国的孔孟之道和阳明学说,这对于国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自省?作者是一位基督徒,但是阐述近代同华战争却未出于人性,只说成功源于武士道精神,虽是事实但有失偏颇。
  •     “我が生涯に一片の悔いなし。”
  •     了解武士道的好书
  •     都说日本是我们最不了解的邻居,是老师推荐我买的,虽然页数不多,但里面的内容给我们展现了日本的另一面!
  •     了解日本武士道的最佳途径。
  •     写得很浅显,都是点到即止,可做基础了解
  •     在所有章节里,对女人的描述挺有意思。在武士的世界里,女人又是如何,一种信仰,怎样带动一个时代……
  •     www 越写越飘了
  •     了解日本武士道很好的小册子,言简意赅,层次分明~
  •     日本人的
  •     新渡户稻造是几位影响着日本国民教育的教育家之一,本书会让你摸到日本大和精神的一些端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不用废话什么,大家看了就知道这是部很不错的学术著作,或是了解日本文化比较有价值的书!
  •     不容被蔑视为劣等民族的名誉感才是日本崛起的最强大的动力。
  •     武士道精神不过如此,但是因为牵扯到民族的灵魂一下就神秘和高大了。
  •     浅显,隔靴搔痒,局外人之作
  •     经无数人的推荐最终买到了这本书,的确是本好书,对于理解日本文化又很大的帮助,想学习的朋友们值得购买。
  •     武士道是日本文化的核心精粹,想要了解日本文化,必须了解武士道。这本《武士道》是解读武士道精神的经典文献之一,书虽然是上个世纪早期写成的,但是现在看起来仍然不失其学术价值。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籍,一向不错,这次也不例外,翻译很负责,遣词造句很仔细讲究,不像其它版本的翻译,匆匆忙忙糊弄人。书很薄,大概只有一百多页,但是内容很经典,想了解日本文化的朋友一定不能错过这本书。
  •     武士道来源,一是佛教(禅宗)、二是神道教、三是孔孟之道、四是阳明心学。中国自己的文化不知道丢了多少,很多的精华,东亚其他国家继承并且发展的非常的好。比如里面说到的义、勇、仁、礼、诚、忠、自律、贞烈、克制、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等。这种东西日本有没有不知道,也许还有,中国已经没有了,或许,发展了自己的特色吧。
  •     买来很久了,还没看完.当初买这本是因为正好跟一网友谈论到日本武士道精神,便想买一本来研读一番.书不厚,质量不错.需要耐心慢慢研读了.
  •     读起来比较晦涩,很多内容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就是洗地和美化,也许这才是那个时代日本人的普遍观点吧
  •     书比较薄,便于携带了,呵呵,想了解日本多一点看了觉得还是受益的!
  •     一本揭示日本人思想的书
  •     以研究者的身份去说日本武士道的由来和发展,以及对日本人的影响,看了可以了解日本武士道的文化
  •     了解日本,这是一部必读之书!
  •     完了入坑日本入大发了....
  •     讲得挺浅的,感觉获得不到什么重点。
  •     想了解日本为什么这么吊,就应该看看这本书,知已知彼,取长补短。
  •     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想了解日本多一点看了觉得还是受益的。
  •     武士道非常非常的满意,物美价廉送货快
  •     前天一口气选了十来本关于日本文化的书籍。之前学习日语纯属巧合,并不是因为喜欢动漫或是有关日本的什么。就是单纯的想在学习一门外语,刚好学校周边的培训点只有日语。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接触到跟日本文化有关的东西。关于责任和自制力,让我最为深刻。上周逛书店偶然看到《知日》杂志,就决定一口气买回来看个痛快。送货很快,前天买,昨天就到了。只是今天才去取得。希望看了以后会有新的认识。
  •     朋友推荐,了解一下日本人,感觉很有收获
  •     在3月日本自杀高峰期,偶遇这本旧版简装书,理解了武士道,可能才能理解日本人对于死亡和救赎之间的微妙联系。
  •     从日本人眼中看日本人,而且不仅仅是一种自感,还是用介绍的笔触来写。面向着不了解日本武士道的旁人解说。即便因为身在此山中而无法遍观全局,至少在他自身的角度所能看见的,感悟的,已经阐述很明了。时间过去了百多年,仍旧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对武士道的解释有些过于美好,但还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
  •     理解日本的一本好书。
  •     讨厌小日本,但是不能不去了解小日本!
  •     武士道就与它象征的樱花一样。千百年后,它的习俗会被掩埋,连名字也会被遗忘,就算在这种时候“在路边驻足远眺”也难以看到的遥远山冈上,仍然会随风飘来它的芬芳。
  •     今天我们所梦寐的“中国文化走出去”,大抵都是新渡户稻造玩剩下的手段,而且还玩得没有人家好。东洋和西洋经典的对照,他是趟出了一条路子。向西洋阐明自己作为一个日本人的身份认同,其实也是向本国内部诉求一个所谓“日本人”的共同价值,而武士道,恰好成为了可以沟通古今东西的一个最大公约数,这甚至比天皇制还有效。
  •     没想到这么震撼!意外!
  •     商务印书馆的书,值得推荐,最近很迷恋武士道,原来一直都存在误解的
  •     中国人对日本的态度受历史的影响很多,并且大部分只受历史的影响,这是不对的。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魅力,武士道是一种很不错的文化。
    而这本书能流传这么久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     日本的很多思想来源皆是中国。
  •     “我的孩子,你出去捕捉蜻蜓,今天要走多远?”引人瞩目的是日本人“克制”的品质以及切腹的详细过程。。
  •     值得一看,了解日本文化。
  •     定价7?我买的时候定价是10……
  •     算是了解了更多细节吧。
  •     日本版的“自古以来”罢了,以为这个就是武士道的,还不如看《银魂》。。。
  •     一种意识形态的塑造
  •     中规中矩。大量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书写。作者作为一个博学者能够在对日本精神进行书写时使用大量古今中外的学论进行比较,从自身出发尽量做到了不偏不倚。对于了解日本和日本人是有作用的。个人而言,《菊与刀》的写作手法和笔风更喜欢一点。
  •     同样不记得读的是哪个版本……
  •     又一本可以帮助了解日本民族性的短小精悍之作
  •     了解日本人不可不看的两本的,一本是菊与刀,另一本就是武士道
  •     武士道死了,但武士道精神依然活在日本人的心中。
  •     为正义而死,义不容辞!
  •     明明是中国道。。。
  •     如果你想了解日本武士道 就看这本书吧
  •     是一本不错的小册子,对了解日本文化,特别是武士道精神很有帮助。
  •     作者有点装逼
  •     想知道为什么文艺作品里日本给我的感觉总是纤弱 刚烈而绝望 终于看完这本小册子 忠义 名誉观 耻辱 大概明白这些东西塑造了大和民族的一种性格 当然还有一些自以为是的狡辩和铭刻着时代痕迹的优越感,可以确定的是纯粹刚烈的武士道精神经过军国主义的荼毒,以及一战二战泡沫经济等等的冲击的确没落了,不是当今平和豚所能比的
  •     可以很深刻的了解日本,深入浅出!
  •     书中所描述的武士道其实是一种理想,正如儒家的君子之道。然而理想的实行却往往偏离其本身,因为“人”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作为理想的理论也往往具有多种解释的可能。一种理论一旦形成某种固定的意识形态,它就面临被教条化的危险,而一旦教条化,理论本身的精神就已经发生了变化,进而成为异于其本然的另一种存在。
  •     社科
  •     认识到日本不同的一面,看到到日本的民族精神根源是什么
  •     可以了解日本武士的精神,从中可以折射出日本民族的精神
  •     了解日本国民性的重要作品。
  •     对这本书无感,重点是在描述武士道的特点,比如忠、注重名誉、诚信。但是我更感兴趣的是为什么武士道会发展出这样的精神内涵。当然,这本书本来就是给西方人看的,他们可能对于另一种思想文化比较感兴趣。我们已经受到类似文化的教育,对书中罗列的特点习以为常。从书中可以看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之深!不过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前言中,作者讲到写这本书的缘由,是妻子一系列对于日本文化、日本习俗的问题,为了回答妻子这些问题慢慢形成了自己系统化的认识,于是决定出书。我很感动于他和妻子的交流方式。 读完之后我觉得武士道精神以至于整个日本文化都是克制、压抑、隐忍的。比如武士道追求诚信不是为了诚信带来的利益而是为了诚信而诚信,是对自我的约束和克制。切腹也是需要极大的沉着冷静。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