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与哪吒城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地域文化 > 刘伯温与哪吒城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8-7-1
ISBN:9787108028488
作者:陈学霖
页数:210页

作者简介

传说北京建城之前,是苦海幽州孽龙的地盘,燕王想在这里建城,就请刘伯温和姚广孝分别做出规划。结果,两人不约而同地画出了一座“八臂哪吒城”。故事尽管是虚构,但为什么会把哪吒与规划京城扯上关系?这个传说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历史根据?本书追索故事的来龙去脉,以浅白的文字呈现学术考证,不仅为历史与民俗研究开辟蹊径,也为大众读者提供一部奇趣的通俗历史读物。附录的民间故事及珍贵图片,皆为研究北京城的重要参考资料,生动翔实,妙趣横生。

书籍目录

柳序
缘起-自序
补记
前言
北京城建置的沿革
一 从蓟城到幽州城
二 辽金的燕京城
三 元代的大都城
四 明代的北京城
五 清代的北京城
元代大都城建造的传说
一 刘秉中建大都城的传说
二 “哪吒城”传说溯源
三 哪吒传说对北京城的影响
明代大都城建造的传说
一 “哪咤城”传说的源流
二 刘伯温的勋业与传说
三 “哪咤城”传说的剖析
余论
附录:资料篇
引用及参考书目
后记

编辑推荐

《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不仅为历史与民俗研究开辟蹊径,也为大众读者提供一部奇趣的通俗历史读物。附录的民间故事及珍贵图片,皆为研究北京城的重要参考资料,生动翔实,妙趣横生。

内容概要

陈学霖,生于香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曾任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杰克逊国际研究院及历史系教授,澳洲国力大学远东史系研究院,台湾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讲座教授。现为华盛顿大学亚洲语文学系特聘中国史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名誉教授。研究领域为宋金元明史,中英文专著共十余本。近作为《明代人物与传说》、《明代人物与史料》、《金宋史论丛》及Legends of the Building of Old Peking。

章节摘录

插图:插图:

图书封面


 刘伯温与哪吒城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有关北京这座城市的书籍可以用车拉,而有关北京城建的书,依着北京作为首都和文化名城的地位,这两年也是十分走俏。其中比较有知名度的书籍,包括王军的《城记》,以及后来的《采访本上的城市》。然而如果这类书仅仅算作是建设历史的散文的话,那么陈学霖的这本《刘伯温与哪吒城》则是不折不扣的学术作品。关于北京的城建,民国初兴起一个说法,即老北京城是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依照哪吒的三头六臂(亦有三头八臂之说)来设计的。北京城就是哪吒城。依照这个传说,北京的前门就是哪吒的头部,除此之外,老北京的另外几个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德胜门安定门宣武崇文门以及东便门西便门,则分别对应的是哪吒的八臂两脚,而我们所说的皇城,则毫无疑问的对应是哪吒的胴体五脏。有好事者还进一步细分,比如说天安门是肺脏,午门是心脏,城墙是哪吒的红绫,而直通南北的中轴线则是哪吒的气管。不仅如此,出了紫禁城的一些地方也纷纷被对号入座,比如说,什刹海成了哪吒的膀胱,而地安门的西压桥则代表哪吒的阴茎。一切听起来神乎其神,然而作者要追问的恰恰是,这种神到底从何而来?疑问很容易就产生了。众所周之,刘伯温是明朝开国元勋,辅佐的是朱元璋,而北京都城的建立则是明成祖朱棣那辈子的事情,所以,北京建城肯定与刘伯温无关,哪吒城的事情也就谈不上了,但是我们今天又看到这样的故事,于是问题进一步具体,这一切是怎样糅杂在一起的呢?好在作者用整本书在给我们提供答案。原来故事的来龙去脉是,京城之地原本水患严重,而传说中水是龙王所管,于是除了修龙王庙求他发慈悲,当地人也想到一手软另一手要硬。龙王怕谁?大家都知道怕哪吒了。于是乎,元朝时修建北京城时,设计者就考虑到了把哪吒的三头八臂造型运用到了建筑设计中。而主持修建的人刘秉忠,恰恰与另外一个出名的人刘伯温同姓,于是乎不知怎么得经过了多少年,此刘变成彼刘。最后,在元朝修建北京城之后的几百年之后,就成了刘伯温修建哪吒城了。作为学术著作,作者一直在强调的是一份材料说一分话,而之所以花这么大力气来解释此事的来龙去脉,对于作者来说,也不仅仅是为了说明白这个问题。在作者看来,这个故事很明显是雷德菲尔德“大传统与小传统”理论的中国演绎。此理论认为,大传统为上层社会传播创造,而小传统则在民间与下层劳动人民中间传播。两个传统互相依存与转化。许多在大传统中消逝的东西往往会在小的传统里寻找到一些影子,尽管这个影子可能已经是千变万化了。而刘伯温修建哪吒城就是这样的一个极好的例子。刘伯温本是明初政治家,而后世则转变为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二世;而城市建设本身也并非一般人所能理解,但就是在时间的洗涤中,经过多少年的加工转变,最终北京的城建变成了一个虚构的但是生动的传说故事,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成为小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理论貌似简单但的确很引发思考,因为我们身边大传统与小传统相互影响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是我们往往缺乏发现他们的眼睛,更不用谈要向本书作者一样,去理解它去研究它了。
  •     北京城文脉悠长,千年来的历史文化积淀,令这座古城充满神秘色彩,关于它的传说亦不胜枚举。陈学霖先生的《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考察的正是有关北京城建的一个传说。 著书缘起于陈先生偶然获悉北京城是明代军师刘伯温仿照哪吒模样建得,为探析其中缘由及典故,陈先生多方网罗史料,历经二十寒暑,终完成此力作。这本书涉及北京城的建置,但不同于一般的历史地理著作,而是兼采民俗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知识,运用史学的架构,进行的生动详实、通俗易懂的学术考证。此书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版块,分别是北京城建置的沿革、元大都城建造的传说、明北京城建造的传说。作者通过各种史籍文集、释典、小说笔记,海内外专书论著,对这个传说存在的种种疑问,力求进行诠释。读到书尾处,我们大致可将作者的考证结果作简要阐释。北京地区自古旱涝两灾盛行,龙王传说由此滋生,正值释教密宗的故事流行,哪吒变成了民众心中治理水患的膜拜。 元代,忽必烈辅臣刘秉忠被民众神话,传其仿照哪吒修筑北京城。而明初,刘伯温成为民众新的膜拜,加以传说的基本事实如北京的水患仍然存在,传说故以新的面貌呈现,即刘伯温修筑哪吒城。关于元代为何会盛行这个传说以及对刘秉忠、刘伯温自身,作者都给出了详实的考证,这部分内容也是本书的精华所在。然而作者在其余论中提到,对这个传说的考证不仅仅是说明传说的渊源流程,诠释相关的历史事实,而是由传说可以管窥大小传统的交融,其存在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本文中笔者也将主要针对作者的这个观点谈一下看法。西方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在大小传统理论上强调二者的依存与交流,大传统中的某些思想、观念起源于民间,而地方性的民间文化也需要从上层文化中汲取。 作者继而提到中国古代即有此文化现象,中国古代的大传统以礼乐为主,而礼乐很多来自民间。关于二者的互相渗透,作者以《诗》、《书》、《左传》等里面所载文字加以例证。正如书中所说:“大传统渊源渗透于民间,而小传统基本上是大传统在民间的变相,二者关系密切,交融频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活动的重要创造力。” 在诠释了此传说的理论架构后,作者进一步具体论述了传说所见的大小传统的交融。这个传说的胚胎始于元代,将刘秉忠神话体现了民众祈求被护佑、攘除灾难的心愿,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大传统中崇拜英雄的意识,大小传统的价值观由此不谋而合。朝代更替,明兴元亡,昔日传说中的英雄退隐出主角的舞台,延续下来的是民间对英雄的崇拜,刘伯温由此摇身一变为新一任的传奇。百年间此传说的延续发展,不是历史的偶然,跟随作者去探寻传说背后的文化意义,可发现其不仅反映了北京城民俗信仰发展的轨迹,对研究大小传统的交流融汇亦可作启示。首先,刘伯温建哪吒城的传说故事是延续前代故事基础上的更新发展,这与刘伯温本人自身传奇故事的发展密不可分。刘伯温在民间传奇色彩的愈见浓重,为其成为故事的主角更添几分自然色彩,而这又是民间英雄膜拜意识的表现。关于这点,笔者认为这是作者从大传统方面对传说的发展作的诠释。其次,传说的广远不衰,还由于京师作为都城,不断受外来媒介的冲击,由是南京建城的传说、刘伯温在江浙的轶闻等与当地传闻融会,使传说发展为全国性的传奇。 综合上述,我们看到刘伯温建哪吒城的传说反映的价值观因时代变迁,但总体却反映了民众的心声以及对英雄的崇拜。民间艺术家及民众的饭后谈资令刘伯温等类人物神话奇异,加之上层价值观作用,这些人物形象遂提炼成大传统塑造下人物的典型。如果说作者考证这个传说不仅局限于“考证”本身,还涉及对传说背后文化价值观的探究,笔者认为更进一步,由此传说体现的大小传统可联想到整个中国文化里大小传统的关系。作者在书中提到:“在以儒家为基础的固有中国文化里,由于大传统根植深厚,上层因子渗透于民间称为小传统,远较小传统(尤其与大传统隔阂的)升华到高层为容易。” 古代中国,文化因子由下而上发展往往迎合时统治者的意识形态甚至统治阶级的力量。当今中国,旧社会的大传统又何尝不是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加以支配。刘伯温建城的传说,不再是“个人英雄崇拜”,而成为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果。通过政治教条力量得以承续的中国传统文化传说,一方面得以在“无产阶级”的社会文化里蓬勃生存,一方面却也在偏离其原有价值观路径的基础上孤立前行。陈学霖先生的这本书的精华处未能详细列举,比如其对各类相关史料的爬梳整理,图文并茂的行文,尤其是由史学的眼光考证民俗传说的发展脉络,是此书的鲜明特色之一。由此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自元明发展下来的北京城建的鲜活传说,各类民间英雄的奇闻轶事,不啻为读者视觉的盛宴。陈先生谦虚道此书是通俗历史读物,笔者认为这不是因为书的疏于考察,恰恰相反这是一本学术性极高的著作。如果真说它“通俗”,或许是因为它避开了传统史学的樊篱,生动丰满地展现了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的知识,令读者不致枯烦。而这也正是此书的“不俗”之处,创新亮彩之处。回归本篇文章的主题,即传说所见的大小传统的交融。作者并未明显地花较多笔墨集中于此部分,并且在当今传说的发展以及时局体现的文化价值观方面,并未多作点评。或是由于不便,或是碍于这里原书的主旨偏颇较远。但笔者从字里行间还是能感觉到作者的唏嘘感叹,百年传承、鲜活生动的传说,经历早先的文化动乱,能传承至今不知是“幸运”或否。毕竟,这是被加以了多许主观性。“随着80年代以来的经济改革开放,中国大陆的官方意识形态逐渐放松,或甚有以外的转变;这些变革如何影响民俗文艺观,会否产生对传统多元化的诠释,且拭目以待。”作者的这句话透漏的对民俗文化发展新趋向的期冀不置可否。一座哪吒城笑看风云,一个古传说曲折神秘,拨开历史的迷雾,探寻其背后社会的多维度,我们在谈笑之余,更添的是对今日实况之思考。
  •     1. 北京城传说的溯源与“巧合”书中指出,北京素有“北京湾”之称,是南北通道的集合处,是最适宜产生城市聚落的地点。在远古时期,北京平原东南一带水网稠密,货物运输经过主要河流,今日称为永定河。在金代定都北京之前,北京作为诸侯国都邑,也曾开凿过一些运河,但不成系统。到了金代,随着北京政治地位的提高,漕运任务的大量增加,开始了以北京为漕运中心的人工运河体系的营建。金代的统治者先后在北运河水系和永定河水系疏浚开凿了漕河、闸河和金口河,但始终都没有解决好北京运河的水源问题,货物运输量受到很大限制。到了元代,忽必烈兴建元大都。元代充分利用北京的水资源,改善了航运条件,保证了运河的通畅和漕运的效率,先后开凿坝河、通惠河通漕,后又开金口新河济运,使北京的水路运输一度兴盛。 坝河由大都城北到通州,通惠河由城南至通州,坝河、通惠河两大漕运动脉一北一南,为大都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物资。元代的“海子”(今积水潭、什刹海前身)作为漕运的终点码头也呈现出“舳舻蔽水”的繁荣景象。但仍由于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水工技术上的难题,新河的失败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明代时,由于对北京城及皇城都进行了改建,北京城市运河河道也随之发生变化,一部分运河称为了护城河的一部分,通州驶来的漕船不能进入城内,此外,明代还在太液池(今北海、中海)加凿南海,并开凿内外金水河,与通惠河争抢水源,从而造成明清时期北京城市运河水源不足、影响漕运的问题。 明清时期,由于多种原因,京郊的山泉水量减少,有的甚至断流。 正是上述问题,北京的水源至今仍是大问题。但这并不妨碍北京的繁荣,其得益于政治,正因为是首都,使得部分江南富户、蒙古居民的留驻,除此之外,政治因素也使得北京成为朝贡之地,货物流通也迫切需要水路交通的便捷。清朝也同样如此,满、蒙、藏大量人口居住京城,对于物质的需要日益庞大,让市场、文化富有生气起来。文化发达起来之时,北京人民没有忘记他们的水问题,不可避免需要说辞,故有传说孽龙埋伏于北京城下控制水源,而降服者究竟谁能胜任?于是,释教密宗里的神毗沙门天王的第三个儿子哪吒出现了,其足以胜任如此英雄角色:镇伏孽龙。同时,这符合大传统由上层人士创造的论点,而再中国化一些,转化托塔李天王的三子哪吒也恰到好处。从刘伯温角度而言,出于一般民众对于英雄的崇拜,下层社会对于上层社会的顺从与迎合,出现像他这样的草根人物,无可厚非。时势造“英雄”,正好元朝大都的建设者刘秉忠也姓刘,再将神话主角安插到明初奇人刘伯温身上,所谓天时地利,名号也变得恰如其分起来。2. 大小传统和中国既然北京有这样的传说,那么传说的意义何在?陈先生在书的最后提及传说是大传统和小传统的融会,是在以儒家为基础的固有中国文化里,由于大传统根治身后,上层因子渗透于民间成为小传统,由上至下的过程中,如何将小传统落实,一般而言,需依靠地方官吏的辛勤教化。同时,大传统又时常受到小传统的感染。陈先生也指出,大小传统的理论极强调大小传统的彼此依存、互相交流的关系,而由于和西方在由于社会、经济结构方面有异,产生的对立与冲突也不同,故中国的“大传统”和“小传统”并非西方学者一向推想上层与下层的文化或思想。中国文化领域中“大传统”和“小传统”多元的融会交流,大传统由少数有思考能力的上层人士所创造,如中国的儒家或道家,小传统则由大多数知识肤浅,或不识字的农民在乡村生活中逐渐发展而成。笔者认为,中国在儒家文化中浸淫已久,如果大传统是有少数思考能力的上层人士创造的话,那么原创性的作者屈指可数,对于四书五经的过分解读,中国社会很长时间内都笼罩在三纲五常的氛围之中。所谓小传统,也正是对左右君权的宰执,感通天地、攘除万难异才的崇拜,衍生出的传说故事也不无弥漫着对于统治阶级的迎合气息。所以,将大小传统通过阶级来划分,私以为,这在中国是不适用。农业大国的中国本来的阶级在门第消失之后,便变得不是那么明显,有点也只是君臣、内外族划分,儒家思维下的中国人民,传播的脍炙人口的故事也必然是儒家的形式,而传说本为艺术文化的一种形式,自然也有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之分,但就大小传统而言,不恰当。不如说,大传统就是儒家思想。那么,像白娘子许仙和西湖、孙悟空花果山、愚公太行山、黑龙玄武湖、孟姜女长城,这些传说故事对于地方有何意义?现今这些传说成为了城市的名片之一,神秘感、历史的厚重感之余,也为城市的旅游业做出了贡献。而大多通过民间艺术流传下来的故事也在不知不觉中,一代代教化人民学会勤良恭俭让。3. 传说的传播途径这些传说在塑造城市记忆,形成城市文化,竞相成为旅游胜地的同时,通过的途径可以分为文字、口述、表演3种方式。宋朝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图书出版渐渐盛行。在明末年间,王阳明心学盛行,民间思潮涌动,思想的繁盛与图书的出版是相互促进的,此外,人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图书的出版成本的降低,民众接触书籍的范围也日益宽广,彼时,《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皆为畅销小说,《刘伯温与哪吒城》书中提及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亦在明朝盛行。文字的传承让一代代人熟读四书五经之外,也了解了种种稗官野史、乡野趣闻。思潮涌动也带动了民谣舆论的发展,口述方面,传说故事通常由长辈、说书人等主体代言,所谓一传十十传百也是这样的道理,除此之外,艺术表现,如手工艺品、绘画,戏剧等形式也不可缺少,仅地方性戏剧便有京剧、越剧、昆曲、淮剧等等,常有曲目如杨家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牡丹亭等等,艺人的对于传说的推动做出了很大贡献。无论何种形式的传播,地方文化代表之一的传说故事回归为文字形式,载入地方志中,这样的循环传播途径使得传说故事源远流长。不管传播的形式如何,传说故事大多属于“俗文学”,就思想内容而论,仍然脱不了大传统的忠孝信义,善恶报应等观念的传统范畴。

精彩短评 (总计60条)

  •     真是有关北京城的一个美丽的传说。
  •     研究民间传说的可以借鉴,但对传说背后的精神世界把握不好。
  •     作者对于历史与传说有自己的见解,而且正文后附上了一些传说故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书。
  •     其实北京城与刘基无关
  •     一本关于北京城的书
  •     很失望。
  •     小传统,大历史~
  •     城市空间营造分析
  •     给了太多期待,到手后发现没多少能读的。可以做温习资料。。
  •     有点理论先行的感觉,前半部不错
  •     对了解北京很有帮助
  •     中规中矩。
  •     个人感觉2/3的部分都是引用其他书籍上关于哪吒城的传说,而且内容类同.作者学历背景佳,若有更多作者本身的精妙观点添彩,则于史于读者皆为幸事哉.
  •     这本书里有很多资料,而对于主题“刘伯温与哪吒城”的论述其实没有那么多,本来没有什么启发性的论点要写成一本书,大概就是要靠资料冲页数了吧。
  •     一如港人著书之尖钻偏颇,严肃却欠品正。典型的论文书作。可深见闻用之。。。
  •     这本书在国图,先看的香港版,再看的大陆版
  •     了解北京历史用
  •     买此书已久,花了一天时间翻完。本是一篇论文完事,拖泥带水成了一本书。。。
  •     Taiwan Edition
  •     "中和殿是他的肝脏 保和殿是他的胆囊 东安门西安门是他的双乳...."
  •     资料倒是详实,不过太拘谨了,读不下去
  •     最有趣的是书名,实质东西不多,读读玩玩即可。
  •     一般
  •     掐头去尾,中间不多。为了介绍一个遗产的我还是第一时间想到了民间故事,这是已经成了膝跳反射么。。。
  •     有点对不住你的名头
  •     作者是著名历史学家陈学霖先生。陈先生于今年六月一日病逝。非常惋惜。
    陈先生是历史届的通才,对宋元明史均有研究,有相当的学术造诣与成就。他与大陆学者不同之处在于,能够从民俗材料中,提取不为众人所看重的资料,写出令人惊异的文章来。又如对传统文献资料的全新解读与考证,多能发前人所未发,实在是厚积薄发的典范。
    对于我们研究历史的人来说,能够换一个视角,重新解读文献,由浅入深,写出一部传之后世的通俗读物,才更能称得上大家。
    他的另一本书《明初的人物、史事与传说》也是同样精彩非常,值得明史研究者,甚至历史爱好者所细读品味的。
  •     关于四九城的东西太多了,还可以,这本书。
  •     自序将作者的学养背景以及成书过程交代得细致明白,不做作不虚浮。
  •     不深入,
  •     写得好玩
  •     材料有趣 阐释不足
  •     内容并不充实
  •     陈学霖先生《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是一本极有趣的书,作者研究的初衷来自于孩提时代从长辈处听来的关于刘伯温的传奇故事,历经二十余载精雕细琢、潜心研究,终于成书,将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建筑史、城市史以及元明清三代相关历史研究、民间传说野史笔记融为一炉,可谓是别开擅场之作。唯独与此传说形成演变之过程,未作详究,通篇考证,尽付唐捐
  •     北京建城传说!!
  •     好玩的书,印刷错误较多,佛典断句很多都不对,似乎是编辑搞的,有机会查一下。。
  •     但是一想到由那个"笨牛"速度的什么所谓"太原纵横河北"公司来投递,需要漫长之等待,"最快时10天"的记录,算了,书店买去吧
  •     刘伯温与哪吒为何会与建城联系起来呢,外在的环境,民众的心理
  •     以哪吒城为切入方向去细加分析这些民间传说的产生背景是个很有趣的想法,而陈老也确实在足够严谨的写作要求下让这些似乎并不学术的内容学术了起来,而前半段儿对于北京城建制历史的沿革也是目前能看到的书中叙述的比较系统的一次。
  •     老师推荐的。值得一读。
  •     内容很一般,算是对北京城建设的历史,传说加以整理,意思不大
  •     陈先生此书有凑篇幅之嫌,真正讲刘伯温与哪吒城的大概也就六十来页,前面六十页是叙述北京城的历史,后面一百二十页是从其他书中转录的传说、故事。真正的内容,也就是一篇篇幅比较大的论文而已。而且陈先生此书多是述,真正的论,有闪光点的并不多。倒是序言中将自己如何研究这个课题以及此间的曲折反而较有意思。此题大概还是有待深入的。可惜陈先生已驾鹤西归,只能留待他人补充了。
  •     北京的建城传说与政治与社会
  •     我只是想说,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书里关于北京城故事的那个传说~
  •     里面有引用的许多传说内容区别不是很大。看着有点让人闷。
  •     视野与思维都比较开阔,一般有关民俗传说的都不怎么好写成学术论文,总的来说,陈先生有很多文章既有巧思也有深厚的考证功底~~
  •     正规北京建城史料集,论证严谨,确凿可靠;读起来却枯燥无趣。。。
  •     真是一本典型的看到书名觉得很有意思但是实际上啥内容木有的书啊....正文内容各种佶屈聱牙,但我一直期待着它可以在下一章扳回一城——不过最后倒是真的扳回一城了,是什么呢?是附录的民俗故事啊!!全书最好看的是附录里的民俗故事啊!!!还有书开头的彩色照片啊!!!!能不能只买这些啊!!!(不过还是感谢辰哥赠书....我会好好留着这本的....)
  •     : K291/7291
  •     严正批评三联对这本书的处理,太欺负读者了吧。全书就那么点篇幅,直接出个小册子也就得了,搞得这么煞有介事,结果一翻开才发现撑死了就是一篇比较水的论文,真是堪忧之至了。原论文也没什么技术含量可言,叙述性太强,拿来做科普还可以,学术论文哪有这么敷衍的?还有啊,既然是谈民间传说,干嘛还非要加一个和它没有任何关系、且在其他写北京城市历史的书籍中每每能见到的建城沿革?总之,这书出成这样,实在太匪夷所思了。底下的书评,有给四五星的,而且冠冕堂皇地扯了一大堆,真想知道现在写书评的人都什么心态,服了。
  •     近乎只能当资料来读
  •     两星给内容,一星给装帧。
  •     好书。真正的学者啊。
  •     严肃脸神棍
  •     此外还可以读顾诚:《沈万山及其家族事迹考》
  •     看似名字是小说神话之类的,但还是可以当成历史资料用的
  •     很喜欢的一本书 让我了解到更多北京的历史
  •     想你时你在闹海
  •     刘伯温研究中很有影响力的一部著作。可是很大篇幅都在讲北京置都的演变。。。。。
  •     都是传说,权当听故事
  •     没怎么看进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