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 > 英语专项训练 >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ISBN:9787118059649
作者:刘法公
页数:346页

作者简介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用从西方隐喻研究理论新观点中得到的隐喻翻译新认识,剖析隐喻汉英翻译中比较典型的翻译缺陷问题,完成了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翻译方法论和与译文衡量标准等方面的基本研究,具体成果有四项:
1.提出了隐喻汉英翻译的三原则与内涵。保持隐喻特征;接通汉英隐喻的关联文化内涵;根据语境弥补文化喻体缺失。该原则总要求是:隐喻翻译完成后,汉语者思维中的喻体意象能够在英语译文读者的思维中“映射”。
2.提出了保持隐喻特征,实现汉英隐喻的喻体意象转换的两条衡量标准。译文与原文喻源域的映射意象一致;译文与原文的“喻体共知性”一致。该衡量标准可判断译文与汉语喻体内涵上是否一致,文化意象转换是否适当。
3.提出了接通汉英隐喻关联文化内涵的三个翻译方法与内涵。转换喻体;扩展隐喻,补出寓意;直译喻体,增加释义。为译文喻体在内涵上与不同的汉语文化喻体“一脉相承”确立翻译方法。
4.创立了为实施“根据语境弥补文化喻体缺失”翻译原则的一个新译法。“文化喻体直译+内涵‘解’译”。该新译法是从汉语歇后语的构成引发的思维创新,能够基本保障“根据语境弥补文化喻体缺失”这一原则,保全汉语隐喻的文化喻体及其寓意在译文中显现。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0 引言 1.1 西方隐喻研究新发展对本研究的启发 1.2 隐喻的本质内涵与研究价值 1.3 汉英隐喻的可译性与隐喻翻译研究的必要性 1.4 本书的研究意义 1.5 研究目标 1.6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 1.7 本书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二章 西方隐喻学研究发展历程对隐喻翻译的启示 2.1 西方的隐喻认知演变 2.2 西方隐喻研究的多学科交叉 2.3 Lkoff之前的西方隐喻要论 2.4 Lakoff之后的西方隐喻要论  2.4.1 隐喻是比较、也是一种思维创新  2.4.2 隐喻相似点的概念 2.5 概念隐喻理论有助于隐喻翻译研究  2.5.1 映射与隐喻汉英翻译的衡量标准  2.5.2 隐喻转换力与译者的隐喻翻译能力 2.6 隐喻的确定与理解  2.6.1 理解和使用隐喻能力的习得  2.6.2 隐喻译文读者如何理解隐喻 2.7 隐喻是人类思维与认知方式这一新观点的价值  2.7.1 隐喻翻译是译者跨文化认知和思维的过程  2.7.2 隐喻新观点是隐喻翻译指南 2.8 汉英的隐喻思维对比  2.8.1 汉英隐喻的义域思维模式共性  2.8.2 汉英隐喻的义域思维模式差异  2.8.3 喻体的内涵差异  2.8.4 喻体内涵的文化烙印  2.8.5 喻体的意象差异第三章 隐喻的认知与隐喻翻译的探索 3.1 汉英隐喻理论的比较  3.1.1 西方隐喻与汉语隐喻不完全对应  3.1.2  方隐喻理论中的隐喻认知方式  3.1.3 共同点理论促进隐喻翻译思维 3.2 隐喻的“喻体共知性”与翻译衡量标准 3.3 隐喻的解读与翻译都需要隐喻思维 3.4 前人的隐喻翻译方法与隐喻翻译理论基础  3.4.1 隐喻翻译早期认识  3.4.2 后期的翻译方法论研究  3.4.3 隐喻直译法回顾与问题探索  3.4.4 隐喻意译法回顾与问题探索  3.4.5 隐喻直译与意译结合法的回顾与问题探索  3.4.6 隐喻注释法及其他译法的回顾与问题探索 3.5 传统译法的局限性与隐喻翻译的难题  3.5.1 很多喻体意象在翻译中“受伤”  3.5.2 文化喻体意象在翻译中最易“受伤”第四章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 4.1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的必要性 4.2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的目标 4.3 理论基础与面临的问题 4.4 可借鉴的西方隐喻研究理论  4.4.1 隐喻认知的启发  4.4.2 关联理论的启发 4.5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及其内涵  4.5.1 三原则的内涵  4.5.2 三原则的适用性  4.5.3 三原则的译文验证功能 4.6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的应用价值第五章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的应用 5.1 隐喻翻译原则属于应用翻译理论 5.2 如何保持隐喻特征  5.2.1 “喻体共知性”是检验标准  5.2.2 保持喻体特征需创造性思维  5.2.3 汉语喻体的英语对应词经常是“陷阱”  5.2.4 普通词扩展的喻体因文化思维差异而意象不同 5.3 如何接通汉英隐喻的关联文化内涵  5.3.1 喻源域的映射意象一致是检验标准  5.3.2 接通汉英隐喻关联文化内涵的翻译方法 5.4 根据语境弥补文化喻体缺失  5.4.1 文化意象亏损被长期忽视  5.4.2 丢弃喻体文化意象是译者的文化失职 5.5 如何根据语境弥补文化喻体缺失  5.5.1 解决翻译难题需要创新的翻译方法  5.5.2 创新译法——文化喻体直译、增加内涵“解”译  5.5.3 新译法的应用功效第六章 研究的主要结论 6.1 完成的研究任务 6.2 西方隐喻研究启迪我们萌生的四点新认识 6.3 汉英喻体意象转换的两条衡量标准的提出 6.4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的创立构想 6.5 隐喻汉英翻译三原则的提出与内涵阐述 6.6 实施第二条翻译原则的三个翻译方法 6.7 实施第三条翻译原则的一个新译法 6.8 本书的局限性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参考文献后记

内容概要

刘法公,1958年12月生于山东青岛。英语教授、博士。现任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优秀教师。1982年毕业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研究生毕业于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现代英语语言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6年和1997年在加拿大McGill大学留学,专攻语言学和国际贸易英语;200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博士学位。长期在高校从事英语专业教学,科研方向为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和商贸翻译研究,已在《外语与外语教学》、《中国翻译》、《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外语教学》、《现代外语》等全国10多种外语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2篇,已出版专著4部、教材13部、译著4部。其中《商贸汉英翻译专论》被称为国内第一部商贸翻译理论著作,受到专家好评;出版的ESP系列教材已被全国10多所高校采用。主持或参与过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国家教育部科研课题1项,省级科研项目5项,校级科研项目9项,横向科研课题8项。获省级“学术成果优秀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1等奖”2项,校级“科研成果奖”3项。兼任全国商务英语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理事、浙江省外文学会副会长。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结论  1.1 西方隐喻研究新发展对本研究的启发  西方隐喻研究近20年来有了很多的新发展,其中的一些新观点对本文开展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的研究有重要指导作用,笔者受西方隐喻研究新发展的启发,萌生出隐喻汉英翻译的四点新认识,详述如下。  (1)隐喻汉英翻译的新认识之一:我们研究的隐喻汉英翻译原则重点应建立在隐喻意象从汉语到英语的思维传递上。这种思维传递以汉英读者的隐喻意象认知一致为目标。  列文森(Levinson,S)在1983年出版的《语用学》(Pragmatics)与奥托尼(Andrew Ortony)在1993年出版的《隐喻与思维》(Metaphor and Thought)两本书都研究了隐喻的语用特征,认为,语境在认知隐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是法国认知心理学家丹·斯珀伯和英国语用学家迪尔德丽·威尔逊(DanSperber&Deirdre Wilson)1986年出版的一本名为《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rn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专著中最早提出的,不但对认知语用学贡献很大,而且对我们解释隐喻性话语很有启发。关联理论解释的人理解话语是根据事物的关联性形成语境,从新信息与已有信息的关联中找到寓意,也正是人们理解隐喻所应该经历的心理过程。理解隐喻就是寻找喻体与本体之间的最大关联。

图书封面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作者在论及汉语隐喻翻译时提出的翻译原则很有见地,很喜欢!
  •     图书馆借过,买来看看,不过到书时,感觉书很旧,前后封面都有点掉出来,得自己贴好
  •     隐喻是当前炙手可热的研究主题之一,但对隐喻汉英翻译原则进行研究还不多,本书视角较为新颖。
  •     译例也好似在很多不同教材中看过,理论也不算新颖总的说来,不是很吸引人。浙江工商大学的老师很能出书,类似陈明瑶,刘法公等等,总觉得有股浮躁的气息,没有真正治学的闪光创新论点。不是很喜欢,不推荐!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