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阅读制胜法则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 > 英语考试 > GRE阅读制胜法则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1
ISBN:9787802563520
作者:陈虎平
页数:270页

作者简介

GRE阅读制胜法则:多层结构法,ISBN:9787802563520,作者:陈虎平 编著

书籍目录

第一章 GRE阅读的学习方法论 1
第一节 材料与考试要求 2
1.1 GRE文章是浓缩的学术英文 2
1.2 材料的选择 3
1.3 阅读速度与正确率 5
第二节 技能训练的方法论 8
2.1 多层分解 8
2.2 文章分析的三个层面 9
2.3 解题能力的三个层面 13
2.4 训练步骤与刻意练习 14
第三节 结构张力与阅读方法 18
3.1 GRE文章结构的张力 18
3.2 传统的自然阅读法 21
3.3 结构化阅读法 25
第二章 GRE 学术文章的多层结构分析 31
第一节 Passage 文章 34
1.1 A General Structure of Passage 文章结构图 36
1.2 Phen./Prob.-KW-AW 现象解释/问题解决 37
1.3 Old-New KW 新老观点对比 38
1.4 TS/TW-KW 论点说明/评述 40
1.5 Short Passage and Long Passage 短文章与长文章 43
第二节 Paragraph 段落 44
2.1 A General Structure of Paragraph 段落结构图 45
2.2 kw: A. a1. a2. 并列 46
2.3 kw: A → B. 因果 48
2.4 kw: A≠B. 对比 50
2.5 ~kw, but kw 让步转折 52
2.6 kw-kw 多观点段落 53
2.7 Linking Words 关联词 54
2.8 Examples 段落结构练习 55
2.9 Paragraph-Passage-Paper-Monograph 段落-文章-论文-著作 64
第三节 Sentence 句子 67
3.1 A General Structure of Long Sentence 长句分析 67
3.1.1 LNP & Parallelism 长名词短语和并列成分 68
3.1.2 NP-CP 单层修饰 69
3.1.3 NP-CP1-Cp2 多层修饰: 从句的递归 69
3.1.4 SVO, SVO 独立从句或多个主谓宾 71
3.2 Examples 句子结构练习 72
3.3 Frequently Asked Sentences 常考句子 93
第四节 Words & Phrases 单词和短语 95
4.1 单词量8000-10000  95
4.2 特殊词汇 95
第五节 Online Reading: Minimal Solution 阅读现场: 最简方案 104
第三章 GRE 题目的题型和解法 107
第一节 题型与解法 109
1.1 核心题 109
1.2 信息题 111
1.3 定点题 111
1.4 推理题 123
第二节 定位和选项 130
2.1 定位技巧 130
2.2 选项分析 131
第四章 GRE 阅读模拟练习题 133
第一节 Exercise 1 135
第二节 Exercise 2 142
第三节 Exercise 3 149
第四节 Exercise 4 154
第五节 Exercise 5 160
第六节 Exercise 6 167
第五章 六套阅读练习题解析 175
第一节 Exercise 1 解析 177
1.1 Lowell’s poetry 177
1.2 Neuronal ensembles 181
1.3 Strong reciprocator 186
1.4 Normal distribution 187
第二节 Exercise 2 解析 188
2.1 Glacier cycle 188
2.2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s 191
2.3 Reelin 195
2.4 Syntax 196
第三节 Exercise 3 解析 198
3.1 Deer 198
3.2 Poems of McKay 200
3.3 Hybrid populations 203
3.4 Democratic stability 205
第四节 Exercise 4 解析 208
4.1 Transience of workers 209
4.2 Philopatry 211
4.3 Concept of money 215
4.4 Methane 216
第五节 Exercise 5 解析 217
5.1 Planet hunting 217
5.2 Breathless 219
5.3 Measuring eighteenth-century migration 223
5.4 Bee colony collapse 225
第六节 Exercise 6 解析 227
6.1 Coral mortality 227
6.2 Acculturation 229
6.3 Crystallization of magma 231
6.4 Anxiety disorders 234
第六章 六套阅读练习题的多层分解训练 237
第一节 文章结构训练 239
第二节 段落结构训练 242
第三节 长句集中训练 251
第四节 题型、 题干、 选项集中训练 254
第七章 结构方法的延伸 259
第一节 对话、 文学、 媒体、 学术文章 260
第二节 商业与社会应用 266
附录(一) 参考资料 269
附录(二) 参考答案 270

前言

  前言  本项关于GRE文章阅读的研究目的在于揭示英文学术文章内在的独立的构成规律,并提出GRE阅读的结构化解决方案。本书透过GRE文章,分析以之为代表的学术论证,为有志攻克GRE阅读的优秀青年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也为我们阅读与理解任何英文学术文章打开一扇窗。由于本书的方法并不依赖GRE文章本身,因此,书中所说的逻辑结构的阅读方法以及思维方式,对于准备GMAT、LSAT、TOEFL、SAT的学术阅读部分也是有帮助的;另外,不参加这些考试、但想学会如何阅读学术论文和著作的读者朋友,应该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英文学术文章以严谨论证著称,GRE更是各类题材的学术文章的浓缩版。GRE阅读文章取材于学术期刊与杂志,多数题目都针对学术推理本身而不是专业背景知识,因此需要有特别的准备方法,本书称之为“结构化阅读法”。在结构上,GRE文章比普通学术文章更加紧凑,阅读的难度也因此增大,即便能够熟读本专业英文教科书和论文的人,也会在理解GRE文章逻辑思路方面有一定困难。此外,由于涉及的学科极为广泛,所以阅读GRE文章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对各门学科知识的论证思路,都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为将来从事本学科的研究工作以及广泛阅读多个学科的科研著作或畅销书籍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的第1章介绍GRE阅读的学习方法,讲明考试要求、训练材料、多层分解的分析方法、刻意练习的训练方法,还会将结构化的阅读与自然阅读法进行对比分析。第2章是全书的核心。该章分别从文章、段落、句子3个层次,对GRE阅读文章进行细致的多层结构的演绎分析。其中关于段落和句子的分析,还会举例说明。该章难度颇高,也许需要多读几遍;但考生或读者在真正掌握以后,相信会有实质收获。该章也会简要说明单词的问题。第3章讨论GRE阅读题目,分成10种题型,多数题型都会举例说明;这一章还探讨如何定位和甄别选项。第4章是6套GRE阅读的模拟练习题,其中文章选编自各种学术作品,题目则由作者编写。每个练习都有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文章各1篇,同时加上1-2道逻辑单题,尽可能贴近实际考试。读者可按照提示做题。第5章是上述6套练习题的详细解析,分为结构分析和题目分析。读者可以在做完任何一个练习之后,仔细阅读,了解文章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做题的技巧。第6章在做题的基础之上进行多层分解的单项训练,包括文章结构、段落论点、长句分析、题型、题干、选项等6个方面的集中训练,通过这些训练,读者可以真正掌握考试所要求的各个层次的技巧。最后的第7章试图将本书倡导的结构化的逻辑阅读方法延伸到更多体裁的文章,并简要说明逻辑方法在商业与社会中的应用。  本书在结构分析方面涵盖了论点的所有论证方式,也涵盖了论点及论点之间的所有可能的关系。鉴于考试现场的时间压力极高,仔细阅读每个单词显然并不可行,于是需要特定的方法来提取信息,本书所倡导的结构或逻辑提取的方法,就是为此而来。在开始训练时,试图按照结构思维来分析文章、提取核心,显然会拖慢速度,这就好比在网球训练的起步阶段,按照教练说的步骤练习,打球的动作会比平常慢;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就能慢慢掌握各种逻辑结构和解题方法,到后来再经过更多文章和题目的练习,就能融会贯通,所有方法不在当前意识中,而变成大脑的自动反应,这样,速度就提高了。如果不按特定的方法,只是多读,很可能到后来会有很大的阅读瓶颈,再也过不了。  本书的主要立场是,阅读要从结构出发,而不只是从单词出发。单词是可见的,但逻辑是眼睛看不见、需要大脑去思考的。由于GRE阅读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只是关注眼睛可见的单词,而是也要思考和把握那些不可见的逻辑关系。阅读不只是认识单词的问题。以为认识所有单词就能读懂文章,就好比以为认识所有砖块,就懂得建筑的结构和功能。阅读要求的能力在眼睛可见的单词之外,也就是逻辑。本书所谈的逻辑,是狭义的。所谓逻辑,是指从一个前提、公理或论点出发,经过一系列推理步骤,得到一个结论或者支持初始论点的推理过程。也就是说,我们研究的逻辑结构是,主题(Topic Words)与各个论点(Key Words)、论点与论点之间(kw1-kw2)、论点(kw)与论据(abc/xyz)之间、论据与论据(a-b,x-y)之间的关系。这些结构分析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构阅读的方法,对于准备GMAT、LSAT、TOEFL阅读以及SAT阅读非文学部分,通常也是适用的。事实上,对于任何想要学习和掌握阅读分析类的文字的读者来说,这些方法也许都会有所帮助。  本书的另一个重点是目标的多层分解的训练方法。一个复杂的技能常有各个部分组成,阅读技能就是如此。只是随机搜索训练的方法,得到的常常是迎合个人偏好的做法,对于高难度的问题通常无效,随机学习的效率是很低的。靠单纯的大量做题,希望反复练习之后有所体悟,有时可以找出一些模式和规律,有时又感到迷惑,常在迷惑与有所悟之间徘徊,所以,这个方法的效率也不算高。毕竟,用于准备GRE阅读的时间通常只有200-400个小时,依然是有限的;如果别人已经发明了轮子,你不需要再发明一个,尤其考虑到自己发明的概率较低,而且自己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处理,这都需要时间。对于像阅读这样的技能,模仿和学习已经被承认的主流方法,往往效率较高。本书提供的训练方法是,将一个看似模糊的大目标(阅读技能)分解成为清晰的、可以操作的小目标(文章结构、段落结构、句子结构、题型解法、题干定位、选项甄别),针对每个小目标进行训练,最终组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有效的整体技能,并通过更多训练,达到自动反应的程度,再上考场,就能毫不慌张、马到成功。  本书也提供了6套完整的GRE阅读模拟训练题,这对于当前可用的GRE阅读材料较少的局面,也许会有一定的补助。考生做了这些训练,相信会对GRE所要求的技能有更好的理解。  本书能够完成和出版,我要感谢的人很多。感谢我的同事们,与这些同事在一起共事是愉快的,而且他们很优秀,我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人都有拖延症吧?我也有,所以我要特别感谢那些督促我写书的同事和朋友。感谢新东方大愚文化的编辑们做了细致的编辑工作,让本书快速出版。最重要的,感谢这么多年以来,尤其是2007年以来,所有在课堂内外支持我、鼓励我的学员朋友们,是你们的求知和求学的热情,让我看到了另一个自己,让我开心,让我知道我的工作有时真的有些价值。  我教GRE阅读已有10年。十年会磨一剑吗?这本书,尤其是其中的第2章,可以看做我对这段长期的教学经历的一个交代。希望读者会喜欢它,会觉得它有用,会用其中的思维方法阅读文章、思考问题、学习新知。我很乐意听到关于本书的各种反馈意见。读者如愿意与我分享阅读感受或有商榷和指正意见,可通过我的实名新浪微博或人人网公共主页与我联系。  祝阅读快乐!祝你们快乐!  陈虎平  于北京

内容概要

陈虎平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翻译有多部学术和科普著作,内容涉及哲学、生物学和认知科学。1999年即开始钻研以GRE为典型代表的学术英文,深刻理解英文学术论文的逻辑思路,由此深入剖析并清晰讲解美国这些学术类考试的阅读理解的出题原则和解题方法。

图书封面


 GRE阅读制胜法则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今天又一次把这本书读了一遍。怎么说呢?这本书很多说法是很好,比如从模仿入手是成功的最佳路径——恰如怎么学好编程,不是自己瞎练一气,当然练习还是需要的。但是更好的方法是找个开源的项目沉入进去,读代码,读手册,写测试,改bug,提交patch等等。但是单单正对GRE而言,这本书的有些观点是太高了,其实很多时候做到这本书的1/3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分数了。当然你要是扎扎实实从头做到尾,敬佩你!至少我是,在这遍——第五次读这本书才从头到尾读完了这本书也做了书中的大部分练习。当然书目中的推荐没怎么看,有的看过,有的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本书至少是告诉我们怎么练习到最高的GRE考生的境界。比如我复习的时候一个感觉,跟着陈琦的练习慢慢来一步步的走可能得到的收获更多。这个方法比你一个人哼哧哼哧地摸索快得多,有效得多。这也是我推荐的使用方法,请尽快地和高手学习吧!比如陈琦,比如陈虎平老师等等。GRE备考千万不要一个人闭门造车。
  •     之前阅读文献走入了一定的误区。总是觉得一篇文献读一到两遍仍旧未在脑中留下印象,便企图通过翻译文献来强化记忆。看了这本书之后才发现,这是极其低效的一种做法。无论是GRE或者一般的学术型文章,其文章的idea是本源,而逻辑是论证这个idea的关键。所以,在阅读时掌握逻辑结构最为重要,这本书将英文文章剖丁解牛般的解构,统称之为多层结构法。虽仍旧一知半解,但收获良多,需实践中反复练习。最近跟着新东方的葛旭读《西方文明简史》,讲座里他反复强调着这样一个阅读过程:“单词-文本分析-抽象化及形象化”。在中文语境下阅读,作为以中文为母语的我们,单词及文本语法分析往往不需耗费太大功夫,而直接进入到抽象画及形象化这一过程。然而,在英文语境下,大量的未知单词,以及文本语法所彰显的逻辑差异,往往耗费了大量能量,使得我们在进行英文阅读时往往无法进入第三步骤。这样的阅读是无效的。但是,我的大部分阅读往往如此,仅仅停留于第二步,简单的分析语法结构,认知单词含义。如此,便造成我反复阅读文献而仍旧无法理解其内涵。而陈虎平老师的这本书,能够有效的解决第二步骤,使我们在逻辑层级上理解英文文章结构。“总分/总分总”是英文论文的基本结构,大多数文章都是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变化而形成。陈虎平老师在书中,将文章进行拆分,分别从“文章”、“段落”、“句子”以及“单词和短语”层级进行分析,受益匪浅。正如陈虎平老师在书中所述:life is short. 生命短暂,需不懈追求效率。
  •     误:在错误的道路上奔跑,勤奋得令人崩溃。没有实力的自由都是假的。一方面,随遇而安,随波逐流,顺其自然,率性而为,看似自由,其实处处掣肘。率性,其实只是任性;看起来很高超,其实处处被偶然事件、不可控事件所决定。另一方面,那些推崇着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却没有饱受痛苦,刻意艰苦的信徒,奉承的是个对的但是没有用的想法,那只是自欺欺人。两个方面突出的结果是没有实力,而背后的道德原因则是懒惰。表现在现实中,或者把话题蔓延当做知识渊博,把情绪铺张当做道德文章;或者随机提取、发散联想、魂游万里;再或者是看了太多的东西,却不能用深层的眼光看世界,只得到了一堆饭桌八卦;因:认真的做法永远必要,但是需要量化和可操作性。大凡困难的事情,往往不是只有一个因素造成,而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这些因素往往不是彼此干扰而是相对独立,在不同的层次上起作用。技能的分解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在已经学会的项目上做更多训练,边际收益递减。比如长句,不是读得越多就越好,精心联系最重要。长句的核心是在一个语境中即在上下句的相互联系中,因此是在写作者的意图中,不只是在句子的语法中,而这个意图就是文字的逻辑线索和结构图像。文章分析是寻找秩序,而不是随机拼凑。逻辑结构是脑子想出来的,心眼可以“看到”,肉眼却看不到。感觉记住很多东西其实只是一种心理幻觉,真正有效的方法是记住有限的、重要的核心词和常考语言的位置,而不是试图把所有东西都记住。文:学术论文是多层论点的组合,逻辑是生存基础,读学术论文不只是认单词,甚至重点都不在认单词、看语法、读句子,而是看有多少论点,论点如何得到论据支持;如果是专业读者,还要考虑论据是否真实,论据对论点的论证关系是否满足逻辑推理和科学实证的标准。一个人的学识是论点的积累,而且这些论点都能得到真实数据的有效支持。长句的任意组合并不等于文章。句子之间的关系、论点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结构和核心。学术句子写的长,通常是由于严密推理的考虑,而不是以故意让人读不懂为乐。人类的自然思维向人际关系收敛;人类后天的逻辑思维向论点收敛;科学的推理向论点数理收敛;面向公众的文字,常常诉诸情感,文化认同社会的价值观等,这是获取注意力的好方法。同时还需要逻辑来支撑。语言是为生存服务的,人类的对话向人际关系收敛:这些对话多数不是讨论逻辑与理性,而是八卦,闲聊一些人际关系的事情。同时,语言的力量不只在于沟通,而且将特殊的事情变成普通的概念。经典的作品都是非常成功的语言设计与聚合,要从语法上逆向工程是不可能发现其中的奥妙。所以,伟大的作品是要考运气的,这没办法计划也没办法指导。人的智能只是适应局部小群体的社会智能,关心个人的八卦可群体的敌我关系,是人的心理常态。分析群体的目标函数和互动关系,构成社会趋势的模型,则需要人为的刻意的努力,不是习惯所能自动做到。媒体里的英文逻辑相对简单,而且任何一方的立场往往介绍和展开得不够充分,不能充分展示逻辑推理的深度。读:结构化阅读,也就是特定内容的精读,高度重视文章整体结构、段落核心、句间关系、长句主干、逻辑提示词汇,在做题之前忽视具体的论据和推理,不做翻译、不查背景、不查专业名词。带着一套逻辑结构预期,处理文章内容,找出重要核心,略读次要证据。约束自然习惯,转向新的阅读思维。相当于带着地图和指南针走进了迷宫,没有这样的工具是无法走到终点的。因此,要分析逻辑结构,依据逻辑结构解题。1)从数据到结构到模式以形成结构假说;2)从结构假说演绎出具体的逻辑关系(作为考生需要学习的过程);精炼表达:几个论点、什么态度;长句抓主干,对比找反义;让步不能脱离上下文来理解,不能单纯从字句上理解,而只能从它所代表的的、作者也承认的事实或替代论点、从它与作者论点的关系来理解。不能指望多读就能自然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不是通过眼睛快点看,而是通过阅读速度之外的结构思维训练。阅读的五个层次:单词、句子、段落核心、文章主题、风格。认识单词不等于理解文章;读懂长句不等于把握逻辑结构;多读不足以把握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甚至不必以篇数取胜;阅读文章记忆标靶要集中少数目标;读懂往往带来理解偏差。仿:成功最大的敌人是概率,不是模仿。在人生的设计空间里搜索,多数步骤都走向平庸;有人教你保持平常心、有人请你处之泰然。他们在走向普通人的道路上,一部都没有走错。请敢于与普通人不同,请勇于向优秀的人学习。谁是优秀的人?优秀的人就是与优秀的人在一起的人。如果已经有了现成的经过验证有效的方法,就要紧紧跟随,而不要再自创一套,创新的感觉固然美好,但多数只是幻觉。有一个粗糙的模型,总比完全没有模型、纯靠感觉和体悟甚至幻觉要好得多。在现成时间高度紧张的情况下,记忆通常是不太可靠的。解题速度与定位有关,而定位涉及文章结构的把握。辨别优秀的设计,本身就需要多年训练的眼光,通常不是只靠天分或者是忽然感悟就可以有此能力。检验一个方法的经验规则是看它能否应用于所有层次。警: 多读不是不好,但是时间短暂,精力有限,我们需要效率和效能,在合理的一段时间内达到目标。句子分析不是翻译,翻译其实并非所需。自然阅读只是单词+句子+随机总结,从来都不能解决核心问题。读懂这个概念,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因为缺乏一个公共的评价办法,所以,这个概念还不如不用。如果没有自我约束,逻辑推理也可能虚无缥缈、高深莫测、让人误入歧途。这是因为逻辑没有自我批评的机制。

精彩短评 (总计65条)

  •     之前阅读文献走入了一定的误区。总是觉得一篇文献读一到两遍仍旧未在脑中留下印象,便企图通过翻译文献来强化记忆。看了这本书之后才发现,这是极其低效的一种做法。无论是GRE或者一般的学术型文章,其文章的idea是本源,而逻辑是论证这个idea的关键。所以,在阅读时掌握逻辑结构最为重要,这本书将英文文章剖丁解牛般的解构,统称之为多层结构法。虽仍旧一知半解,但收获良多,需实践中反复练习。
  •     有时间看完这些乱七八糟的方法不如多做题。差评
  •     虎平老师是我唯一微博特别关注的
  •       书里赤果果的写着:不要每天只做一小时的阅读,美其名曰找找语感,其实找到的只有挫折感= =
      
      还有书中用理性的数据分析了考G的程度,看完我就给跪了,大致是大牛30%,具有一般学习能力的人3%,具有一般学习能力,并经过后天拼死拼活的努力的,13%。
      
      对,原来我在追求13%的极限- -
  •     分析群体的目标函数和互动关系,构成社会趋势的模型,则需要人为的刻意的努力,不是习惯所能自动做到。
    有点像这周六和@leeforce 聊到游戏中玩家的行为模式这样的内容,需要观察者抽身出来冷静的思考与旁观。
  •     本来是不在豆瓣上标记应试类的书籍的,但是这本书读了三分之一就急切想来马克一下以供给后人推荐。想说此书真是诚意之作,作者逻辑性极强,内容全是干货,且把方方面面量化,使其可操作性变强,这是读到研究生以来最好的一本教授英语阅读的书籍啊!
  •     为思想 逻辑 还有励志话语给五星 没有实力的自由是假的 缺点是有些地方太罗嗦拖沓
  •     刚写完最后一个exercise,比真题简单,还在practice中。看到“很多事不能太犹豫,不要等目标清晰才行动;人生苦短,不要等到对的人和事才开始,要先行动,然后在冲动和摸索中清除目标”,发觉哲学老师的箴言远胜心灵鸡汤的Kitsch.
  •     超棒!!!我觉得整个考G过程中先看了这本然后做了HP36逻辑10最后三空180真是处处离不开陈虎平……
  •     陈老师是个牛逼而励志的人,可无奈我脑子太笨,理解不了结构阅读
  •       之前阅读文献走入了一定的误区。总是觉得一篇文献读一到两遍仍旧未在脑中留下印象,便企图通过翻译文献来强化记忆。看了这本书之后才发现,这是极其低效的一种做法。无论是GRE或者一般的学术型文章,其文章的idea是本源,而逻辑是论证这个idea的关键。所以,在阅读时掌握逻辑结构最为重要,这本书将英文文章剖丁解牛般的解构,统称之为多层结构法。虽仍旧一知半解,但收获良多,需实践中反复练习。
      
      最近跟着新东方的葛旭读《西方文明简史》,讲座里他反复强调着这样一个阅读过程:“单词-文本分析-抽象化及形象化”。在中文语境下阅读,作为以中文为母语的我们,单词及文本语法分析往往不需耗费太大功夫,而直接进入到抽象画及形象化这一过程。然而,在英文语境下,大量的未知单词,以及文本语法所彰显的逻辑差异,往往耗费了大量能量,使得我们在进行英文阅读时往往无法进入第三步骤。这样的阅读是无效的。但是,我的大部分阅读往往如此,仅仅停留于第二步,简单的分析语法结构,认知单词含义。如此,便造成我反复阅读文献而仍旧无法理解其内涵。
      
      而陈虎平老师的这本书,能够有效的解决第二步骤,使我们在逻辑层级上理解英文文章结构。“总分/总分总”是英文论文的基本结构,大多数文章都是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变化而形成。陈虎平老师在书中,将文章进行拆分,分别从“文章”、“段落”、“句子”以及“单词和短语”层级进行分析,受益匪浅。
      
      正如陈虎平老师在书中所述:life is short. 生命短暂,需不懈追求效率。
  •     啰嗦,简单的说内容就是“你是腊鸡,gre难爆了,所以慢慢听我扯,是不是觉得我的书很有用啊”
  •     没有心得没有心得没有心得
  •     good methodology. worth reading.
  •     只适用于评论性文章的解读 而且太过单一模式化 不适用所有类型文章
  •     分析得很到位,但是实操起来的难度不小,没有海量的练习真没把握在实战中能用出来这个方法……
  •        误:
       在错误的道路上奔跑,勤奋得令人崩溃。
       没有实力的自由都是假的。一方面,随遇而安,随波逐流,顺其自然,率性而为,看似自由,其实处处掣肘。率性,其实只是任性;看起来很高超,其实处处被偶然事件、不可控事件所决定。另一方面,那些推崇着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却没有饱受痛苦,刻意艰苦的信徒,奉承的是个对的但是没有用的想法,那只是自欺欺人。两个方面突出的结果是没有实力,而背后的道德原因则是懒惰。表现在现实中,或者把话题蔓延当做知识渊博,把情绪铺张当做道德文章;或者随机提取、发散联想、魂游万里;再或者是看了太多的东西,却不能用深层的眼光看世界,只得到了一堆饭桌八卦;
      
      
       因:
       认真的做法永远必要,但是需要量化和可操作性。
       大凡困难的事情,往往不是只有一个因素造成,而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这些因素往往不是彼此干扰而是相对独立,在不同的层次上起作用。
       技能的分解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在已经学会的项目上做更多训练,边际收益递减。比如长句,不是读得越多就越好,精心联系最重要。长句的核心是在一个语境中即在上下句的相互联系中,因此是在写作者的意图中,不只是在句子的语法中,而这个意图就是文字的逻辑线索和结构图像。
       文章分析是寻找秩序,而不是随机拼凑。
       逻辑结构是脑子想出来的,心眼可以“看到”,肉眼却看不到。
       感觉记住很多东西其实只是一种心理幻觉,真正有效的方法是记住有限的、重要的核心词和常考语言的位置,而不是试图把所有东西都记住。
      
      
       文:
       学术论文是多层论点的组合,逻辑是生存基础,读学术论文不只是认单词,甚至重点都不在认单词、看语法、读句子,而是看有多少论点,论点如何得到论据支持;如果是专业读者,还要考虑论据是否真实,论据对论点的论证关系是否满足逻辑推理和科学实证的标准。一个人的学识是论点的积累,而且这些论点都能得到真实数据的有效支持。
       长句的任意组合并不等于文章。句子之间的关系、论点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结构和核心。
       学术句子写的长,通常是由于严密推理的考虑,而不是以故意让人读不懂为乐。
       人类的自然思维向人际关系收敛;
       人类后天的逻辑思维向论点收敛;
       科学的推理向论点数理收敛;
       面向公众的文字,常常诉诸情感,文化认同社会的价值观等,这是获取注意力的好方法。同时还需要逻辑来支撑。
       语言是为生存服务的,人类的对话向人际关系收敛:这些对话多数不是讨论逻辑与理性,而是八卦,闲聊一些人际关系的事情。同时,语言的力量不只在于沟通,而且将特殊的事情变成普通的概念。经典的作品都是非常成功的语言设计与聚合,要从语法上逆向工程是不可能发现其中的奥妙。所以,伟大的作品是要考运气的,这没办法计划也没办法指导。
       人的智能只是适应局部小群体的社会智能,关心个人的八卦可群体的敌我关系,是人的心理常态。分析群体的目标函数和互动关系,构成社会趋势的模型,则需要人为的刻意的努力,不是习惯所能自动做到。
       媒体里的英文逻辑相对简单,而且任何一方的立场往往介绍和展开得不够充分,不能充分展示逻辑推理的深度。
      
      
      
       读:
       结构化阅读,也就是特定内容的精读,高度重视文章整体结构、段落核心、句间关系、长句主干、逻辑提示词汇,在做题之前忽视具体的论据和推理,不做翻译、不查背景、不查专业名词。带着一套逻辑结构预期,处理文章内容,找出重要核心,略读次要证据。约束自然习惯,转向新的阅读思维。相当于带着地图和指南针走进了迷宫,没有这样的工具是无法走到终点的。因此,要分析逻辑结构,依据逻辑结构解题。
       1)从数据到结构到模式以形成结构假说;
       2)从结构假说演绎出具体的逻辑关系(作为考生需要学习的过程);
       精炼表达:几个论点、什么态度;长句抓主干,对比找反义;
       让步不能脱离上下文来理解,不能单纯从字句上理解,而只能从它所代表的的、作者也承认的事实或替代论点、从它与作者论点的关系来理解。
       不能指望多读就能自然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不是通过眼睛快点看,而是通过阅读速度之外的结构思维训练。
       阅读的五个层次:单词、句子、段落核心、文章主题、风格。
       认识单词不等于理解文章;读懂长句不等于把握逻辑结构;多读不足以把握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甚至不必以篇数取胜;阅读文章记忆标靶要集中少数目标;读懂往往带来理解偏差。
      
      
       仿:
       成功最大的敌人是概率,不是模仿。在人生的设计空间里搜索,多数步骤都走向平庸;有人教你保持平常心、有人请你处之泰然。他们在走向普通人的道路上,一部都没有走错。请敢于与普通人不同,请勇于向优秀的人学习。谁是优秀的人?优秀的人就是与优秀的人在一起的人。
       如果已经有了现成的经过验证有效的方法,就要紧紧跟随,而不要再自创一套,创新的感觉固然美好,但多数只是幻觉。
       有一个粗糙的模型,总比完全没有模型、纯靠感觉和体悟甚至幻觉要好得多。
       在现成时间高度紧张的情况下,记忆通常是不太可靠的。解题速度与定位有关,而定位涉及文章结构的把握。
       辨别优秀的设计,本身就需要多年训练的眼光,通常不是只靠天分或者是忽然感悟就可以有此能力。
       检验一个方法的经验规则是看它能否应用于所有层次。
      
      
       警:
       多读不是不好,但是时间短暂,精力有限,我们需要效率和效能,在合理的一段时间内达到目标。
       句子分析不是翻译,翻译其实并非所需。
       自然阅读只是单词+句子+随机总结,从来都不能解决核心问题。
       读懂这个概念,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因为缺乏一个公共的评价办法,所以,这个概念还不如不用。
       如果没有自我约束,逻辑推理也可能虚无缥缈、高深莫测、让人误入歧途。这是因为逻辑没有自我批评的机制。
      
      
      
  •     非常有用,掌握方法之后任何语种学术文本阅读事半功倍。
  •     第一段话就把我震撼了。
  •     非常牛逼
  •     总算看完了!!!
  •     第一个verbal阅读全对,虽然我觉得自己用的更多是自然阅读法.
  •     fam 4a no7f rom 5a nom roa rmg d7 ta ea6f noa iafb ea6g fa tm7 9m 7j ia7 noa 46 pm7 nom tm7 9m 86fb 86 taf jm 96g d7 ro7fb lgfb c6g noa rogfb 86fb 86 h7fb jm om roa c6f tgfb ro7 noa 8gm f7fb bgm tgm da ia f6 ia ro7 46 c6a no6f em 8m jm bmg tmf tgfb 97 96fb 5a ogm n6f noa fa6f roa nmg tgm tm7 9m ea7 c7 tgfb ta rogfb 86fb 86 ia6g 9afb jm bmg f7a bgfb
  •     很牛逼啊,就是搞得复杂了,自创一堆缩写术语,比读懂GRE容易不到哪去,感觉略微费事了
  •     推荐阅读,即使不考gre,但是陈老师整体上把学习英语说的非常的苦逼,就没有必要了。。。还是有参考意义的。
  •     哈哈哈 可是分析起来好累好累 我要加油 因为我在进步!!!时过境迁 我希望没有一些东西的自己 还是可以变得更strong
  •     理智自有其理,非心灵所能企及啊。六年高等教育算是荒废了。
  •     很好的一本书。准备GRE必备。
  •     当年的英语综合和专八阅读真多亏了它,除了英语学习,还有更多的像伙伴般的文字相伴,让我学着向前进,谢谢陈老师,谢谢!
  •     对写作也很有帮助哟~~~~
  •     大略看了下,很难实践
  •     十年前有幸听陈虎平老师的课,GRE阅读只错一个,雅思阅读8.5。当然除开考试的意义,陈虎平老师的多层结构发打开了我英文世界的大门。
  •     讲的很实在 没有太多废话
  •     略有拖拖拉拉的感觉,但是其方法还是很不错的,改变了平常的阅读习惯
  •     语死早。
  •     看过好几遍...
  •     考英语用的书
  •     it is worthy of practicing.
  •     英语学术性文章阅读和写作的核心,逻辑。
  •     你们周六活动如何?
  •     方法很玄,个人感觉实用价值不大
  •     好书,gre考试推荐用书
  •     这本引了fodor“保持沉默”丹内特新达尔文波普的书是回答(分析)哲学博士还能做什么的最好答案。才开始明白文章的逻辑到底指什么,才看到中英文在表现逻辑结构上的差距。多层结构法绝对不只是针对GRE,而且适用一般学术文字。唯一的不满是感受到作者对其他阅读方法的鄙夷,好像多层结构法能读黑格尔尼采似的(作者居然翻了Pippin的黑格尔的观念论,难以置信)。果然作者最后黑德法许多思想家说他们是以构造逻辑系统为乐,并以为这是真的,还诱骗了许多人。
  •     非常系统的GRE阅读书籍,再配上长难句解读,两本结合一起看,GRE阅读就显得简单多了。
  •     虎平老师的作品,力荐!
  •       关于文章和段落的总结,很久以前写的了。还是要加油每一天~
      
      
      Part A 文章大结构
      
       以下对阅读都归类并不包含所有,是大多数文章所遵循的套路,会有特例。GRE的文章分为单观点和多观点。单观点包括了评述类文章和论点说明型文章(其中,评述类文章是作者对最近或过去的作品的做出的中性叙述,不掺杂个人的色彩性评论。而论点说明型文章是对别的东西所作出的评价----作者的判断观点,多混合评价,以分论点的方式表现);多观点包括的现象解释型、问题解决型和新老观点对比型文章(其中现象解释型和问题解决型很像)。独立来说的话,看文章重要的是看主题,论点,态度。其中以下几类句子显得尤为重要:主题句(常在文章首或者需要自己根据结构总结,新老观点的在新观点处),转折句,态度句,过渡句(比如出现和另一个观点了,这儿让步一下印出来)。
      
       再重复一下,一共有以下五种文章类型:现象解释型,问题解决型,新老观点对比型,论点说明型,评述型。分别来讨论是这样的,我对前三种比较熟悉!妈的,因为他们看着很明显,好的,那我就从他们三个开始说起吧。1.现象解释型和问题解决型,都是在文章开始提出一个现象或者一个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很明显的。重点关注作者想要解释的现象本身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身。随后文章会提出很多种解释/方法,即各个论点KW。对于现象解释型来说,文章基调基于各个解释的态度往往先负后正。对于问题解决型,同样。落脚点在最后的正评价。留意一点,否定的时候是部分否定还是完全否定,这有助于你理解下文。Add,有些文章只有一个解释或者一个解决方案,如果是作者自己的态度,那会展开来说,如果是别人的说法,作者将给予评价。2.新老观点对比型,老观点是指过去的观点和普遍性的观点,新观点和老观点是对立的,所以有时候不要被不是这类的文章所迷惑哦。有时候老观点的出现不是用于对比的,它作为一个背景,主要的目的是引出新观点。3.论点说明型和评述类,他俩都是一些分论点的并列集合,像刚才说的,他们的差别在于论点说明型有作者的评价,评述类只是物品的纯粹介绍。这两类文章的态度是没有规律性的,即他们不存在先负后正之类的转折。对于观点说明型,他通常是混合观点,所以在做结构题的时候要明白了哦(前三种就是落脚的最后的正观点啦,耶,顿悟了)。知道这些12/3这种分类,对主旨结构题的帮助是非常大的,特别是作者观点,看混合还是cs稳操胜券。差不多就这样了!注意结构性句子!
      
      
      
      Part B 段落展开方式
      
       GRE的段落论证展开方式主要包括并列,对比,因果,让步转折四个方式。运用起来总结成一句口诀就是“并列找并列,对比找反义,因果找双方,机制找末句(机制留意一下首位,中间的太细致,通常不要求)。”虎平的书对于每一种方式,都通过判断和展开和考题来描述。下面我准备总结一下自己的心得,其中省略了具体的连接词是啥这种,太详细了,不过以后也要熟到都记下来。
      
       首先,我们要先通过首句看看文章讨论的是一个东西,还是几个东西。这一步骤是最为重要的,它不仅决定了你下文能不能看下去,重点是它为你提供了明确的向导,GRE这么套路性的考试,你掌握好了规律,就能预测到下文的内容。那么,第一,如果文章讲的是一个东西(A是什么东西,A做了为什么,A有什么,A加上adj.描述它→即A的性质,理由,行为),那么后文通常是通过并列的内容来介绍它。判断并列结构的具体成分时,注意TS中是否有复数形式,以及表达了态度;
      
       并列的展开可以通过举例子,或者常规并列。举例子好像没有什么实际内容,我们来说说正常的并列。①有态度时,多个并列内容为证据,与态度一致。②描述行为和机制时,并列的方式是“A做了…A学习了…A发现了….”即为各个动作并列起来;
      
      考题①并列内容吧,会有Except排除②inorder to题,都是归位到TS的意思就对了
      
      第二,当文章讲两个或者多个东西之间的关系时,很好想象啦,他们要是有关系,那要么是讲他们之间是不是有什么因果关系,要是么是讲他们之间是不是在对比(相同或不同)。虎平还说到了两个东西之间形成的机制,我个人认为这就是把因果关系详述了,所以放到一起讲(反应到考试的情形中,倒是要区别开,毕竟侧重有不同,纯因果的展开方式就不强调那过程了)。
      
      一/二,现在来说一下因果关系。不同于对比关系,因果关系双方是对等的。这种展开方式的判断方法如下:有因果联系词,有动作词(A引出了B,A提升了B,A降低了B),有数量关系。;论述的内容或者是很多个并列的因果关系,或者是一个机制。考题主要是if取非题,对于数量因果关系,会问A增加了B怎么变等;对于机制型数量关系,会问某一步骤要是没了,会怎么样(答案就是那步机制之后的东西都没了)
      
      二/二,对比文章包括compare和contrast,以及A造成了B(它通过时间来表现,A对B做了什么贡献呀,A改变了B什么呀)。这里只讨论contrast,它的展开方式包括大对比(即a1,b1,c1:a2,b2,b3),或者小对比(即1a:b1,a2:b2,c1:c2),在小对比中对比的内容比较重要。; 考题主要是取非,两个东西对比不同呢么
      
      ADD.让步转折是预期反对。让步转折的重点是转折,再就是带有态度的让步转折比较重要。
      
      
  •     对我目前看英语长文看不进去的情况很有帮助。
  •     不仅是讲阅读,更是在教写作,用英文学术写作的基本思路,倒推阅读材料的逻辑结构,我觉得对阅读和写作都挺有帮助。
  •     此书在手,GT通吃,胜却新东方无数
  •     好书,好书总能给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     不得不说,这是博士论文的写作方法,刻意追求概念化,操作化和所谓“机制”,然而对于一本应试的数来说,太没用了....
  •     不适合我,到现在还是必须要把每个单词都看完才觉得踏实
  •     太过复杂 不如Manhattan LSAT简单明了
  •     这本书真的蛮好的,把我从阅读的瓶颈期拯救出来了,正确率从60%到80%+。不过书“理论”那部分感觉略啰嗦了些。二战GRE加油啊啊啊!!!
  •     我还上过陈虎平的课...当年他告诫没有专业就想投身哲学研究的同学趁早死了这条心。
  •     认知科学在阅读上的体现,虎平老师将认知、演化、语言、哲学结合,让阅读工程化,迷人的思想!
  •     难能可贵是有参考文献的
  •     作者的文风太硬了绝壁分析哲学粉各种断言虽然没什么问题但会有种这人怎么这样啊的感觉
  •     @伊卡洛斯 ,互相交流收获不少,关于对于社会中模式以及复杂系统的理解加深很多。
  •     应该对写作者也很有用。我读书读的快,是被逼出来的,那个年代图书馆只给我一周一次借书的机会。我通常是在图书馆从早读到黑,再带3本厚书回家。
  •     真的是很好的一本书 读起来感觉自己在进步 思路也清晰 虎平老师人也很可爱!!总之是各种好!(o^^o)
  •     本书和李笑来的那本书一样,明明就是课堂教案,非要扩充成一本书,废话多,删掉一半。
  •     主题,态度,论点,论据,对比,让步,转折,因果,机制,举例,并列。
  •     不仅对阅读有用,写作也可以借鉴
  •     有料:阅读的道和术,以及背后学习的道和术。骨架很好,血肉欠缺,但启发颇大。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