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日语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 > 日语 > 基础日语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6
ISBN:9787507827514
作者:周晓虹
页数:398页

作者简介

《基础日语》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日语的特点及假名、词汇、语法构成等基本知识,在您对日语有了初步了解后,第二部分的课文开始系统讲解语法知识。针对一般中国人学外语最容易出现的会看会写不会说的现象。《基础日语》一改以往的语法讲解方式,以会话的形式融入语法知识。在会话的过程中学习语法,并通过学习语法提高会话能力。书后另附有语法和单词索引,便于您检索和查阅每课出现的语法与单词。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部 日语的基础知识 一、日语的特点 二、日语的发音  1.五十音图——清音  2.浊音及半浊音  3.拗音  4.长音  5.促音 三、日语的声调 四、日语的音读和训读 五、日语词汇的标写分类 六、日语中的外来语 七、日语中的汉字  1. 日语中的简化汉字和国字  2.日中同形异义词  3.汉字的音读和训读  4.中日两国共同使用的成语 八、日语品词分类 九、日语语法的基本特征 十、日是语的句子类型第二部 课文 第一课 普通的判断句 第二课 疑问词作主语的判断句 第三课 各种数字的说法 第四课 存在句 第五课 形容词作谓语的句子 第六课 形容动词作谓语的句子 第七课 五段动词的用法 第八课 一段动词的用法 第九课 变动词和力变动词的用法 第十课 被动态的表达方法 第十一课 使役的表达方法 第十二课 可能态的表达方法 第十三课 各种敬语的表达方法文法索引单语索引

编辑推荐

  《基础日语》正文的13课内容从最基本的判断句开始,依次讲解了存在句、描写句、陈述句等四种基本句法,以及各种品词的特点和词尾变化。在此基础上又对被动句、使役句、可能句的表达方法和各种敬语表达形式进行了系统、详细的讲解。

内容概要

  周晓虹,1957年生于杭州。自1977年起先后考入南京医学院医学系、南开大学社会系和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并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9年4月至2000年5月在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从事访问研究。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出版《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第一卷“经典贡献”)(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现代社会心理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等著译作10余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40余篇。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宝钢教师奖特等奖;2001年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2004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学术成果  A、个人著作:  *《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第一卷:经典贡献)》,45万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25万字,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现代社会心理学》,45万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现代社会心理学史》,37万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走向社会的名片:公共关系的理论与实践》,27万字,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年版;  *《现代广告战略与战术》,25万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版;  B、主编著作:  *《全球中产阶级报告》(主编),35万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中产阶层调查》(主编),40万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研究(2006年春季卷)》(与谢寿光共同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研究(2005年春季卷)》(与谢寿光共同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研究(2005年秋季卷)》(与谢寿光共同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主编),57万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版;  *《社会理论论丛(第1辑)》(与张一兵、周宪共同主编),27万字,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社会理论论丛(第2辑)》(与张一兵、周宪共同主编),25万字,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大过渡时代的中国青年》(与周怡共同主编),41万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农民》(主编),40万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学校教育与管理心理学》(主编),28万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现代社会心理学名著精华》(主编),40万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流派》(主编),31万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C、译著(含校阅):  *《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米尔斯著),35万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文化:社会学的探索》(霍尔著,与徐彬合译),30万字,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著),20万字,台北:桂冠出版公司,1995年版;  *《精神、自我与社会》(G. 米德著,周晓虹校),30万字,台北:桂冠出版公司1994年版;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萨哈金著,主译),67万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萨摩亚的成年》( M. 米德著,与李姚军合译),15万字,台北:远流出版公司, 1990年版;  *《人格:文化的积淀》(巴普诺著,主译),48万字,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文化与承诺》( M. 米德著,与周怡合译),10万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D、主要学术论文:  *“《白领》、中产阶级与中国的误读“,北京:《读书》2007年第5期;  * “Rural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he Maoist and post-Mao periods”,in Mohanty, M.& Ma, Rong (ed.), Grassroots Democracy in India and China, Delhi: Sage Press, 2006.  *“中国中产阶级:虚幻抑或现实”,天津:《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再论价值中立及其应用限度”,上海:《学术月刊》2005年第8期;  *“再论中产阶级:一种全球化的视野”,上海:《社会》2005年第3期;  *“1951-1958:中国农业集体化的动力——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社会动员”,《中国研究》2005年第1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不二法则”,哈尔滨:《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6期;  *“学术传统的断裂与延续”,上海:《上海社会科学》2004年第12期;  *“文化何以能够成为产业?”,上海:《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11期;  *“芝加哥学派的贡献与局限”,成都:《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6期;  *“城市文化与城市性格的历炼与再造: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关怀”,杭州:《浙江学刊》2004年第4期;  * “传播的畸变:有关SARS传言的一种社会心理学分析”,北京:《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4期;  * “芝加哥社会学派(上)”,济南:《社会学家茶座》2003年第3期;  * “芝加哥社会学派(下)”,济南:《社会学家茶座》2003年第4期;  * “SARS传播期间的公众传言与社会舆论”,陆学艺等主编:《2003年社会发展蓝皮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 “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社会学内部的对立与动力”,南京:《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 “社会学主义与社会学年鉴学派”,南京:《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 “经典社会学的历史贡献与局限”,南京:《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 “中产阶级: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南京:《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 “论社会学理论的基本范式”,北京:《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5期;  * “当代中国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南京:《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 “理想类型与经典社会学的分析范式”,南京:《江海学刊》2002年第2期;  *“Cultural Transmission: Parent-Child Relations in a Changing Society”,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Winter 2001;  *“社会学经验研究的形成与确立”,南京:《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Chinese Peasan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 Comparison of the Mao’s Era and the Post Mao’s Era”, the Conference of “The Meaning of Citizenship in Contemporary China”, i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2000;  *“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毛泽东和后毛泽东时代的比较”,香港:《香港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秋季刊(总第17期);  *“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亲子传承”,北京:《社会学研究》2000年年第2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3期;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Rural Chinese During the Present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 comparison of Zhouzhuang Township and Beijing’s ‘Zhejiang Village’”, Progress in Asian Social Psychology (Volume 2), Kyoto: Kyoto University Press, 1999.  *“流动与都市体验对中国农民现代性的影响”,北京:《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5期;北京:《新华文摘》1999年第1期转载;  *“试论社会史的若干理论问题”,北京:《历史研究》1997年第3期;  *“边际人:概念、特点及其他”,北京:《社会心理研究》1997年第2期;  *“传统与变迁:中国农民的社会心理”,香港:《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6年春季卷;  *“时尚现象的社会学研究”,北京:《社会学研究》1995年第3期;  *“社会时尚的嬗变与兴替”,南京:《江海学刊》1995年第1期;  *“时尚现象的社会心理分析”,长春:《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5  期;  *“本土化和全球化:社会心理学的现代双翼”,北京:《社会学研究》1994年第5期;  *“集群行为:理性与非理性之辩”,成都:《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第5期;  *“模仿与从众:时尚流行的心理机制”,南京:《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第8期;  *“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和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兴起”,南京:《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  *“社会时尚的三种表现形态”,南京:《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3  期;  *“面向社会:现代社会心理学的转折”(与王晓章合作),杭州:《杭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实证主义、实验主义和个体主义批判”,北京:《社会学研究》1993年第3 期;  *“关于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论探讨”,北京:《社会心理研究》1990年第4期;  *“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  *“西方民族性格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南京:《江海学刊》1990年第2期;  *“公共关系心理学:现代社会心理学的拓展与应用”,南京:《社会学探索》1989年第5期;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历史、理论与特征”,南京:《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  *“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反哺意义”,南京:《青年界》1988年第1期;北京:《青年研究》1988年第11期;  *“社会心理学概观”(译文),北京:《国外社会学》1988年第2期;  *“论文化人类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贡献”,北京:《社会学研究》1987年第5期;  *“班杜拉和科尔伯格:性别角色发展观的分析”,开封:《心理学探新》1986年第3期;  *“简论当代中国的阶层结构”,天津:《社会学与现代化》1985年第4期;  *“论手势在思维发展中的作用”,开封:《心理学探新》1984年第3期。  主要获奖情况  * 2004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个人);  *《社会心理学》课程,2004年入选国家精品课程(1/5);  *“社会学应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与实践”,2004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5);同时入选江苏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5);  * 2003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个人);  * 2003年获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个人);  * 2001-2005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个人);  * 2003年获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个人);  * 2000年获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排名第一);  * 2000年获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个人);  * 1999年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奖(个人);  * 1998年获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 1998年获《社会学研究》10周年优秀论文奖(个人);  * 1998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个人);  * 1995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中青年奖”(个人);  * 1995年获宝钢奖教金特等奖(个人);  * 1995年获南京大学奖教金特等奖(个人);  * 1994年获“江苏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个人);  * 1994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个人);  * 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个人);  * 1992年获“光明杯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个人);  * 1992年获“江苏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个人)。

图书封面


 基础日语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一本基础的语法书籍,仅能作辅助之用。
  •     一切都还不错
  •     基础教育书籍。
  •     我没有日语基础,用这本效果很好,比较偏重于语法的学习。
  •     才看两页~
  •     我本来以为书中是日语音标基础教程,怎知它是解释那些历史来由!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