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奇人异事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39957593
作者:(美)哈金
页数:245页

作者简介

本书由12个短篇组成,以作者童年在大连乡下生活的经历和见闻,讲述了一个叫歇马亭小镇上发生的故事,书中故事都有不同的主题与人性道德的呈示,独立的情节串联起一个小乡村的悲欢离合,一个个真实有力的故事,在读者心中发酵。
《小镇奇人异事》——文革中孩子们观看被斗争的私娼的故事
《男子汉》——愚昧年代发生的荒谬事件让少年发生的心理扭曲悲剧
《主权》——由于种猪互斗而导致的极富乡村色彩的暴力美学篇章
《葬礼风云》——围绕奶奶去世,土葬还是火化所发生的特定年代文化习俗与人性冲突的故事
《最阔的人》——人性之恶导致的一场“最阔的人”的“反革命”
《新来的孩子》——一曲温情忧伤细腻的养父母与领养孩子之间的乡村牧歌
《皇帝》——被压抑年代乡村少年间弱肉强食的成长历程
《运》——最愚昧的迷信,让父亲手仞亲儿。
《选丈夫》——特定年代的一曲“选夫”闹剧
《春风又吹》——一次“不是反抗的反抗”,让新寡妇女“一举成名”的政治闹剧
《复活》——一次被当局认定罪大恶极的私通,让他走上了“生不如死”的道路
《十年》——用少女纯真的眼睛,触探政治对年轻老师青春活力生命的摧残。
名家推荐:
这是一本非常引人入胜的小说集,因主题的完整统一而有力,因风格的多样变化而丰富。-《纽约时报书评》
不论是为爱女性,还是因为爱知识,哈金笔下的人物都得做出艰难的选择;这种艰难的抉择不但让那些对中国人日常生活有兴趣的读者感动,而且让那些易受出色的写作和单纯的人生戏剧伤感的读者感动。-《出版者周刊》
哈金抓住了中国生活的特质,使我们对他的人物有了深切的了解,这个最陌生国度的“与众不同”被浓缩成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人生戏剧,在纸上呼之欲出。-《波士顿环球报》
这是一部少见而出色的作品。 —《Kirkus Reviews》
“自从哈金以《等待》赢得过国家图书奖,他的作品像一把宽大美丽的扇子不断地展开;这本书听上去比他所写过的东西更加深远。实际上更加大胆。收藏优秀文学的馆室都须拥有。” –《图书馆杂志》
“哈金继续一丝不苟地挖掘埋没了的中国经验。”--《书目》, 星级书评。
我惊讶哈金推土机似的叙述方式,笨拙并且轰然作响。哈金的写作是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段叙述都是扎扎实实。在他的小说里,我们读不到那些聪明作家惯用的回避和跳跃,这种无力的写作至今风行,被推崇为写作的灵气。作为同行,我知道迎面而上的写作是最困难的,也是最需要力量的。
余华
哈金早已是名扬世界的作家,他为中国文学赢得的声誉不言而喻。
阎连科

书籍目录


小镇奇人异事
男子汉
主权
葬礼风云
最阔的人
新来的孩子
皇帝

选丈夫
春风又吹
复活
十年

内容概要

哈金,美籍华裔作家,用英文创作。1956年生于中国东北,14岁参军,1977年考入黑龙江大学英语系,并于1985年于山东大学取得美国文学硕士学位,并于次年赴美攻读博士学位。现为美国波士顿大学英语系教授,主要教授创意写作、移民文学和诗歌学方面的课程。其《战争垃圾》、《等待》等小说作品,在美国主流社会引起巨大的反响和赞誉,曾两度入围普利策小说奖,并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等诸多奖项。


 小镇奇人异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哈金,不一样的童年《小镇奇人异事》记不住最初是从哪里看到哈金这个名字的了,知道这是一位海外的华人作家,不过和严歌苓等海外作家不同的是,他使用英文写作,所以他的读者多数是外国人。他的作品在西方影响更为广泛,现在是通过翻译才回到中国的。前几天读余华的散文集,再一次看到哈金这个名字,提到了他写的《南京安魂曲》,正好年后这几天手头没有新书可看,就上网买了几本,搜索哈金的时候,看到了这一本《小镇奇人异事》,就先买了这一本,准备先领略一下哈金的风格,再决定是不是要把他的所有作品都读完。拿到书才知道,哈金原来出生在辽宁,在金县的挂甲屯,算起来现在属于大连,那么可以说哈金是辽宁也是大连有史以来,在世界上影响最广泛的作家了。这本书写的都是真实的事情,写的就是哈金小时候生活的挂甲屯,当然所有的名字都是虚构出来的,但是所有的事件都是真实的。一边读我一边又想起了我的童年,很多作家都描写过自己的童年,沈从文的湘西,萧红的呼兰河,鲁迅的绍兴……作家们都喜欢写自己的童年,而且他们的童年都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故事,所以每次当我读起他们的童年的时候,我就在想,我的童年有什么故事呢?我的童年在抚顺的郊区,一个叫做古城子的小地方,可是我却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来,哪里有过那些精彩的故事了,像哈金写的通奸的女人,“光天化日”、“男子汉”、“选丈夫”、“复活”等好多篇目都写的是偷情通奸甚至卖淫,可是在我的童年里怎么对这些一点印象都没有呢?那时候我的童年就是和一般大的孩子们在一起玩,在那个世界里没有成年人,不要说成年人,就是比我大一点的哥哥和姐姐都各自有自己的朋友圈,互相绝没有交集。每天我们这么大的孩子天天一起跑来跑去,直到天开始黑了,肚子开始饿了,才感觉有点害怕了,开始恋恋不舍的向家里走去,一边走还一边玩,身上都是一身的汗。有时候跑得实在是太远,走到家里的时候天都黑了,远远看到家里的那栋三层外走廊的小楼的时候,经常会听到某个妈妈在楼上喊某个伙伴的名字,口气中充满的怒火,于是我们就都偷偷的,小心翼翼的溜回各自的家中,等待妈妈的一顿训斥,说归说,最后肯定还是会给你留下一碗饭。我感觉我们周围的人都是这样没有人关心,也没有人议论成年人的世界。有点像废名笔下的《竹林的故事》,就是那么单纯。也许是我只有十岁就离开了我童年生活的地方,也许是因为早熟的才能够成为作家,或者是因为这些作家生活的都是乡镇,一个小村子里什么事情都会传播得很快,而我们生活的虽然是郊区,但是也是城市的边缘,人和人之间已经不那么熟悉了。无论如何,总之我和那些作家相比,实在是找不到一个可以描述的很精彩的童年,如果描述我的童年,那么就会向王朔一样,讲述的都是大院里面孩子们的故事,和大人无关。在我的童年,那个年月中大人也都是缺席的,每天都在忙着运动,每天都半夜才回家,爸爸回家往往比我还晚。以至于在生活中都没有太多的印象,家就是饿了吃饭的地方,一家五口人,挤在一个房子里,算上卫生间和厨房只有十几平,所以吃完饭,就出去玩,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并不是家里,而是这栋小楼的楼前楼后,楼梯扶手,边上的小山,登山的小路,和一群奔跑着的孩子,这就是我的童年。一代人和一代人是不同的,哈金比我大了接近二十岁,现在看看我的孩子,她们的童年和我们还是不一样,不知道这一代人长大以后,会如何写她们的童年,补习班?微信?QQ群?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故事,哈金的故事,我喜欢。
  •     我们该抱着怎样的态度看一本新书,这是个问题。是带着提防和挑剔的眼光,一页页审视下去?还是本着信任和悠容的心态,轻松读来即可?对于那些纯把读书纯当消遣的可爱的人们,问这些问题纯属多此一举,拿起一本书,翻翻,愿意看就看下去,不愿看了就丢开,如此而已。
  •     读《小镇的奇人异事》作者哈金。1956年生于辽宁的一个偏远的小镇里,十四岁的时候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他的部队驻守在中苏边界。他在军队经常编写宣传材料,这为他以后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在部队里勤奋自学,表现积极,他在一个偏远地区,当了三年铁路话务员。77年恢复高考,他考入黑龙江大学英语系,后来又在山东大学攻读美国文学硕士学位。1985年移居美国,目前住在马萨诸塞州,在波士顿大学教书。他用英文写作,除了写小说,还写诗。他的两部诗集分别是《沉默的间歇》(Between Silences)和《面对阴影》(Facing Shadows)。哈金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词海》(Ocean of Words)获得1997年海明威文学奖,《在红旗下》(Under the Red Flag)是本短篇小说集,描写了军队和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他的作品蕴涵着个人的、历史的、政治方面的思考。2000年还出版过短篇小说集《新郎》(The Bridegroom)全书共12个篇章,讲述了12个各自不同的故事。每个故事看似简单,就像每天发生在市侩里的小事一样,但却又是这样的意味深长,让你在读每个故事的时候都不得不屏住呼吸。《光天化日》——文革中孩子们观看被斗争的私娼的故事。旧社会对处罚女子的思想是那样的根深蒂固。对女子贞操的束缚,要求女子要对男子从一而终,而不计较男子对感情的付出。《男子汉》——愚昧年代发生的荒谬事件让少年发生的心理扭曲悲剧。为了惩罚妻子而“请”人把妻子强奸,伦理道德的败坏,错误价值观的体现。《主权》——由于种猪互斗而导致的极富乡村色彩的暴力美学篇章,可以借鉴学习他描述环境人物心理的写法。对外来事物的排斥,对自身领域的维护。《葬礼风云》——围绕奶奶去世,土葬还是火化所发生的特定年代文化习俗与人性冲突的故事。官场的你愚我诈,忠与孝的抉择。《最阔的人》——人性之恶导致的一场“最阔的人”的“反革命”。实话,我看了这篇后找不到什么感觉,看来文学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新来的孩子》——一曲温情忧伤细腻的养父母与领养孩子之间的乡村牧歌。文中的男主人公没有说过一句对小孩的喜爱,可所表现的超乎喜爱,甚至连情人家都不去了。《皇帝》——被压抑年代乡村少年间弱肉强食的成长历程。无论小时候孩童间的“江湖恩怨”有多深彻,在已然逝去的童年面前,都是填补童年空白的美好诗篇。《运》——最愚昧的迷信,让父亲手仞亲儿。小城乡农民的迷信愚昧,奢想着存在功成名就的“捷径”。《选丈夫》——特定年代的一曲“选夫”闹剧。在“权利比金钱重要”的社会里,可见的都是一场场的政治婚姻,各自亲手埋葬幸福。《春风又吹》—— 一次“不是反抗的反抗”,让新寡妇女“一举成名”的政治闹剧。人总不会一直倒霉的,不能创造机会,就耐住寂寞,等待机会。这是我看后的领悟,跟前一句,有很大的出入。不管,一千个读者一千个林黛玉。《复活》——一次被当局认定罪大恶极的私通,让他走上了“生不如死”的道路。假如男主人公活在当下,他会发现自己有多傻,假如他活在当下,他会发现他将窒息在冷眼与讥笑之间。《十年》——用少女纯真的眼睛,触探政治对年轻老师青春活力生命的摧残。不过一句“桃花依旧,物是人非”。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无法欣赏
  •     写的都是我老家的事儿,貌似我也感受到了那种生活的一点儿尾巴。哈金写故事的能力太强了,她用文字一砖一石搭建起来的空间,非常结实。
  •     好坏参半
  •     更像奈保尔《米格尔街》,短篇难写,总体还成,就是翻译太温情,不符合当时环境。
  •     一个梦一样的时代
  •     哈金的小说,永远让人怀着一种不安又好奇的情绪往下看,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可能是悲剧又可能是喜剧
  •     每篇都很精彩。
  •     比起《小镇畸人》差了太多。
  •     荒诞,但确实有现实的影子。
  •     故事讲的很精彩,也许现实就是那么残酷而搞笑。
  •     乡土文学,各有其义,还行。
  •     喜欢葬礼风云 新来的孩子和运三篇。哈金的开头都好抓人哦,寥寥几句颇有故事。
  •     十二个短篇风格非常统一,译文总的来说很好,但是略有翻译腔
  •     很魔幻现实。那些说哈金写得不好说比不上谁谁谁的,不懂不要瞎逼逼好吗
  •     冷静的笔触写出的全部是悲剧 大革命时期真的触目惊心 多少人批斗 多少人本来生活的好却一下全输了 冷漠中也有真情 那个因为没嫁到长官婚礼被闹最后选择去死结果发现其实现有的老公也很好的女孩子 应该会很好的生活吧 但是每个故事都有缺憾 没有最喜欢的人 即使生活好了 但是依旧不再见到自己最想见的人 还蛮可怜的 珍惜现在平稳的生活 然后 好好过日子
  •     这镇子,叫“人心”…
  •     感受那个思想疯狂年代的可怖
  •     底层的人性是广泛的人性
  •     多数篇目令人毛骨悚然。
  •     哈金的短篇小说集,写的还是他老家的事儿,《小城畸人》的中国大陆故事版,有哈金特有的现实主义风,但显然比他的老师契科夫要用力猛,要狠,关于小城的性之隐秘,诸如一个男人请他的几个兄弟来轮奸自己老婆,真的是推土机式的叙事啊...
  •     和莫言文字好像噢,但是又缺少莫言文字震撼的力量。每个故事平淡无奇,感觉都不是奇人异事,哈金的书读得少。不多加妄论啦。
  •     其实觉得真是一般。
  •     他只是兀自 贲张 着 么?
  •     文笔低幼至极。写的东北村庄的故事,给南方孩子看个奇观尚可。建议读一读我写的。东北题材我比他写的好。
  •     在那个年代那个环境里 挣扎的后果就是异化变成自己厌恶的样子 或者自残自戕后重获再被容忍的资格
  •     文革时期的小故事,残忍可怖,却又无比真实。
  •     文革时代的人说着翻译腔,有那部好莱坞拍的抗日片的既视感。
  •     出口转内销的中国经验与想象力。
  •     确实是小镇,但是人不奇、事不异,不过是那个疯狂时代的世态炎凉罢了。原著是英语,总感觉有媚俗/外之嫌
  •     心情很糟的时候开始读这个荒诞的短篇小集,读完最后一篇却平静异常。
  •     中式政治正确小说
  •     看完这些故事感觉我们这代人的经验真的很贫乏。
  •     可读性不错
  •     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哈金的小说完全可以当成写作教材来看。 我几乎是第一次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小说。我看他的用词,看他删得干干净净地几乎没有一个形容词也没什么副词的句子。这对我来说,是不同的体验。
  •     “哈金抓住了中国生活的特质,使我们对他的人物有了深切的了解,这个陌生国度的“与众不同”被浓缩成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人生戏剧,在纸上呼之欲出。”(《波士顿环球报》)
  •     “一部自传性小说集”
  •     难看死了!
  •     哈金的短片喜欢在人特想知道结局的时候戛然而止。这本短片集确实吸引我,书中是那个年代的尴尬和搞笑:与小姨子偷情却交代不出东西的男人挥刀自宫;把婚姻当未来赌注的村花在爱情床事和权力中纠结;认为儿子的名挡了自己当将军的命的车把式密谋杀死了孩子…
  •     感觉所有故事都有一个相同的主线…
  •     功力不够
  •     还是挺符号的,cultural revolution,皇帝,权力关系的状态。虽然处理得比较巧妙
  •     荒诞白描 难以回想那个年代 最近连着读了三本哈金 感觉输出稳定在四星
  •     第二本
  •     为何如此荒诞。2016.11.18
  •     这本短篇小说集收录了12个发生在文革时期的故事。书名叫《小镇奇人异事》,其实奇异是荒诞和畸形,那个年代,人的价值和尊严早就被践踏,许多人像行尸走肉一样伤害他人,撕咬鲜活的血肉。又或者原本有生命有灵魂的人因为丧尸的撕咬变成了行尸走肉。
  •     看懂中国
  •     看来中国的农村确实也没啥值得赞扬的事情了,不是通奸、就是强奸、打群架,算命,那种落后是时代赋予的,还是人性赋予的?
  •     人不奇,事不异。
  •     忠实地记录了文革前及文革初期中国农村的剪影。可能是翻译的缘故感觉文学性一般,更加偏纪实文学的感觉
  •     很喜欢这本小书,老想到小时候。不滥伤,不冷酷,有感动yeah~~keke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