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南方》书评

出版日期:2015-8
ISBN:978753215615X
作者:[智利]路易斯·塞普尔维达
页数:176页

巴塔哥尼亚的百年孤独与现世喧嚣

拉丁美洲被定义为一个“政治地理概念”,政治这个微妙的词汇使拉丁美洲这片广袤的土地与那些数百年前从未曾有过的争端、血腥、屠杀联系起来。自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之时,即是美洲土著居民悲剧命运之始。因此可以理解当年布什在“哥伦布日”高声赞美这位航海家时,美国印第安人发出的强烈反对声音;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当时查韦斯在美洲峰会上要送给奥巴马《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这本书;更可以理解在《失落的南方》中,作者塞普尔维达对巴塔哥尼亚陷落于现代所谓的“文明社会”的悲叹。这不仅仅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游记,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这是“一本滞后新闻的集子,一部已消失地区的小说”。书中的每一章都诉说着只属于南纬四十二度以南的世界尽头的故事,那些人或醒或醉,或喜或悲,或贪婪或淡泊,这些人性情各异,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能讲出或经历过传奇的故事。在本书中出现的故事都有着浓郁的拉美地方特色,让我总能想起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甚至怀疑作者写出这样的故事是不是受《百年孤独》的影响太深,因为治安官的传奇经历及古怪性格与《百年孤独》中的奥雷亚诺上校有着极高的相似度。也许这只是一种奇妙的巧合,只有在拉丁美洲这片曾与世隔绝的土地上才会成就这样的的传奇。如果说这是“一部已消失地区的小说”也并不为过。作者的写作手法是小说式的,从他讲的故事到他旅行中所遇到的人讲的故事,都有着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自称是大卫•克拉克玄孙的醉汉讲的征服者的故事,用她的手抚摸就能令事物丰沃的老妇人的故事,“治安官”谢菲尔德的传奇故事……巴塔哥尼亚广袤的平原与呼啸的寒风间似乎蕴藏着无数令现代社会的人为之惊叹的事情。就像《百年孤独》中最后马孔多村的消失一样,这些传奇故事都随着巴塔哥尼亚的进步和畜牧业的发展而消失不见。除了对已经消失和正在消逝的事物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加以纪录之外,同拉美洲的很多作家一样,作者时而直接了当,时而旁敲侧击地批判欧洲殖民者与现今的政府。长期以来,我们通过历史书对北美印第安人的悲惨遭遇有所了解,而忽略了同样被殖民者施行种族灭绝政策的拉美洲土著居民。讽刺的是殖民者将他们赶尽杀绝之后却费尽心机地寻找他们的遗骨与木乃伊,送到各种博物馆珍藏,整个过程充满现代主义的荒诞。在拉美,现代主义此刻成为现实主义。历史上,带着淘金梦想前来探险的殖民者曾在驱逐走(或者说屠杀尽)原住民后,为自己圈下大片巴塔哥尼亚的土地,在新大陆的开拓中成为受益者。这些曾艰难生存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人,轻松地在安第斯山附近分到殖民统治的一杯羹,而这一切竟都是合法的。到了现代,殖民者以一副新的嘴脸出现,他们是富可敌国的巨贾,意欲在这片世界尽头以买下大片土地的方式炫耀自己的实力,然而这激起了当地人的抵抗机制,新型殖民统治的企图就此失败。这样的喧嚣对于巴塔哥尼亚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的是并不遥远的过去就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陌生的是现在这里的居民不会容忍外国买家的圈地。这片土地与同在南端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一样,默默地诉说着血腥与罪恶。像《百年孤独》的开篇:“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亚诺上校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有着预言性质一样,《失落的南方》开篇提到的最后一次开花的朱丝贵竹也有着预言的意味。不幸的是,那如鲜血般的红花是巴塔哥尼亚的百年孤独终结的物化象征,这片古老的土地,是即将焕发生机,还是面目全非?

飞去南方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上,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这是来自于《百年孤独》中的一句话,用这句话来形容由它所代表的拉丁美洲,似乎也同样适用。作为拉丁美洲文学,言必称《百年孤独》几乎成为了传统,我也不能免俗,孤寂成了这片殇痛之地的不变的话题。本书《失落的南方》似乎也处处暗藏着这份灵魂深处根深蒂固的孤独。就像本书作者路易斯·塞普尔维达所言:我们是在世界之南见证一个时代终结的幸运儿。那是成为我的力量与记忆的南方,那是我用尽爱意与愤怒紧紧抓住的南方。这片南方,经历了战火、兴衰、荣辱、爱恨、福祸,无数不同民族国籍的人民进入这片土地,带了所有热爱这土地的人们,也带来了贪图这份瑰宝的野心家。本文作者从阿根廷的德巴里洛切驾车出发,自南纬四十二度,在阿根廷界内向下直到合恩角,再从智利境内的巴塔哥尼亚返回,直至奇洛埃岛。他们遇到了那些与这片南方融为一体的隐者,这与他们刚出发时遇到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城市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隐者用他们的一生去诉说着,我们来到这片土地,留在这里,不是为了诉说我们自己的故事,是为了留下阅读这片南方的故事。一位在巴塔格里亚草原上寻找一把琴的乐器制作师,执拗的笃信能在这安第斯山的丛林里找到最好的乐器木材,他信任这片土地定能蕴藏着美好,能帮他奏出爱与痛的米隆加曲目。一位生活在埃尔博尔松的老人,她从不认为自己是在独居,她与小狗、小羊、花草树木一起住。或者说,她与这片土地一起住,她在年轻的时候来到这片土地追随自己的恋人,而到了现在这片土地已经变成了她不变的恋人。他们听着谢菲尔德的故事,那位身骑白马的骑士,用着最中世纪的骑士精神行走于这片土地之上,秉持着自己的正义去对抗垂涎于这里的外来者。这让他们也幻想着能否见到一位别着星形的治安官徽章的白马骑士。本书的篇幅不长,跟同系列的《威尼斯是一条鱼》的篇幅差不多。两者虽然同为远行译丛系列,但两者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角度,威尼斯的作者像是在一座咖啡厅里跟你诉说着关于威尼斯的美丽,这种魅力带有一点华丽,带有一点浓郁,希望读者能感受一段慵懒闲适的咖啡时光。而本文的作者却给你点了一杯莫吉托,在喧嚣的酒吧里面,跟你聊着这片土地的清洌,你感受到的,是犹如酒精般的沉迷。故事里的人,对抗着城市化、移民化对于传统古老习俗的侵蚀,保留着自己对于这片土地的初心。而对比前者,本文在文字叙述的基础上,增加了非常多的黑白照片,这些照片来自于摄影师达尼埃尔之手,照片中的风景充满着一种荒芜感,但人物像却又充满激情,也许这就是画面中的南美,激情的民族在任何状态下,都不会将自己泯灭于这份激情之中。拉丁美洲从历史上就经历着西方文化的持续侵蚀,从殖民时期到冷战时期,这片土地纠结于西方与本土,纠结于左派与右翼。内部经济差距巨大,各个国家又相互对立。而也正是这种多元素的文化冲突,让人民接受了不同传统的熏陶,文中的几个人物所代表的文化背景不尽相同,充斥着理想主义者、骑士精神、浪漫情怀。显然这就是南美人民的写照,本性中的豪迈奔放不曾退却,也沾染着各类西方思潮的冲击。于是南纬四十二度的人民用他们的笑容对抗着各种外来因素的侵扰,也坦然的接受各类美好的思想,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属于自我的文化。合上这本游记,突然间想着也能否飞去南方,飞去艾迪斯山脉,飞去亚马逊河谷,这片土地对于我们来说还是遥远而又向往,而本书,是否能给你一个去看一看

孤独的失落的爱

那是世界的最南端,是世界的终点。南纬四十度以上的地区,打开卫星地图,那一片广袤的土地西方银光闪闪冰川覆盖,东面却是灰蒙蒙的一片荒漠高原。南面与南极洲相望,北面却是郁郁葱葱的高马肥牛漫步其中的潘帕斯草原。藏匿其中的就是这片忧郁孤单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因为其生存环境艰苦,这里鲜有人踏足,世界终点也因此成为了这星球上最纯净的空间之一。16世纪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随之而来是西班牙殖民的铁蹄,铁蹄踏遍了这块大陆。丰富的金矿和金属原材料吸引了大批量的欧洲人民前来“淘金”,意大利人,英国人,西班牙人等。这些人的到来给当地原土著人带来了苦难的生活,但这却丝毫不能阻碍他们继续热爱这块土地。智利作家路易斯•塞普尔维达和他的旅途同伴,来自阿根廷的摄影家达尼埃尔•默琴斯基一同踏上了寻找世界之南的旅程。这场旅程原本是一场普普通通的旅行,到最后却变成了他们见证一个时代总结的见证。那片最纯净的空间最终成为了失落的南方。这就是《失落的南方》。这两位旅行伙伴一个负责用用文字记录,一个负责用照片记录。他们从阿根廷的圣卡洛斯-德巴里洛切出发,一路向南出发。他们到达了世界的最南端火地岛,最遥远的地方,最与世隔绝的人成为他们这一趟旅程了最精彩绝伦的因素。在巴塔哥尼亚地区,广袤的荒漠,荒芜的草原,寒冷漫长的冬夜,独自走在公路上的行人,无一不显示这个地区的孤独与忧郁。他们遇到了徒步行走在残暴沙尘里寻找提琴的意大利后代,也遇到了在这片地区建立家园的后代,遇到了能让枯萎植物复有生机的奇迹老太太,看到了那里唯一的火车“巴塔哥尼亚特快”……无论他们遇到谁,遇到什么,能体验到的都是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他们现有的这种生活的心满意足。花几个月的时间在沙尘中寻找制造提琴的木头的人,他用自己的双脚和双手赋予了提琴一颗鲜活的跳动的心。自己独居在一座小房子的老太太,因为小狗小羊花草树木的作伴,她并不孤单,甘甜的微笑始终挂在她脸上,房子前后的绿洲在这片荒漠里显得如此的不真实。马黛茶,燃烧的火堆温暖了这一块冰冷的土地。“那趟旅程使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一趟,因为它源自那样一群人:无视自己可能受到的惩罚,决定让两个远道而来的客人也来见证自己对工作的热爱”,热爱的还有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朴素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片土地似乎慢慢消失的,不可避免的这里成为了时代的代价。如果不曾有人见证这一切,又有谁会知道这里曾经有过终结?失落的不仅这世界南端,还有那朴素的生活方式,还有那些对那片土地的热爱。——日落之美

在浪漫而孤独的灵魂里

伊北曾说过:“真正的浪漫都是反叛的,固执的,也可以藏于日常生活中的,其实最好的浪漫都是有点悲壮或凄美。”如果以伊北的话作为浪漫的标准,那么《失落的南方》中所刻画出来的这群生活在南美洲的人们,一定是这个世界真正懂得何为浪漫的人。《失落的南方》并不是一本厚书,来自智利的作家赛普尓维达和来自阿根廷的摄影师达尼埃尔自南纬四十二度,一路向南行径,最后从智利的巴塔哥尼亚返回,直到火地岛。全书讲述了这对好朋友在旅途中所遇到的奇闻逸事,虽然这些都只是南美洲这块神奇土地上的冰山一角,却也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南美地区的历史与现状。在赛普尓维达和达尼埃尔的旅程中,他们遇到了在巴塔哥尼亚草原上寻找制作乐器木料的匠人塔诺,让人陡然想起那个在荒漠中闪现的小王子;他们也邂逅了独居在一所小房子里却仍然充满活力的高龄老人唐娜德里亚,简直就像是故事里的神秘的“巫婆”;他们更去瞻仰了巴塔哥尼亚最传奇的人物——马丁•谢菲尔德的坟墓,并记录下那段关于他终会随风而逝的往事;甚至还碰见了长着白胡子的“小精灵”……这些令人眼花缭乱、几乎全是童话书里才会出现的人物,却都鲜活地跳跃在他们的视野中。我们也许会羡慕他们的好运气,却很难想象其实这就是南美人民的日常,他们是反叛而固执的:塔诺明明是世界上少有的顶尖乐器制作师,却至始至终都不愿离开没有电的安第斯山丛林,妻女住在千里之外,他却任性地守着自己的家庭小作坊,抚摸着提琴“鲜活而跳动的心”;被作者称为“奇迹女士”的唐娜德里亚从不认为自己是独居,她用南方人慵懒的语调说道:“我和小狗、小羊、花草树木一起住”;而治安官马丁•谢菲尔德的人生简直可以说是一部精彩的好莱坞大片了,他一生只骑白马,衣领上别着星形的治安官徽章,英姿飒爽的样子完全就是中世纪欧洲人眼中最浪漫的骑士。他们将我们眼中所谓疯狂与梦想当作生活来过,似乎他们的血液里天生就藏有浪漫的基因。面对这样浪漫而乐观的天性,有人却指出:“残酷的现实造就了他们极度的浪漫。而极度浪漫背后,却是刻骨的孤独。”《失落的南方》作为一本游记,对于南美洲上的一些历史均是蜻蜓点水般冷冰冰地掠过,但即使是不清楚南美大陆历史的人,也能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曾经的血腥与暴力,曾经这些从欧洲远道而来的男人、女人均不是文明的来客,他们怀着绝望的暴富心理淘金闯荡,结果却是有人半路惨死、籍籍无名,有人却终于成为了千万公顷土地的主人……可是有千万公顷土地又如何?马丁•谢菲尔德在人们的眼里依旧是“一个孤独的人,他有很多朋友,有很多孩子,没人知道他从哪儿弄来那么多钱来买那么多土地的,后来全都没了……他一个人抛弃了自己”。残酷而混乱的现实把人们送往天堂和地狱,并最终归于尘土,而浪漫是他们对于人生唯一的安慰。伴随着幻想中的极致狂欢,将自己的灵魂送往最神圣的未知,唯有孤独是这场狂欢中仅有的依附,他们只能把自己抛给孤独。拉美作家马尔克斯曾在《百年孤独》中说道:“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塔诺制作的乐器的第一声“都是在巴塔哥尼亚的巨大孤独中发出的”,马丁•谢菲尔德最终独自一人惨死在人迹罕至的河流里,被鹰啄食到只剩下骨骼。那个曾带给人无限欢乐的“小精灵”从出现到消失,都没有人知道,更没有人知道过他的名字,他的年龄,似乎命运就是这样。赛普尓维达在书的第一页时说:“我们最后一次告别彼此。一人继续向世界之南走,另一人,往灵魂之南去。”南纬四十二度以南,都将成为他们此生的力量与记忆,南方是他们用尽爱意与愤怒紧紧抓住的地方,即使只寄存在如此浪漫而孤独的灵魂里。

南方:瑰丽的想象与苍凉的现实

文/吴情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一部小说书写了拉丁美洲百年来的变迁史,确立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典范。然而,终其一生,他从未承认这一名号,于公开场合也多半唯恐避之不及。1972年,在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他作了一篇题为《我不是来演讲的》的公开演讲。在谈及现实与历史之时,他说,“拉丁美洲唯一的历史传奇便是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军事独裁者”,“现实并非纸上之物,它就在我们身边,每天左右无数生死,同时也滋润着永不枯竭、充满了美好与不幸的创作源泉”。沉痛之情溢于言表。我们经常使用的语言中很少出现“南美洲”一词,而多半以“拉丁美洲”代替,其中的政治意义大于地理内涵。这块以巴拿马运河以南为主的大陆,在历史的变迁中经历了沧桑巨变。早期的原住民被殖民者屠戮,殖民时期战争又多番光顾,两次世界大战战后仍频繁燃起狼烟。南方,曾经令新航路开辟时期的远洋航行者倾慕的富庶之土,其实早已遍地沉珂,血泪纵横。即便今天,南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仍将现实与历史近乎荒唐而又合理(表面上)地混在一起。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商业化浪潮,它曾亲身体验;资本扩张的侵略性力量,它也曾感同身受。它一方面顽固地抗拒变迁、拒绝走向未来,另一方面,又只能无可奈何地哀叹历史的逝去,而不能有所作为。这种寂寥之感集中体现在路易斯·塞普尔维达的《失落的南方》一书中。作者以行走的方式丈量脚下的南方,以个人亲身见闻来表达对时代、世界和历史的感悟。路易斯是一名记者,同时也是一位作家(真该有人好好研究这个题目:好记者是否同时也是好作家),平生世界各地辗转、漂泊、停歇、暂缓、远行,异域生活经验丰富,所知风土人情甚为多广。《失落的南方》一书是他游历南纬四十二度的旅途见闻与心得感悟,五分传奇,五分现实。在这次旅程中,他和友伴抛却了先前的设想,风餐露宿,“秩序随性、毫无章法”,一路走,一路看,一路用镜头拍摄,记下南方现实中的历史。以小见大,窥伺着南方的样貌。他的笔下,没有你期待的大资本家,也没有商界精英,只有被当权者无视和鄙夷的“野蛮人”。他与“野蛮人”一起生活,一起放歌,一起欢笑。南美巴塔哥尼亚生长着一种朱丝贵竹,花朵浓烈艳丽,然而花期甚短,从原住民时期即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朱丝贵竹可以说是南美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一个大陆曾经的爱欲和痛苦。它也似一个预言,“其实不用等太久,就会知道不幸从哪里来”。从公共交通中的轻便火车到国家办公厅的事务大楼、博物馆、美术馆,私有化浪潮席卷了智利,正当性无人敢去质疑。然而,当亲自接触到不少因私有化而被迫失业之人,先前大义凛然的说辞都显得捉襟见肘:他(或她)的忧伤你永远无法真正理解;事不关己难免(你会)高高挂起。拉丁美洲,这块“一切都是新事物的大陆”,新与旧交替,爱与恨缠绵,资本的扩张与传统的后退同时进行,金钱的逻辑冲击着人情的厚重。历史终于来到一个节点,如何继续往前,每个人都心存疑虑。南方之行,塞普尔维达本想解答心中困惑,却不自料陷入另一个谜团:对意义和价值的惶惑。大时代的人,兀自歌哭,谁曾注意了别人的表情,听见了别人的耳语?塔诺在风中寻找提琴,醉鬼口中喃喃念叨着祖上英雄事迹,“除了对土地的热爱而别无其他武器的老妇人”打败了游击队员,开历史玩笑、最后也被历史嘲弄的治安官,偶尔任性一回的自在火车工人,来去无踪的“小精灵”,生平头一次拍照而差异非常的牧羊人,守候电影院与光阴、想象的何塞。走在路上,像一块滚石,路易斯总能发现他人眼睛不及之处。不是视力极好,而是眼光独到。笑容背后的泪水。歌声当中的啜泣。文字和光影,全都真实可感,围绕着人物来慢慢展开。在他这里,早已取消了所谓“我者”和“他者”,他、友伴以及旅途中所接触的所有收留他的好人,全部都是拉丁美洲的儿子,他们“用尽爱意与愤怒”紧紧抓住脚下的土地:南方,瑰丽的想象与苍凉的现实交融的地方。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失落的南方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