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体验的诗性超越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511232489
作者:刘秀玉
页数:238页

作者简介

《生存体验的诗性超越:贝克特戏剧艺术论》以贝克特的个体生存体验、时代生存体验为切入点,结合对贝克特戏剧的文本细读,分析剧作家的生存体验与其戏剧创作的历史、文化渊源,探讨贝克特戏剧所特有的人文关怀理念与戏剧美学特质,综合考察贝克特戏剧文学在传统与现代审美视域中所具有的先锋性与经典性,厘定贝克特在西方戏剧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型的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还原剧作家贝克特及其戏剧创作在世界文学史及文化史的真实地位,进而探索二十一世纪语境下戏剧文学的发展道路。

书籍目录

绪论 /1 一、研究的意义 /1 二、文献综述 /3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8 第一章贝克特的生存体验与戏剧创作 /11 第一节贝克特与爱尔兰 /12 一、成长与游历 /12 二、爱尔兰文艺复兴 /16 三、边缘人体验 /19 第二节贝克特与二战 /24 一、投笔从戎 /25 二、反思与创作 /27 第三节贝克特与巴黎 /32 一、现代艺术的浸润 /32 二、贝克特与乔伊斯 /35 三、顿悟 /39 四、《等待戈多》的成功 /43 第四节冷峻的思考者 /46 一、创新意识 /46 二、政治诉求 /49 三、对存在的追问 /52 第二章贝克特戏剧的时代投射 /58 第一节荒诞的时代 /58 一、西方文化危机 /58 二、全面异化的世界 /61 三、解读荒诞 /66 四、与存在主义的纠葛 /71 第二节荒芜的世界 /76 一、肌体衰退 /77 二、人文景观的恶化 /79 三、不可抗拒的时间 /82 四、精神的沉寂 /86 第三节倾覆的基督 /89 一、现代人的原罪 /89 二、记忆的羁绊 /93 三、向死而生 /96 四、自我救赎 /98 第四节贝克特的宇宙观 /102 一、生命循环 /103 二、直面人生 /104 三、虚无的积极意义 /107 四、主客体的融合 /109 第三章贝克特戏剧的文本建构 /113 第一节消解的悲剧英雄 /114 一、断续的自我 /114 二、去性别化 /118 三、碎片化 /121 四、消解的人 /124 第二节反传统的叙事模式 /127 一、情节边缘化 /128 二、幽默叙事 /133 三、简约主义 /136 四、非理性叙事 /141 第三节多重的语言营构 /144 一、解构语言逻辑 /145 二、重建能指与所指关系 /151 三、能指的非联想性 /156 四、双语写作 /160 第四节非理性的形式 /164 一、表现混乱 /164 二、形式即内容 /166 三、乱中有序 /170 第四章贝克特戏剧的美学观照 /175 第一节悲喜剧性 /175 一、界限的消弭 /175 二、悲剧意识 /178 三、喜剧智慧 /182 四、悲喜剧蕴涵 /186 第二节否定意蕴 /189 一、不确定性 /189 二、贫困的艺术 /193 三、缺失美 /197 四、否定的价值 /201 第三节超民族性 /206 一、爱尔兰性 /206 二、欧洲化 /210 三、贝克特的世界性 /212 第四节戏剧精神 /215 一、人文关怀 /215 二、伦理标示 /218 三、超越精神 /222 四、戏剧之魂 /226 余论 /230 一、戏剧的隐喻 /230 二、不朽贝克特 /232 参考文献 /234 附录贝克特戏剧作品年表 /237

编辑推荐

《生存体验的诗性超越:贝克特戏剧艺术论》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内容概要

刘秀玉,女,1970年出生于吉林省蛟河市,九三学社社员,文学博士,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美国富布赖特访问学者,华盛顿大学(西雅图)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英美文学、西方文论研究,发表《贝克特戏剧的全球化想象》、《传统与现代的交汇:论1950年代的英国戏剧》等论文,主持“战后英国戏剧与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研究”等三项省级社科基金项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贝克特的戏剧作品呈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凋敝枯萎的世界。表面上看,贝克特的作品没有明显的时代、地点或者文化指向,没有明显的政治指涉,而是充满失败、冷漠与沉默,实际上,这些都是贝克特刻意而为。确实,在贝克特的戏剧作品中,我们似乎很难一下子对应上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等信息,贝克特似乎在描写一个极度抽象化的文化情境,为人类发出一个共同的声音,这声音超越时间与空间,因而具有了普适性。于是乎,贝克特的作品似乎超离了具体的文化与时代而孑然存在。可是,只要稍加梳理和推敲,我们便能穿越迷幻的表层叙述,进入贝克特精心营构的美学世界中。 贝克特在创作中追求一种冷静的中立态度,实则是一种纯粹美学上的努力,他使沉默发出了刺耳的声音,划破了20世纪的漫漫长夜,他成功地将生活丑转化为艺术美。因此,将贝克特的沉默视作政治上的退缩,将其刻意的时代遮蔽视为脱离时代的阐释是不客观的。自从1977年维维安·梅西埃(Vivian Mercier)在其专著《贝克牛寺/贝克特》中首次提出贝克特的文字描述下面存在一个民族的、阶级的和宗派的潜文本之后,学界开始转向贝克特的文化背景研究,但是矫枉过正的是,研究者过于强调贝克特作品的地方性特征而忽略了其普遍性。需要强调的是,贝克特作品的地域性与超文化性并不矛盾,正是基于其在爱尔兰、英国、德国和法国的亲身经历,贝克特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构建他的戏剧世界,使之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和深邃的前瞻性。 贝克特通过去除明显的时代印记来否定这个世界,同时,这也是他进入这个世界的途径。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表明,贝克特对资本主义机械文明的厌恶和抵制,也是对失落的世俗乐园的辛酸悲悼,这种感情是贝克特生存的时代带给他的文化体认。贝克特在排拒现实与渴望精神回归的两极之间游移,他的剧作利用否定和诗性的中立态度映射出20世纪欧洲的文化与政治图景。虽然贝克特在他的作品中褪掉新教的罩衣,远离爱尔兰,甚至刻意模糊其中产阶级的文化背景,但是在弗拉基米尔、埃斯特拉冈与克拉普无休止的重复与等待中,在《脚步》中梅永不停歇的脚步声中,我们分明感受到纷乱破碎的世界、文化的疏离感、精神的流浪、内心的焦虑,这些无一不透露出时代的气息。


 生存体验的诗性超越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