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

出版社:房敏、 刘明军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06出版)
出版日期:2012-6
ISBN:9787117160353
页数:301页

作者简介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推拿学(供中医学(含骨伤方向)、康复治疗学等专业用)》分概论、上篇基础篇、中篇治疗篇,下篇拓展篇和附篇共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推拿的作用原理和治疗原则、经络与腧穴、腧穴与特定穴、推拿手法、儿科疾病、介质与热敷等。

书籍目录

概论 一、推拿的名称 二、推拿学的发展源流 三、推拿和推拿学的定义 四、推拿学的特点 五、学习推拿学的两个环节 上篇基础篇 第一章推拿的作用原理和治疗原则 第一节推拿的作用原理 一、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二、理筋整复,滑利关节 三、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第二节推拿的治疗原则 一、整体观念,辨证施术 二、标本同治,缓急兼顾 三、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第二章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经脉 一、十二经脉 二、奇经八脉 三、十五络 四、推拿的经络按诊法 第二节经筋和经别及皮部 一、十二经筋分布特点和临床功能 二、十二经别分布特点和临床功能 三、十二皮部分布特点和临床功能 第三节腧穴与特定穴 一、腧穴 二、特定穴 第三章局部解剖 第一节颈部 一、体表标志 二、体表投影 三、筋膜和肌肉 四、血管和神经 第二节胸部 一、体表标志 二、胸部标志线 三、筋膜和肌肉 四、女性乳房 五、血管和神经 第三节腹部 一、体表标志 二、体表投影 三、筋膜和肌肉 四、血管和神经 第四节脊柱区 一、体表标志 二、体表投影 三、筋膜和肌肉 四、血管和神经 五、脊柱 第五节上肢 一、体表标志 二、体表投影 三、筋膜和肌肉 四、血管和神经 五、骨与关节 第六节下肢 一、体表标志 二、体表投影 三、筋膜和肌肉 四、血管和神经 五、骨与关节 第四章推拿手法 第一节成人推拿手法 一、攘法 附滚法 二、一指禅推法 附一指禅偏锋推法 三、揉法 四、摩法 五、推法 六、擦法 七、搓法 八、抹法 九、按法 十、点法 十一、捏法 十二、拿法 十三、捻法 十四、拍法 十五、击法 十六、拨法 十七、抖法 十八、振法 十九、摇法 二十、扳法 二十一、拔伸法 第二节小儿推拿手法 一、推法 二、揉法 三、按法 四、摩法 五、掐法 六、捏脊法 七、运法 八、捣法 九、打马过天河 十、黄蜂入洞 十一、开璇玑 十二、按弦走搓摩 第五章推拿功法 第一节基本姿势 一、并步 二、虚步 三、马步 四、弓步 第二节呼吸锻炼方法 一、推拿功法中常用的呼吸锻炼法 二、呼吸锻炼的原则 第三节实用练功方法 一、韦驮献杵势 二、摘星换斗势 三、青龙探爪势 四、饿虎扑食势 五、掉尾摇头势 六、坐裆势 七、前推八匹马势 八、倒拉九头牛势 九、力劈华山势 十、三起三落势 十一、推把上桥势 十二、双虎夺食势 中篇治疗篇 第六章骨伤科疾病 第一节颈椎病 第二节落枕 第三节颈椎间盘突出症 第四节胸椎后关节紊乱 第五节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六节急性腰扭伤 第七节慢性腰肌劳损 第八节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第九节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第十节臀上皮神经炎 第十一节肩关节周围炎 第十二节肱骨外上髁炎 第十三节腕管综合征 第十四节膝骨性关节炎 第十五节踝关节内翻扭伤 第七章内、外、妇、五官科疾病 第一节头痛 第二节失眠 第三节胃脘痛 第四节便秘 第五节眩晕 第六节中风病 第七节面神经麻痹 第八节乳痈 第九节痛经 第十节慢性鼻炎 第十一节颞颌关节紊乱症 第八章儿科疾病 第一节肌性斜颈 第二节小儿桡骨头半脱位 第三节小儿腹泻 第四节疳积 第五节遗尿 第六节小儿发热 第七节夜啼 第八节小儿咳嗽 第九节小儿脑性瘫痪 第十节厌食 第十一节小儿便秘 第十二节小儿近视 下篇拓展篇 第九章脊柱运动生理和推拿临床意义 第一节颈胸椎运动生理和临床意义 第二节腰椎运动生理和临床意义 第十章生物力学及其在推拿学中的运用 第一节基本理论 第二节推拿手法的生物力学 第三节推拿作用的生物力学机制 第十一章推拿学研究进展 第一节推拿学基础研究进展 第二节推拿学临床研究进展 附篇 第十二章保健推拿 第一节保健推拿概述 第二节他人保健推拿 第三节自我保健推拿 第四节功法练习 第十三章介质与热敷 第一节介质 第二节热敷 主要参考书目

编辑推荐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推拿学(供中医学(含骨伤方向)、康复治疗学等专业用)》适用于中医临床类专业的本科学生,针灸推拿专业的本科学生、或七年制学生等参考使用。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上肢神经干的投影:正中神经的体表投影,在臂部与肱动脉一致,在前臂为从肱骨内上髁与肱二头肌腱连线的中点至腕前远侧横纹中点稍桡侧的连线。尺神经的体表投影。为从腋窝顶,经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间,至豌豆骨桡侧缘的连线。桡神经的体表投影,为从腋后襞下缘外端与臂交点处,向下斜过肱骨后方,至肱骨外上髁的连线。 三、筋膜和肌肉 主要是肩部、臂、肘及前臂、腕及手部的筋膜和肌肉。 (一)肩部的筋膜和肌肉 腋窝底,由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筛状筋膜)构成。腋窝有前、后、内侧、外侧四壁,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后壁由背阔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和肩胛骨构成;内侧壁由前锯肌、第1~4肋骨及肋间肌构成;外侧壁由喙肱肌、肱二头肌长短头和肱骨结节间沟构成。三角肌区浅层皮肤较厚,浅筋膜脂肪少而较致密,深筋膜不发达。肩胛区浅层皮肤较厚,浅筋膜致密,深筋膜发达成为腱质性。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连成的腱板,围绕肩关节的上、后和前方,并与肩关节囊愈着,形成一个肌腱袖(肩袖),对肩关节起稳定作用。当肩关节扭伤或脱位时,常导致肌腱袖破裂。 肩部主要肌肉分为三组:稳定肩胛骨的肌肉、肩袖的肌肉和三角肌(表3—7)。当抬举上臂时,稳定肩胛骨的菱形肌、斜方肌、肩胛提肌和前锯肌4块主要肌肉必须收缩,先将肩胛骨固定在胸廓上,然后肩袖肌肉和三角肌收缩,抬举上臂。 (一)臂部筋膜和肌肉 臂前区皮肤薄、弹性好,浅筋膜薄而松弛;深筋膜为臂筋膜,其发出臂内、外侧肌间隔:臂筋膜、内外侧肌间隔和肱骨围成臂前部骨筋膜鞘,鞘内有臂肌前群、血管和神经等。臂后区皮肤较厚,浅筋膜较致密;由深筋膜、内外侧肌问隔和肱骨围成臂后部骨筋膜鞘,鞘内有肱三头肌、桡神经、肱深血管和尺神经等。 臂部肌肉分为肱二头肌、喙肱肌和肱肌的屈肌群、肱三头肌和肘肌的伸肌群。 (三)肘及前臂部筋膜和肌肉 肘前区皮肤薄而柔软,浅筋膜疏松;深筋膜为肱二头肌腱膜,其与肱二头肌肌腱交接处为触摸肱动脉搏动和测量血压的听诊部位。肘后区皮肤厚而松弛,浅筋膜不发达。前臂前区皮肤较薄,移动度大,浅筋膜中有较多的浅静脉和皮神经;深筋膜向深部深入前后肌群之间,形成前臂内侧肌间隔、前臂外侧肌间隔和前骨筋膜鞘。前臂后区皮肤稍厚,移动度小,浅筋膜不发达;深筋膜厚而坚韧,近侧有肱三头肌腱膜参与,远侧至腕部背侧增厚形成韧带。 前臂部肌肉位于尺、桡骨周围,分为前、后两群和浅、深两层。每一肌肉的肌腹在前臂上半部,向下形成细长的肌腱。


 推拿学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