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要主义》书评

出版日期:2016-4-1
ISBN:9787213072293
作者:[英] 格雷戈·麦吉沃恩 (Greg McKeown)
页数:304页

精进:成为一个厉害的人!

关于本书和作者:本书长期占据美国亚马逊时间管理类图书第一名,并荣获800-CEO-READ商业书籍大奖。作者是格雷戈·麦基沃恩,被誉为是“21世纪的史蒂芬·柯维”。作为 “精要主义”的提出者、倡导者和领导者,他一直致力于帮助个人和企业摒弃琐碎,直抵精要,Apple、Google、Facebook、Twitter、Pixar、Adobe等多家世界顶尖公司都是他的客户。他在斯坦福大学开办了“设计你的精要人生”课程,备受欢迎,同时他还是《哈佛商业评论》杂志最受欢迎的专栏作家之一。主流成功理念的误区1.短时间内做更多,是高效。2.忙碌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不忙不会成功。3.付出越多,收获越多。真相是个人贡献和个人努力是不成正比的。只有在正确的方向,正确的时机,做正确的事情,才有可能让努力和贡献成正比。精要主义的核心主张:只做最重要的事,做“更少”,但能做“更好。”精要主义告诉我们,在各种繁杂的事情当中,要寻找最重要的事情,把核心的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精要主义者强势代言:《基业常青》作者吉姆·柯林斯说:“盲目的追求更多会导致失败”。乔布斯说:“人一辈子没办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要做一件事情就要把它做到精彩”查理芒格说:“在投资中最不害怕的就是寂寞,没事干,只等最好的机会出手,而等待本身也是一种投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说:“头等大事,就是把它当做最重要的事。”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因为说不,人们会变得高效。”实现精要主义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探索。是指探索精要的方向。第二步,排除。是指排除阻碍的力量;第三步,执行。就是高效执行。第一步“探索精要的方向” 如何实现?找到精要的方向,需要三步:1.跳出来找:跳出自我认知的局限,把自己从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两种方式:主动物理隔离,和通过阅读经典进行思想上抽离案例:比尔盖茨的“小黑屋”2.连起来找:把所有线索连起来,寻找最重要的信息。四个技巧:一是记日记、二是亲自验证、三是关注不寻常、四是追问自己。3.极致的找:放弃好机会,只找那10%最好的机会基本原则:如果答案不是一个确定的yes,那就是一个明确的no。案例:查理芒格的投资理念“等待也是一种投资”第二步“排除阻碍的力量” 如何做到?生活中面临各种压力,要做最重要的事情,需要勇敢说“不”,学会拒绝。需要说不的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面对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如何拒绝?解决方案:“说不的6个原则”1.把决定和关系分开2.优雅说不3.告诉对方你的损失4.质疑对方的要求5.说“不”可以换得别人的尊重6.明确说一个“不”,比模糊说一个“是”更有效案例: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面对自己不想做的事,勇敢拒绝当时大名人的邀请。第二种情况,做到一半,发现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怎么办?解决方案:“勇于止损”。改变认知视角,勇敢放弃。第三种情况,别人不断要求帮忙的事情,怎么办?解决方案:“设立边界”。从短期来看可能会有损失,但长期来看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赢得别人的信任,真正成为自己。案例:《创新者的窘境》作者克里斯坦森拒绝同事让他周六日加班的要求第三步“高效执行”,如何做到?三个注意事项:1.设置缓冲带:多预留50%的时间,应对突发情况。2.找短板:解决短板的问题,就能够让整个系统提高效率。3.警惕完美主义:完成比完美重要。成甲说书:精要主义关于本书和作者:本书长期占据美国亚马逊时间管理类图书第一名,并荣获800-CEO-READ商业书籍大奖。作者是格雷戈·麦基沃恩,被誉为是“21世纪的史蒂芬·柯维”。作为 “精要主义”的提出者、倡导者和领导者,他一直致力于帮助个人和企业摒弃琐碎,直抵精要,Apple、Google、Facebook、Twitter、Pixar、Adobe等多家世界顶尖公司都是他的客户。他在斯坦福大学开办了“设计你的精要人生”课程,备受欢迎,同时他还是《哈佛商业评论》杂志最受欢迎的专栏作家之一。主流成功理念的误区1.短时间内做更多,是高效。2.忙碌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不忙不会成功。3.付出越多,收获越多。真相是个人贡献和个人努力是不成正比的。只有在正确的方向,正确的时机,做正确的事情,才有可能让努力和贡献成正比。精要主义的核心主张:只做最重要的事,做“更少”,但能做“更好。”精要主义告诉我们,在各种繁杂的事情当中,要寻找最重要的事情,把核心的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精要主义者强势代言:《基业常青》作者吉姆·柯林斯说:“盲目的追求更多会导致失败”。乔布斯说:“人一辈子没办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要做一件事情就要把它做到精彩”查理芒格说:“在投资中最不害怕的就是寂寞,没事干,只等最好的机会出手,而等待本身也是一种投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说:“头等大事,就是把它当做最重要的事。”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因为说不,人们会变得高效。”实现精要主义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探索。是指探索精要的方向。第二步,排除。是指排除阻碍的力量;第三步,执行。就是高效执行。第一步“探索精要的方向” 如何实现?找到精要的方向,需要三步:1.跳出来找:跳出自我认知的局限,把自己从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两种方式:主动物理隔离,和通过阅读经典进行思想上抽离案例:比尔盖茨的“小黑屋”2.连起来找:把所有线索连起来,寻找最重要的信息。四个技巧:一是记日记、二是亲自验证、三是关注不寻常、四是追问自己。3.极致的找:放弃好机会,只找那10%最好的机会基本原则:如果答案不是一个确定的yes,那就是一个明确的no。案例:查理芒格的投资理念“等待也是一种投资”第二步“排除阻碍的力量” 如何做到?生活中面临各种压力,要做最重要的事情,需要勇敢说“不”,学会拒绝。需要说不的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面对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如何拒绝?解决方案:“说不的6个原则”1.把决定和关系分开2.优雅说不3.告诉对方你的损失4.质疑对方的要求5.说“不”可以换得别人的尊重6.明确说一个“不”,比模糊说一个“是”更有效案例: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面对自己不想做的事,勇敢拒绝当时大名人的邀请。第二种情况,做到一半,发现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怎么办?解决方案:“勇于止损”。改变认知视角,勇敢放弃。第三种情况,别人不断要求帮忙的事情,怎么办?解决方案:“设立边界”。从短期来看可能会有损失,但长期来看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赢得别人的信任,真正成为自己。案例:《创新者的窘境》作者克里斯坦森拒绝同事让他周六日加班的要求第三步“高效执行”,如何做到?三个注意事项:1.设置缓冲带:多预留50%的时间,应对突发情况。2.找短板:解决短板的问题,就能够让整个系统提高效率。3.警惕完美主义:完成比完美重要。

感觉忙碌却收获甚微吗?——更少,但更好的《精要主义》

你有没有感觉到自己越来越忙,但是又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经常感觉自己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好像又没有太大的成效?感觉现在选择过多,信息过载,不知道自己该选择什么?本书或许可以给你我启发。精要主义的核心思维:时间和精力只用于有意义的事情,实现个人贡献的峰值。本书主要从探索、排除和执行三个方面进行精要主义的阐释。探索——区分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排除——摆脱无意义的多数;执行——让有意义的少数做起来毫不费力。一、精要主义的核心思维模式:1、选择——一种战无不胜的力量一旦我们放弃选择,别的力量或别人就会插手替我们做出选择。这个思想的典型例子是《活出生命意义》的作者弗兰克,他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关押期间悟出了这个道理,即使别人限制了你的人身自由,但是你还是有选择面对其态度的自由。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也提到了这个例子,而且柯维提到了人的四个天赋:自我意识、自由意志、想象力和良知。选择是自由意志的集中体现,也是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的重要基石。更有意思的亮点是,本书将习得性无助和选择能力的缺失联系起来。习得性无助是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提出的(有兴趣可百度),它很好地阐释了当人们放弃了选择的时候的表现——习得性无助,而且区分了两种习得性无助:一种是什么都不做,一种是无选择的什么都做,后者表面很积极,但实际上也是放弃了选择的能力,所以作者概括的很好“不加思考的努力等同于习得性无助”。选择是一种战无不胜的力量,它的存在独立于其他的任何事物、任何人以及任何的力量,是精要主义者必须高度重视的能力。2、甄别——几乎一切都是噪声借鉴工科术语,甄别就是从噪声中提取出信号。在精要主义者看来,真正重要的只是少数。这个概念中还关联着两个理论:二八原则和“幂次定理“,也就是说有些努力的确比另外的一些有成效。这个就像武侠小说中的”命门“一样,你攻击其它的地方时效果微弱,但是攻击”命门“只需一击即破。如果从系统思考的角度来看就是改变一个系统有很多的杠杆点,作用于不同的杠杆点效果是不同的。精要主义者会花费较多的时间探索自己的所有选项,花更多的时间来辨别,但是花更少的时间来做,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种方式有点像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中提到的两种方式之一:将所有的选项放到台面上一起做选择,而不是一个个地做选择。3、取舍——我究竟要的是什么?这个可以借用中国古典思想——“舍得”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经济学中就是“机会成本“,你选择了一个意味着放弃了另一个,所以必须选择对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二、探索探索的目的是为了区分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总是面对很多的选择,精要主义者不同于非精要主义者的关键就是:广泛地探索和评估各种选项,保证选择的正确性,然后在少数重要的思想和事情上“大干一场“。在本章中,书中给出的建议是:抽离、审视、游戏、睡眠、精选。 1、抽离这里举了比尔盖茨的例子,他经常性的从工作中抽出一个“礼拜周“,只进行思考和阅读。我想用另一个例子来说明,哈佛大学教授穆来纳森做过一个研究,指出穷人和过于忙碌的人有一个共同思维特质:长期的资源稀缺培养出了“稀缺头脑模式”(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731/12832264_0.shtml)。这里的资源指的是时间或金钱,例如,当你的时间和注意力被一堆事件占据的时候后,你就没有时间去思考真正重要的事情、制定规划,最终会导致越来越忙,却成效寥寥。穆来纳森用”带宽“来形容这种现象,就像公路的宽度一样,当路上的车很少,公路没有被充分利用,但是车过多,则会导致交通阻塞。而应对的方式是:定期让自己抽离出来, 给自己一个不受打扰的空间和时间,认真反思和思考,而不是一路向前冲,只顾拉车,忘记看路,最后导致碌碌无为。2、审视互联网时代,我们被信息淹没,感觉好像信息过载,其实真正的有效的信息(知识)是匮乏的,审视就是要从大量信息中分别出真正的知识。这里以记者(作者是记者出生)为例进行说明,一个好的记者不仅能从事实中提取和研究信息,而且能够找出信息之间的关联,通过整合信息和之间的联系,构建能够传达明确意义的故事。这里提供了几条建议:①把眼光放到大局上重点是不仅看到每天独立的事件点,还能把它们联系起来看到各种的趋势。②倾听话外之音,领悟言外之意精要主义都是好的倾听者,能够听到言外之意,自动过滤掉噪声,而获取真正有价值的信息。③实地探索,认清问题本质实地探寻可以看到重要的细节,书中举了婴儿保温箱的例子。我觉得用京瓷集团创始人稻盛和夫的例子更合适,有一次他们生产的一种陶瓷产品在高温烧制的过程中总是变形,他一直在实地观察,最后发现了解决的途径。④捕捉不正常和不寻常重点谈的是要将被观察的事情放到一个更大的背景中去理解,找出它和其它领域的关联性。从这种关联性组成的“蜘蛛网“中发现”不寻常“的细节和行为。⑤走出逃避和推诿的怪圈对棘手的问题给出模棱两可、漫无边际的答案,比搜集必要事实、信息来做一个考虑全面而有根据的回答要容易的多,但是这种回答会导致恶性循环。而走出怪圈的方法是明确和直面问题。3、游戏我们会很奇怪为什么游戏会成为探索的一部分,而事实是游戏的意义重大。在罗辑思维《游戏是个怎样的世界中》指出游戏有极大特征:①及时反馈;②荣誉感; ③带来心流(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1MTIxMDQwMA==.html?from=s1.8-1-1.2)。而且美国也将游戏引入到教育中(http://edu.qq.com/a/20160412/047643.htm)。而游戏在精要主义中的作用体现在如下的三个方面:①游戏拓展了人们的选择范围游戏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开放视角,鼓励我们扩大意识流和构想新的故事。②游戏可以解压③游戏对大脑的执行功能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爱德华哈罗威尔(哈佛任教22年的儿童心理学家)解释大脑执行的功能包括:制定计划、安排日程、委派任务和做出决策,而游戏能够刺激大脑中相关的区域。记得我很喜欢的《魔兽争霸》就具有这样特征,在固定的资源情况下,你要学会协调资源配置,考虑科技的提升、兵种的互克、甚至是地形对战斗的影响。4、睡眠睡眠可以让我们的精力更加充沛,同时也是实现个人贡献峰值的必要条件。在《自然》杂志中,研究者解释睡眠时,我们的大脑会努力对信息进行编码和重构,甚至是建立新的神经细胞间的连接,而最新的研究也表明,人们大脑的神经元的连接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直在进行的。总之,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我们建立多种新的连接,去更好地探索世界。而谷歌公司有为员工中午午休提供的小憩仓可能也是基于这种考虑。5、精选精选是要建立一种选择的机制,可以用来过滤掉大部分的选择诱惑,有的时候甚至是为了梦想中的工作而放弃看上去很不错的工作,因为这种精选要求极为苛刻。①不是YES就是NO在TED人气演说家德雷克西弗斯的《没有差不多。不是YES,就是NO》中给给出了悬置的标准,看似很极端,但却是对精要主义原则的精炼概括。这种极端的标准有个好处,过于宽泛的标准会让自己面对大量的选择。通过建立具有选择性而又明确的标准,能够给我们提供一种系统的工具,用于辨别真正重要的事情,过滤不重要的。②三条最低标准+三条极端标准在面对各种机会的时候,建立这种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决策。三个最低标准就是只有同时满足了这三条才能入我们的“法眼”,才会作为考虑项。而极端标准就是如果机会不满足极端标准的两条就不考虑。三、排除1、澄清澄清就是要先确定精要目标,而精要目标要满足两条标准:①鼓舞人心;②具体明确。2、“不”这是排除非常重要但是常常被我们忽视的,因为拒绝别人总是让我们不好意思。但是如果要做到精要主义,就必须对某些请求和要求说不。同时,为了做到“优雅“地说”不“,作者给出了六条原则:①把决定和关系分开;②优雅说“不”并不代表要用“NO”;③关注权衡取舍;④自我提醒,每个人都是推销员;⑤说不需要用人气换尊重; ⑥一个明确的“不”比一个模糊的“是”更优雅。3、止损就像炒股一样,止损涉及的概念是“沉没成本”,人们会有个惯性,如果已经投入很多,即使知道最后成功无望,还是止不住继续投入,导致损失更大。常见的止损的六大陷阱和对策:陷阱 对策禀赋效应(拥有某物,倾向高估) 假装不曾拥有对浪费的恐惧(已经投入很多) 承认失败,让成功开始强己所难(过于努力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寻求中性的第二建议(和别人倾述)现状偏见(因为一直在做,所以坚持) 零基预算法(必要性从零开始计算)随意承诺 先停顿,再说话害怕错过 逆向试行,战胜害怕4、编辑作者用电影中的剪辑来进行类比,是个很好的比喻。常用的方法有如下的四种方法:①删减,自律抛弃那些好的选项②精缩,用有意义的活动代替无意义的活动改变行为和意义的比率,淘汰许多无意义的活动,并用特别有意义的取代它们。③纠正,反观核心,调整方向通过经常性地反观核心目标来调整我们的航向。④少量编辑,知道在什么时候进行谨慎克制。四、执行本章的重点是让有意义的事情做起来毫不费力,主要提供了缓冲、扫除、进步、心流、专注几个方法。1、缓冲,充分的准备带来优势缓冲其实是为了面对冲击的,典型的代表就是国人的储蓄习惯,因为没有完善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所以必须要在银行中存款,以备不时之需。稻盛和夫在《干法》中提到的他听盛田昭夫的演讲,盛田昭夫提出企业经营的“水库理论”,也就是公司要有足够的现金储备,这样可以应对市场的变动和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缓冲意味着存量,它可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回到精要主义,生活工作中存在缓冲区可以减低执行必要任务时的阻力,避免在最后节点的“急刹车”带来的效果不佳。设置缓冲区有三个窍门:①完善的准备;②预留多50%的时间;③做好情景规划。2、扫除,锁定你的“最慢行者”核心是打开限制瓶颈,或者可以理解成“木桶原理”的利用,就是短板决定盛水量。三个建议:①明确目标;②锁定障碍;③扫除障碍3、进步,小胜利的价值进步可以获得激励,为前进提供动力,让执行变得容易。三个方法:①关注最小进步;②做最低可行的准备;③直观地嘉奖进步。4、心流,常规造就天才很多有创意的作家不是突然灵感来了才写作,而是形成规律的写作习惯。常规其实就是建立习惯,让那些有价值的行为变成习惯,就不需要消耗过多的自制力。从而可以把更多的自制力(自制力有极限)放到更重要的事情上。释放常规力量的方法:①触发器在《习惯的力量》中,作者提出了习惯的养成模型:刺激——常规——激励,刺激就是一个触发器。如果你想运动,就把运动装备提前准备好,放到显眼的位置,这样容易触发。②先啃最难啃的骨头③混合型常规每天都干同样的事,感觉很无聊,那么在可以建立多重循环,比如以周为单位,每天不一样。这个就像是信号处理中将单一的正弦信号变成了多个正弦信号叠加,甚至是成倍数关系,构成和谐的旋律。④各个击破建立一个新习惯通常需要消耗大量的自制力,所以同时建立多个习惯通常很难。 5、专注,当下最重要的事其实就是活在当下,“过往不恋、未来不迎”。三大技巧:①想清楚当下最重要的事情;②专注当下把未来清除出去;③给事情列个优先顺序的清单。设计你的精要人生当你在回顾你的生活和工作时,是更愿意看到长长的,上面不满没有太大意义的“成就”的细目清单,还是少许有着真正意义的主要的成就清单?

专注目标,简约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忙的时候,而越是忙的时候越能体现一个人对人生管理的有效性。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去抱怨要做的事太多,而是需要想办法解决自己忙到焦头烂额的现状。天天忙到没空闲时间,一定是自己无法分辨事情的重要性,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事也做不好。如果想要让自己不那么忙,我们就必须明确自己做事的目标,只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方便我们去拒绝一些繁琐事情。精要主义知道自己追求什么,能够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也就能轻松的安排先后顺序,甚至是排除掉许多看似重要却可有可无的事情,做到真正解放自己。而非精要主义则不善于拒绝别人,也没有清晰的目标,结果只会是一事无成,如果我们不懂得主动安排自己的人生,等于将自己的人生让别人做主。文中对如果成为一名精要主义者做了深刻的分析,也提供了许多改变的方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探索,排除,执行。探索就是在众多事情之中找到最重要的那个,去发觉自己真正想要的以及最核心的事情,寻找真正目标不容易,这里面可能会受到社会环境,公司发展,个人性格和人生追求等众多影响,但是一旦找准目标,那么所做事情都将具有目的性,更有高效性。找到目标以后,就是排除一切与目标无关的一切杂事,学会拒绝,才能拥有足够时间去完成重要的事情。当目标找到了,与目标无关之事也排除了,最后一步就是执行了,按照自己规划的一样一步一步将其进行到底,坚持下去必定会有想要的收获。

更少,但更好——为自己留出更多空间享受本质和精华

读毕,对精要主义有几点理解。第一,精要主要的内涵,也就是精要主义者的核心思维模式。只做必做之事,尽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时间和精力投资,从而达到个人贡献峰值。第二,养成方法。探索--排除--执行。探索哪些事项是无意义的,哪些事项是有意义的。排除掉那些无意义事项。创造方法去执行那些少数有意义事项。坚持这样做。

脑子清醒,才能真正精要主义

有段时间在思考如何能在某一个领域上做到专业,看到《精要主义》的时候,就希望能找到答案。于是读书有主要的两个目标:1. 如何找到自己应该专注的事情2. 找到之后,如何能专注的执行总的来说,《精要主义》结构清晰,方法论叠加案例,读起来不会特别费劲,有一种结构化的舒适感。核心观点来看:明确自己最有意义的事,做的更少但是更好,避免贪多求全,认为自己可以兼顾。“精要主义者”有一个核心思维模式(选择、甄别、取舍),三个主要路径(探索、排除、执行)。简单梳理一下:1. 明确目标与标准在我看来,找到重要的少数事情,前提是有一个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判断是否重要的标准,能最有效促进目标达成的即重要。目标也会有长短期,因此在不同时期,可能重要的标准也会略有差异。值得一提的是目标需要有结构化(可以参考smart原则),标准跟随目标,最好也可以量化,具象。书里提出的“个人贡献峰值”也是一种标准,落到事情上时,也需要拆解。2. 区分有意义的少数与无意义的多数看清事情是首要的,在看清的基础上,以具体的标准进行评估分析,就能更好的区分是否有意义。3. 拒绝无意义,执行有意义拒绝无意义需要划定边界,果断说不(当然有技巧会更好),审视好方向,有问题时候即使放弃止损;有意义的事情需要果断执行,养成常规习惯,扫清阻碍,专注到当下。主要内容可以参考脑图的笔记(ps.参考朋友的方式写脑图笔记,觉得是一种结构化训练,值得推荐)回到读书的目的,这本书没有算完全解决我的问题,不过还是有一些思考。我觉得要执行精要主义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核心是需要一个很清醒的头脑。在我看来,脑子很清醒是对一个人很高的评价。我理解的清醒是指有很强的结构化分析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宏观地看清事情全貌,不重不漏,因果前后关系;二是能抓住核心的关键要因,找到那个能核心影响结果的因素。精要主义的很多步骤,明确目标、确定标准、区别有无意义、划定边界、是否该止损放弃……都需要有对现状的分析,也需要有结构化的思路。反过来,会看到这样一些例子,没有很清晰的分析与目标拆解,遇到困难,以精要主义为借口说不,也可能适得其反。

毕竟,我们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

事业规划断舍离实践手册,我想这大概是向别人介绍《精要主义》的最省力的说法。因为看完整本书,那个明确而且坚定的“不”字,感觉绕梁三日不散,最重要的是你要舍弃什么东西,也许是杂务,也许是任务,也许是你眼里的机会。当然在作者麦吉沃恩看来,所有和目标无关的东西,可能都叫障碍。就像把司空见惯的螺丝钢管组装在一起,原来可以是一门攻城略地的加农炮一样,这本书都没有提供什么耳目一新的绝招,让你一击毙命,但就是靠着最朴实的基本招数打了一套滴水不漏的冠军拳:通过选择,聚焦真正的要务。专门辟出空间时间进行工作,不被打断,不因变动而改变。重视游戏与休息,这是提升工作质量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灵感和创造力的土壤,并不是可以随便被牺牲的。具体化目标,强调操作性和可检验性,当然这里的目标在麦吉沃恩这里倒未必是所谓终极目标或者是初心,它是一个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改变的,甚至是阶段性的设定。比如家庭聚会,比如我要完成这本书这样此时此地非常当下的目的。对其他的事勇于说不,同时练习自己说不的能力,减少说不的愧疚感。把任务里的短板——坏事者找到,重点击破。找到最容易改变的地方入手,以便给自己激励。然后把这些操作规律化,减少操作时的意志力的参与,实现自动化。所以,你看总结起来是不是很简单?可看着那么多人成功,但是你没有,也许归根结底可能不是你能不能实践他们的理论,而是你不能从他们的实践里找到真正的意义感。因为所有的励志自助书籍,说到底都像心理学的认知疗法,用一套更可行的行为模式替换目前看起来低效的做法,而这一切都是在辨认自己的自动思维,动摇自己的有害的基本信念的基础上,如果这一点没有修通,可能再好的拳法,都打不出应该有的精气神。所以到底是什么样的措施会塑造出一个什么样的人,还是什么样的人才会使用相应的措施,这个问题就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困扰着我,最初的最初,到底是什么启动了第一招?即使不是他,或者也可以实践一下他的理论,走到哪一步继续不下去,可能就意味着你和他在不是同一种人的道路上在哪个岔路分了手。也可能你在他的刺激下不至于改头换面,但扎得快走几步也是好的,起码现在我要再开一条战线,都会问问自己这个选择,对我来说是不是只是貌似希望的一个拖累。毕竟,我们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最后作为一名图书从业人员,我真的必需为这本书的排版设置点赞,无论是集中焦点,还是反复强调重点,都在板式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让你不需要像看小说一样逐字逐句阅读,但同时又能很快抓到重点。它是延续性和同时存在感的一个很好的示范,这才是纸质书在形式感上真正优越过电子书的地方,不是吗?

LESS,BETTER——《精要主义》书评6/56

《精要主义》书挺好。之前在《少的力量》中,知道Less is more 的观点。《精要主义》提出的是Less,but better。两者有些类似,却又有区别。少就是多,强调的是少。更少,但更好,重点是更好。精要主义不是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对的事情。它也不是提倡为了少做而少做,而是主张只做必要之事,尽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时间和精力投资,从而达到个人贡献峰值。那究竟什么是对的事情呢?这让我马上想到许三多。他说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具有愚者精神的许三多,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牢牢抓住身边能做的每一件事情,结果成为高城眼中的参天大树。例如他即使在红七连那样松散的环境中,仍旧每天整理内务,每天练习踢正步,站岗一丝不挂,闷着头愣是给整出一条路来;腹部绕杠,做了333个,破了连队记录,自己躺床三天;和伍六一比赛俯卧撑,各自背着一个大锅跑步;持续到图书馆看书,不知道看什么,就按照嘴笨的方法,从第一个书架的第一本书看起等等。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这就是对的事情吧。有个人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慧海答:“有”“是什么呢?”慧海答:“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什么区别呢?”慧海答:“当然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不一样呢?”慧海答“他们吃饭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的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慧海禅师继续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如何做到精要主义?作者的建议是探索、排除、执行。他认为几乎一切都不重要,不加思考的努力等同于习得性无助,依据最终结果找出“我要大干一场的是什么”。每一步骤下又给出若干具体的方法。探索。1 抽离,为探索和思考留出时间,每天20分钟阅读经典。2 审视,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放眼全局不纠缠于细节。每天写日记,记录观察和感悟。3 游戏,激发探索精神,从过去的经历中开采喜欢的游戏。4 睡眠,对思想、身体和精神的投资。5 精选,只接受前10%的机会。时刻追问“这确实是我所追求的吗?”若果不是大大的YES,那就是一个确定的NO。排除。6 澄清,做一个以一当千的决定,目标意义重大、可量化、很明确。7 勇气,敢于说不,只答应真正的要是。8 放弃,止损。“若果不是之前的投资,现在愿意在这个项目中投入多少?”9 编辑,改善需删减。10 边界,设定界限带来自由。别人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找到自己的坏事者,列清单,“刺痛”时记下来。执行。11 缓冲,充足的准备。基于最佳情况,考虑最坏可能。承认无法预测的意外情况作完善准备;考虑到规划谬论,比预计时间多留出50%时间。12 扫除障碍,弄清楚核心目标,完成比完美更重要。13 进步,为小胜喝彩。关注最低可行性进步;做最低可行性准备,尽可能少的投入,尽可能早的开始;直观地嘉奖进步。14 心流,设计常规。在重复中,我们掌握常规,任务就变为习惯。触发器;要事第一。15 专注,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专注当下,把未来清除出去;列清单,排优先顺序。这本书中同样强调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落实到行动。一个烂开始,远胜无数完美的规划。现在读一本书,先快速浏览一遍;然后就框架做一遍笔记;最后写一篇书评。如此这般,对于书本内容认知加深。给每一本读过的书籍评分,根据评分很容易知道哪些书值得再读。6/18/16 06:07-07:00 AM

全书的主旨

全书从精要思维、要事探索、非要事的排除、执行要事的策略等等方面展开,读过之后醍醐灌顶,需要定期重温,让自己每天活得更轻松。

做生活的剪辑师

格雷戈•麦吉沃恩是《精要主义》一书的作者。他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是写下当天要做的6件事,按重要性排序后,他会划掉5项,只集中注意力完成剩下的一件事。在麦吉沃恩的眼里,忙碌毫无价值。身为一个精要主义者,他认为几乎一切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只有极少数事情。一、本书要点麦吉沃恩说,更多的努力不一定能带来更多的收获,但是“更少,但更好”却可以。所以,我们需要观察环境,寻找重要的少数,淘汰不重要的多数。他指出,巴菲特90%的财富来自10项投资,他仅在少数至关重要的投资机会上押重注,而不是把有限的时间、精力、资金投向不可胜数的机会之中。所以,我们要寻找个人贡献峰值的所在,在合适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投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新闻专业的教育,让麦吉沃恩学会用编辑文章的技能来编辑人生,做自己生活的剪辑师。剪辑自己的人生有四条原则:1、删减无意义之事;2、聚焦于有意义之事;3、纠正,反观核心,调整方向;4、谨慎编辑,只在最重要处下手。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应如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一样——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流畅优美,毫无冗余。二、读后感我每天给自己设定的任务很多,工作上有“每日三要事”,生活上有“清晨三要事”。比如采访、写作、编辑杂志、跑步、读书、练八段锦,等等。但是,我常常在庞杂的事务中迷失了方向,透支了精力,远离了我做这些事情本来的初衷。《精要主义》这本书来得很及时,它提示我:生活是一篇长度有限的文章,需要经过剪辑,才能突出重点,体现价值。三、学以致用我把记事本上的计划和任务进行大量的删减,最后只剩下一条——每天22点睡觉。为什么我会把“早睡”列为每天最有价值的任务?回顾我之前设定的那么多计划,其背后的核心诉求是:身体健康、情绪愉悦、心智成长、人际关系和谐、事业有成。那么,只要我做好“早睡”这一件事情,每天保持8小时睡眠并自然醒,在上班之前获得2小时状态最佳的“黄金时间”,全天头脑清醒,就能保证上述诉求获得满足。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过一种主动选择的生活

看到这本书的书名《精要主义》,想起了二八法则,通篇读完之后又想起了《断舍离》、《做时间的朋友》,书名不一样,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把时间精力花在自己觉得值得的事情上,有选择有取舍,并为自己的主动选择付出持续的行动,过一种精要主义的生活。啃了无数文章,喝了若干鸡汤,如果一切没有落实到行动力上去,都是一场空。意识的改变,需要行动的支撑,而不是臆想。知行合一,应该是我们的日常 routine, 而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如同每天早起刷牙洗脸一样,已经融入日常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额外刻意的一时兴起。选择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选择题,选择这个意味放弃那个,但可以做到是我们主动选择,是经过掂量之后的决断。对于这个选择我们无悔,只希望一心一意去做好。只有当自己开始行动起来,才会发现差距原来那么大,而不是自以为的想当然。想象和现实之间隔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只停留在想象中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唯有行动起来,才会发现问题,并针对当前的问题,寻求解决之道。想起最近在练书法,看视频中老师写字行云流水,光看着就觉得是一种享受;当自己拿起毛笔写字的时候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写的时候手发抖,练最基本的横竖撇捺都写不好,毛笔根本不听使唤,心里想和实际写的完全不一样;没有捷径,只有多写多练,经常总结,哪里薄弱就加强哪里。在写了几十张后,手没有那么抖了,只是有些笔画依旧写不好,除了持续不断的练习,也要多琢磨差距,注重提高质,要把时间精力花的值得,而不是为了追求所谓的量随意挥洒时间精力。让每天都有进步有收获,优于过去的自己,而不只是做了而已。在这个速食的时代,我们总是太着急,一味追求速度,希望有速成的方法,期待立马发生变化,却不愿意静下心来,慢慢的静静的把事情一件件做好,有点匠人精神,沉浸在其中。Less is more.书中内容摘要:精要主义是一种人生思维方式和态度。德语:Weniger aber besser,意思是“更少,但更好”精要的基本价值主张:若要最大限度成就真正重要之事,切忌贪多求全,事事应允。精要主义者的思维模式●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如何支配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若无选择,讨论权衡取舍就没有意义。●甄别:几乎一切都是噪声,只有少数事情价值非凡。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费时费心地去辨别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有些事情比其他事重要得多,因此费力找到它们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取舍:我们不能什么都有,也不能什么都做。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就大可不必评估和淘汰各种选项。一旦接受了取舍的现实,就不要再问:“我怎样才能完成这一切?”而是要问一个更加诚实的问题:“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探索:区分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我们不是要找过多的好事情去做,而是寻找个人贡献峰值的所在:重要的事情,恰当的方式,合适的时间。排除:摆脱不重要的多数淘汰非精要之事不仅是心智的训练,也是情感的训练,比如必要的时候对社会压力说“不”。考虑到取舍的现实性,我们不能选择什么都做。真正的问题不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这一切,而是谁来决定我们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当我们丧失选择权的时候,别人会替我们作出选择。所以,要么慎重地选择有所不为,要么不由自主,任人摆布。执行:让有意义的少数做起来毫不费力不是逼着自己去执行,而是把时间省下来创造一种方法,用来扫除障碍,使任务执行起来变得尽可能轻松自如。探索,排除,执行并不是呈周期性循环的独立事件,若我们能持续运用,就能获得越来越多的收益。精要主义者的未来“更少,但更好”正是一种恰逢其时的信条。一旦我们允许自己在选择去做什么时变得更挑剔,一切都会改变。我们立刻就拥有了开启人生下一辉煌阶段的钥匙。我们拥有无尽的自由来学习排除非精要之事,不再受控于别人的安排,并自己做出选择。有了这种无敌的力量,我们就能找到自己对个人的人生和事业,乃至全世界的贡献峰值之所在。

深奥的简洁

最近有很强的感觉,发现许多书中的观点都可相互印证,而其论述方式也很接近。就比如《稀缺》、《错觉》、《看不见的大猩猩》,都在谈人们注意力局限性问题;而《精要主义》和《权力的悖论》则都探讨了何以曾经的成功会成为“绊脚石”这一现象。当你达到一定阅读量后,就会逐渐明白,许多书的核心理念都是想通的,仅是从不同角度切入和采用不同案例罢了,这算不算是把书读通了呢?也许大道至简,需要讲明白的无非是几条道理 注意力局限与多任务之弊 首先,我们来谈我们注意力局限性问题。“看不见的大猩猩”就是研究该问题的一个经典的实验,当我们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点上(数传球次数)时就会忽略显著的周边因素(大猩猩出现),如果这个“大猩猩”是非常关键的信息,那就会造成我们严重误判,并可能致命。为什么开车时最好不要打手机,就是因为通话使我们注意力从注意路况转移到了注意通话内容上,由此就会忽略可能出现的紧急状况,更容易造成车祸。其实,我们更应关注通话过程对认知的占用,而不仅是对手的占用(蓝牙和免提并无助于解决这一状况),但情况似乎在变得更糟,越来越多电子设备正在侵占驾驶员有限的认知,让其无法把全部精力都用在驾驶上。这么说来,对于出租车驾驶员来说,那些打车软件似乎也会成为安全隐患。 从开车延伸到我们日常工作中,我们来探讨最近比较流行一种观点:多任务工作方式。事实上,每个人在当下都已经被逼无奈成为一个多任务工作者,各种社交媒体和沟通工具已经将我们“淹没”,一个工作日我们处理工作也是五花八门,更别说大大小小的会议(有多少人捧着电脑穿梭于各类会议)。但值得反思的是这样是否好,或者是否有效率?有截然对立的两派观点,激进一点的认为,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多任务工作能力已经是一种必备的技能,而且确实能提高工作效率。但更多人属于传统派,他们认为用整块无干扰的时间处理一件最重要的事才能达到最高效率,且保证工作质量,经典管理书籍如:《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要事第一》也都持这一观点。如果从上述注意力局限角度来看,显然传统派是更有科学依据的,我们大脑从来就不是为“多任务”而设计的。也许你也有这样的体会,在不同任务间切换很累且浪费时间,因为不同任务调用认知能力和记忆素材都不同,需要很长“启动”过程,一旦完成“启动”,又被其它事务干扰则有需要一次“启动”,这一过程足够让人崩溃。 接下来,我们来探究一下注意力的这种“隧道效应”是如何产生的,这就不得不回到演化心理学层面来做分析。这种对注意力的有限利用其实是大脑一种非常聪明的“节能”手段,大脑帮助我们屏蔽掉了熟悉的和无关的环境因素,让我们能对新状况做出迅捷反应。其实,在人类生存繁衍的大多数时间段里,环境都是相对简单的远没有现在这般复杂,这种“精简”策略是极具优势的,如果大脑对所有环境信息都不加筛选的输入让你处理,你早就不堪重负了。这种“节能”手段也是大脑在演化过程中不得不的一种权衡,因为大脑已经太耗能了,大概占到人体总能耗的20%-25%,如果再让你“事事关心”耗费不必要的能源(要知道人类在大多数时候摄取能量是不足的),那么你生存繁衍都会受到威胁。只不过,这种曾经的优势策略,要应对现在这样复杂环境出现了一些麻烦。 思维带宽与贫富差距 在《稀缺》一书中作者提出了“思维带宽”的概念,其实也是一种注意力局限。穷人之所以贫穷是因为他们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解决生温饱问题,而很少有多余“思维带宽”来考虑长远发展的问题。当我们总是为下一顿饭的着落而担忧时,又怎么会考虑儿女教育问题呢?但后者显然是脱贫致富关键。这就如同,穷人总是在考虑眼皮底下的事,而富人则有更多时间考虑长远规划,这种思维模式不同,假以时日高下立现。富人之所以富而穷人之所以穷,关键在于思维资源被运用到了不同之处,而每个人的思维资源都是有限的而且也极度宝贵。思维早就贫富,那么物质财富完全不重要吗?其实未必。 在《自控力》一书中作者提出我们每个人的自控力都是有限的,如同肌肉一样用多了就会疲劳。从这个角度来看,穷人群体由于长期处于稀缺状态,他们需要更多自控力去抵御各种诱惑,这也就让他们更容易出现“耗竭”,从而放纵自己。而一旦放纵一次他们就会把本可以摆脱困境的储备全部耗尽,再难翻身。长期处于“富足”状态下的富人群体,则更少遇到自控力“耗竭”的问题,而且即便奢侈一把,由于他们“底子厚”也更容易缓过来。“棉花糖实验”的结论大家应该都很熟悉,要懂得忍住短期诱惑而换取长期的收益,穷人相比富人其实并非完全不懂延迟满足,只不过他们处境更为不利,需要应对诱惑太多。而且正如《贫穷经济学》一书中作者的观点,一次放纵对富人是损失,而对穷人来说则是灾难。 即便穷人处于如此不利境地,但还是有一定之法摆脱困境,改变命运。首先,最关键的还是转变思维,所谓“安贫乐道”。安贫说的是不要盲动,守住一颗平常心,做到心态“富足”;乐道则是培养长远眼光、建立大格局,不把注意力仅仅局限在衣食住行上。当然这一定不是孔老夫子本意,笔者斗胆创造性解读一番。其次,要让自己免于诱惑的侵扰,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如奥德赛那样把自己绑在桅杆上,并且堵住耳朵,这样即便塞壬女妖的歌声再销魂也无法让奥德赛动心,而做出不理智的举动。当然养成好的习惯也是手段之一,运动、健身、有规律的作息都能让你精神焕发,保持良好的状态。同时要保持适当的人际关系,不要沉迷于朋友圈,做到“近君子而远小人”。最后,就是要尽早开启积累过程,这也是巴菲特的观点,如果你考虑到现在花掉的100元可能是未来的1000元时,你就会谨慎许多了,所以不是为了节约而节约,而是要让雪球尽早滚起来,给自己构建“护城河”的同时,让复利来创造神奇。 精要主义与权力的悖论 那些杀不死我的将让我更强大,但那些曾经让我成功的却可能毁灭我。前半句是尼采的名言,也是《反脆弱》整本书的核心,而后半句是最近阅读《精要主义》和《权力的悖论》两本书的体会。《创新者的窘境》也在表述同样的问题,曾经的成功恰恰是束缚住你更进一步的最大枷锁,对于企业和个人皆如此。 为何这么说?首先是强大的安于现状效应,我们非常不容易改变传统的做事方式,更何况是已被证明为成功的做法。成功的方法必然是完美拟合特定环境,在某些方面做到极致来获取最大竞争优势,则必然以牺牲其它方面(灵活性)为代价。这也意味着环境一旦改变,曾经成功的方法立马就会走向其反面,变得不再适应。除非遇到难以为继的重大危机,要进行触及灵魂的改革殊为不易。所以说,“不要浪费任何危机”,这句话就值得好好揣摩,所谓危中有机是因为唯有遇到生死存亡的重大危机,才能促使我们做出改变,才有机会获得重生。但真的到了这般地步,能够起死回生机会是非常渺茫的,在《再造卓越》一书中,柯林斯分析了企业衰落的五个阶段,进入第四阶段后几乎没有企业能够幸免于难。 其次,就是难逃“熵增”的命运,任何企业和个人或许都会无可避免走上复杂化的道路,让运行成本失控。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样的精要法则,曾经帮助我们获得了成功,可一旦成功,我们就被“虚名”所累,参加太多不必要的社交应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声望、到处分享自己成功之道……精力都被耗在于核心业务无关的事情上,最终成功反倒成为了一种“诅咒”。企业就更是如此了,从最初以业绩为导向、精诚合作的小团体,发展到大型官僚组织,看得见的是销售额的攀升和企业的光鲜形象,看不到的是管理成本的递增与内部合作和信息分享的愈发困难。任何企业都想做大做强,但是要知道大有大的烦恼,一旦组织变得庞大,内部复杂性就会呈几何级增长,最终宿命便是触及“科斯天花板”(组织成本>交易成本),难逃被小组织蚕食的命运。 《权力的悖论》一书也运用了同样的逻辑来思考问题。让我们获得权力的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同理心、分享精神以及让追随者和团体变得更好的能力,可一旦我们攀上权力之巅,就会变得独裁、失去同理心、对追随者不再关心与尊重、脾气暴躁、傲慢以及不折手段。权力的悖论就在于一旦我们获得权力,那些在过程中让我们变得更卓越的特质就会逐渐消失,而权力的腐蚀作用则会日渐凸显,最终我们也将失去权力。书中,作者列举了大量心理学实验来说明,只要我们觉得自己更有权力和地位,行为模式就会为之大变。不但对别人更为颐指气使、更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做出更多欺诈行为,并且对“道德滑坡”行为不以为然。阿克顿勋爵的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真是太具洞见。 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熵增”就是一种宿命,最终必将迎来寂灭,但如果能通过“创造性破坏”进入一个新的系统,则能逃出“成功的诅咒”,这也意味着组织的再造与人的自新。 最后,我们还是要回到中国人的传统智慧“中庸”上来,中庸但不平庸。更多财富和更高地位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时刻审视自己当下所追寻的目标是不是还符合“初心”。切勿让自己变得欲壑难填,走上一条不归路。保持“饥渴”和好奇,过让自己觉得舒服的生活。

愿你在拥挤不堪的世界里刀枪不入

当生活不时丢出一两个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我喜欢蹚遍书海寻找答案。在一个为各种事务围堵而不得迷宫出口的午后,看到“拥挤不堪”四字,心里的情绪小怪兽像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弟兄一样打了一个激灵,就是它了,我翻开了麦吉沃恩的《精要主义:如何应对拥挤不堪的工作与生活》。讲真,在这之前我总是像规避雷区一样鲜少翻看管理类书籍,因为对自己各种Q的不自信,而支撑我读完并读得津津有味除了精巧的篇章设计、顺畅的翻译语言之外,最重要的是喷涌而出、直抵内心的ideas。概括而言,成为一个精要主义者、践行精要主义的精髓,只需简单的三部曲:Choose→Discern→Execute。Choose“If you can't prioritize your life, someone else will.”“The highest priority is to protect your right to prioritize.”两句话道破“选择”的重要性,如果你不能及时、有效地捍卫自己“做选择”的权利,那么抱歉,不要再对someone else的贸然、频繁出现,横加干涉生活耿耿于怀,不要将造成生活拥挤混乱的责任迁就于someone else,是你没有有效行使选择权在先。综观我们的生活,纵使你足够坚定、足够有计划,也还是抵挡不了someone else替你安排人生的优先顺序,他们总是打着为你好、对你有利的幌子绑架你做一些计划外的事情。人生已经足够忙乱,怎经受得起太多someone else的见缝插针?所以,下次,如果要做的决定不是100%的Yes,那就直接说No吧,比起“伤面子,损感情”等,你赢得的是对彼此长时角度看来的尊重。相对于自己,自己之外的任何人都是someone else;而对于someone else,我们也是someone else的someone else。说来绕口,而刻意重复someone else就是想提醒自己不要做一个不自知、为人讨厌的someone else。一个人懒散地发呆,或是加入狂欢party,全在于个人选择,除了做自己生活的主角之外,我们无权对他人的生活指手画脚、替TA决定什么重要。在不同的时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量和选择出发点,没有身在TA所在的生活之中,就无法完全领会TA的喜怒哀乐,也就当然不能够替TA做恰逢其时的重要决定,既然如此,何不试着去尊重?我们习惯有碍于面子而去做一些事后肠子都悔青的决定,如果你不幸是万事有求必应中的一员,不妨在做出轻易承诺之前,先停顿一下、三思而定,或是巧借“逆向试行”的办法,看自己到底能不能承受坚定自己、拒绝无意义请求的后果。Life is only once,偶尔做点“出格”的事情、多增加点“非同凡响”甚至是当下看来“痛苦不过”的体验也许更interesting。Discern能够引发实质性改变的其实就是为数不多的极少数事情,而能在芜杂的不重要大多数中定位这些极少数确是一门学问。无论是“二八原则”还是质量管理之父约瑟夫·摩西·朱兰提出的“重要少数法则”(The Law of Vital Few)都强调“扭转命运”极少数的不可替代性。不是做得越多,把自己整得越忙就越是有成就感、有收获,重要的是找到能让我们绝对实现个人贡献峰值的那一件对的事情。Execute活在当下是老掉牙的论断,而能够不为过去、未来烦扰,心无旁骛地聚焦现在者寥寥。试问自己多久没有纯粹地、不受任何思想困扰地享受一顿美味,感受它的色泽、味道、给自己带来的最原始的饱腹美好?想要“WIN”,就要时时问问自己:What is Important Now?不要受“沉没成本”(由于已经投入其中的成本无法收回,而对某项已知的亏本生意继续投入时间、金钱或精力的倾向 )、“现状偏见”(status quo bias,仅仅由于自己一直在做而继续做下去 )和害怕浪费的心理束缚,在一些毫无坚持价值的事情上耗费精力,明智的做法是斩仓止损,承认并纠正错误,重新出发!在明确了“更少,但更好”的极少数后,从小处着手,创造动力,然后从小成就中斩获内驱力从而一步步取得重大突破。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Craig Ferguson曾说:“做你爱做和令你得意的事儿,你将刀枪不入。”(Do what you love, and what you're proud of , and you're bulletproof)。合上书,成为一个投资自己的精要主义者的愿望再强烈不过。JUST DO IT!

《精要主义》重启你的事业和人生

“如果你不能安排你生活的优先次序,就只能任由别人替你安排。”——《精要主义》突然被上面那句话触动,是在经历了连续两周的极度操劳和迷茫之后。可以说,这几年,这种状态总是周而复始地出现,尤其是创业之后。作为一个孤独的旅行者,我总是错误地把它视为一个必经的过程,是这份事业对我的考验。但是《精要主义》中的这句话,让我产生了反思。去年,我经历了极度忙碌的一阵子,完成了三件大事:写了本书,生了个娃,买了个房,可以说是收获颇丰。但是回顾这一年,这些事情也就占据了我不到30%的时间,而另外的70%却留给了一些“小事”——虽然有些事情在当时看来并不算小,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发现它们越来越不重要。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小事是否值得我花费那么大的精力?而我是否也错过了另一些大事?或者在那几件大事上,能否做得更加精进一点?两年多以前,我跳出大公司,告别“吃穿不愁”的状态,一头扎入了创业大军。一直到现在,尽管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却也未能达到自己的预期。在这个过程中,我几乎没有放弃每一个机会,去做了许许多多的尝试,结果就是,在无限的忙碌当中,牺牲了健康,以及和家人相处的时间。从0到1最大的挑战,不在于速度,而在于方向。因为没有一个方向是可以有确定回报的,就只能靠着更多的努力去把时间填得满满的,不断做着“加法”。我渐渐意识到了一点:强迫自己做得更多,只不过是一种障眼法罢了。可是,创业本来就是给自己更多的选择,给未来更多的想象空间。可当我被这些“强迫”的事情填满,也就失去了选择的权利。反而违背了当时的初心。每个人永远能可以做选择,但大部分人却选择“放弃了选择的权利”。这也是一种习得性无助。一些事情,虽然有点老生常谈,却是很重要的操作建议。简单且重要,这本身也是精要主义的核心:1、 静心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太过于嘈杂,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喧闹,这就更需要开辟出一片可以安静反思的空间,真正地全神贯注。每天10分钟,每月1天,或者每年1星期(比尔盖茨就是这么做的)?都可以,关键是有这样一个状态。2、 睡眠认为睡眠牺牲了工作时间?如果是这样,那应该是被成功学催眠了。尤其像我这种A型血的人,往往去“刻意”坚持,而这种坚持却牺牲了效率和身体。每个人回想过去那些不太顺利的时光,几乎都是缺乏睡眠的,这些互为因果。睡眠是创造力的孵化器,是投资自己的精、气、神,是保护一个人最重要的资产。3、 游戏人为什么可以在热衷的事情上如此投入?因为能获得全面的身心愉悦,人对快乐的追求是不可阻挡的。游戏就是这种可以把自己轻易进入“心流”状态的工具。何不把目标设为关卡,把任务当做打怪呢。人生如戏嘛,真实世界的不利因素是,付出不那么快得到可量化的回报;有利因素是,每个人都有无数个机会可以把这个游戏以不同的方式继续下去。4、 放弃很难,需要勇气,也需要极大的自信。一个实在不愿意合作的人;一份毫无价值感的工作;一本不愿意再读下去的书。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放弃是因为觉得自己拥有太少,害怕错过机会,说到底是不自信。几乎一切东西都是噪声,只有极少数东西是重要的。如果不放弃,又如何发现这极少数呢。无论是创业还是打工,也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选择,永远都可以,也永远不会迟。重启自己的事业,改变自己的人生。愿与所有朋友共勉。欢迎关注本人公众号“徐而道来”互联网时代的“无知经济论”者,为您带来最新最前沿的商业评论。

读书笔记:精要主义

现代社会对于人们的选择呈指数级增长,高度互联与信息过载导致社会压力增大,很多人受到了“你可以拥有一切”的指引,使得人们忙忙碌碌,不假思索的贪多求全。而精要主义主张只做必做之事,尽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时间和精力投资,从而达到个人贡献峰值。一、精要主义的核心思维模式模式一:选择,一种战无不胜的力量一旦我们放自己的选择能力,别的力量或者别的人就会插手替我们作出选择。不加思考的努力等同于习得性无助。高度重视选择能力,它的存在独立于其他任何事物,任何人及任何力量。模式二:甄别,几乎一切都是噪声努力和收获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更多的努力不一定带来更多的收获,“更少、但更好”可以。精要主义者认为:几乎一切都不重要。扫描环境,寻找重要的少数,淘汰不重要的多数模式三:取舍,我要的究竟是什么精要主义者将取舍视为生命中内在故友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先天消极的部分。他们不问:“我应该放弃什么?”而是问:“我要大干一场的是什么?”类似这样小小的改变,日积月累将会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二、精要主义养成的第一步:探索要素一:抽离,为探索和思考留出空间世界变的越喧嚣,我们就越要开辟出一片可以安静反思的空间,真正实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每天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创造一个空间,让自己从忙碌的生活中抽身而出。要素二:审视,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不要过多的关注不重要的小细节,要把眼光放在大局上。四种方法:1.写日记,成为自己人生的记者2.实地探索,认清问题本质3.捕捉不正常与不寻常4.走出逃避推诿的怪圈要素三:游戏,拥抱内心孩童的智慧当我们玩游戏时,人性得到了最纯粹的表达,个性得到了最真实的展现。游戏拓展了人们选择的范围,开阔视野;游戏时解压药;游戏对于大脑的执行功能可以产生积极影响要素四:睡眠,保护你的身心资产保证充足有效的睡眠时对自己的思想、身体和精神进行的投资。睡眠能让你更有能力探索实践,建立联系,在醒着的时候做的更少,但更好。要素五:精选,只接受前10%的机会如果答案不是一个肯定的YES,那么久应该是个肯定的NO。只接受前10%的机会。制订一种既有选择性又明确的标准。三、精要主义养成的第二步:排除要素六:澄清,做一个以一当千的决定制订一个精要目标,这个目标既具体可行,又鼓舞人心;既充满意义,又容易衡量。制订精要目标的两大要点:1.重在实质,而不是形式2.具体的目标才拥有鼓舞人心的力量要素七:勇气,优雅说“不”的力量关键不在于对所有要求都全盘拒绝,而是在于拒绝不重要的事情,以便应承真正重要的事情。对一切说“不”,频繁的说,优雅的说,只有千真万确的要是除外。优雅说“不”的六大原则1.把决定和关系分开2.优雅的说“不”并不代表必须使用“No”3.关注权衡取舍4.自我提醒,每个人都是推销员5.说“不”需要人气换尊重6.一个明确的“不”比一个模糊的“是”更优雅有效说“不”的八种方法1.尴尬的停顿2.委婉的说“不”或“不,但是”3.“我需要先看一下日程表,然后再答复你”4.使用电子邮件的回复功能5.“好的。那么我要取消的是什么?”6.带着幽默说“不”7.“欢迎你x。我愿意y。”8.“这个我做不了,但是X可能对此感兴趣。”要素八:放弃,止损就是最大的赢六个常见陷阱与六条应对策略陷阱1:禀赋效应禀赋效应:就是当一个人没有某件物品时,他就倾向于低估这件物品的价值,而当他一旦拥有该物品,就会倾向于高估它的价值对策1:假装你还不曾拥有它,你愿意花多少钱或多少精力去获得它陷阱2:对浪费的恐惧对策2:承认失败,让成功开始陷阱3:强已所难对策3:寻求中性的第二意见陷阱4:现状偏见现状偏见:仅仅是由于自己一直在做某事而继续做下去。对策4:运用零基础预算法零基础预算法:以零为基底的预算方法,换句话说,预算提议中的每个项目支出的必要性都必须从零开始证明。陷阱5:随意承诺对策5:先停顿,再说话陷阱6:害怕错过对策6:逆向试行,战胜害怕逆向试行:以一种相对而言低风险的方法排除不重要的东西要素九:编辑,看不见的艺术一个优秀的电影剪辑师会让人很难不去看重要内容,因为他已经淘汰了除了绝对必须存在的元素之外的一切东西。编辑自己人生的四条原则:1.删减,自律的抛弃那些好选项2.精缩,用有意义的活动取代无意义的活动3.纠正,反观核心,调整方向4.少量编辑,知道在什么时候谨慎克制要素十:边界,设定界限会带来自由事先设定界限,避免他人侵犯。免受他人事务烦扰的四个方法:1.别人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2.没有界限就没有自由3.找到自己的坏事者4.制订社会契约四、精要主义养成的第三步:执行要素十一:缓冲,充足准备带来优势为无法预料的事置备缓冲,以便意外情况的发生。设置缓冲区的三个窍门:1.作完善的准备2.比预计时间多留50%3.做好情景规划要素十二:扫除,锁定你的“最慢行进者”1.弄清核心目标2.锁定障碍3.扫除障碍要素十三:进步,小胜的价值努力追求在重要领域中的每一个微小而平实的进步。鼓励小胜的三个技巧:1.关注最低可行性进步2.做最低可行性准备3.直观地嘉奖进步要素十四:心流,常规造就天才正确的常规可以提升创造力和创新性,因为它减少了对精力的占用。我们无需要有限的自律性用于一次又一次地做同样的决策,只要把决策嵌入到常规中,就可以这种自律调拨到其他精要事务上去。要素十五:专注,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可以借鉴过去,也可以畅想未来,然而,只有此时此地,我们才能执行真正重要之事。活在当下的三个技巧:1.想清楚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2.专注当下,把未来清除出去3.给每一个清单排列优先顺序五、结语:存在,设计你的精要人生过一种真正重要而有意义的生活。精要人生,是一种了无遗憾的生活。如果你已经正确地识别出什么是真正的要务,并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那么你很难回为自己作出的选择抱憾不已。相反,你将会为自己所选择的生活感到骄傲。

less is more

今年4.23世界读书日罗辑思维读书会中,潇洒姐推荐了此书,是idol推荐的,那必须读起。首先在豆瓣里mark了此书,它属于5月书单的必读之一。回顾自己看的书,发现工具书占多,于是我的文笔好不到哪里去是有缘由的。但是读了7年工具书的好处,自然是显而易见的。有条理以及简洁表达,用最少的文字说明问题,是我最爱的方式。回归主题,这本书可以直接用less is more来概括,如果说《断舍离》书名就是在教人要断,舍,离,那这《精进主义》虽然没有直白说明,可是里面的内容时时刻刻提醒着断舍离的概念。【主动说不】对于自己不想要的不想做的,请SAY NO,不然,你那么委曲求全,不好意思的拒绝,就被人误解成理所应当的YES!长期被戴上老好人的帽子,若是有一天幡然醒悟了,只会让人觉得,你变了你怎么这样不和善了BALABALA。【理衣柜的哲学】对于那些可能将来某一天会穿的,但现在好像完全不想碰的衣服,数量之多,那怎么办呢?在心里假设这些鸡肋衣服们你还未曾拥有,你现在还会掏钱买它们么?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扔了吧。。【你是真的忙碌,还是效率不高?】每人每天都会有很多各种各样的事,你遇到的问题,你处理这些事情的优先顺序是否得到?忙的方向有没有问题?方法对不对?你是真的在忙?还是以忙为幌子来掩饰你的低效率。如果不能自己主动安排生活的优先顺序,就只能任由别人替你安排他们所谓你应该要做的事儿了。【你真的什么都要么?】不假思索,看到好的都想要,都想学,没有分清自己是否合适,是否真的需要,盲从,导致精力分散,过多贪多求全可能导致最终失败。【目标宏伟真的好吗?】没有具体直观的目标,是没有方向感的,简单可视化的目标,加之从小处着手,早动手小步前进,慢慢攻破。【未来和现在哪个更重要?】你生活在现在这一刻,活在当下,更踏实,问清自己当下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扫除心中对于未来的过多美好期待(以后我一定会怎么样怎么样等等),好好活在现在,给现在的时间规划清单排列优先顺序再进行执行。更少但更好,简化生命的问题,区分必要的和真实的。今天5.25自爱日。愿大家可以好好爱自己,掌控并拥有自己的生活~~

精要是一门学问

在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对事物的选则愈来愈多。或许是基于人类贪婪的本性,以及想要控制一切的欲望,周围的人开始喜欢炫耀忙碌,把成功曲解为成为超人,搞定一切,以睡得少为自豪,以忙得焦头烂额为荣。而作者却在这大环境之下,提出了我们要学会“做更少,做更好”的观点,无疑对于喜欢忙碌的人来水是一种挑战,因为我们不确定做得更好的同时,是否真的能将事情做得更好,感觉,这像是一场博弈。如文章所说的一句话:“一个A型性格的人,让自己拼命工作并不难,让自己达到极限也是易如反掌!真正的难题是让一个通过应对挑战而创造成就的人去放弃拼命工作。“至少,这对我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接下来,我想尝试举个例子来谈一下如何做到精要。假设现在以人物A在准备公务员考试,那么公务员考试这是一个具体且明确的目标,若A在一定时期内只为这件事而不断的,且全身心的投入为之努力,排除了创业等与之无关的外界诱惑,那么我们可以说此时他是个精要主义者。那么他要怎么实现他这一目标呢?首先得放眼全局,明确现在要做的事情,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哪几步,哪部最重要最难的先完成,以此类推,写出先后顺序。例如:(1)了解这个考试考什么 (2)把最难的耗时最长的列出来,这时大多数人会选择先复习行测再复习申论 (3)为了考试顺利,健康的身体很重要,所以不能拉下锻炼身体 (4)与岗位相对应的或有利于自己脱引而出的附加值,例如广阔的知识面,较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良好的礼仪形象等。显然,我们不可能把每天平分成四块,每样事情用同等的时间,而是在初期了解第一步后,之后应把重心放在(2),所用时最长,其次是(4),最后是(3)。之所以不先攻克容易的,也是书中举了一群人去野营的队列例子和工厂生产机器的例子。如果我们想要整支队伍走得快最前面的人走得再快也没有用,他得停下来等最慢的人,那怎么使队伍一直前进而不停歇呢,那么就应该把最慢的人放置前面,这样整支队伍才步调一致。可是你会发现,这样队伍前进速度还是及其的慢,到达目的地还要很久,那么你就会开始观察慢的原因。是否是排头的人东西太重了,又或是鞋子不合脚此类的。将不适于他的东西除去,或者与他人调动直至合适,这样他的速度快了,整支队伍就快了。同理,准备考试的时候强项及时拿满分,弱项不管或不重视,那么卷面分数是很难提高的。若多花点心思在若项,将它提高10分15分甚至更多,强项可能花的时间少退了几分也无妨,毕竟总体而言分数依旧是质的飞跃。在补弱项的过程中,也因注意“最低可行性进步”,即“ 对于我们努力要完成的重要任务,有用且有价值的最小进步是什么?“,并做好“最低可行性准备”,也就是不断问自己” 我能做的最低可行性准备是什么?“ 。一般像准备公务员这种考试,都会花3个月左右的时间,那么,你可做的最低行性准备可能是每天花2个小时攻破知识点以完成任务,而不是到只剩1个月的时候忙得焦头烂额并且效果还不如准备充分理想。 在这期间很难说没有其他外界诱惑或工作任务来阻挠你。精要的行事铁律是“更少,但更好“。你必须学会拒绝,不要因为怕得罪人或者是和周围人关系不好而硬着头皮承接下来。一开始或许会对你周围的人际关系产生影响,但久而久之,大家熟知了你是个认定一件事就会拼尽全力的人,反而会对你报以尊重以及遵循你的习惯。那么我们该如何抉择这件事值不值得我花费心思呢?书中有个90%的法则值得我们运用。90%法则是指在做每一项决定或每一次进退维谷的时候,评估每一个选项时,考虑一个最重要的决定标准,然后在0~100之间为这个选项打分。如果得分率低于90%,那就自动把评分降为0,并且断然淘汰它。或许,一时这样评价有点难,那么,你可以实现制定一个能进入90%评选范围的标准。第一步:把这件事记录下来。第二步:写下三条最低标准,如果这件事要进入考虑范围,它至少满足这三条标准。第三步:理想或“极端”标准,如果这件事要被考虑,它至少得满足三条中的两条。最后进入90%范围时,可以反复的问自己:“这确实是我所追求的吗?“”我想要大干一场的是什么“”如果我没有这个机会,我愿意花多大的代价去得到它?“ 等。并且,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是“或”否“,而不是这个和公务员考试同等重要,我应该兼顾它。切记一点:”如果你不做出选择,他人就会插手替你做出选择“。同时,也为了自己能心无旁骛的专注于考试上,请务必得出一个肯定的答案。 由于个人情况不同,可能由于你的工作经常有人会找你帮忙,那么对于同类事件,为了以后方便决策,可以制定社会契约,和他人在事先形成共识。例如:“这段时间我比较忙,关于此类问题无法再尽心尽力提供帮助,提供的建议质量也不高,你可以多问问其他人,实在解决不了了再来找我。”这种事先声明,可以大大减少你在决策时所花费的心思,并且可以减少犹豫误会产生的摩擦,也有利于和他人友好共处。可我们不能时时刻刻保证我们真的能拒绝所有,可能期间你真的不得不抽出一小段时间来完成这件事,比如说负责这项工作的同事生病了等情况。那么,这就要求你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要基于最佳情况,考虑最坏可能。为这些意外设置好缓冲,即预留更长的时间。如果之前是计划3个月可以完成的事情,那么,你可能得给自己预留四个月的时间,以确保自己不会在完成过程中乱了阵脚。除了上述说的事件干扰外,在执行过程中也需要对执行效果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无非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效果,一种是没效果。如果你发现你的投入是前者,那么恭喜你,证明你所做的事到目前状态为止还是对的,不用做太大的调整。并且可以给予自己适当的奖励,哪怕完成的只是一个小任务。毕竟,对成功和成就的认可,是人类进步的最大驱动力。如果是后者,那也是正常的,这时应该分析应是继续坚持或是就此放手。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可能会想:“我都在上面投入那么多了?为何不继续坚持,坚持就是胜利。“这便是典型的非精要主义者的思考方式。这种想法无可后非,但前提是在这件事的方向是正确的情况下。换句话说,我们现状所做的努力,是有利于我们最终目的的达成,并且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替代它。因此,我们在对待没效果的努力的时候,我们应该问自己:“如果不是之前已经有了投资,我现在愿意在这件事上投入多少?如果我现在就此罢休,这些时间和精力可以用在何处?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吗?”要舍得放弃,敢于取舍。若只是其他原因导致努力效果不明显,那么我们要去修缮它。首先,学会删减,是否是太多看似不重要的事情的累积导致我现在的努力没效果?其次,用有意义的努力代替那些无意义的努力,最后再纠正并谨慎克制,减少此类情况发生。到现在为止,我们都只做了(分析了)一件事,就是文章一开头所列出的步骤(2)。不难发现这容易让人疲惫和疲劳。但别忘了(3)和(4)我们也是要提升的。因为在这些事情上的努力也是我们为顺利取得目标的有益条件及重要因素。因此,我们不妨在每天的学习中将这些穿插进去,使自己在学习中得到放松。科学实验也曾证明,这种交叉也更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和巩固,具体的穿插方法和情况也就因人而异了。要能够保证自己有充沛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每天的计划,有一点很重要却又容易被忽视,那就是充足的睡眠。大多非精要主义者都会有“睡眠是为失败者准备的“、” 睡眠是懒惰的温床“这些观点。然而作为一个精要主义者应有的思考方式是“多睡一小时等于几小时的更高效率“、“睡眠有助于实现高水平的智力贡献 ”。这个道理几乎所有人都懂,而且我们也知道有数不清的科学实验都证明了睡眠对工作生活的重要性,我们应当保持的是每天至少有8小时的充足睡眠。可大多数人都不愿意相信或是“不敢”去尝试,似乎我们在担心,如果我多睡了一小时,别人多工作一小时,他的投入比我多,收获也比我多,久而久之他就会比我优秀。其实这很像我们之前提到的舍弃的观点,你舍不得将这工作的一小时舍弃用于休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生活方式,情况也就难以改善了。 考试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之后,理应根据未来的发展不断有跟进一步的目标规划,学会将这些精要的思考方式和执行方式成为生活的一种常规,至始至终认真设计我们所走的每一步,过又有目的、有意义的生活。

学会探索、 排除 、执行

探索:区分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我们不是要找过多的好事情去做,而是寻找个人贡献峰值的所在:重要的事情,恰当的方式,合适的时间。排除:摆脱不重要的多数淘汰非精要之事不仅是心智的训练,也是情感的训练,比如必要的时候对社会压力说“不”。考虑到取舍的现实性,我们不能选择什么都做。真正的问题不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这一切,而是谁来决定我们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当我们丧失选择权的时候,别人会替我们作出选择。所以,要么慎重地选择有所不为,要么不由自主,任人摆布。执行:让有意义的少数做起来毫不费力不是逼着自己去执行,而是把时间省下来创造一种方法,用来扫除障碍,使任务执行起来变得尽可能轻松自如。

关键是思维及习惯的培养

精要主义精要主义是人生和事业的“断舍离”,提倡的是简洁原则,是在面对众多的选择和机会时做出“更少,但是更好”的追求,而不是盲目的追求更多。作者提出“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几乎所有的一切都是毫无价值的,只有极少量事物具有非凡的价值”,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如果人们为了完成更多的事,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大多数“无价值”的事情中时,会阻碍人们达到“个人的贡献峰值”。相反,如果明智的把时间和精力投资到有价值(于你而言真正精要)的事上,那你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个人的贡献峰值而不仅仅是无意义的努力峰值(努力峰值是你付出的苦劳,而达成的切实结果才是个人贡献峰值)。本书从精要主义者的核心思维模式及精要主义者的养成进行讲解,其中:核心思维分为3种模式:选择、甄别及取舍精要主义者的养成分为3步:探索、排除及执行。成为精要主义者首先应该像精要主义者一样的思考。有时候人们选择A而放弃B往往跟他们的思考方式有关,所以本书先从了解精要主义者的思维模式开始,然后再来讨论如何养成的方法。精要主义者的核心思维模式:时间与精力只用于有意义的事1. 选择:选择是种能力。我们也许无法完全左右我们会有哪些选项,但我们可以掌控自己如何从中进行选择。2. 甄别:大多数的事情是无意义的,只有少数事情价值非凡。精要主义者用更多的时间来辨别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以便花更少的时间来做,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3. 取舍:我们不能什么都有,也不能什么都做。问自己“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强迫自己权衡两者,并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从而增加实现自己目标的机会。精要主义养成第一步:探索精要主义的做法是在专注于某项事情之前,先广泛地探索和评估各种选项,这样能保证以后做出的选择是正确的。1. 抽离:给自己创造探索和思考的空间,以便从不重要的多数中分辨出重要的少数。2. 审视:放眼全局而不是纠缠于细节;倾听话外之音,领悟言外之意;把自己培养成“新闻记者”(写日记、实地探索认清问题本质、捕捉不正常与不寻常、明确问题)。3. 游戏:重视游戏,让游戏重回日常生活。4. 睡眠:充足的睡眠是对自己的思想、身体和精神的投资,是实现个人贡献峰值的毕业条件。5. 精选:如果答案不是一个确定的Yes,就是一个肯定的No;90%法则(对每一个选项的价值进行评分,只接受前10%的机会)精要主义养成第二步:排除当确定了哪些行为和努力不可能带来个人贡献峰值就必须积极地淘汰它们,即排除那些不重要的,为真正重要的事情做出更大的贡献。1. 澄清:设定一个精要目标(精要目标既具体可行,又鼓舞人心;既充满意义,又容易衡量),因为精要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足以回答“我们如何知道自己已经成功了”这个问题。2. 勇气:敢于拒绝坚定地,决绝地,优雅地说“不”,从而拒绝不重要的事情以便应承真正重要的事情。3. 放弃:忽略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指:由于已经投入其中的成本无法收回,而对某项已知的亏本生意继续投入时间、金钱或精力的倾向),及时止损。4. 编辑:通过深思熟虑编辑,删除冗余,为真正重要的事情投入能量精力。编辑人生的四条原则:删减(自律的抛弃那些好的选项)、精缩(用有意义的活动取代无意义的活动)、纠正(反观自己的核心目标来调整方向)、少量编辑(知道在什么时候克制自己插手干预的冲动)。5. 边界:事先设定界线才能获得自由,清晰的界线能让精要主义者们积极主动的淘汰各种要求和累赘之事,以免自己精力分散。精要主义养成第三步:执行一旦确定了哪些行为和努力要在人生中加以保留,就必须设立一套体系来执行。做容易做的事是人的天性,精要主义者通过淘汰无意义的事来节省时间,设计一套体系,让执行变得毫不费力。1. 缓冲: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意外情况设置缓冲,这样就可以减少执行必要任务时的阻力。2. 扫除:弄清核心目标,确定那些延缓前进步伐的阻力(确定需要扫除的障碍是什么),“重要事务实现道路上的拦路虎是什么?”。3. 进步:努力追求在重要领域中的每一个微小而平实的进步,从小处着手庆祝进步,不要贪多求全,急于求成。关注最低可行性进步(问问自己“对于我们努力要完成的重要目标,有用且有价值的最小进步是什么?”);做最低可行性准备(应对一个重要目标,尽早动手,小步前进,0.1>0);直观的嘉奖进步。4. 心流:设计一种处理重要事物的常规,让重要事物变得看似简单。当建立了常规,人们就不会被非重要事物牵扯得没有余力,对重要事物的执行就变成无须思虑的下意识动作一般毫不费力。5. 专注:把过去和未来都清除出去,想清楚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只专注于当下的重要事物。同样,作为一本实用性书籍,如果不将书中所讲的规则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来分析运用,那将毫无价值可言。

精要主义=简约主义=断舍离=专注力

精要主义者提出的问题是“我要的是什么”,这是断舍离思想在工作领域的一种运用。选择在当下做更少的事情,以便在未来做得更多。掌握有效拒绝无效任务的技巧和充分的授权委托,使精要主义者花在行动的时间更少,花在思考的时间更多,大脑的备用精力也更充足。精要主义者会留出空白时间来思考。世界变得越喧闹,我们就要开辟出一片可以安静反思的空间,真正实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灵修就是一天启动的最好方式。而阅读的时间也是思考的时间,这时的思考是根据阅读内容的定向思考,更有针对性。精要主义者关注事情的要点和趋势,能把复杂的事情,用类似报纸“导语”的形式来归纳出来。精要主义者坚持写日记。做自己的观察者,为大脑提供记忆的备份。写下的日记,会定期重读,延长信息的衰减期。精要主义者把睡眠放在比工作重要的位置,因为人们许多重大的错误都是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发生的。世界上优秀的小提琴家每天平均睡眠为8.6小时。8小时是保证我们一天精力的基本睡眠要求。精要主义者不考虑沉没成本,发现方向的错误,就承认错误并且脱身,忽略已经沉没的成本。这个原则在考虑职业更换、购物、甚至阅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的选择上都有参考的意义。精要主义者小心避开“禀赋效应”(没有的时候就高估价值,拥有以后低估价值)精要不仅包括删减和精缩,还包括纠正错误。精要主义者有一个不断更新完善的核对清单。精要主义者认为“完成比完美重要”,迅速推出最低可行性产品,然后再慢慢改善。就像我们印刷宣传手册,每年慢慢改版。

更少更好

6/18/16 06:07 AM 《精要主义》书不错,4⭐。之前在《少的力量》中,知道Less is more 的观点。《精要主义》提出的是Less,but better。两者有些类似,却又有区别。少就是多,强调的是少。更少,但更好,重点是更好。精要主义不是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对的事情。它也不是提倡为了少做而少做,而是主张只做必要之事,尽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时间和精力投资,从而达到个人贡献峰值。那究竟什么是对的事情呢?这让我马上想到许三多。他说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具有愚者精神的许三多,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牢牢抓住身边能做的每一件事情,结果成为高城眼中的大树。例如他即是在红七连那样松散的环境中,仍旧每天注重内务,每天练习踢正步,站岗时一丝不挂,愣是给整出一条路来;腹部绕杠,做了333个,破了连队记录,自己躺床三天;和伍六一比赛俯卧撑,各自背着一个大锅跑步;持续到图书馆看书,不知道看什么,就按照嘴笨的方法,从第一个书架的第一本书看起等等。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这就是对的事情吧。有个人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慧海答:“有”“是什么呢?”慧海答:“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什么区别呢?”慧海答:“当然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不一样呢?”慧海答“他们吃饭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的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慧海禅师继续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如何做到精要主义?作者的建议是探索、排除、执行。他认为几乎一切都不重要,不加思考的努力等同于习得性无助,依据最终结果找出“我要大干一场的是什么”。每一步骤下又给出若干具体的方法。探索。1 抽离,为探索和思考留出时间,每天20分钟阅读经典。2 审视,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放眼全局不纠缠于细节。每天写日记,记录观察和感悟。3 游戏,激发探索精神,从过去的经历中开采喜欢的游戏。4 睡眠,对思想、身体和精神的投资。5 精选,只接受前10%的机会。时刻追问“这确实是我所追求的吗?”若果不是大大的YES,那就是一个确定的NO。排除。6 澄清,做一个以一当千的决定,目标意义重大、可量化、很明确。7 勇气,敢于说不,只答应真正的要是。8 放弃,止损。“若果不是之前的投资,现在愿意在这个项目中投入多少?”9 编辑,改善需删减。10 边界,设定界限带来自由。别人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找到自己的坏事者,列清单,“刺痛”时记下来。执行。11 缓冲,充足的准备。基于最佳情况,考虑最坏可能。承认无法预测的意外情况作完善准备;考虑到规划谬论,比预计时间多留出50%时间。12 扫除障碍,弄清楚核心目标,完成比完美更重要。13 进步,为小胜喝彩。关注最低可行性进步;做最低可行性准备,尽可能少的投入,尽可能早的开始;直观地嘉奖进步。14 心流,设计常规。在重复中,我们掌握常规,任务就变为习惯。触发器;要事第一。15 专注,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专注当下,把未来清除出去;列清单,排优先顺序。这本书中同样强调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落实到行动。一个烂开始,远胜无数完美的规划。现在读一本书,先快速浏览一遍;然后就框架做一遍笔记;最后写一篇书评。如此这般,对于书本内容认知加深。给每一本读过的书籍评分,根据评分很容易知道哪些书值得再读。6/18/16 07:00 AM

不行动等于零

1、《精要主义》说了什么?《精要主义》阐述了什么是精要主义以及如何成为精要主义者。所谓精要主义,是基于当今选择过多,观点信息过载环境下忙碌而低效的社会现实,所设置出的发现重要事务,淘汰不重要事务,并轻松执行重要事务的方法、思维方式和存在方式,其本质在于排除最重要事务以外的一切。如何成为精要主义者呢?① 建立精要主义核心思维:明确只有小部分事务是重要的,因此我们不能做所有的事情,必须思考哪些事情值得我们投入时间和精力。② 探索:在真正行动之前会系统地探索和评估多个选项,明确什么令我受启发、自己特别擅长的是什么以及什么能满足我重大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最大贡献峰值:重要事情、恰当的方式和合适的时间。③ 排除:通过问自己:“如果现在没有这样东西,我会花多少时间精力得到?”并依据自己的答案确立目标和边界,拒绝并删除没有意义的事务。④ 执行:思索怎样让有意义的少数做起来不费力,如提前准备,消除最大障碍,从小事做起,培养好的习惯,确定当下最重要等。2、为什么无法寻找和执行最重要的事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大多数时间,我常常被事情和人推着走,没有时间停下来反思自己为什么要完成这些事情,为什么要答应这些人的要求,并且我还为这种忙碌的状态而感到自豪,自以为充实。然而,当我看到“我们究竟有多少时间是为自己而活的呢?”这个问题的时候,震惊不已。我想到不久之前看到的TED视频,演讲者总是空出时间思考“如果自己的生命即将终结,自己将做出什么选择?”。于是,我在第二天空出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认真思考了自己为了长期处于忙碌的状态,并列出了主要原因:① 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导致自己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制定精要目标。追求卓越是人的本能,而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人容易错误的追求卓越:即以盲目攀比,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衡量自己是否卓越。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行为就是以迎合别人,让别人满意、盲目追随别人的脚步或者陷入嫉妒,妄图将别人拉下来等方式证明自己的优秀。最终出现的结果必然是没有自己的目标,一直被事情和人推着走,一路被外界感染和影响。② 贪多求全,不想做出选择。事实上,大多数贪多求全的人内心明白不可能什么都要,也不可能做到完美,因为贪多求全必然得遭受的各种挫败。然而贪多求全可以带来虚假优越感和安全感,如果在付出努力获取优越感和囤积产生优越感之间选择,当然后者比较容易实现。况且任何选择都有利有弊,不想承担选择的责任,接受选择的弊端,就好的方法就是贪多求全,即不用为选择而神伤,还不用承担选择的风险,直接就能获得优越感和安全感,夫复何求。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把战线拉得太长,各种行为又不能产生合力,最终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于是就出现像我这样大量的什么都知道一点,但又不是很明白的半瓶醋。在这两种原因的影响下,我因为对事实做出来错误的认识而形成错误的观念,最终导致了自己没有一个核心目标,所学的东西散落各处,最终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虽然我精读了《精要主义》这本书,然而我清楚知道和做到的距离有多远,如果不做出踏实的行动,改变只能是空话。③ 遵循惯性,停留在舒适区。最近看了一部漫画《好想告诉你》,女主角爽子因为比较阴沉,类似恐怖片里的贞子,经常遭人误解。因为环境,变得羞怯而不善表达。而正是她的羞怯和不善表达,使得关心她的朋友和喜爱她的男孩几番误会,她也感到非常痛苦,但却无法做出改变。最终她的朋友发现了这一点,并对她说道:如果你一直待着舒适区,痛苦将永远存在。我由此想到我自己,如果我一直不做出尝试和改变,难道指望事情突然朝好的方向发展吗?3、如何将精要主义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将精要主义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就是要将知道变成真正做到。将抽象而空泛的概念变成一个个具体现实的行动。我做出了以下调整:① 真正认识自己,找到阻碍自己的思维障碍有哪些。经过阅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我发现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需要时刻观察自己的想法、情绪,不断和自己死磕,通过认识到自己的潜在的思维方式,并改变这种思维方式,改变自己。这些写成文字非常容易,然而落实到实际生活中确实非常艰难。首先自己固有观念的形成,是经过多年的累积,试想自己每天像复读机一样重复地用一种观念思考和看待问题能不固定吗?而且这种观念已经深植大脑深处,很难察觉。除非每天不停观察,不停地追问自己为什么这么想,才有可能发现。② 确定一个主题或者目标,以每天一小步地节奏完成,并适时奖励自己。在认识自己之后,冷静分析现状和自己的需求,列出目前想到的目标选项,并从中找到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如果实在没有办法选择最重要的选项,也可以根据现状选择目前最紧急和必要的,分解目标,按每天一小步的节奏稳步前进,这是加入坚持成长棒棒团之后收获的进步:习惯了每天早规划,晚总结的打卡模式,并且逐渐将不同事情安排在固定时间完成。在完成目标之后,还可给自己一些小奖励激励自己,如完成一个阶段目标,输出分享之后可以尽情娱乐一天。这种久旱逢甘霖的娱乐比每天都娱乐的状态好太多。③ 不时反思总结,把偏离目标的小火焰扼杀在摇篮里。我是一个极其缺乏自制力的人,经常走着走着就不知道晃到哪里去了。因此,我养成了每天晚上记日记的习惯,至今记了三年,那本巨厚的笔记本快被我写完了,这是我第一次写完一本本子。就像《精要主义》里提到的日记回顾法,日记只记录最重要的事情,因此我们常常能聚焦于我们的目标而不致偏离。④ 重复以上行为,变成自己的习惯。重复任何行为21天都可能变成习惯,如果坚持看八卦新闻,肯定成为八卦消息王;如果整天玩游戏,最终成为电竞界的大神;当然,每天在自己的领域学习进步,也能在自己的领域有所成就。当然,选择重复怎样的行为取决于自己。

30分钟带你读完《精要主义》,设计精要人生

读书一部分是为了学习,一部分为了自省,一部分为了满足虚荣心。所以当大家都在读的时候,难免觉得我也要读这本/些书,例如这本《精要主义》。然而时间精力有限,也不得不进行取舍,采用王的速读法(相比王者速读法更像韩剧了,你们觉得呢?),30分钟内掌握书里80%的知识,对于这本书来说,那就是需要回答“什么是精要主义”以及“如何实现精要主义”两个问题,也即是什么(what)和怎么做(how)。因为是致用类图书,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取知识,所以可以采用这种速读法。严格来说,总时间是用了60分钟,包括读书和做笔记,所以大概是五五分。尽管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书评点这里),奥野宣之推荐第一遍读的时候只标注不抄写和做笔记,但我个人还是喜欢边读边写的方式,不仅摘抄书里的重要内容,也在旁边写下受启发的联想和灵感,不像《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中的三分法(书评点这里),目前只在A4笔记上用了二分法,即左边是摘抄,右边是感想,用不同颜色的笔区分。尽管读完那本书也买了网点笔记本,我还是不喜欢规规矩矩的用竖线画线隔开,所以能看到笔记是成片分布的。总之,就像《学会学习》(书评明天见)中说的那样,成年人的学习很大部分还是自学,因此需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及偏好形成最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一5分钟预览目录从《精要主义》的目录看,这本书主要有三大块内容,第一块是精要主义有三个核心思想模式:选择–甄别–取舍;第二块是养成精要主义有三个步骤:探索–排除–执行;而这三个步骤分为十五个要素,分别是:抽离、审视、游戏、睡眠、精选、澄清、勇气、放弃、编辑、边界、缓冲、扫除、进步、心流、专注。也就是说,只要依次掌握了这3 – 3 – 15的概念、原理以及如何做等重点内容也就实现了阅读的目的。而预览目录其实只用了3分钟。如果只想掌握基础,也可以只读本文的二、三部分,省略第四部分的15条元素,因为这些元素单看描述也不是很好理解,不过根据拆书帮的理论(《这样读书就够了》),哪怕只选择其中的一条为己所用,也就够了。二以一种精要的方式设计人生生之智慧,在于摒弃不必要的事。——林语堂精要人生的精髓在于,更少但是更好,这是一种恰逢其时的理念。自律的追求更少,生活就会充满意义。正如最近大热的“断舍离”的概念,秉承“精要”的原则审视我们的衣柜,就会发现里面有很多半年以上不见天日的衣服,早就该剥离我们的生活。这方面的翘楚是行动派创始人琦琦,她主张“我们的人生不是需要更多衣服,而是更多的学习和更多的为梦想清单努力”。一旦我们允许自己在选择去做什么时变得更挑剔,一切都会改变。三精要主义的三个核心思想模式1.选择精要主义者会比非精要主义者花更多时间在选择上,只有找到了更多选项,才能从中确定真正要做的事,从而花更少的时间去做,这就是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精要主义的三条核心真理是:a)我选择我要做的事;b)只有小部分事是重要的;c)我能做任何事但不是所有事。2.甄别在所有的选择中做最有价值的事,作者小时候为了攒钱,先去做报童,一小时赚一英镑,后来发现周末洗车,一小时可以赚两英镑,之后做兼职,一小时可以赚九英镑,然而他发现他的工作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说服客户留在他们公司,于是他就这样去做了,实现了客户零流失率,获得了比固定收入更高的收获。著名的帕累托理论,也就是20/80法则,核心思想是80%的成果是由20%的努力产生的,正如王的速读法,应用20%的精力获取书中80%的知识。3.取舍所谓战略,就是如何做出选择及取舍。它意味着通过慎重选择来实现不同。——迈克尔·波特在面临各种选择时,我们需要在其中进行取舍,因为我们不可能做所有事,就像企业不能执行所有的战略。西南航空推行舍弃一切附加值的低成本战略成功了,意图模仿他们又不想舍弃自己原有战略的大陆航空却失败了,就是这样的道理。正如《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中讲到的,社会人士的笔记本最重要的功能是舍弃,我们必须具备这种战略性眼光。审视所有的甄别过的选择,如果对努力要实现的最终结果没太大贡献,就可以舍弃,不做那么多事。四养成精要主义的三个步骤1.探索001抽离:留出空间,设计人生,阅读思考,看清局势,每天第一个20分钟阅读经典,培养大局观。002审视: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放眼全局,去粗取精,用日记记录人生,实地探索,获取第一手现场资料,捕捉不正常的细节,明确问题和责任;003游戏:用游戏来激发灵感;004睡眠:保护我们最重要的资产,良好睡眠对思想、身体和头脑都有好处,寻找适合自己的作息规律;005精选:只寻求前10%的机会,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放弃不错的,等待最好的;2.排除006澄清:明确目标(无论个人还是团队),如果目标不明确则容易虚度光阴,团队权责不清——由此可见很多大学生的混沌度日(包括原来的我),其实是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设定精要目标,因此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精要目标的特点在于具体、能鼓舞人心、以一当千、重在实质。007勇气:关注权衡取舍,说“不”是用人气换取尊重,明确的拒绝比模糊的更优雅;008放弃:要及时止损,承认失败,就像如何对待沉没成本;009编辑:编辑人生有4条原则:a)自律的抛弃号选项;b)做有意义的活动;c)反观核心调整方向;d)少量编辑、谨慎克制。010边界:设定界限能带来自由。a)别人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b)找到坏事者;c)制定社会契约。3.执行011缓冲:做完善准备,比预计时间多留50%,做好情景规划(即提前预设可能发生情况以做准备)012扫除:弄清核心目标,确定扫除障碍,锁定障碍,从小处开始扫除障碍。013进步:关注小胜的价值,就像采铜在《精进》一书中讲到的,设定小目标,享受完成目标的成就感。014心流:彻底检查触发器——我的触发器是我书桌上的台灯,一打开就觉得进入了一个学习的封闭小环境;创造新的触发器——可以把印象笔记当做随身写作触发器,只要一拿出来,自动进入思考灵感的状态;先啃最难啃的骨头——六神介绍的先吃最大最丑的青蛙的理论;建立混合型常规;陈规陋习逐个击破。015专注:专注当下最重要的事,给每一个清单排列优先顺序。五总结1.读了12%以后(使用kindle在读),发现了书中其实是按照大标题–小标题–章节内标题–本章TIPS(小提示)的架构写成的,也就是说,在浏览了各级标题以后可以直接跳到章节的最后学习tips就足够了解本章节的内容了,其他都是支持案例。2.读书前就需要确定自己的目的,读书时也时刻不能忘自己阅读的目的,因为时间都是规划好的,后续还有其他任务,如果不能把握住目的中途就放弃了的话,还不如一开始就打定主意,无论多久读完都可以。3.虽然一开始限定了30分钟读完这本书,但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了更适合自己的方式,随时都可以放弃这种手段的。我也是因此连读书带做笔记一共画了60分钟完成。4.结合阅读目的,读完精要主义部分(87%),就舍弃了后面的精要领导者,这也是精要主义思想的现场应用了吧。-END-

攒出来的还不错的一本书

统览一遍此书,给人感觉仿佛是大学时代做的论文survey~把所有相关的内容都拉了过来,用一个在任何地方都行之有效的框架把这个“精要主义”这个事情给串起来。这个行之有效的框架就是:点题,准备工作,动起来,如何动的更好。这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学习框架,在这里又照搬了一次。但是,我承认,这个框架是正确的。点题,总得弄明白什么是精要主义,哪些地方体现了精要主义,为什么要精要主义。然后准备工作,学了点题中提及的观点,接下来要看看自己哪些地方不够精要,用一些比较好的方法,来指导自己去做诊断。动起来,怎么样可以动起来,哪些地方可以先动,哪些地方要聚焦等等。最后,如何动的更好。其实还有很多优良的方法,可以采纳。最后的最后,没有体现到书中,就是形成闭环。当我们去执行的时候,一轮的学习过程还不行,还要再次重新审视自己,重新审视精要是哪些,然后以此类推,形成闭环。以上,就是学习一个东西的全部过程。简单、有效。除此之外,书中的很多案例非常有借鉴意义,而且很多观点都很有警醒效应,这个让我觉得如同沙海拾贝一般,处处有惊喜。值得一读,但是带着一个学习的框架去读,会接受的快很多。案例可以反复看,自己去拆出更多的内涵,而不是只是用作者的观点去衡量。

《精要主义》or not

更少,但更好。一次意外的阅读体验。既然是一起来读一本书,那在所读之书的选择上就不大可能照顾到所有人的第一需求。于是在活动之初就给自己设定了基本原则:只要是大家选出来的书,都看,哪怕是平日自己不会看的类型。于是正好选中这样一本。《精要主义》,趁早小伙伴应该都非常熟悉。对于管理类的书也是渐渐意识到其重要性,真正开始看书还是第一次,所以,也算是本次活动的第一个意外收获吧。开始看书前预设的问题:1、从字面意思对“精要主义”已有一定自己的解读,那作者对此还有没其他自己没想到理解?2、这里所谓“精要”肯定不仅仅指物质上的,那么,如何在各方面做到精要?3、注意实际作用。由于对这类书的一点偏见,从没认为这是需要细嚼慢咽的内容。所以给自己设定的看书原则是,总揽其理论纲要即可,更重要的是实践。于是阅读过程很轻松,甚至一度边走神边看,但就是这样的方法反而更让自己有大收获。因为走神的间隙所联想到的,都是由书中理论延伸到自己的现实生活的片段回忆,对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和状态也有了新的认识。然后发现,看书时间一不小心就延长了。看完后,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从精要主义角度对自己的定位。曾经的自己,绝对算不上是一个精要主义者,虽不至于脑袋空空毫无想法,但确实是非常随性的。偶尔一时兴起要好好安排下自己的日程,但大多不了了之。或许是随着年龄渐长吧,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也渐渐改变,以往觉得死板无聊的规律生活方式,现在也愈发能见出其中科学性和合理性。于是有了改变的决心。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一次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全面回顾,而且是从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的角度出发。于是得出结论,现在的自己,早已在不知不觉间使用精要主义思维去处理、去安排自己的生活。所以在读到核心观点“更少,但更好”时分外有共鸣,所以在读到“越忙越需要空白时间”时会忍不住点头,所以在读到对睡眠的重视时会觉得之前自己调整作息时间的努力没白费。凡此种种,不甚枚举。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且一些建议很值得参考,特别是对于一个工作与生活正处于混乱状态的人。但是,我仍然坚持我之前的看法,略读即可,不必精读。书中的基本观点很明确,目录所示一目了然。为了阐明观点,作者列举了大量事例,这些事例对普通读者来说显得有些不够接地气。如果要消化这些抽象的理论,试着从自己的的实际生活中找出一些对应的情况,或许效果更好。另一方面,文中观点有重复之嫌。或者确实是有些微差异吧,但说实话,我们看这书并不是为了搞研究,所以把理论掰得过碎过细会显得学究气过重,读者读来也觉得累赘。对这本书的阅读方法的建议:每一章后有对内容总结的小tips,可以先看tips,对于不理解或有兴趣进一步了解的部分,再仔细看看原文。

减法生活智慧

初读精要主义精要主义是一种减法生活智慧,你可以把它当作是一种信仰,让自己实现成功。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每天可能要花几个小时去刷社交媒体,看最近发生的事情,看到最新的别人的感慨。而这些信息实际上没有那么重要。从信息的角度来说,我们更应该去读一读经过大家检验的好书。而不应该阅读社交媒体的那些随时都在产生的平庸的信息。我们要为组织定下简单明确的目标,这样的目标,是可能实现的,能鼓舞所有人的,并且一读出来就能让大家可以理解的。如果说我想改变世界,那么这个目标就太空洞了。如果说未来十年,我想让北京的空气污染源减少百分之三十,那么这就是一个明确的目标。做每一件事请都要保持专注,每次只做一件事情,并且让自己做事情时保持心流的状态。心流就是知人,完全的沉溺于一件事情。专注于当下,不要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去回忆过去,和幻想未来。但是如何保持沉浸感的专注呢。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40%的事情是属于下意识的行为。比如说每天下班的路上去买一支雪糕,比如说每天晚上看手机看到很晚才睡觉。这就要让我们把一些事情,来形成一种习惯,做成一种规范。就比如说,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去写日记,去健身。硅谷有一位企业家,按照固定的时间表行动了50多年。他每天5点半起床然后锻炼身体,7点半早餐,8:30点钟开始工作,晚上6点半和家人一起晚餐。他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是做最重要的一件事,而不去想其他任何事情。精要注意倡导学会拒绝。倡议想的多,行动的少。倡导只选择那些前10%的机会,才去行动。如果一件事情是模棱两可的,那就干脆不要去做它。巴菲特,乔布斯,盖茨,他们都是,这一种行为的主张者。巴菲特说这辈子90%的钱都是十笔投资赚来的。作者倡导从小事做起,奖励那些小小的改进。一点一滴的进步。最终就能汇成巨大的成功。其实巨大的成功就在于,一点一滴的进步。那些所有的,伟大的成功的获得者,他们日常的工作,都是简单,纯粹的。那些改变世界的看似惊心动魄,激情燃烧岁月,实际上都是一天一天的简简单单的行动构成的。就像我们以前高考的时候,每天固定的时间去学习,每天固定的时间去吃饭,每天固定的时间去睡觉,就是这样的枯燥行为,让我们实现了我们目标:考上大学。创业讲究一种节奏感,而所谓的节奏感,其实,也是这种感觉,就是按照步骤去执行,然后达成一个小目标,然后去执行下一个阶段性的小目标,每天都有规律的工作,这样就会取得成功。对于我们来说,精要能给我自己带来什么呢。改变世界的思想,和改变世界的行动,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想有改变世界的思想,那么就很难做成改变世界的执行。

不止设计告诉你更少更好

简约不简单,这句被用于无数的广告语的语句是一种人们对少的肯定的同时也有着一种另类的解释,是一种在矛盾体中彰显别样内涵的解释。也因为这样的语句,更少即更多更好的概念也大行其道,包括各种设计都在强调一种简约,似乎真的在验证着20%的内容可以解释100%,另外80%不过是打酱油吧了。也许因为精要主义如是强调更少更好,这本书同样需要阅读20%就可以达到100%的内容获取的效果了。精要主义是什么?按照该书的阐释,精要主义,就是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设计规划,而不是事事依循默认设置,精简精要之事,然后清除障碍,通过执行达到生活和工作的事事顺利。更加简单来说,就是明晰目标,专注目标,清楚障碍,执行规划,达到人生的巅峰。如你所见,把你有限的生命放在更为重要的事情之上,是精要主义的核心,通过如此的思维来进行的事情的选择和执行则是达到精要主义的途径。强调专注和侧重选择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甚至成功励志大师都会告诉你,让人生在更为重要的事情上消耗。当然有人因此找到了青春就应该到处乱逛,青春就应该挥霍等等的概念,甚至因此成为新的成功学大师。但是在这个概念之下,精要主义所说的并不是一个概念,不同于忽悠以及成功学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这本书告诉你这些东西的可行性的同时,还教会读者怎么来成为精要主义。显然,选择是精要主义首先要学会的东西,毕竟专注于一个更为重要的目标,需要一双锐利的眼,从众多的选择中挑选出来。选择,则需要精要主义的思维,不能做到事事都顾及到,意识到一件事的完成至少是完成了,事事都扯上关系,结果一件事都没有完成,则事实是什么都没有完成。选择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这意味着要失去。既然有所选择有所放弃,必须有所拒绝。学会说“不”大概是再常见不过的说法了,就连中学的政治课本都有教:面对诱惑的时候要说“不”。有所拒绝并不是简单的事情,但是不拒绝,做老好人大概对自己的事情并没有太多的帮助,反而是有反作用。没有拒绝的人生不可想象。要达到精要主义。既然选择了更为重要的事情,就应该排除没有必要的杂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精要,才能做到专注。当所有这些事情都已经确定之后,就该用心去执行这些想法。是的,坚持是很难的,所有人都告诉你是这么一回事,可是当你专注一件事的时候,坚持是不是变得没有那么糟糕了呢?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充足的准备,扫除完成这件事的障碍,注重每一次的进步,不经意之间,或许就能够有别样的收获。当然,要达成精要主义者,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要专注。时刻记住,精要的给概念约等于“一”。当然,这本书是要告诉你,“一”是好的,并且会比很多更好。就像这本书本身,或许真的只有20%是有意义的,80%只是为了这本书看起来像是一本书罢了。但是当你把“一”吃透了,自然也就是无所谓剩下的那些“多”了。

世上没有后悔药?我有!今天免费赠送!

“后悔”是指对以前没有做的事情或做错了的事情感到难以释怀,心中总是惦记着,想着怎么自己当初没有去做,而不断地埋怨和懊恼。——form 百度既然后悔,何必当初?若早早确立目标,哪怕最终结果不乐观也不后悔,毕竟笔直地冲向目标过,从失败中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大不了“大侠请重新来过”嘛。我这葫芦里卖的后悔药不会让时间倒流,但可以预防后悔。【用法】首先,定下一个大目标,然后定下数个小目标,排好难易度顺序,逐一突破。难度排序要由简至难,若上来就挑战高阶段目标必定会失败,打击自我积极性。例如刚刚开始跑步的人上来就说要挑战马拉松,这就是作大死,饭要一口一口吃,怪要一级一级打。这点是不是很像小时候打闯关游戏呢?游戏是开发人员设计好的关卡,咱们没得选。而现实上人生如戏,且是场高自由高难度的游戏,想达成什么目标自己去选择吧,有的人名留青史,有的人碌碌无为。两种人唯一的差别是:前者认为自己只为一件事而活,后者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其次,我们要分析这一条路上有哪些拦路虎。毕竟人是对看不见的事物没有防御能力的物种,请想象你在刷卡购物和拿现金购物时的心理状态。看准目标(乐观幻想),分析障碍(消极现实),思考过关方法,这个过程叫做心理对比。如果天天幻想成功,就会成为空想家,每天脑子里全是悲观想法的人,会成为寸步不前的懦夫。只有在障碍后挂上一块糖,我们才有勇气面对困难。我对这个过程深有体会,在减肥那些年,面对别人嘲笑与家人的不解的时候,我脑海里只想以后的自己要成为什么模样,这样我才有毅力每天去健身房,日行万里,甩掉赘肉,最终迎来全新自我。认识困难,就不会在意困难。我们没有《大话西游》的月光宝盒,只能精心甄选自己的道路。哪怕后面有人说我们“好像一条狗”也要坚定地走下去,因为只有你知道这条路终点的模样。有目标也看到障碍,但就是不想做怎么办?后悔当初为什么克制不住嘴;不刷手机就浑身难受。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问题,如何跳出弯路回到通往目标的跑道上呢?下面会给各位患者详细讲解。【注意事项】首先,要找到自己目标的关键点。再拿减肥举例子,减肥关键需要做什么?抽脂?节食?穿显瘦的衣服?都不是!方法只有管住嘴迈开腿,排除其他不靠谱的选项,选择正确的道路,这才是通往目标的捷径,虽然路不是唯一的,但也要预测到往下走的后果,更不要都尝试。时间有限要做的事情太多,在众多道路中迭代出最佳的那一条,用全部的精力和时间在这条路上驰骋,才能以最快速度达成目标。既然知道目标与方法,那我们什么时候去做呢?咱们都是人,不是汽车,不可能每天都“驰骋”,我们有家人、有朋友、累了会疲惫。每天把有限的精力与时间用在接近目标的事务上才是明智之举。自己之前是一个晚上玩游戏,早上起不来的死宅,当了解晚睡晚起的危害后,就立刻改变作息,因为我想达到减肥的目标,途中任何阻碍都要清除。从那时候起,我就成为早起党,为的就是在早上的时候多做一套keep。毕竟“一日之计在于晨”那就要为自己的“晨”多续时间,让自己的“个人贡献峰值”达到最高效率。自己的习惯造成的障碍就去改变自己,别人造成的障碍该怎么办呢?下面给大家讲一下。【禁忌】有些人喝成功学鸡汤喝多了,认为“只要努力就能成功。”还有企业鼓励员工加倍努力,为公司无私奉献,还口口声声说“你们的付出,老板都看在眼里,总有一天你会感谢那个十分努力的自己!”“Bullshit!”老板让你996,让你加班,为的是什么?当然是公司的业绩啦,这是公司的目标。那我就要问了:“你当初的目标呢?”“努力加班能得到了什么?”如果认为加班能让你更加速达到你的目标,那就去做。如果答案不是你的目标,那么请拒绝。你的时间比任何事情都宝贵,如果自己的目标都无法坚定下来,那么你的目标就会被别人任意摆布,成为别人的奴隶。最终回首发现,自己的愿望早就被别人啃食殆尽,而所剩无几的时间也早已埋没在工作当中。想转行完成自己的梦想,发现燃料充足的90、95后早就把路堵死,自己家里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无奈只能调转回头,看着这条不是自己愿望的路,载着怨气持续往更远的方向开下去。后悔,谁没有过呢。当初自己因为项目必须得加班,错过与奶奶的最后一面,只知道奶奶在最后还在念叨着我的名字,而我只能第二天在其面前握着她早已凉透的手以泪洗面,任由后悔的泪水浸透我的衣襟。我含恨总结自己的过失,为何会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是不是由于我“不敢拒绝别人”呢?会拒绝别人的干扰才是活出自己的关键。但这个拒绝是有诀窍的,不能生生地说“不”,要婉转一些,毕竟现在是处在人与人协作的社会,情商是重要属性。例如,做重要工作时,老板让你下楼拿快递,咱就说:没问题,我去!那这个任务,我可能会晚点给您。我相信,你老板肯定会做出一个不亏待你的决定。拒绝,让我们更高效的面对目标,笔直地向着目标前进。总结后悔药【成分】有:树立最终愿望确定数个目标选择靠谱方向认识前方坎坷时刻不忘初心学会合理拒绝共勉!

有一种精神叫亮剑

读完《精要主义》突然想起一部抗日剧《亮剑》——我知道我的职责目标,我知道我的立场和底线,我知道什么必须首要捍卫,什么需要“无情”割舍。译者邵信芳把作者格雷戈•麦吉沃恩【英】的这本《精要主义》精彩翻译后,传递出作者作为一名精要主义的提出者、倡导者和领导者,致力于帮助个人和企业摒弃琐碎的精要主义。而为精要代言者更是涵盖众多行业,如著名主持人张绍刚、金立手机副总裁俞雷、猎聘网创始人戴科彬、《非你莫属》制片人刘爽、股神沃伦•巴菲特、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Twitter创始人杰克•多西等。精要主义的含义不止于“精”,精要的重点应该含“要”。首要。首先要知道什么才是自己当下应该专注的头等大事。笔者凑巧在德企搬砖,有幸听到公司一位德国驻华经理聊他国教育问题。表面看,德国的总体教育很一般,但德国教育的受教者很小就被分流。德国1920年颁布的法律规定:所有儿童接受四年基础教育,四年以后开始分轨。那是一个有着工匠精神的国度,其分轨出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让深谙精要主义的职业人托举起它的制造业。他们不用大肆宣扬艺多不压身,他们也不会觉得“操作工”和各种“领”有什么不同。没有世俗眼光压迫之忧,没有稻粮谋生之虑,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精要主义》中多次重申的“更少,但更好”,是不是在告诉读者懂得更“少”,才会做得更好?当下社会,人类所有的进步设计都要契合人性。人性的一大弱点就是贪婪,更甚是贪婪而不自知。尤其在社交网络,信息传播庞杂无序,没有门槛的今天。这种短平快的进步,带给我们问题的不单单是信息过量,更为重要的是观点摇摆。不是每个人都有新闻媒体人的敏感和锐利,也不是每个普罗大众都能看到文字、事件背后的隐喻和苦楚。我们多数人没有观点,只是根据别人一个又一个“观点”骑坐在墙头上随着风向犹疑摇摆。然而,贪婪被动地接受选择太多,我们就会有选择疲劳。最后,选择质量等同于智商抱着情商在滑铁卢般地纵享丝滑。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选择的能力——玛德琳•恩格尔如果说,专一是一种勇气;那么,选择性专一就是一种彰显勇气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专一,或者说单一:在一段时期内只做一件事情,拒绝其他。要自我打破那种“我可以拥有一切”的心态,要放弃那种我两三件事可以同时做好的无知。前段时间读另一本书,里面有一段描述德国人在生活中工作的状态,大概简要情形是——有一条几米长的羊肠小路,没有铺草坪也没有石子覆盖,就那么赤裸裸地裸露着地皮。后来有人带来石子,翻来覆去像研究砖石一般,按照石子不同的形状一颗颗摆好,直至铺平那条小路……《精要主义》图文并茂,剖析人性生理(如睡眠)、心理等弱点干货居多,作为普通读者,以上只摘其书中一二观点加以个人理解后的片面延伸。就像那部抗日剧,我就知道把你打出中国。这是精准首要任务,除此之外,没有别的。

有哲学意味的商业图书

平时几乎不看商业类图书,但是缘分来了也挡不住。这本《精要主义》是在通勤的地铁上看完的,每天20分钟,10天左右通读了两遍。主旨可以概括如下:1、确定明确的目标最重要,不论是人生还是事业,找到自己最重视最在乎的。2、学会将精力和时间聚焦在1上,学会放弃什么都想要的心态。3、宁缺毋滥,当你难以取舍的时候,提高标准。

【蜡翼·笔记】立一个让执行毫不费力的行为体系

1p 专注可以通向成功;但成功会带来太多的选择和机会,其结果是最初通向成功的那个专注点土崩瓦解…精要主义就是要打破这种用忙碌衡量成功的浅见。
2p 盲目地追求更多→自律地追求更少:通过选择性接受任务,为自己赢得空间,进而找到创造的自由。
3p 人们觉得他们进展快速,但实际上不过是晕动症,而不是蓄势向前。
4p 与能找到答案相比,正确地提问是更高级、更有价值的技能。我们都需要学习如何在成功中变得更成功。
6p “更少但更好”不是偶尔为之,而是行事铁律,是系统的自律方法,用于决定个人贡献峰值所在,然后轻松地执行。不仅要摆脱明显浪费时间的事情,还包括放弃一些很好的机会。
10p 如果不能自己安排生活的优先次序,就只能任由别人替你安排。所以,要么慎重地选择有所不为,要么不由自主、任人摆布。
13p 对成功的追求反而成为失败的催化剂,因为成功会让我们偏离最本质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最初曾是成功的源泉。
14p 决定疲劳:要做的决定越多,决定的质量就越差;现在的问题不是信息过量,而是观点太多。
23p 不是逼着自己去执行,而是把时间省下来创造一种方法,用来扫除障碍,使任务执行起来变得尽可能轻松自如。
31p 0/3-核心,时间与精力只用于有意义的事: ①选择,一种战无不胜的力量; ②甄别,几乎一切都是噪声; ③取舍,我要的究竟是什么; ④存在,设计你的精要人生。
38p 强迫自己去做更多的方式不过是一种障眼法,这样的人不相信自己可以选择机遇、人物和挑战,而是认为自己“必须什么都做”。
44p 拒绝好机会,拥抱真正的契机;努力并非一定可以带来收获,重要的是时间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所谓战略,就是如何作出选择及取舍,它意味着慎重选择来实现不同。
67p 1/3-探索,区分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 ①抽离,为探索和思考留出空间; ②审视,关注真正重要的事; ③游戏,拥抱内心孩童的智慧; ④睡眠,保护你的身心资产; ⑤精选,只接受前10%的机会。
74p 一旦所有无聊的机会都被剥夺殆尽,我们也同样丧失了可以用来思考的时间。世界越是喧闹,越要开辟出可以安静反思的空间。
88p 让自己站在故事中所有角色的位置上,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动机、理由和立场。
96p 当我们玩儿的时候,人性的得到了最纯粹的表达,个性得到了最真实的展现;在一个严峻挑战层出不穷而且无法预知的世界里,游戏能让这些我们更好地应对变化着的环境。
110p 一个短暂的深度睡眠有助于我们建立多种新的联系,去更好地探索世界。
120p 制定一种既有选择性而又明确的标准,能给我们提供一种系统的工具,用以辨别真正重要的事情,并过滤那些不重要的。
133p 2/3-排除,拜托无意义的多数: ①澄清,做一个以一当千的决定; ②勇气,优雅说“不”的力量; ③放弃,止损就是最大的赢; ④编辑,看不见的艺术; ⑤边界,设定界限会带来自由。
155p 优雅地说“不”,是用人气换尊重。精要人生的题中之义,就是认识到从长远来看,受人尊重比被人喜欢要重要得多。
197p 3/3-执行,让有意义的少数做起来毫不费力: ①缓冲,充足准备带来优势; ②扫除,锁定你的“最慢行进者”; ③进步,小胜的价值; ④心流,常规造就天才; ⑤专注,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200p 在工作和生活中只要留一个缓冲,就可以减少执行必要任务时的阻力。
214p 连根拔起限制和障碍>增加充实精力和资源;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235p 设计一种常规,让自己所认定的精要事务沿着默认的路径实现。由于有了正确的轨道,不需生硬的九牛二虎之力,每一分努力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36p 在重复中,我们掌握了常规,任务就变成了习惯;由于减少了对精力的占用,创造力也得以提升。
249p 同时执行多项任务与精要并不冲突,假装自己可以多点聚焦才是精要的大敌。
272p 明确性的意义堪比成功;在未明确意图或问题之前,不要停止争论;逃避推诿、模棱两可和漫无边际,只会导致恶性循环。 个人微信公众号:蜡翼(Vicareicaros),不定期更新个人学习笔记、心得和文章,欢迎订阅和交流。

不会过时,却又很及时

似乎人人都在炫耀自己有多忙,隐含的逻辑是“我很重要”。不过似乎只有小部分人,最终忙出来名堂来,大多数都是忙忙碌碌不知为何。这本书挑战了这种可笑的以忙碌衡量重要性的现状,提出了几乎一切都是噪音,一切都不重要等石破天惊的观点,然后提出了探索、排除和执行三个简单易行的操作步骤。在任何时代,都有以忙为炫耀资本的人,所以这本书嘲笑了一切时代的很多人,但在这个时代似乎大家更忙,而且忙得更加无效和可笑,因为它的到来无疑是一种醍醐灌顶的解毒剂,让人们清醒后变得稍稍明智起来。

精要主义,重拾生活

如果一本书读完能让我开始反思、并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我认为这就是一本好书。2年前,我的工作和生活一团乱麻,工作千头万绪,常常很多件事情同时在考虑,别人的要求很随意的答应下来,没有明确的时间目标,容易忘记事情,遇事急躁;跟人交谈毫无耐心,常常听不完对方讲什么就灌输自己的想法、好为人师、行事啰嗦、武断,后来虽然工作任务完成了,但毫无质量可言,个人情绪受到很大影响,人际关系也一团糟。如果那时我能读到这么一本书,或者有这样一位看透我行事作为的长者给我一个指引,需要付出的代价肯定比现在要小的多。所以,我很乐意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希望能够帮助像我一样的人。1、首先每个人都需要了解自己的生存目标,如果没有方向,人有限的精力就会向各个方向发散,不要贪多,做大放小,要做到“更少,但更好”,否则就会“碌碌无为”,像我之前那样;2、先考虑清楚再做,优雅的表达NO,谨慎的说YES;YES并不是提升我们人际关系的金钥匙,有思想的人生才是,面对别人的邀请或者请求,放弃想做老好人的虚荣心态,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依靠努力的程度,而是实现的成果。3、如果人生设定了目标,就要让它像一把明晃晃的刀那样时刻悬挂在头顶,指导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不要心猿意马,不要总被无端的事情扰乱思绪、分散精力。4、永远记住一句话: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其实,读完此书后我发现,我的很多朋友,他们已经在按照书中的观点在生活了,而且生活的很好。他们有的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勇敢放弃还有留恋、但并不适合结婚的对象,积极创造机会相亲,终于找到了理想的伴侣;有的认准自己的目标,不受无端的外在情绪干扰,永远关注自己的目标达成;还有人认准了30岁以后要去美国生活,不惜放弃一个亚洲很好学校的研究生入学名额,转而去一家欧美企业入职,提前适应欧美文化。他们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他们的做法在以前的我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甚至没有任何“人情味”的,现在我反而为有这样的朋友而骄傲,每个人必须自己尊重自己的选择,别人才会尊重你。

簡單之美

更少,但更好! 《精要主義》讀書筆記人生想象成衣櫃essentialismThe Disciplined Pursuit of Less副標題直譯過來是 追逐更少的自律提綱Part I Essence 精要主義者的核心思維模式選擇,一種戰無不勝的力量甄別,幾乎一切都是噪聲取捨,我要的究竟是什麼Part II Explore 精要主義者養成的第一步: 探索區分無意義的多數和有意義的少數抽離,爲探索和思考流出空間審視,關注真正重要的事遊戲,擁抱內心孩童的智慧睡眠,保護你的身心資產精選,只接受前 10% 的機會Part III Eliminate 精要主義者養成的第二部: 排除擺脫無意義的多數澄清,做一個以一當千的決定勇氣,優雅說“不”的力量放棄,止損就是最大的贏編輯,看不見的藝術邊界, 設定界限會帶來自由Part IV Execute 精要主義者養成的第三部: 執行讓有意義的少數做起來毫不費力緩衝,充足準備帶來優勢排除,鎖定你的“最慢行進者”進步,小勝的價值心流,常規造就天才專注,當下最重要的是什麼存在,設計你的精要人生未來5年,你真正的職業目標是什麼?模式1: 贏得 BOSS 青睞模式2: 假裝一切都好一般 具體鼓舞人心 遠景/使命 精要目標 以一當千的決定平淡乏味 價值 季度制定精要目標1. 重在實質,而不是形式2. 具體的目標才擁有鼓舞人心的力量Dare 勇氣,優雅說“不”的力量人生想象成衣櫃讚或爛,沒有80分制定一種沒有選擇性而不明確的標準。如果支隊一件事充滿激情,而且你又擅長它,就應該只做這件事。機會_低標準 _ _ _極端標準 _ _ _只有達到極端標準才去做等待是值得的排除, Eliminate trivial manyClarity 做一個以一當千的決定更少,但更好 德語 weniger aber besser貢獻峯值爲自己而活的勇氣探索,質問,思考空間、傾聽、娛樂、睡眠和選擇沒有偉大的孤獨,一切嚴肅的事情都無法做成。巴勃羅·畢加索留出空間,設計人生。所有無聊都被剝奪,同樣喪失了思考的時間。找出信息間的關聯。3個月回顧下日記(宏觀/趨勢)Play, it is essential in and of itself.Sleep, Protect the Asset 睡眠,保護你的身心資產每晚,當我入睡時,我死去次日,當我醒來時,我重生甘地投資自己的思想,身體和精神Asics睡覺我們的頭等大事是,確保自己有能力決斷什麼是頭等大事SELECT 精選不過答案不是一個確定的 YES那麼就是一個肯定的 NOIf it isn’t a clear Yes, thenIt’s a clear No.Dare, The Power of Graceful “No” 勇氣,優雅說“不”的力量自律地追求更少羣體對我們期望的服從,心理學系稱之爲規範性從衆我相信生產力,不相信創造力。生產力是不做幫助別人的工作,而是把自己全部的時間花在上帝安排我們去做的事情上,並且把它做好。《創造力》作者米哈里採訪德魯克時恢復How many times have said no today? 今天,你說了幾次“不”?因爲說不,所以高效。拒絕不重要的事,以便應承真正重要的事情。優雅說“不”的六大原則不決定和關係分開來說不並不代表必須使用 “No”關注權衡取捨,考慮如果說 YES,犧牲什麼和機會成本自我提醒,每個人都是推銷員, 每個人豆子販售一些東西-想法、觀點來換取你的時間,清楚地知道被販售的是什麼,有助於我麼更加謹慎地決定是否去購買它說“不”需要用人氣換尊重 短時間內對關係產生影響,精要主義者接受自己不能始終都讓所有人喜歡的現實,長遠來看,受人尊重比被人喜歡重要的多一個明確的“不”比一個模糊的“是”更優雅有效說“不”1. 尷尬的停頓2. 委婉地說“不”或“不,不是”3. 我要先看一下日程表,然後在回復你4. 使用電子郵件的回復功能5. “好的,那麼我要取消的是什麼?”6. 帶着幽默感說“不”7. 歡迎你 X, 我願意 Y8. 這個我做不了,但是 X 可能對次感興趣UNCOMMIT 放棄,止損就是最大的贏6個常見陷阱與應對策略1. 稟賦效應 Endowment Effect 沒有某件物品,傾向於低估這個物品的價值,一旦擁有,傾向於高估它的價值對策:相比價值,你願意花多少重新得到它2. 對浪費的恐懼對策: 承認失敗,讓成功開始3. 強己所難對策: 找個參謀,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從不同角度評估4. 現狀偏見,僅僅是由於自己一直在做某事而繼續做下去,這種傾向有時被稱作“現狀偏見” Status Quo Bias對策:運用零基礎預算法 Zero-Based Budgeting 會計進行預算分配時,會以上一年度的預算作爲下一年度預算規劃爲基底,零基預算法,以零爲基底的預算方法5. 隨意承諾對策:先停頓,再說話6. 害怕錯過對策:你想試行,戰勝害怕, Reverse Pilot 或者 原型法 PrototypingEdit, The Invisible Art 編輯,看不見的藝術CEO 好比首席編輯刪減冗餘,哪怕這會讓你這個以自我爲中心的小文人心碎。編輯自己人生的四條原則刪減,自律地拋棄哪些好選項精縮,用有意義的活動取代無意義的活動,淘汰無意義的活動,用特別有意義的那個取代它們糾正,反觀核心,調整方向少量編輯,知道在什麼時候謹慎剋制LIMIT, The freedom of Setting Boundaries 邊界,設定界限會帶來自由免受他人事物煩擾的四個方法1. 別人的問題不是你的問題2. 沒有界線,就沒有自由3. 找到自己的壞事者4. 制定社會契約Part IV Execute 執行 讓有意義的少數做起來不費力Buffer 緩衝出行前,提前打包東西基於最佳情況,考慮最壞可能設置緩衝的三個竅門1. 做完善的準備2. 比預留時間多留 50%規劃謬誤 Planning Fallacy 傾向於低估任務完成的時間 3. 做好情景規劃1. 這個任務中面臨的風險是什麼2. 最糟糕的情形是什麼3. 產生什麼社會影響4. 在財務方面造成什麼影響5. 怎樣做最優投資以降低風險並增強財務和社會應變能力Subtract 掃除,鎖定你的“最慢進行者”3步掃除,最慢進行者1. 弄清核心目標2. 鎖定障礙3. 掃除障礙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約束理論 The Theory of Constraint計劃、思考和鍛鍊Progress, Small Wins 進步,小勝的價值成就和對成就的認可,是人類行爲的兩大主要內在驅動力人___鼓勵小勝的三個技巧:1. 關注最低可行性進步 Minimal Viable Progress2. 做最低可行性準備,早而小3. 直觀地嘉獎進步Flow, The Genius of Routes 心流,常規造就天才設計一種常規,讓自己所認定的精要事務沿着沒人的路徑實現五招釋放正確常規的力量 1. 徹底檢修你的觸發器2. 創造新的觸發器3. 先啃最難啃的骨頭要考慮的事情太多了,建立常規來減少考慮,自動觸發,把精力集中到最難的事情上4. 建立混合型常規爲了避免乏味,可以每天制定一個主題5. 陳規陋習逐個擊破FocusWIN means What’s Import Now?享受此時此刻假裝自己可以多點聚焦纔是精要的大敵。活在當下1. 想清楚當下最重要的是什麼當面臨太多任務,不知從何下手停下來,深呼吸,投入到當下,問問自己,此時此刻最重要的是什麼——不是每天最重要的什麼,甚至不是一小時後最重要的。2. 專注當下,把未來清楚出去建一個未來清單,不是用來記錄確定承諾的,只不過是用來把這些想法從腦子裏清除目的 1. 不會忘記,也許將來有用 2. 減輕現在執行它們的那種壓迫感和分心的危險3. 給每個清單排列優先順序老子: 事善能,動善時結語 BE, The Essentialist Life 存在,設計你的精要人生甘地,把自己降爲零,3年不看報紙,報上的東西只會給他的生活帶來不必要的混亂,每週一天沉默不語精要人生簡單的明證,承諾只過最基本的生活。奉行更少,但更好的哲學。不是嘴上說說,而是深謀遠慮地選擇全面擁抱精要主義。徹底擁抱精要主義metanoia 心思的轉變精要主義者,意味者放棄社交活動,與孩子們在戶外玩笑嬉戲爲了寫作,拒絕了去年的客戶每週留出一天,不查看任何社交軟件,讓自己全身心沉浸在家裏(手機進入傻瓜機模式)爲完成這本書的寫作,8個月里每天早上5點起牀,一直寫作到下午1點自律地追求更少更大的明確性更強的掌控力更多的途中之樂過一種真正重要而有意義的生活家庭在我生命中戰鼓及其重要的地位生命留給我們的時間少的可憐精要人生,是一種了無遺憾的生活附錄Leadership Essentials 從精要主義者,到精要領導者F C SFew things done better 更少,但更好Communicating the right information to the right people at the right timeSpeed and quality of decision makes精要領導者的要素1. 對人才的招聘挑剔得近乎荒謬Bozo Explosion 傻瓜大爆炸2. 真正明確核心意圖之前,不要停止爭論3. 支持極端授權授權的關鍵在於明確性,保證團隊中每個人真正清楚自己該作出什麼樣的貢獻,以及其他員工都在貢獻什麼4. 在合適的時機想十一的對象傳達恰當的信息5. 經常檢查以保障有意義的進步6. 簡單之美書摘不夠精要 看書和寫筆記的時間超過了預期

睡好觉,做最重要的事

至少收获以下几点:学会拒绝准确自我定位不是越多越好保证每日充分睡眠要记日记提前准备正常排版的话,本书至少可以减少80页的厚度。单就这一点来说,是和精要主义的主题相违背的。


 精要主义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