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贝拉

出版日期:2016-5
ISBN:9787509787947
作者:[美] 克斯汀·唐尼
页数:660页

作者简介

☆☆☆☆☆西班牙历史上最伟大女王的炼成☆☆☆☆☆
克斯汀•唐尼成功地恢复了伊莎贝拉在历史中应有的地位。伊莎贝拉是史上最令人着迷也最有争议的女性之一,这是一部令人手不释卷的新传记。
——阿曼达•福尔曼,《纽约时报》畅销书《乔治亚娜:德文郡公爵夫人》作者
伊莎贝拉女王是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女性之一。她为现代欧洲与美洲奠定了基础,在这方面的功绩超过当时的任何人。克斯汀•唐尼运用穆斯林、犹太和基督教史料,写下这部精彩纷呈的传记。
——杰克•韦瑟福德,《纽约时报》畅销书《成吉思汗与现代世界的构成》作者
克斯汀•唐尼笔下的中世纪历史如同现代悬疑小说一般引人入胜。伊莎贝拉女王的时代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关键时刻。
——迪尔德丽•贝尔,美国全国图书奖获奖作品《塞缪尔•贝克特》作者
在这部令人惊艳的传记中,克斯汀•唐尼将历史上最强大的女王的故事讲述得栩栩如生。伊莎贝拉对世界的重大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方面)一直延续到今日。
——琳内•奥尔森,畅销书《那些愤怒的日子:罗斯福、林白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斗争》作者
这是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的一部扣人心弦的革命性传记。这位颇有争议的西班牙女王赞助了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向新大陆的远航,建立了异端裁判所,成为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统治者之一。
伊莎贝拉出生的时候,基督教渐显颓势,奥斯曼帝国咄咄逼人地迅猛扩张。少女时代的伊莎贝拉受到了圣女贞德的激励。虔诚的贞德将她的人民团结起来,领导他们抗击外国侵略者,赢得胜利。1474年,在绝大部分女性几乎没有任何权利的时代,二十三岁的伊莎贝拉挑战自己充满敌意的兄长和反复无常的丈夫,夺得了卡斯蒂利亚与莱昂的统治权。她此后的功勋业已成为传奇。她结束了延续二十四代人时间的穆斯林与基督徒的斗争,迫使北非入侵者退过地中海。她为统一的西班牙奠定了基础。她赞助哥伦布去往西印度群岛的远航,并在罗德里戈•博吉亚(臭名昭著的亚历山大六世教皇)帮助下,通过谈判,为西班牙争取到新大陆很大一部分的控制权。她还建立了嗜血的异端裁判所,消灭所有反对她的人。此后数百年中,异端裁判所将严重损害西班牙的名誉。不管她是圣人还是魔鬼,没有一位女性统治者比她更有力地塑造了我们的现代世界。在今天的世界,东西两个半球有数亿人说西班牙语,信奉天主教。但由于几个世纪的错误报道,她的成就常常被归功于她的丈夫斐迪南(他勇敢无畏,花天酒地,但伊莎贝拉非常爱他),所以如今历史几乎遗忘了伊莎贝拉的影响。唐尼运用新的学术研究,创作了这部明晰晓畅的传记,讲述了这位聪明绝顶、热忱如火但被遗忘的女性的故事;描摹了驱动她一辈子的那种信仰,以及她主宰的那片充满古老矛盾与阴谋的土地。

书籍目录

目录
彩插1-32
地图1-7
序章
一、平平淡淡的出生
二、阴影中的童年
三、令人胆寒的岁月
四、伊莎贝拉孤身面对命运
五、结婚
六、斐迪南和他的家人
七、新婚夫妇
八、博吉亚家族
九、准备统治
十、伊莎贝拉登基
十一、伊莎贝拉的部落
十二、整个世界在战栗
十三、女王的战争
十四、异端裁判所的建立者
十五、在天堂登陆
十六、博吉亚把新大陆给了她
十七、虚妄与幻想之国
十八、信仰与家庭
十九、土耳其人兵临城下
二十、流亡的以色列人
二十一、三个女儿
二十二、失去牧者的教会
二十三、伊莎贝拉女王之死
二十四、伊莎贝拉之后的世界
后记
注释
参考文献

内容概要

克斯汀•唐尼著有《罗斯福新政背后的女性》,该书入选了2009年《洛杉矶时报》图书奖最终名单。她是《纽约时报》畅销书《经济危机调查报告》的作者之一,曾是《华盛顿邮报》雇员作者。2008年,《华盛顿邮报》因对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的报道获得普利策奖,唐尼对此亦有贡献。她 是2001年哈佛大学尼曼奖学金获得者。她的丈夫是尼尔•华纳•埃弗莱特,他们有五个孩子。


 伊莎贝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这是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的一部扣人心弦的革命性传记。这位颇有争议的西班牙女王赞助了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向新大陆的远航,建立了异端裁判所,成为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统治者之一。伊莎贝拉出生的时候,基督教渐显颓势,奥斯曼帝国咄咄逼人地迅猛扩张。少女时代的伊莎贝拉受到了圣女贞德的激励。虔诚的贞德将她的人民团结起来,领导他们抗击外国侵略者,赢得胜利。1474年,在绝大部分女性几乎没有任何权利的时代,二十三岁的伊莎贝拉挑战自己充满敌意的兄长和反复无常的丈夫,夺得了卡斯蒂利亚与莱昂的统治权。她此后的功勋业已成为传奇。她结束了延续二十四代人时间的穆斯林与基督徒的斗争,迫使北非入侵者退过地中海。她为统一的西班牙奠定了基础。她赞助哥伦布去往西印度群岛的远航,并在罗德里戈•博吉亚(臭名昭著的亚历山大六世教皇)帮助下,通过谈判,为西班牙争取到新大陆很大一部分的控制权。她还建立了嗜血的异端裁判所,消灭所有反对她的人。此后数百年中,异端裁判所将严重损害西班牙的名誉。不管她是圣人还是魔鬼,没有一位女性统治者比她更有力地塑造了我们的现代世界。在今天的世界,东西两个半球有数亿人说西班牙语,信奉天主教。但由于几个世纪的错误报道,她的成就常常被归功于她的丈夫斐迪南(他勇敢无畏,花天酒地,但伊莎贝拉非常爱他),所以如今历史几乎遗忘了伊莎贝拉的影响。唐尼运用新的学术研究,创作了这部明晰晓畅的传记,讲述了这位聪明绝顶、热忱如火但被遗忘的女性的故事;描摹了驱动她一辈子的那种信仰,以及她主宰的那片充满古老矛盾与阴谋的土地。序章在西班牙中北部,一座高耸险峻的悬崖俯瞰着饱经风雨的平原。在悬崖之上的城堡内,一位身材苗条的红发公主正在最后敲定一场典礼的计划。她的国家已经摇摇欲坠,即将陷入无政府状态,而这场典礼有可能引发一场全面内战。她的名字是伊莎贝拉。她刚刚得到消息,她的兄长,恩里克四世国王(人称“无能的恩里克”,既指他在政治上的昏庸无能,也指性无能)驾崩了。恩里克四世国王淫荡的年轻妻子忙着和宫廷的其他绅士寻欢作乐,后来生了个孩子。很多人怀疑这孩子不是国王的血脉。伊莎贝拉决定自立为女王,结束王位继承的争议。这位二十三岁女子实际上是在谋划一场政变。卡斯蒂利亚与莱昂联合王国是伊比利亚半岛最大的国家。两百多年来,没有一个女人曾统治这个国家。在欧洲的很多国家,女性不被允许单独执政。少数能够执政的女人一般也是以摄政者的身份,辅佐年幼而不能理政的儿子。伊莎贝拉的丈夫斐迪南是邻国阿拉贡的王储,但恩里克四世死讯传来时,他不在伊莎贝拉身边。于是她决定抢占先机,为自己夺取王冠。在1474年12月这个寒冷的清晨,伊莎贝拉为自己的仪容作了最后的修饰。她希望用自己的雍容华贵和君临天下的辉煌排场震撼人们。她穿上一件缀着宝石的雅致长袍,脖子上戴着一颗熠熠生辉的深红色红宝石。原本就对这盛大排场肃然起敬的观察者如今又惊呼起来,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个出乎意料的景象。根据伊莎贝拉的命令,一位宫廷官员走在她的坐骑前方,高高举起一支出鞘的宝剑,直指天顶,这宝剑是代表君王主持正义之权利的古老象征。这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警示姿态,象征伊莎贝拉决心要夺得权力,并强有力地行使权力。伊莎贝拉镇静自若地在广场上临时搭建的高台落座。一顶银冠被戴在她头上。在群众的欢呼声中,伊莎贝拉被宣布为女王。随后她前往塞哥维亚城的大教堂。她拜倒在祭坛前祷告,向上帝表示感谢,并恳求上帝帮助她睿智地统治,保佑国泰民安。她面临的使命是非常艰巨的。她相信基督教正面临致命的危险。奥斯曼土耳其人在东欧和南欧咄咄逼人,不断开疆拓土。穆斯林在安达卢西亚的格拉纳达王国仍然势力稳固。伊莎贝拉和其他人担心,格拉纳达将是穆斯林向西班牙其他地区进攻的桥头堡。连续多位教皇希望有一位具有钢铁意志的统帅、一位坚忍不拔的武士能够挺身而出,抵挡穆斯林的威胁。然而接过战旗的却是一位年轻女子,一个小女孩的母亲。她运用的手段高效但残酷。在未来的几个世纪里,历史学家将争论她一生的意义。她是一位圣人?还是魔鬼?但在那个冬日的下午,她站在塞哥维亚的阳光下时,没有流露出任何畏惧或犹豫。在圣女贞德榜样的激励下(圣女贞德死于伊莎贝拉出生的仅仅二十年前,伊莎贝拉在童年经常听到圣女贞德的故事),伊莎贝拉开始将自己塑造为宗教偶像。她的内心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命运,洋溢着“热烈、神秘和强有力”【1】的信念。她坚信上帝站在她那边,上帝希望她统治国家。很多年后,她才对此产生了怀疑。一、平平淡淡的出生在西班牙历史的绝大部分时期,尤其在中世纪,血统决定了谁是统治者,所以卡斯蒂利亚王子或公主的诞生是普天同庆的喜事。人们屏住呼吸,等待婴儿降生。国内最高贵的家族往往有机会在近处期待,他们互相竞争,争相观看王室婴儿的诞生。人们在大街小巷组织庆祝活动,互相交换礼物;孩子的洗礼是特别庄重虔敬的庆祝仪式。但在1451年4月底,胡安二世国王的女儿伊莎贝拉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却没有这样欢乐的节日气氛。卡斯蒂利亚已经有一个男性继承人了,即伊莎贝拉的异母兄恩里克(他的母亲是胡安二世的第一任妻子),所以大统的继承似乎已经确凿无虞了。恩里克王子二十六岁,已婚,已经有自己的宫廷。他的孩子将会继承他。伊莎贝拉的母亲时年二十三岁,是胡安二世的第二任妻子。她分娩的时候,国王并不在她身边。伊莎贝拉于星期四下午出生在一座其貌不扬的砖石宫殿(它环绕着一座罗马风格的庭院)的“一个空气不通畅的二楼卧室的小凹室内”【1】。卧室内连壁炉都没有,唯一的取暖设备是一个冒烟的火盆。宫殿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中北部的一座偏僻的农业城镇——马德里加尔•德•拉斯•阿尔塔斯•托雷斯 ,王族的男性成员常将他们嫌弃的女性亲属藏匿在此地。小镇只有几千居民,躲在保护他们免遭攻击的城墙后。婴儿的母亲,胡安二世的妻子,是葡萄牙的伊莎贝拉,而她的母亲则是巴塞卢什的伊莎贝拉,也是葡萄牙人。女婴也被取名为伊莎贝拉。她有一半葡萄牙血统。伊比利亚的各个王族,无论是葡萄牙的、卡斯蒂利亚的还是阿拉贡的,都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习惯,即用祖辈的名字给孩子取名。所以伊莎贝拉得名自她的葡萄牙外祖母。妻子分娩几天后,胡安二世国王派遣信使到几座大城市,向官员通知公主诞生的消息。但他有些漫不经心,所以我们很难确定伊莎贝拉出生的准确日期。有可能是4月22日。在一封日期为4月23日、从马德里发出的信中,胡安二世告诉塞哥维亚的官员,“感谢我主的恩典”,【2】他的妻子在星期四生了一个小公主。档案保管人同样说不准,伊莎贝拉是在何地接受洗礼的。王室的洗礼通常蕴含政治和宗教意义。王储的洗礼一般在国内最宏伟的大教堂之一,以隆重的典礼进行。但编年史没有提到国王参加了伊莎贝拉的洗礼。洗礼的地点可能是马德里加尔本地的圣尼古拉教堂。竟然无人知道伊莎贝拉是在何处接受洗礼的,说明大家对她的出生是多么缺乏兴趣。在很多方面,小伊莎贝拉的出生简直可以说是分散了她父母的注意力,因为他们正忙于应对围绕他们的政治阴谋。她的父亲即将与最亲密的朋友和谋臣阿尔瓦罗•德•卢纳爆发冲突、分道扬镳。阿尔瓦罗才华横溢,但冷酷无情。小伊莎贝拉的母亲正在怂恿丈夫与阿尔瓦罗决裂。这很可能引发意义重大的结果。正是阿尔瓦罗撮合了伊莎贝拉父母的婚姻,并且可能毒死了胡安二世的第一任妻子——阿拉贡的玛丽亚。她曾命令阿尔瓦罗•德•卢纳离开宫廷,随后她突然全身长出肿胀的粉红色斑块,就这样丧命了。她的妹妹 是她的盟友,生活在一座遥远的城市,却在同一个星期死于同一种怪病。【3】阿尔瓦罗牢牢把持着国王和朝政。伊莎贝拉王后感到,如果阿尔瓦罗觉得她威胁了他的控制力,她自己恐怕也会朝不保夕。但她仍然执意与阿尔瓦罗作对。她或许是相信自己别无选择。胡安二世的年轻王后从一开始就如履薄冰。想赢得国王的好感,实在太难。胡安二世本来更愿意娶一位甜美的法兰西公主,但阿尔瓦罗“秘密地瞒着国王”,认定与葡萄牙联姻对国家更有利。【4】他在胡安二世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国王商谈联姻条件。国王得知自己在此事中没有决定权,不禁勃然大怒。宫内人人皆知国王的不悦。不受丈夫欢迎的新娘伊莎贝拉于1447年在一群葡萄牙侍从的护卫下抵达卡斯蒂利亚,马上开始竭尽全力地取悦丈夫。胡安二世时年四十二岁,是一个非常有文化和精明世故的人,喜欢读哲学和文学,并且酷爱正在勃艮第发源的文艺复兴早期绘画技法。他身材魁梧,双眼碧蓝,皮肤红润,同时也非常精于世故和沉溺于享乐,非常好色。十九岁的新娘很快发现,有其他女人和她竞争国王的恩宠。她努力讨好国王,对他百依百顺。但她没有很快怀孕,这让她有些担忧。【5】如果她不能生育,丈夫就可能与她离婚,或者把她送走、过上与世隔绝和耻辱的弃妇生活。当时绝大多数女性的主要价值就是生儿育女的能力,在王族尤其如此。如果她生不出一个孩子,她就会被认为是简直一钱不值。不足为奇的是,王后感到宫中的年轻佳丽对她构成了威胁。就连她自己的侍女之一比阿特丽斯•德•席尔瓦也吸引了国王的眼球。伊莎贝拉王后一定是愤怒到了极点,命人将这名侍女抓起来,锁进地下室一个壁橱内,一连三天不给她吃喝。比阿特丽斯•德•席尔瓦被释放后声称自己被囚禁期间得到了宗教的启示,此后终身遮住自己的脸,以掩盖美丽的面容,后来还创建了自己的女修会。伊莎贝拉王后如此大动肝火地对待被她认为是竞争对手的女人,说明她的婚姻摇摇欲坠。但随着时间流逝,胡安二世渐渐对妻子产生了好感。小伊莎贝拉出生后,伊莎贝拉王后又在两年后为国王添了第二个孩子,阿方索王子。王子吸引到了比小伊莎贝拉多得多的关注。胡安二世国王现在有一个男性继承人,还新得了一个“备胎”。伊莎贝拉王后与阿尔瓦罗•德•卢纳的关系高度紧张,这让她巩固自己婚姻的过程更加复杂。阿尔瓦罗和胡安二世国王常常一起外出寻欢作乐。一座由女修院改成的妓院是他们最喜欢的去处之一。阿尔瓦罗对胡安二世的来去行踪保持着紧密控制,甚至国王和王后何时可以享受床笫之欢也要听他的。他对国王的影响力极大,操纵国王将大量财产和荣誉交给他,于是他成了国内首富。阿尔瓦罗被任命为卡斯蒂利亚的司厩长 ,这是国内最高的军职;同时他被任命为圣雅各骑士团的大团长,这是卡斯蒂利亚最富裕的军事修会。仅仅以圣雅各骑士团大团长的身份,阿尔瓦罗就控制着超过六十座城镇和城堡,统治着10万臣民。【6】胡安二世国王几乎把整个王国都拱手交给了阿尔瓦罗。卡斯蒂利亚的才子们开玩笑说,由于阿尔瓦罗•德•卢纳的存在,胡安二世“除了吃没有别的事情”【7】。不足为奇,伊莎贝拉对这种局面很不满意。有一次她突然来到卡斯蒂利亚的重镇巴利亚多利德,去拜访丈夫,当晚和他一起过夜。阿尔瓦罗得知她到了那里,大为光火,匆匆赶到宫殿,猛敲国王伉俪卧室的门。“我不是告诉你不要来吗?”他当着一群宫廷成员的面,怒斥王后。大家都被他的愤怒惊呆了。【8】此后伊莎贝拉对阿尔瓦罗更加憎恶。还有一次,他明目张胆地威胁王后:“是我让你当上王后,我也能让你当不了。”【9】敌视阿尔瓦罗•德•卢纳的绝非伊莎贝拉一个人。他享受各种特权的崇高地位令其他许多贵族满腹嫉妒,尤其是王亲国戚,他们觉得享受胡安二世国王恩典的应当是他们,而不是阿尔瓦罗•德•卢纳。几乎所有人都批评阿尔瓦罗的傲慢和贪婪。胡安二世国王的第二段婚姻已经到了第六个年头,他终于鼓起勇气,直面阿尔瓦罗,下令将他处决。1453年,在巴利亚多利德的主广场,阿尔瓦罗遭到公开羞辱,并被斩首。国王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权威,令全国为之震惊。但胡安二世几乎马上就后悔了,因为没了阿尔瓦罗,他就不得不自己承担治国重担,他从来就不想这么做。他陷入抑郁,不到一年后驾崩了,享年四十九岁。丧夫对不幸的年轻王后来说是又一个打击。她陷入了编年史家所说的“深切的悲伤”,很少说话,常常木然地凝视虚空,起初可能是因为产后抑郁症,后来是因为孤独和悲恸。【10】她相信阿尔瓦罗•德•卢纳的鬼魂在纠缠她。有时在凄苦的夜风中,她幻想自己听到了他的哀嚎。小伊莎贝拉几乎成了孤儿,这让她与弟弟的关系更加亲近,他俩共同承受着不幸的童年。两个孩子紧紧拥抱,互相安慰。对卡斯蒂利亚来说,国王和阿尔瓦罗•德•卢纳一辈子政治联盟的崩溃发生在一个不幸的时刻,此时国家正处于其历史上的一个低潮。由于贵族之间的政治斗争,国家分崩离析。更危险的是,国王和在邻国阿拉贡的亲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后者一直企图控制卡斯蒂利亚。乡村犯罪猖獗,但统治者因为几乎持续不断的内战而无暇顾及乡村治安。胡安二世驾崩后,伊莎贝拉的异母兄恩里克登基为王,史称恩里克四世,此时她只有三岁。恩里克四世统治的最初几年还比较成功,但曾经困扰他父王的同样问题再次浮现出来。个人生活和政治的动荡深刻影响了伊莎贝拉的生活。恩里克四世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一些人格缺陷。由于王室内部的紧张关系,恩里克四世的缺陷越来越突出。作为卡斯蒂利亚的统治者,恩里克四世国王如今完全控制着他的继母伊莎贝拉太后。国王理应像尊重母亲一样尊重太后,但她其实比自己的继子还年轻三岁。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更是一锅沸水,爱恨交织。恩里克四世国王很少下功夫去抚育自己的妹妹和弟弟,他们与他之间的关系造成了许多紧张和恐惧。童年生活这样风波迭起,伊莎贝拉很自然地从唯一给她的日常生活提供一些安全感的机构那里获得慰藉:天主教会。在中世纪,天主教会的仪式主宰着欧洲基督徒的生活。在中世纪世界,教会和教会日历就是人们的生活遵循的节律。每天的宗教仪式都伴随着教堂钟声:晨祷、晚祷、午夜的守夜仪式;一年中的每一天都属于某位特定的圣徒,人们应当向这位圣徒表达虔敬,举行特定形式的尊崇礼拜。相对于当时的绝大多数人,在伊莎贝拉的生活中,宗教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因为卡斯蒂利亚宫廷实质上是流动的,在国内从一座宫殿转移到另一座。每一座宫殿也是僧院或女修院,王族不在那里的时候,由僧侣和修女照管宫殿。而王族到达某一座宫殿的时候,僧侣和修女一定会在那里。伊莎贝拉从小到大,身边围绕着神职人员。这个很早就失去父母的孩子很自然地转向教会,寻求它的教诲作为道德的指导。伊莎贝拉变得特别容易受到教会官员的影响,尤其是那些被证明是过着节制克己生活的教士。清扫和建造教堂、涤荡教会的腐败、促进教会发展,并洗净教会的污点和异端思想,成了她一生执着的事业。伊莎贝拉不断思考着罪与罚的主题,她相信所有人都是挪亚的幸存儿子们的后裔。上帝被人类的恶行激怒,用大洪水消灭了其他人类,只有挪亚及其儿子们乘船到了安全地带。她热爱《新约》,但她的生活遵守的是《旧约》的严苛道德观。她总是更愿意以眼还眼 ,而不是伸过另外一面脸给人打 。
  •     本文内容是根据陆大鹏先生所译、克斯汀•唐尼(Kirstin Downey)所著《伊莎贝拉:武士女王》(Isabella: The Warrior Queen)一书整理而成。第一部分是对每章内容的概括,初随看随记于微博评论,后经整理而成,有相当一部分背景,如作者对卡斯蒂利亚的历史、穆斯林侵占西班牙的历史等作者论及的内容,并未作整理;个别地方直接引用原文一般加了引号。第二部分是个人基于本书对伊莎贝拉女王的简略评价。一女王早年的经历极为坎坷。似乎又一次证明了,欲成大事者,童年一般是舅舅不疼姥姥不爱,亲爹早亡亲妈发疯。伊莎贝拉就在父亲早亡,母亲抑郁至疯的情况下和亲弟弟相依为命,后来自己同父异母,且比自己母亲还大3岁的哥哥恩里克四世死后,独自一人身着华服加冕女王。西班牙王室的男性小时候大都为一些年龄大很多的男性权臣控制,乃至成年,这是后来几位国王优柔寡断,甚至颇为软弱的重要原因。相比男性君主,伊莎贝拉作为一个上有父亲和兄长,下有弟弟的女孩,在童年反而因为相对来说被忽视得以保全,并造就她坚韧的意志和对宗教的虔诚,终成就一代伟业。她的出生相对低调,在卡斯蒂利亚并未进行隆重的庆祝,就因为她不是男性,在当时的西班牙不会被视为理所应当的王位继承人,比她晚出生的弟弟都比她有更大的可能成为卡斯蒂利亚的统治者。伊莎贝拉一度差点成为英王爱德华四世的王后,但爱德华四世私定终身;她在等待中假意答应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甚至被同父异母的兄长恩里克四世卖给佩德罗·希龙,一个曾向伊莎贝拉寡母下流求爱的淫棍教士。十几岁的伊莎贝拉在政治婚姻的惶恐中战战兢兢,这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她无比坚强的意志。对恩里克四世的叛乱爆发后,伊莎贝拉被迫臣服于她嫂子即王后门下;待胞弟阿方索王子义旗攻打到恩里克故乡塞哥维亚并占领之时,伊莎贝拉选择支持胞弟;但不久之后,阿方索突然暴毙,霎时间伊莎贝拉成为恩里克死后最靠前的王位继承人。伊莎贝拉公开宣布胞弟病故——虽然他很可能是被毒死的,但为防止潜在刺客的进一步行动,考虑再三后她作此决定——在叛军呼吁她自立为王的情况下,伊莎贝拉以极大的自制力宣布公开同异母兄恩里克四世和解。恩里克感激她给予的台阶,宣布伊莎贝拉为王储,并不再强迫安排婚姻,给予她城市,并与不忠的王后离婚;伊莎贝拉则承诺自己的婚姻会事先征求恩里克国王的意见,保证效忠国王。俟叛军解散,国王的许多承诺变为一纸空文,力图将伊莎贝拉远嫁国外从而剥夺其王位继承权。相比恩里克中意的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伊莎贝拉更看好未来阿拉贡和加泰罗尼亚国王斐迪南成为自己丈夫,不顾兄长阻止,秘密与之谈婚论嫁。跨过万水千山,经过伪装和迂回,伊莎贝拉,18岁的卡斯蒂利亚王储,斐迪南,17岁的西西里国王,未来阿拉贡和加泰罗尼亚的统治者,终于在恩里克四世势力范围之外成婚。“他们第一次相遇,都带着爱慕凝视着对方”。斐迪南的父亲,阿拉贡和加泰罗尼亚的胡安二世,是伊莎贝拉的堂弟,自其父亲斐迪南开始就不满足于阿拉贡、加泰罗尼亚和瓦伦西亚的政权,觊觎着卡斯蒂利亚的政权。伊莎贝拉与斐迪南的联姻,“扩张了自己的势力,确立了自己相对于兄长的独立性”,但“也承担了一些风险”。胡安二世长子卡洛斯,系他与亡故的前妻所生,本应继承加泰罗尼亚等地政权,却在被胡安二世囚禁后不久病故。因为时间实在蹊跷,被人们怀疑为人投毒而死。这样,胡安二世的宠儿,斐迪南就成为了王储。卡洛斯则被加泰罗尼亚人奉为圣徒,时常能见证他的奇迹。胡安二世的长女,卡洛斯的妹妹布兰卡,曾是恩里克四世的妻子,然而婚后17年不能生育而被迫离婚。卡洛斯死后,她成为纳瓦拉王位继承人,从而被胡安二世视为眼中钉,在被强行带到法兰西囚禁后,死于狱中。人们认为她也是被毒死的。胡安二世为了控制加泰罗尼亚,使自己的掌上明珠斐迪南加冕,不惜与加泰罗尼亚宿敌法兰西缔约、割地,从而镇压加泰罗尼亚人的反抗;加泰人寻求恩里克四世的帮助,恩里克却优柔寡断,未直接答应却夺取胡安二世的一些城镇。胡安二世内外交困。法兰西路易十一作为仲裁者作出不利于加泰罗尼亚和卡斯蒂利亚判决,恩里克四世再次屈服,答应之。他意识到自己再次被胡安二世耍了,因而反对伊莎贝拉与斐迪南的婚姻。胡安二世曾寄希望于支持阿方索的叛乱,从而攫取卡斯蒂利亚的政权,随着阿方索的早逝而破产,因而转向推动伊莎贝拉与斐迪南的婚姻。斐迪南虽表面带着喜悦,秉性却与他的父亲“无信誉的胡安”如出一辙。年轻的新婚夫妇始终得不到恩里克四世的谅解,西班牙境内的政权也纷纷与他们划清界线,忙于内战的胡安二世甚至无法出兵保护新婚夫妇,唯一的庇护者,伊莎贝拉的挚友卡里略大主教与斐迪南发生了争执。教皇保罗二世支持恩里克四世而不给新婚夫妇颁发许可证书,他们的婚姻一直处于非法状态。1470年10月2日,伊莎贝拉诞下公主伊莎贝拉;10月26日,恩里克四世正式剥夺了伊莎贝拉的王位继承权,让自己的女儿胡安娜及其丈夫,法兰西的贝里公爵成为卡斯蒂利亚王位继承人。新婚燕尔,斐迪南就沾花惹草,婚前已经有了两个私生子,婚后依然不检点,伊莎贝拉情敌无数。与到处寻花问柳形成鲜明对比,婚后3年,斐迪南只同伊莎贝拉相处7个月,只有忠实的侍从贡萨洛在伊莎贝拉身边守护她,并在适宜的时间离开她。作为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也出于对自己贞洁的维护,伊莎贝拉始终没有逾越底线。斐迪南则公开要求成为恩里克之后卡斯蒂利亚的掌权者。出于罗德里戈·博吉亚的干涉,斐迪南和伊莎贝拉在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在位时期获得许可书,婚姻最终取得合法地位。博吉亚与斐迪南、伊莎贝拉的命运交织起来。在深谋远虑的博吉亚的帮助下,伊莎贝拉获得了门多萨家族的支持—门多萨本是恩里克四世最坚定的支持者。罗德里戈·博吉亚就是后来历史上臭名昭著、极其腐化的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与博吉亚和门多萨的联盟,让权力的平衡偏向了伊莎贝拉这一边。为恢复自己的王位继承权,伊莎贝拉除与博吉亚联盟外,还在其他方面进行活动。她以土地和新头衔为诱饵秘密与一些城市联系;争取国外盟友,如勃艮第和法兰西,虽然彼时法兰西正与她夫家作战。因宗教纷争等原因卡斯蒂利亚发生内乱,优柔寡断的恩里克四世无力平息,伊莎贝拉意识到只有运用铁腕别无他法。在伊莎贝拉儿时的玩伴比阿特丽斯及其丈夫卡布雷拉的劝诫下,四年未有联系的伊莎贝拉与恩里克四世相会并一笑泯恩仇。但是国王在饭后突发胃病,为证明自己未曾下毒并向世人昭示自己是继承人,伊莎贝拉决定留在塞哥维亚。在恩里克健康恶化的一年中,政局云波诡谲,卡里略大主教甚至被弃伊莎贝拉投奔恩里克。1474年10月4日,“最重要的试探民意的工具、毕生盟友和卡斯蒂利亚仅次于国王自己的二号人物”胡安·帕切科突然因喉疾病故,沉重打击了恩里克四世,据信国王深爱帕切科。随着恩里克郁郁寡欢,健康进一步恶化,伊莎贝拉的力量和势力日渐增长。1474年12月11日凌晨2点,恩里克四世与世长辞,享年49岁。恩里克四世死后没有留下遗嘱,或被人偷走,未能给自己的女儿、13岁的胡安娜安排王位继承,甚至要求与自己母亲埋葬在他的仇敌阿拉贡国王境内,因为胡安二世是他母亲的弟弟,他甚至输掉了深爱的塞哥维亚。在恩里克四世驾崩的消息传到身处塞哥维亚的伊莎贝拉那的时候,伊莎贝拉为这最后的至亲的离世悲痛不已—其母虽尚在世,但已神智不清—尽管国王生前与她关系紧张。她已经做好准备向国人传达国王驾崩的消息,并合乎礼仪进行全国弥撒;紧接着她脱下丧服身着华彩,宣誓就任女王。伊莎贝拉女王一反传统,她自行发布“宣言”,自立为王,事实上“自己给自己加冕”,而非按照传统由国民推举为王。她是自乌拉卡和贝伦加利亚女王以来卡斯蒂利亚和莱昂又一位女性统治者,她将自己4岁的女儿宣布为王位继承人,强调了卡斯蒂利亚当下和未来对女性继承权的认可。历史学家对伊莎贝拉的登基有很大的疑问,因为如果恩里克四世的女儿胡安娜是亲生的,那么合法继承权理应是胡安娜,伊莎贝拉的行为则是篡权;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伊莎贝拉的“政变”是合理的。甫一登基伊莎贝拉就面临两个私人问题造成的危机,其一是夫妇间的争吵,其二是一个被抛弃的追求者造成的。伊莎贝拉并未及时通知远在阿拉贡的斐迪南恩里克四世驾崩的消息,企图断绝他索取卡斯蒂利亚王位的希望。伊莎贝拉女王独自掌权而非依附于丈夫,打破了西班牙的传统。伊莎贝拉的婚姻危机可能毁掉婚姻和王国,一般认为,在压力下的退缩会让她做出将权力交给丈夫的决定,她需要一个男性在她身边“克服性别造成的问题”。为缓解矛盾,夫妻俩签署《塞哥维亚协定》,事实上女王是卡斯蒂利亚的“主权女王”,斐迪南与她共同署名,且在伊莎贝拉之前,这造成长期以来人们的错误印象:斐迪南处于主宰地位。英语中他们是“国王与女王”,常常误以为卡斯蒂利亚的统治者是斐迪南,实际则恰恰相反;西班牙语中则是“双王”。伊莎贝拉前追求者,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要求伊莎贝拉和斐迪南退位,拥护胡安娜继位以攫取卡斯蒂利亚政权,最终两国开战,即“1475-1479年战争”,伊莎贝拉坐镇国内,斐迪南则在葡萄牙肆无忌惮;但久经沙场、深谋远虑的阿方索五世一直占据上风。卡里略大主教再次背叛伊莎贝拉。伊莎贝拉努力笼络叛变者。1476年3月1日托罗战役中,双方大决战,阿方索五世溃败而逃,卡斯蒂利亚人缴获了葡萄牙王旗。虽然这次战役非决定性,但经过伊莎贝拉宣布这是上帝的意愿,这在她的宣传下变成了卡斯蒂利亚辉煌的胜利。有人说这虽不是军事胜利,但却是政治胜利,因为它“结束了卡斯蒂利亚内战,有利于天主教双王”。在伊莎贝拉的姨母、葡萄牙的比阿特丽斯的调解下,双方最终于1479年结束战争。阿方索五世于1481年去世,之前寻求法兰西路易十一的干预未能成功,托罗战役的平局则被视为他的耻辱的溃败,他的儿子若昂二世与他共享权力。小胡安娜的生活垮掉了,她的母亲于1475年去世,年仅36岁,自己则入修道院至1530年去世。战后,伊莎贝拉恢复了武装民兵的旧制度,即“神圣兄弟会”;调整了御前议事会的人员构成,遴选改宗的犹太人担任要职,凸显了从中世纪的管理原则向近代化的原则的转变;对教会进行新的审查制度,涤荡教会腐败;最重要的是,她准备组建和维持一支军队,攻击信封伊斯兰信仰的格拉纳达埃米尔国。在伊莎贝拉统治期间,一直笼罩在人称“征服者穆罕默德”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阴影下,在她幼年时期就常常听闻穆罕默德二世打算消灭基督徒。1453年他贡献了存在上千年之久的君士坦丁堡,并公开扬言要在两年内“打到罗马”。随后两年,他先后攻占了匈牙利和塞尔维亚部分地区,并攻击雅典和科林斯。塞尔维亚全境为穆罕默德二世所吞并,特拉布宗统治者科穆宁家族除了幼子外全部被处决,待到幼子成人并消失匿迹后,科穆宁家族消亡了。曾被穆罕默德二世父亲扣为人质,并作为傀儡统治瓦拉几亚的弗拉德奋起反抗,赢得“穿刺公弗拉”的绰号,也是后世常常出现在小说和电影中的著名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的原型。斯坎德培苦苦挣扎,寻求救援,但终不得,以致亡故,阿尔巴尼亚一次次抵挡穆罕默德二世的进攻,终在斯库塔里一役功亏一篑。整个基督教世界因穆罕默德二世而“战栗”,他也被喻为“撒旦和路西法”。面对严酷的局面,伊莎贝拉决定援助那不勒斯,在穆罕默德二世准备向西欧发起总攻的时候,大部分人觉得基督教国家的命运已经注定了。1481年穆罕默德二世开始军事动员,为防止像711年那样穆斯林从北非进攻西班牙,伊莎贝拉夫妇开始厉兵秣马,运用宗教力量动员军队,外交手段巩固守卫,一方面保卫那不勒斯,一方面由那不勒斯保卫西西里岛。她的努力终收到成效,但手段给她留下了无法磨灭的污点。伊莎贝拉结束与葡萄牙之争后,转而担心起南部边境与伊斯兰世界的边界,格拉纳达在1474年也产生了新的领导人阿布·哈桑·阿里,在中断给卡斯蒂利亚纳贡后,两国军事摩擦不断,穆斯林军队在西班牙南部如入无人之境,伊莎贝拉与斐迪南鞭长莫及无可奈何;特别是撒阿拉的陷落令他们尤为沮丧。但是1482年2月27日攻陷被喻为格拉纳达的“眼睛”的阿尔阿马让穆斯林人大为震惊,在伊莎贝拉收复失地中第一次大胜意义重大,但其残忍的手段表明全面战争不可避免。在收复被土耳其人占领的奥特朗托过程中穆罕默德二世意外身亡,基督教世界暂时搁置彼此敌意一致对外,迫使内乱不已的奥斯曼军队撤出意大利。在准备抵抗中伊莎贝拉诞下了双胞胎,但只有玛利亚公主活下来,死胎被视为凶兆,后来的战争的确证明死亡一次次降临双方军队。在对抗中,伊莎贝拉和斐迪南从洛哈失败和阿士阿奇亚的惨败中总结经验,他们既需要更好的战略谋划,同时也必须尊重敌人的力量、顽强和足智多谋。阿布·阿里因为后宫争斗、儿子企图推翻他的统治而不得不在战争中途回国镇压叛乱。格拉纳达的宫廷纠纷迅速演变为武装冲突,巴布狄尔为向父亲证明自己的实力而鲁莽出战,遭卡斯蒂利亚人俘虏。面对如此珍贵战利品,伊莎贝拉女王最终作出决定,宽以对待,并接受巨额赎金,将其释放;巴布狄尔则承诺效忠。阿布·哈桑疾病缠身因而退位,将王位交给自己的弟弟撒加尔,不久后去世。巴布狄尔与叔叔撒加尔之争削弱了埃米尔国的力量,伊莎贝拉取得一连串胜利。1485年5月22日卡斯蒂利亚人占领了龙达,解放了400余名基督徒奴隶;接着又控制马贝拉。斐迪南率军再次攻打4年前失败的洛哈,很快巴布狄尔投降献城。巴布狄尔遵守承诺,在撒加尔前去保卫贝莱斯—马拉加后发动政变,控制都城,撒加尔只得率军前往瓜迪斯,格拉纳达军队从此被一分为二首尾无法相顾。巴布狄尔此时已是伊莎贝拉和斐迪南的秘密盟友。对马拉加围困三个月后,终于投降,双王因战争残酷而变得铁石心肠对居民施加惩罚。1489年巴萨投降。12月撒加尔交出了阿尔梅里亚、瓜迪斯,卖掉安达卢西亚的财产后到北非定居。阿尔梅里亚的投降切断了格拉纳达与整个南海岸的联系,再也无法获得海上增援。1489年一系列事件,影响到当时非常流行的象棋,女王成为棋盘上最强大的主宰性的棋子。伊莎贝拉与斐迪南的胜利对彻底完成收复失地至关重要。巴布狄尔与双王达成“秘密谅解”后,格拉纳达投降了。1492年1月2日双王从巴布狄尔手中获得城门钥匙。这场几百年来基督徒对穆斯林第一次重大胜给双王带来赫赫威名,他们通过艺术品和教堂装饰画留下了功绩。在基督徒与穆斯林兵戎相见的日子里,所有人心中都充斥着宗教仇恨,为敬奉神而采取行动,1480年伊莎贝拉建立了一个教会与政府合作的机构,被称为异端裁判所。其对象是那些自称为基督徒但行为有违其信仰的人,主要迫害的是改宗的犹太人。初因战争紧张而设立,后成为政府压制和控制人民的手段存续300年。西班牙的异端裁判所并非双王的原创,政教分离概念出现之前,政府和宗教密不可分,西班牙人引入一些创新点。其指导原则是不遵守宗教与政治常规等于叛国。常通过水刑进行刑讯逼供,火刑进行惩罚。西班牙异端裁判所所致不公可追随到基督教产生之初。西班牙基督徒文化记忆中,犹太人曾助穆斯林征服伊比利亚。其标准流程有三个步骤:扣押、没收和出售。嫉妒和恶意迅速发挥作用,犹太人的财富在很多基督徒眼中是不正当手段的结果。可以说,西班牙异端裁判所的所作所为是极其违背基督教精神,且凶残可憎,与宽恕这一基督教根本特征背道而驰。如果说在此事上伊莎贝拉尚且有矛盾心理,斐迪南则毫无道德原则。西班牙异端裁判所既恶毒又悲剧。但从伊莎贝拉的角度看,它将整个西班牙团结起来了,消除了内部宗教纷争,从而一致对外。这是西班牙史上最大规模,也是最为成功的强迫异教徒皈依基督教的行为之一。宗教宽容并非普遍性观念,经此行动,西班牙做好了准备,开始接管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世界霸权。在稳固边界、缓和局势之后,伊莎贝拉开始将注意力投向海外,乃至欧洲以外的世界。西班牙和葡萄牙从伊比利亚半岛的竞争者,变成了海外领地和贸易路线的角逐者。商业探索对伊莎贝拉来说是一项家族生意。1479年《阿尔卡索瓦斯条约》让她控制了加那利群岛,随后在此建立殖民地,从而为进一步探险提供基地。在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那里碰壁并遭到背叛后,通过7年的努力,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说服了伊莎贝拉,同意资助他向西航行,绕过地球一周,以到达东印度群岛。在格拉纳达战争期间,女王给他少量资金让他随时待命,以便启航。伊莎贝拉相信这位热情洋溢的探险家会给她的国家带来源源不断的财产。女王最终批准了哥伦布的远航计划,给予他200万马拉维迪和三艘船的资助,相当于“一名中层外省贵族的年收入”,并非很大的代价,长期风险却很大。这次远航被视为“卡斯蒂利亚的事业”,因而船员大都是卡斯蒂利亚人,没有阿拉贡人。远航风险极大,四位罪犯为免除牢狱之灾,以及著名航海家平松三兄弟加入。哥伦布在途中篡改航海日志给后人查阅他的原始航线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原稿抄本的遗失也丢失了珍贵的史料。欧洲人与印第安人最初的交往是礼尚往来的。据哥伦布的航海日志记录,他很快开始考虑如何奴役这些印第安人。1492年圣诞夜,最大的船只“圣玛利亚”号撞到礁石,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在船沉前抢救物资。哥伦布第一次返航先回到了葡萄牙,受到了当地人的热烈欢迎和国王的接见。哥伦布在巴塞罗那受到了双王的接见,并仔细了解探险的细节,并将他的两个儿子接到皇宫进行教育。随后的几次探险,无论兴衰浮沉,女王始终是他最坚定的支持者。哥伦布带回的消息在新发明的印刷机的帮助下迅速传播开来。1492年8月,与哥伦布开始远航的同时,通过肆无忌惮的贿赂,罗德里戈·博吉亚成为第二位西班牙籍的教皇,称亚历山大六世。他的就职典礼空前奢华。尽管伊莎贝拉与亚历山大六世私交甚好,且是她的臣民,但伊莎贝拉对他的道德和其处高位颇有疑虑。这种担心在当时欧洲虔诚的基督徒中颇为普遍。虽然与教皇分歧不断,但伊莎贝拉并未与他撕破脸皮,只是搁置争议。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她就将这个消息告知亚历山大六世,以保证所发现的一切仅属于她自己。为报答斐迪南为他及其私生子们所做的一切,亚历山大六世心甘情愿满足伊莎贝拉的要求,迅即发布关于新大陆有特殊权威和重要性的四道诏书。1493年5月4日的诏书将半个地球赐予伊莎贝拉女王,其前提条件是要以传播宗教福音为探索的主要目标。1494年6月,伊莎贝拉与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达成协议,即《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从而平分了新大陆。斐迪南通过与教皇私生女的联姻,确保了那不勒斯的政权。教皇对梵蒂冈的管理招致不满,意大利政局动荡。伊莎贝拉在教皇的支持下,将西班牙独特的混合思想传播到新大陆,即对知识的追求与开明思想,以及对宗教异己的不宽容。教皇给予西班牙和伊莎贝拉最宝贵的礼物是,将世界一分为二,一半给予伊莎贝拉;也因此,第一次有人胆敢切分地球,天主教会空前强大,令人诧异不已。这些都让印第安人惊异。伊莎贝拉女王是第一个立刻认识到发现美洲的重大意义,并将其占为己有,旋即将冒险变为热火朝天的事业,其结果是,造成了历史上最富戏剧性的人口流动之一。甫一发现美洲,她就将未来的远征体制化,并向美洲殖民,大量卡斯蒂利亚人和美洲人血统融合从而形成新的民族。哥伦布又三次远航,还有6支探险队。在支持探险中,伊莎贝拉女王最重要的指示是善待印第安人,特别要求对印第安人进行宗教教诲,使之皈依天主教信仰,并教会他们说西班牙语,为达此目的,她派去了12位神父。她还希望保障财产管理妥当,获得巨大收益。毋庸置疑哥伦布是一位出色的航海家,但又缺乏管理才能,眼光亦很差。再次探险的西班牙人遇到了诸多危险,如食人族印第安人,凶悍的有毒箭的印第安人,食物的匮乏,蚊虫叮咬而慢慢死去的痛苦。尽管随处建立了定居点,哥伦布的旅伴们还是发现他夸大了美洲的良辰美景。欧洲人带来的疾病也让跟随他们的印第安人逐渐死亡。第一次远航留下的定居者都已死去,哥伦布进退维谷。欧洲人开始劫掠并强奸当地妇女,并开始屠杀印第安人。哥伦布默许了这些发生在他眼皮下的事情。印第安人已经不再信任欧洲人,且被欧洲人劫掠奴役。女王对哥伦布违反她的善待印第安人的直接命令,运回欧洲的奴隶的行为大为生气,要求运回美洲。哥伦布还以处理美洲事务为由拒绝回国帮女王同葡萄牙打官司。尽管对哥伦布的管理能力产生怀疑,伊莎贝拉还是很赞赏他的勇气,仍支持他的探险活动,但慢慢地,减少了他的权力。美洲的梅毒被欧洲人带回了自己的老家,欧洲人将之怪罪到哥伦布头上。伊莎贝拉在哥伦布第三次远航时派遣弗朗西斯科·德·博瓦迪利亚调查哥伦布并接管各港口,结束了哥伦布对新大陆的统治。最后一次也是最成功的探险起于1502年,此时哥伦布已经没有公信力。他抵达巴拿马的波托韦洛,后来成为海关;并深信巴拿马地下埋藏大量黄金,后得到证实;得知巴拿马地峡,后来建成了巴拿马运河。先前承诺的黄金在美洲大陆源源不断开采出来,国库迅即充盈。新大陆的发现让西班牙在未来两个世纪中独占鳌头。也造成了疾病的传播;通过通婚,形成了新的民族,即西班牙裔人西班牙语是其官方语言;基督教成为美洲正式的宗教;异端裁判所也被输出到美洲,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这一切归功于哥伦布和伊莎贝拉女王的通力合作。伊莎贝拉是一位慈母,对孩子的教育十分严格。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像她自己一样严肃、坚定和虔诚,明辨是非,具备自制的品格。她对仪表和姿态要求极高,展现出一种虚荣,这实际上让教会的一部分人感到不满。她轻艺术家创作艺术品,宗教题材加入她和她的家人,以展现她将自己与家族视为基督教的捍卫者。战争期间女王将所有子女带在身边,是不同寻常的,她的孩子们经历了与敌人作战的紧张、恐怖和悲伤,也看到了战争的牺牲者。在五个孩子接近成年的时候,她安排好了他们的婚姻,以保障自己的王国,将西班牙打造成一个坚不可摧的要塞。长女嫁给葡萄牙王储,幼女嫁给英格兰王储,四女计划嫁给苏格兰王储。王储胡安和三女胡安娜分别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孙子腓力和孙女玛格丽特订婚,以巩固西班牙与德意志和奥地利的关系。这种安排既巩固天主教势力,又能防止土耳其人的进逼。尽管力图为儿女提供最合适的人选,这些婚姻安排还是像“倒卖牲口”。伊莎贝拉公主与葡萄牙王储新婚不久,就因为一次意外坠马而成为寡妇,在悲痛守寡一段时间后成为葡萄牙新国王曼努埃尔一世的妻子。玛格丽特公主与腓力一见钟情,很快怀上了孩子;胡安王子与玛格丽特新婚不久就有了孩子,但是王子在孩子诞生前因病英年早逝,他的孩子不幸早产夭折了。西班牙陷入悲痛之中。由于长期斋戒和克己,伊莎贝拉公主在为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诞下王子一小时后,就于1498年8月23日去世,为儿子服丧的双王在一年之内痛失第二个孩子。这个羸弱的孩子是未来葡萄牙、卡斯蒂利亚、阿拉贡以及整个海外世界的继承人,尽管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米格尔·德·拉·帕斯长大成人的希望并不大。1500年夏,在腓力和胡安娜的儿子查理诞生后不久,米格尔·德·拉·帕斯就在女王怀抱中夭折了。这给伊莎贝拉女王造成了最后的打击,自此之后,她的精力、健康和干劲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查理受洗时被寡居的玛格丽特要求命名为胡安,孩子的父亲腓力大公并未同意。一直以来,伊莎贝拉相信土耳其都对欧洲觊觎已久,她不得不在执掌政权二十年之后继续组织力量防御奥斯曼人攻击的可能性。欧洲基督教世界也在发生着战争,法王查理八世袭击意大利,残暴无比。双王联合威尼斯、教皇、神圣罗马帝国、英格兰和那不勒斯一同出兵抵抗法王的肆无忌惮,保卫意大利。出于对西班牙双王的感激,1496年12月教皇亚历山大六世授予他们天主教国王的崇高头衔,双王以此作为自己的个人称号。法网查理八世在战败逃回法兰西后不久撞倒门楣不治身亡。1499年8月,奥斯曼的巴耶济德二世攻占了威尼斯重要贸易据点勒班陀,卡斯蒂利亚寻不到帮手在援军到达前,莫东和科罗尼被土国攻克。1500年12月24日,在西班牙的贡萨洛的帮助下,收复了凯法利尼亚,是前后将近两个世纪内欧洲人收复唯一一块失地。此役过后,奥斯曼人与威尼斯人画海为界,土耳其人将目光转回伊斯兰世界内部。新法王路易十二再次发动战事争夺那不勒斯,结果那不勒斯寻求土耳其人帮助,迫使西班牙与法兰西合作瓜分那不勒斯。1503年4月28日贡萨洛与法兰西大军对垒并取得胜利,他所使用小型火器和战后为敌方战亡者祈祷被视为近代战争的转折点,西班牙控制了整个那不勒斯。宗教不宽容已经成为西班牙文化根深蒂固的一部分,对那不勒斯的控制减弱并最终消除了奥斯曼军队入侵意大利的威胁。在生命最后2年,伊莎贝拉女王将全部精力集中于她的宗教信仰和儿女的福祉之上,并力图确保西班牙的安全。贡萨洛•费尔南德斯•德•科尔多瓦大元帅是女王最坚定的支持者,是女王最为支持的将领,在同法兰西人的战争中所向披靡,受到斐迪南的嫉妒和诋毁。女王战争动员充分,迫使法兰西人撤退,避免伤亡。女王常常批评教皇亚历山大六世道德败坏,要求他改革教会,萨伏那洛拉对教会腐化堕落的讲道引起包括伊莎贝拉女王和马丁•路德等人的共鸣。随着公开谴责教会日甚,教皇下令绞死他并焚烧他的尸体。女王与教皇冲突越来越多。教皇父子出人意料与入侵意大利的法兰西结盟,扩大自己的家族产业,都引起女王不满。1503年8月亚历山大六世去世的消息传到女王那里,她并不感觉特别悲伤,她也将教皇的儿子切萨雷囚禁起来,此人被马基雅维利视为最崇拜的英雄、“天才的政治家”,但是马基雅维利并未发现恰恰是女王本人拥有他最为推崇的许多品质。1504年11月26日,伊莎贝拉女王病逝,享年53岁。全体西班牙人赞颂她,哀悼她;甚至在她的敌国法兰西也有人赞美她。她遗嘱要求胡安娜继位女王,斐迪南为摄政王;斐迪南不得续弦,并且将所有珠宝留给他,给予他三个教会骑士团大团长之衔,以及美洲年收入一半;全额支付凯瑟琳和玛利亚嫁妆,维持其婚姻。要求将自己葬于取得最伟大胜利的格拉纳达,无需守丧,将金钱捐献给穷人,偿清债务,举办决慈善事业;要求她的儿孙捍卫和推进基督教信仰,遵守教会迅捷,维持异端裁判所;给予恩里克四世忠爱的安东尼奥教堂一件圣物,小块血染的布头,上有女王的一颗智齿;护送棺椁、通往格拉纳达之路极为艰辛,气候恶劣异常。伊莎贝拉女王去世后,整个西班牙王室陷入动荡。斐迪南在很短时间内贱卖了财产和珍宝艺术品,在不到一年时间内迎娶了法兰西公主,破坏了他在女王病榻前的临终誓言,国内支持率迅速下降;腓力大公与斐迪南争夺西班牙王位,一致对外宣称胡安娜精神错乱,力图将其排除在外;腓力宣布自己为国王后不久暴毙。胡安娜在很多人看来精神正常,但是她却没有自己母亲的坚毅和勇气,过于软弱,旋即失去了所有的权力。王国的摄政者实际是西班牙地位最高的教师西斯内罗斯,他决定迎回斐迪南到卡斯蒂利亚。胡安娜被终身囚禁起来,斐迪南开始独自统治。利用迭戈•罗德里格斯•卢塞拉加大了异端裁判所得裁判力度,引发不满。出于嫉妒,斐迪南召回了因女王逝世悲痛不已的贡萨洛大元帅,并使其退隐,更有甚者,摧毁他的祖先留下的家园。切萨雷•博吉亚越狱之后不久战死。在处理美洲事务中斐迪南也漫不经心,哥伦布第四次探险回国之后结束了他的探险生涯,新大陆不再受到关注,美洲原住民受到更多的虐待。凯瑟琳终嫁给亨利八世,后来她与亨利八世的离婚案成为英国脱离天主教教会进行宗教改革的导火索。斐迪南嫉妒年迈的西斯内罗斯,让其率兵出征北非,出人意料的是,西斯内罗斯征服了奥兰城,解放了1.5万基督教徒奴隶,但是也让基督徒与北非穆斯林关系进一步紧张。征服了埃及马木留克王朝的土耳其人朝着西班牙步步紧逼,但是伊斯兰世界爆发的神秘主义集团起义令斐迪南暂获喘息之机。伊莎贝拉女王的儿媳、亡故的胡安王子遗孀玛格丽特按照女王的希望,抚养了继承人们。她在斐迪南变卖资产的时候拯救了许多艺术品,作为成人礼,将以耶稣生平为主题的画作赠送给伊莎贝拉的外孙们,她的官邸成为欧洲第一拉美艺术中心。贡萨洛余生再未出征,其军事领导永远变革了西班牙军队,去世后举国悼念。在伊莎贝拉女王去世12年后,斐迪南死于旅行途中,并未引起举国哀悼。斐迪南与伊莎贝拉女王、胡安娜女王和腓力国王安息在一起,伊莎贝拉公主始终未能如女王所愿安葬在一起。随后几个世纪,因性别偏见,女王生前的功绩被归为斐迪南的头上,但以他独自执政12年间无所作为就证明他的无能。伊莎贝拉哈布斯堡血统的外孙们接起他们外祖母的事业的大旗。查理于1516年即位西班牙国王,1519年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年方19,在他治下,墨西哥和秘鲁成为西班牙人的囊中之物。胡安娜次子斐迪南据奥地利,负责监视和抵抗土耳其人,1529年成功抵抗其对维也纳的陆地攻击。1558年随查理五世隐退,斐迪南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71年查理五世之子堂胡安指挥海军在勒班陀海战中取得对奥斯曼人第一次大胜,标志西方会一直坚持下去,遏止土耳其人的扩张。与他们并肩作战的还有印第安人的后裔。他们将从新大陆取得的所有资源用于维护基督教事业,用裁判所的机制镇压新教运动和新教徒。直到今天,西班牙、比利时、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瑞典和摩纳哥的王族都尊伊莎贝拉女王和斐迪南国王为祖先,摩纳哥和列支敦士登的国家元首是伊莎贝拉的后代。基督教在伊莎贝拉的努力下从奄奄一息变为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二因为性别偏见,伊莎贝拉女王的功绩长期被欧洲史学家归为她的丈夫、斐迪南国王的头上。19世纪在大西洋的另一侧,一位双目失明的年轻史学家通过对海量史料的识读和整理,重新给了伊莎贝拉女王应有的名声。在1837年,美国史学家威廉•希克林•普雷斯科特(William H. Prescott)通过优美文笔,经由《天主教斐迪南和伊莎贝拉统治下的历史》(The History of the Reign of Ferdinand and Isabella the Catholic)展现出伊莎贝拉女王传奇的一生,他的这一三卷本力作震惊了欧洲学界,也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这位传奇的女性。克斯汀•唐尼通过她的研究和女性视角,再次重现了伊莎贝拉女王在西班牙统一、维护基督教事业上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按照译者陆大鹏先生的戏评,总结了伊莎贝拉的一生:“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我干了几十年我也没有什么别的,大概三件事:一个,把穆斯林赶出了西班牙;第二个,派哥伦布去发现了美洲;第三个,就是我們知道的异端裁判所。如果说还有一点什麼成绩,就是生儿育女,欧洲几十个国家的领导人都是我的后代。很惭愧,就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谢谢大家。”私以为,这是相当精准的。的确,在伊莎贝拉临终前,她可以为自己一生所做的这三件事感到自豪。但总结起来,她这三件事都出于自己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她为天主教事业奉献终生。在克服重重困难接手卡斯蒂利亚的时候,欧洲的基督教已经奄奄一息。人们还没从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回过神来,土耳其人的战火熊熊燃烧在欧洲基督教徒的记忆之中,挥之不去的伊斯兰阴影愈演愈烈。伊莎贝拉几乎凭借一己之力,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旺盛的精力,动员举国之资源,发动周边国家对抗穆斯林的一次次袭击,并取得几个重大战役的胜利,这是在欧洲基督教两个多世纪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在大航海时代开始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欧洲人并未意识到新大陆的价值,有且只有伊莎贝拉女王看到了这种价值,她坚定地支持哥伦布四次到美洲探险,其最大的动力是向新世界传播基督教。她反复要求探险者善待印第安人,甚至为西班牙探险者虐待印第安人而对哥伦布愤怒不已。她通过向美洲派遣医生、教授语言的教师和教士,将西班牙那一套独特的传统普及到新大陆,使之落地生根。当然,她为了宗教事业而建立的异端裁判所被视为她一生中最大的污点。这无可置疑,对穆斯林和犹太人的强迫该宗乃至驱逐,对改宗者的不信任以及屠杀,的确造成了大量异教徒的死亡和离散,也让上千年的犹太和伊斯兰技术离开了西班牙。但是从伊莎贝拉的出发点来看,却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因为经过这一残酷的机制,纯粹的基督教在西班牙建立起来。后来的新教徒和新教运动也未能动摇其根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性统治者,伊莎贝拉女王的成功是全方位的。在建造教堂和绘画方面,她极大推动了当时欧洲艺术的发展;她极为重视子女教育,她的后代都是饱含知识涵养的贵族;她所重新开创的女性可以作为王储,为后来女性单独统治一个国家树立了榜样;她所动员和组织的军队,为整个欧洲将穆斯林势力抵挡在外做出了卓越贡献,伊莎贝拉女王不愧为“武士女王”的称号。
  •     周末看完了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的传记。虽然说是传记,事实上是1450年到1500年50年时间里的西班牙史,里面充满了阴谋、妥协、交易、骑墙、背叛、教派冲突、人性冲突、理想信念、志大才疏,充分证明了历史才是世界上最引人入胜的戏剧。传记向上追溯了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建立的王朝被穆斯林毁灭的过程,穆斯林指定犹太人帮助建立政府,镇压基督徒,而基督徒中的一部分坚持在大山中抗争,逐步蚕食伊斯兰教的领地,把他们推到伊比利亚半岛的南端。憎恨犹太人杀死了基督,这是犹太人的原罪;而犹太人帮助穆斯林欺压基督徒,增加了基督徒们对犹太人的憎恨;这是欧洲反犹主义的原因,无论在这里呆了多久,犹太人永远不能忠于这个国家。在伊莎贝尔登基前的这段时间,充满了王朝更新换代所常见的阴谋。伊莎贝尔的同父异母哥哥,作为国王,没有令人信服的子嗣。国王是同性恋,也可能不能生育。国王的妻子有其他的情人,并与若干人生了若干个孩子。这就让王朝的走向变得不确定。国王与贵族间爆发了冲突,伊莎贝拉的亲弟弟阿方索被贵族拥立为新国王,但是他不久就不明原因的死去。伊莎贝拉没有选择继续领导贵族反抗国王,而是选择与国王和解,条件是伊莎贝拉成为哥哥的王位继承人,并有自己选择婚姻的权利。国王答应了,然后在贵族叛乱平息后不想履行承诺。伊莎贝拉瞒过国王,自己与阿拉贡的费迪南结了婚。她独自逃往支持她的大主教的城堡,邀请费迪南前来结婚,并由教士们见证。但是费迪南心里也打着小算盘,他长时间离开妻子,试图要求妻子让国王把王位传给他。伊莎贝拉明白,自己的利益,只有自己才能保卫。几年后,国王死掉了。伊莎贝拉立即加冕成为女王,要求王国内的贵族和主教向她效忠。她抚平了丈夫想当国王的念头,采用了双王模式,把丈夫写在前面,而自己掌握实际权力。后来,伊莎贝拉用十年的时间收复了把穆斯林所统治的西班牙南部,赞助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航行,击败了法王查理八世,占有了意大利的一半领土(那不勒斯),生了若干个孩子,其中疯女胡安娜成为查理五世的母亲,哈布斯堡王朝成为16世纪欧洲最强大的王朝,一直存在到一战时期。伊莎贝尔一个引人非议的做法是建立了宗教裁判所。她忠诚于基督教,憎恨教皇、教会、教士的腐败和淫乱,希望能够荡涤教会系统的罪恶。她一生做过的很多事,都是为了为上帝增加荣耀,所以这本书叫做武士女王。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感觉贡萨洛与伊莎贝拉也可以脑补一万字的玛丽苏小说。在如此宏观的评述史中去揣摩那些细小的爱恨情仇也挺有意思。但最重要的还是伊莎贝拉对西班牙做的贡献。异端那部分、反犹,天主教与伊斯兰教的对抗。在某种程度上大战前的统一思想。有效与害处如何更细的衡量?孩子不同的命运,作为母亲的伟大,特别适合近几年对世界了解仅限于通过美剧日剧韩剧了解的普通读者。
  •     不仅是伊莎贝拉女王的传记,更是讲述中世纪欧洲历史的绝佳著作。女王的一生波澜壮阔、起伏跌宕,结盟夺权、收复失地的战争、培育子女、处理宗教事务、资助航海发现…构成一个女人最伟大的史诗。作者的叙述逻辑清晰,通俗易懂,通过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各个事件来龙去脉与人物间的复杂纠葛,多角度、多来源的叙述也使人物和事件有血有肉,跃然纸上。
  •     今年读过的最佳传记
  •     和bbc的西班牙纪录片一起看了
  •     4m
  •     基督的女王
  •     【20160914】好看,好讀。豐富,精彩。翻譯也是很棒。但需要其他著作的作證,畢竟字裡行間都能看出很多作者的猜測。不過作為歷史愛好者,權當入門也是很好了。
  •     全程盯着大元帅贡萨洛出场退场(脑补百万字女王骑士罗曼史)!可怜疯女胡安娜(生在王家软弱不得)!默默拿武则天和伊莎贝拉比较,以女性君临天下的手段有相似之处,压力同样棘手,武则天比伊莎贝拉幸运在丈夫早薨,费迪南的胡作非为,跳梁小丑,反面肯定女王政治家生涯。子嗣存活是个大问题,王子公主即便万千宠爱于一身,疾病、意外、谋杀,说死就死。有点意思的是,伊莎贝拉期盼子嗣继承人健康成长,结果一次次早夭;武则天倒是心狠手辣除去一个又一个子嗣继承人,为自己扫除障碍。国际象棋的王后规则,异端裁判所,阻击奥斯曼帝国入侵,支持哥伦布探险美洲,子女联姻欧洲各王室,后代成为一家人……女王一生精彩纷呈,传记值得一读!PS:西班牙葡萄牙人起名字重复,无比头疼,辨别人物关系,比《百年孤独》好一点……
  •     有两种女权,伊莎贝拉或者玛利亚特蕾莎。
  •     知道这本书是因为先前看了译者翻译的另外一本书威尼斯财富之城,而恰巧译者陆大鹏老师上周来到上海讲述伊莎贝拉才加快了我阅读此书的节奏。伊莎贝拉女王对西班牙的历史乃至世界历史有如此大的作用,作为西班牙女王 :她收复失地运动收复格拉纳达 捍卫基督教的地位及支持基督教的事业 赞助哥伦布大航海最后发现美洲…作为母亲 她又像普天下的母亲一样爱自己的孩子并悉心培养。一个伟大的女性。
  •     2016已读32:四星半,伊莎贝拉在君王中并不算是特别出类拔萃,人生经历也没有特别波澜壮阔,但是绝对已经在平均线之上了,更不要说她作为一个女性受到的阻力了。她身上有种果断的品质,和她曾外孙菲利普二世的重度拖延症形成鲜明对比。要是她能活的长一点的话,苏莱曼最大的敌人就不会是查理五世,而是她啦。
  •     对那个时代多一点点了解,但是总体来说,不是一本令人兴奋的书。
  •     雷厉风行的女人
  •     颜值高 恪守宗教道德 决断果断 用人不疑 近乎完美的女性政治家…对设立宗教裁判所等黑点 也对具体背景 动机做出了完善梳理 唯一不爽的地方 就是斐迪南配不上她…
  •     对这作者把注释当正文写的巨细靡遗的风格既爱又烦
  •     论女人的重要性~ 斐迪南和伊沙贝拉共同执政时,斐迪南算得上欧洲最伟大的君主之一。没了伊沙贝拉,他几乎再没有做出一点点有意义的成绩。 后人疑问,真正建功立业的不是斐迪南么? 答:斐迪南有资格与伊沙贝拉相提并论,仅仅因为她选择了爱他。“因为女王认为他配得上做她的丈夫(尽管事实可能并不配),并且爱他、尊敬他,所以不能说他没有资格与她相提并论,但恰恰是由于她,他才获得了巨大的声望……”
  •     传奇般的一生,对于一个处在政治和宗教旋涡中的女人来说,她的果敢、睿智和虔诚都是难得的,本书不仅介绍了伊莎贝拉女王坚毅的一面,还介绍了她那温柔的充满母爱的一面,而且通过本书还能了解到当时欧洲其他国家的基本情况。
  •     读历史总会让人百感交集 惊叹不已。要是能加上人名和地名的西语就更好了
  •     原文也是畅销科普风,翻译的不功不过吧,果然译者粉丝安利要先降一星再来看待。原作者仿佛一个语重心长老奶奶,多处重复强调,生怕你漏掉某个结论。阅读起来有点累赘。ps. 也发现了几处错误:伊莎贝拉家族树,美男子腓力放在了阿拉贡的凯瑟琳和亨利八世之下了;还有上面一条评论提到胡安的母亲。这种错误可不该出现啊。
  •     还原历史中的伊莎贝拉女王。很棒的书。
  •     虽然名字实在难以区分 但是读下来还算好 欧洲大陆的历史啊 基督徒 穆斯林 犹太人 宗教恩怨引发的政治和战争无休无止 所以现在欧洲难民问题的尿性 其实是由来已久的了
  •      一部欧洲大陆的祖先史。突然对于穆斯林与基督教争端的历史好感兴趣,格拉纳达那剧烈冲突的文化积淀,好想亲身经历。
  •     2016年已读109#10月打卡书#:并非依照时间先后的线性叙事,而是用几个攸关成败的关键主题,连缀起伊莎贝拉女王波澜壮阔的一生及西班牙的动荡与崛起:风波迭起、险象环生的童年,在一个又一个政治阴谋中孤身面对命运的坚韧与刚强,怀着坚定的宗教热忱镇压异教徒的残暴,与穆斯林及欧陆邻国的争战,对美洲大陆的探索。如小说般引人入胜的写法,但各大主题之间有不少重合之处,且在某些史料方面如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公主被俘、被杀一节与史实不符,失之严谨。如女王的一位廷臣所说:“她掩饰自己真实情绪和情感的本领纯熟得惊人”,城府极深固然是女王钢铁般意志的体现,但这部传记对人物的塑造确实有些流于表面,缺乏更深入的挖掘与分析。
  •     西班牙历史曾被宣传家系统性地扭曲抹黑,这种过程被称为“黑色传奇”。所以,伊莎贝拉是世界历史上最富争议的统治者之一,既受尊敬,也遭到恶魔化。
  •     这书故事性不强,但是信息量极大。中世纪欧洲王室乱成那样,女王真是一股清流啊,作者应该是女王的死粉了,即使在女王最大的黑点“异端审判所”上,也完全站在女王的立场,历史上的西班牙应该是去伊斯兰化最为成功的国家了。另外大元帅贡萨洛是真牛逼,但女王的遗嘱里为啥没有提到他。。
  •     虽然校对有一些问题,但不影响它成为一部好的传记,让读者全面和客观地了解这位资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伟大女王的生平和政绩,以及十五世纪西班牙,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政治局势和社会风貌。作为男权时代的一位卓越的女性统治者,伊莎贝拉所作出的贡献无可估量,她的影响延续至今。
  •     这本书可以作为旅游的背景读物,从马德里到塞维利亚到格拉纳达,现在遗留的就是中世纪时的城堡、小镇,通过这本书可以更加了解到历史原貌。作为对西班牙历史的了解,包括本土、拉丁美洲,甚至整个欧洲,15、16世纪都是很有帮助的。
  •     M
  •     连续几天沉溺在这本书里,读完这600多页的书感觉非常爽。对西班牙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的装帧纸的质感非常棒,中间的插图也很清楚,用心之作,太爱甲骨文丛书了。另译者也很棒,翻译流畅易懂,语言优美。非常愉快的一次读书体验。
  •     本来看了封面以为女王会带兵出征,拿刀砍人的。后来,发现没有。比较失望。洗地的成分不少,对女王具体的言行,还是感觉不了解,而是作者的主观描绘很多。觉得也完全可以想像,女王是一个贪财爱虚荣,从犹太人手里抢钱,但还比较虔诚的人。
  •     非常喜欢这本书。可惜书中有很多数字上的错误,当然还有标点符号和人称的错误。但是写得很全面。
  •     interesting
  •     中世纪生儿子真是太重要了,查理当皇帝多亏了早夭的亲戚们
  •     据说国际象棋里的皇后原型就是伊莎贝拉……
  •     对西班牙和当时的欧洲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展现,只是甲骨文系列的校对真的要抓一下了
  •     文明5玩家心得:荣誉+虔诚+探索政策,美学开个门吧,意识形态要选的话八成是秩序。
  •     非常精彩 文笔优雅翻译一流
  •     堂吉诃德 伊莎贝拉 探戈 支撑我西班牙旅行的支柱
  •     女王的孩子一个都不中用,点根蜡
  •     4.5星。的确是伟大的女王,开启了西班牙的伟大时代。但作者写着写着就爱上传主真不是一件好事情。越虔诚的人越可怕。
  •     伊莎贝拉处在中世纪和近代世界相交之际,收复失地成为不朽功勋,异端裁判所成为永远的污点。知我罪我,其为春秋啊真是。
  •     非常棒,虽然叙述在时间线上不是很清晰。但是还是通过事件的来龙去脉把这段欧洲承前启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写的异常精彩。在那个神奇的时代,宗教战争、地理大发现、王权兴盛,而伊莎贝拉就是那个时代欧洲的中心。她的一举一动深刻塑造了世界,也给现代留下了拭不去的印记。这样一个伟大的女性,最后的结局令人心碎。孩子相继先于她死去,最后自己也得了不治之症。丈夫在死后变心,与孩子们争夺遗产。看完让人唏嘘不已。
  •     给四星,第五颗星给女王!如果国际象棋都会因为伊莎贝拉女王而让“后”变得无所不能的话,其他的还说什么呢!
  •     8.9分力荐。这本书的纸质装帧和排版都非常不错,适合收藏。大鹏的翻译也算及格。本书每章叙述伊莎贝拉的一个时期,本书的前半部分非常不错,像小说一般的还原了女王前中期的人物形象,非常饱满,后半部分感觉比较赶。这本书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对研究西班牙历史,女王个人历史非常有帮助。
  •     感觉太超前了,在基督教轻女传统中能成长为坚定决绝而又富有远见的女王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可惜外孙女玛丽只继承了她的魄力。
  •     能把历史写的这么精彩,真的很了不起!
  •     文笔只能说是相当一般,但对同一事件的相同描述多次出现在不同的章节里,这完全就是叙述和史料组织的问题了啊。
  •     对了解西班牙开创大航海时代的历史有文献参考价值 不知是作者翻译水准还是作者文采 读起来如喝白开水一般 虽能解渴 但也平淡无味 我是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来阅读本书
  •     好书,流畅,精彩
  •     不得不说,西方作家太他妈善于叙事了!!翻译的很精彩啊,前后像是再看一部纪录片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