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

出版日期:2014-2
ISBN:9787108047381
作者:杨绛
页数:144页

作者简介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书籍目录

第一部
我们俩老了
第二部
我们仨失散了
(一)走上古驿道
(二)古驿道上相聚
(三)古驿道上相失
第三部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内容概要

杨绛(1911- ),本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我们仨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闲来读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感叹一个常年居于书斋之中的大家,竟然对人性这般洞若观火。好奇心驱使,想了解一下他是如何做到的。于是,找来钱夫人杨绛女士写下的回忆录《我们仨》。杨绛女士回忆,钱钟书和钱瑗下馆子,不仅仅是吃饭吃菜,而且是“看戏”。“吃馆子不仅仅吃饭吃菜,还有一项别人所想不到的娱乐。钟书是近视眼,但耳朵特聪。阿瑗耳聪目明。在等待上菜的时候,我们在观察其他桌上的吃客。我听到的只是他们的一言半语,也不经心。钟书和阿瑗都能听到全文。我就能从他们连续的评论里,边听边看眼前的戏或故事。‘那边两个人是夫妻,在吵架••••••’‘跑来的这男人是夫妻吵架的题目——他不就是两人都说了好多遍名字的人吗?••••••看他们的脸••••••’‘这一桌是请亲戚••••••’——谁是主人,谁是主客,谁和谁是什么关系,谁又专爱说废话,他们都头头是道。我们的菜一上来,我们一面吃,一面看。吃完饭算账的时候,有的‘戏’已经下场,有的还演得正热闹,还有新上场的。我们吃馆子是连着看戏的。我们三人在一起,总有无穷的趣味。”小说原版序言中,钱钟书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怪不得,原来钱钟书先生不仅博览群书,而且善于观察别人的言行举止。读书加上阅世,自然对“人”有一番了解,写出《围城》这样幽默有趣、洞察深刻的作品,也就不意外了。有意思的是,除了深刻的一面,钱钟书还有特别孩子气的一面。夫妻二人求学英国期间,生下他们的女儿钱瑗。杨绛住院期间,钱钟书只能一个人过日子。他每天到医院探望,常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所谓的坏事,不过是打翻墨水瓶弄脏桌布、搞坏台灯、弄坏门轴。听完钱钟书一本正经地诉苦,杨绛都会说:没事,我来弄。钱钟书就放心地回去了。后来,杨绛果然像一个“大姐姐”一样,补救“弟弟”闯下的“祸”。两人之间的信任特别深,情义也可见一斑。《我们仨》之中,亲女三人或有趣或温馨的动人细节比比皆是。经历过波波折折,一家三口都渐入老境,打算写下各自的回忆,女儿钱瑗写“我们仨”讲她眼中的父亲母亲,钱钟书写母女俩,杨绛写父女俩。可是,时间催人。钱瑗因病住院,请求杨绛写“我们仨”。后来,钱瑗和钱钟书先后因病去世,只剩下杨绛女士,“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当时只道是寻常。生死两隔,还好有我们仨的故事,让杨绛女士温存,让旁观者羡叹。
  •     平淡,真实,很适合用一颗安静、闲适的心情来看此书。结合自己的思考,中国最优秀夫妻的生活尚且有着琐碎、坎坷与漂泊。钱钟书和杨绛到了晚年才有了一套宽敞舒适的房子,但之前被他们称为“家”的小房子的狭小以及生活条件的恶劣,都仅以能够满足他们读书,这个简单的要求就令他们感到满足。现如今的我们或许没有必要去执着地追求大房子,去追求生活的安稳平定。生活充满变数,或许在当时会感觉很辛苦,但将来这肯定会是美好的回忆,生活何不去多经历一些。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时代的唏嘘之声。钱钟书夫人杨绛书写的一家三口温馨生活数十载的回忆录。
  •     2016年第18弹。
  •     梦幻梦真
  •     不论真伪,只看文章,颇有闲情偶寄之妙。可惜生未逢时,未能得见大师风采。
  •     2016023:读来暖心 平静 他们三个人朴素 单纯 童真与世无求 与人无争 在那样的乱世 能始终保持内心的干净与自持是多么难能可贵 果然是不寻常的遇合 看一个人回忆我们仨 无技巧只情真 无哀痛只意切 只叹世间好物不坚牢 彩云易散琉璃脆
  •     文字如杨绛先生人一般,淡淡地带些忧愁。三口幸福之家,知识分子式的浪漫生活,怎料女儿和丈夫先后离她而去,仨人在古驿道失散了…而现在他们也终于团聚了吧…永远怀念-杨绛先生!
  •     一个人 两个人 三个人 两个人 一个人 。。。
  •     文字很朴实,简简单单的生活,却又隐隐让人感觉到时代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痛苦。跟着一起痛,一起重生。
  •     时隔几年才真正看完。温情脉脉流淌于二位先生一辈子的婚姻生活,从年少相知,便携手读书、“探险”,一直到相伴偕老,仍是读书、“探险”,与圆圆头一同经历快乐和辛酸。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一个人回忆着“我们仨”,有多甜蜜就有多伤悲。
  •     与我想像中的回忆录并不相似,是作者在梦中的经历吧,读完有一种淡淡的失落,和迷惘。
  •     也许我不懂
  •     ex买给我的书…如今仨人已经团聚,我们却离散了…
  •     想要拥有先生的好心态 还需慢慢修
  •     读第二部分 我又要跪了 沉默隐蔽持续短暂永久的……生死别离
  •     两口子的字写的都很好看
  •     爱情和生活的结合体 羡慕敬佩
  •     字句清和,平缓生动,与世无争,深秋读此,心生暖意。人之毕生所求莫过于此~一独立灵魂,一知己爱人,一温柔子女,我们仨在一起就足以抵挡全世界的苦与寒了吧。
  •     1.有名气就是多几个不相知的人,而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己,不求有名有声。 2.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位。我们使用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坐冷板凳的书呆子待人不妨像读书般,政治家或企业家也许得把人当绳子在用。 3.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带着烦恼和忧虑。
  •     细腻入微
  •     我也想有一个能相守一辈子人。
  •     我们走散了,而我却独留人世踽踽前行,做着那长达万里送别梦,与你们缓缓道别。
  •     有几处太太太感动!不是感动亲情 而是杨绛的胸怀和才情~
  •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     没有看过钱钟书,没有看过杨绛,单看了这本。叙事娓娓道来,于无声处听惊雷,经历过大风大浪可能才有这么平淡的处事和文字。然后,依旧给3星。用书里的原话,读书“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只是回忆录,记录了风雨中的63年,无论从为人还是处事,都没有太多的参考性。
  •     有趣的人,有意思的生活
  •     语言朴实,温馨,很有趣的一家人。
  •     Lots of love.
  •     我想,这本书反映的是中国真正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品性。作者的笔触灵动、活泼、真实,从生活点滴入手,不论是苦是甜,都能看到他们一家人最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也许书本和知识不能带来那么丰富的物质生活,可是却能为我们提供最有营养的精神补给。
  •     最中国家庭
  •     坐在公交车上晃悠悠地看完的。开始的油盐酱醋,结尾的让人猝不及防,这实在是一本不适合在阴天、秋天、艳阳天看的书。
  •     夫妻俩性情相近,嗜书如命,相敬如宾,伴侣如知音,一家三口亲密无间。很温馨。
  •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     情真意浓,从文字间可以看到作者真性情。人世间的美好是身边的人,任何境遇下,怡然自得。最佩服杨绛先生,永远看到人生的美好,即便苦难,留于心中的仍是美好的,值得感谢的,温暖的记忆。
  •     读来感动之余莫名有些羡慕 阶级不同 经历不同 但爱却是大体都相似的吧
  •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如今“我们仨”终于是团聚了。
  •     他们仨,刚刚好。现如今,杨绛先生也觅得归途,一家团圆了。
  •     挑了最喜欢的一版。感动
  •     平实,真切。一次次把我带进自己的生活中。
  •     什么是幸福?一家人平安团圆便是最大的幸福。 但这幸福总有一天会被夺走。 到最后只剩下一个人的时候,需要拥有怎样强大的心,继续做这一场长长的长长的不要醒来的梦。
  •     平淡、真切、感人。
  •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既悲情又温情。
  •     算是我的启蒙书吧,感谢所有促使我清醒的人。
  •     图书馆借的
  •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往往最让人难以割舍的反而是那些琐碎 平淡的日常 是可以铺路迈向未来 也可以重压心头的“大把小把的石子”。“钟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
  •     大概soulmate指的就是钱锺书与杨绛这样的吧,学识相当,兴趣相当,性情相似...也好喜欢他们的女儿。
  •     看到第三部分的标题,我禁不住潸然泪下。在可预见的将来,我或者母亲(不出意外应该会是我)会面临这样的场景,徒留一人活在这世间,最终天上见。2016年12月4日丽丽已经先去了,现在我们两人关系特别紧张,以后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我所向往的这种温馨的家庭生活也许曾经有过,但很多年后我明白有如镜花水月一切都是幻影,其实不曾拥有过,我只能看看别人的故事留着自己的眼泪。他们仨不仅是天意成为一家,更多的是精神上,所以哪怕经历政治浩劫、工作繁忙、女儿嫁作人妇,在国内在国外等等,都不足以让他们分离,即便最后死别,但他们依然活在彼此心中,那么多年的琐碎小事依然能信手拈来。我特别感动,也因为自己永远都不会拥有。幸好他们最终在了一起。
  •     生活中的一切不舍与美好回忆都融入淡淡的铅字中,像杨先生为人一样朴素。
  •     第一部分不喜欢,也不习惯。给两星。 第二部分还可以,杨姐姐是个骄傲自信不做家务的小女人的江南妞。 第二部分的上海,给四分,有家庭,有细节,有圆圆头的过目不忘,钱钟书的严父跟说我狗耕田的爸爸。不讨人喜欢的儿媳妇。 第三部分的钱瑗,给五分。给我们仨,我们之间的小石子,我们之间多重的身份。母亲姐姐妹妹哥们,我们仨,那么好。97一个,98一个,只有我留下来回忆中想你们。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