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圈

出版日期:2015-7
ISBN:9787535479901
作者:阿来
页数:187页

作者简介

《蘑菇圈》由《蘑菇圈》和《三只虫草》两部小说构成。《蘑菇圈》里的斯炯,从政治荒诞的年代走到当下,经历了诸多人事的变迁,以一种纯粹的生存力量应对着时代的变幻无常。小说沿袭着阿来一贯的对于藏区的“人”的观照,用笔极具诗意,将现实融进空灵的时间,以平凡的生命包容一个民族的历史,表露出阿来对于藏区的人的“生根之爱”。《三只虫草》讲述的藏区小学生桑吉在藏区的“虫草季”,为减轻家庭经济拮据和自己内心纯粹的理想而逃课挖虫草的故事,面对着一个复杂的成人世界,桑吉纯净的心灵世界显高贵。小说充盈着一种温暖而动人的格调。

书籍目录

蘑菇圈·1
三只虫草·117


 蘑菇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0条)

  •     当“蘑菇”变成了“松茸”阿来是“一个用汉语写作的藏族作家”,他的作品“有丰厚的藏族文化意蕴”,语言“轻巧而富有魅力”、“充满灵动的诗意”。他的《蘑菇圈》依然沿用诗性的语言,以极具民族性的载体,包容了时间的维度,融化了理想化心灵和现实的边界,将其对藏区的“生根之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蘑菇圈》聚焦藏地当下热点,讲述的是与近年被消费者爆炒的与松茸有关的故事。   那时,机村山上所有的蘑菇都叫蘑菇。最多分为没有毒的蘑菇和有毒的蘑菇。而到了故事开始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开始把有毒的蘑菇分门别类了。在阿来的笔下,蘑菇也能开创“历史”。“尽管那时工作组已经进村了”,“尽管那时工作组开始宣传一种新的对待事物的观念”,但是,“这种观念叫做物尽其用,这种观念叫做不能浪费资源”,“这种观念背后还藏着一种更厉害的观念,新,就是先进;旧,就是落后。”  “新”与“旧”、“先进”与“落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乃至时空跨越。所以,《蘑菇圈》所讲述的围绕着主人公阿妈斯烱发生的那些事儿,皆属现代性或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结果。尤其是在这个“经济”时代,阿妈斯烱的蘑菇圈突然就变得值大钱了:“不是所有蘑菇都值钱了。而是阿妈斯烱蘑菇圈里长出的那种蘑菇。它们有了一个新名字,松茸。当其他不值钱的蘑菇都还笼统地叫做蘑菇的时候,叫做松茸的这种蘑菇一下子就值了大钱。”   正如你已经预料到的,蘑菇或者说松茸的升值,极大地刺激了包括机村人在内的所有人的贪欲。当人们都在为松茸而疯狂的时候,保持了冷静心态的,唯有阿妈斯烱。   但逐渐地,阿妈斯炯说:“儿子啊,我老了我不伤心,只是我的蘑菇圈没有了。”作为一个底层普通藏民,阿妈斯炯不担心自己自然生命的终结,伤心的只是蘑菇圈的消失,这里消失的其实不是蘑菇圈,而是大自然。阿妈斯烱说:“我只想问,变魔法一样变出这么多新东西,谁能把人变好了?谁能把人变好,那才是时代真的变了。”这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也是对人性的敬畏。   在她的人生中,这个“蘑菇圈”成为与她一起度过各种复杂岁月的秘密力量:爱情、私情、孩子、革命、时代,各种事物纷纷飘现,又不断消失。这个“蘑菇圈”既象征着她内心深处的坚定信念,又象征着她丰富的人性。她从不把这个“蘑菇圈”据为己有。比如,在大饥饿时期,她用采来的蘑菇,养活了陷于饿死边缘的村民们。   这种力量,使得一个普通的藏族女性,在历经沧桑时,仍然保有极大的善意和自由。   《蘑菇圈》是一部优美的藏文化史诗,在小说里,阿来以极大的善意来对待世事万物,以极大的敬意来写阿妈斯炯这位藏族的“精神领袖”。一如阿来所言,他之所以选择直面藏区人民挖掘松茸、虫草的故事,是因为“特产给藏区带来了机会,但也深刻改变了那里……” 原载2016年7月2日《解放日报》第七版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6-07/02/content_202415.htm----------------------------------------------------- 原创稿件,谢绝任何网站、新闻客户端、微信公号等以任何形式转载,若转载或商用请致函致电商洽索取原创及润色后的完整版(qq:472176745)。但是,欢迎转发和分享至您的朋友圈。      新浪微博,欢迎互粉:http://weibo.com/1391089223/
  •     阿来,这位来自雪域高原的藏族文学家,用自己独特的雪域情怀关注着自然、人性,并用文字将它们一一呈现给世人。在《蘑菇圈》中,来自大山深处的生命痕迹、消失于繁华世梦中的人性!“阿妈斯炯说,儿子啊,我老子我不伤心,只是我的蘑菇圈没有了”。作为纯朴的山民,阿妈斯炯不伤心自己自然生命的终结,伤心的只是蘑菇圈的消失,这里消失的其实不是蘑菇圈,是人性,是诚实的人性以及曾经的自然!阿妈斯烱这个曾经走出大山却因不可抗拒的命运又折回乡村独带儿子胆巴长大的女人,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儿子,也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蘑菇圈,守护着她眼里的洁净土地。在她看来,“干净”与“洁净”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干净的东西不一定是洁净的,洁净更注重“洁”,而这个“洁”就是自然之本质。然而,最后,阿妈斯烱守护的洁净蘑菇圈却被干净蘑菇圈所代替。这是一种让我们唏嘘的现象,却是我们身处其中一定要去做的事情,人性,想必被阿来已经看透了!在《蘑菇圈》中我们时时能感受到阿来骨子里对神圣自然的向往:阿玛斯炯对待蘑菇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在村民生活困难的时候,不独吞蘑菇圈,独自采摘每家每户悄悄地给上几个;从不对蘑菇圈中的蘑菇斩尽杀绝,只采摘成熟的蘑菇……这所有的一切,都基于作者阿来对自然的尊敬,对生命的感恩。然而,我们不得不看到,尽管这种原生态的人性、自然美感让人向往、震撼,但是一个人的思想很多时候抵不上社会的变化。这种变化,很多时候非人力所能抗拒,后来阿妈斯烱蘑菇圈中的蘑菇为儿子胆巴的仕途之路一次一次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让人觉得市侩、悲伤,但是我们更应看到,阿妈斯烱用更多的蘑菇为胆巴提供了资金,让他守住了为官的本心!也算是对人类破坏自然的一种补偿、对原生态人性的一种坚持!原生态,离我们越来越远。难得珍贵的是阿来能够秉持雪域高原的情怀,用自己充满悲悯、优美的文字将以阿妈斯烱为代表的原生态人物所持有的洁净情怀作了保留。让身处繁华中的我们能够从他的文字中觅得或者想象得曾经的原生态!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如何呈现我们对美的这种诉求,很多时候无须繁花似锦,只需几朵娇嫩的蘑菇就足矣!
  •     记得第一次读阿来的书是《尘埃落定》,在那个故事里阿来对人性描写使人印象深刻。如今,读到《蘑菇圈》,却在有种淡淡的暖意的同时,感到莫名的悲哀。《蘑菇圈》这本书包含了阿来的两个短篇,《蘑菇圈》和《三只虫草》,无疑斯炯和桑吉是是两个短篇的主要人物。阿妈斯炯,一个纯真朴实的藏族姑娘,在还是姑娘时,在工作组工作时学会了认蘑菇,从那以后便细心照料蘑菇圈,在她还不知道那是松茸,她的蘑菇圈还没有那么大的经济价值时,她把蘑菇圈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山中的精灵,细心照料着。无论是在饥荒年代还是在如今的生活中,斯炯从姑娘变成阿妈,但她从来没有忘记照顾她的蘑菇圈,没有忘记给山间的动物留下食物,没有忘记给开会的蘑菇留下孢子。阿来在描写斯炯的生命历程的同时,也在描写着蘑菇圈的生命历程。同时融入了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今,社会变迁对一部分藏民的心态影响。我们发现了那些资源的价值,却不能加以保护开发,在利用资源的同时带去毁坏。当阿妈斯炯们老了,还有谁会记得去保护那些自然馈赠给我们的蘑菇圈呢?《三只虫草》中,吉桑在虫草季给自己留下了三只虫草,他用这三只虫草和来村里收虫草的调研员换回自家装虫草的精致木箱,调研员在走时答应下次给他带一套百科全书。但是等到下次调研员来,他告诉吉桑去学校上学就能得到这些书。等桑吉去了学校,校长却说调研员没说是给桑吉的,把书给自家的孙子。吉桑在去县城找调研员无果后,发奋读书去了省城的中学,最后在省城的中学的图书馆里看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百科全书》,而这时,他也原谅了校长。正如纪伯伦所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阿来的这本书回归到了生命的本真,无论是蘑菇圈还是虫草在他的笔下都是生命的存在,而斯炯和吉桑内心的“纯真”深深的打动了我,他们没有忘记最初的初衷。所以阿妈斯炯才会说:“我老了我不伤心,只是我的蘑菇圈没有了。”,桑吉才会说:“我原谅校长了。”反思自问,我们是否已经在时间的打磨下,变成下一个“丹雅”,下一个“法海”,下一个“调研员”了呢?愿我们还记得为什么而出发!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蘑菇圈要比三只虫草写的好,更饱满更打动人心
  •     人情贵重,贵重过松茸和虫草太多。
  •     “一个人可以自己软弱,看错人,做错事,这没什么,神佛会饶恕,因为犯错的人自己咽下了苦果。可是一个人要是笑话人,轻贱人,那是真正的罪过。” 阿妈斯炯的一生,从年幼走到年老,守候了一生的蘑菇圈,用她的善良和感恩,守候的蘑菇圈,却抵挡不住人性的贪婪。 桑吉,善良的桑吉,早熟的桑吉,虽然没能得到百科全书,但选择了原谅。 感谢阿来,让我领略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高原的美丽和宽广。
  •     嗯……晚饭我要吃煎蘑菇。
  •     在亚热带大理的古镇深处有65年历史的老宅子里读完这本。赤诚的光你我的信仰,也许不被人理解,但信则通彻,于己无碍就足够了。
  •     蛮不错的,了解了藏民的生活
  •     一个人可以自己软弱,看错人,做错事,这没什么,神佛会饶恕,因为犯错的人自己咽下了苦果。可是一个人要是笑话人,轻贱人,那是真正的罪过。 阿妈斯炯
  •     近年来的新作品确实是不经看了 故事与人性的挖掘在藏地文化的背景下稍显老套 但是在阿来厚重的文笔下 藏地悠远的魂魄敲击人心 或许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是一个蘑菇圈 人性的淳朴被功利的锄头肆意践踏 但美的本质依然残留 等待春雨时节再次生长❤️
  •     很喜欢看阿来写西藏的风土人情 因为多少经历过所以写起来无比生动 书的后半部分是三只虫草 全书定价25 不知道哪个书商把后半部分单独又出了一本卖30块钱 坑爹
  •     松茸 虫草变得只是价格,不变的是人性本质的纯真,不论是阿妈斯炯还是桑吉他们对于物的珍爱远胜于钱。
  •     好吧,暑期去看阿来的小说生长的地方。
  •     蘑菇圈,让我想起之前读过的大树和小孩的故事,当然阿来的故事含义更深刻、更真实。蘑菇圈,代表着大自然,或者一种朴实的生存、价值观,一种逐渐消逝的人如何与自然、与自我、与他人认知和相处的观念法则、文明模式,令人反思。
  •     安静
  •     第一次读阿来,读完更是没法把他和《科幻世界》总编辑社长的职位划上等号。
  •     阿来笔下开启了我对神秘的西藏无数次向往和想象。阿的书不会让人失望。他的文字易读且美丽。蘑菇圈有各种煎蘑菇、烤蘑菇的香味已经飘过来了。 三只虫草的桑吉也是令我记忆深刻。
  •     阿来的文字美得让人窒息,让人有一种想要把它慢慢读出声来的欲望。听到的人眼前会展开一幅美丽的自带音效的动态画卷,可以看到蘑菇们破土而出,可以听到布谷鸟鸣彻山谷,人们在麦田里劳作,山间隐约看到阿妈斯炯挑着带盖水桶的背影。
  •     大概半年前书展上碰到签售买的书,无聊拿出来读,一读便停不下来了。祖宗蘑菇是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变的,阿妈斯炯从年轻的姑娘一直到老得走不动,生在机村老在机村。她的经历也是一部藏区的历史,从工作组进村到红卫兵到知青下乡,阿妈斯炯可谓是见证了在新中国的建立发展时期的藏区。时代在变,观念在变,人也在变大,“只是变大的人不知道该如何放置自己的手脚,怎么对付自己变大的胃口罢了”。阿妈斯炯的蘑菇圈终究没能守住。
  •     两个故事,分别和松茸和虫草有关,反映了一些历史和社会现象,看完感觉挺唏嘘的。
  •     以前,我一直不理解我的奶奶为什么那么执着着她养的鸡鸭,一直不肯搬来和我们一起住。读完之《蘑菇圈》后,我醒悟了,原来这她是她的心血,她用一辈子默默努力,换来今天作为她的孙女,可以感到这么幸福。
  •     阿来的文字啊 就静静地温柔的
  •     喜欢温暖的文字,给人慰藉的力量。
  •     还是土司时代的尘埃落定好看。#一个人可以自己软弱,看错人,做错事,这没什么,神佛会饶恕,因为犯错的人自己咽下了苦果。可是一个人要是笑话人,轻贱人,那是真正的罪过。/没有钥匙的锁也是锁。聋子的耳朵也是耳朵。#
  •     叙事这么温柔,跟想象的不太一样呢~
  •     会讲故事的人像在纸张上跳舞,旋转跳跃闭着眼。
  •     故事还可以,单语言单薄,思想不深刻
  •     出于特别喜欢吃蘑菇的理由,买下了这本书。刚开始的时候,特别想去云南吃蘑菇,看完阿妈斯烱的故事,以后每吃一口蘑菇会迟疑一下吧。一边是食之本性,一边是欲望,这两者之间要怎么平衡?
  •     2016.9.26,机场送机回来,创意集市之后,逛书店
  •     题材是好的,隐喻是好的,但能写出《尘埃落定》的阿来,应该能把蘑菇圈写的更好。
  •     我感到阿来是当代作家里少有的有思想的。尤其是中间几段中国特色时间对主人公和其他人的侧面描写,真是令人唏嘘。
  •     舌尖上的美食,历史的见证,心灵中的净土
  •     种蘑菇的阿妈
  •     看了就觉得很累,蘑菇圈守不住了
  •     书的外观很喜欢,在图书馆里看到这个外观就立刻借了出来。内容很轻快,读的时候很舒服,不知不觉时间就流逝了。读过之后没有太大的感受,觉得在看别人的故事一样,很有趣的别人的故事。记忆里久久不能忘记的是那片桦树林,和枯叶下面的蠢蠢欲动的蘑菇圈。
  •     他们没有自己的蘑菇圈。他们上山只是碰见蘑菇,而从不记住,是哪一块地方给了他们蘑菇。
  •     河去了海里,又变成云雨,重回清净纯洁的启源之地。所以,我们不必随河流去往大海。
  •     现在的书也太不禁看了
  •     大晚上的看蘑菇圈,看饿了
  •     同样的小人物的心酸成长反映时代变迁和历史动荡,让我想起莫言的《娃》,一是藏区平民用松茸经历大饥荒及动荡看人性,一是妇女主任潮起潮落的计划生育史窥生命,政治的荒诞,让人更为渺小异化。《娃》让人感觉架构更为庞大,场面更为波澜壮阔,两作者功底可辨,但也与莫言习惯性的魔幻现实主义有关吧
  •     “以一种纯粹的生存力量应对着时代的变幻无常”
  •     非常好看的小说,后部分写出了金钱社会的悲哀,现在有了手机科技智能化,但好像怎么也回不到以前了,原有的是非观现在也不适用了,商业社会人心和钱比也不是那么重要了,文中写阿妈斯烱看不懂这个世界了,其实我也有点看不懂了。
  •     值得一读
  •     藏区的故事我几乎没看过。能记起来的就是小时候一本歌功颂德,推翻农奴主的小人儿书…… 长大逐渐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现在看《蘑菇圈》,对发生在那里的变化和冲突是很好的了解。
  •     好想吃一顿菌菇大餐啊,我就喜欢看有父母,有子女,有美食的书啊!2017.3.31
  •     那些藏地的故事,一个个神秘的故事,一片片高原草地被现代社会所融染,从前所有的蘑菇都叫蘑菇,后来它们有了各自的名字,再后来也有了各自的价目。原来只是高原上寄生的孢子,后来成了名贵的药材,再后来成了官场里流通的硬通货。时代是发展的,社会是发展的,可是,我们真的会变好吗,这个世界会变好吗?
  •     人心向善,安于内心;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一个字:等。
  •     谢谢阿来。
  •     看了这书之后每次吃菌子都特别珍惜,觉得真是太可爱了
  •     当大家都把藏区当作朝圣的地方,那里有佛有信仰,那里青山绿水,淳朴简单,那里是心灵的净土。只是哪里有净土?一张白纸最容易被泼上墨,曾经热忱的心已经随沧海桑田变迁。心净则人净,阿妈斯炯,守了一辈子蘑菇圈,最后还是被人发现了,她一直在念叨生活好了,人心却变不回去了。
  •     朴实,平实。藏风浓郁,然畅销小说犹如速食面,而这碗速食面里加了一颗卤蛋,依旧是速食面。
  •     草原的故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