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心岛之梦

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5
ISBN:9787535954930
作者:申荷永
页数:209页

作者简介

《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是申荷永老师的最新著作。
这是一本关于梦与心灵的生活之书。书中记录了申老师的一系列梦,随着自我发展和心灵探寻的足迹铺展开来,又蕴含着心理分析的理论探索。
此书介于心灵独白、传记、随笔、学术著作,因而具有知识性、可读性,甚至艺术性。
值得一读!

书籍目录

目  录  Contents
[序言一] 洗心:寻梦的激情——伯尼克(Robert Bosnak,国际梦的研究会主席)
[序言二] 梦中的源泉与教育——约翰·比毕(John Beebe,国际荣格杂志创办者)
[引子] 洗心岛之梦与梦中的洗心岛

[01] 梦在泰山
泰山上的梦
父亲去世
梦中的吻
伤痕犹在,依稀如梦
经历中的心理分析
泰山与梦
梦与泰山
泰山之心性
泰山之滋养
泰山之心意

[02] 心斋体验:梦中头遇心
远渡重洋
感受美利坚
最初的美国印象
孤独与忧思
寻找我的书
遇到引路者
寻获我的“书”
森林中的阅读
搭乘西行的火车
梦中的头与心
梦中的面具和伤痕
梦中的“心斋”意境
以心为本的心意

[03] 寻梦柏林根
梦到荣格
感受性联想
北塞塔
梦的准备
相遇蜜蜂
茹思·莱德葛
蜜蜂的寓意
约翰·比毕
戴维·罗森
梦中的钥匙
寻梦波林根
在荣格家

[04] 我梦中的老师
金门海湾莫瑞纳
梦见梦中的老师
我的梦中老师
梦之意象体现
梦之东夷
梦象之凝聚
茅夷体验
茅夷:鸟与岛
东夷与东海
梦回洗心岛

[05] 三川行之莲花心
心系汶川,魂牵梦绕
成后之“蟾蜍入梦”
羌寨之“梦中羔羊”
三川行之“莲花心”
莲花意象,慈悲心怀
特尔斐神谕:痛苦与自知
克里特岛与迷宫意象
文化原型与心灵境界
[后记] 寓於山中置木於水

编辑推荐

《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包含了我对自性化的求索、心理分析与我的心路历程,以及其中的深深足印,其中所反映的内在生命的觉醒,所蕴含的无意识及其意义的体现。作为一个中国人,个人的心理分析经历,也有着文化心灵的守护与眷顾。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对此我充满感激。

内容概要

作者介绍:
申荷永,中国首位具有国际资质的心理分析师(IAAP)暨沙盘游戏治疗师(ISST),华南师范大学暨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CFAP)会长,国际意象体现学会(ISEI)和国际表达性沙游工作协会(IAES)创办会员;爱诺思(Eranos)东西方文化圆桌会议主讲人(1997/2007),“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主要组织者(1998-2009),“心灵花园”公益项目的主要组织和推动者。
曾出版《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人民出版社2001),《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三联书店2004),《心灵与境界》(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三川行思:汶川大地震中的心灵花园》(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等著作

媒体关注与评论

梦的意义何在?申荷永教授为我们做出了解读。他在书中告诉我们,他的寻梦激情如何改变了他的生活,引导着他将其梦中的收获带入现实,带进当今中国的社会。我为他对梦之治愈意象的发挥和实践,为他所做出的一切努力而深深感动。  ——伯尼克(Robert Bosnak),国际意象体现学会创办会长,国际梦之研究学会前任主席申荷永教授将其自身对于心理分析的体验倾注于字里行间,清晰地呈现出他对于心灵之生动特性的敏锐把握,这也正是荣格所固有的探索心灵的方式……透过他在瑞士苏黎世和美国旧金山所接受的专业训练,申荷永教授已经能够与心灵的真实性做生动的接触和交流。  ——默瑞·斯丹(Murray Stein),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前任主席申荷永教授是目前中国心理分析的引领者,他在此书中所呈现的广博,如同他本来所具有的深刻。犹如中国的一条大河,他与心灵的沟通和联结,为许多人提供了一种途径,能使他们的生活也从善如流,若是他们愿意关注、愿意倾听此书中的要旨。他的《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向我们呈现了梦中的源泉,梦中的教化。  ——约翰·比毕(John Beebe),美国荣格心理分析师,美国旧金山荣格学院前任院长,《荣格》杂志创办人这是一部非同凡响的著作,作者用其朴素而优美的文字呈现了梦与心灵的奥秘,呈现了心理学和心理分析的真实意义。  ——出版者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梦中,我身处一片未知的原野,东北面有一座山,西北大概也有绵延的山峰,东南和西南则是漫漫的荒原……我想着生火取暖或准备煮些东西来吃,或者是要准备夜晚的来临。找来了一些树枝……有位山里的长者站在我的旁边,有印第安人的感觉。我找来的树枝都很粗大,我把它们搭起来,准备找些细小的树枝来点燃。但一时在附近怎么也找不到这样细小的树枝。就在这时,一直站在我旁边的那位山里的长者,顺手拿起一根很粗的木棍,很轻松地就把它点燃了起来,随手交给我,帮我生起了所需要的篝火……在同一个晚上的梦中,醒来之前的梦境:我和高觉敷老师在书房。高老师坐在电脑旁,我站在那里,梦中的感觉很特别,我有些意外地看到高老师也能使用电脑了。就在有了此梦的当天上午,我去汉德森老师家中上课。汉德森先生住在山里。我是最先到的。已近百岁的汉德森,很喜欢学生和客人的来访,你能感觉到他那发自内心的高兴。汉德森老师对我说:“我们是不是要点燃壁炉呢?”我应声说:“好啊。”我知道,点燃壁炉不仅是为了取暖,也是一种礼仪,也是点燃一种“气氛”。我从室外取来木柴,仔细地排放在壁炉里,搭起一些足够的空隙。然后找了一些不用的报纸……准备就绪,也找到了火柴,但却一时找不到“打火”的火柴盒。我小时候用火柴的时候,总是要用火柴盒才能擦着火来的。实际上,这是我第一次在西方客厅的壁炉生火。汉德森就站在我的旁边,他没有说话,从我手中接过火柴,这是那种很长木条的火柴,顺手在壁炉的边沿擦了一下,然后把燃着的火柴交给了我……非常优美的一个动作。就在那一刻,也点燃了我的梦……后来我听说,正是由于我的工作报告,使得这“分析心理学国际学生”项目得以在美国旧金山荣格学院继续。因为那正是学院理事会评估这国际项目的价值,要决定是否需要继续支持和资助的关键时刻。

图书封面


 洗心岛之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7条)

  •     读申老师的书,就是进入他的心灵。只要我打开这本《洗心岛之梦》,我身心就舒展开来,仿佛进入了一片森林,仿佛游入了大海,慢慢地,自已由小至大,大而化之,乃至无形。如他所说,这大海般的心灵正是心理分析追求的境界。阅读产生的这种心灵的真实性,与他的梦境所传达的真实性是一样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他境界中流露出来的文字,如同从心里流出来的梦境,处处都让人空灵而不失温暖,大气而不失细腻,浑然中自有清秀,超越而满怀慈悲,如月姣姣,有斜枝相映,如天湛然,有青鸟和鸣。书以大梦为线,穿越古今,融于东西,梦与现实恍若一体,就象他在大会中提到关于荣格钥匙的梦一样,必须反复提醒,这可不仅是梦,这是现实。是外在的境界随梦而现,还是梦中的境界踏歌而来?是庄周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成了庄周?原来生命真的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天地和梦境何以有如此感应?心理分析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心理分析的核心秘密在哪里?我读出的体会是,用命求,以心感,得天地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结果之所以不同,取决于我们要什么?如果要将生命换一个什么,你会换什么?佛教重发心,甚至说初发心即成正觉。儒家讲先立乎其大者也,故《大学》一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如果这种求,是用生命去求,而不只是用意识,而是用无意识;不只是用嘴,而是用手用脚,用命。那么,有求必应。用命求。世界上没有白得的东西,荣格的心理学是荣格用生命换过来的。我读此书,我越发觉得,申老师的境界也是用生命换来的。六祖的话,言犹在耳:不求余物,但求作佛。如果说记了几十年梦,并不停地去分析,还有不少人能做到,背井离乡,十年求学,能做到的就很少了。至于到了三川行思这一阶段,万人之中又有几人?他是去做战士的,走前银行密码也交代了;堰塞湖随时灭顶,却如壮士一样毅然走进城内;坐着摩托车去震心的震心,一路都有石头落下。我在那时梦见过他,他一脸很疲惫,手很黑,有一根手指都断了,我问,还好吧,他点点头。默然,那时,他在北川,我在深圳。求什么,命都不要,那什么最重要?我认为,他是在求自性化,“认识自我、体验自性、成为自己”,而这自性化在很多心理分析大师看来正是中国的“道”。如何走上自性化的道路,你能为它放弃多少,就能得到多少。为法忘躯,我想,这就是心理分析的核心价值观。以心感。还记得书中第一个让我落泪的地方,那是他与父亲最后的送别:“那一天,他送我到门外,我们平时是不握手的,正如从来也未曾有亲吻;但是,他似乎是无意间抬了一下手臂,正碰到我刚要放下去的手。那只是偶然的轻轻接触,却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我望着他,想说点什么,可是并没有说出。只是用眼神表达了一种我也说不清的感受,一种深深的父子情怀。”读书时,他无数次对我说,要用心,用了心,事就能成。我不太懂,当我落泪时,我懂了一点点。用心去感受,而不是用意识去思考,可以说是他的天性。书中说,他到了美国,却发现自己借的书索然无味:“于是我想,在我自己内在的成长中,实际上并没有留下太多正式教育的效果,而更多的是一种‘本性’的发展,一种内心的自然接受。”而课堂上的东西差不多全都忘记了。接着,他被神奇地引到了一片大森林,那一段的描述是如此之美,以至于我合上书,走出校园,宛然还处于那种境界:“小桥、流水、阳光、树林,一片草地,遍是野生的花丛……多姿多彩的飞鸟,形形色色的昆虫,还有那小松鼠,吹来的风,还有我……身处这自然的天地之间。”,朋友一见我便说,你怎么变了:那是一种与天地合,与道一的感受。申老师到处都是在用心的,这一点能上浮为我的意识,是因为去希腊时的这一句:“我们带着神圣的心情顺着巨石中的古道拾级而上,感受着这特尔菲固有的气氛”。时是用心感觉,我想,这就是心理分析的核心技术。得天地应。整个书其实充满了他的心与天地之间的感应,从梦见父亲,到泰山上的松树,从脚上铁钉伤,到荣格家的钥匙,从梦见老师到茅夷体验,到“为了我梦中的老师,我就守在了这洗心岛。”完全像是一串神话故事,一个梦幻世界,好像心里有的,外面就真的有了;沙盘上有的,世界就真的呈现了。可能有人会质疑这本书的真实性,但就我所知,我只能说,真的,是真的。最让我吃惊的,地震的中心是“莲花心”,而到了希腊,“认识你自己”居然也是那个“莲花心”!申老师被深深震撼,“就这样,我默默地站在那里,默默地站在那圆石和莲花之间,感受着两者融为一体的感觉和意象,绽放的花瓣,生长的花蕊,含苞欲放的莲花心……于是我相信,心理分析之自性化的追求,正是天命之所在;我们的三川行思,我们的心灵花园,也正是天意所为,正是此生最值得去做的事情。”我觉得,得天地感应,正是心理学、心理分析的救赎力量的核心证明。亲密的关系中是有感应的,读佛经也是有感应的,读一本好书,也是有感应的。在读到申老师与蜜蜂的关系及蜜蜂的象征意义时,我在书房里听到了嗡嗡声,我不以为意,继续读,读到申老师和荣格在荣格的书房里,书桌后的墙柜打开了时,嗡嗡声越来越大,于是我走向自己前边的书柜,一只蜜蜂飞了出来,我打开窗,它飞走了。我又看书,过了几分钟,又嗡嗡想,我又去书柜上看,如此反复三、四次,我最后是合着掌向它示意,它便安然地从书柜的最高处飞了出来。书柜下面三层分别放着,一般的心理学书,佛学书,心理学和佛学相结合的书。从此,我们就成了好朋友,实际上我称它为蜜蜂菩萨。复何言哉!天地若此,恩师若此,心灵若此,复何言哉!谨以此为书评。一时明是敬书于深圳
  •     我和申老师的缘分始于2000年,距今已整整十年。彼时,我还是一个初入心理学殿堂的小姑娘,在华南师大某间教室里,听那个时候主要时间尚在国外治学的老师回国期间的一场报告。那场报告的主要内容我已经忘了,但很清晰的是,我还记得那个时候还没有留大胡子的老师亲切而温暖的笑容,以及在他报告中传递出来的对心灵世界孜孜不倦的执着探求。恍然间,似乎一个神秘而极具魅力的世界,敞开一扇门,犹如我第一次在飞机上看到落日,通往一个至高的精神家园,有光,有温暖,远在云端,又尽在咫尺。而旅程,就此开始。三年以后,我有幸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自己的本科论文。再往后,顺理成章,成为老师的学生,跟随他一路走来,在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以及自我成长的领域上,逐步探索。现在很多导师都被学生称为“老板”,可是在我们的圈子里,那是不可想象的。老师就是老师,应该是那个传道受业解惑的人,是精神上的父亲,是某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情怀和理想投注的对象,是超乎世俗不染烟尘的存在。而申老师,为文,为师,为人,这些年来,从来没有让我们这些学生失望过。这并不是说申老师就那么的遗世而独立,实际上,我总认为老师是个有着出世的超脱却积极入世的人,他有着孩子般的真纯情怀,也有智者的睿敏和行动力。申老师的新书《洗心岛之梦》,应该来说,是一种被期待已久的厚积薄发。很荣幸,这本书里的梦,有些我曾是第一批听众。洗心岛,于我而言,是太过熟悉的名字,我还记得老师兴奋地向我们宣布合同签下来时,师门内的欢声雀跃。其后,一次又一次重要会议于此召开,一批又一批治疗师以这里为起点,成长起来。我总认为,老师这样一种在今时今日里传奇似的存在,要以某种方式彰显出来,流传下来。那些热情,那些悲悯,那些思考,那些感动,那些悲痛,那些喜悦,那些承载着生命活力与能量的情感力量以及理性力量,那些流转的生命力,需要被记录下来,被传播开来,作为一种整合的象征,一种安然的美好,一种新的精神动力。我曾跟着老师和师母,走南闯北,旁观过澳门的纸醉金迷,共历过北川汶川的艰难岁月。然而捧着这本带有墨香的《洗心岛之梦》,感觉又和老师靠近了一点。这本书以梦为轴,串起了老师半生的自我探索。洗心岛之梦,似一个原点,既是中站,也是回归,在这里记录下老师从南京到广州,从伊利诺伊到苏黎世,从北川到克里特岛一路上的种种心路,其间有梦,有意象,有共时性下的种种奇遇。而与之相随的既有来自上古周易的爻辞,庄子的清响,也有来自现代心理学巨擘荣格及其追随者们和心灵世界有关的迷思和探索,以及来自无意识最真实的心音。它记载了一次奇妙的旅程,纵横四海,贯穿古今。很多故事,在我们以前的专业研讨会上,不止一次的听老师提起。现在读到文字记录,感动不减,理解又加深了一层。感谢老师出版这本书,图文并茂,让我们这些学生重温那些经历的美好,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近梦,接近心理分析,接近心理学,接近自我本真的一面。我想,这本类似于自传的书记载的不仅仅是一个高尚灵魂的精神诉求,也记载了个人与时代命运交织的重要时刻,记载了心理分析在中国的发生与发展,记载了中国心灵与西方文化的唱和。
  •     笔者与作者有着共通的汉字和易经的因缘,在此笔者也试图展开汉字和易经的两翼,伴飞作者的梦里乾坤,探寻那超越时空的精神实在。书最初的梦象是关乎泰山的。泰山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有着特殊地位,泰的语源与太、大和天相关,被看做是天地之中,为连接天地的通道,是谓神山(何新:诸神的起源)。所谓泰山北斗,是根源性、基准性的存在。“泰”字由三部分组成:从大(顶天立地的人物象形),从双手(拱手),从水。一般讲,泰表示洗手,引申为滑利、通畅。笔者以为,在“泰”的语境里,洗手,不是日常生活的洗手,而是具有宗教礼仪的意味——拱手洗礼而敬仰天神,相当于后世基督教的洗礼。这样,再看上面那个顶天立地的“人”,我们认为这不是一般的人,而是通神的人,是古代巫祝圣贤,是神“父”。历代帝王登基朝拜、封禅都是为了取得天神的佐助,从而取得统治的合法性。今日,我们朝拜泰山,也是为了朝觐我们心灵中的神“父”。泰山的松,是这位神“父”的权杖,是生命和力量象征。“松” 的字象原型显示了勃起阳具的挺立意象。诺伊曼说,柏树那样的树,强调的是阴茎的特质(诺伊曼:大母神)。松与柏形态相似,都是高耸直立的。而“松”从公,公的本义正是勃起挺立的阳具。泰山的松,既是山神的权杖,也是山神的阳具(在精神分析观念中,两者是合一的)。作者在泰山的梦,经历了父亲原型的深刻体验,无论是生与死的心理转换,还是俄狄浦斯情结的效应。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关于分析心理学本身内容不多,而是申老师的心路历程,四个大梦见证心灵的真实性。大禹之命名与启蒙,神农之驯化和滋养,伏羲之时机与转化,中国文化原型融入心理分析体系,转化为感应心法,慈悲与治愈的实践。集体无意识通过我们每一个人体现出来,使用象征性的意象作为自己的语言。关于意象,要补充和积累的太多。
  •     好多意象....易经卦象 甲骨篆体 华夏文明 希腊文明 只有同宗同源才会有这样的集体无意识吧
  •     内容新颖,图文并茂,看着不枯燥,是一本精神分析的好书
  •     反倒是中国文化的部分让我更陌生~
  •     申教授的书,初看有些艰涩,但细嚼之后味道慢慢渗出来,比之于太直白的心理书,别有一番洞天
  •     今天一整天除了零碎做点工作,一动不动都在读它。很奇怪的是,右手臂很酸痛,身体也觉得很亚健康,有悸动的感觉。对梦的阐释有许多启发,文字优美。值得一读。
  •     这本书看着真的非常耐人寻味,读着一个大学者的故事,真的感觉很好。。。
  •     要想了解这本书更深,需要了解易经及老子,庄子, 申老师文笔漂亮,情感深厚。 在解读每个梦,我都能感受其的情感,他的积极想象,让人会恍然大悟。 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之透,让他在心理分析及梦的解析中更表达自如。 印象至深之他设计的 徽标,莲花,青蛙及八卦图。。。
  •     内容虽一般,但感觉有点玄
  •     不是很懂,需要以后再看第二次。
  •     快递很给力,昨天就拿到了,忍不住开始看起来,很喜欢。
  •     申荷永老师的梦和经历,值得一看
  •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申老师的老本书,是梦的现实体验,梦带领我们走的更远。 正心诚意打动人心,而这也是中国文化的本质。这不是一本学术自传,而是一本心灵之书,何其真诚。
  •     自传式。只能说还行吧,浅显易懂且神神叨叨,一下午翻完。还是去看荣格自传吧,与大师的差距一万英尺
  •     非常经典的一本书。。。是听完大部分内容后,再重新看书的。。。
  •     未见她时,她已在梦中。寻梦之时,她已在等待。
  •     思维和感觉一起体会、研究,思考文化深层原理和共性,感受文化内部底蕴
  •     导师的书买来了解一下,对于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可以获得更深层次的觉悟。
  •     叙事性比较强,读者多是对申老师表示敬仰的心理分析学子,心理分析实践者和旁观者的视角很难达成一致,需要尽可能摆脱主观的来评价吧
  •     好书
  •     那是一本抑郁症患者如何摆脱药物依赖、不再失眠不再复发的亲身回忆录,方法很详细合理,推荐一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