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潮·新潮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2000-9
ISBN:9787806650196
作者:蒋梦麟
页数:397页

作者简介

这是一本充满了智慧的书,这里面所包涵晶莹的智慧,不只是从学问的研究得来,更是从生活的体验得来。读这本书,好像是泛舟在时间的洪流之中,一重一重世间的层峦叠嶂激湍奔涛,都在我们民族和个人的生命中经过。而且这段时间乃是历史上一个极不平凡时代的新序幕,举凡人类中各个集团的冲突,乃至东西文化的磨荡,都集中在这风云际会。时代的转变愈快,被人们忽略的史实愈多。若当时的人不予以记载,则后起的人更无从知道,无从了解。这种忽略和遗忘都是人类很大的损失,因为在不断的历史的过程中间,以往的经验,正是后来的教训。了解这种意义,才能认识蒋梦麟先生这本书所蕴藏的价值。他生长在这极不平凡的时代已经过了七十年了。他从中国学究的私塾到西洋自由的学府,从古老的农村社会到近代的都市文明,从身经满清专制的皇朝到接受革命思想的洗礼,他多年生活在广大的外国人群里面,更不断生活在广大中国人群、尤其是知识青年群众里面,他置身于中西文化思想交流的漩涡,同时也看遍了覆雨翻云沧海桑田的世局。经过了七十华年,正是他智慧结晶的时候,到此时而写出他富有哲学内涵和人生风趣的回忆,其所反映的决不是他一生,而是他一生所经历的时代。

书籍目录

西潮
序言(罗家伦)
英文版序(蒋梦麟)
丹麦文译者序
前言:边城昆明
第一部 满清末年
第一章 西风东渐
第二章 乡村生活
第三章 童年教育
第四章 家庭影响
第五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六章 继续就学
第七章 以加郡试
第八章 西北运动
第二部 留美时期
第九章 负笈西行
第十章 美国华埠
第十一章 纽约生活
第三部 民国初年
第十二章 急剧变化
第十三章 军阀割据
第十四章 知识分子的觉醒
第十五章 北京大学和学生运动
第十六章 扰攘不安的岁月
第四部 国家统一
第十七章 宪政的试验
第十八章 中山先生之逝世
第十九章 反军阀运动
第二十章 国民党之出掌政权
第五部 中国生活面面观
第二十一章 陋规制度
第二十二章 社会组织和社会进步
第二十三章 迷人的北京
第二十四章 杭州、南京、上海、北京
第六部 抗战时期
第七部 现代世界中的中国
新潮
引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试为蔡先生写一篇简明
蔡先生不朽
追忆中山先生
一个富有意义的人生
忆孟真
谈中国新文艺运动

内容概要

蒋梦麟,原名梦熊,字兆贤,别号孟邻,浙江省余姚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1886年(光绪十二年)生,幼年在私塾读书,12岁进入绍兴中西学堂,开始学习外语和科学知识。后在家乡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1908年8月赴美留学。次年2月入加州大学,先习农学,后转学教育,1912年于加州大学毕业。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攻读哲学和教育学。1917岁3月,蒋梦麟获得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后即回国。1919年初,蒋梦麟被聘为北京大学教育系教授。自1919年至1945年,蒋梦麟在北大工作了20余年。1964年病逝于台北。
自1919年至1945年,蒋梦麟在北大工作了20余年。在蔡元培任校长期间,他长期担任总务长,三度代理校长,1930年冬正式担任北大校长。先后主持校政17年,是北大历届校长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他学识渊博,精明干练,在那黑暗而动荡的漫长岁月里,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办学,为北京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西潮·新潮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你对中国的近代史有什么了解,是从什么方面得到了解的?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可能为了什么样的原因而掩盖某些事实,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生存的环境也不同,站的角度不同,我们从不同人的经历中就会更加接近事件的真实,而不是盲人摸象,以偏概全
  •     磨磨蹭蹭地看完了蒋梦麟的《西潮.新潮》。主要是看《西潮》。不只一个人对我说,那是一本好书,序言这么说的,书评这么说的,周围的朋友也这么说的。  向来比较喜欢回忆录,尤其是有一定境界的人的回忆录。其实作者回忆的具体事件倒是其次的,我最想看的,是那个人对他的青年少年时代的回忆,以及他在阅历渐丰之后,再回头看自己年轻时候的所作所为以及评价——我认为这才是回忆录的“智慧”所在。就像我们教育学讲的“教育”对人的特殊意义一样,我们的人生只有一次,经不起太多的探索和试验,能够尽量多的从前人的回忆录中“窃取”别人“试验”的成果,对我们来说,确是桩成本最小化的合适买卖。既然我们自己的人生之路只有一条,何不让它尽量的合理合适合意呢?  《西潮》中有很多蒋梦麟充满智慧的反思。也许因为是直接来源于生活和阅历的感悟,所以让人觉得深有体会却不合乎冠冕堂皇的“学理”。比如他对义和团运动的反思和评价:“北方的老百姓和朝廷,认为外国人杜绝了他们的生路,那是对的。但是他们想藉破坏血肉构成的‘机器’来解决问题却错了。南方的人认为朝廷本身的腐败是苦难唯一的原因,想不到更大的原因是洋货进口。推理错了,但是展开革命的行动却是对的。历史似乎包括一连串意外事件的,不合逻辑的推理,和意想不到的结果。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似乎不过是命运之神摆布的工具而已。”最后两句话,在一读到的当时,是深有同感的。给我们“历史”印象的历史教科书,线索从来都是清清楚楚的,好像历史里面就是有正义有邪恶,有好人有坏人。也许历史从来都是充满了“成王败寇”的,只有最后取得了政权的才有书写历史的权力,给我们“历史”印象的书本,也便成了维护政权合法性的工具,写来写去,历史好像是有规律和方向的,直奔着我们现在的结果而演化。  也许是沉浸到了零碎的历史里,见到的历史事件与以前的“常识”大不相同,也许是自己缺少大而化之的总结能力,却再也接受不了自己对近现代史的常识储备。事件是确实有那么个事件,而前因后果似乎并没有后来书写的那么清晰、那么合乎逻辑。在这个意义上,很是认同“历史似乎包括一连串意外事件的,不合逻辑的推理,和意想不到的结果”。罗志田《新旧之间:近代中国的多个世界及“失语”群体》,似乎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也许历史本身并不那样黑白分明界限清晰,或者历史现象本来就更多是杂而不纯的”。在认识者的认识能力和可依据的材料都是有限的情况下,“不论历史现象本身是否黑白分明,这种双重的有限会使我们对历史的认知其实也相对有限。已逝的史事既然未必充分可知,则我们重建出的史实若过于界限清晰,反可能是‘言论愈有条理系统,则去古人学说真相愈远’(陈寅恪)。说不定,历史的魅力正蕴含在其朦胧之中呢?”如果现在让我回答“历史的魅力”这个问题的话,也许也是这样的。简单的、条理清晰的历史并不形成对人的智力挑战,并不让人觉得有意思。总要有点迷茫有点复杂,才会激起人探究的兴趣。扯远了。对《西潮》中提及的关于孙中山、蒋介石及国民政府的一些所作所为的维护,我还是感觉到了一点肉麻的,不过考虑到写作年代及阿麟的地位,也便忍了。  看完了某人的回忆录,照例要恶毒地揣测一下写回忆录的人的人品气质——这也算是姑娘的劣根性之一——通常很不容易看到人家的好处。感觉阿麟是西化的知识分子中的精神贵族,很有点“国际主义”精神。我也并不觉得他的学问做得很好,也没有觉得他很聪明。忽然想到,如果阿麟生在现在,大约是那种全心全意支持三峡、欢欣鼓舞迎接奥运的主旋律式的人物,应该是知识分子中的我党的亲密战友。
  •     《西潮•新潮》:千江有水千江月岳麓书社的海外名家系列,我看了几本觉得极好,蒋梦麟的文字有名士气,这种风流雅饬,在民国一代本是极常见的。本书是蒋梦麟利用在在防空洞里的闲暇,且为了抒写方便,以英文写就的,不然就没这本书了。梦里笙歌花底去,欲说还休梦已阑,在急遽递嬗的历史中,蒋梦麟通过自已的回忆,来抒写民族的历史。如他自已所说,他细致繁复不厌其烦,描绘中国人的生活,只是为读者全面地了解中国。绵远悠长的农业社会几千年不变,直到鸦片甲午二战,十八世纪的个人观念与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同时并临。所谓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民国是一个乱世,也是一个自由的年代,政治上,党派军阀林立,所以有自治和竞争,商业上,张謇荣氏兄弟等,有一批为国为民的实业家,教育方面,教授学生如觉得学校不爽,可以自由流动,如此,造成了一个空前自由繁荣的时代,初步的现代化已经莅临古老的庭院。如果说那一代知识份子有什么共同点,应该是强国梦,胡适蒋梦麟等人,初以为中国以农立国,那么只有改进农业,才能国家强盛,所以选择了农科,到后来才知道,农业固然重要,但除非参酌西方国家的近代发展,先解决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否则农业等问题是无法解决的。以鲁迅为代表的,这些人有一条相似的心路历程。了解自已的民族文化,似乎也并不轻易便捷,比如,直到最近我才明白,我们中国人是坚持性善论的,以前关于文化符号,秉持的是李泽厚的理论,实用主义,伦理入世,所以,粗浅到竟忽略了性善说,忽略了它对中国人生活显而易见的影响。我们中国人的哲学,囿于道范围内,不患寡而患不均,并且,总脱不了人本主义,什么东西都问个实际用处。有个笑话,说如果有人拿东西给美国人看,他们多半会说,这很有趣啊。碰到同样情形时,中国人的反应是,这有什么用处?我们的思想对事物的观察,都以这些事物对人的关系为基础,看它们有无道德上的应用价值,有无艺术价值,是否富于诗意,是否切合实用。比较而言,希腊思想重理知,概括并简化各种科学原则,希望由此求出科学的通理。中国未能发展纯粹科学是毫不奇怪的,因为纯科学是知识兴趣的表现,而非实际应用的产物。科学和民主是现代进步国家的孪生工具,也是达成强盛、繁荣和持久和平的关键。我看了《菊与刀》,觉得日本人的民族性,如果说性格也有优劣,那么,日本人是比不上我们中国人的,但他们因为两次托管,步入了现代文明,而我们近代以来,却步履蹒跚,有时竟至精神错乱。蒋梦麟先生是乐观的,他认为,以中国文化同化能力之强,必定能慢慢吸收西方在科学和文化上的贡献,最后,现代科学,发明和工业上成就,将与中国的艺术宝藏和完美道德交织交融。  历史象是一个玩笑,还是,如佛偈有云,千江有水千江月?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蒋梦麟先生是从一个没落破败的时代走进了一个萌芽的生机勃勃的新时代的人,在中国学究的私塾教育的启蒙和西洋自由学府的浸染下,身上无可避免的在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血液的同时,又洋溢着西方自由科学的思辨精神——“一个中国学生如果要了解西方文明,也只能根据他对本国文化的了解。他对本国文化的了解愈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也愈易••••••我现在之所以能够吸收、消化西洋思想••••••”“在美国时,我喜欢用中国的尺度衡量美国的东西”。而回国后,蒋先生又以美国的尺度衡量中国。故而最终,“有时更可能用一种混合的尺度,一中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尺度,或者游移于两者之间”。正是这样的求学历程,才使他具备了东西中西文化差异的可能,在西方洪流席卷之下没落败退的东方找寻到重构中国文明的症结。
  •     这是一本不可能一口气读完的书。——起初我不信,兴致勃勃;随后我讶异,这是左派文学;随即我发现,因旋律不同而开始陌生晦涩,多次想弃之高阁,换床头读物;却终究不舍,一鼓作气,易地思之,终于读完。第一次经历此种管中窥豹,掩卷沉思。蒋公说的很对,“政治终究只是过眼云烟,转瞬即成历史陈迹。恒久存在的根本问题,则永远是文化。”后附读书笔记。
  •     说是回忆录, 更愿意把它看为一部个人视点下的社会进化史. 很多中西文化取舍的问题很具启发性. 蒋老对中西方社会的认识也很深刻.
  •     蒋校长说:回想过去的日子,甚至连北京飞扬的尘土都富于愉快的联想。我怀念北京的尘土,希望有一天能再看看这些尘土……红木桌上,已在一夜之间铺上一层薄薄的轻沙。拿起鸡毛帚,轻轻地拂去桌上的尘土,你会感到一种难以形容的乐趣。
  •     前半部甚好,读到联大一节,几欲泫然
  •     梦麟先生
  •     每天早上看一段,作为一天的开始。作为北大校长和杜威的学生,文字内容自然不错!
  •     相當受用的近代史讀本,尤其第三十三章節對於中西文化溯源與總結精闢到位,先生倡導瞭解西方文明前提必須是基於對本國文化的更深理解,此觀點至今看來仍令人激賞. 且聽西風東漸,紅朝要走的路還長.
  •     近代史小记,感觉读到了蒋梦麟对自己的洗白啊……
  •     评价过高了。里面的事实还是很有价值。
  •     文笔很好 娓娓道来,晚晴民国史的微观叙述
  •     那么早就用夹带私货的方式去记录一段历史的侧面,蛮有开创性的
  •     “中国古代思想家始终囿于道德范围之内,希腊哲学家则有敏锐深刻的理智”,我也有同感啊!
  •     独特地视角,一本平易近人的好书!
  •     这书是上半年看了的,充其量也就还成吧,从那个年代来说观念上还是有一定的新意,但是那骨子文化人的劲我有点吃不消
  •     第一次从国民党视野看近代史。
  •     晚清民国史总是五味杂陈
  •     属于那种明知道很好但就是读起来没啥感觉的书,囫囵吞枣翻了一遍
  •     其实是为了了解民初的教育史,才看的。。。
  •     蒋梦麟对于北大的贡献似乎可以用傅斯年的话来说就是“功狗”!
  •     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
  •     很久之前的书
  •     很有意思
  •     2013年9月7日至2014年1月3日阅读。正如内容简介所说的,这是一本充满了智慧的书!感慨为什么这样的先生就不会在大陆呢?想想也是,在大陆也早就被河蟹了!
  •     蒋梦麟...................
  •     经过近代西方思想洗礼后的磊落君子,他们既有传统的宏毅,也有西方的理性宽容,人性慈悲饱满。自信平和上进,感召后人。
  •     孙善根老师说这本书50年代台湾青年人手一本,我想那时候的台湾青年或许许多都是来自大陆的青少年,甚至就是经历了大迁徙(逃亡)的一代人。他们看这个应该就如同自己叔伯辈的长者在暗夜下的火堆旁讲述当年的情形,而他们才拨开天边和心头的密云得以清晰的回首故事的原因。
  •     看似平常最奇葩,成如容易却艰难。
  •     蒋先生的精品,名气很大,内容很好。后人老抄蒋先生的,竟然不脸红。
  •     对比看下解放后的历史书籍,多了份苦大仇深,少了些沉淀、理性,为何经历历史的人能够比听说历史的后人更冷静的看待历史呢?
  •     真棒
  •     此书通达,不错~
  •     蒋梦麟关于个人的自传、对于当时中国社会、文化、走向的思考
  •     买了好久,今天中午从抽屉里意外翻出来,开始看了一小段,感觉文中述说的人就在昨天,娓娓道来,把民国时期的社会百态,话语亲切平实,继续读,争取本月内读完第一遍。
  •     据说,耳朵会自己动的都是巫婆
  •     虽然是自传性的,但写的近代史却很深刻。
  •     回忆就是历史。
  •     作者散文随笔式的个人回忆录读来很有代入感。平实的记述中常常能感到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第七部分关于中国,中国文化的小节和与西方,日本社会的对比尤其精妙。
  •     今年4月图书馆翻到,就坐在地上背靠书架。一口气看完,不是这本书多摩精彩吸引人,而是我想多知道些我喜欢的时代-----民国。
  •     讲历史的流动和自己的人生经历结合在一起,人的一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太渺小了
  •     民国期间北大校长蒋梦麟先生著,包括大陆与台湾两个时期的回忆录。尤其是上册西潮对中国之分析,对历史之记录,极为难得。
  •     西潮部分挺有趣的,蒋氏是出色的观察者和思考者。
  •     应是有删节的地方。
  •     开头就很吸引人,直觉感觉是本好书,貌似稍微有点长,有耐心的人读读吧。火车上一路就读完了,是本好书,简单,易读,也了解到很多,尤其是学生运动这段,又是不是很好的角度。
  •     看似简单又不简单的样子
  •     最开始是因为老校长的序言 觉得很熟悉 在图书馆层层的书架间找到 后来觉得是很平实的 诚实的描述 很喜欢那样的淡然
  •     看似平常却奇葩,成如容易却艰难。
  •     好看好看
  •     民国时期一流的学者,所写的回忆录,非常值得一读。看点很多,可以了解他的教育成长的经历,了解五四亲历者的一些实录,拜读学贯中西者,对中西、中日文化的对比分析。有一些细节的披露,让你知道历史是复杂的。比如说到“北京大学和学生运动”,学潮成功后学生的骄纵和失控等。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