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战地记者的抗战史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506079046
作者:曹聚仁
页数:588页

作者简介

我将自己当作一个百年后的史人来审订史料,力求公正、真实,要对得起战场上的将士,更要对得起下一代读者,绝不歪曲事实。 ——曹聚仁
1、我国第一部客观、公正、全面讲述中国抗日战争的作品,后人评价该书“立论与视野至今仍然无法逾越”。
2、第一部超越 党派党见、还原历史真相的抗战 史。
3、著名学者曹聚仁先生八年战地记者的亲历记录。
4、2015年首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纪实之作。
自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曹聚仁以战地记者的身份亲历了八年抗战,他从采访淞沪战役开始,随军走遍了大江南北,采访了台儿庄大战等大小战役,写下战地通讯无数,并收集了大量的一手材料。在抗战胜利结束后的1946年,即撰成本书。
《一个战地记者的抗战史》一书曹聚仁先生以战地记者的亲身经历,用文字真实地记录了这场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战,还原历史真实的画面。可以说这是第一部全面、真实、客观反映抗日战争的史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日本社会、文化与民族性
第二节 明治维新与大陆政策
第三节 日本之内在的矛盾
第四节 甲午以来日本侵略中国之行程
第五节 中日纠纷与国际
第二章 日本侵略战序幕
第一节 日俄战后日本侵略满蒙之阴谋
第二节 “九·一八”事变
第三节 中国诉之于国联
第四节 一·三从淞沪战役(上)
第五节 一·二八淞沪战役(下)
第六节 伪满洲国登场
第七节 长城战役——塘沽停战协定
第八节 阴霾中之华北
第九节 国人之抗战情绪
第十节 西安事变
第十一节 英、美、苏联及德国之远东政策
第三章 抗战第一期(上)(“七七”事变一二十六年十二月)
第一节 暴风雨之前夕
第二节 “七七”卢沟桥事变
第三节 平津失陷
第四节 向“战争”迈进
第五节 淞沪防御战(前期)——“八·一三”战役
第六节 华北防御战(上)
第七节 淞沪防御战(后期)——“八·一三”战役
第八节 华北防御站(下)
第九节 太湖南北地区诸战役
第十节 南京防御战及芜湖、杭州战斗
第十一节 中日战后之国际反应
第十二节 战时朝野动态(一)
第四章 抗战第一期(中)(二十七年一月一五月)
第一节 南京陷落后之新情势
第二节 津浦沿线作战
第三节 鲁南防御战
第四节 陇海沿线作战
第五节 北战场之苦战
第六节 江南战场之演变
第七节 敌伪之政治经济攻势(上)
第五章 抗战第一期(下)(二十七年六月一十一月)
第一节 泥淖中之日本
第二节 武汉会战(上)
第三节 敌海军之沿海活动
第四节 武汉会战(下)
第五节 北战场之游击战
第六节 第一期战争中敌我之战略与战术
第七节 国际暗云之投影
第六章 抗战第二期(一)(二十七年十一月一二十九年四月)
第一节 武汉撤退后之新情势
第二节 南昌随枣诸战役
第三节 长沙第一次会战
第四节 国际风云与日军南进
第五节 桂南粤北诸战役
第六节 敌军在华北之扫荡攻击
第七节 敌伪之政治经济攻势(下)
第七章 抗战第二期(二)(二十九年五月-三十年十二月)
第八章 抗战第二期(三)(三十一年一月-三十三年十月)
第九章 抗战第二期(四)(三十三年十一月-三十四年九月)
第十章 胜利之页
附录 抗战史料述评
编后记
附记

内容概要

曹聚仁(1900—1972) 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浙江兰溪人。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1922年到上海,任教于爱国女中、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曾主编《涛声》《芒种》等杂志。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战地记者,曾报道淞沪战役、台儿庄之捷。1950年赴香港,任新加坡《南洋商报》驻港特派记者。50年代后期,主办《循环日报》《正午报》等报纸。后多次回内地,促进祖国统一事业。著有《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万里行记》《现代中国通鉴》等。


 一个战地记者的抗战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曹聚仁先生不仅是著名记者,也是著名历史学家,其史家视角也让其所记叙的战史并非流于“仅仅记载战斗经过”,而是从政治、经济、国际影响、教育、文化及社会生活演变全方面记叙了这场全民抗战。这种“立论与视野至今仍然无法逾越”。这本出自一个战地记者的抗战史,试图用生命阐释着这场战争的真实,如他自己所言,他是“将自己当作一个百年后的史人来审订史料,力求公正、真实,要对得起战场上的将士,更要对得起下一代读者,绝不歪曲事实”。或许有关一些战争的过程及数据,随着史料的开放,后人的研究更为深入和准确,但却少了份亲历者的真实感与使命感,也少了份亲历者对战争中牺牲的将士与百姓的悲悯情怀。
  •     我们中国,八年长期抗战的程途,是崎岖艰苦的。我们在抗战初期,也曾用血肉躯体来和敌人的飞机大炮相抗拒;也曾从肉搏中争取小胜,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也曾临到失败的边沿上,坚忍支持,兀立不屈;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所受敌人摧残、破毁的程度,远过于这次世界大战中任何国家。我们抵抗暴力,比任何国家都早;有一段时期,几乎被若干国家所出卖;又有一段时期,我们独力支持东亚战争的局面,替盟邦争取准备反攻的时机。可是战争结束了,胜利到来了,大家震于原子弹的威力,几乎忘记了我们千百万将士在战线上所付的代价,抹消了我们中国这次战争中所受的牺牲,甚至有人本于“民族自卑的心理”,竟否定了我们对于争取胜利的一切贡献,好似“胜利”的成因,全由于“原子弹”。于是以往讥笑“唯武器论”的人们,也承认武器的决定力量,复归于“清末坚甲利兵”的旧途了。在今日世界中,一个没有原子弹的国家和一个有原子弹的国家,一个科学技术落后的国家和一个有高度科学技术的国家,几乎无法抗衡并驾我们看看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想想今后太平洋上正在酝酿中的恶局势,今后几十年中,前途暗淡,不堪设想。
  •     能如此公共地讲述抗战内幕的人,恐怕只有曹聚仁一个。从敌人进入沈阳那天起,中国民众的心里,就燃起了一种不可遏制的抵抗暴力的情绪!然而,“国共分裂”这件不幸的大事,使写史者停笔叹息,呼天欲问。从这两党的发展,以及共患难期中的呼吸相通,向同一目标做革命工作;加以两党分子的气味相投出身相似,即不说是同胞兄弟,至少和表姊妹那么亲密。然而两党分裂了,便干戈相见,十六年以后,国民政府的大半力量就用以对付瑞金为中心的红军,就在江西境内,双方伤亡的数目,当以百万计;内战之惨痛如此,实在不忍重说。从另外一方面,我们又看到一些微妙的关系;后来在抗日的军事工作上有所表现的部队,早已在“剿共”战争中显出成绩,共军所擅长的游击战,也在江西战场显其身手,这场惨酷的内战,又像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西安事变”,那出喜剧性的“政变”(也可说是“叛变”,也可说是“兵谏”),恰在那样的情势下结束了十年来的国共内乱,由分裂而后归于携手。蒋夫人宋美龄身与其事,于其回忆录中说:“余视此为决定我国命运最后一次革命正义之斗争。其情状之复杂,决非中国既往一般称兵作乱之叛变所可比拟,而其关于国际与外交者,尤有特殊之形势,倘处置失当,即酿成民国以来空前之战祸。至其对于内者,则包含个人与全国各种复杂问题,且有最猛烈之爆烈性蓄积于其间。” 英记者勃脱兰说:“如果把过去七年的历史缩短一下,我们就是说:日本侵略中国的第一炮,是在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晚间沈阳发射的。至于中国开始抵抗日本的第一炮,不是在东三省或上海或华北前线发出的,而是在陕西华清宫那边铺满了积雪的亭台外面射出来的。这次事变的结果,使十年来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得到第一次谅解,中国的内战因此停止了,‘全国统一阵线’也在短时期内完成了。”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抗日
  •     作者亲历战争,以信笔著史,虽略有删节,但应该是国内目前能看到的相对公允的抗战史。此外书中对战争中的国际关系和朝野关系亦多有述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在介绍每场重大战役前都会对该场战役的战争地理进行介绍,不仅顺便复习了一下地理知识,也让我对“此地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这句话有了全新和感性的认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