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至死

出版日期:2014-5
ISBN:9787510828228
作者:[美]托马斯·约瑟夫·英格利希
页数:316页

作者简介

关于古巴革命是如何成功的,《狂欢至死》首度从一个特别的角度——美国黑手党在古巴的肆虐横行如何了促进古巴革命发展——解密了古巴革命与美国黑手党的关系,故事极其精彩。
《狂欢至死》是史上最佳电影、奥斯卡获奖影片《教父2》的故事原型。书中主角之一是美国黑手党1931—1946年的掌门教父、现代有组织犯罪之父“好运仔”卢西亚诺,另一个主角兰斯基则是《教父2》中海曼•罗斯的人物原型。本书刻画了一个真实、复杂的黑帮帝国,呈现出的精彩远远超过以《教父》为代表的关于黑帮的虚构作品,是国内大量“教父迷”和“黑帮迷”的必读之作。
《狂欢至死》在打捞大量独家史料的基础上,展开了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的历史叙事,由台湾资深翻译家阎纪宇翻译。作者参考了几百部相关专著,查阅美国联邦调查局、古巴革命博物馆的解密档案,在美国、古巴采访几十位与当年古巴黑手党关系密切的历史人物,做到了字字有来源,句句有出处。

20世纪50年代的哈瓦那,犹如19世纪90年代的巴黎,20世纪30年代的柏林,俨然是世界的中心。黑手党教父兰斯基与总统巴蒂斯塔联手,主宰着古巴的命运,共同打造他们的梦想天堂。黑帮、革命、赌场、夜总会、美酒、雪茄、娱乐明星、政商名流……交织出声色撩人的哈瓦那风情。然而,他们终将与革命党人卡斯特罗对决,这场性感、丑陋、糜烂与激情交织的狂欢派对,也在革命枪声中迎来了落幕。
媒体评论:
一段关于20世纪50年代黑手党短暂辉煌的多彩记录。——《纽约时报书评》
一部杰出的作品……英格利希为我们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当年古巴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关于商业、赌博、政治、革命、音乐与宗教是如何相互影响的杰出研究,为这本书提供了广阔的背景支撑和渊博的知识基础。——《华盛顿邮报》
英格利希的叙事手法引人入胜,展现出小说般扣人心弦的特质,栩栩如生地勾勒出了哈瓦那阴暗的黑帮世界,非常值得推荐。——《图书馆杂志》
《狂欢至死》就像一段关于1959年革命前几十年的老哈瓦那的曼波热舞。罪案作家英格利希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犯罪帝国的传奇,这个名叫哈瓦那黑手党的帝国由美国黑帮掌控,在教父迈耶•兰斯基的领导下,控制了整个古巴。通过收买古巴独裁者巴蒂斯塔,哈瓦那的赌博业得以合法,黑手党投入数百万美元兴建起豪华酒店、赌场和夜总会,打造了哈瓦那五色斑斓的夜生活、令人眩晕的非洲—古巴爵士现场,以及肮脏的幕后色情表演。——《出版人周刊》
罪案故事作家英格利希叙写的这个故事,一定会让喜欢电影《教父II》的黑手党迷感到熟悉和惊喜,而真实历史的精彩曲折则远远超过虚构的剧本。——《科克斯评论》
一本充满了趣味性的新书,由悬疑犯罪故事“老手”英格利希撰写。——《纽约邮报》
英格利希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这本书里到处都是真实的犯罪故事与政治阴谋,这些与哈瓦那性感妖娆的夜生活结合起来,更是无比刺激。——《旧金山纪事》
英格利希的历史叙事是他的招牌,这本书他又做到了!——《迈阿密先驱报》
引人入胜的文章……《狂欢至死》是关于黑手党如何爬到命运巅峰,又被卡斯特罗痛击,从而永远地改变了历史进程的一个有力提醒。——《圣安东尼奥新闻快报》
读完这本《狂欢至死》,你会为巴蒂斯塔和他的黑帮兄弟们的应得下场感到高兴,同时也会为没法去热带俱乐部边喝莫吉托边欣赏热舞表演而黯然伤神。——《乡村之声》
所有这一切——花花公子保罗•辛纳屈、黑色豪华轿车以及美艳的歌舞女郎——让人头晕目眩、眼花缭乱。但是英格利希想说的显然不止于此,他告诉了我们黑手党徒是如何渗入古巴政治,并深刻影响了古巴命运的。——英国《苏格兰人报》

书籍目录

序曲 1
第一部 黑帮曼波
第一章 好运道 11
第二章 黑手党乐园 33
第三章 神奇的犹太佬 52
第四章 品格健全之士 69
第五章 花招赌戏 85
第六章 马蒂的幽灵 103
第七章 赌徒的乐园 121
第二部 骗子
第八章 再会吧,罗马 139
第九章 赏总统一颗子弹 158
第十章 活色生香嘉年华 177
第十一章 热带的复仇 194
第十二章 手工打造的女人 214
第十三章 旭日难再东升 231
第十四章 拿钱走人 248
尾声 275
致谢 283

内容概要

托马斯·英格利希(T. J. English)出生于美国一个爱尔兰裔天主教家庭,在成为自由撰稿人之前,曾做过出租车司机、酒保等工作。擅长黑帮题材,1990年出版第一本专著《西帮分子》。2007年《纸醉金迷哈瓦那》出版后,引发了销售热潮,一举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第七名,并在《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等报纸纷纷上榜,获得2009年“爱伦·坡奖”最佳罪案实录奖的提名。作为一名记者,英格利希也为《时尚先生》《花花公子》《纽约时报》等媒体撰稿,2010年荣获纽约新闻俱乐部奖;曾在美剧《纽约重案组》和《情理法的春天》中担任编剧,并因此获得著名的人道主义奖。目前常住纽约。
阎纪宇,资深译者。台湾中国时报国际新闻中心副主任。主要译作有《别对我撒谎》、《遮蔽的伊斯兰》、《非理性的魅惑》、《超级精英》、《永不屈服》等。


 狂欢至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1.托马斯·英格利希(T. J. English),一个专注于黑帮题材的美国作家。为了这本小说,他考究了众多历史文献资料,将黑手党在古巴进行扩建的前因后果都交代清楚了,从权力、金钱、暴力、性等多个角度再现了巴蒂斯塔独裁统治时期的古巴。2.小说属于非虚构文学,内容翔实,描述了黑手党与独裁政府相勾结,将古巴变成了赚钱机器的前因后果,以及这种醉生梦死的疯狂如何被古巴革命所打破;人物众多,涉及到黑手党头领、政界新星、电影明星、作家等各行各业,他们跟黑手党或者黑手党一手创建的哈瓦那产生丝丝缕缕的关系。这本小说也可以说是揭秘了各号人物的发家史,其中包括代表犯罪集团势力的黑手党教父兰斯基、代表独裁统治的前总统巴蒂斯塔,以及代表崛起的新兴势力——古巴革命领导人卡斯特罗。下面就从这三个人物入手,分析一下他们在小说中扮演的角色。兰斯基小个子,因为不屈服于当地暴力的不俗表现,引起黑帮的注意,后来顺利进入黑手党。早年遇到他的人生导师——莫瑞特,跟着他学了不少本领,比如说分散投资,“将犯罪所得投入各种各样的领域,如将贩卖私酒所得运用在服装业、点唱机、糖浆原料、工会诈骗、房地产以及最重要的行业——赌场赌博的每一个领域。”之后便逐渐在黑手党中崭露头角。他本身性格内敛沉稳,做事低调,不留下把柄,对生意的兴趣大于杀人,关键时刻狠辣,有远见,这些性格都让他在黑手党中不断脱颖而出,为他在古巴大展他的宏图埋下伏笔。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当他知道巴蒂斯塔逃走了,古巴即将被革命党人接管,他的酒店在天亮之前就要倾覆的情况下,还能冷静地安排一无所知的手下人把现金集中在某个处所,尽可能减少美国黑手党在古巴投资的损失。关键时刻沉得住气,确实是要做大事的料啊。他如果在正常行业上发展的话,应当也会成为一代传奇人物,只是犯罪事业的发展让他蒙上了一层不被社会认可的偏见。兰斯基一直耿耿于怀的,就是他的黑手党首领的身份,他想要成为的是被大家普遍认可的商业大亨,他也极力推行一种有规范的商业行为,只可惜这是在赌场或者是夜总会之类挑战人性盲区的场所之上的。注定不能主流社会所接受。令人动容的是,尽管他想要在古巴建立属于美国黑手党的犯罪国度,但是他只对赌场、夜总会等娱乐项目有兴趣,对于贩毒之类的行为,是严令禁止的。这让我对他的行为产生了一种道义的感觉,并非是下三滥、没有底线的。况且在赌场上,兰斯基也整改了很多不规范的行为,让赌博变成公开公正的行为,毕竟,赌场不需要作弊,它在规则的设定上就占尽了优势。适可而止,没有过于贪婪。这让我想到了盗亦有道。小说里的黑手党,跟武侠小说里的江湖,应当也有某种异曲同工之处吧。也算是一代枭雄吧。巴蒂斯塔他在文中被称为是“漂亮的混血儿”,在从军的时候不断被提拔,到后来成为古巴的实际掌权人物。他被认为是“仁慈的独裁者”,一方面他和兰斯基合力将古巴打造成一个允许赌场、夜总会的犯罪国度,另一方面,他做了很多有利于古巴人民的事情,给世界一种假象,即古巴在他的带领下各行各业欣欣向荣,不断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资者。巴蒂斯塔在小说中所占的篇幅不多,主要就是在政治上为美国黑手党摆平了很多条规,让他们能够顺利地在古巴开赌场酒店。他在他领导古巴的鼎盛时期,跟他的妻子跑到美国的一个小地方退隐了四年。之后又重返政坛,在预料到他竞选总统的希望不大的情况下,武装夺取了政权。在他感到卡斯特罗带领的革命即将要取得胜利的时候,他抛下合作密切的黑手党,打点好一切,逃走了。他应该是这场游戏中,获益最大的人吧。说走就走,也是挺无情的。卡斯特罗比起前两位从贫民窟里走出的人物,努力想要跻身上流社会,将他们的利益集团建立在广大群众之上。有意思的是,这位带领古巴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领导人,却是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他早年从政遭受不公正待遇,即他本是古巴总统竞选的热门人物,却遭遇巴蒂斯塔在美国政府和黑手党的支持下,武装夺取政权。他可能因为经历如此打击,幡然醒悟,认识到如果当前混乱的社会时局不改变,正常的古巴人民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于是,他便逐渐转向了与独裁政府对立的位置。他后来又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故而走上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看小说中,对于卡斯特罗一伙革命道路的记载,着实有趣的很。他们在革命初期犯下过很多乌龙,看起来经验非常不足,比如以为船进水了,就把船上不多的粮食都扔到海里,减轻负重,没想到只是船上的一个水龙头忘关了。饥肠辘辘的他们上岛之后向当地的农民讨要食物,转眼被当地农民举报。他们在逃亡的过程中,因为一边吃甘蔗充饥一边吐甘蔗的渣,让政府军不费吹灰之力找到了他们。这样种种行为,都让人觉得这群人在过家家,怀疑他们是否真的能够推翻那么强大的古巴独裁统治。但是这群在革命初期玩笑百出的童子军,还是取得了古巴革命的胜利。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一直在坚持。他们虽然在初期的时候,犯了很多错误,力量也确实很弱小,大概只有二十来人,但是还是很聪明地从政府军的行为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比如说政府军会控制古巴人民信息获取的渠道,他们也从中认识到信息传达的重要性,学会虚张声势,在外面来采访的记者面前,表现出他们纪律严明、有一定武装力量的假象,不断给古巴人民信心,吸引更多人加入他们的阵营。他们就这样不断尝试学习,在错误中成长,逐渐壮大了反抗军的力量。况且那时候他们刚好处于历史变革的特殊时期,这也是我要讲的第二个方面是时势造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当前的独裁统治的矛盾日益增长,古巴人民迫切需要一支能够代表他们利益的武装力量,帮助他们从独裁统治中解放出来,赶走这批将古巴弄得乌烟瘴气的黑手党,让古巴重回古巴人民的手中。这时候有这样一支队伍出来,是顺遂民愿的,是顺势而为的。我其实有种非常唯心主义的观点,就是关于势的看法。势是趋势,反映了一种意愿。这种意愿会助长某种神秘力量的发展。当这股神秘力量发展到某种程度时,会反作用于意愿,帮助其实现。也就是说,当古巴人民反抗巴蒂斯塔独裁统治的意愿越来越清晰的时候,旧的统治一定是会被推翻的,只是卡斯特罗刚好走到了这个历史节点。反观卡斯特罗在取得古巴革命胜利之后的表现,也无法说让古巴人民从此过上了好日子。他最大的贡献是推翻了旧有的独裁统治,为什么说是贡献,因为这代表了古巴大部分人民的利益。3.兰斯基从古巴撤退后,经营惨淡,虽然外界传言他有上亿身家,但实际留下的财富却只有区区几万美元。也就是说,随着他的古巴梦的破灭,他也惨遭滑铁卢,所剩无几了。相比较在鼎盛时期,他是古巴的第一号人物,然而排队结束后,一切化为一场空,不禁令人唏嘘。这是一场短暂的狂欢派对,曾经他们在古巴建立了他们的娱乐帝国,但最后还是被奋起反抗的古巴人民推翻了。这在黑手党的历史上,应当是前无古人,后也难有来者的记录吧。这也让我在读完之后沉浸在一种强烈的失落感中。通俗的说,折腾来折腾去,最后还是什么也没有,倒不如寻常百姓家。但从另一种角度看,人都有一死,重要的是经历。他们曾经创下的黑手党帝国,足以在历史舞台上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便不一定是以客观的角度,也是被写入历史,为无数后来人所想象。最后还是附上小说中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这刚好也是小说的结尾:这些人曾经梦想建立一个庞大的犯罪国度,能够操纵总统选举、影响全球经济。在他们的全盛时期,黑手党似乎无所不能。这就是当年古巴的意义与价值:政治操纵、贪污横行、光彩夺目的歌舞表演。黑手党一度拥有这个地方,后来却被古巴人民的意志击退,只能接受残酷的正义。他们梦想哈瓦那是一场永不结束的派对,然而派对终究还是落幕了,之后的宿醉更是无比难受。
  •     借张大春小说书名一用,可惜《城邦暴力团》不是历史著作,中国近代上的“革命与黑帮”故事什么时候才能被书写出来呢?你可以把这本书看成是“犹太教父”的古巴故事,但是显然它涉及更宏大的暴力叙事,也是严肃的历史研究著作。作者对赌博、音乐、情色文化的研究,对相关人士的广泛采访、资料的充分准备,以及宏远的历史眼光使故事产生了立体感,又具备了综合研究的品质。故事固然吸引人,但是如果对相关的背景不屑一顾的话,很多作者的用心是会被忽略埋没的。可能对国内读者来说,书中涉及的相关国际关系、历史、文化等背景资料还嫌少,但也正因其陌生,相对于美国或古巴的读者,有限的资料反而显得更“有料”,对我们来说古巴革命史和古美关系的暗线更容易成为线索。美国黑手党在古巴的野心、成就及其崩塌始终是以更大的风云变幻的权力格局为背景的。正是非法的暴力与合法的暴力,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革命党与黑手党,理想与野心,卢西亚诺、兰斯基与卡斯特罗、切•格瓦拉的鲜明对立使得叙述具有了层次感和启发性。古巴为什么古巴会成为美国黑手党的天堂?这要追溯到美洲独立的历史。从建国到19世纪中期,美国不断将国界向西推移,最终横贯北美洲,直达太平洋。随后“昭昭天命”淡出历史,但是不断坐的大美国已经大大削弱了西班牙等欧洲列强在美洲的势力,而且随时准备应用门罗主义。早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就有人主张将西班牙人从里佛罗里达90英里外的古巴岛上驱逐。19世纪中期开始,古巴内部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运动此起彼伏。1895年,流亡美国的革命领导人何塞•马蒂号召民众起义,他率领起义军在古巴东部登陆,不久在遭遇战中中弹身亡,但是独立之火已被点燃。古巴独立战争后期,美国因积极介入和西班牙矛盾升级。1898年2月美国派往古巴保护侨民的缅因号战列舰在哈瓦那港爆炸沉没,随后美西战争爆发。此前积极推动开战的海军副部长西奥多•罗斯福无缘海战,只得辞掉海军文职,亲率志愿骑兵团赴古巴对西作战。战后,西班牙输掉了菲律宾、古巴等殖民地;取得独立的古巴成为美国的保护国,直至卡斯特罗革命以后;战绩显赫的西奥多•罗斯福从古巴回国后很当选为州长、副总统,1901年麦金莱总统被刺杀,罗斯福补位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狂欢至死》的主要故事以卡斯特罗革命前的古巴为背景,当时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实际控制政权的富尔亨西奥•巴蒂斯塔正处于他的第二个总统任期内,同时他也是美国利益在古巴的代表。所以黑手党进入古巴是以古巴成为美帝的势力范围为前提的,可以说是黑帮殖民。在国内,黑帮站在政府的对立面,是“非法的”,然而黑社会只是“黑”(动词)社会,不是反社会,黑社会是以合法的暴力垄断者即国家政权为寄主的。黑社会“黑”了社会的结果是他们取得暴力使用权,并以此获取他们的利益。他们没有国家使用暴力的那种合法性,但是他们有使用暴力的实际权力。在古巴,美国黑手党和政权的共生共谋关系更为明显。在卡斯特罗派看来,黑手党在古巴的存在不仅仅是巴蒂斯塔政权堕落的证明,他们和关塔那摩基地、跨国公司都是美帝的具体存在,而且他们的非法、邪恶的象征意味更为明显。讽刺的是,黑手党是理想的美帝象征,却不是理想的美帝利益代表者。也许巴蒂斯塔政权对他们和对联合果品公司一视同仁,但是美国显然不能把黑手党冠冕堂皇地作为它在古巴的代言人,它也不可能专门为寄生物(巴蒂斯塔)的寄生物(黑手党)提供保护。黑手党承受的来自卡斯特罗的仇视与它受到的美帝的庇护是不平等的。所以1959年初革命胜利之际,即巴蒂斯塔倒台之际,就是黑手党覆灭之时,而古巴和美帝的彻底翻脸还要等到卡斯特罗左转。卡斯特罗胜利后也是有可能和美帝合作的,事实上,革命早期,卡斯特罗一度在美国筹集革命资金、争取美国人的支持。起初,美国也以为革命党人只是借用社会主义的口号而已。1960年古巴的国有化改革真正触动了美国的利益,美国开始对古巴实行经济制裁,希望以此搞垮革命政权。哪知道适得其反,古巴利用冷战形式转向东方,和前殖民主西班牙和社会主义国家走得更近。美国只得选择军事措施,于是有1961年4月的猪湾事件,不料行动失败,卡斯特罗首度宣告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和苏联愈加靠近。美国不能坐视后院出现红色政权,古巴为求自保开始对外结盟,而后乃有古巴导弹危机。美国就这样失去了古巴,而古巴革命政权愈加巩固,甚而一度成为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输出基地。今天,苏联解体已经过去二十多年,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封锁还未解除,对于卡斯特罗和古巴革命政权来说,黑手党不过是他们传奇开始时进入哈瓦那遇到的第一个敌人。黑帮和出身社会上层、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不同,卢西亚诺和兰斯基都是底层移民出身。黑手党本来是西西里移民带到美国的。20世纪初,卢西亚诺10岁时随其父从西西里岛迁居纽约。虽然在纽约可以免费上学,但是显然学校不适合卢西亚诺。他在街头巡视、观察、学习、立志。他发现街上的有钱人和自己形成鲜明的对立(在西西里,人们都一样),于是立志要有钱。他发现不仅小孩,周围的所有人包括房东、店主、政客和巡警都是流氓;而行家里手还是黑手党大佬,他们放贷、管理社区,而他的父母则要卑躬屈膝、仰人鼻息。这样看来卢西亚诺后来血洗老一代大佬的“弑父”意味就更明显了。从替人跑腿、搬东西到顺手牵羊、小偷小摸,卢西亚诺开始了职业生涯,并在街头遇到了日后的事业伙伴。卢西亚诺从小就认为犹太人有头脑,值得合作,克服了保守的西西里人对犹太人的厌恶,所以第一次在街头遇见兰斯基时就很欣赏他。1902年,兰斯基出生于现属白俄罗斯的格罗德诺——这个地方的历史简直就是一部国际暴力史。用兰斯基自己的话说:“我来自一个波兰与俄罗斯争抢不休的小镇,最主要的身份是犹太人。”他出生的这一年正是以暴力闻名、以暴力丧生的俄国政治家斯托雷平在格罗德诺当省长。十多年后,东欧犹太人在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反犹政策压力下呈现出两种趋势——革命和移民,兰斯基的父亲选择了后者。卢西亚诺第一次入狱是因为在青葱岁月从事协助贩毒,所以据他自己说,他后来立下规矩绝不贩毒,而且一直反对小伙伴贩毒。这也是他对后来联邦禁毒局的干涉愤愤不平的原因。一战爆发后,为了逃兵役,他采纳伙伴的建议从妓女身上染了淋病。30年代初,经过十年禁酒时期,卢西亚诺一代迅速崛起,他们掀起“拉马堡战争”,先后干掉马瑟瑞阿和马兰札诺,这场改朝换代的“西西里晚祷之夜”即是电影《教父》(第一部)结尾的原型。“新一代的黑手党从此诞生,他们的理念已经远离西西里乡间的黑帮组织,反而较接近美国企业界的“强盗大亨”,例如康内留斯•范德比尔特、约翰•皮尔庞特•摩根、亨利•福特与洛克菲勒家族。”(本书)“公司化”和“去暴力化”是黑手党转型的两大特征。卢西亚诺立下规矩:“除了我们自己人以外,我们不杀任何人。如果某些自己人给我们惹了很多的麻烦的话,可以杀掉他,但是必须在理事会投票,一致同意之后才能采取行动,只要有一个人不同意,这是事就算吹了。对于圈外的人则严格禁止下手。”(卢西亚诺自传《最后的遗言》)但其实,转型的核心是“合法化”——即与政治权力共生共谋。卢西亚诺自述发迹史的很大一部分就是讲他如何和政府打交道,他的一生沉浮也是取决于他和政治权力的关系。涉及古巴的时候就更明显了,因为黑手党的古巴梦就是:“建立一个‘犯罪国家’,借由这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工会养老基金、公共事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发展出涵盖全球的犯罪事业。如此一来,哈瓦那黑手党就可以利用古巴的‘合法’政府,来保护自己的犯罪所得。”(本书)这也决定了革命党是他们的天敌。要实现合法化,唯一的办法是通过合法的人——从警察、司法人员到上层政客——办事。在制定与政界打交道的方针时,卢西亚诺明白无误地说:“在我的账本里,是三党制——民主党、共和党和我们。”“去暴力化”硬币的另一面就是利用国家暴力:“我有权得到警察保护,普通公民纳税,而我直接付钱给警察。”公司化是黑社会经济,合法化就是黑社会政治。既然搞政治,就得承担相应的风险。卢西亚诺在自传里讲了他们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恩怨。据他说,1932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之争时,他们在阿尔•史密斯(前任纽约州州长)和富兰克林•罗斯福(时任纽约州州长)之间选择了后者。“罗斯福如果不和坦慕尼协会达成交易,他就不可能赢得纽约市代表的支持,而1932年,操纵坦慕尼的人们却又是由我和弗兰克•科斯特洛操纵的。”但是,选举前向黑手党示好的罗斯福,在成为总统候选人之后却立即宣布治理贪污,打击黑手党支持的纽约州政客。“我从来没有想到强徒可以买路进入白宫,我也从来没想到一个就要当总统的人会趁你不妨在你背上刺一刀,我也从来没有想到他的诺言并不比流氓的骗局值钱,但我更没有想到竟会有人站在一个歹徒的背上爬上美国总统的宝座。”(自传)“罗斯福骗局”之后,1933年在华尔道夫塔召开的西西里联盟会议上,兰斯基第一次向卢西亚诺提出了提出古巴计划,兰斯基当时已经锁定了巴蒂斯塔。对于这个可以摆脱背信弃义的华盛顿政客的前景,卢西亚诺表示支持。巧合的是,正是在这一年,青年军官巴蒂斯塔在罗斯福政府的支持下发动“中士兵变”,并取得古巴实际权力。卢西亚诺生命中的另一个重要的政客是托马斯•杜威。“踩在一个流氓背上爬上州长宝座是一回事,如果你还能踩着我的背当上总统而不给我一点好处,我就不是人养的!”——卢西亚诺的这句名言正是冲着杜威说的。1936年,经过漫长的庭审之后,检察官杜威以强迫卖淫罪使黑手党首领卢西亚诺领到三十到五十年有期徒刑,创下美国司法史上强迫卖淫罪的判刑纪录。卢西亚诺把这次审判称作迫害,他在自传里坚持说自己没有参与卖淫生意,只有不听话的、背着他的小弟涉及此事;而杜威当时收买了大批妓女和鸨母陷害他。即便是在服刑期间,他在社团内的地位和影响力依然有效。对于促成卢西亚诺提前出狱的“黑社会行动”,《狂欢至死》里的叙述是,二战的形势客观上导致了该事件。即盟军(主要是英美)吃不消德军潜艇的攻击和间谍对纽约港的破坏,主动向黑手党寻求合作,因为纽约港的商业是由他们控制的。黑手党把释放卢西亚诺作为和军方合作的条件,达成协议后,他们协助军方打击德国间谍、提供情报。自传则暗示,黑手党为了救出首领,欺骗了军方。他们散布间谍肆虐的谣言,从事破坏活动并嫁祸给德国人,扭转形势的诺曼底号被焚事件也是他们一手导演的,他们又吹风说意大利裔都是爱国者,愿意为盟军效劳。于是吓破胆的军方决定找监狱中的卢西亚诺合作,让他调动小弟助盟军一臂之力。而且黑手党以支持杜威竞选总统为诱惑,和杜威达成了交易——卢西亚诺的那句名言正是在这种情形下说的。反正,战争结束后,卢西亚诺因为对美军的胜利作出贡献而获得特别减刑,纽约州州长杜威在获得军方的证词之后批准了减刑。但是,出狱后的卢西亚诺又一次感到被骗,因为减刑的条件之一是他要被遣送至意大利。《狂欢至死》的故事开始时,卢西亚诺从西西里岛飞往古巴,打算在那里重建黑手党帝国。他一度以为去了古巴就相当于一只脚踏进了美国,但是在联邦禁毒局的推动下,美国政府持续给古巴当局施压——尽管黑手党也收买了古巴当局,卢西亚诺还是被古巴警察逮捕、驱逐出境。这就直接断送了他的“政治生命”。而且巴蒂斯塔又是被兰斯基拿下(黑了)的。所以,虽然卢西亚诺的江湖地位高于兰斯基,并一度和兰斯基一起规划哈瓦那事业,但显然兰斯基注定是哈瓦那的老大。然而,“合法化”的失败就像是黑手党人的俄狄浦斯王诅咒。“兰斯基一辈子的致命弱点在于渴望人们认同他是一位‘正当’的企业家。他耿耿于怀的是洛克菲勒、老约瑟夫• 肯尼迪、老埃德加• 布朗夫曼被尊崇为杰出的企业领袖,自己却被鄙视为犯罪分子。”(本书)兰斯基一路走过火拼、仇杀、暗算,甚至没有坐过牢——美国司法部门找到的最严重的罪行是非法赌博——他成功地在古巴建立起的黑帮帝国,最终却稀里糊涂地被卡斯特罗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     历史总是这样充满戏剧性。美国的禁酒运动不仅没有解决酒的问题,反而促成了私酒的产业,更是促成了美国黑手党在古巴的事业。何塞·马蒂肯定不会想到他所为之奋斗的民主会变成黑手党的天堂。就像古巴人民一样,他们肯定不会料到古巴革命后的境况。马斯费雷尔在林肯旅的同袍们肯定也不会想到,与他们一起在西班牙浴血奋战自由战士会走向民主的反面。1868何塞·马蒂开始参加古巴独立运动。1895年,何塞·马蒂在古巴革命运动中弹牺牲。从那时起,何塞·马蒂最终能够成为了古巴革命的精神导师。1898年,古巴从西班牙获得独立。一大批事物以马蒂之名名之。哈瓦那的那座戏院也是这样,它被称作马蒂戏院。就像古巴的独立并没有给古巴人民带来行度一样,马蒂戏院所旌表的也并不是何塞 ·马蒂的革命精神,而是笙歌艳舞。贝蒂·霍华德在这里一晚演三场,台上她扭臀摆乳,台下人头攒动。盛世就要有欢歌,古巴的黄金时代造就了一支名舞——曼波。正如曼波舞步的忙乱,美国黑手党成员们踏入古巴的脚步也是如此的忙乱。一洼浅水的加勒比海阻挡不住大佬们前往哈瓦那淘金的热潮。兰斯基、特拉菲坎特,他们都先后来到了古巴。全美的黑手党大会也在哈瓦那召开。就像美国标榜自己是民主世界的灯塔一样,古巴就是美国黑手党的灯塔。康加鼓咚咚作响,每一个比索随着响声落入钱袋。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纸醉金迷。在这种背景之下,热带俱乐部也成为 “人民的俱乐部”。博彩业的壮大,每个人都可以去小博一下,每时每刻都可以去赌一把。古巴的经济看上去一片的繁荣, “民有” 、“民享”似不为过。掀开表层之后,底下却是另一番景象。古巴的独立并没有给古巴带来多少改变。巴蒂斯塔,这位古巴独立后统治时间最长的人(卡斯特罗除外),就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马斯费雷尔也是如此。 “古巴和世界大部分地方一样,法律正义总是斗不过人际关系。”这是巴蒂斯塔学到的教训。马斯费雷尔说, “这里人人者都是帮派分子,你能指望谁?这里是古巴,不是欧洲。”所以,尽管在巴蒂斯塔的治下,古巴欣欣向荣,哈瓦那也成为世界级的都会的,古巴人民的生活水平领先于加勒比,与整个拉美相比也毫不逊色;社会却慢慢的分裂为两条线:“一条属于卡斯特罗与革命”,“一条属于哈瓦那黑手党”。古巴就游走在这两条线上。1958年,黑手党以排山倒海的钱潮淹没群众意志的努力以失败告终。卡斯特罗的七二六运动组织获得了最终的胜利。按下革命胜利的后的情况不表,黑手党就这样被扫出了古巴。马蒂戏院的曼波演变成了仓皇的脚步。(by 嵇嘉理)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东方的上海与西方的哈瓦那是何其相似,东西两个半球的城市在几乎相同的时间内沉醉在声色犬马纸醉金迷之中,蒋介石与巴蒂斯塔在高压统治之下亦与黑帮势力狼狈为奸分得一杯羹,但这表面的华丽注定不能长久,在这赌场舞厅之夏是无数饥寒交迫的人民,最终在红色势力的大肆冲击下落得一个曲终人散的结局。
  •     关于美国黑手党和古巴革命背景的好书。来龙去脉交待的非常清楚。译者文笔流畅优雅,编辑的工作质量也很好,几乎没有不符合汉语普通话习惯的表达出现(译者是台湾的)。
  •     料足!翻译文笔非常好!
  •     精彩。喜欢黑帮题材的朋友不容错过。
  •     怎么说,是冲着《教父2》这部电影去看的。结果还没到一半,老大就被遣送回意大利关着了……
  •     很精彩,把美国黑手党在古巴扎根到失势的过程写得很明白,最后关于肯尼迪遇刺案部分明明可以再展开点的。拿这本书对着看教父都能找到原型的
  •     想不到内容这样详实生动,不忍释卷。
  •     他们梦想哈瓦那是一场永不结束的派对。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