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逻辑学》书评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1
ISBN:9787213055386
作者:D.Q.麦克伦尼 (D. Q. McInerny)
页数:156页

入门的逻辑书籍吧

还是不错的,怎么说了,我是读了大前研一的《思考的技术》之后很对逻辑思维感兴趣,因为在那本书中没有学到怎么去逻辑思考。虽然在这本书中也是没有学到怎么去逻辑思考,而且里面关于逻辑思考的例子太少,不过我还是力推大家去看它,因为它引导你去自己思考了。这本书我看了两遍了,现在还在读第三遍。第一遍我是懵懵懂懂的,脑袋都大了,看第二遍的时候基本明了。这本书整体上是需要自己去想去悟的。开始我真不喜欢这样的书籍,因为没有现成的答案,但是看过第二遍时想法就不大一样的,这样的书籍才是真正好的,这样才会引导你去思考,只有经过自己思考才能变成是自己的东西。现在没有到达一定的境界,现在想学学逻辑学仅仅只想不被人误导和和别人争论时争过别人。当然还有一种暗在的想法,那就是学会也去误导别人,哈哈。。。

逻辑学在这里写得很简单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拿到这本书(貌似是买其他书的时候送的~笑),那时候有好几本能赠送的书给我选择,看到书名之后感觉有点兴趣,就选这本吧。大概用了4天,断断续续就看完了,其中有几次还看到差点睡着。这本《简单的逻辑学》写得正如书名所示,简单。前两章看得人真是昏昏欲睡,从第三章开始入正题,“三段论”、“演绎论证”、“归纳论证”等论证方法都写得比较生动,后半部分的内容比较能吸引读者,印象中后半部我是一口气看完的。关于逻辑的基本知识,其实可以简单归纳为几项:首先,逻辑的基本原理有4个——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小狗就是小狗不会是乌龟)排中律:对于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都要有明确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间状态。(水就是水,冰块就是冰块,正在溶的冰块只会是冰块不会是水)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这不是科幻片,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凭空出现)矛盾律:在同一时刻,某个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是这样又不是这样。(其实就是同一律的延伸,小狗不可能又是小狗又不是小狗)以上为逻辑的4个基本原理,是不是很通俗易懂?笑~就这样吧~

简约不简单的逻辑学

就像作者自己说的,这是一本小书,很薄,内容也很基础。但这是一本有用的小书。逻辑是理性的产物,可以说人第一次开始理性思考,就有了逻辑学。一个人即便从未听说过逻辑学,也一定在生活中的某个时刻遵循逻辑学的规范说话、行事了。但问题是这种不自觉的遵循是不稳定的,因此我们有必要系统地学习一下逻辑学。由于受过高等教育,我的逻辑还算不错,但读这本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乏味,即便作者举得例子都很浅显易懂。作者很系统地梳理、介绍了逻辑学中最重要的概念和方法,尤其是书的结尾总结了28种常见的逻辑谬误,对照这些谬误,回忆自己的一些言行,有一种“坦诚”后的舒适感,可能自己犯错时并没有意识到是错误,抑或意识到了却不想承认,又或意识到了却不知道错在何处,读了本书,我找到了那些错误的根源。当然,读这本书时,我也有一些疑问,如量子态、测不准原理是否违背“排中律”;若一件工具是完成某事的唯一工具,且操作简单,那么它可以成为“主要原因”吗?(工具似乎一般是工具原因,人是主要原因)。这些疑问我暂时还没有想通。读罢本书,另一个感悟是,冷静是理性和逻辑的前提,一个追求理性和逻辑的人(事实上,我认为每个人都应如此)应当尽量避免情绪的挟持,发泄情绪的方式有很多,辩论不是一个好途径。另外,辩论不是“好勇斗狠”,也不是炫技,而是探寻真相的过程,这样的氛围下辩论,才能跟容易得到正确答案,也不伤害友谊。当然,遇到一些摆明了没有或不要逻辑的人,敬而远之为好。学习逻辑学,最重要的是用到生活中,看书容易,用书难。2016.6.30清华园

只有简简单单,方能明明白白

逻辑学的主题是清晰高效的思考,是关于思维规律的学问,是人类生活中行动与思考的核心,可以说是人类知识体系中最抽象、最基础、也最难的一门学科。然而,美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教授D·Q·麦克伦尼先生以其所著的《简单的逻辑学》一书,试图对逻辑学作最为简单,却最为清晰的概述。全书只有区区156页,8.4万字,分为5个部分介绍了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技巧。第一章是逻辑思考需要搭建的思想框架,第二章是逻辑思维的基本原理,第三章论证逻辑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第四章探讨了非逻辑思维的根源,第五章分析了非逻辑思维的28种主要形式,以尽可能简单易懂的方式解构了宽广、深奥、精彩纷呈的逻辑学大厦。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并非全然在介绍有关逻辑的知识,还在传递一种思想——逻辑本质上是关于真相的,合乎逻辑就是要合乎真相,除了探寻真相,任何其他目的的推理都是对逻辑的滥用。他将逻辑学与伦理学的求真联系起来,赋予了逻辑学以道德的意义,与我们惯常以为的逻辑就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工具大有不同,极有新意。应该说,作者成功了。这本小书很简单,对常人望而生畏的逻辑学作了最为浅显易懂的解释,阐明了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技巧,读起来很好懂,即便是初次接触逻辑学的读者也能毫不费力的、顺畅的读完它,进而帮助读者了解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建立起正确的思维模式,能够“在合乎逻辑的思考中体会到快乐和满足”。所以,它被誉为最畅销的逻辑学科普入门书,被香港中文大学奉为40本英文经典之一,被哈佛大学校内书店视为皇冠书籍,也确实是实至名归。这本书成功的秘诀在于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麦克伦尼先后于圣母大学和肯塔基大学从事数十年逻辑教学经验的结晶。可以说,但凡是能够将一个道理、一门技术、一种学问的本质与诀窍,解释得深入浅出、简简单单,让人一目了然、明明白白的,必然是经历过曲折,由简入繁,由繁入简,几次三番,已经窥破了门径,看穿了本质,掌握了关键,由博大精深,而返朴归真。简单,背后其实是不简单。所谓大道至简,体现的是一种水平,更是一种境界。所以,《论语》凡两万多言,每一条皆为三言两语,而且多为了了数字,却勾勒了中国人的文化之魂;所以,《老子》只有区区5000言,却阐明了天地宇宙之至理;所以,老子才敢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所以,越是简单的东西含义越是丰富,越要将复杂的问题说得简单越是麻烦,越见功力。这本书说明一个道理,知识让世界更简单。当然,也只有简简单单,才能明明白白——这符合逻辑吗?

沟通与逻辑

记得初次学习逻辑学,是在公务员考试期中有逻辑题型,学习方式也是从公式背起,如果…就…、只有…才…、所有的推出有的……,所以得到的不过都是应试能力,几条公式而已,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又怎能感受到它的有趣与益处呢?
读完这本书,虽然内容很浅显,像作者说的,都是生活中碰到过接触过的事例,但是的确是替我打开了逻辑的大门,让我脑洞大开,豁然开朗。
按照刚从《如何学习一本书》读书的方法,我先对《简单的逻辑学》做下梳理,文章一共分为六章,分别为学习逻辑的思想准备、逻辑学的基本原理、论证:逻辑学的语言、非逻辑思维的根源、非逻辑学的主要形式。深入浅出,从日常生活中的逻辑思考到逻辑专业概念,再将逻辑专业概念在现实中运用依次进行论述。
其中让我得益最多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一些观点:
1、全神贯注。许多错误的产生都是源于我们注意力不够集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注意力要求我们队所处的环境以及组成的环境的每个要素都作出冥界主动的反应;全神贯注与被动接受是不兼容的。
2、有效沟通。语言和逻辑是密不可分的;思维混乱不可能带来有效沟通,如果一个人连自己想什么都想不明白,又怎么能清晰地表达给别人听?
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
1、 不要想当然的认为你的听众会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
2、 说完整的句子
3、 不要将主观看法当做客观事实
4、 避免使用双重否定
5、 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
《幸福课》有说到,我们提出的问题构建了我们的关注点,我们的关注点创造了我们的世界。之所以我关注到语言与逻辑,就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一直在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为什么我说的话别人总是听不懂呢?我到底该怎么表达呢?思虑万千,我该怎样整理出清晰地头绪,从何说起呢?我该怎么和别人沟通,让别人明白我说话的意思?
我过去总认为,人与人的沟通是讲究缘分的,这个有些玄妙的想法现在看来也不完全正确,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对事物的不同看法、沟通的时候双方的注意点也不一定相同,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在表达的时候我是否尽到了我的责任,做到清晰明确的表达?如果我清晰明确的表达了,运用什么样的逻辑结构能更有条例的表达?我每次叙述的论点是否都能支撑我的观点,简明扼要而不让人觉得啰嗦?
我看了许多的书,试图找寻可以遵循的规律,却还是一知半解,或许这本来就没有什么表达的“特效药”,思维的运用本就不是简单之事,但本书还是给了我很好的建议“全神贯注”,不要草率。《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也有写到,通过平时的联系,将平常没意识到思考方式“意识化”。所谓“进行逻辑思考”,无非就是“将自己的思维导向逻辑化”,如果我们的思考完全在无意识下工作,根本就不可能将意识思维导向逻辑化的方向,当你没有自觉,思维便会离你渐行渐远。只要你能意识到思考,那么驾驭它的可能性就会大篇幅增加。

看完这本书你就知道有好的逻辑有多重要了

就是这本书了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一条林间小径的路口竖了一块路牌,上面写着:熊向右。就只有这三个字,你会怎么想呢……是熊在右边,不能去吗?还是有被关起来的熊在右边,可以进去看看呢?这句话可以有两个方面的理解。比较可能的理解有,这是提醒旅行者不要向左,要向右走。但是,假如设立此路牌的人恰好是相反的意思,他是在提醒路人,在右边的路上有一只灰熊,请大家不要向右走呢?你看!护林人语言一时的不谨慎,很可能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避免造成歧义的唯一方法就是,尽可能有逻辑地表明本意,把话讲清楚,这样大家才不致于遇难麻烦。上面的那三个字如果换成“向左走,不要向右走,那里有熊出没”或是“禁止向右,有熊出没”会不会好一些?是不是这样就能避免很多危险了呢?对的,没错。这就是逻辑思维的良好运用给我们带来了一点小小的启示。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多……是不是有些混乱呢?避免错误推理的陷阱固然重要,但我们还是应该花更多的精力来领会逻辑思维的正确原则,毕竟这是有效思考的前提条件,也是日常生活的行动起点。逻辑之所以还是一门艺术,就是因为其与人们的日用常识紧密相联,人们能运用逻辑思维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需要运用逻辑思维的场合无所不在。生活中,无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逻辑学无时无刻不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然而逻辑学到底是什么,也许并没有太多的人有很清楚的概念。对门外汉或是初学者来说,麦克伦尼的《简单的逻辑学》这本书都会给我们带来切实的帮助。学点儿逻辑有好处《简单的逻辑学》作为最畅销的逻辑学科普入门书,被香港中文大学奉为40本英文经典之一,被哈佛大学校内书店视为皇冠书籍,还曾位列台湾诚品网络书店英文畅销书榜第一名,同时,还是国内最畅销、读者热评近2万条的五星好书。美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教授D.Q麦克伦尼,将一门宽广、深奥的逻辑科学以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语言娓娓道来。它既没有刻板的理论教条,也不是正规的教科书,而是一本必不可多得的现实指南。正如著名行为学家孙路弘所说:《简单的逻辑》就如一场及时雨,的确是应该人手一册。逻辑是智慧的开端,而不是终点。当一件事来了,需要我们用逻辑思维来分析的时候我们应该用怎么的思想呢?一 全神贯注俗话说,观察是知识的重要来源,这正说明注意力是有价值的。要学会关注细节,不因事小而疏忽。古语不是有句话说得好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二 确认事实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我们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来确认它的真实性,也可以通过间接方法来证明。三 观念与其对象正确观念忠实地反映其对象的客观秩序,与之相反,错误观念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四 留意观念的本源要确认事实,我们必须绕过观念直观外部世界。如果我们成功地为观念在外部世界中找到了对应物,那我们就确认了一个事实。五 观念联系事实所有的观念都来源于客观存在,如果没有这个客观存在,就无所谓观念和语言了。六 将观念付诸语言观念必须和语言紧密切合,人们才能顺畅交流。语言要忠实表达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从而使我们的沟通有坚实的事实基础。七 有效沟通在逻辑学中,陈述有其特定的含义,它是语言上的特定表达方式,只针对可以作出真假判断的命题。词语被称为语言的基石,而逻辑的基石是命题。八 避免使用模糊和多义的语言避免产生歧义的方法是,让你所运用的词语尽可能有针对性地反映出你的本意,以便读者或者听众不用费心去猜测你所说的到底是什么。九 避免闪避式语言尽量直抒胸臆,降低听众对你所要表达的意思产生误解的可能性。十 真相真相有两种基本形态,一为本体真相,一为逻辑真相。真相是我们所有努力的意义所在。怎么样?是不是根据这些步骤,你在考虑一件事情的时候,逻辑思维也跟着慢慢好起来了呢?《简单的逻辑学》这本书总共才150多页,并不厚,也不大,相信你在很忙的时候也能利用碎片化时间很快读完。如果你也想变得逻辑越来越缜密,沟通越来越能高效,那么就来看看麦克伦尼的这本《简单逻辑学》吧!

错信了目录

《简单的逻辑学》(D.Q.麦克伦尼)很枯燥。逻辑学的语言,就像编程语言中的逻辑判断,了无新意。收获较大的是重温了一遍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稻草人谬误、民主谬误等,概念讲了很多,基本一笔带过,对事不对人、以出身论英雄等平时都懂的概念,又简单地从逻辑学上过了寥寥数笔,不能深入讲清楚的,不如不讲。一本讲逻辑学的书,看完之后居然感觉是,结构好混乱。2016.03.05.

有点失望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写得既不够深入严谨,也不够广博生动.个人希望由中国人自己写一篇逻辑学的书,用逻辑的思维分析一下国人一些常见的不合逻辑的思考方式和哲学命题.如果有人看过这种书给个推荐.这一本有点失望.

逻辑是语言的基石—《简单的逻辑学》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招财大猫咪(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578140541/生活中的我们很少接触到逻辑这个词汇,所以我们会觉得逻辑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太过于遥远,有时候还显得很高不可攀。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通过语言进行与周围人的沟通,语言就是逻辑的表现。简而言之: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逻辑是语言的基石。生活中处处存在需要我们用逻辑思维辨认出来事实真相的情况,比如我们长辈的微信群里总有人发出所谓的“养身大法”这类文章,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喝多了一氧化二氢竟导致死亡”,仅仅是谣言,稍微动脑判断一下就能很快辨认出来,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转发呢?简单来说是上网时候不带脑子,严格的说这是不会用逻辑思维去判断事件真假。再比如,你要在人前发布一段演讲,你要如何把语言组织起来才能让别人听得懂,也让你自己在讲的时候不觉得奇怪(非逻辑思维表述会让你在叙述的过程中感觉怪怪的,因为总有一些地方跟客观事实不符合),所以你就需要在讲话过程中不断进行思索,使语言合理清晰表述。而当你的逻辑是混乱没有头绪的,将会导致别人无法明确理解到你讲话中的核心含义。而《简单的逻辑学》这本书为我们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我们从未注意到的世界,这是一个立足客观实在,通过结构合理的论证给我们揭示出事实真相的世界,这是一个逻辑学的世界。这本书介绍了为了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我们需要拥有哪些意志品质,比如说良好的专注力、有效沟通的能力等;逻辑思维有什么样的特点,与合理的逻辑论证相对应是是非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是由什么原因(怀疑论、不可知论、眼界狭窄、情感原因)造成的,又有什么样的表现,我们了解非逻辑思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理逻辑思维。这本书对于我们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帮助我们使用逻辑思维与身边的人进行更好地沟通,让自己的语言表达更顺畅,更容易让别人理解,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压制非逻辑思维,养成逻辑思维的习惯发挥逻辑思维的优势,更好地与同事领导进行沟通,即便是与同事撕逼,也更有理有据,站得住脚(此处不是叫你如何撕,而是要利用合理的论证表达自己的意见)。我们要从混乱的信息中分辨出哪些是站得住脚的、可信的,哪些是站不住脚的、不可信的。不盲从、不偏见。这需要用逻辑论证,论证的目的就是找到事实真相,不管真相是否残酷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另一方面,当我们向别人传达我们的观点时,我们也需要串联出逻辑正确的语言,表述给大家,虽然每个人的理解能力都处于不同的水平之上,但是蕴含合理逻辑的语言更容易让别人理解一些。逻辑让我们有效而又真实的认清事件的真相,这本书传达出来的魅力给了我很大的震动。虽然书中并没有列举出来如何使用逻辑思维,但仅仅是这些被清晰阐述的理论都让我觉得非常有用,阅读性强。这本书对于功利或者非功利型阅读者来说都是有帮助的,希望大家都能够使用逻辑学的知识探索世界探索生活。

矛盾论著

能把简单浅显的道理用如此高深的语言赘述,是在很勉强地展示逻辑学其实很亲民,还是在说明逻辑学是一门有正常思维和理性的人可以省略的学科。反正,我只是翻到了最后一页,然后体会到了“读书自由”的快乐,爱读就读,不爱读就略过,不必勉强。这是一本矛盾的书,内容适合学生,但文字适合成人,于是成人可能嫌其内容太过浅显无所获,学生嫌其晦涩累赘无耐心细读。此书被香港中文大学奉为经典、被哈佛奉为皇冠书籍究竟为何,不明白。

一本联系实践的逻辑书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逻辑学没有什么了解,但是非常好奇,并且非常需求逻辑方面的知识。认为它对生活,对学习,对思考对工作都是非常必要的东西。抱着这种需求我找到了这本书,希望对逻辑能有快速整体的认识。下面是一些读书笔记,不够整体,只记录自己有感触的部分。1:逻辑是什么?逻辑之于理性的异同。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人类理性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逻辑思维在具体的表达形式上,就是将所有对立的东西相消!将剩下的东西进行排列。(理则)(我在书中并没有找到特别贴切的对逻辑的定义。一直想弄明白逻辑在生活中的角色和他的范围界限到底在哪里。只以此句为定义,但是逻辑必然不同与理性,除不在同一个范畴以外,还有些本质的不包含关系,理性的反义词是感性,但是逻辑没有反义词,理性作用于情感思维,逻辑是自洽体系。之于生活和他们的作用范围,我认为生活不全是理性的逻辑的,所以他们不是万能的,却可以当作行动中的一把标尺。)2:逻辑学涉及概念:观念:正确的观念忠实地反映其对象的客观秩序,与之相反,错误观念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命题的定义:一个可以作出真假判断的语言表述。肯定一个命题就是判断其为真,反之亦然。3:逻辑基本原理: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排中律:对于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都要有明确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间状态。充足理由: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矛盾律:在同一时刻,某个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即使这样又不是这样。4:逻辑学的语言(逻辑方法)定义术语:逻辑上定义术语的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将要定义的术语放入最相近的类别当中去。第二步,确定其与同类中其他事物的不同特征。最有效的论证,其结论都是直言命题。清楚明确地告诉我们事物的真相是什么。普遍命题分为:全称、特称断言:将谓项附着于主项的观念连接过程。主项:我们所要说的对象,谓项:我们对此对象所说的一切)归纳论证→可能性结论演绎论证→必然结论5:非逻辑思维稻草人谬误:有意歪曲别人论点。稻草人:意外着容易对付的事物。数字:数字的经验不定同于数字背后代表的质量经验。很多重要的事物都不能定量衡量,或许我们可以说最重要的事物都不能。至于分析: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简化主义谬误。这本书的整体风格就是联系实践,此书作者也说了重在对逻辑的应用。但是看过之后,却有一种读about face那种书的感受,不实践不能理解里面的原理,不应用就不能知道意义所在。一开始我的读后感觉比较混乱,觉得每句话都有道理却又不想记下来。后来看了排在前面的几个书评,有说此书不够专业的,并分析了原因。看过后有些恍然大悟,缺少系统和专业感,确实是是一个缺陷。虽然我对逻辑是小白,也不清楚现代逻辑是否是我所需要的,书没有错但是也确实少了点东西。若有研究心态对待逻辑学,还是不建议看这本了。

万物皆有理可寻

毫无疑问,这本书是本略带专业的书。要看懂它,首先需要你对它有兴趣,即逻辑学。其实逻辑学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高高在上,不接地气,事实上,我们接人待物,生活学习无一不在使用它。就比如我们与人交谈,你要想别人能懂你要表达的意思,总要考虑下自己想要表达什么,还要稍稍组织语言,思考如何将一件事条理清晰的说出来吧,这,也就跟逻辑学有关。喜欢看推理的读者肯定更加懂得逻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吧。说实话,书一开始是大段枯燥难懂的概念,定义,不得不硬着头皮读完,不过从第二章开始文字开始变得有趣起来。灰色地带,是指真相不能被清晰确认出来的情况。小时候总觉得世上只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可越长大,越知道了,我们身边的这些过客,不单单只是用所谓“坏人”与“好人”的标签去给他们下个定义。我们对一个人的认识越深入,越感到世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独一无二,无法复制。还有我们经历的事情,很多时候并不是黑白分明的,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这一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已洞悉。所以才有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吧。万物终有其根源,当你探寻其原因时,一定不要半途而废。有时,我们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仅仅是因为我们懒惰,没有充分的研究;有时则是耐心不够在作怪。对于要做的事情,我们总想着用最快的,一劳永逸的方法来解决,殊不知,问题的根源还在原地嘲笑我们。有一个不需要从课本上学习的心理常识是这样所的:情绪越紧张,清晰思维冷静行动的难度就越大。真理至上,我们做很多事情失败的时候,往往不是因为技能欠缺的原因,而是因为过于紧张。可见有时紧张才是我们最要克服的敌人。

是是非非

算是比较用心,花了大概一个多月才读完此书,同时在读其他几本书籍。读完此书,印象最深的,或者自认为从中学习到的,就是书中最后所讲到的几个逻辑学中的谬误,其实对自己来说也不算新世界,只是发现自己平时意识到的思维习惯,在书中找到了范本而已。和朋友的日常聊天中就能感受到逻辑学的思考方法在人们意识中的缺失,大家更倾向于用更有利于自己,或者根据自己的经历,更乐意接受的方面去看待问题。而不是运用逻辑学的方法,我觉得自己算是相对客观的,读书过程显得非常轻松。此书算入门,逻辑学的学习刚刚开始,接下来要读的是《简明逻辑学》,同经济学一样,从最基本的方面入手,慢慢深入,慢慢提升。

逻辑学入门读物

书不厚,也很容易读,我一口气读完了。确实简明扼要,只是虽然看起来非常简单,却有许多值得深思之处,尤其是将这些简单理论运用于各种实例时,要做笔记,要做摘抄,要做案例,要做分析。一句话:逻辑原理很简单,关键还是在运用,且要学以致用。美国记者,短篇小说家安布鲁斯-比尔斯曾说,逻辑学,一门关于思想和推理的艺术,逻辑能力的高低与误解产生的概率成反比。而在本书作者麦克伦尼眼里,逻辑学的主题是清晰高效的思考----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无论是怎么样的科学还是艺术,搞清楚逻辑,无疑是利大于弊。回忆当年,尽管曾经学过一点数理逻辑,但基本上考完就全忘光了,现在只记得一点与、或、非、异或关系,还有曾经感觉蛮有趣的AB各种推导过程。若再向前追溯,在学习某篇文章知道有个“意识流”时,心中大快,想到哪里写到哪,还美其名曰随意随性,实在对足了味口,从此作文也是洋洋撒撒,不理逻辑。以至于如今写评,也还是百无禁忌地四处开花,逻辑还是最大的硬伤。时评童大焕曾细数中国人五大思维缺陷,其中最要害的一条就是严重缺乏逻辑和数学思辨能力。无独有偶,《访与思:中国人成熟吗》一书作者邱震海也指出,中华民族始终在进两步,退一步的螺旋中循环。其间最根本的原因,来源于我们这个民族缺乏理性精神。这表现在:一、看问题往往停留在表面,思维缺乏穿透力;二、做事论道大都比较情绪化,缺乏理性和超越精神。由于缺乏理性精神,无法直达的核心,我们的思维方式似乎很难摆脱情绪。我们似乎总是把自己的情绪放在最高位置上,这样我们几乎永远也无法具有真正的超越性。从个人习惯到集体思维再到国家策略,也并非全无关联。问题是如何摆脱蒙昧和迷信,摆脱情绪,直面逻辑?于是这本《简单逻辑学》便是一个比较便捷的入门学习方式。从书中各章节内容来看,偏理论。建立逻辑框架,探讨逻辑思维的基本原理、具体表现形式以及非逻辑表现----一步步渐进了解逻辑学及其重要性,而语句逻辑的举例也让读者从中体会到正确逻辑带来不少的快乐和满足。若是联系实际,也可以参阅另一本书《身边的逻辑学》,其中大量的生活案例,指明各种逻辑明显错误的骗局等。尽管是简单逻辑学,个人还是觉得逻辑原理文字版部分讲解过于条条框框,因为每一条原理都要有大量的举例方才让人明白并能应用的啊。因此,入门还需要再寻找更多的逻辑学方面书籍予以加强才行。

回到事实的争论

看《简单的逻辑学》时,我总想起前一两天和叶洛关于坐月子的争论。争论的起源当然是凯特王妃生完小孩两天后就出院了,于是围绕坐月子这一中国特色又开始了中国式的争论。然而,没说几句,我就发现我们争论的话题不在一个地方,叶子看来,如果取消坐月子就是取消产假,还让不让人活?而在我看来,坐月子就表示不能起床,不能洗头发,不能吹风。其实,这就如本书所说,我们争论的标的越是大众化,越是容易模糊不清,因此,当我们谈论正义、公平等问题时,也最容易出现混淆和模糊不清。那么,什么才是好的争论呢?用作者的观点来讲,就是回到事实的争论。虽然本书不仅仅是逻辑学入门书籍——毕竟关于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等传统逻辑学需要深究的东西作者只花了一小部分篇幅,而花了两章来论述什么是不逻辑的,为什么我们不逻辑,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更像是关于人的思考的价值观,但是,我觉得或许就是这点可以让我们去思考,我们需要怎么表达以及争论。作者将人类认知分为三个部分,事实,观念和语言。事实客观存在,观念是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然后我们为其创造语言,借此与他人交流。因此,关键就在于,如何让语言建议在事实之上,这或许才是本书的关键。因此,你会发现作者对于逻辑学有着自己的解释。比如下面这个三段论:所有在桌子边上的人都洗了脸;阿伦在桌子边上;所以阿伦洗了脸。从大前提、小前提、中项周延来看,这个结论是合理的。然而,作者认为这个前提和结论是互相证明的,你只有去调查了阿伦有没有洗脸,你才能得到所以在桌子边上的人都洗了脸这样一个事实。理解了作者的逻辑观,你才能更好的读懂这本书。尤其是谈到不可知论这些,你才能理解为什么无力反驳不算证明。我们常说有些东西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比如上帝是否存在,我说不存在,那有人就问我为什么,我便回答,那你能证明它存在吗?从语言上来讲,我是正确的,但是相反的,我也能说上帝是存在的,但在作者看来,这个都不是好的证明,因为你不能用不能反驳来证明。但是,这本书最大的弊病或许就是太短——我不知道作者写本书时预设的读者应该是怎么样的,但是读到132页时的稻草人谬误,我就没有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因为没有举例,我大致猜想,就是在争论时将对手的意思故意曲解,但谁能告诉我正确的答案呢?

2016-5 简单的逻辑学 阅读札记

一、准备(1)专注-集中注意力(2)通过留意观念与外界的关联确认事实事实:①事物;②事件(有形-亲身经历的一手资料,无形-间接经验的二手资料)(3)用语言传达观念:事物-观念-语言-沟通1.观念(工具):正确的观念反映客观秩序,但是需要对他人的信任;错误的观念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2.沟通:有效沟通的基础是双方具有共同的认知有效沟通的条件:①句式表达完整②主观看法想成为客观事实需要提前论证;避免双重否定;避免使用模糊和多义的语言3.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4)真相:本体真相(基础),逻辑真相二、逻辑学基本原理(一)基本定律1.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2.排中律:任何事物判断有明确是非,不存在中间状态3.充足理由律(因果原理):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4.矛盾律:在同一时刻,某个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即是这样又是那样(二)基本原理的特点:1.不证自明;2.不能被证明(三)具体操作注意1.万物终有本源,因果间存在根本的相似之处,对原因的探寻不要半途而废2.区分主因和次因3.现实中存在不能被清晰确认的真相4.严格定义术语:①将要定义的术语放在最相近的类别;②确定其与同类中其它事物的不同特征5.命题:①直言命题:清晰明确地告诉我们事物的真相是什么。②普遍命题: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三、论证(一)论证的构成:前提(支持性命题-基础事实)+结论(被证明的命题)(二)从全称到特称(全称成立则特称成立);从特称到全称(特称成立全称不一定成立)(三)断言:将谓项附着于主项的观念联接过程(四)正确论证:命题的真实性是论证正确的必要条件;结构的合理性是论证正确的必要前提1.三种论证形式:①联言论证A·B(A和B)②选言论证A∪B(A或B)③假言论证(条件论证)A→B(如果A,那么B)2.三段论:先确定部分属于整体,然后得出部分组成成员也属于整体。每个M都是P,每个S都是M,所以每个S都是P.结论必须反映并不能超越前提中间项的量3.演绎论证:得出必然性结论归纳论证(以整体中某部分为样本做研究以此来代表整体):得出可能性结论四、非逻辑思维的根源五、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错误推理通常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的方式来战胜正确推理1.否定前件2.肯定后件3.中项不周延4.偷换概念5.窃取论题:以把有待证明的观点当做不证自明的前提条件为主要标志,又叫恶性循环6.虚假假设:评判假设,一个基本标准是命题不能违反矛盾律7.有意歪曲别人的观点8.误用传统9.以暴易暴10.民主谬误11.对事不对人(不可攻击论证人而不是关注论证本身)12.滥用权威或专家的力量而缺乏论证13.定势思维

内容基础,总体还行

一、内容概括1、强调观念是现实的映射,现实才是重点。2、命题基本要素,逻辑基本原理。无非是一些,真真假假的转化,三段论之类的。算是基础教育吧,相当于温习一遍了。3、常见的逻辑套路。辨析一遍就够了。二、点评1、内容比较简练。2、书的版式设计比较简洁。3、入门级。

最基础之逻辑

论证中项至少周延一次。若三段论前提有一特称命题,则必被反映在结论中。出现在结论中的某项的量不能超越前提中同项的量(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量)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质。演绎论证得出必然性结论,归纳论证得出可能性结论。论证的目的是发现真相,而争吵只是为了击败对手。

还真是有够简单~

里面大部分是吐槽~看这本书的,大部分就是想了解逻辑学的人,但是这本书做的不够,里面对逻辑学没有一个整体介绍,也就简单讲了一下演绎逻辑这种古典逻辑,而且连这个也没讲怎么清楚,我倒是觉得公务员考试的书里面讲逻辑都比这书讲的好。另外,作者逻辑学没讲清楚,倒是扯了一堆哲学,一开始看第一章扯一堆观念、真相啥的,以为他要讨论下真理问题,也不知道作者到底是贝克莱、洛克还是休谟的理论呢。后来看到第二章四因论明白了,原来他是亚里士多德的拥簇者。我对亚老没有成见,但是你这样讲会误导初学者啊,亚里士多德那一套逻辑真的有点太陈旧了啊~~看有评论说作者其实是个神学家,我觉得我有点明白这书质量为毛这么次了,其实我更想知道作者的年代,感觉是离我们比较远的啊,不然为啥这书讲的这么……简单。又看下封面,标题赫然是《Being Logical》,为啥非要翻译成逻辑学啊,差远了好吧,真是浪费群众时间,哎,各种浮夸和瞎吹啊。

一本书,助你打通逻辑思维的任督二脉

最近,感觉越来越不会说话了。呵呵,我这样说也许有人会觉得,怎么连话都不会说了。不会说话,其实是逻辑混乱,如果你的思维都是混乱的,组织出的语言肯定条理不清,那不会说话就显得再正常不过。那逻辑是什么?以前但凡提到这个词,比让我翻一座大山还难,因为我觉得逻辑太大太深了,岂是我等凡人能随随便便研究得懂的。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了《简单的逻辑学》一书,初看这标题我问自己,逻辑还有简单不简单之分?虽然这么想,但我还是先问了度娘,度娘的评价还挺高的,说这本书是什么“跨入逻辑之门的必备书籍”,好吧,那我就试试看。看之前还是先来说说作者。作者是美国D.Q.麦克伦尼,美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教授,从事教学多年,曾先后任教于圣母大学和肯塔基大学。《简单的逻辑学》问世不久,便被香港中文大学奉为40本英文经典之一,被哈佛大学校内书店视为皇冠书籍。在书的引言部分,作者就对这本书作了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位——向读者介绍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我的理解就是介绍逻辑学最基础的东西,那最适合像我这种“逻辑学文盲”阅读了。说实话,开始阅读时,我还是带着几分恐惧的,就怕一进入正题,就被那些僵尸般的专业术语和频繁的象征性符号震住。但事实是,我通读了第一章学习逻辑思维的准备后,感觉没有想象的那么恐怖,反而觉得很轻松,因为正文里对每一个词条的阐释都结合生活,把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经常接触的东西概念化,阅读时让人耳目一新。而且很多东西都是我们每天都在接触的,把这些身边的事物巧妙地融合到其中,会让我们豁然发现,原来这就是逻辑,原来我们每天都在和逻辑打交道。例如“确认事实”。书中说,确认事实存不存在,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实地考察。比如白宫,它是否真实存在,去华盛顿一看便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实地考察这一环节,因此在某些小事上就会争得面红耳赤,最终还没定论。就如昨天中午,本想约几个同事一起去吃小吃,但就为了确认这家小吃店的确切地址,甲乙两人争个停,甲同事说在北京路,乙同事说在长春路,最后谁也没有说服对方,反而搞得大家心情都很差。小吃店到底在哪,何必争,实地看一看不就知道了吗?这就是简单逻辑的实际运用。再比如“有效沟通”。书中说,语言和观念的匹配度越高,沟通就越清晰,有效。沟通中,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的听众会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这运用到工作中就非常合适,安排工作时,一定要和下属进行有效沟通,清晰授权,别抱着下属会懂你的意思这样的想法。因为你们所处的环境,所站的高度不一样,理解也就不一样。在第二章中,谈到逻辑学的4个基本原理,即: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排中律:对于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都要有明确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间状态。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矛盾律:在同一时刻,某个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是这样又不是这样。学习后会发现,逻辑学的4个基本原理没有阐述出什么让人震惊的东西,因为基本原理是依据人类理性的不证自明的基本事实,经过人类长期反复实践的考验,不需要再加证明的基本命题。第三章对于我来说,相对难理解一些,所以读得异常吃力,但读过了第三章,再去读最后两章,就会发现,似乎是对前面所做的准备,所提基本原理的一个总结。总之,看了《简单的逻辑学》一书,收获还是挺大的,至少打破了我以前对逻辑学的恐惧,让我可以以一种平常心态去阅读它,理解它。整本书虽然才150多页,8万多字,但书虽薄,内容却很厚实,适合初学者阅读。那么逻辑到底是什么?简单的说,逻辑是一种专门用来揭示真相的工具。因为所有的逻辑推理,所有的论证,目的只有一个:找出某个事物的真相,因为真相是我们所有努力的意义所在。阅读完这本书会发现,作为逻辑学的入门类书籍,它并没有太多的专业知识,而且书中所举的事例都源自生活,让我们在阅读时,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无论书有多实用,就如作者所言,最重要的是学习后去实践,去发现,而不是纯粹的为了学习而学习,把实践停留在书本上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逻辑,相信一本《简单的逻辑学》只是开始,不是结束。书中几个比较有共鸣的观点:1.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的听众会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2. 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3. 不要对外行人使用内行话。4. 沟通的关键是理解。5. 避免闪避式语言。6. 最好的工具握在不合格的人手中,也不会出现最好的结果。7. 逻辑是让人信奉真相的技术。8. 使用者塑造语言,同时语言也塑造使用者。9. 逻辑,生于常识,但又高于常识。10. 历史使人明智;诗词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离真相更近一步

生活中,我们会觉得有的人说话有道理,有的人说话没道理。读了这本书,你会知道你为啥有这样的感觉。语言表达观念,观念是否尊重事实,得出结论的论证方式是否合理,是你得出语言是否有道理的主要因素。具体来说,观念不尊重事实,主要有以偏概全,眼界狭窄,对人不对事等;论证不合理,主要有把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或者充要条件,以泪掩过,以笑饰非,循环论证,偷换概念等。当然,我们自己也常常会犯这些错。我们大部分人不会成为辩论家,不会成为政客,但是我们需要了解逻辑学,让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地理解什么是有道理的以及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更准确地表达自己。最欣赏作者在书的后记里最后一句话,“如果说合乎逻辑的活着不能与完整的活着等同的话,它至少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

[逻辑学]入门1

WHY:对逻辑学的关注从2014年11月开始,源自独立性思考和价值观形成的基本问题,纵观读书10余年至今,仍然人云亦云,听什么都觉得有道理,甚至是相反的结论,一直以为需要更多的人生阅历和书籍阅读才能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价值观形成能力,偶然得知,世上竟有一门科学为逻辑学,专为解决判断信息真伪,判断论证真伪,看似可以解决人云亦云问题,故决定2015年仔细研读相关书籍,强化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努力为形成独立价值观奋斗。选择本书作为入门第一本,短小精悍也。Definition:事物:太阳事件:太阳普照大地观念:猫简单观念:猫复杂观念:民主、自由错误观念:偏离本源命题:真相:逻辑真相和本体真相假言论证:如果...,那么...;肯定前件,否定后件周延词与非周延词:全程和特称演绎论证=必然结论归纳论证=可能结论keys:1、说完整的句子2、不要把主观看法做客观看法3、避免双重否定4、避免模糊和歧义fundamental:同一律 :事物只能是其本身排中律 :是或否充足理由律 :存在即合理矛盾律:A是B,A不是B。怀疑论、不可知论、玩世不恭、盲目乐观;谬误: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中项不周延,偷换概念,模糊不清,恶性循环,稻草人谬误,诉诸传统,诉诸历史,诉诸民主,诉诸专家,诉诸理性,诉诸情感,对人不对事,两难陷阱,以先后论因果。Thinking:借本书初步了解逻辑学基本概念和简单的谬误形式,和最初的目标符合的不理想,不过考虑处于逻辑学入门,给予好评。

不学逻辑思考,你和动物有什么区别

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亚里士多德如是说。我想亚里士多德说这句话后,未想过人类历史经过几千年的轮换后,许多人还在寻找理性。理性,简单来说是有逻辑的思考,而逻辑思考的必要条件是人的大脑要在冷静条件下做出判断。它可能是主观,也可能是非主观的。互联网发展至今,我们常会被一些事情所困惑:谣言、吐槽、诽谤、谩骂等等。有可能今天听见的事情是这样,明天忽然变成那样。作为吃瓜群众,如何打发无聊时间,可以学习逻辑思考。随便举个例子来做测试,比如:小山在跑步,所以他是移动的。用逻辑思维能力思考,这句话对吗?也就是说跑步诱发移动。先不说结论,我们看另外一个例子:小山是移动的,所以他在跑步。试着把这两个句子颠倒,也就是说移动,是因为我在跑步。如果你进一步思考,会发现难道只有移动才跑步?显然不是,坐车、走路,算不算移动?这就是简单的逻辑思考能力。人在判断问题,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很容易陷入僵局,这就有必要理性看待问题,通过逻辑推理论证此事。从预设的上面两句话来说,第一句跑步是因,移动是果。也就是跑步促使移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有人反推回去。有的问题反推可行。有的问题不能反推,这就设计到问题的大小。我们假定问题为A,若得到的结论为A,可以反推回去。若因为A,延伸到B,若A小于B,不能反推,A大于B,可以反推回去。现实生活中多数问题是B大于A。如果一个人抛出的问题太大,那就要想办法把它压缩在一个或几个点上讨论。比如王健林说的小目标是一个亿,我们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把他的这一个亿的目标逐渐缩小,看看他是如何赚到一个亿,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再比如国足现在踢得很烂,这个烂太过于模糊,不够具体,包含太多话题性,它涉及政治、经济、历史等等一系列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讲明白的。这时我们就需要预设这个烂,之后逐条分析烂在哪儿。面对太过于模糊的问题,我们需要把它具象化去讨论,面对具象问题,我们需要去思考前因后果。逻辑思考,促使我们把问题不断简化。正确的讨论,应该有一个问题的框架,人们在框架内讨论问题,不是非黑即白,从东方跑到西方,超出框架外所讨论的问题,永远无法看清楚事情的真相。当然,我们可以说生活中有比这更复杂的事情,比如你家水缸里有只乌龟,它原本跑不出来,可某天忽然掉到地上。这时你想知道它为何爬出来。你看看四周,水缸确定没问题,再看看地上,有一两只蚂蚁在爬,也不可能。之后你望向窗外,发现一只猫正在舔自己的脚。我们没有看见那只猫想吃乌龟,但通过判断,可以猜测事情的真相是这样。这在逻辑思考上更深一步,也就是问题变成了A,要论证A,会延伸出许多干扰项,它可能是B、C、D中任意一项,如何判断A的正确性,我们就需要采用排除法。如上题中,蚂蚁不可能把乌龟从水缸拉出来。猫有可能,并且它舔脚这个动作,似乎在暗示着水曾经沾过它的脚。你看,这就是逻辑思考,从简单到复杂,由复杂到简单,它就像我们玩儿拼图玩具,把混乱的图形拼接起来,如此而已。那为什么要不断学习这种能力呢?我想还是要回到亚里士多德那句话: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如果你不理性,不用逻辑思考问题,拨开迷雾,那你和动物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完)

学点逻辑学,生活多点理性

学点逻辑学,不会因凭空想象而担忧;学点逻辑学,不会被情绪牵着鼻子走;学点逻辑学,不会在婚恋中莫名争吵;不过,逻辑学不是学来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逻辑学不是什么高大精深的学科,不是什么哲学伦理学,但是这些学科的基础,被称为基础的基础,沿着概念-命题-论断的路子走下去,提出明确的论点和合理的论证方式,你就可以出彩。

《简单的逻辑学》全书内容

一、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全神贯注确认事实(事实的客观存在两种基本形式)事物——存在的实体事件由事物构成或事物的表现形式组成如何确认事实?直接证据-获取第一手资料间接证据——严格考察所获间接资料真实性可靠性事实是可以主观或者客观的定义主观=个人亲身经历或间接通过别人经历确认的事实对主观事实确认的基础——对其他当事人的完全信任SO,要考虑对其他当事人完全信任的可能性。客观事物和事件都是客观的,存于公众领域,原则上可以被每个人所获得观念和对象观念=对客观事实的主观反映正确观念——如实反映对象的客观秩序错误观念——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对于观念应持有的看法观念是人类认知的工具而非目的观念是人和外部之间的桥梁最有效的确认观念正确与否的方式是透过观念本身去观察其所表现的对象留意观念的本源观念产生的根源是其对象在外部世界的际遇观念能感知的来源是独立于人脑意识的客观事物观念联系事实人类认知的三部分客观存在的事物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我们为它创造的语言观念的种类简单观念复杂观念把观念付诸语言目的:语言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使得沟通有坚实且共同的基础观念要和语言紧密相关,人们才能畅通交流如何确认自己找到何时语言?审视观念的外在之源还能多时候不能表达清楚我们的观念是因为没有了解自己想要表达什么有效沟通基本原则别想当然认为听众会领悟你没直接表达的意思说完整的句子别把主观看法作为客观事实避免双重否定容易有歧义,直接换成陈述句根据对象选择合适语言避免模糊和多义语言制约有效沟通的两个因素——不明确表达而是游走不同观念之间模糊多义如何避免歧义?用定语作为限定针对性描述反映你的本意先定义有可能产生模糊和歧义的词语避免闪避式的语言真相所有逻辑推理 论证的目的——找到某个事物的真相决定命题真假的依据是现实情况,逻辑真相建立在本体真相的基础之上真相的基本形态本体真相关乎存在的真相若被确认为,则必然确认在某处本体真相的对立面是幻象逻辑真相符合论——命题内容和客观事实的关系融贯说若A命题和某个已得到证明的理论学说思想一致,则为真总结:第一章建立了一个模型:事实→观念→语言→真相。并且定义了事物、观念、真相说出了容易出错的链条第一章的哲学基础是符合论——主观符合客观。 融合论的存在是逻辑真相的基础,但是逻辑真相不能替代本体真相。二、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基本原理四种同一律——A是A,而非BCD....排中律——对某事物在一定条件的判断只有YES or NO,没有中间状态例:桌上有盏灯,要么真 要么假Q:变化过程中的事物呢?介于是不是过程中的中间状态存在吗?A:NO,没有纯粹的变化,变化都是事物的变化,处于变化中的事物仍然属于事物的范围TOM通过练习逐渐成为一个娴熟的音乐家。BUT如果没有TOM,也没有逐渐成为音乐家的TOM。这个变化是相对的 。TOM不是正在变化成TOM,而是变成更为娴熟的TOM。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有存在的充足理由=因果原理定义充足理由律揭示了为什么另一个事物存在解释为什么另一个事物以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存在——即存在方式的由来。暗示宇宙中的事物都不可以自我解释。没什么事物是其自身存在的原因。IF,某事是自身存在的原因则意味者要先于自身存在SO,上帝的存在是第一因并不合理。BUT 阿奎那的五路证明值得深思,那时期的神学还是很严谨的。矛盾律——在同一时刻,某事物不可能即A又B(同一律的延伸)自相矛盾的人的情况不自知自知故意分隔观念和事实的联系SO,无法用理性说服。特点基本原理不证自明也不能被证明它反映的是绝对基础的事实灰色地带——真相不能被清晰确认出来的情况为什么会存在灰色地带?事物有时候并不是黑白分明的,没有绝对意义上的黑白或明确的对立面不要将你主观上的某个灰色观念无限放大到包括整个世界,并且认为这就是世界的本来面貌。不确定性的情况之所以可能出现,正是因为我们曾有过确定性的经验SO,负面只有在正面已知的情况下才可以被确认为负面万物终有根源探寻事物根源过程,我们一般从结果开始面对现象,作出解释。 BUT,这些事物如何形成?每一个原因和结果之间必然存在根本相似之处原因必然导致结果,并在结果留下特定的印记每个结果,在一定程度都将反映出根源的特性实践意义通过面前的结果得到关于它的间接知识通过评估结果的性质,推测原因的部分特性而这些知识将指引我们的探索方向对原因的探索别半途而废原因是一系列的可以是线性导致的原因也可是多重的 复杂的交叉有时候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懒惰——没研究充分耐心不够——总想用最快的 一劳永逸的方法。区分原因——四因说动力因定义可以决定某个事物存在与否或者改变其存在状态的。分类主要原因工具原因过多关注工具愿意夸大其重要性,那么主要原因就会被忽略BUT,合格的主要原因+劣质的工具原因 也OK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最好的工具,往往达不到目的例子——雕塑家和雕像雕塑家是主要原因,决定雕塑存在的最终因素工具是用来实现目标的东西,属于工具原因,从属于主因。工具是主要原因要得到某种结果所使用的媒介目的因定义对行动来说,是行动的目的对客观事物来说,是它的功用质料因——组成事物的具体材料形式因——决定一个事物是此非彼的特殊性质例子鸟笼动力因——TOM质料因——各种材料形式因——鸟笼的外形目的因——给小鸟提供栖身之所任何观念,例如数学观念 有关同心圆的质料因——无动力因——数学家形式因——设想的特定性质目的因——解决同心圆和圆周的问题定义术语步骤把定义术语放到最相近的类别当中确定和同类中其他事物的不同特性逻辑定义的独特价值解释所定义事物的本质IF,对某事物了解不足,则只能通过描述来宽泛说明好的描述——尽可能完整详细描述解释一些关于事物本质的线索直言命题最有效的论证,结论都是直言命题,清楚告知事物的真相是什么PS,命题的形式可以是直言命题,但内容可能不对例如: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普遍命题普通命题成立的条件所陈述的事物是真的适用于整个类别形式 分类全称命题特称命题对于命题是特称还是全称的关注点——量三、论证:逻辑学的语言建立一个论证论证的基本要素=两个基本命题前提——支撑性命题结论——被证明的命题注意逻辑学中会论证会形式明确,且给命题附上明显的逻辑指示词。BUT现实不会如此从一个论证出发得到多个结论很少见——例如丢了铁钉→亡了一个帝国前提正确并不能确保结论也正确(即前提正确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全称→特称若结论对整个类别成立,则必然对这类别的任何部分都成立所有严格的穆斯林教徒都不吃猪肉→有些严格的穆斯林教徒不吃猪肉 √特称→全称整体包含部分,但部分不能代表整体断言——将观念聚合并配对的过程(谓项附着在主项的观念链接的过程)正确与否取决是否和实际相符合否定命题全程否定——完全隔断观念的联结特称否定——部分隔断命题的真假和是肯定和否定描述无关在可以的情况,还是用肯定结构来清晰描述(现实中不可能次次使用,必然要用委婉话语来表达)比较比较事物有完全相似(若完全相似则AB两个事物应该是同一事物才是)部分相似(不论再怎么差别的事物都会有一些相似点)截然不同(不可能存在完全没有存在相似点的东西)比较的 根据是把事物所观察到的所有特性都和另一事物当中类似特性相匹配注意比较两个事物或者复杂事物时候。关键在于不是相似特征有多少如果一个主要特征被遗漏,那么即便有大量相似其他特征都无法得出可靠结论比较和论证以比较为基础,最普遍的论证形式就是类比论证基本结构在比较的两个事物中,对于当中的A,比B有更深入的了解。目的AB已知有足够多相同特性基础上,使人们相信他们一些非显性特征也是相同的。类比论证适用我们不能直接证明B具有特性ZB还没有发生所以不能被分析的时候。正确论证要素一是它必须有正确的内容正确的内容取决于作为前提的命题真实与否。二是它必须有合理的结构。三种简单论证形式联言论证——和选言论证——或条件论证——P→Q注意严格逻辑学要求前提和结论存在必然联系,但是生活中极少出现这种。生活中使用假言论证结论——前提和结论不是必然联系则要求我们在使用假言论证中它的可靠与否取决于我们对前提和结论的了解程度和他们的联系方式三段论根据首先确定某一部分是属于整体的,然后得出某一部分的组成成员也是属于整体的然后得出某一部分的组成成员也是属于整体的。如果A是某个整体的一部分,那么B,假设它是A的一部分,也一定属于整体。三段论的大项 小项 中项三者关系可以用韦恩图清晰表达前提真实性结构合理,内容不合理例子:每只狗都有三个头。牧羊犬是狗。所以,牧羊犬有三个头。相关性内容合理,结构不合理——无法证明结论例一 X皮埃尔是个全美闻名的足球运动员。皮埃尔不到30岁就赚到了第一个100万。皮埃尔很英俊,笑容迷人。所以,皮埃尔应该被选为州长。例二威尔在维和部队工作了4年。他是一个品德端正的律师。他是纽约市两任市长。他已经为州立法机构工作了12年。所以,他应该被选为州长。事实命题,价值命题以价值命题为前提的论断,永远不能如以事实为前提的论断那样,有确定的评判标准评判价值命题稳定性的标准,是它与建立起它的客观事物的关联程度。价值命题所依附的客观事物越是广阔坚固,它本身就越可靠。论证结构中项不周延中项的作用——联结大项 小项基本结构P→MS→MS→P注意M出现了两次中项不周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法要记住:结论只是可能而非必然结论可能性的高低取决于前提联系的紧密程度例A参加北京峰会B也参加了北京峰会他们可能见过面了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量和质量定义:命题中的量即它是全称还是特称命题的量取决于它的主项如果结论中某项是全称,那么前提中的某项必然是全称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确定结论质归纳论证和演绎论证区分传统区分演绎:一般→个别归纳:个别→一般精确区分演绎得到必然性结论归纳论证得到可能性结论评定论证小结论证展现的是推理的核心——推理的过程在最简单的形式中,它使得我们从一个观点出发并接受另一个观点如何评定论证的正确性是否具有前提的两个基本要素——前提和结论前提对吗?一般无法用 是 或者 不是来回答更多的是<b>前提部分为真</b>检查前提和结论的相关性是要推导出必然性结论?还是可能性结论?论证力量取决于对客观规律的反映程度构造一个论证两个标准真实性前提要完全真实而非部分真实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描述有力=力度给予结论最大限度的,能够直接支持的前提才是相关前提多个前提的话剔除弱相关性,它会分散对相关度强的前提的关注不要同时使用限制前提数量使得论证明确突出了解听众四、非逻辑思维的根源怀疑论怀疑论的两种态度怀疑永久化特定情况下,把怀疑作为适当而必要的态度两种表现形式极端怀疑论——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的真相!G:这就和极端道德相对主义的说法都一样,没存在必要中度怀疑论承认真相存在,但是人类没能力探知BUT,若是永远无法探知,通过实践检验,那么和不存在也是一样逻辑的本质是关于真相的,若真相只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幻影,那么逻辑就不值一提逃避性不可知论不可知论定义:永远没有足够证据可以对某个事物做出确定的判断逃避性的不可知论是即便对事物做出长久深入的调查,仍然说我不知道——这时候就是一种逃避的态度玩世不恭和盲目乐观玩世不恭者在深入了解事物并做认真分析之间就有了假设要讨论的问题是荒谬的对手很蠢一点好处都没有玩世不恭带来的问题——阻碍探寻真相盲目乐观如名所示两者对所处世界都没有正确的认识,他们眼中的世界不过是自己想象中的世界眼界狭窄情感和论证情感对论证又影响我们接受一个结论是因为我们认为它是正确的,是可以也必须被接受的。推理的原因不忘初心,你为什么要推理?为了分出胜负往往已经误入歧途论证不是争吵真诚的局限性真诚是正确推理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常识逻辑生于常识又高于常识常识是对日常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事物的敏锐洞见五、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重点转移=内容歪曲对人出身对人不对事专家意见压制理性混淆视听煽动情绪以笑掩过以泪掩过无力反驳情感误导功利误导其他偷换概念循环论证否定前件肯定后件循环论证虚假前提稻草人谬误两难陷阱以先后分因果

逻辑入门

我们经常会在和人辩论的时候,指责别人没有逻辑,在评价一个人说话语意不清的时候,称他逻辑混乱,可是,什么才是逻辑?逻辑学又是个什么玩意?上学的时候,我秉着一颗好学之心,想要搞懂历史哲学天文地理经济政治社会心理,一身正气吞山河的要把自己发展成学霸,当然少不了跑到图书馆,去最边边角角的地方挖出逻辑学的秘籍,结果一打开就被那些乱七八糟的符号搞的晕头转向,干脆翻翻杂志睡睡觉得了。结果是庄子老子一概不知,逻辑学经济学一点不懂。时隔多年,《简单的逻辑学》或许可以重新帮我扫扫盲。这是一本小书,非常小,只有一百多页,开本也不像一般教科书似的那么大,翻开也不见许多古怪的符号,可以放心看。作者开宗明义,在前言里说:我的首要目标是写一本现实应用指南,向那些初次接触逻辑学的人介绍逻辑学的基本原理。期待造就实践者,而不是理论家。简而言之,这是一本面向小白的逻辑学普及性书籍,全书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要成为一个逻辑思考者需要搭建的思想框架。第二章阐述了贯穿逻辑思维的基本原理,第三章则是论证逻辑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第四章探讨非逻辑思维的根源。第五章围绕谬误——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展开论述。最近特别流行一个词:干货。特指那些脱水处理过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文章,一般都集中在电商运营这些领域,教你怎么做,一二三四,非常清楚,可以学着来,好的,这是干货。现在,随便在网上逛逛都能看见标榜干货的文章,你点进去一看,水得不行。结果干货不干,这个词听着也越来越讨厌。词语需要陌生化,不能滥用,现在这些个词穷的文章家,一口一个干货,基本上已经把原本水汪汪的非常到位的“干货”搞干了,陈词滥调,就要死了。今天不是讲词语的生命力,提到干货,是觉得《简单的逻辑学》才真正属于干货的范畴。它的框架非常简单,调理清晰。你可以清楚的看到逻辑学这片土地上种了些什么花,开了些什么果,好歹过一遍,不一开始就把你拒之门外。但也因为它注重框架和基本原理,在论述的过程中,结论很多,但相应的例子不足,虽然轻小,对我这种外行,看起来也不轻松。打个比方,这书就像那种学霸的笔记,把重点全画下来,知识点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但如果你没听课,光看笔记,也容易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武侠小说练功要练心法和外功,这本书就是内力,是心法,没事多念几遍是没有坏处的。特别是最后一章,例数了28种常见的逻辑缪谬误,不知道你有没有中枪?


 简单的逻辑学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