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之家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540772441
作者:亚历山大•沃(Alexander Waugh)
页数:416页

作者简介

维特根斯坦家族为20世纪贡献了一位偶像级的大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作为这个维也纳显赫家族的叛逆,路德维希最终却使维特根斯坦这个姓氏举世闻名。他的巨大声誉,似乎遮蔽了他那些同样非凡的哥哥姐姐的故事,包括那位享誉乐坛的钢琴家保罗•维特根斯坦。保罗和路德维希究竟成长在怎样的家庭环境?他们的性格有着怎样的家族渊源和家族相似?本书讲述的正是保罗、路德维希和他们的姐姐赫尔梅娜、格蕾特以及其他亲友之间的故事。这是一个音乐之家、冲突之家的真实故事,也是一部人间悲喜剧,一部家族兴衰史,贯穿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可谓那个大时代的象征和缩影。

编辑推荐
谁会将自己拥有的巨额遗产全部放弃,同时拟定一份能使自己永不再获得财产的严密协议?谁会仅凭一只左手,在钢琴上演奏需要十指才能完成的乐曲,并巡演于世界舞台?谁能邀请克里姆特为其画像?又有哪个家族能将勃拉姆斯、约阿希姆、理查•施特劳斯等音乐家请至自家的音乐厅中,共享一流的私人音乐会?
世界上有许多的显赫家庭,而如此显著地将财富、音乐、哲学、怪癖、品位糅合在一起的,爱恨交织、悲喜交加、既荣耀又悲惨、既犹太又雅利安的,或许只有维也纳的维特根斯坦之家。
亚历山大•沃精湛的写作技巧,生动演绎了钢琴家保罗•维特根斯坦、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及其家族的传奇乐章。

名家评荐/媒体评论
这本书中的故事如此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而它却从未以这种方式被讲述过,这真是令人惊讶……很难想象另一种叙事,能够呈现这般的流利、机智、风趣和细致入微。
——《文学评论》
一部糅合了真实发现与精彩故事的作品,一部令人难忘的传记,难以被人忽略。
——《伦敦晚报》
沃非常熟练地整理着大量有关财富和心理的复杂事物,而又从不妨碍到对核心人物之故事的描述。他的写作很敏锐、自信且丰富多彩,这本书读来是一种阅读享受。
——《电讯报》
即使是在一百年前引人注目的维也纳,维特根斯坦家族也因其宿命般的古怪脱颖而出……沃使我们对他所描述的每一页中那些有教养的怪人、知识分子、博爱者和厌世者们的轶事目瞪口呆。
——布鲁姆伯格
绝妙!令人惊叹的著作,将令人敬畏的学识……与对荒诞的观察完美地融合起来……读来令人心智愉悦,理应让更多读者知晓。
——《独立报》

书籍目录

第一部  自杀的阴影
1 维也纳首演
2 去年此时
3 卡尔的大叛逆
4 企业家
5 和一个女继承人的婚姻
6 鲁道夫•维特根斯坦之死
7 汉斯的悲剧
8 在维特根斯坦家
9 男孩们
10 他们的母亲
11 另一个兄弟
12 居中的姐妹
13 保罗的早年训练
14 路德维希的困境
15 新婚夫妇
16 卡尔的不省人事
17 纪念K.W.
18 回看保罗
第二部 一战中的三兄弟
19 金钱无小事
20 战争前奏
21 报名从军
22 灾难
23 俄国战俘
24 库尔特•维特根斯坦在美国
25 抵达西伯利亚
26 三个鼓舞之源
27 希望的微光
28 活埋于要塞
29 一次出逃的机会
30 家人重聚
31 一次转变
32 格蕾特的问题
33 保罗的独臂首演
34 欧洲硝烟四起
35 美国参战
36 保罗性情的转变
37 终局
第三部 左手钢琴家和剑桥“基督”
38 余波
39 家庭纷争
40 反犹太
41 性生活
42 短暂的教学
43 保罗声名复起
44 维特根斯坦夫人之死
45 由繁荣到衰败
46 再说保罗的个性
47 俄国和拉威尔
48 普罗柯菲耶夫
49 爱情故事
50 他的美国首演
51 难题深化
52 冲突升级
第四部 合并与瓦解
53 受困的爱国者
54 初始计划
55 反击
56 出逃
57 拘捕
58 第二次移民
59 改换立场
60 纳粹抵达美国
61 斯通博罗们的动机
62 战争威胁
63 贵重的手稿
64 冷战
65 家庭重聚
66 本杰明•布里顿
67 维特根斯坦们的战争
68 道路的尽头
69终点
尾声
参考书目
致谢
译名对照表

内容概要

亚历山大•沃(Alexander Waugh),英国作家、BBC音乐评论家,同时兼具作曲家、电视节目主持人等身份。系出名门,伊芙琳•沃之孙,奥柏林•沃之子,长期为英国《星期天邮报》和《伦敦晚报》撰写歌剧评论,还做出版、画漫画,作曲曾经获奖。著有《古典乐:一种新的聆听方式》(1995),《歌剧:一种新的聆听方式》(1996),《父与子》(2004)等作品。


 维特根斯坦之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在世纪末维也纳富丽堂皇的冬宫 里生活舒适安逸的维特根斯坦家族很难说是模范家庭。家长卡尔是个残暴的独裁者和上层社会的骗子,在职业上说是个工程师。他儿子路德维希(Ludwig)曾在曼彻斯特大学进行过独创性的航空工程空气动力学研究。作为非常富有的钢铁大亨的卡尔操纵钢铁价格,榨干了工人的血汗,也榨干了胆小怕事的妻子莱奥波迪内(Leopoldine)的血汗。她曾经因为脚伤疼痛难忍而整夜睡不着觉,可不敢动弹,害怕动一下就会惊醒了脾气暴躁的丈夫。作为母亲,她细腻体贴;作为妻子,她贤惠而又神经过敏,所有的个性特征都被粗暴地抹去。  这个家庭的成员个个身心都存在严重障碍,像个沸腾的大锅。母亲莱奥波迪内深受腿部疼痛的困扰,最后眼睛也失明了。孩子们都有问题,姐姐海伦(Helene)受到胃痉挛的困扰,姐姐玛格里特(Gretl)遭受心悸和心跳过速的折磨,曾经找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寻求治疗性冷淡的建议。姐姐海尔曼(Hermine)和杰罗姆(Jerome)都有 both had dodgy fingers的毛病,哥哥保罗(Paul)断断续续地发疯,小路德维希很难说是精神非常均衡的人。家族中几乎所有男性成员都时不时遭受无法控制的几乎接近于失去理性的程度的阵发性愤怒。  表面上看,卡尔是个成功的资本家,但实际上他是个非常疯狂和鲁莽的人。他十七岁离家出走,登上开往纽约的船,参加过流浪艺人乐队。在维也纳建立自己的根基之前,他做过餐厅小提琴手、夜间守门人、运河轮渡上的舵手、还在孤儿院讲授如何吹中音号(tenor horn)。虽然是奥匈帝国显赫家族的后代,维特根斯坦一家的多数人在精神上来说是冒险家和叛逆者。在他们身上既有贵族对于规范满不在乎的蔑视又有失败者对于权威的怀疑。  这个家族的男孩子有个让人担心的摈弃自我的习惯。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同性恋者鲁道夫(Rudolf)到柏林酒吧鬼混,把氰化钾溶化在牛奶里喝下去当场痛苦而死。此前两年,汉斯?卡尔(Hans Karl)曾经失踪,被认为是跳海自杀。他是个腼腆的、笨拙的人,可能有点自闭症,也有对数学和音乐的惊人天赋。他开口说的第一个字是“俄狄浦斯”(Oedipus)。有人说他也是个同性恋者。库特(Kurt)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兵的时候“没有明显理由”地开枪自杀。哲学家路德维希宣称在十岁或者十一岁的时候已经开始考虑自杀问题。   阿道夫·希特勒的同学保罗(Paul)成为杰出的音乐会钢琴家。和家族中的其他男性成员不同,他是坚定的异性恋者。维特根斯坦的家更像个艺术学校而不是家人生活的地方:音乐家勃拉姆斯(Brahms)、马勒(Mahler)和理查德?斯特劳斯(Richard Strauss)经常前来拜访,拉维尔(Ravel)写“左撇子钢琴协奏曲”就是专门为保罗写的。保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掉了一只胳膊,他觉得弟弟路德维希的哲学完全是“垃圾”,而路德维希对于保罗的音乐才能也评价不高。这个冬宫里经常回响起不断的尖叫和恶毒的争吵。  父亲去世后,保罗受委托来经营家族的财产,可他非常愚蠢地投资购买政府战争债券,把家产输掉了很大一部分。路德维希仍然继承了相当一部分家产,但是他以托尔斯泰式的精神把自己继承的部分全部转给其他三个兄弟姐妹。他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家里几乎没有什么家具,据说他曾经说过,只要吃的是同样的东西,他才不在乎吃的是什么。这和他青年时期富家子弟的情形实在有天壤之别。路德维希在他第一本伟大著作《逻辑哲学论》(the 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中体现出来的僧侣式禁欲或许是他对奶油蛋糕和物质享受的维也纳世界的反叛,那里有很多穷人睡在洞穴里或者公园里。  路德维希或许并没有意识到他在步父亲的后尘,遏止不住逃跑的冲动,从剑桥逃出来,到奥地利修道院做助理园丁,睡在盆栽园圃里。他还在爱尔兰西部偏僻小屋中生活过一段时间,也曾蜗居在挪威海湾边界里,还在奥地利的几个村子里当小学老师。或许所有这些都类似于他哥哥们自杀的精神上的自杀,是为精神折磨和自我憎恨所困的人的反应。如果说他继承了父亲的逃跑本能,他也继承了家族阵发性疯狂愤怒的大爆发。在一乡村小学里,他使劲打一个女学生,把人家耳朵都打出血了,接着又暴打一个男生,直到把人家打得躺在地上不省人事。就在路德维希把男生拖去见校长时,正好碰上那个耳朵被打出血的女生的怒气冲冲的父亲,他丢下昏迷中的男生就逃跑了。  亚历山大·沃(Alexander Waugh)对于维特根斯坦疯人院的描述读起来引人入胜,体现了不凡的学术功力,或许解释了这个家庭背景如何帮助造就了维特根斯坦家族中这个杰出的哲学家。当然也提供了一些线索帮助解释路德维希与众不同的矛盾性格。他傲慢自大、飞扬跋扈、一丝不苟、让人厌烦地渴望道德完善、瞧不起他周围的人。他确实是维也纳贵族的传人,但是他最伟大的著作《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在拥抱平常、接受不完美和不可救药的多元性上也代表了他对这个世界的拒绝。  维特根斯坦是僧侣、神秘主义者、机械工人的让人着迷的结合体。他是高雅的欧洲知识分子,渴望过托尔斯泰式圣洁和简朴的生活;他是哲学上的巨人,却对哲学表现出很少的尊重。他可能从来都无法决定到底是个婆罗门还是“难以接近的人”。如果人们考虑到他的家庭背景的矛盾关系的话,这里的很多矛盾就可以理解了。  一方面,他试图抛弃所有的荣华富贵和装腔作势。如果他有时候陷入精神上的绝望,那是因为他不能摆脱自身。维特根斯坦竭力要过他所说的在粗糙地面上的日常生活。  作为来自居住着德国人、斯拉夫人、罗马尼亚人、塞尔维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马扎尔人以及很多其他种族的奥匈帝国的一分子,他倾向于把人类文化看作天生具有多元性的。但是他也一直被崇高的、致命的纯洁性(他所说的纯粹的冰)所困扰,这是他的家庭背景的产物,也是反叛家庭背景的一种形式。他在粗糙地面和纯洁的冰之间挣扎的事实是他大部分痛苦的根源。或许他的哥哥汉斯的第一个字是所有内容的总结:“俄狄浦斯”。(特里·伊格尔顿 著 吴万伟 译)
  •     “维特根斯坦”似乎理所当然的等于语言哲学的开创者、被誉为“哲学终结者”的那位天才哲学家,但冲着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而看这本《维特根斯坦之家》的读者起初或许会感到失望,好比影迷为了某个偶像去看一部电影,却发现偶像不过是嘉宾客串。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光芒实在太过闪耀,就像那颗闪亮的北极星,于是亚历山大•沃用这本《维特根斯坦之家》带领读者调整焦距,欣赏整个小熊星座——奥地利显赫一时的维特根斯坦家族的璀璨。这是个富可敌国令世人艳羡的家族。位于维也纳林阴巷子的维特根斯坦宫邸奢华富丽,出于主人独特的癖好,每个主要房间的盥洗室的龙头和水池都镶着金。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个家族的财富“被估算为两万亿克朗,二战后,这些钱同额的美元等值”。德奥合并后,正是这样的巨额财富引起了帝国的觊觎,使得这个家族在战争中岌岌可危,但也是财富,使得原本被划为犹太人的维特根斯坦们得以在反犹战争中死里逃生。这也是个充满艺术和怪才的家族。勃拉姆斯、施特劳斯都曾参与这个家族举办的有一流水准的私人音乐会。家族成员的藏品包括贝多芬、莫扎特、海顿等音乐家的极为珍贵的作曲手稿,也有高更、毕加索、柯罗等巨匠的画作。家族财富的奠基者卡尔从酒吧服务生变成奥地利钢铁巨头的经历已不无传奇。他那最为著名的哲学家儿子路德维希除了写出让罗素和弗雷格也难理解的哲学作品外,还干过制造发动机、设计房子、到乡村小学教书、到医院做护理工、放弃巨额财富等常人难以理解之事。而在战争中损失右臂的保罗终于成为名噪一时的左手钢琴演奏家。此外,数字和音乐天才,四岁时便能从汽笛单调中分辨因“多普勒”效应而出现的四分之一降音的汉斯因早逝不为人知。这更是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家族。巨额的财富似乎并没有给维特根斯坦们带来幸福。个性的对抗、紧张的家庭氛围、遗传疾病、战争阴影使这部家族传记读来沉重压抑。赫尔梅娜以处女之身孤独终老,弗洛伊德似乎也没能解决她的问题;青年鲁道夫、汉斯、康拉德接连自杀;路德维稀和保罗双双死于前列腺癌;海伦那和她的女儿皆死于癌症;最强干心性最为正常的格蕾特的婚姻从一开始就不幸福;鲁道夫、汉斯、路德维希都在同性恋的泥潭中挣扎。。。。或许因为已有一部《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珠玉在前,《维特根斯坦之家》的作者明显将笔墨更多着眼于路德维希的哥哥――保罗这个左手演奏家身上。独臂保罗的贵族气质、独特才华、敏感尖锐、刚毅坚持不啻为维特根斯坦家族特征的最佳代言。他与他的兄弟姐妹们合奏出一曲融合音乐、艺术、财富、怪才的交响乐穿越两次世界大战的枪炮声,久久回响在维也纳的上空,诉说着一个光荣家族在一个时代中的沉浮兴衰。
  •     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关于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研究专著、传记可谓汗牛充栋,但可能没有一本书象英国作家亚力山大·沃的《维特根斯坦之家》一样,对维特根斯坦之家作了全景式的剖析,而且使被维特根斯坦巨大光辉遮蔽的维特根斯坦之家其他各个成员的不同人生得以呈现与还原,从这本书里读者将会知道,虽然维特根斯坦的父母、哥哥姐姐们对人类的影响不能和他相比,但他们的人生故事与他相比却一点也不逊色。茨威格在他的《昨日的世界》里,把“一战”前的几十年称为“黄金时代”,他在《昨日的世界》里这样写道:“这种太平的感觉是千百万人所梦寐以求的财富,是他们共同的生活理想,唯有这样的太平世界,生活才有生活的价值,而且越来越广泛的社会阶层都渴望着从这宝贵的财富中分享自己的一份。”正是在这样的太平盛世里,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父亲——卡尔·维特根斯坦凭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强有力的手腕积累起了富可敌国的财富(两万亿克朗相当于两万亿美元,我很怀疑这个数字,想想吧苹果公司才值几个钱),不仅如此,他还极富音乐修养,当时众多知名音乐家是他的座上宾,婚姻美满(妻子是个富商的女儿),女儿成群(他一共生育了九个孩子,其中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是老幺),维特根斯坦家的每个孩子可以说都是嘴里含着金钥匙来到这个世上的,但这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幸福。卡尔·维特根斯坦的五个儿子中,有两个死于自杀,一个失踪(也有人怀疑是自杀),四个女儿中,一个早夭,一个做了一辈子老处女,一个性冷淡,一个才智平庸却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度过了一生。亚力山大·沃的《维特根斯坦之家》把卡尔·维特根斯坦几个孩子的不幸归于父亲的强悍霸道、母亲的懦弱心软或者家族遗传,显然缺乏说服力。在卡尔·维特根斯坦的两个儿子中,只有保罗·维特根斯坦和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勉强算是寿终正寝,但他们的一生绝对算不上是幸福的。保罗·维特根斯坦的故事如果写成传记,绝对算得上励志大片,从小生活在两个哥哥自杀的阴影下,并不被父母及兄弟姐妹看好音乐才能,被父亲寄以厚望传承家族产业,在“一战”中失去了右臂,差一点死于战俘营,完成凭着自己对音乐的热爱与坚强的意志,成了一个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而且不顾家人的反对追求自己的爱情,虽然老了之后,艺术上不免走下坡路,但他像他那个伟大的哲学家弟弟一样,给维特根斯坦家族带来了荣耀。而保罗·维特根斯坦的弟弟——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日后写出让罗素头痛的《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并被其称为“天才人物的最完美范例”的大哲学家,小的时候并没有显示出太多天才的秉性,却与他曾经的同窗希特勒被老师认为学习成绩“让人担忧”。在踏上哲学之路之前,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曾经与薜定谔擦肩而过,在曼彻斯特大学研究推进器,并因对推进器的改进获得专利。在哲学之路上,罗素无疑是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伯乐与引路人,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很快发现自己在剑桥“基督一般的存在了”。不像毛姆《刀锋》里的拉里,转了一大圈才甘愿去做了一个汽车修理工,少年成名的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就去做了园丁、小学老师,做了很多年哲学教授之后,又甘愿去做了一个卑微的医院护理工,这一切可能用一句“淡泊名利”是解释不通的,也许《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会有答案,但可能没几个人能看懂。关于毛姆《刀锋》中的主人公拉里是不是以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为原型,历来争论不休,但细细比较,拉里与维特根斯坦确实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富二代,都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都曾散尽千金,最终都甘愿做一个小小的社会角色。当然,他们的不同之处与他们的相似之处一样多。在《刀锋》中,拉里一直在寻找终极问题的终极答案,但对于维特根斯坦,这似乎不是问题。维特根斯坦在他的《逻辑哲学论》中这样说:“如果我们不把永恒性理解为时间的无限延续,而理解为无时间性,那么此刻活着的人,也就永恒地活着。”他在他的笔记中又这样说:“对当下的生命而言,没有死亡。”很显然困扰着维特根斯坦的是别的问题,正是对这些困扰的超越企图让维特根斯坦走上了哲学之路、成为与众不同的哲学家。而维特根斯坦的困扰的渊源,亚力山大·沃的《维特根斯坦之家》或许提供了部分答案。1951年春的某一天,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在死前告诉他的朋友:“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回望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一生,回望早年父亲的压迫、困扰一生的自杀阴影,他与哥哥姐妹的不和,很难相信他体验到的一生是美好的。尼采说,有些人死得太早,而有些人又死的太晩,人最重要的是“死逢其时”,我个人觉得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认为自己是“死逢其时”,从这个意义上,他认为自己度过了美好的一生并没有错。………………发表于2015年元月12日《上海壹周》

精彩短评 (总计44条)

  •     有很多有趣的内容,比如维特根斯坦家到底收藏了多少艺术品。
  •     好翻译好书
  •     果若是真正的贵族,落魄时,更显贵族气。
  •     瞧这一家子。
  •     最后的手稿竟然被中国企业家拍得~ 非常棒的家族传记
  •     名家经典,人间悲喜剧,叛逆的人生,值得推荐。
  •     材料丰富,八卦多,写到罗素对组织要招徕维特根斯坦这件事吃醋,真是要笑飞过去。不过主要笔墨不在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身上,反而是他哥哥独臂钢琴家保罗的戏份比较多。砸钱让作曲家专门为他写左手钢琴曲,真是酷炫狂霸拽~
  •     其兴也叹,其亡也叹。一个在动荡时期过于张扬的家族,若其父卡尔尚在,作为商人对危机的敏感或许能在动荡时期的开端做好防备而保留家族的实力。一个家族必须有强大的领头人和精神领袖使人凝聚。毫无疑问,卡尔的子女都是人中龙凤,只可惜,都过于自我以及理想主义。
  •     和蒙克的传记配合看更棒。有数处小错。
  •     或许在现实生活里,维特根斯坦家的大部分人都是让人难以忍受的吧。
  •     我看佛洛依德传是为了看维也纳,看维特根斯坦传也是为了维也纳,里尔克、卡夫卡传是为了布拉格,现在终于有一本直接跳到维也纳的书啦。
  •     我读过的关于维氏的八卦轶闻野史已经超过我读过的他的作品了...
  •     保罗维特根斯坦真是个神人!
  •     正好可以跟瑞·蒙克《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配合起来读,在维特根斯坦的传记中,他的家族是他模糊的背景;而在此书中,维特根斯坦只是作为整个家族的一员来出现。一家人都是抑郁、敏感,极富天才。作者在吃透材料后,写起来很灵动,真不错。
  •     看了第一章就被吸引了。文字部分扎实,富有逻辑和简洁的力量。继续往下读\^O^/
  •     一个家庭的悲剧:他们都爱着亲人,但因顽固的隔阂而难以和解。这一点上他们非常相似。原书名中的at war实在是应该在中译本中保留的,至少用作副书名。另,看下来全书的主角好像倒不是那位哲学家弟弟,而是钢琴家哥哥和孤独的姐姐
  •     本书的写作本身就令人印象深刻。看似片断、碎片的论述背后总是贯穿着维特根斯坦一家命运之轮的不停转动。这个显赫家族在二十世纪的沉浮也反映着人类文化的多舛。译者与编辑同为我博士期间同班同学,由衷感谢二位的认真工作。
  •     亚历山大·沃在《维特根斯坦之家》一书中,将独臂钢琴家保罗·维特根斯坦塑造为真正的主角儿。和维特根斯坦家的其他孩子一样,保罗对音乐有着无比的热爱,并在此方面深具天赋。而与其他兄弟姐妹不同的是,保罗似乎在政治方面,具备更好的判断力:他拒绝与纳粹合作,蔑视共产主义,憎恨俄国的一切东西。
  •     在地铁上看书有很多好处:你再也感觉不到拥挤和吵闹,也感觉不到路途遥远。过去的一周,我来回地铁的时间,加上周末一个白天,啃了这本《维特根斯坦之家》,感觉哪天都没有白过。
  •     相爱相杀的一家人,天赋秉异令人艳羡的一家人
  •     le 8 mars
  •     维特根斯坦姐弟间的隔阂更多是因为政治与战争
  •     既然看不懂哲学家的理论,就了解下哲学家的家庭生活吧,作者详细描述了维氏姐弟的生活,一战中三兄弟参战,一人自杀,二人被俘。作为拥有巨额财富的犹太人后裔,姐姐们又在二战前被纳粹当作人质,最终付出巨大代价方获自由,与希特勒同学的哲学家其实也是一个发明家。这样的家族正如茨威格所言属于一个过去的世界。
  •     保罗。
  •     天才之家,烦恼亦多~~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了解维特根斯坦的家庭背景,主要落笔在保罗和格蕾特两姐兄。着墨最多的还是保罗,个性鲜明、执着勇敢,可以说偏执和桀骜不驯,但是确实才华非凡。而路德维希的落笔比较少,只是蜻蜓点水的叙述了一下他的人生经历。可能因为他名气太大,研究他的书籍汗牛充栋,无需赘诉~
  •     生动有趣 真是一家子天才
  •     “对不掺杂一点宽容成分的极端理论的信任乃至狂信,本质上都铺平了通往奴役的道路。”
  •     一家都是戏,世纪朋友圈
  •     感冒发烧在家,能安静读完的。
  •     富庶望门,亦难免离可怕事;刀锋愈锐,愈易伤着自家人。横批:形拢神散。
  •     主要篇幅都在讲述路德维希的哥哥保罗,他家的人都是神人呐,个性鲜明棱角分明脾气暴躁喜怒无常加之又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经历了一战二战,每个人的经历单独拎出来都是一部传奇。
  •     我看到很多创业公司,收益都还没见到,做起事情来就是高档写字楼,晒咖啡点心,各种福利。有才华的人是财富,但是养成骄娇二气的人不是财富。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历过磨难的考验,那么当他在事业过程中一次次遇到磨难的时候,他又如何有面对磨难的心智和勇气?没有格局,没有理想,没有吃苦,没有利他,这正是我们和褚老的差距:所有的经历都是积累,但你得先成为那粒能从积累中吸取营养的种子。
  •     讲的大多不是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而是他的哥哥独手音乐家的传奇经历。
  •     令人唏嘘不已的巨富之家。天才似乎都是神经质的,这是这本传记给人的最大印象。
  •     讲述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家族,重点是他的独臂钢琴家哥哥保罗、他的作为克里姆特肖像画人物的姐姐格蕾特,在横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中,所经历的大小事件,所呈现出的各自鲜明特性,以及家族成员间复杂的关系。是《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的很好补充,对理解理解维特根斯坦和他的哲学大有裨益。
  •     相爱相杀的一家人,对音乐执着的爱,却性格暴戾,敏感,自杀倾向,可能只有极端才容易出天才
  •     对传记路人转粉
  •     大意了……老子想看的是他们内在的冲突而不是一批通过信件构想出的八卦……
  •     天才之为责任--魔鬼想成为神而不得,基督不想为神却身兼重任。生为天才却饱受思维折磨的你们是否也有点羡慕我们这些正常而阳光的普通人呢。
  •     富有、动荡、神经质、彼此关爱又彼此疑惧而疏远,两兄弟既是天才也是疯子,真是牛逼的家族故事。
  •     天才的家族都背负着神的诅咒
  •     非常精彩
  •     A Family at War, 天才之家
  •     主角是保罗维特根斯坦,作者好像为避免路德维希的名气而极力摆脱他的一切,保罗的左手钢琴成名史。另外作者把那个年代自杀的名人都列了出来,关于魏宁格的死就写了好几页。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