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
ISBN:9787544741323
作者:[英] 达尔文
页数:399页

作者简介

·《物种起源》所阐述的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被誉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
·译林版《物种起源》是国内唯一的“达尔文《物种起源》第二版”中译本。以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牛津世界经典丛书》的2008修订版的正文为这个译本的蓝本,这一版本被公认为最忠实于达尔文原本的立场的版本。纠正通行第六版译本诸多谬误。
·《物种起源》新译本的译者苗德岁和校阅者于小波不仅在博物学、地质学、古生物学、生物地理学、生态学、胚胎学等方面有强大的知识背景,且都有极好的英文水准和中文文学素养,对中英双语间的互译极富经验。
译林人文精选《物种起源》版本说明
在1859年至1872年间,《物种起源》一书总共出了六版。此外,在《物种起源》一书问世百年纪念的1959年,美国费城的宾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维多利亚文学研究者派克汉姆先生编纂的《达尔文<物种起源>集注本》(Morse Peckham:“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Charles Darwin: A Variorum Text”);《集注本》对各个版本的增删情况,进行了逐字逐句的对照。在众多的英文版本中,以第一版的重印本最多,而在20世纪的前80年间,最常见的却是1872年第6版的重印本。
按照达尔文本人的说法,第一版是1859年11月24日出版,第二版是1860年1月7日出版;派克汉姆先生查阅了该书出版社的出版记录,则认为第一版是1859年11月26日出版,第二版是1859年12月26日出版。也就是说,第二版与第一版相隔只有一个半月或一个整月的时间。第二版在字体、纸张和装订上,跟第一版不无二致,最重要的是没有经过重新排版(两版的页数相同),故可说是第二次印刷。但根据派克汉姆先生的研究,达尔文在第二版中删除了第一版中的9个句子,新增了30个句子,修改了483个句子(大多为标点符号的修改)。但主要的还是改正了一些印刷、标点符号、拼写、语法、措词等方面的错误。在其后的12年间的第三(1861)、四(1866)、五(1869)及六(1872)版中,尤其是自第四版开始,达尔文为了应对别人的批评,做了大量的修改,以至于第六版的篇幅比第一、二两版多出了三分之一。值得指出的是,从第三版开始,达尔文增添了《人们对物种起源的认识进程简史》;从第五版开始,他采纳了斯潘塞(Herbert Spencer)的“适者生存”(“th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一说;从第六版开始,他把原标题的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的开头的 “On”字删除了;并将《人们对物种起源的认识进程简史》的题目改成《本书第一版问世前,人们对物种起源的认识进程简史》。
达尔文在第三、四、五及六版修订的过程中,为了回应同时代人的批评(尤其是有关地球的年龄以及缺乏遗传机制等方面的批评),做了连篇累牍的答复,甚至于“违心”的妥协,以至于越来越偏离其原先的立场(譬如越来越求助于拉马克的 “获得性性状的遗传”的观点)。现在看来,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那些对他的批评很多是错误的,而他的答复往往也是错误的。不特此也,孰知这样一来,新增的很多零乱的线索与内容,完全破坏了他第一、二版的构思之精巧、立论之缜密、申辩之有力、行文之顺畅、文字之凝练。鉴于此,当今的生物学家以及达尔文研究者们,大都垂青与推重第一版;而近20年来,西方各出版社重新印行的,也多为第一版。然而,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牛津世界经典丛书》(Oxford World’s Classics) 的1996版以及2008修订版,却都采用了第二版,理由很简单:与第一版相比,纠正了一些明显的错误,但总体上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变动。
译者经过对第一、二版的反复比较,最后决定采用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牛津世界经典丛书》的2008修订版的正文为这个译本的蓝本,并在翻译过程中,始终参照《牛津世界经典丛书》1996版、哈佛大学出版社1964年《论物种起源(第一版影印本)》以及派克汉姆先生编纂的《达尔文<物种起源>集注本》。因而,在翻译过程中所发现的《牛津世界经典丛书》的2008修订版中的几处印刷上的错误(漏印、误印),均已根据多个版本的检校,在译文中改正了过来,并以“译者注”的形式在译文中做了相应的说明。鉴于第三版中才开始出现的《人们对物种起源的认识进程简史》,有助于读者了解那一进程,故译者将其包括在本书中(以《企鹅经典丛书》1985年重印本中的该节原文为蓝本,并参检了派克汉姆先生编纂的《达尔文<物种起源>集注本》)。

书籍目录

版本说明
本书第一版问世前,人们对物种起源认识进程的简史
绪论
第一章 家养下的变异
第二章 自然状态下的变异
第三章 生存斗争
第四章 自然选择
第五章 变异的法则
第六章 理论的诸项难点
第七章 本能
第八章 杂种现象
第九章 论地质记录的不完整性
第十章 论生物在地史上的演替
第十一章 地理分布
第十二章 地理分布(续)
第十三章 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形态学、胚胎学、发育不全的器官
第十四章 复述与结论
译后记
附录:译名刍议

内容概要

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他的《物种起源》是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对唯心的造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提出根本性挑战,使当时生物学各领域的概念和观念发生剧变。除了生物学外,达尔文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物种起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体会一下:切莫以为偶尔除掉一直特别颜色的动物,其作用微不足道。远较对其他颜色果肉的桃子为甚。。盖因什么什么。。总之我的感觉是,一边思考着书本的内容,还要与这些别扭的措辞作斗争,思维都无法集中了。没有读过别的版本,还在适应和习惯着译者的文风。总之就是别扭别扭。
  •     来源: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4-01/29/nw.D110000zhdsb_20140129_1-09.htm?div=-1编者按:译林出版社日前出版由现供职于美国堪萨斯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暨生物多样性研究所的苗德岁教授翻译的《物种起源》。在前不久举行的“新译《物种起源》出版沙龙”上,中科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张弥曼教授,中科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周忠和教授对这一新译给予了高度评价,苗德岁教授做了精彩发言,讲述了《物种起源》及其新译本背后的故事。作为经典名著,《物种起源》在国内已有很多译本,现在还有必要重译吗?在达尔文生前,《物种起源》总共出版了6版,以前国内均选择最后一版翻译,苗德岁则选择了第二版进行翻译,这是为什么?关于达尔文和《物种起源》,国际上有哪些新的研究进展?苗德岁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中传达了很多新信息,现我们整理成文(参考了书中“译者序”等文字),以飨广大读者。翻译缘起最开始译林出版社的编辑黄颖女士找到周忠和院士,忠和向出版社推荐了我,但我几乎未加思索便婉拒了。为什么呢?因为我知道,翻译《物种起源》将是一件太过艰巨的任务。黄颖是我南大的校友,她很有坚持精神,也很有策略,有一搭没一搭地跟我保持着邮件联系。2010年暑假我去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访问,她提出请我吃顿饭。饭局上还有时任译林出版社人文社科编辑部主任的李瑞华先生(现为译林出版社副社长)。席间,他们也没触及翻译《物种起源》话题,只是希望我有暇时,可以给他们推荐甚或翻译一些国外的好书。几个月后的圣诞节前夕,小黄给我发邮件说,她又找了别的译者,但是感觉译文还是没有达到他们期望的水准。她说,如果世界上有一本书值得翻译的话,还有比《物种起源》更值得你亲自翻译的吗?她又给我戴高帽子,说如果在华语世界有一个能翻译这本书的人,除了苗公您,还能找到谁?高帽子加激将法,让我如何拒绝?我马上回邮件说,就凭你这句话,这活儿我接了。邮件一发出去,我就后悔了,但是你知道电子邮件可以send,但没有un-send键。我只能硬着头皮投入这项工作了。伟大的《物种起源》我在译序里说:“名著如同名人,对其评头论足者多,而对其亲阅亲知者少。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便是这一现象的显明例子之一。”据我的观察,即使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也大多无暇通读或精读这部著作。所以我常跟年轻朋友们说,尽管你们现在压力很大,要追踪前沿,要发表文章,但还是要看一些“闲书”,因为这样的阅读在你以后的研究中会给你想象不到的启发和灵感,像《物种起源》这样的名著尤其如此。《物种起源》是少数几本可以称得上改变了世界的书,这样的书还有大家熟悉的《圣经》,马克思的《资本论》等等,它是这一级别的名著。《物种起源》发表到现在已经155年了,尽管生物学、地学有很多新的进展,但达尔文所建立的理论框架依然巍然矗立,它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现在的很多学科,像生物地理学、动物行为学、生态学等等,尽管达尔文的时代还没有这些学科的名字,但是达尔文这本书已经为这些学科打下了基础。再过150年,这本书也不会过时。我在翻译和研究的过程中,确实对达尔文崇拜得五体投地。达尔文那时并没有我们今天这样的研究条件和知识基础,他能够写出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太了不起了。为什么选择第二版为什么选择第二版为翻译底本呢?达尔文生前,《物种起源》共出版了6个版本,其中第一版和第二版相隔时间很近。按照达尔文本人的说法,第一版是1859年11月24日出版,第二版是1860年1月7日出版;达尔文研究专家派克汉姆查阅了该书出版社的出版记录,则认为第一版是1859年11月26日出版,第二版是1859年12月26日出版。也就是说,第一版和第二版相隔只有一个半月或一个整月的时间。第二版甚至没有经过重新排版,相比第一版的改动也很少。根据派克汉姆的研究,达尔文在第二版中删除了9个句子,新增了30个句子,此外还有一些印刷、标点符号、拼写、语法、措辞等方面错误的更正。在其后十二年间的第三(1861)、第四 (1866)、第五(1866)、第六(1872)版中,尤其是自第四版开始,达尔文为了应对别人的批评,做了大量修改,以至于第六版的篇幅比第一、二版多出了三分之一。正如我在“版本说明”中所写,“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那些对他的批评很多是错误的,而他的答复往往也是错误的”。譬如他越来越求助于拉马克“获得性性状的遗传”的观点,这就偏离了他原先正确的立场。鉴于此,当今的生物学家以及达尔文研究者们,大都垂青与推重第一版;而近二十年来,西方各出版社重新印行的,也多为第一版。然而,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牛津世界经典丛书”的1996年版以及2008年版,却都采用了第二版,理由很简单:与第一版相比,它纠正了一些明显的错讹,但总体上没有什么大的改动。最终,我采用了“牛津世界经典丛书”2008年版为翻译底本。也许更好的选择是第一版但我现在又稍微有点后悔,也许还是应该翻译第一版。为什么呢?第一版出来一个月(或者一个半月),达尔文就向宗教界做出了妥协,第二版所做的改动就体现了这些妥协。比如说卷首引语(国内其他译本都没有译),第一版里面卷首引语只有第一段和第三段,第二段是第二版加上去的。这段引语出自巴特勒《启示宗教之类比》,其中写道:“……所谓‘自然的’事物则需要或预先假定有一个智能的实体不时地或在预定的时段进行干预,使之保持其特性。”你可以看到,这里有取悦于宗教界的意思。还有全书结尾处写道,“生命及其蕴含之力能,最初由造物主注入到寥寥几个或单个类型之中”,第一版是没有“由造物主”几个字的。另外书中还有一处,引用了宗教人士Charles Kinsley给他的信中的话,说是他注意到达尔文对宗教情感的尊重,这也是第二版新增的。这三处,应该都是违心的让步。所以,原耶鲁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著名的达尔文学者Keith Thomason曾在“The American Scientist”的专栏文章中指出:若是在科学经典著作中举出修订版不如初始版本的例子的话,那么《物种起源》便是经典的一例。甚至可以说,《物种起源》的修订是一版不如一版。《物种起源》一版不如一版为什么说《物种起源》一版不如一版呢?举两个例子。一个是遗传机制问题。达尔文知道有遗传这回事,小孩子生下来像爸爸,这就是遗传,达尔文也知道有变异,但是究竟遗传是怎样进行的,变异又是怎么回事,他不知道,这困惑了他一生。有人向他提出这个问题,他就试图给出自己的回答,并写在了后面各版里,现在看来,这些回答都不正确,可以说毫无意义。还有地球年龄问题。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Lord Calvin)提出,说你讲生物的演变是渐变的,这个过程非常缓慢,地球的年龄有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让生物从无到有,并演化成今天这个模样呢?这个问题又让达尔文手忙脚乱,到处找地球年龄方面的证据。开尔文提出地球年龄为一亿年,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年龄远长于此,所以有足够的时间供生物演化。达尔文在这个问题上花费很多笔墨,现在看来也都是多余的。而且,这些增补打乱了第一版结构的严谨,逻辑的缜密,行文的流畅。所以在今天,大家基本上都不看第六版了。《物种起源》的语言关于《物种起源》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热点,其中有的研究对其语言特点和文学性有深入讨论。当时写作的时候,达尔文既要考虑要说服科学界的人,又要说服大众,而且当时是科学发展的初期,不像我们现在有很多专业术语,有很多jargons,所以达尔文在书里用的是弥尔顿和莎士比亚的语言,非常典雅。有人说,看到《物种起源》,就看到了Charles Dick-ens的George Eliot 的影子以及George Eliot 的Middlemarch的影子。这就是说他使用的完全是文学语言,非常美。但这个文学语言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并不好懂。达尔文的“四怕”达尔文的一生有“四怕”。一怕触犯宗教,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写出来之后,等了20年才发表。第二他很爱他的妻子,他的妻子艾玛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结婚之前,他跟艾玛说不信仰(上帝),艾玛说只要我们相爱就行,但是我们今后不会在天堂相见的,正因为如此,他非常不希望伤及艾玛的宗教情感。第三怕与人论争,不愿陷入旷日持久的论战。第四怕是最莫名其妙的,他一直没有经济安全感。他是富二代,家里极为富有。他让大儿子学金融,让他管家、投资。他稿费也赚了不少。他跟艾玛结婚的时候,艾玛家的陪嫁和他爸爸给他留的钱已经很多,到他去世时,他的家产相当于现在2700万英镑,天文数字。有人说他当时要是雇一个年轻的懂德文的助手的话,就不会一直被遗传和变异法则所困扰,因为那时德国的孟德尔已经搞清楚了遗传的机制,并发表了论文,如果有一个懂德文的助手,也许他就能在生前接触到孟德尔的发现了,可是他连个助手都不请,很抠门儿。进化论与宗教的关系尽管达尔文的宗教信仰很早就产生了动摇,但是你要注意,达尔文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无神论者。他说自己是不可知论者(agnostic)。而且宗教和科学,神学和科学,现在国外大家基本上达到一个共识:它们是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sphere)的东西。宗教是信仰,科学是科学。引人注目的是,当今英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Conway Morris,现在是天主教的科学家代言人。他研究生命起源,现在他相信生命起源是神创的。像诺贝尔奖得主Berkeley等很多一流科学家也都是信教的。进化论与宗教的关系在欧洲不太成问题,但美国的情况有些特殊,美国的原教旨主义者很有势力,很保守,你到欧洲问大家信不信进化论,大家都信进化论,即便他信教,他也相信进化论。美国不一样,美国有33%的人因为宗教原因不信进化论。马克思赠书给达尔文遭拒?有一个说法,马克思要把《资本论》献给达尔文,但达尔文拒绝了。这是误传。在《物种起源》出版之后,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三卷刚好出版,马克思就签了名送给达尔文,是德文版,这本书现在还在达尔文故居的书橱里。后来,马克思的女婿写了一本书,要献给达尔文,达尔文没理。马克思把书献给达尔文遭拒这个说法流传很广,很多书里都写了这件轶事,但这纯属张冠李戴的误传。
  •     长句子翻译的非常晦涩,而且不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完全是按英文从句套从句的句式来翻。总之很多分析类的句子,你读十遍也未必能理解含义。只有叙述性的句子比较好理解。文字上别说生动,就连顺畅都难以达到。这并非内容专业深浅的问题,而是中文翻译的能力问题。如果翻译的句子别人看了那么费劲,自己觉得很符合原文又有何用呢? 自我感觉良好的人经常犯这个病。特别注意:此书本身就较为专业,比较难懂,但专业词汇没有任何注释,如果你不是学生物的,保准处处碰壁。可能译者希望大家一边翻书一边百度吧。或者译者根本不希望非生物学专业的人看。 总之看了很多翻译的著作,一些学术性的确实不太好翻,但是起码有些能做到文笔流畅,比如前几天看的《崩溃》,两名译者并没什么名气,但译文很流畅。 买这版《物种起源》真是有些后悔了。如果读者只是普通大众,希望学习一些自然选择的知识,可能选择一些普及版的更好,太专业的论证没必要硬啃。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脚趾动动,都会过去的。
  •     跟想象的不太一样吧...
  •     春节前就在读的书,因为读的太慢了,先标记下。PS,此书乃天书也,呵呵。
  •     好想理解这个世界。。
  •     生物知识补课,作为睡前读物,非常有趣
  •     20170401:物种由共同祖先演化,演化机制是自然选择,演化是真实、渐进的,整个生物自然系统犹如“生命之树”。、演化是连续的,适应是相对的,选择是主要的,灭绝是多数的,设计不是绝对完美的/名作当读,否则会误读其人。此版译著俱佳,不可多得。现代生物学奠基作、哲学论著、科学论文范本。
  •     达尔文真的非常伟大!
  •     很久前就想看看这本一百五十多年前给世界带来深远影响的书—不单是生物界还有人类社会,读下来很是有趣。物竞天择。生存下来的是最适应环境的,并且是通过世代遗传所累积;变异体首先抢夺的是本体的生存空间;中间种族的灭绝。第四;杂交及杂交后代,生物隔离;胚胎的发育对生物进化的印证。书中对自己的观点论证,对反对观点的评论一一列出。而科学的尽头还是神学。
  •     翻译略微晦涩难懂
  •     可以和《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同时看,反正看了这个就会对那个感兴趣,看了那个就对这个感兴趣。关键还在于马克·里德利和达尔文的文笔都非常卓越。当然达尔文更诚实一点,甚至比被海涅称为“最诚实的人”斯宾诺莎还诚实。与其说他的诚实源于自信,还不如说他的自信来自诚实。
  •     本书要结合《达尔文回忆录》来看,可以清楚地看清达尔文演化观及其是否具有真信仰。演化观无法从化石证据甚至无法从其观察的表面现象上得到充分的支持。而本书作为第二版据其说到了以后关于逻辑上的“上帝”观亦益弱了。
  •     生态系统内的选择、变异、创新。1自然提供变异,人类选择累积变异力量,变异和选择力量大于杂交2分布广的物种通常出现变种,因为他们经常暴露在各种不同物理环境下,也因为他们还必须和各种不同生物竞争
  •     不求甚解的外行觉得很啰嗦
  •     重读惊心
  •     奇怪的汉语长句,装腔作势的用词,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读这种书就是浪费时间
  •     达尔文的伟大不仅是提出物种进化这一思想
  •     好奇心使然。
  •     人工选择,自然选择,变种,变异,生长相关性,遗传,生存斗争,杂交......
  •     有很多举例很难看下去
  •     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书,而且翻译的语言也是十分严谨与优美的。最喜欢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啦~
  •     这是一部科学著作,也是一部文学著作,值得反复咀嚼,叹服达尔文的思想严密,语言的高雅,人格的伟大。
  •     拗口 译文汉语不通顺 乱用了许多莫名其妙的成语
  •     所有生物漫长的进化都以祖先或者那成千上万的过渡物种的尸骸为代价。虽然对各种各样动物植物的进化,他们的器官进化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这本书在学术著作的背后传递的信息值得进化成现阶段的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件事。
  •     纯学术巨著,艰难的啃完三分之一。
  •     没有仔细全部读完
  •     ,自然选择每日每刻都在满世界地审视着哪怕是最轻微的每一个变异,清除坏的,保存并积累好的
  •     感觉读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你啥也没读懂,然后你再去读其他解读达尔文理论的较为易懂的书,然后再看看相关书评,最后终于稍微理解达尔文在讲些什么了。
  •     生命如是之观,何等壮丽恢宏
  •     芒格说进化论是最重要的普世智慧之一,想看的几本书(进化心里学、自私的基因)也跟进化有关,于是把这本书作为了先导书籍。整个阅读过程是辛苦的,前两章还可以细细的读,后边基本只看章末总结了。因为太学术了,许多奇奇怪怪的物种,细微的差别信手拈来,蚂蚁大军严格分工又残酷的本能,甚至还没有成体系的遗传和变异,从各个方面详细严谨地阐述物种起源的过程和依据。除了感慨的达尔文知识渊博,进化论在脑子里有更生动的图景,似乎也没有其他收获了。我觉得,“知道公式就够了,推理过程就别为难自己了”
  •     少有的半途而废。。。不过这样巨量的举例、分类……不得不叹服当年搞科学的富二代的博学
  •     逻辑本身就比较复杂,需要耐心。
  •     在本书诞生的年代,当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现在。。恩,我们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在我学过了基因,生化,免疫,遗传之后再来翻这本书。。真的看不下去。。作为一个学生物的博士。。我觉得这书还是留给外行们启蒙用吧。。
  •     儘管達爾文的進化論十分粗糙,但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完善,如今的現代進化論已經相對完善,並且演繹出不同流派。它的影響已經遠遠超出生物學,輻射到社會學、地質學、行為科學等等——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這麼多不懷好意的人借達爾文之口夾帶私貨,替他們站台,4顆星
  •     不知道这么高的分数怎么来的 最搞笑的是文中多次出现 现在不便举例 待在我未来的著作中再谈 类似此句的话 想说明什么?
  •     没办法读明白英文版的,先看中文的吧
  •     生命如是之观,何等壮丽恢弘!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构思之巧妙、立论之缜密、举证之充分、辩证之有力、治学之严谨、行文之顺畅、用词之精准,该书的出版是一个历史事件。
  •     这不是生物学书籍,这是哲学书籍!达尔文果然是全才
  •     经比较原文第四章“自然选择”,发现此译本比商务印书馆1997年的版本确实在翻译上更加通顺、自然。
  •     维多利亚时期英语写作的特点,决定了这本书从文笔角度来说,只会是又臭又长。个人观点:罗胖在《罗辑思维》里说达尔文最重要的观点不是反宗教,而是揭示了人类必将灭亡的命运。但就这本书的内容来说,达尔文对人类的未来还是相当乐观的,对于造物主创世论,达尔文也不是百分百的反对,《物种起源》第二版就基本同意了造物创造起始生物的观点。
  •     第一部分 生命共同由来说 第二部分 自然选择机制
  •     非常棒
  •     达尔文很厉害
  •     不愧为“最谦虚的人”,大概是浅薄的我有生以来看过最谦逊的一本大神写的书。
  •     生物相关学科的学生一定要看,不学的可以作为了解。看看也很好。
  •     看的头晕
  •     苗德岁的翻译读起来真是费劲,不仅要理解达尔文的理论,还要分出神来理解那些读起来极其不顺口的文字表达,真是辛苦。谁知道更好的翻译文本啊?每看一段都要像语文老师教的那样,分析段落大意,很容易每个字都看了,却不知道在说什么,天啊,我估计是读不下去了……
  •     断断续续两个多月终于读完了。很枯燥,容易溜号。建议读之前做好准备… 整本书总结四个字“自然选择”,八个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居然闲着看完了 太伟大
  •     1.达尔文之前的进化理论,拉马克、钱伯斯、赛宾斯都把进化当成一个有目的的过程(蓝图) 2.《物种起源》不承认任何上帝或自然所设定的目的 3. 即使如眼睛、手这样复杂的器官,也是从一个原点不朝任何方向稳步渐进 4. 本书开篇达尔文列举了20余页非范式进化论例证。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