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遗产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睿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208113336
作者:张伟劼
页数:176页

作者简介

西班牙语是彩色的,不只有西班牙的西班牙语,还有墨西哥的西班牙语、阿根廷的西班牙语、秘鲁的西班牙语……马尔克斯的叙事、博尔赫斯的沉思、卡斯特罗的咆哮、马拉多纳的忏悔、洛尔卡的传说、桑布拉诺的哲思、哥伦布的身世、切•格瓦拉的革命之旅、墨西哥的革命传奇……全都经由它而出。它的使用范围涵盖了地理、文化、人类肤色的如此多的可能性。《帝国的遗产》通过作者细腻的文笔,从文化、作品、作家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五彩斑斓的西语文学、文化世界。

书籍目录

自序
特诺奇蒂特兰断想
01 世界上最危险的城市/ 3
02 诗人与革命领袖 / 11
03 帝国的遗产 / 18
04 水的故事 / 24
05 埋进土的脐带,回不去的故乡 / 30
06 墨西哥革命传奇 / 38
07 消失的译者 / 47
从世界尽头出发
09 当幸福已成死灰 / 55
10 当小三隔墙而居 / 61
11 年轻人,上路 / 67
12 《百年孤独》诞生记 / 74
13 被富恩特斯催眠 / 78
14 发现者不能说的秘密 / 94
15 黑白颠倒的末世奇境 / 101
他们•传奇
16 诗人、刑讯专家和游击队员 / 111
17 印度之恋 / 115
18 洛尔卡:只是个传说 / 119
19 老马和老萨 / 125
20 流亡的女哲人 / 129
21 博尔赫斯与马岛 / 133
22 理科的叛徒 / 137
23 行走的话语 / 142
24 在回忆中重生 / 147
25 菲律宾:被遗忘的遗产 / 152
26 加勒比的愁容骑士 / 156
27 别问我是谁 / 161
28 独面枪口的大学校长 / 166

编辑推荐

《帝国的遗产》编辑推荐:第三只眼睛看拉美,看西班牙语世界!传奇西语世界的精彩文化解读!

前言

自序出书,就得有篇序。按理我应该找一个有名的朋友或师长来给此书作序,并不愁找不到人,但我想,逼着人家硬着头皮把书稿看完,再琢磨出一篇文章,实在是耗费好多时间和精力的事。无论如何,对这部书稿最了解的,还是我自己。所以,还是由张伟劼来写吧。我是进了大学后才开始学习西班牙语的。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个“小语种”,只在西班牙使用,而西班牙只是欧陆边缘的一个没落小国,与中国能有多大关系?我们家的人学外语的历史是这样的:我奶奶在小学里学过日语。当时抗日战争激战正酣,我的家乡沦为敌占区。我奶奶至今依稀记得“杀哟那拉”。我姑妈中学时学过俄语。当时前苏联是新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之一。我姑妈至今一个俄文单词也回忆不起来了。我爸爸中学时学过英语。当时前苏联已经和中国翻了脸。我爸爸至今只记得“Long live Chairman Mao!”。我中学时学了英语,在南京大学学了西班牙语,然后留校任教,从此以西班牙语——这西班牙帝国的遗产为生。语言的学习者在深入学习的同时,总会慢慢意识到,一门语言及其所维系的文化是内容丰富的。我的工作也是内容丰富的:教书、读书、译书,以及撰写为了让人看不懂的学术文章和为了让人能看懂的、如本书中的文章那样的文章。在学界中的一些人看来,我是没有专业的——所谓“西班牙语语言文学”,实在是一个过于宽泛的概念。我当然更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哪个问题的专家。按照学术分工细化完善的趋势,将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西班牙语各个国家政治经济国防外交文学艺术体育卫生……的、越来越精密的、分门别类的研究,而我竟敢横跨如此不同的西班牙和拉丁美洲发表议论,实在有违学术发展的精神。事实上,在从业之初,我打算专注于西班牙白银时代诗歌的专题研究,待日后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然而我在学问上的忠贞度实在令人可疑,因为我时不时就被拉美的好东西吸引过去,以至渐渐偏离了原先的轨道。及至出得书斋,游历西班牙和墨西哥,又增长了很多新的见识和思考。本书中的这些文章,就是我花心偷情的证据,或者……怎么说呢,私生子吧。写西班牙,写拉美,有发自内心的喜爱,也有审慎用心的批判。我不愿也不敢给我出版这些文字的初衷套上“增进中西两国人民友谊”或是“促进第三世界人民团结”之类的大话。两国人民要不要友谊,肯不肯团结,不是文艺工作者和外交官说了算的。在现实意义中,国际贸易和地缘政治才是更重要的事。不过我总记得一位阿根廷领事说过的话:生意来来去去,文化总会留下。尽管说完这句话后,他还是继续跟中国领导谈生意。文化交流从本质上说是一件挺纯洁的事,它超越了现实利益的考量。以一个中国人的角度观照和思考另一种文化,另一个世界,就是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我只管写下我的感受和思考,其他神马的我就管不着了。是为序。张伟劼2013年2月9日于南京

内容概要

张伟劼,1982年生于江苏南通,南京大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硕士,曾先后赴西班牙和墨西哥访问进修,现任教于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长期为《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经济观察报》、《文汇读书周报》、《时代周报》等刊物撰写书评杂文。在《经济观察报》开设有专栏“特诺奇蒂特兰断想”。主要译作有:《我相信》、《墨西哥的五个太阳》、《燃烧的原野》、《西班牙不是个神话》、《镜子:照出你看不见的世界史》。


 帝国的遗产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面前是上海世纪文睿推出的《帝国的遗产》,书虽“小”,呈现出来的却是被主流的欧美英语文化边缘化的西班牙语世界的人文地图。在作者张伟劼的娓娓讲述中,在一篇又一篇关于西语世界的诗人、革命者、人民、书籍、电影的随笔中,在他充满张力又生活化,让人回味又平淡的语言中,这张地图蜻蜓点水,所到之处又如吹墨画一般绵延铺展开来。似乎在某一刻,我也嗅到了书中那个远离故土去美国寻找生存的墨西哥男人的淡淡的乡愁。在欧美文化符号横行于世的今天,在人们工作、学习乃至日常生活再也离不开英语和英语文化的今天,在远离欧美大陆的“远东”中国的菜单上也出现了音译的“起司”、“色拉”的今天,人们已经被快餐文化和技术世界浸淫太久了,以致忘记了脚下的这片土地和自己的心灵。阅读《帝国的遗产》的时候,这个欧美文化世界渐渐消隐,而另一个具有奇幻色彩和“异域风情”的崭新的西语世界对我敞开了。这对于一直关注日本等边缘文化的我而言,又是一个惊喜。因为越是边缘,被覆盖的迷雾和花哨的装饰品就越少,也就越接近心灵,越真实。这本书向我展开了另一个真实的世界。这本细致入微的小书关注的是被边缘化的西语,被边缘化的拉美,更重要的是在这些边缘化中的边缘人。然而正是在边缘,切•格瓦拉、马尔克斯、富恩特斯、博尔赫斯等人书写出了属于他们自己,属于西语文化,属于整个世界的理想和辉煌。然而作者看到的绝非仅仅是这些伟大的革命者和大师,“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终将是权贵或大师,廉价的劳动力、在边缘发出声音的艺术家多会没入时间的长河不见踪影。幸而得到一些并非刻意寻觅的机会,我才听到一点‘沉默的印第安人’的声音”,他所愿望的,所期许的,是“让我们的假想更谦和一点:能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让所有人的想法、所有人的愁绪、所有人的声音都能被听到吗?”在边缘,一些更朴质和接近我们本身的东西,超越了语言和种族,如香樟的味道,看不到,但实实在在地晕染了我们所存在生活的空气。这本随笔集中,我最喜欢的是《埋进土的脐带,回不去的故乡》这篇,它真切地描述了边缘人的生活。“墨西哥南方的一些原住民至今还保留着一个美丽的风俗:每有婴儿降生,脐带给剪下后,要埋到家门口一颗大树下的泥土里,这样待到他/她长大成人后,就不会惶惶然四处找寻不知方向了,因为她/她的根已经埋在了家乡的土里,他/她不致漂泊无所终。”作者拿到的一本印第安女诗人的诗集中便有这样的句子:“你要回来,回到保存你脐带的地方。”这些最朴实真挚的东西才是最美丽最有诗意的吧,而不是“当代诗人的装疯卖傻”。现代社会中被快餐文化占据了几乎全部生活的人们,一旦停下匆匆的脚步,便会感到茫然若失,因为他们丢失了家,遗忘了可以回去栖息的地方。心灵的真实,在人们追求主流所宣扬的真实时失落了。吾心安处即吾乡。在异乡抬头见青柳时,你安心了,在看到孩子清澈的眼眸时,你安心了。安心不在获取日新月异的信息,而在平静地接受现在所有的一切,并喜悦着。一篇一篇地读完这本有关西班牙语,有关墨西哥,有关革命,有关小说,有关电影,有关爱情,有关生活,有关生命……的随笔集,满心沉静与感动。它安静地向我诉说着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个角落,这样一个边缘,珍藏着主流世界已渐渐遗忘但对我们而言无比重要的财富。
  •      说句实话,为什么我会读这本书呢?自己想想都感觉不可思议。以前,我阅读最多的西方国家的书籍主要有美国,法国,德国以及英国等经典书籍。读张伟劼的 《帝国的遗产》,(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我先后经历了三种心情:惊喜、惭愧、欣慰。在国内很少能读到以这种方式解读西班牙语文化的书籍。它介绍西班牙和拉美的文学文化,其意不在系统、客观的阐述,而是用夹杂调侃的方式表述自己鲜明的个人观点,这让我惊喜;作者不喜欢“撰写为了让人看不懂的学术文章”,而喜欢写“为了让人能看懂的、如本书中的文章那样的文章”,这让我惭愧; 他不应和主流的一味赞颂式的评论语调,对西语国家的社会现状和文学文化进行批判解读,这让我佩服和欣慰———我们西语界年轻一代中需要这样大胆的、有思想的学者。  他说“一门语言及其所维系的文化是内容丰富的”,因此,这本书的内容包罗万象:《特诺奇蒂特兰断想》 里包含的七篇文章是他在墨西哥访学期间所写,谈墨西哥社会千疮百孔的现状(毒品战争、涌向美墨边境的大批移民等等),也论墨西哥的过去及墨西哥人的身份认同问题;《从世界尽头出发》 包含了他的八篇西语文学文化书评;《他们·传奇》 里每篇文章谈论一位西语作家,包括洛尔卡、马尔克斯、略萨、博尔赫斯等诸多大家。  他的文字中有很多的调侃。他用这样的笔调描述那场轰动世界文坛的“拉美文学爆炸”:“上世纪六十年代,小马(马尔克斯)和小萨(略萨)都是才华横溢的文学青年,都在‘北漂’:一个在北美,一个在欧洲。经由传奇的西班牙文学经纪人卡门·巴尔塞斯的精心策划,他们这批年轻作者共同缔造了拉美‘文学爆炸’的奇迹。……而这批贫困的青年作家也感到惊喜不断: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写故事,不仅有人帮他们出书,还有钱拿。”  他的文字更是他思想的体现。在谈到阿根廷作家埃内斯托·萨瓦托时,他写道:“在文学史教科书上,这部作品被贴上 ‘心理小说’、‘存在主义文学’之类的标签。我一直觉得,当作家和作品被类型化后,其分量和价值也随之降低了……”他写西班牙诗人洛尔卡,表面上看是罗列了他的情史,但我们从字里行间能读出他对诗人的深切缅怀。  他的文字不乏柔情:“墨西哥南方的一些原住民至今还保留着一个美丽的风俗:每有婴儿降生,脐带给剪下后,要埋到家门口一棵大树下的泥土里,这样待到他/她长大成人后,就不会惶惶然四处找寻不知方向了,因为他/她的根已经埋在了家乡的土里,他/她不致漂泊无所终。”在柔情文字的背后,是他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因此,这样的文字在他的书中比比皆是:“在这个星球的很多地方,都有这些沉没的声音。这些声音会汇聚成一股洪流,逼迫历史改变走向吗?或者,让我们的假想更谦和一点:能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让所有人的想法、所有人的思绪、所有人的声音都能被听到吗?”  他是一位正直的学者,也是个优秀的批评家。他揭露墨西哥社会的种种弊端,用自己所见事实和所读到的文字来证实。言辞之犀利,不可谓不大胆。这让我想起去年夏天,上海塞万提斯图书馆组织“纪念卡洛斯·富恩特斯专题讲座”,我和他同台发言。在讲座中,我循着国内主流评论的思路对墨西哥这位举足轻重的作家推崇备至,而他则大谈富恩特斯作品中暴露的墨西哥社会的弊端。我暗暗钦佩我这位师弟的大胆和有思想,为自己缺乏批判精神感到惭愧,虽然我不知道当时与我们同坐在主席台上的墨西哥驻上海总领事是怎样的感受。  和张伟劼一样,我对自己的专业,对西班牙、拉美有着“发自内心的喜爱”。因此,能有机会读到这些在嬉笑怒骂间“审慎用心”解读西班牙语文化的文字,我感到很幸福。我想,凭他对西语的热情,更凭西语文化之浩瀚,这些文章远远没能包括他对这个领域的所有思考。该评论写于2013.9.10投稿于才子城文学评论区(http://www.caizicheng.com/article/list4930.html)。
  •     读张伟劼的 《帝国的遗产》,(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我先后经历了三种心情:惊喜、惭愧、欣慰。在国内很少能读到以这种方式解读西班牙语文化的书籍。它介绍西班牙和拉美的文学文化,其意不在系统、客观的阐述,而是用夹杂调侃的方式表述自己鲜明的个人观点,这让我惊喜;作者不喜欢“撰写为了让人看不懂的学术文章”,而喜欢写“为了让人能看懂的、如本书中的文章那样的文章”,这让我惭愧; 他不应和主流的一味赞颂式的评论语调,对西语国家的社会现状和文学文化进行批判解读,这让我佩服和欣慰———我们西语界年轻一代中需要这样大胆的、有思想的学者。  他说“一门语言及其所维系的文化是内容丰富的”,因此,这本书的内容包罗万象:《特诺奇蒂特兰断想》 里包含的七篇文章是他在墨西哥访学期间所写,谈墨西哥社会千疮百孔的现状(毒品战争、涌向美墨边境的大批移民等等),也论墨西哥的过去及墨西哥人的身份认同问题;《从世界尽头出发》 包含了他的八篇西语文学文化书评;《他们·传奇》 里每篇文章谈论一位西语作家,包括洛尔卡、马尔克斯、略萨、博尔赫斯等诸多大家。  他的文字中有很多的调侃。他用这样的笔调描述那场轰动世界文坛的“拉美文学爆炸”:“上世纪六十年代,小马(马尔克斯)和小萨(略萨)都是才华横溢的文学青年,都在‘北漂’:一个在北美,一个在欧洲。经由传奇的西班牙文学经纪人卡门·巴尔塞斯的精心策划,他们这批年轻作者共同缔造了拉美‘文学爆炸’的奇迹。……而这批贫困的青年作家也感到惊喜不断: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写故事,不仅有人帮他们出书,还有钱拿。”  他的文字更是他思想的体现。在谈到阿根廷作家埃内斯托·萨瓦托时,他写道:“在文学史教科书上,这部作品被贴上 ‘心理小说’、‘存在主义文学’之类的标签。我一直觉得,当作家和作品被类型化后,其分量和价值也随之降低了……”他写西班牙诗人洛尔卡,表面上看是罗列了他的情史,但我们从字里行间能读出他对诗人的深切缅怀。  他的文字不乏柔情:“墨西哥南方的一些原住民至今还保留着一个美丽的风俗:每有婴儿降生,脐带给剪下后,要埋到家门口一棵大树下的泥土里,这样待到他/她长大成人后,就不会惶惶然四处找寻不知方向了,因为他/她的根已经埋在了家乡的土里,他/她不致漂泊无所终。”在柔情文字的背后,是他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因此,这样的文字在他的书中比比皆是:“在这个星球的很多地方,都有这些沉没的声音。这些声音会汇聚成一股洪流,逼迫历史改变走向吗?或者,让我们的假想更谦和一点:能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让所有人的想法、所有人的思绪、所有人的声音都能被听到吗?”  他是一位正直的学者,也是个优秀的批评家。他揭露墨西哥社会的种种弊端,用自己所见事实和所读到的文字来证实。言辞之犀利,不可谓不大胆。这让我想起去年夏天,上海塞万提斯图书馆组织“纪念卡洛斯·富恩特斯专题讲座”,我和他同台发言。在讲座中,我循着国内主流评论的思路对墨西哥这位举足轻重的作家推崇备至,而他则大谈富恩特斯作品中暴露的墨西哥社会的弊端。我暗暗钦佩我这位师弟的大胆和有思想,为自己缺乏批判精神感到惭愧,虽然我不知道当时与我们同坐在主席台上的墨西哥驻上海总领事是怎样的感受。  和张伟劼一样,我对自己的专业,对西班牙、拉美有着“发自内心的喜爱”。因此,能有机会读到这些在嬉笑怒骂间“审慎用心”解读西班牙语文化的文字,我感到很幸福。我想,凭他对西语的热情,更凭西语文化之浩瀚,这些文章远远没能包括他对这个领域的所有思考。来源网站:www.caizicheng.com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西语世界五彩斑斓,昔日帝国绚烂璀璨。人类创造出了文化却又在慢慢地遗忘…但愿总有人愿意保存一份记忆,让后人继承无价的遗产,知晓曾经的那些传奇。
  •     买这本书来读的原因有三:1)作者是南大毕业的,我的校友;2)作者是南通人,我夫人的老乡;3)去年去了一次墨西哥,首次接触拉美文化。读完以后,最大的感觉是在”西方中心“视角对我们的影响。书中介绍的这些拉美和西语作家我此前大多不曾听闻,而他们的经历如果换做是发生在一个欧美的文化名人身上,一定早已为人津津乐道。西语的边缘化和拉美的边缘化让我对世界的认知有了很大的盲区,而其他XXX的边缘化还有很多,自己要警惕和补救才好。
  •     本书通过拉美文化人的故事,拉近了与我们的心理距离,都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都曾经历过愚昧落后的传统、热情却又茫然的革命、理想化的民主自由所混杂的酸甜苦辣,一定有很多共鸣。
  •     后半截几乎就是拉美左翼知识分子(文学家)的短篇传记,辜负了开篇对拉美人民苦难关注的立意。
  •     开篇就讲Huárez。在墨城一个人呆了几天。悠久的历史多样的文化和整个城市的混乱无序血腥暴力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巴洛克图景。重读这些章节颇有感触。
  •     略显乏味,就是一个又一个的人物评价的堆砌!!
  •     还可以
  •     读这本书好像是西语世界一瞥,和西语文坛纵览
  •     话题还是有意思的,但是有点泛泛而谈的感觉
  •     作为同样在墨西哥生活过、也对古巴式的西班牙语深有体会的读者,一口气读完这样的随笔不得不说引发了我深深的共鸣和感触,甚至要爱上作者了。非常喜欢这样的写作风格和对拉美西语的炽热情感!同时,我也看过他翻译的《墨西哥的五个太阳》,狂赞!!!!
  •     匆匆读完,补个档。
  •     讀完後對拉美留下彩色的印象。 人種、生活、社會、政治、文化,都是那麽的拉美風格。理想與現實的融合造就了魔幻。
  •     三星半吧。总觉得文字缺少了点穿透力,立场虽然都正确,但常常不能产生共鸣。和索飒老师比较的结果……
  •     拉美文学简介
  •     很感谢自己坚持读完了 后面几篇传奇要比前面写得好得多 第一部分的几篇文章虽然能很好地反映拉美 国家现实国情 以及西语和西语届翻译的现状 但有明显的说教意味 这让我很不喜欢 但还好后面几篇的文学性故事性增强 我便完全被吸引了 还有 书里面提到的拉美文学也是激起我阅读的兴趣 大胆猜测张老师的性取向(原来已经有小孩了……
  •     了解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领略了拉美文化的博大精深
  •     这一本还是才情有欠。不过三观正确,对普及性地了解南美也有益,不忍差评。
  •     只恨自己读书实在太少
  •     了解拉美及西班牙的一个小镜子,值得翻翻
  •     一把打开拉美的钥匙
  •     看完百年孤独推荐的,拉美入门,但是写得有点散。适合随便翻翻。
  •     我只是来给张老师的讲座预热一下,一种小故事的集合,感觉说的很对,却无法产生共鸣。处境有点尴尬的书,在序中张老师说要写一本让人看的懂的书,我想对西语世界不了解的人应该对这本书的兴趣不大,像我这样以西班牙语为专业的学生,又觉得要是每篇文章能挖得再深一点就好了。不过不可否认书中有一些漂亮可回味的句子。
  •     antonio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