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寨而来,为歌而来:天堂不过黔东南

出版日期:2014-4-1
ISBN:9787111457552
作者:齐栋
页数:200页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三次进出黔东南,为当地的民族风情所打动,酔美于它的原生态,流连忘返。本书是作者旅行黔东南的游记,通过苗乡侗寨、在路上、遇见这三部分与读者分享了自己探访黔东南的见闻与感受,令心驰神往。

书籍目录

目 录

前言 最好的时光
第一章 苗乡侗寨 / 1
1 凯里:出城记 / 2
2 镇远:低调隐忍的太极古城 / 9
3 西江:千与千寻的神隐 / 27
4 隆里:寂静的理想国 / 37
5 肇兴:侗乡风情代言人 / 47
6 岜沙:传说中的枪手部落 / 62
7 黄岗:隐秘的乌托邦 / 69
8 小黄:陌生老人的恩赐 / 78
9 宰荡:我听那天使在歌唱 / 84
10 黎平:红色黎明 / 97
第二章 在路上 / 107
1 永不消逝的绿皮车 / 108
2 永恒的一天 / 116
3 天路 / 124
4 秘境中的潜行者 / 130
5 她们眼中的大胡子美术老师 / 136
6 古州纪行 / 143
7 雷山苗寨一日游 / 150
第三章 遇 见 / 159
1 世界上最大的高屯天生桥 / 160
2 舌尖上的黔东南 / 165
3 当我们混在一起——在西江998的日子 / 172
4 神秘的黔东南 / 180
5 数不胜数的遗落——那些错过的景致 / 186
后记 传奇 / 190

内容概要

齐栋,江湖人称“巴伐利亚酒神”。素来不按常理出牌的非典型旅行者,绿皮火车不可思议的迷恋者。自诩为一个无药可救的理想主义者,实则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享乐主义者。曾在我社出版畅销书《老火车的时光慢游》。


 为寨而来,为歌而来:天堂不过黔东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贵州呢,在记忆中,是个很遥远的地方欸。川黔云桂里的“黔”,指的就是贵州,往往与那个彩云之南的“云”结对出现。就历史地理书上得来的印象,都是属于西南边陲的范畴,是只适合畅想,很难去付诸行动的遥远的风光。当然,还是因为我本质上,就是个是连近郊都嫌远的‘宅’物。说起来了,“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也就是个老少边穷的贵州,可没有四季如春的云南的辨识度那么高了。貌似甚至今日,还有国人不识贵州的行省,而是闹出来云南省贵州市之类的笑话流传。我一直是很喜欢看旅游类的书的,因为对旅行没有行动力,能够从别人的视角,看到更多我陌生的世界,感觉是件很幸福的事吧。以书为窗口,可以去到我自己没有去过的地方,去看我没有看过的风景。所以,家里搜罗了大把的旅行或旅游类书籍,这些书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书里的配图都很漂亮。也所以,当我在网上看到了本书的封面,就入手了此书。封面的确令我好生惊艳了下,——感觉那群穿着者节日盛装,银饰绣裙、载歌载舞的边民少女,真的是好漂亮啊*罒▽罒*虽然不像是苗族少女般的满头银饰,只是在高耸的发髻上簪了朵花,但是颈子、胸前、手上那灿然如雪的银色,衬上绣花飘带的红色长裙和绣花上衣,真是令人好喜欢吔!于是很想当然的认为,既然能有这么好看的封面,书里其他的配图应该不至于太差吧。只是想象总是美好的,现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首先,不得不说这书奇葩的是,书封的覆膜不是一般常见的薄膜,而是那种防水卡袋似的,感觉较厚。上一次看到这种材质,还是街头有人发佛像的吊坠卡片上,大概考虑到防水的关系,表面覆盖的就是这种材质。然而,因为塑料网格偏光的关系,这本书拿在手里,本来是很漂亮的封面图,光线稍高点看着都感觉很别扭的感觉。全书分三部分,开篇就是那些个作者去过的,当地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之后则是作者走过的,以公交和搭车、走路为主的旅行路线;最后一部分收罗的都是一些杂七杂八的内容,放在之前的两部分又都不合适,作者干脆划拉到一块放这里了。其实旅游部分的内容倒还好,是很适合那些自由行的驴友的——有交通、有住宿、有周边景点,包括字里行间不经意间反应的当地物价、购物信息之类的,当然第三部分里还专门有了一篇作者是怎样在贵州‘吃’的。再往后,好像这书也就没什么了。事实上,这书里的很多的内容都是在号召人们向贵州捐款的,某部分的内容,怎么感觉写的跟那本公益纪实的《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一样,都是在化缘搞募捐的,反反复复都在说……贵州的留守儿童的悲哀,他们是如何如何的需要人们更多的关注,和捐款等等诸如此类。实在是不能不感觉,这书的定位大概就很有问题。一个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者,明明写得不是随笔,而是本旅游书。或许是想着能处处俱全,结果愣是给弄成了四不像,写的支离破碎,更糟的是,私货夹塞过多,严重的削弱了书的可读性。相信很多的读者,本来想买的是放松心情的旅游书,结果看到了满书里的情怀,一定不会很高兴的。最起码我就是这个样子的。再有,就像是作者简介里他自诩的那样——【一个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某些内容写的也太过主观了,让人看得非常不舒服。当然,貌似最近看的好几本旅行书作者的思想都是这样的,好听点说可能是过于“理想主义”了吧。然则,那些人给我的感觉却是,“何不食肉糜”的白痴小王子!话说,你们一方面享受着游客激增,当地的旅游产业化,所带来的出行便利;一方面又抱怨着因为外来的游客多了,当地人就不那么纯朴了,原生态都消亡了等等的,让全书都充斥着无病呻吟的思想。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你们这几个作者都是大学没毕业,还是象牙塔里的小年轻还好说,可你们不是吧(﹁”﹁)也都是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滚过不知多久了,怎么还能这么一副“老夫聊发少年狂”,青葱年少的异想天开劲儿头呢?比如,当地穿着传统民族服饰的小孩让你拍照,管你要个块八毛的。你如果觉得给钱不好,太铜臭了!也完全可以送给他些小文具或者零食小吃之类的么。难道像你自己写的那样,等回去后洗出照片来,真的还能记着给小孩寄过来,顺便再附上一份小礼物什么的(人也不差你一个给他们拍照的好伐~)。相较之下,后者多出的额外运费也顶不划算。还记得我母亲小时候是铁路子女,捡煤核或者搜罗牙膏皮卖钱什么的;我朋友的父母是工厂子弟,检点废铁之类的卖钱;或者是和我老师似的的农村娃,小时候上山采点草药山货的卖钱。老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管怎样,就算是再乖巧的小孩,也是有购物的欲望的。如果自己家的大人不能满足这种欲望,你丫一个外人,凭什么去阻拦这个小孩通过正当手段外向发展嘞?另一本书里的“被污染”了的当地小孩,那可是卖可怜要钱不成,又跟那位女作者讨要她手上戴的手链,那才叫一个过分⊙﹏⊙b汗!那样的没脸没皮的行为,那书的作者痛心疾首一下还情有可原。但是,像是这本书里的岜沙小男孩这样的,出卖自己的肖像权,还只是1元钱这么的廉价。感觉已经很够意思了。如果你不想要掏这笔钱,完全可以不拍;事前不知道的,可以删除这张;可拍照后不想掏钱,还磨磨唧唧的一副人心不古的样子给谁看啊?怎么的,你想拍别人就非得让你拍不成?你觉得是举手之劳了,别人就非得帮你一把?你非得把对方叫住,让人给你摆姿势,不想掏钱大可以用手机抓拍。反正,既然你这么看不上旅游经济,有本事你别出旅游书啊,你这么向往,有本事你别回城市啊!再比如,那个古建筑拆迁的问题。再说一次!如果没有实用意义的古建筑,还不如直接拆掉,腾出地方来建个幼儿园或者养老院的更有意义。就比如是那个蜀地的杜甫草堂,真正的原版就是个茅草屋,放着不管,风吹雨淋的三五年就自己塌掉了;现在的这个,也是后人盖的,时间久了倒真成古建筑了。但是这种的茅草屋有意义么?就像是藏地的破木板拼起来的房子,或者是西双版纳的竹楼,随时都能找人建起来,而且最重要的人是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并不舒服。就像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住在穹庐青帐里,并没有今人臆想中的那么浪漫一样。如果换做了你大冬天的住在四处漏风的地方,屋里不通上下水,煤气和电都是外接的,或者干脆没有。你觉得是搬进水泥楼房舒服,还是为了崇高的理想,【坚持着它在传统中获得的栖居方式,美学风尚,和与此相依为命的日常生活】,这样做真的有意义吗?这种情况最好还是由当地政府或者商家掏钱,修旧如旧,而原居于此的老百姓迁移安置。也别管什么精神污染不精神污染的了,至少在那些当地的老百姓死之前,让他们也能够过上工业社会的现代生活,……能够住到交通便捷的水泥楼房里,也享受一下,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自流水下水道的滋味吧!至于原先很有文化保存意义的老房子,应该如何处理的问题,还是直接甩给政府,让政府承担这个包袱好了。反正如果路修好点基础设施跟得上,改做旅游景点或者影视基地什么的,还是相当有搞头的。至于说,像有些人意淫的那样,要保持什么不被外界污染,精神上的纯洁度什么的,根本不可能么。——就算是可能,但是凭啥?——凭啥别人自家掏了钱,修旧如旧,然后花了大价钱,接入了上下水和电煤气暖气后的建筑物,还不能归他们使用的?指望别人的平白奉献,就因为你说的话很崇高吗?好,就算是有那种为了崇高的理想,感觉文化上的意义,远超乎现实中的人的吃喝拉撒睡。但是,依旧有一个问题,我们的国家,是澳大利亚、新西兰那样地广人稀的国度吗?而我们的国家,人均占地面积又是多少?就算是欧美的发达国家,那些人群密集的地方,也不是所有的古建筑都是腾空了不给住人的。事实上,很多的文化古迹,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政府的维护投入,一方面是产权的问题,里面还是继续住人,只是作为受保护的建筑物,会受到相应的监管而已。保留的如果是很有意义的建筑,无所谓,放着也就放着了。每年的检修维护费用也可以设法筹措。但是如果像我之前说的,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建筑物,还是算了吧。至于,什么是有意义的建筑物。就是建起来它的时候,盖的人用了力所能及的最好材料,指望着这座建筑能够子子孙孙的传承下去;而不是像是茅草房似的,连盖的人都惦记着等有了钱,立马拆了,再盖上一个砖瓦房那样。还有,看到作者在面对那些少数民族聚居地,搞旅游的大肆修路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很不以为然的意味。面对这种态度,我不禁要问了,难道我们可以一方面自己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现代化工业文明的所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却心安理得的让那些生活在大山里的人,继续过着自供自给的原始农耕生活?难道我们就为了满足自己感情上的私欲,而忍心看着让同胞们被长期封闭,继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窥测到内心深处的自私欲望,这样的冷漠,不过是因为,【我们企图把一种文化,一种活生生的民族生活,从现代化进程中‘保护’起来】【是否,我们仅仅只是为了满足我们的‘美感’?我们难道要通过这种方式将其在巨大的全球化体系中隔离在观赏的位置?那么,向往那里的人,前往那里的游客,是否深藏着不可救药的空虚和自欺?】毕竟,就算是那些“民风淳朴”的闭塞之地,它也是有权利发展,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也有权分享主体社会让全人类所享有的一切的权利与利益。PS.【】内或摘自原书,或来自网上,非原创。
  •     “黔”贵州省简称也,黔东南少数民族村落占据,囊括数十座座苗侗村寨,也有着数不清的节日民俗,走过少数民族村寨给人的印象,欢歌笑语,民族风情浓郁,人儿过着“男耕女织”的“世外桃源”生活;徒步穿行于千年苗乡侗寨,听着侗族大歌,看着不同于大城市的高楼林立,看着百看不厌的特色鼓楼,悠闲的漫步在天堂般的黔东南,欣赏着原汁原味的民风、品尝着不同口味的没事,多么美好的时光,有时旅行不是去过哪里/那里,而是我们放慢脚步与它亲密接触;也不是出国游就引以为豪,而是你旅行的目的在于什么,为了旅行而旅行,走马观花,旅行是静下心来,歇歇脚,自我放逐。为寨而歌,为歌而来,天堂不过黔东南;貌似口气有点大,不过对于生活在平原地区的我来说,山清水秀心生向往,看到书中36页右下角的一张图片,感觉好熟,老姐在贵州铜仁支教时游玩有拍过此景,西江的风雨桥,也听老姐描述过她支教的地方,山清水秀、依山傍水等,很想一睹其风采。说道贵州,第一时间想到黄果树瀑布;我想到牛肉米粉,吃过一次难以忘怀。齐栋本书作者没选择“高大上”的飞机,而是选择“慢”-火车,坐在火车上欣赏着沿途风景,来次“慢旅行”真羡慕,他的另一本《老火车的时光漫游》只看书名就垂涎不已,慢是大家心生向往的。苗乡侗寨不繁华,不出名,你可能知道丽江、凤凰古城,他们未过分商业开发,保留着淳朴更值得你一去,齐栋的旅途中也不是所有时间都是美好的,也有吃宵夜被宰时,被他“自嘲”式的写出,甚是好玩;江西千户苗寨入住网上甚有名气的李老师客栈,被邀请留家吃饭,旅途中的温馨填充着胃也消除这旅途中的疲惫。镇远古镇的和平村记载着历史,抗战时期国民党军政部第二日军俘虏收容所,告诉我们历史中日本人的侵略镇远号铁甲舰甲午战争的见证者;镇远人民没有以牙还牙,反而以德报怨,好样的,充满人性的光辉和善良的地方。黎平因工作原因知道这个地方有机场,却不了解,红色黎明,黎平会议、中央红军教导师住址等等红色符号;黔东南悠闲的生活下,处处留着红色痕迹。齐栋在享受慢旅行的时光中,也不忘分享心得,在路上建议了许多经典路线,天路:隆里乡-洛香乡-肇兴乡,古州纪行:小黄村-从江县-榕江县。齐栋三次进出黔东南,因其民风、原生态,而流连忘返,咱们不一定有那么多时间一一欣赏苗乡侗寨,放慢脚步欣赏其中一二为寨而歌,为歌而来的天堂,放逐后,充好电,再出发。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有机会要去贵州转转。
  •     唉,为这些矫情的旅行书醉了。
  •     高一读的,那时候扯出很多纠葛,贵州有我旧友。
  •     我只是因为喜爱黔东南。明年或许会三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