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日本时间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7108048663
作者:贺桂梅
页数:244页

作者简介

此书是作者在日本神户居留一年期间,所游所思所观所感。所游之地都在日本的关西地区,就是京都、神户、奈良、大阪、滋贺县、三重县、兵库县、四国等,这里被称为是最有日本文化味道的一个区域。尤以留存的古都、古城风貌而闻名于世。从古代到近代,奈良、京都等地曾经是首都,同时这里也是文乐、歌舞伎、茶道、插花等艺术的发祥地。
这份游记,虽然也写山水美景、个人游踪、思乡之情,但始终存在着一份对日本民族古典文化的观照和对望,对于日本人的生死观、民族性、日本美学、民间故事以及历史传说等都有深入的观察和思考。


 西日本时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端午节去了三联的海边图书馆,就是那个号称全国最孤独的图书馆。其实也没感觉到孤独,只觉得咖啡和水都很贵,还好,有自助的免费白水。点了杯唯一有的美式,然后翻起这本书。为什么选了这本呢?因为实在是没有什么正经书呀。读着读着,跟卖咖啡的小女孩要了白纸,记下一些书中的话。1.那些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信徒保罗2.在东京打拼,在大阪挣钱,在神户过日子。——日本城市名言。3.一种发达后的常态是:你不是永远感觉到生活在别处,以为自己的生活如同资本一样四处流动,而是可以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停下来,经营出一种更好的生存环境。4.在日本,住在靠近山的一面的人家往往是富人,住在靠近海的低地上的人家,则大多是普通人。5.看似无常的投入中带来的丰厚收益(是说日本随处可见的免费旅行小手册)6.忠臣藏的故事(赤惠四十七义士,所以日本语假名有47个),假名手本(榜样)忠臣藏(仓库),电影《最后的武士》7.(评价小津安二郎)那种由凝视之眼所见的静态构图美感,与隐含着某种不伦之情的情绪内核,其实正是日本古典美学“物哀”的真正内涵。在图书馆看海的感觉:1.很多时候,我们能够清晰记住的,往往不是去过的那些了不起的地方,或者自己做过的那些了不起的事情,而是,那些静下心来经过的瞬间,一个陌生环境里度过的一本书或者那时候的咖啡香。2.凝视一片海,或者深切地关注一座山,总会让我觉得,一些忧虑或者烦恼很多余。3.你究竟在烦恼什么呢?

精彩短评 (总计39条)

  •     同为知识女性,同写旅居日本的生活点滴,贺桂梅的文章意境却更胜林文月和张燕淳许多。稳重而理性的笔锋使她的思考更能感染读者同去思考,但又避免学术化的深入或铺陈过多与自我体验无关的论说。自称“烟鬼”,不会日语,作为交换教师的身份只身前往这个邻国。通过十多个月的观察和游历,以一个在场的局外人的感触和体会,时远时近地写活了西日本的人与物。她并没有强烈的融入冲动,也绝非刻意保持一种距离。她笔下的或寻常和不平淡便由此而耐读,并毫无疑问地清晰出了“纪叙”的分量。
  •     2014年底,为了采访止庵先生,做的功课之一。
  •     脑残粉不解释 每次看一篇 看一篇少一篇
  •     贺老师实力诠释“内面”与“风景”的辩证法。
  •     先读了后记和毛尖的序,很有意思。贺老师把自己的职业身份和活动与私人生活及交往区分得那么好,职业伦理真的很正! 很好的旅游指南~~
  •     有时候好深奥…
  •     书里涉及的城与乡、青春记忆与当下生活等等,读起来很有共鸣。写到中日的差异,也可以让人以同样的中国人的身份,少些隔膜,感受的真切些。不过,就像毛尖在序里提到的,作者以“局外人”的角度观看西日本的日常生活,描写了许多细微的场景,极其生动,不免在脑中想象一番。可惜的是,这类场景,还是看不够,希望作者能多写一些。看的时候,就常常想到田川的《东京记》、90年代拍的纪录片《在日本留学的日子》,这几样配起来看,也蛮有趣的。另外,看完这本书,很想看看王安忆写去美国的文章;再就是,想看看木下惠介、多看点小津。
  •     读这本书的时候很诡异,因为现在就住在贺老师在日本所住的地方,每天出入于她曾经教学的地方,这时读这本书,感觉她就在身边跟我们一起生活着似的。。。到处都是我们熟悉的场景。啊啊啊!我还老见到她书里的那只猫!
  •     有生之年一定要去日本住一年。作者是在完全不了解日本不会日语的情况下去日本教汉语的,也算是个别样的角度,可想而知观察得比较粗浅,最常用的句式是 大概......吧,有思考,没结果。不过我喜欢她的真诚
  •     读得很认真
  •     不一样的目光 不一样的日本
  •     时不时的拿出局外人的洞察姿态,审视着日本的各种。各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自有规律,不在高低,观察、比较、体验就好;那么高的姿态难道是北大的传统?
  •     景色是西日本的景色,人,是整个日本的人。
  •     2014-8:大致读了一遍,只是深深的觉得在行笔和旅行的时刻,并没有看到一种可以吸引作者的东西,她只是在看、在对比、在评论。虽然对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对比分析需要冷静的思考和敏锐的洞察力,但是如果在获取第一感官资料的时刻怀着一颗冷冷的心,也许就已经阻碍了对资料的获取,自然也就会影响到后来的分析。
  •     理性冷静
  •     通篇共鸣。
  •     贺佳梅是洪子诚先生的高足,毛尖是王晓明先生的高足,看毛老师给贺老师作序,凑在一起也是怪有意思的事情。想象中,贺佳梅的随笔应该就是这幅笔墨,她看日本,看旅游业与日本传统的双向构造,这个角度是很可说的。看她写儿子,也想起毛尖写儿子,这两位老师,一遇到儿子,就化了,也是自在与真情吧,
  •     Well written book about Kansei region of Japan, although I was lost in the many descriptions of Buddhist temples.
  •     虽然作者在日本访学,但是对日本了解不是很多啊……
  •     真应该在去之前读
  •     关西归来再看此书感觉作者对于文化的理解并不深刻,而且感受不到她的喜爱之情。所有的文章都太过理性,文笔也过于成熟。过于平淡的描述对于随笔和游记来说都流于表面,并没有太多文化深处的东西掺杂其中。
  •     后记里写的阳子和秀树的后续,或者说整本书恰恰因为有了阳子夫妇的存在,才更有一种实感和崇高,可惜还是太少。读完却有一种林黛玉批评陆游的感觉。毛尖独具慧眼指出的那一处:“回想起来,那已经使我青春期的尾声了”104确实让人心有戚戚。
  •     何时能修得这样一双敏眼?和洪老师一脉相承的对自己立场以及由此带来的好处和缺陷都了然于心,由此生成的写作自然澄明如秋水。可惜对这样一套思维方式无所了解的读者,读这本书能受惠几何呢?
  •     有点小小的遗憾吧。
  •     夹叙夹议的日志,对很多话题只是点到为止而不强行介入。可作为关西日本旅游指南。
  •     对随笔没什么兴趣,不过对书里面描写的西日本很感兴趣。大河剧的那一部分也很有意思。
  •     无论从游记还是散文看都不是佳品。可以拿来分析文人心态。
  •     神户,京都,奈良,丰冈,赤穗,宇治,大阪,东京,富士,神奈川,川崎,凝物之物的方式来叙述外国见闻很不错,而日本偏远小城中的日本青年对中国人的排斥,让我印象深刻,历史就是历史,无法抹去亦无法磨灭,多了解日本,可以让我们跟更看清这个曾经的敌国的文化,这一点,很有必要
  •     物。
  •     去日本前读读,比一般游记好看
  •     作者不通日文,且只在日本神户呆了一年,但感觉她有一种想在一年内最大化了解日本的心态,所以免不了过多的主观感受以及以偏概全的刻板印象。
  •     与之前的日本随笔不一样,更多的是作者对事物背后本身的思考
  •     关注点在关西,可参。
  •     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这应该是我心目中所向往的学者式游记。贺桂梅在看日本写日本,也在看自己写自己,她始终保持冷静的思考和深邃的洞察力,以一个他者或局外人的身份思考日本的日常景观、文化形态,也在反思着中国文明。当中国不在场的时刻,日本成为了可说的对象。她的立场是温和而中立的。
  •     做理论研究的人 写随笔都是那么严谨充实
  •     在游记的外表下,穿插了日本历史和地理,还有作者对于两国的比较和思考。不同于一般游记,有自己的观点。遗憾只是一带而过。
  •     14/35 西日本时间 by 贺桂梅 其实这样先入为主地看某个地方的游记肯定是不好的,初始印象容易跟着作者走,从而失去了初见的乐趣。 但是整体看下来很舒服,发现小样未来的导师即贺老师蛮有意思,习惯性地将自己所见所闻提升到理论层面去考量,其中不乏跨领域的社会学、人类学知识。 作为结果,这些小文比起一般的游记,更加私人化、去旅游化;加上作者本身并不是去旅游,而是居住,故有足够一段时间去冷静下来去思考总结。 看完之后,发现当作者在对相应景观的背景进行考究与介绍时,自己会不自然地略过,我真正在意的还是其独特的个人感受与非旅行性质的生活类描述。总结下来,还是对相应地方的“生活”感兴趣,确切来说,是生活背后的文化与思维,但这点很难通过几日的游玩得以理解,更多时候须诉诸于久居及交谈
  •     读着读着就犯困了,大多是一目十行啦,跟想象中的随笔不大一样
  •     很好看,忠武藏和日本空寂文化两篇很喜欢,贺老师抽烟的样子倒是没想到。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