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身体、国家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8-01
ISBN:9787801488824
作者:黄金麟
页数:256页

作者简介

这本书基本上想要回答三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身体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化,才有现今的样子?这种身体的发展状态隐含了怎样的历史特定性与危险性?它能否被当成是一种普遍、永恒的身体模式来看待?对这些问题的质疑与回答构成了本书的基本论调。作者希望通过这些讨论来澄清,身体的存在和意义是怎样在近代中国的历史演变中,因随着国家民族命运的更动而被积淀、塑造出来?这本书以四个议题来证明揭示身体在近代中国的变化。它们分别是:身体的国家化、法权化、时间化、空间化发展。
在身体的国家化发展方面,作者以出现在清末民初的系列国民改造运动,以及伴随而来的教育体制改变,来省察身体的国族化发展。身体的法权化发展探讨的是,近代中国的法系由旧有的伦理法演变为权利法时,身体的发展和建构在其中经历了什么变化。  这种改变对独立的身体和国家民族化的身体建构有什么作用?至于在时间化方面,作者论证“世界时间”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侵入中国,对中国的身体所造成的关键影响。而在空间化方面,作者以清末民初的学生运动为例,以游移在街道和公共广场上的身体来检视身体的建构与空间的关联。
通过这些讨论,作者希望呈显一个图像,那就是身体的生成其实是一个非常政治性的过程与结果。这种为了国家,以及经由国家,而形成的身体认知方式,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世事的演变而消减,相反地,它正以强势的态度主导着当代中国的身体发展。这本书的撰写就是想要开启一道门,让我们一窥这种偏狭发展的危险。

内容概要

黄金麟,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学系学士,美国加州大学洛山矶分校(UCLA)社会学硕士、博士,现任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兼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民国时期的文化与政治、身体社会史、战争与现代性等。著有《政体与身体:苏维埃的革命与身体,1928-1937》(2005)等书,另有多篇论文发表。


 历史、身体、国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这本书断断续续看着,最近终于把它看完了。最初看的时候就觉得里面的学术名词太多了,几乎每页都能看到一个不认识的名词。。好吧,是我读书读太少了。。。不过,我也终于见识到了社会学的写作模式。在校内上写了感慨,惹来社会学同学的抗议,说我是“学科歧视”,好吧,我只能说,搞理论的和搞实证的,差别还是蛮大的。首先,这本书不是历史事实的重建,不是对史料的搜集和整理,而是将已有史料重新筛选后做剪裁。这就是我举例的由来:有些研究者好比洗菜工,有些研究者好比美食家,而又会吃又会烧的厨师总是少数人。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就是对1895——1937年的历史做了一个新解读,从“身体史”的角度来观察民族国家化的过程。作者认为,“身体生成”是一个非常政治性的过程和结果(P.5),近代中国的身体遭遇了国家化、法权化、时间化和空间化(突然想到英语老师最讨厌用“XX化”之类的词语),最终,作者是对民族国家化/国族化(。。。又是一个“XX化”)的反思。我认为,从全书的基调来看,这种反思应该是一种批判:对于身体归属于国家导致无法具有的主体地位,以及某种程度上,“身体”的“工具化”(或者说是“异化”)的批判。谈谈让我很有感触的“社会学写作模式”:理论对话。就像历史学做文献综述总得说说自己的研究与前人研究的史料异同在哪里,为什么选这些史料以及如何用;社会学的训练就是要与不同的社会学理论对话,同意或不同意,或在什么程度上不同意。作者在第一章中就提到了要“反省检视西方1980年代以来的‘身体’论述、类型学分析”,并对多位社会学大家的身体研究展开阐述,文献综述方面也回顾了儒家的“身体观”。好的综述能提供很多信息。 提出研究的预设前提。之前在读张静的《社会学论文写作指南》时就对其中提到的“理论预设”非常赞同。本书也在第一章中提到了他的研究是建立在“身体生成”这一“建构论”的基础上。既然清楚了作者的立论前提,那么之后的学术批评就应当从“建构论”这点出发才算是踩到了点子上。可惜本人才疏学浅,对这套玩意,totally的不懂。 验证法。额。。。算不算我提出的方法啊?就是用中国的历史事件作为个案来检验西方的理论或者概念。这已经被学界说烂了吧。。。我觉得要辩证的来看。说好,是因为有理论背景能够对历史现象做高度的提炼和概括,从一个新角度来看老问题,例如我个人比较喜欢第二章中的“格式化的身体规训”,对旧史料赋予了新的解释意义,是社会学视角和历史史料的启发性结合,挖掘了表格史料的新意义。然而,老生常谈的问题就是,从理论出发,过度使用学术名词都会使研究在史实层面经不起推敲。如,第二章讨论了军国民、新民、与公民教育运动,但描述多从精英论述出发,民众的身体是否如同作者所言被国家化呢?由于对这些运动的史料没有仔细梳理,所以这些运动的实际效果,尤其是普通民众的反应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何况社会舆论能否等同于社会现象,我也要打个问号。如果从史料出发,这里突出的是知识分子的民族国家化意愿,在国族化之外,普通民众似乎看起来对自己的“身体”并没有掌控的权力,只能任由操弄。那么,在强烈的民族主义叙述的掩盖下,是否有什么被忽视了呢?我想到的是民国时期女性对“时髦”的追求,即使在遭遇到民族主义强烈谴责下,仍能顽强生存,这是否是“身体”的另一个发展面向呢? 此外,作者在第五章论述北京政府将北大校园作为拘禁学生的场所时,所用史料多为“被镇压”的学生,违反了史料的客观性原则。在论述时,往往使用过于主观的词语,且常不给出“证据”或者不举例。当然,用历史学的要求对社会学的著作过于苛刻是不应该的。但是,我们在学习社会学对历史现象做概念提炼时一定要谨防过度。切记,新鞋不如旧的好穿啊~~使用新名词之前还是考虑有没有相关的旧词可以使用。
  •     差不多写完了关于这本书的课程论文,虽然我对于这本书的兴趣比较一般,但是在看了相关的社会学研究和历史学者的评论性文章之后,还是发现了一些有趣的问题。1.学科隔阂:社会学出身的黄金麟在史料选择和史料分析上的能力无疑是容易受到历史学者攻击的,从研究方法到论述语言他都受到了许多质疑。但是,其中有多少是史家以平和对等的心态提出的,又有多少是保守地站在历史学“高地”上表现出的轻视,恐怕值得深思。这也导致一些历史学者自信满满地提出的问题显得十分滑稽。比如,几乎每一位单独为这本书撰写书评的历史学者都曾质疑过,该书作为一部身体史研究专著,却并未对“身体”这一概念进行清晰的定义。殊不知,尚待完善的身体社会理论本身还未能解决这个问题,更不应该强求黄金麟在这样一部书中回答此类问题。2.社会史研究僵化:在一些历史学者心目中,社会史似乎就是关于地方社会和日常生活的历史,这恐怕与中国史研究重心从整体到区域、从精英阶层到底层民众的转向有关。因此,当黄金麟该书仅仅强调社会文化在中国人身体上的投射过程,而未能深入到普罗大众的个案分析时,便有学者质疑这是否称得上是一部社会史研究专著。 实际上,这样的认识和做法大大局限了社会史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层次。而地方社会和日常生活仅仅是社会的部分面向,无法涵盖社会史的整个关照范围。最近时常有想要多修一些社会学课程的感慨,也多是源于看了与此相关的一些书和评论。现在愈发觉得在历史研究中,历史专业出身所带来的盲目自大和盲目乐观是十分可怕的。
  •     当下学术,其来有自,自起台湾与海外。从史语所学术重镇王汎森、李孝悌,到台大的许倬云,孙隆基、汪祖荣,再到北美的何炳棣、李欧梵、夏济安与夏志清兄弟等等,云蒸霞蔚,山峦叠起。今又读到台湾东海大学黄金麟的《历史、身体、国家》,亦是耳目一新。黄金麟显然受到福柯的激发,而又有所创新。“相同于福柯之处的是,我将不把精神或心灵,或一般熟知的国民性,当作是分析的焦点,而是将肉体的活动与心灵意志的开发同时当作对象来观测。”“至于在研究手法上,我将以宏观的社会学分析作为主要的切入角度。这种分析方式不但较能凸显趋势发展的相关结构性面貌,同时也能赋予我们一个不同于微权力机制的身体讨论格局。另外,在身体生成的观察上,我将以历史的连续性,而不是福柯所着重的不连续性,作为思考和探讨身体发展的轴线。”黄金麟还特别推崇“弗兰克(Arthur W•Frank)的利用身体的可否条件,把身体划分为四个不同的类型——即规训性身体、支配性身体、镜像性身体和沟通性身体——说是希望将身体显现在个我层次上的差别,做一次仔细的区别。”在《历史、身体、国家》研究中,黄金麟将时间界定在清末民初,20世纪初叶,一个长达三十年的国民身体改造运动,而这一运动带有执迷浓厚的民族主义悲情。这个运动由三个阶段组成:1902年至1919年的军国民运动,由蔡锷以奋翮生笔名署名发动的,以国魂为召唤的国富种存的身体改造;梁启超的《新民说》(1902-1905)中提倡的“新民”身体改造运动;1915年新文化运动所强调的公民教育以及后来的国民党的党治的“新生活运动”的公民身体的型塑。在这一系列的身体的国家化生成中,是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兴起的背景下进行的。黄金麟崭新的论述为“这种试图将身体开发成为国族生存的基础条件的做法,是近代民族国家普遍在进行的工作。无关乎它们是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三民主义或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作为门面号召,都无碍于这种局势的一路开展。”这让我们联想到新中国成立后,不惜以一位元帅贺龙出任国家体委主任,体现了深受梁启超“新民论”影响的毛泽东的民族强国情结;联想到2008年北京奥运大陆金牌总数第一,海外华人的欢呼;联想到“东亚病夫”的绰号及大陆知识分子对目前的国家体育体制的诟语。最后一点,是对在资本消费时代,国家对身体的规训更为强调对体育精英的关注,而淡膜了全民身体素质的批评。在近代中国“改造人作为改造一切的基础”的口号,深入民心。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的泠水浴,在过了半个世纪后,在影视《少年毛泽东》中展示,说明在国势垂荡之际,身体的演变,实为历史的束限,国家兴亡的关联。不过,这一身体国家化的演进过程,不仅仅是所谓激进的革命者所倡导的,在黄金麟的研究中表明,这种了为国权的兴亡与国体的打造而发动的身体改造运动,是受到朝野人士的一致推动的。如清朝大臣张之洞在《张尚书不缠足会叙》浩叹中华两万万妇女因为缠足而“废为闲民僇民”,只能坐而衣食,“不能植立,不任负载,不利走趋,所作之工,五不当一”。这是从国权维护与国富的角度审视妇女的身体价值。《历史、身体、国家》还阐述了,在1922年的公民身体改造中,在江苏一师附小怎样采行“以三权分立这种国家组织形式,来进行学童的公民意识与公民生活训练。”不过,黄金麟特别指出当时的国民身体改造,并不是由上而下,国家启动,民间配合的,“与此正相反,以军国民运动之后的一些重要活动的开展,国家大都处在一种清极和被动的地位来面对这些活动的开展。”2008-11-19于成都文家场黄金麟 著:《历史、身体、国家》,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8月1版。24•00元。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身体发展的四个面向:国家化、法权化、时间化、空间化。 人身的异化,从古自今,怕是没有消停过的。
  •     军国民思潮就是军国主义么
  •     要重视这一视角,我们不应该丢失我们的身体。
  •     西方身体社会学应用于中国历史研究的典范
  •     很深刻,这本书深受福柯的影响
  •     虽然只写到1937年,但蛮多例子都让人联想到这之后的历史。遗憾的是个人感觉作者在理论上没有太大创新。不过书中例子和史料比较多,读起来也不枯燥。
  •     感觉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写作:着意从宏观(Macro)着手,不论细节,纵论大势、大道理,与理论或设计的论证思路必然若合符节,只是总是叫人犯嘀咕:真的这么整齐?
  •     【泛读】我果然还是历史系的学僧啊=。=……
  •     总体感觉比较一般。
  •     比预期的好
  •     太偏了!
  •     身体的国家化、法权化、时间化(钟点化)、空间化。
  •     扫过。这题目太大,一本书搞不定。
  •     学法学的就是只能看这些了。。。哭泣。。
  •     还是喜欢台湾文人的文风
  •     有点难读,但不困难。难得对中国人身体的梳理著作。
  •     身体的国家化是重点。在这个论述框架下,跳跃太大,从政治思想到日常心态不一而足,所以总有虎头蛇尾之感。
  •     读过但不记得了
  •     从学生运动的角度去看身体如何改变既有的空间结构,以及这种改变蕴含了怎样的身体变化,这个话题比较有意思。从地理位置来看,学生运动从校园走上街头,说明尽管处在学校这个规训场所的身体,仍然可以突破空间限制,实现空间的意义转化,即从一个传授知识的教育场所转变成一个政治文化的斗争场所;就表现形式而言,从哄堂罢课到游行示威、静坐绝食、街头讲演等,在这转变过程中,身体并不是要因而也就不可能达到个体层面的解放,不过是充当了一个通过身体的改造和身体的行动来实现救国目的一个工具。
  •     翻了几篇
  •     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清末民初身体政治化的过程,论证却略显无力,对“身体”也缺乏考量
  •     恩,最近在地铁上翻看这本书,但是可能是太远的原因,总是有一种陌生感,但是对于作者那种写这本书的所花的心思还是很佩服的
  •     导师推荐,几个角度比较难得,关注时间这块,做小论文来学习一下的,资料比较经典,还原现场,如果能再细一点再深入一点就是经典了
  •     还是不错的书,但是对于本书所要研究的“身体”之定义在有些论述中显得有些模糊不清,可能是因为过于强调身体的社会性所致吧。
  •     第五章可以跟fabio lanza的behind the gate一起看
  •     所谓“综合的”身体史研究。感觉作者越是尽力去“综合”,就越显出从宏观角度研究身体的怪异来。(当然作者这样做在理论上有其“解放”身体的目的性。)前两节平平,第四节略有趣些。另外,作者为文啰里八嗦,同一句话要说上个一百遍,看得我又急又气。
  •     中国近代身体的四个发展趋势:国家化与使命化、法权化、时间化、空间化展演。四个面相不是一个身体,身体、人格、国民性炖在了一块,空间与时间部分较好一些,对福柯规训的借用有种依样葫芦的感觉~~
  •     其实谈不上什么研究,只是把史料挑出来套既有社会学理论。
  •     近代中国人身体的国家化、法权化的建构以及时间与空间的扩展。国家在场时,由国家权力主导。不在场时,由社会精英与近代工厂主导。技术手段的革新使得权力对微观与宏观化身体进行细致入微的调整成为了可能,其暗含的对个人权利的剥夺,最终开启了极权主义的大门。
  •     为了历史社会学的报告,读得好认真。很薄很好懂。现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身体对空间的反作用了吧。
  •     很好的题材,但没有做好。对史料的把握和利用水平欠佳。第二章的身体法权的分析,缺乏法理学知识,使分析比较单薄。对身体没有严格界定,致使一些叙述和分析成了跑题,比如混淆“身体”和“身份”。本想给较差,但作者还算是像模像样的做了,再对比我朝类似著作,给了“还行”。
  •     社会学的进路,具有启发意义
  •     2016.5.23
  •     让人看到“自己的身体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 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或本来如此 不过自觉和反思之后 我们又能怎么样呢?
  •     3颗半星吧,思路很好,写得一般(没让彻底拜服)
  •     翻过。虽然为这种问题意识打动,但读下去有种很奇怪的感觉,往往觉得身体成了噱头。
  •     “我们是经过什么样的历程而有今天的身体?这个简单而直接的疑问就是本书想要清楚回答的问题。”||身体的空间化有点牵强。
  •     在近代中国的弱国叙事下,身体(社会学)浮出历史地表。作者重点讨论了身体的国家化、法权化、时间化和空间化,其中,“身体国家化”最醒目,阐释空间很大,它联系着社会主义文化、军训、陈凯歌《大阅兵》、奥运会,甚至广场舞。
  •     总体不错。身体政治化的倾向比较严重。另:身体史的写作在我所在的学科还远远没有盛行,值得高度注意。
  •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浅陋之意,敷衍成篇
  •     “就目前的知识发展而言,我们欠缺任何可见的基础可以去推估,这种臣属于国族权力体系的身体发展格局,何时可以走到尽头”。。。
  •     其实身体从来就不是自己的,呵呵
  •     中国近代性别与妇女史课上所荐 “就目前的知识发展而言,我们欠缺任何可见的基础可以去推估,这种臣属于国族权力体系的身体发展格局,何时可以走到尽头。甚至在其后,身体是否就可以不再从属于任何暴力体系,回到‘我就是我的身体’这样一个单纯的状态。” 也说不清,这种状态就一定是好的吗。
  •     我以為又是理論+史實拼湊,結果讀下來,廢話很少,重複不多,史料分析相當紮實。贊!
  •     想起了安东尼吉登斯
  •     至今已觉不新鲜……
  •     各章质量按顺序下降
  •     有的同志根本没读懂就乱说
  •     没有自我的人生已成为习惯
  •     不够精炼也不够informative 理论与历史材料的连接有点生硬 也没读出多少新意...福柯不是你想学 想学就能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