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家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3-9
ISBN:SH10118-727
作者:陆文夫
页数:117页

作者简介

《美食家》写于1983年,为著名作家陆文夫的代表作。
小说巧妙地将一个纯朴、耿直的革命干部高小庭和一个一辈子沉湎于吃喝的资本家朱自冶四十余年的生活浮沉扭结在一起,以富于变化的叙述手法,将各色人物历时四十年的生活汇合在“吃”这一主题之上。主人公朱自冶好吃的不变性恰恰揭示了历史的多变性,他的沉浮,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作者善于以苏州的风土人情、园林景致、名菜佳肴、历史古迹等营构独特的景观,形成作品特有的情调、意境和韵味,加上吴语的运用舒卷自如,为作品增添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在中国当代小说中独树一帜。曾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外出版。


 美食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美食家》用人的需求来反讽一九四九至文革的荒谬性,我给予很高的评价,如能拍成电影更妙。这版的比新版的设计要高雅许多,可收藏。这故事讲得是一个馋人在文革中遇上的许许多多事,极为有趣。下面我说一个跟我有关的琐事吧。周末下班,留在办公室整理一些东西,实习生跑来找我,谈了些理想,希望我能分享一些心得。我要他好好念书,提醒他有些书本以外的东西也要修练,比如做人,比如自身的表达能力,脾气,价值观,气性等等都对以后的事业关系重大。其实我讲得很心虚,因为我自己都做不到,做人时常欠火候,又不懂察言观色,往往弄得我自己很狼狈。两人愈谈愈愉快,欲罢不能,于是我提议请他吃饭,换个战场。我心里打算去北新桥附近的一家卤煮店吃点面食。没想到他冒出一句因为是南方人吃不惯面,想吃饭。这的确让我有点意外。虽然我也生长在南方,但从没有觉得自己吃不惯面食,也不全然觉得面食是北方食物。后来回想自己生长的地方,找出了一些脉络。1949年老总统带着大量军民迁徙到台湾,这些军民同胞们来自大江南北,五湖四海,从蒙古到川云贵,从两湖到两广,从舟山到海南,文化本身是混杂与融合的,北方与南方各地的逃难人士最后来到这个小岛,夹杂生存在一群更大的闽南社会当中。他们各自的地域文化,彼此相互碰撞,互相影响。特别是在眷村,也就是大陆所谓军队大院,这种情形更加明显。一到节日,在眷村里,北方粽子南方馅,南方汤圆北方元宵纷纷出笼,全都混到了一起,全都是中国味,不分南北,好象一堆中国人中国各省代表来到这个蕞尔小岛札堆野营大开派对一样,好不热闹。其实他们跟随蒋介石政权来到台湾,有各种原因,细看包括各种故事,远看却是一幅民族大迁徙。六十年前的台湾和香港,对整个中国来说根本就是个边陲小镇,社会发展文化积累远不如上海、北京,当地的居民,目光只停留在自己生活的地区,广东把广东以外的人都叫北方人,都是上海人,台湾也只认一个上海,彷佛不知有合肥、青城,中国对他们来说只是上海。当地人目光如此短浅,但其实这两个边陲,彼时却承载者中国巨大的政治压力,成为部份中国人的避风港,安身立命的家园。如今,这两个地方的人,特别是香港人,虽然已经成为中国受全球化影响最深的城市,但人们仍然保有岭南社会的特色,对生活地区以外的中国,缺乏概念。我就受到这种影响颇深。我的父亲是香港人,我的母亲是台湾人,我的上上一代却有着北方游牧民族的血统,我的父亲身为一个香港长大的“港仔”,却酷爱烤全羊这种少数民族风情的食物,我相信这是他血液里流淌着草原文明的遗传证明。他的饮食习惯很早就西化,大约在五十年代,大部份民众还在喝粥吃咸菜的时候,茶餐厅还没有从冰室演化过来卖蛋塔、三文治的时候,我们家已推动“洋务运动”了,我们家老爷子在国民党丧失政权,老总统扬言要带他回大陆那样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年代,却经常悠裁地引着我们全家去吃牛趴打牙祭;尽管不能算富裕,我们家平日的早餐一定是牛奶、咖啡、果汁、果酱、牛油、烤土司、热狗、煎蛋等等,我对早饭吃中式餐,一直到现在都不能适应。我的母亲在她成长的关键年月受过短暂的日本教育,以至于她后来很早就将日本料理引入到我们家来,除此,她还热爱各式咖哩料理,这点和日本人的口味不约而同,不谋而合。日本人热爱咖哩料理,甚至在横滨市还建了一个咖哩博物馆,其热情应该使印度人也很感动吧。我可以说成长在南北混杂、中西合壁的社会,整个人散发者洋气与土气混合的气质。我受到广东文化的影响,也受到闽南文化的影响,同时又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和美国文化的影响,同时在部队大院我又受到来自大江南北叔叔伯伯婶婶的影响,后来我到西方接受教育又受到英国佬的影响,我在文化上简直太没风骨了,太易受影响了。我的文化認同很混亂,从饮食口味上就能看出。我不像许多中国人一样,东北人觉得东北菜、东北大米老香了,不肯屈就日本料理,觉得人家茹毛饮血,吃什幺生鱼片。老广们往往不愿吃清真料理,觉得有一股怪味,觉得那种烹调方式很原始粗放,咋能和顺德菜相比。像我公司这位实习生,他来自湖南湘潭,对长江地区产的米饭情有独钟,对黄河地区流行的面食难以下咽。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在饮食上,人们对从小豢养他们长大的食物充满着浇不熄的爱,从一而终,那简直是爱得太感人了。当雄志四方,走南闯北闯事业,受到委屈受到挫折的时候,有个家乡人聊一聊,有个家乡菜、家乡汤啖上一啖,心灵立马就受到了抚慰,精神立即为之一振。而我不是,我身为南人,对北方饮食趋之若鹜,虽是中国人,却又热爱欧美食物,祖辈们打过日本人,现在却难掩对日本料理的热爱。追寻中国文化的脉络,却又对法国新浪潮料理很响往。人们热爱家乡菜,而我根本不知文化的家乡在哪里。我总是能欣赏各地的饮食,走到哪吃到哪,从来没有不适应和不认同的问题。我总是比东北人更热爱炖粉条;比新疆人更热爱拉条子、丁丁炒面、烤包子;比北京人更热爱涮羊肉、羊肉串;比广东人更热爱顺德菜、双皮奶;甚至我对日本料理的兴趣比日本人还大;对意大利菜情有独钟;对法国菜念念不忘。我对影响我最巨的广东点心和台湾小吃,却也没到非吃不可经常想念的地步。天色将夜,华灯初上,北京的夏夜热风徐徐,光着膀子和大肚爷儿摇着团扇晃晃悠悠,灰白头发的老太太步履蹒跚。在那个来自湖南湘潭的实习生的要求下,我进了一间小馆子。最后他点了一份烧茄子盖饭,而我,点了一份清真拉面和半个烤馕,稀奇古怪的搭配变成我们骨子底的文化写照。
  •     众所周知,西方文化是性爱的文化,中国文化是吃的文化。所以,西方的书常散发着人体的气味,而中国的书则有饭菜的香味。水浒是酒气,西游记是素斋,三国是宴会,红楼梦是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更是一部饮食全书。中国文化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从吃饭,看病,婚嫁葬礼到盖房子,子女教育,人际关系,你所能想到的所有中国人的问题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尤其是饮食方面所体现的深层次问题,史太君是转圈吃遍天下的菜蔬,焦大吃马粪,尤二姐几乎是被饿死的。民以食为天,虽然外国也有为面包的口号,可是中国人毕生的经历就是找一口饭吃。饭,左边是食字旁,右边是反,没有饭吃就要造反。整个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没饭造反,有饭造人的循环。陈平可以做宰相,是因为他分肉平均,因此,齐家治国,要做到,中,半,平,三字,解决了百姓的安,家,宁三字,就是盛世君主和太平天国。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必须要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在一个吃字,吃什么,怎么吃,吃谁,谁吃。把中国的饮食文化搞懂了,就是个中国通。本书的主人公之一高小庭当年参加革命,是因为厌恶那个除了吃什么都不会的寄生虫,还要充当他买食品的小厮。因此他参加革命是为了打倒白吃的人,就象我认识的一个厨师完全是为了吃饱饭才学厨艺。没有自由民主和职业精神那些假大空的口号,就是为了吃的问题。高小庭在50年代所做的饮食上的大跃进和激进的共产主义是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反传统的延续,他们乐观的希望用源自西方的对于精神的追求革除中国人好吃而无大志的毛病。可是他们都犯了忌而彻底失败。中国的饮食文化是政治和文化上等级制度的缩影,而这种传统又通过饮食习惯深深的直根于民族性之中,触动了这个深层的问题,就是注定要失败。西方饮食大致是个人主义和比较平民化,实用化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美国快餐和自助文化。它是实行自由主义的分餐制,讲求的是个人的利益,重食物的基础功能忽视味觉,而中国饮食的美就在于它的合和性与忽视个人所成就的一种味道。实际上中国菜不讲究营养也费事费时,但是做成了确鲜美无比,就是在一种味道。这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所在。高小庭要革除传统文化的等级与享乐主义弊病,这就是要抽离中国菜的味道,因为这种文化的基础就是基于不平等制度下所调和的味道,你一旦抽去这种味道,就是把这种文化连根拔掉,毁了这盘菜。中国文化的根子就在于此,把根子锄掉,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革命。可是,毕竟革命是暂时的,吃饭是永恒的。到最后,高还是在小孙子对巧克力的喜爱之中的无奈之下宣布了他一生改革传统的失败,革命是暂时的,人性是永远的。他斗不过的不是朱自治本人,而是朱代表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就象味道鲜美的中国饭菜,要吃它的味道就 要忍受它带来的缺乏精确与杂乱,而这种味道有是很诱惑人的,虽然吃了它就会上瘾只追求物质忽视精神,因为人吃的太多,脑袋就昏沉。而最大不幸是,吃是我们文化中唯一被允许的奢侈。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还不许吃吗?这是中国人的悲哀,是我们文化的悲哀。初读此文,还是懵懂的少年,只是在看似清丽委婉的文字中感到一种自嘲和无奈,象是江南蒙蒙细雨下的小桥流水式的精致与细腻。如今已年近不惑,才领悟到文中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味道,真的是五味杂陈,欲说还休,悲喜交织,大概这就是中国的味道。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在印度重读,特么口水咽的嗓子痛啊
  •     各种吃的,馋。
  •     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大概算是‘以小见大’那种吧
  •     狭隘
  •     看Farquar的论文才想起来要去看。真好真好。如果真能定义,那自己只能是苏浙人
  •     大晚上的,硬生生给看饿了,从图书馆出来前点了份儿夜宵回寝室大快朵颐了……这真是难得的事
  •     我就是不喜欢,又失眠又饿的半夜,本想指望这个抚慰下的,结果。。。或许是自己的原因,关于食物的文章,若作者自己都不能有一种享受的态度,那我就很难爱上它。不管这本书是不是深刻的巅峰之作,不管多少人觉得他的反讽用的诙谐风趣,我看的就是很窝火。我很乡土,所以深以为这部书没有一篇 黄油烙饼 来的亲切治愈。这会儿我是乡土疯,我不是革命小将,不要人生哲理,翠花!!快把小野鸡炖蘑菇端上来吧!!!~~~
  •     “吃”
  •     还是文字最有力,看的人饥肠辘辘,似乎能勾起一些消失已久的口腹之欲,当然,干正事之前看一篇中篇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     我是半夜一口气读完的,书上各种美食看我得好饿~~
  •     太喜欢了,把吃写活了!!!!
  •     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历史。
  •     虽然在时代背景之下,通篇其实对“美食家”持否定态度,其实所谓美食家,还是要有点本事的,首先你得能写吧!否则自己吃了就吃了,没有传播,哪里来的名声呢?
  •     吃货的最高级别。
  •     文笔很轻快的一本小书
  •     陆文夫的文笔好像总隔了一层。
  •     读到一半,我有个想法:共产党九十多年来的历史,是不是可以看作一个矫枉过正的历史?一开始,它不保守,有闯劲,一闯闯到了1949,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再往后的几十年,继续闯,结果闯过了警戒线,最近的三十多年,则是又再向回拉一点。小说里的朱自治长相和爱吃像陆文夫,高小庭则取了陆的经历。
  •     行文简练流畅。结尾好。读完饿了。
  •     听完了,很不错,有美食,写出了人生的况味。
  •     “清炒虾仁面一碗,要宽汤、重青,重浇要过桥,硬点!”到了苏州的朱鸿兴,就要这么点一碗面!
  •     好久以前读的了,就记得头汤面了哈哈。。。
  •     Last
  •     康永说很喜欢这部小说,让我有点惊讶……在教材上出现也没把它当回事。真正读起来发现还是没有太多兴趣……
  •     好想吐槽自己在看我妈还是少女时念念不忘的书啊~~。。。。。
  •     革命,也革不去人们的自然需求, 革命,也革不掉人随经济状况改变的思想变化。
  •     真让人羡慕
  •     不喜欢看与政治有关的,看这次的角度真心喜欢!天才!
  •     冲着孔碧霞的菜。
  •     一篇好文章。
  •     原来是小说,主角是一个只懂吃饱的人……看得我好生气!
  •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死在高小庭这样的暴民,群氓,粪青,蠢材,鼠辈,弱智手里的,就是死在他们手里的
  •     小时候去别人家玩捡了一本没头没尾的《收获》读,其中对于一桌晚宴的描摹因着相当的画面感从而成为我心目中美食的极致,毫不夸张的说,我曾经可以背出那些个段落。。。这几天无心翻书终于发现源自这里--孔碧霞的家宴。
  •     今天下午发现的一本薄薄的老旧的呆在图书馆小角落的小册子,翻开来是琳琅满目的精致美食,读来是有滋有味的百味人生。这能算是一个吃货的史诗了吧……
  •     每个人的行为,心态都随着时代改变着,回首往前,酸甜苦辣,滋味万千~很不错的小说
  •     以一个左派的笔调叙述一位美食家同时也是资本家的一生,而以苏州的各色美食贯串其中,心理剖析很真实,文字简净,结尾也不落俗套。在八十年代初乍暖还寒的氛围中,算得可圈可点。
  •     陆文夫 ,好会吃啊,很调侃的文,让我也励志从低级的吃货上升为美食评论家~
  •     哪有很好看= =你還推薦給我哦= =真的一般啦= =
  •     我原来以为这是本谈吃的小集子,于是每个放学的地铁上都饿好肚子想着读上一些。实在不知道,吃竟然到了这样的层次!没想到会吃着吃着,吃出了五十年的酸甜。也不知道这是本小说,也不知道小说还可以这么写,实在是好!
  •     :) 惊艳之作。
  •     作为使用某种文化的阶级可以打倒,作为某种文化的本身是打不倒、也不应该打倒的,吃的文化尤其明显。
  •     这真棒
  •     记着里面的软语,也记着里面的菜色,只是故事有些忘了。我想出国时,这本书是定当要带着去的
  •     看的电子版,不知道是哪个版本。
  •     真棒,笔风如老舍味道的汪曾祺,上品
  •     虾仁,紧汤,多青,过桥。
  •     跟着陆苏州品苏帮菜,苏州在心里?不,苏州在胃里。
  •     挺有意思的一故事看的人咋这么少?
  •     没太懂。。。T T
  •     感慨万千啊= =苏州菜真心看得我口水掉下来。老婆求大腿一抱!
  •     其实是在用美食讲一段历史,蛮好看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