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崩壞》书评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9571344287
作者:Jared Diamond
页数:640页

《大崩壞》:失敗的社會到底缺乏什麼樣的精神?

北極圈的永凍層逐漸融解,海水淹沒屯墾區,居住在那兒的居民被迫遷村;阿爾卑斯山的雪線不斷上升,群山面臨分崩離析的危機,一千四百萬人的生存倍受考驗;持續砍伐亞馬遜雨林,五十年後將有百分之六十的林地消失,意即在地球上維持人類生存的氧氣將減少五分之一。以上三件事實都不是危言聳聽,它們即將改變海洋的循環系統、歐洲的經濟、以及大氣的結構,而這些都與我們的生活習習相關。人類即將面臨嚴峻的生態浩劫,而我們適應環境的智慧卻無法保證自己是否能撐得下去。曾盛極一時的馬雅人戕害了他們的生存環境,最後導致滅亡;維京人在格陵蘭的殖民,因環境惡化而失敗。賈德.戴蒙試圖告訴我們:正如復活節島上的居民對砍下最後一棵樹毫無所覺,因為環境的破壞是漸變的,人民就像那隻被烹煮的青蛙一樣,對致命的改變習以為常,思索我們對環境所抱持的態度,豈不正是如此?在《大崩壞》裡,賈德運用比較研究法,來解釋為何人類社會將因生態的破壞而走上崩壞之路。他以嚴謹卻不失熱誠的治學態度,對考古學家、史學家、生物學家等學者的研究資料做出歸納與整理。不僅討論古文明的個案,也分析近代的盧安達、中國與澳州,他特別著眼於一個社會如何面對環境變遷,探討為何有些社會成功了,有些社會卻失敗,失敗的社會到底缺乏什麼樣的精神?觀察近代工業帶給地球的生態浩劫,我們可以發現,人們總是習慣生產和消費,執著於我們可得到的,卻不願意付出。這固然可說是社會與執政者的缺乏遠見,但每一位公民難道沒有責任嗎?舉例而言,在去年年底,我們捕鮪魚的配額受到大幅刪減,有人慨嘆,也有人期許,期許台灣揮別「海鮮文化」,發展「海洋文化」。我想這是居住在四面環海的台灣人民,都需要去理解的。不要認為個人無法做任何事,只要有一個人對環境的變化產生警醒,他周遭的親友也有機會對生態保育獲得理解。本書是很好的資訊補給,在書後附錄了許多延伸書單,這些資訊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在可見的未來,或許用選票、或許用教育,我們都能將這份影響力傳遞下去。

典藏

Collapse的中文版。台湾的翻译界最近十年,涌现出一大批非常优秀的译者——廖月娟就是其中之一。她深厚的翻译功力,让这本书读起来丝毫不逊色于原版。《大崩坏》在西方社会的畅销,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当今发达国家社会,对于地球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普遍关怀。作者Jared Diamond教授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揭示了导致社会崩坏的深层原因。观点非常有说服力。其中写现代中国的一个章节,让人看了心情很沉重。地球的未来,需要全人类的环保意识。期待大陆出版社早日把此书推向市场。

《槍炮、病菌與鋼鐵》和《大崩壞》

用一句話來描述每本書的內容,可以這樣說:《槍炮、病菌與鋼鐵》是人類世界局勢的歷史;《大崩壞》是關於人類未來一百年面對其中一個嚴峻危機——資源危機。用一句話來描述我讀完每本書的得着,我則會這樣回答:讀完《槍》之後,我對近代(十八至二十世紀)世界史為何是歐洲人主導的原因,多了認識;讀完《大》之後,我知道環境問題的重要和逼切性,也知道要解決環境問題,其中一些要面對的困難。當初為甚麼會找這兩本書來看的呢?有 一天,我對人類文明的將來起了興趣。根本的動機可能是來自對自身前途的迷茫。其一,作為一個有理想的人,應該關切他所處的時代的需要,再作出適當的行動。 其二,這個時代,獨善其身已幾近不可能。人們不應該只是想自己想追求甚麼生活,也要想整個世界的走向(香港的走向呢?我覺得眼睛只聚焦着這個小地方,是想 不出甚麼來的)。在古代,對時代看不過眼,逃循山林,當個隱士便好了。現代,你想隱居山林,不久後富豪可能買下了你附近的土地要發展做度假村、高爾夫球場 或者伐木……於是,我上網找了一會,發現已經有好些人提出了不少他們對未來的推測。其中最使我感興趣的理論是 「Societal collapse」[1]。所謂 Societal collapse ,是說當一個社會不斷發展、不斷複雜化,到一個「臨界點」,資源應付不了社會的需要,就崩潰了。有幾本書是關於這個題目的:# Tainter, Joseph A. (1990). 《 The Collapse of Complex Societies 》:(根 據網上書評)它的基本思路很簡單,就是中學經濟科裏的「邊際報酬遞減定律」(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 )——當一個社會的成員越來越多,其中一種自然的發展方向是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多分工,越來越多不同的社會階級(並不是說這樣複雜化就佔優,這只是任何事 物發展的自然過程),這樣整個社會才會更有效率。根據邊際報酬遞減定律,當某一個因素增加到一個程度,效益最終會下降。而在社會來看,這個不斷增加的因素 可以是「複雜度」,而對應的效用( utility ),可以以「生活質素」來作準。Summary: http://dieoff.org/page134.htmBook review(I) : http://www.sublimeoblivion.com/2009/04/09/notes-tainter/Book review(II) : http://intersci.ss.uci.edu/wiki/index.php/The_Collapse_of_Complex_Societies# Thomas Homer-Dixon (2006). The Upside of Down: Catastrophe, Creativity, and the Renewal of CivilizationBook review: http://www.amazon.com/review/R1FJR1S353RZNU/ref=cm_cr_dp_perm?ie=UTF8&ASIN=1597260649&nodeID=283155&tag=&linkCode=而我為甚麼最終會選了《大》來讀呢?原因有二:一、它有中文版;二、我在網上找到比較多這本書的書評,令我對這本書較有興趣。因為在網上看到一則資料說《大》應該連同同一個作者寫的《槍》一起看,於是我就兩本書都借來了。我 相信,讀過這兩本書的人,都會不得不佩服作者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的博學——他的博學可不是只限於談天說地、唬唬人而已,他可有能力評價相關的專業研究。他曾從事鳥類演化研究,也有生理學博士學位,同時 語言學、歷史、地理和分子生物學等都有相當認識。就是這個「多樣化」的背景,才令他有能力寫出這兩部關於人類文明的鉅著。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兩書的內容。《槍 炮、病菌和鋼鐵》寫的是人類的過去:由原始人演化至直立人開始,人類大遷移,在不同地區建立起數十人的隊群(採獵親族)、部落,有些漸漸發展到酋邦、國 家,向外武力侵略別的族群的文化;同一時間,這種生物的生存方式,由採集果子、四處狩獵,到某些族群偶然掌握了種植農作物和馴服大型哺乳動物的方法,有能 力供養一些非生產的階級如巫師、貴族(有閑階級),有些人創造出文字,有些人創造出各種器具……直到今天廿一世紀。這本書 跟其他文明史有甚麼不同呢?這不妨由歷史研究的角度開始說吧。如果現在叫你向別人講述自己的「歷史」,你會說些甚麼呢?首先你會考慮,你會說些甚麼。有人 會談自己讀過甚麼學校,交過甚麼朋友,參加過哪些活動;有人會談那些對自己有深刻影響的人——父母、師長、朋友、情人;有人會談自己讀過的書,得過的啟 發……如果對方再問,為甚麼在那個時候,你會選擇做這樣的事情?例如說,為甚麼考公開試的時候,你努力(/懶惰)溫習?沒經過深思的人可能會答:「大部分 人都是這樣啊。」「那一刻衝動就下了這個決定了。」再深思一下,為甚麼面對公開試,大部分學生都選擇努力溫習,而你就也隨眾(/偏偏不隨波逐流)?有人會 用性格解釋(「我天生就是這樣服從/反叛的了」),有人會提到父母的影響(「母親叫我一定要考好它」),有人會用一些頗為隨機的事件解釋(「那時我失戀, 所以要發奮/頹了」),有人會提到時代環境……這些不同的角度,有個人心理的,有社會的,有宗教的(「這是神的旨意」/「命運也」)……解 釋歷史,就跟一個人要解釋自己的所作所為一樣,有不同的角度。有人會將注意力集中在公卿將相,有人會談經濟因素,有人會談社會文化、哲學和宗教思想。 《槍》這本書的角度,對我來說頗新鮮。作者用的方式主要是「環境趨生論」。為甚麼許多地區都發展出農業,有些族群卻一直過着游牧生活?又例如,為甚麼歐洲 人將傳染病帶到美洲和太平洋島國,導致當地人口大減,而相反的事情卻較少發生?按作者的解釋,這些事情原來跟地理環境有莫大關係。由地理因素,再影響生物 因素——廣闊的疆土,有助更多物種得以生存、演化出來,而這些生物因素,又影響了社會發展的過程:農作物和家畜。解釋這些事情的時候,作者大量引用現代科 學和考古的成果,這也是這本書突出之處。作者將人類科技文明的發展史在時間上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 是農業的歷史。第二部分是文字、發明、對外探索侵略的歷史。在各種一級生產者(農、漁、獵、牧)之中,農業相當重要,因為成熟的農業,促使族群定居,也提 供大量食物,有助人口增長。人口較多的時候,二級生產(手工、機械業)和三級生產(服務業等)才有機會大幅發展。社會或生 態現象絕少是單一因素引起的,都是大量因素交織而成。有時缺一不可那個現象就不能發生。例如,書中的其中探討哪些地區有家畜。家畜為甚麼重要?因為它們不 止作為提供我們飲食中的蛋白質的來源,還可以拖犁拉車,在戰爭時作交通工具。可是,要將大型野生哺乳類動物馴化為家畜,絕非易事。歷史告訴我們:地球上四 個大洲(歐亞大陸、非洲亞撒哈拉地區、美洲、澳洲)之中,在廿世紀之前,只有歐亞大陸和美洲有家畜,其中歐陸大陸有13種家畜,美洲卻只有1種家畜(駱馬 和羊駝的共同祖先[1])!為甚麼馴化家畜這麼難?作者列出了眾多「適合人類馴服的大型哺乳類動物」的條件;如本段開首所述,這些條件缺了一個,那種動物 就不能發生成為人類的好伙伴。作者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概括這個現象。有 時相近的現象可以由不同的因素產生(類似演化生物學上的「異源同形」 homoplasy )。作者在各方面的論證,對我來說都頗有說服力。歷史事件並不像不是像實驗室裏的實驗,研究者不能隨意改變控制變量( controlled variables )和獨立變量( independent variables )。有人會用一些既有的社會科學理論,如心理、經濟的模型,以解釋歷史的發展。本書作者則主要用比較的方式。每探討一個現象,作者都會先探討當地的環境條 件,然後用現代科學的理論,去解釋為甚麼這件事會發生在這個地區,另一個地區卻沒有發展出來。例如,為甚麼許多地區都發展出農業,有些族群卻一直過着游牧 生活?又例如,為甚麼歐洲人將傳染病帶到美洲和太平洋島國,導致當地人口大減,而相反的事情卻較少發生?《大崩壞》呢?它探討的是人類社會的將來。書名提示了,作者在這本書談的不是甚麼樂觀的事情,他將眼光聚焦在「危險」。作者探用「以史為鑑」的方式來探討人類的將來。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探討幾個古代文明如何應變危機。其中三個例子,是由盛至徹底衰落的復活島、馬雅和阿茲特克。作者從研究中,總結出五個要素,去說明一個社會能否度過難關:生態破壞、氣候變化、強鄰威脅、友邦支持,以及社會應變力。第二部分,作者則探討幾個近代社會的故事:澳洲脆弱的生態、中國經濟工業發展帶來的環境破壞、非洲盧旺達的種族屠殺、多明加與海地兩個鄰國迴異的發展。第 三部分,他則指出其中兩個他覺得會對現代社會應對資源危機影響重大的因素。第一個是「群體決策的失誤」——為甚麼有些問題明明很重要,卻好像完全沒有人察 覺,也沒有人立心去為解決問題而做點事情?例如,復活島的人不覺得島上的樹木一天比一天少嗎?箇中原因,可以用許多名詞去概括:「溫水煮蛙」、「沉沒成本 效應」(sunk cost effect)、「缺乏經驗」。第二個他討論的因素是,大企業對環境保護的影響。現代的企業,其權力可以媲美國家政府,有時甚至凌駕於後者之上。它們跟地 球環境,是敵是友?是敵的時候,它們耍弄了哪些手段,以逃過當地政府和保育人士的攻勢?當然,企業不是 NGO ,當然要將商業利益和公司發展放在首位。(個人認為,在這個的時代,「愛護環境」應列入基本的道德要求之一,地位就好像「尊重人權」、「不殺人」和「不放 火」這些原則一樣。當然,現在很多人都沒有這個認知。)作為市民大眾、消費者、地區政府和公司員工,應該做些甚麼來監管企業權力?說一說這本書一些令我挺深刻的小節。其一是「現代武俠故事」。這樣比喻好像很浪漫,可惜那是一個令人神傷的故事。故事可以在這裏看:http://umherum.blogspot.hk/2011/06/blog-post.html另一點,是社會衰亡的經過。這並不是一趟輕鬆的旅程,很多時滿佈血腥。讀到復活島的人因為食物缺乏發生「人吃人」的事情,讀盧旺達的種族屠殺,倒令我這個膽小的人看得驚心。讀完這兩本書,長了見識,但能解決當初的疑惑嗎:這個時代的需要是甚麼?我又應該做些甚麼事情?書 評寫到這裏,對於第一個問題,大家心裏有數。對於第二個問題,讀完《大》的一刻,我竟有點猶豫。「我有必要問這個問題嗎?我為甚麼要為人類文明而努力?任 他們去受惡果好了。」轉念一想,或者對我來說,這可能跟「不忍人而心」有關——那是一種基本的信念吧!始終,沒人想再看到人類為爭取資源而兵戎相見,沒人 想看到孩子因環境污染而先天就被疾病纏擾。可以回到第二個問題了……我暫時還沒有上面提到那個現代武俠故事中的主角般仁智勇兼備,也沒有 Jared Diamond 般博學。不過,至少現在我寫了這篇書評,希望關心人類社會之士,會去讀讀這兩本書。-------------------* 其他書評:《槍炮、病菌與鋼鐵》1: http://www.medtoday.com.tw/39618.htm《大崩壞》1: http://www.medtoday.com.tw/39720.htm2: http://www.wretch.cc/blog/onbeingblue/65446383: http://www.education.ntu.edu.tw/school/history/News/2005/Apr-Jun/news20050415_7.htm4: http://cutemature-book.blogspot.com/2009/10/blog-post_3429.html-------------------* 註[1]:http://en.wikipedia.org/wiki/Societal_collapse[2]: 網絡上甚為火紅的動物「草泥馬」的原型是羊駝,那也可以說是草泥馬的祖先……-------------------* 書目:- 賈德·戴蒙著,王道還、廖月娟譯,《槍炮、病菌和鋼鐵》,台北:時報出版,1998。- 賈德·戴蒙著,廖月娟譯,《大崩壞》,台北:時報出版,2006。- Diamond, Jared M. (1997). "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 W.W. Norton & Co. ISBN 0-393-06131-0- Diamond, Jared M. (2005). Collapse: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Fail or Succeed. New York: Viking Books. ISBN 0-14-303655-6


 大崩壞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