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道 · 求真 · 求通》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4-12
ISBN:9787100104602
作者:吴根友
页数:504页

《求道 · 求真 · 求通》的笔记-自 序 - 自 序

当代中国哲学研究明显表现出一种新的趋向,即由哲学史研究,一般性的学术研究迈向中国哲学的创造。这一思想上的创作冲动显然是对中国社会近三十年来的发展,要求在诸多领域里发出中国人声音的时代呼唤在哲学领域里的一种回应。如果说,政治以社会实践的方式生动而有力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理论思维特征及其方向,哲学则以理论的凝练方式展示一个民族的抽象思维高度。当代中国学人已经不再满足于按照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来编写所谓的中国哲学史,做关于中国哲学家、西方哲学家的纯学术研究了,而要求按照哲学的本性来研究哲学。
何谓哲学的本性?这虽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然而也有一个大致的问题域。说极端一点,哲学的本性绝对不是关于任何一门具体学科,如物理、化学、历史、文学的本性,虽然也会涉及这些学科所讨论的问题。哲学之为哲学,无非是采取一种带有普遍性追求的思维祈向,对人类经验世界或思想世界里的具体问题做一系统化的思考。能够称得上是一个哲学家的人,他一定会有自己的理论预设,或者干脆称之为形上学的立场。甚至那些自称是反形上学的哲学家,也有属于他自己的反形上学的形上学,否则他就不配称为哲学家。
仅就中国哲学发展的主流倾向而言,先秦、汉唐时代的中国哲学形上学,主要表现为“道”为形上学的思维特征,虽然各家对“道”的具体理论规定不尽相同。宋明理学属于一过渡的历史阶段,即通过对世界本体实相的不同贞定,构成了气学、理学、心学的诸流派,整体上表现为从以求道为主流倾向的哲学形上学方式向求真的思维方式过渡的特征。气学派的思想家们在“气化即道”的形上预设里,将天道与人道做一以贯之的论述,通过性论来沟通天人的关系,表现出以天道来规定人道的思维倾向。理学家则明确地以“理”为实相,将“理”看作是一切经验实相的逻辑在先者,是一切经验实相成为它们自身的根据。这是一个典型而又绝对的形上学的立场。心学家将人类思维之心所具有的能动性、道德理性加以普遍化,使之成为哲学思考的原初出发点,从而为人类的道德理性与认知理性提供一不同于气学、理学的形上学的立场。进入晚明以后,中国哲学在发展新的变化。“求真”的思维方式开始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进入乾嘉时代之后,这种“求真”的思维方式通过考据学的学术潮流在历史学与经学研究的过程中展示出来。乾嘉时代的哲人与学人们,在人文学的领域里大量地使用带有实证特征的方式从事哲学思考与学术研究,开出了中国哲学的人文实证主义的新方向。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学术思想全方位涌入中国,中国人也开始接受自己本来没有的学问体系—哲学学科。从此,一直到今天为止,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都是以中西贯通的思维祈向来从事着哲学的思考,这其中固然有无法摆脱依傍西方哲学道说中国哲学的过程,但追求中西哲学沟通的努力与企图一直都或隐或显、或强烈或平淡地存在于每个从事哲学研究与哲学思考的人的心中。即使有一些极端漠视、轻视中国哲学的人,也无法跳出这种中西贯通的思维要求。中国哲学的实际存在与中西哲学之间的共通性与差异性的实际存在,是任何从事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研究的人们都无法跨越的坚硬现实,尽管这其中有少数人可以闭上他们的眼睛,对坚硬的现实视而不见。
本论文集依此理解,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收集近四年来发表的有关儒道思想的论文五篇,突出中国传统哲学“求道”的某些侧面。第二部分收集近四年来有关清代学术的八篇文章,突出中国哲学试图突破传统,走向近现代化的“求真”特性。其中对段玉裁“求真”与“求道”思想的分析,高邮王氏父子对古典人文知识增长的贡献的论定,均属目前清学研究的前沿探索,能否成立,祈待学界评价。第三部分“中国政治哲学探论”与第四部分“从比较哲学到中国哲学”,主要突出在中国哲学与世界对话的过程中,如何寻找哲学的共通性的学术诉求。在第三部分本书作者尝试对政治哲学给出新的定义,认定政治哲学主要讨论政治权力的来源及其行使的正当性和有关社会理想的问题,表现出试图超越西方政治哲学对学术话语的垄断的探索态度。特别是第四部分关于“通之道”的长文,是作者近年来的哲学新思考,表现了本论集作者试图由中国哲学史研究走向中国哲学当代创作的思想意图。本论集作者深信先师萧萐父先生的观点,要敢于参与当代世界范围内的诸子百家争鸣,对世界历史里的中国哲学与哲学的民族特性问题,做了初步探索;对比较哲学中“判教”与“比较”的区别与联系的问题,也从比较哲学的理论上做出了新的探索。
当然,中国哲学所表现出的“求道”、“求真”、“求通”的三个方面不是机械的割裂着的哲学思维活动,而是一种有机融贯的哲学思考方式。只是在中国哲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某一个相对长的时间段内表现为以某一方面为主要倾向而已。先秦汉唐时代的“求道”哲学思维倾向里本身就包含着“求真”、“求通”的思维倾向。老子讲:“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庄子讲:“道通为一。”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之所以要以“求通”为主要倾向,一是要与外部世界寻求理解与沟通,不仅与欧美世界的哲学要沟通,而且也要与中亚的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哲学沟通。就学科而言,不仅要将哲学建立在坚实的科学“求真”的基础之上,也要将哲学建立在与整个人类精神世界,特别是宗教文化与艺术诸学科的沟通基础之上。当代中国哲学应当避免现代西方实证主义哲学的狭隘性,也要避免任何原教旨主义形式的宗教哲学或哲学学派的狭隘性,让中国哲学始终保持一种积极、清醒、开放的世俗理性精神与诗性的光辉,成为与中国人生活日日偕行的精神教练,同时也在开放、进取的当代中国人生活中不断汲取营养,从而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内涵。
吴根友
壬辰年农历十月二十一日于珞珈山南麓


 求道 · 求真 · 求通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