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常识一边》书评

出版日期:2014-4
ISBN:9787510824265
作者:杨子云

鞠晨曦:不务虚谈,不误苍生

鞠晨曦:不务虚谈,不误苍生——评《站在常识一边》鞠晨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新闻信息中心主任   《站在常识一边》出版了,21篇采访录看似一盘散玉,但提起来,我们就能看到贯彻其中的脉络,这条脉络贯穿了访谈者作为媒体人所关注的问题。访谈者杨子云是腾讯网燕山大讲堂的主持人,我是燕山大讲堂的远程听众。因此,我更愿意先谈谈对燕山大讲堂的几点感受。   近几年,中国进入了一个“开讲”的时代。当真正的大师一个个逝去之后,“讲师”们借助电视、网络的媒介,筑起名类繁多的讲坛。有讲三国红楼的,有讲孔孟老庄的,有讲宫廷内帷的,有讲计谋韬略的,有讲成功学的,有讲商业经的。或引经据典,或别开生面,或古意新解,或新学寻根。听多了,总觉得其言汹汹,其意空空,无非将一堆陈词滥调用现代语言包装一番,耸人听闻而已。   后来,对多数讲坛就意兴阑珊了。   但燕山大讲堂是个例外。    燕山大讲堂最吸引我的是选题,它总是以建设性的态度关注当下,关注当前社会的症结和热点。例如,关注环保,关注公益,关注政府职能,关注民主法治,关注民企原罪,关注教育乱象……这些都与民生息息相关。即使在讨论传统文化、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高深”话题时,燕山大讲堂仍然是将上述话题置于当今社会的背景下来展开的。不务虚谈,不误苍生,燕山大讲堂有种负责任的态度。   燕山大讲堂吸引我的第二点是对真相的迫近。转型时期的中国变化太快,问题太多,观念太纷扰,声音太嘈杂。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不能等待圣人降临,廓清寰宇,我们只能从多个角度用多种切片去拼凑真相。燕山大讲堂恰好做了这件事情,虽然不能说它告诉了我们真相的全部,但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迫近真相的角度。   燕山大讲堂吸引我的第三点是它的启蒙性。启蒙是一个已经被过度解读的词汇,经历过五四运动和八十年代两次失败启蒙,人们对启蒙者已经失去了耐心——民众似乎不再需要一个在前面引路的先驱,也不再想听成套的高深理论。但我觉得,中国社会至少还需要一种启蒙,那就是常识启蒙。面对复杂问题最有效地解决办法就是回归到最简单的道理,回归到常识。回归常识看起来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在中国却并不那么容易,因为整个中国社会曾经就是一块在主观意志支配下的试验田,其运行主要依靠领袖思想、国家计划、行政指令来推动,违背常识,不顾规律,一度成为社会的常态。改革开放后,我们开始按市场规律办事,但我们对某些常识的了解依然非常有限,燕山大讲堂的很多演讲者都是在普及常识。   细翻这本《站在常识一边》,21篇文章,我作了个统计,有8篇文章曾经在燕山大讲堂网页刊出过,这一次添加了访谈手记。书中涉及的22名访谈对象中,有学者8人,企业家6人,文艺界4人,记者、警察、官员、法律界人士各1人,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既有思想的深度,也有现实的经验,他们是中国社会迷局的直面者、探索者、实践者,他们拥有的共同武器就是关注当下、迫近真相、回归常识。听听他们的言说,对我们了解身处的这个世界也许有所裨益。

我们这个时代的常识

我们这个时代的常识王威廉我们常常说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或者,一个迷惘和躁动的时代。这是这个时代如洪流一般带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有时候这样的印象由于过于强烈,以至于我们无法安静下来思考这种印象背后的事物及其深层原因,就急速地坠入到焦虑不安的惶恐之中。最为可怕的是,我们会因此而失掉了对世界和自我的信心。就在2014年的这个春天,我拿到了一本名叫《站在常识一边》的书,这是一本访谈录,按道理讲,这种书一般翻翻就过去了,但我越读越认真,而且越品味,心里边竟然越兴奋。这书标题里的“常识”一词实在太好了,我立马就想到美国人托马斯·潘恩的那本名著《常识》。潘恩的许多言论放在今天,真是不折不扣的“常识”,比如他对公民的自由和权利的强调,比如他对英国君主制的无情批判和建立共和制度的召唤,我们今天都耳熟能详,但是在他写出了此书的1774年,却是振聋发聩的劲声,如暴风骤雨一般,席卷北美大陆,几乎人手一册,成了美国独立革命的教科书。所以,我们今天所强调的“常识”,并非那种妇孺皆知的风干的知识条目,而是一种能够激活一个时代、一个国度人们心底深处的那种鲜活的共识感。《站在常识一边》所传递出来的那种探询与召唤,正是对当下中国人共识感的呈现与建构。此书深度访谈了中国各个行业当中非常有影响力的21个人,他们有像任志强、王石这样的企业家,有像李连杰这样的明星兼慈善家,还有像杜维明、袁伟时这样的文化学者,也有像韩寒这样的年轻作家;不止如此,还有一些我们关注度不够的领域中的知名人物,比如法律工作者、记者、社会学家、戏剧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宗教学家,科学家……几乎涵盖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本书的振奋之处便在于——你起初读的时候以为只有少数几个人有着相似的理念与诉求,但越读,越是发现有更多的“丰饶心灵”(Great Mind)不但持有相似的理念,而且他们还从自身的领域出发,深化着这种理念、具象化着这种理念与现实的对接和实践。对于我个人来说,首先印象深刻的是这些被访谈者所展现出来的诚恳与真挚。在他们的言语中没有一些“名人”所散发出的傲慢感,而是充满了思辨、探讨甚至自省,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像韩寒给人的印象一贯是我行我素、放荡不羁的,但他也在认真地反思自己以往的许多不当之处,例如曾对中国当代诗歌的诋毁等等,可以看出,他现在已经步入了一个更加成熟的阶段。我想,如果我们想寻求共识的话,首先就得先具备这种真挚的态度,因为已经有太多的痞子话语和流氓言说,让我们所说的和未说的话都在一瞬间归于虚空。其次,书中这些心灵对自由的强烈渴望与诉求,让我非常感同身受。自由,意味着生存、发展、言说、交流和创造。当代中国人对“自由”的理解已经远远不是以往那么幼稚的了,我们知道真正的自由是有着怎样的机制、条件与规则,也知道真正的自由是如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并有着怎样的伟力可以推动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自由,是这本书当中出现最多的字眼之一,它和各个领域结合,就变成了具体的诉求,比如经济的自由、社会的自由、信仰的自由等等,这些专家学者都有着扎实的论述,既不激进,也不保守,切中当前的诸多要害部位,令人信服。最后,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大家的落脚点几乎都是在社会的建构上。这已经成了最为迫切的一个“常识”。我们知道,自由的精神并非空中楼阁,而是需要肥沃的社会土壤。如果权力的触角在社会的各层面延伸得太远,就会锁住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如果将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为“政经分离”,政府限定了自己的职责,放宽了对市场的管制,创造了这三十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发展,那么,2013年的十八界三中全会已经有意识地表现出“政社分开”,将社会能够自己组织和运作的事情还给社会。当然,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的是社会自身的成熟,这表现在NGO(非政府组织)的建构与完善上面,否则,再多的个体都如同散沙。这些“常识”被书中的精英们用具体的学科理念表达得非常充分,正如李连杰说的:“比热情更重要的是专业能力。不是壹基金要改变社会,而是调动每个人心中的善,你可以通过壹基金平台改变社会。”这就是社会自我完善的途径,需要专业的能力,建构并运作合法的组织,然后激发出更加强大的集体能量,这也是人们能够自由创造的信心所在。一个具备“常识”、拥有“共识”的国度,总还是有所希冀的。让我们拭目以待。

漫谈《站在常识的一边-子云访谈录》的价值

《站在常识一边》告诉你,多做“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我信仰法律就是解决冲突。信任缺失是“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张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21次专业的执着地追问,21篇直面坦诚的肺腑之言。他们是:袁伟时、任志强、韩寒、李连杰、王石、冯仑、杜维明、王学泰、信力建、武克钢、张跃、杨鹏、荣念曾、郭庆亮、陈彦、杨煦生、王丽、黄居仁、刘润华、张翠蓉、吕文举。腾讯思享会主持人、记者杨子云在5年的时间里,对60多位来自实业界、法律界、思想界、文化界的影响力人物进行深度采访,直面当下问题,大胆设问,话锋凌厉。被访者大都坦诚相见,坦露肺腑之言。本书精选的21篇访谈,内容涉及当下众多热点议题,比如:政商关系、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法治专业主义VS专制主义、民办教育的空间、房价、政府公信力与社会信任、公益事业与社会发育、儒家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张力、以及“上帝崇拜”的宗教信仰,等等。被访者以他们自己独特的阅历、丰富的经验、渊博的学识、正直的品格、坦荡的良知,回应这些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他们的深入思考与洞见,无异于迷雾中的星星烛火,照亮前路,引领人们寻见有益于社会、让未来变得更好的共识。这样的思考和采访中,阅读中你会听到特别的论断:两千多年来,中国社会的技术系统有不少创新,但社会公共结构和公共治理似乎仍停滞不前,历史把问题留给了我们这一代人,在迷思中回到常识,从常识开始重新出发,也许是一条求解的路径,站在常识一边,也许能找到更多的共识。任志强:最好的政府计划是没那么多计划。韩寒: 我觉得随着互联网的开放,当社会压力足够大的时候,社会自然就会产生变革,我反对发动大量人民进行的暴力革命,这样的事情最后往往是心狠手辣者得天下。信力健:资本有两个天性:第一它天生是自由的,第二它天生是追求民主的。资本和资本之间,商人和商人之间,不是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未来,商人的力量应该成为中国社会的中坚。冯仑:我始终认为民营企业是清白的,是干净的,是合法的,是合理的,是合乎规范的,是道德的。这是我的基本想法。袁伟时:现在的危险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度美化。仁、义、礼、智、信,应建立在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基础上。否则,它只能为宗法专制服务。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是《站在常识一边-子云访谈录》最大的价值。让我们听到肺腑的真诚的时代判断音节,追问当今社会热点在这些被访者视域中的看法。

站在常识一边,把握时代脉搏

作为一名媒体人,杨子云无疑是成功的,本书即为副产品之一。本书二十一篇文章是其从近五年来的采访录中筛选出的一部分,因为“采访的这些人,触及的这些话题,表达的这些观点,汇聚在一起,是当代史的注解之一,值得把它们留在纸上”。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受访的这些“思享者”思维的宽广、表达的率真。他们说的都是真话、都是在重复常识,可是,这些无不体现了他们的勇气。他们期待自由、独立、平等成为普适的价值观,并推崇与之相应的制度安排。书中所列很多五年前的观点,一些改革的愿景,今天已经得到落实或正在落实,或是体现在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形成的《决定》中,其乃真知灼见,其洞察力和预见性自不待言。这些,今天读起来感觉更亲切。作为媒体和专家学者,能够畅所欲言,建言献策,针砭时弊,直指要害,这是时代的进步,是民主进步的体现,但这远不是目的。让普通民众能够接受这样的一种教育,换一种思维看社会、看生活,这样才能活得更明白。这样,才能渐渐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无疑,这对推动民主与法治的进步,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其中,有好几次访谈都谈到了信仰的问题,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探讨“流民、游民与社会动荡”的主题时,吕文举、杨鹏认为:如果教育和信仰能跟上,即便流民队伍膨胀,黑社会的后备军也很有限。印度的流民队伍庞大,但其没有严重的黑社会问题,没有那么多的城市暴力和治安问题,所以说,虽然流民多,但没有威胁到治安。这一方面赖于他们再怎么穷,社会能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最根本的一点,还是信仰对人心的安定作用。任志强认为,宗教是国家稳定的四大支柱之一,很多国家政治上出问题是靠宗教在维持。因此,他希望宗教也能成为维护中国稳定的支柱。可惜的是中国没有宗教,社会稳定也就少了一个支柱。尤其是在今天,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思想上没有任何的羁绊,这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国人没有信仰,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不光是没有,在1949年后,特别是“文革”十年,更是一个毁灭信仰的十年,其影响不是几个十年就能消除的。要建设文明社会,重塑信仰,应该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艰深的课题。令人深思的是,书的最后一篇是杨鹏的《把中国的上帝崇拜还给百姓》。他说:“近三十多年来,中国人关注的是经济问题,但以后政治问题会日渐升温,人们的注意力会从经济转向政治,会经历一个政治转型热的时代。等到政治转型基本完成后,我们有了规范的市场经济及宪政民主政治制度后,信仰问题一定会日渐升温,我们会迎来一个信仰热的时代。”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公益事业的人,也许,他对未来信息的提前感知是正确的。文字指瑕:1.第135页,倒数第四段的倒数第三行第一个“。”当删除;2.第137页,第二行第一个“,”当删除;3.第155页,第四段“李连杰,……印尼海啸。”与本页第一段重复;4.第233页“采访手记”前两段与第212页“采访手记”前两段重复,作为单篇发表尚可,作为一本书的前后两篇欠妥;5.第250页,第三段第二行有“他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的陈彦”句,不通。建议要么删除“他”,要么删除“的陈彦”;6.第258页,第二段第六行“……这种无知造成了在商业大潮,尤其是全球化的潮流席卷中国之后”中,“,”应为“、”;同段倒数第三行“……知道了我们自己原来还有很多好东西,当发现这些东西还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时”中,“,”当为“。”;7.第259页,第三段首行“在梵蒂冈就不会发生发生这样的情况”中,“发生”衍文;8.第232页袁伟时图片及简介同第211页,有重复之嫌,可承前省略;第262页、第56页杨鹏图片及简介亦如此。

天边一朵云

子云,英文名poe,我一开始不知道该怎么读,后来得知,是poem前三个字母,半个诗人。第一次看到子云是在普陀岛上,她穿了一件中式白色麻衫,上面绘了朵红莲,其人蓬松柔软,笑意盈盈,像一朵云一样飘过来。那是2009年,张小龙还在研究QQ邮箱、公知这个词还没有变坏、讲座沙龙不像现在遍地都是、言论环境天上地下,做深度思想的媒体人只有一小撮,她一 人担起一个《燕山大讲堂》,我们几个文青天真的做《子夜》,年轻,各种要担当,要启蒙……我们都是做着思想栏目的潇湘儿女,结识她才知道你走 的路已有前辈走过,你请过的人她都请过,你看过的没看过的书她都看过,像一个人孤独在山里练剑,找不到要诀的时候,有一个前辈高手从天而降, 轻描淡写,句句中要害。子云是我见过最有能量最霸蛮的女人,一件事情,你觉得已经做到80分时候,她一定卯足力气争100,一个嘉宾,你觉得请国内一流的就可以了,她会再 往上争国际一流。一段文字,你觉得已经推敲十几次差不多了,她会推敲几十次到每个标点。于是她成为希格玛“最危险的女人”之一,地球上好像没 有她搞不定的,那年,她孤身一人去临沂探那盲人,发动北京法学界联名救他;后,做起法律记者沙龙,再,五年撑起《燕山大讲堂》,打造《腾讯思享会》,她曾一天内采访法国前总理、欧盟总长、港大院长……再后来,她搞定韩寒、王石、潘基文、比尔盖茨……《站在常识一边》,结集了21个专访文字,关乎经济、信仰、体制、社会组织、传统、非常完整的架构体系,这是她多年修炼的精华,她的能量学识在这本集子里沉淀绽放,是一个媒体型学人的社会担当。在学术圈泡了若干年以后,我们像无蜜可采的蜜蜂,守着一个不那么繁盛的花园。绕不出的是老调常谈,不过时的是德先生赛先生的口号,十年前的改革愿望与今日别无二致,看这书感慨的是,一个社会该有的常识为何还要一而再强调?一个国家的梦为何落在一个女子肩头?那日,我们在草原的上都湖看星星,满天繁星,一个银河系横在眼前,子云感动得泪流满面,这更像我心里的她,一个时不时丢三落四想流浪在没了钟声的南屏街头的诗人,一个绝不妥协最后一定能如愿的宠儿,一个关心厥草和藤蔓的旅人。


 站在常识一边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