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裂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549566429
作者:[美] 弗朗西斯·福山
页数:380页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10)——保持开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本书有刘瑜专文导读“西方的危机?”。★《大断裂》是一部不但重要,还有野心的作品。它试图在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从而给陈腐不堪且风格化的争论注入活力并使讨论更为贴近现实。——美国著名政治作家弗吉尼亚?波斯特尔(VirginiaPostrel)★在有自由的地方,社会危机通常总有出路,因为自由允许并鼓励试错与纠错,从而避免了故步自封。在这个意义上,西方人隔三差五的“西方没落论”,与其说是一种幸灾乐祸的“唱衰”,不如说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报。福山的《大断裂》也同样如此。——刘瑜(清华大学政治学系)
【内容简介】
《大断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二十世纪中叶以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相继迈入了所谓的后工业时代,在这一时期,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进步给经济和社会的传统运行模式和组织方式带来了重大的改变,旧有的社会规范和文化价值也遭到严重的冲击,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普遍表现为犯罪率、离婚率、未婚生育率的大幅下降和社会信任度的明显降低,福山将此种种与“社会资本”有关的指标的恶化现象总结为“大断裂”。究竟何种原因导致了发达社会大断裂的出现?这是否是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不可避免的宿命?它们又是如何走出大断裂的?本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在福山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主义的不断膨胀尽管造成了传统权威和社会规范不同程度的消解,但基于个体理性和竞争关系自发产生的互惠利他合作仍然是形成各种形式社会联结和社会资本的基石。在新技术条件下,社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促成了社会网络的兴起,使得社会资本对于构建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更大,但等级制依然保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福山相信,即使面临技术、经济和社会的重大转型,社会秩序始终都会在既有等级制又有自发性的源泉中产生。大断裂不可避免,但社会规范的重建也始终可期。他列举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大断裂乱象逐渐消退、社会资本重新积累的若干证据,对此结论进行了说明。在本书中,福山一如既往地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制度表示了信心。他认为,现时代的后工业资本主义经济会产生对社会资本的持续需求,长远看,它也有能力提供足够数量的社会资本以满足其需求。他甚至对技术发展能够帮助人类生活实现人的整全性表示出乐观。在社会和道德领域表现出的历史周期性,需要也终将通过人类自身重建社会秩序的强大能力来克服。

书籍目录

导 读 西方的危机? / 刘瑜
致 谢
第一部分 大断裂
第 1 章 也算“导言”
第 2 章 犯罪、家庭和信任 :怎么了
第 3 章 关于原因的一般看法
第 4 章 人口、经济与文化方面的原因
第 5 章 女性的特殊作用
第 6 章 大断裂的后果
第 7 章 大断裂不可避免吗
第二部分 论道德的谱系
第 8 章 规范从何而来
第 9 章 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
第 10 章 合作的起源
第 11 章 自我组织
第 12 章 技术、网络与社会资本
第 13 章 自发性的局限和等级制的必然
第 14 章 超越“76 号洞穴”
第三部分 大重建
第 15 章 资本主义将会耗尽社会资本吗
第 16 章 过去、现在与未来的重建
附  录 附加材料及其来源
注  释
索  引

内容概要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Fukuyama):日裔美籍学者,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弗里曼·斯伯格里国际问题研究所奥利弗·诺梅里尼高级研究员,此前曾任教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尼兹高等国际研究院、乔治·梅森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曾任美国国务院政策企划局副局长、兰德公司研究员。著有《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信任》、《十字路口上的美国》、《政治秩序的起源》等。现居加利福尼亚。
译者:唐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主要从事知识社会学与海外中国学研究。


 大断裂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总要经历各个周期。个人主义的崛起,社群主义的衰退,是否会出现制度上的危机?不同于乡间邻里熟络相知的旧式社会,自顾不暇的个人主义忙碌于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是时代的进步但在同时或许也导致了人情的退化。新意识形态的“个人主义”更倾向于内嵌于“我的责任,你的权利”的人本主义,而不是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这种价值下的认可,催生人们的参与精神与分享意识进而使民主制度得以运转。自由和平等是迅速发展于信息时代的两种重要意识。以网络为中心扩散的开放信息,使得人们面临更多的诱惑。不同于被框架束缚的人生和选择,崇尚解放人性和追求自由。在工业时代渐行渐远下,多数欧洲国家和日本的人口负增长、美国和北欧很大比例新生儿为非婚生产、政府公信力和人们往来的缺失,也是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人们从前现代社会通过父亲与家庭及封建领主和仆从此类与生俱来且自生而死不易改变的“地位”联系,发展成契约履行完毕即可中止的社会规范。对于不同约束和规则的观念差异,不同观念的碰撞成为革命产生的基础。文化多元性的社会,使得人们对于思想接受度的差异可以共存,而不同文化也无所谓高下正确与否,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或许是信息时代的另一特征,任何以往时代都无法抗衡现今思想的激烈碰撞。断裂,必然的过程却并非结果。
  •     最近,有关美国的新闻主要有三条,一是希拉里与特普朗的总统大选电视辩论,二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警察枪杀黑人事件,三是美国新泽西州列车撞车事故。 三条新闻说明了什么呢?除了美国大选,乍看给人一种“美国也乱套了”的感觉,但细想这不过是美国社会的一副常态而已。媒体历来偏好报忧不报喜,尤其是有关异国新闻时,而中国的媒体又特别热衷于报道美国枪击事件。 美国社会是不是真的乱套了呢?不过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即美国人强烈的忧患意识。为此,我们时常听到美国人唱衰自己,诸如美国衰落、美国末日到来、美国即将崩溃之类的耸人听闻。然而正是这种忧患意识,使美国化解了一次又一次危机,至今仍保持着超级大国地位。这一点应深为中国所学习借鉴才是。 福山在其《大断裂》一书中延续了美国人这一危机意识与反思精神。这本书写于1999年,他将上世界60年代中到90年代初,西方世界在向后工业社会或信息时代转变过程中的一系列社会失序、社会越轨现象,诸如犯罪率、离婚率、未婚生育率的大幅上升与道德滑坡、社会信任度降低等,称之为“大断裂”。 福山主要从“社会资本”这一角度展开分析与衡量。所谓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是指一套为某一群体成员共享并能形成合作的非正式价值和规范。它强调的是自发、自主、自治精神,对于公民社会的缔造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福山指出“没有社会资本,就不会有公民社会,没有公民社会,就不会有成功的民主。” 但是,社会成员之间所共享的这些非正式价值观或规范并不一定带来社会资本的水涨船高,因为它可能是破坏性的。这不免使人联想到遍布中国社会各个角落的潜规则,它虽然未被明文写入社会章程、法律,但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每个社会成员。所以福山特别强调,能够带来社会资本的非正式准则必须包涵诸如诚实、互惠、守诺这类社会美德。 福山在评估社会资本的变化趋势时,是从社会越轨(social deviance)这一负相表现进行衡量的,包括犯罪情况、家庭破裂以及关于信任、价值观和公民社会的调查资料。导致社会越轨增多的原因可以一句话来总结,即一个复杂的信息时代的来临对传统社会规范和文化价值所产生的强烈冲击。 社会大断裂具有梯度性特征,在欧美国家表现的最为明显,而同时期的亚洲高收入社会(日韩新加坡港台)的则不那么明显。福山认为,大断裂深受文化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大断裂可以避免,文化最多是使这些问题延后出现。 大断裂固然不可避免,但社会规范的重建也始终可期。福山乐观地相信,人类会根据自身的内驱力(天性)与自发力(理性)重新塑造社会发展的道德律令并最终走向互惠合作。实际上,这种基于天性和理性来化解大断裂的办法无非就是一个公民社会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主动的调试与改革。所以,透过福山提供的一些材料依据,我们也可看到,从60年代到9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大断裂乱象整体呈现出一个“潮涨潮落”的趋势,诸如犯罪率降低、大家庭的回归、新兴的志愿组织、社区归属感增强等,社会资本重新积累回归。 但福山也特别提醒我们,“社会秩序的重建不仅仅是依靠个体与团体去中心化的相互作用,也需要通过公共政策来重建它。这就需要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意即强调政府在创造社会秩序方面要有一个清晰的边界。这一点对于总是习惯“一把抓”的中国政府而言不啻为一大借鉴! 照此来看,我们似乎正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上个世纪的这一老路上,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即中国社会的大断裂时代。 这方面的事例俯拾即是,主要表现为特权垄断、贪污腐化、执法暴力、言论限制、假冒伪劣、有毒食品、学术造假、校园暴力、电信诈骗、语言污染、造谣、炫富、性滥交、离婚率上升……打住!这些每日都在密集滚动上演的社会失范行为,消耗、透支和吞噬了这个国家大量宝贵的社会资本。 中国如何走出大断裂?大而言之,在国家层面应进行彻底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建立一个有限政府;在社会层面要积极培育公民社会,比如鼓励志愿结社活动;在个人层面则是作为个体的我们,应养成健全的现代个人主义人格。这应成为我们的一个共识。 总而言之,大断裂不可避免,大断裂需要大重建,大断裂过后带来新和谐。 行吾,2016.10

精彩短评 (总计32条)

  •     福山的每本书都能找到那些熟悉的议题,思考的连贯性如此重要,只有对这些熟悉的议题进行跟多更深入的思考,才能写出《政治秩序的起源》
  •     只看了第二部的两章还没看完,这两章试图论证人的社会性是随着基因与生俱来的,而不是后天习得的。翻译不错,大部分观点虽然都在别的书上看到过,但有如实的概括某个比如哲学家的观点,再论证他的观点的局限性,挺严谨和系统的,期待能有新的收获
  •     理论类的书,看的小费脑,需要在脑子很清醒的时候看,看完了,应用在自身,找找家庭矛盾的社会性因素,自查一下,感觉对家庭和谐有很大促进作用。
  •     花了1个月才读完,讨论资本主义问题,关于社会问题的思考方式可以应用于我们一些社会的思考,比如依托传统的道德如何重建或转化,关于女性男性对于家庭作用进一步对于失业犯罪出生率的影响,福山的分析构架还是挺乱的逻辑也不够严密,但确实助我想通了一些问题
  •     我们经常说“外国的月亮未必圆”,其实这背后代表的是我们的一种无知,一方面认为外国的任何事物都会有一种美好的状态,而真实体验后发现这种期望落空了。每个社会都会有其自身的问题,福山提到的社会资本消耗从而社会和谐指标下降是源自西方个人主义的过度发展,其实这样的鸿沟任何社会都广泛存在。世代差异引起的社会分裂恐怕是我们未来要面对的困局之一,无论是英国脱欧还是台湾反服贸运动,代沟从一个沟通上的障碍终归变成了撕裂社会的力量。福山是乐观的,他认为人类生来就拥有合作和共赢的协调基因,而这种基因总是会长期战胜自私与愚昧,可是问题在于这样的人类本性是否会被社会化。福山旁征博引了大量的跨学科材料来论证合作的起源,等级制的意义与网络技术对于社会资本的影响,但是这样的论述有些琐碎且无说服力。不过总体来说,还是颇具启发。
  •     ★★★☆许多观点现在看来依旧有用,熟悉的很。
  •     “对于技术发达国家,自由民主体制只能是唯一选择;而在社会和道德领域,历史却表现出周期性,社会秩序在许多代人的时间长河里兴衰起伏”。福山依然坚信自由民主体制的终极性,但对于社会秩序的发展变化,却只是寄希望于“人类在重建社会秩序上与生俱来的强大能力”,就显得不那么笃定了。
  •     看完后回味一下其中的观点,其实阐述的一些很多都看过了。第一本福山的书,也真有些畅销社科书的影子,好在确实很容易读进去。大断裂是不可避免的,第二部分拿出的例子和剖析的过程很有趣,但是对于福山一直提到的社会资本还是没怎么具体搞清楚。
  •     很有用
  •     更像是综述性的著作,确实没看到独创性的观点和理论。还是值得一读的。
  •     书三星,对我有启发加一星
  •     啰里啰嗦!补过挺有启示,对于我们认识和思考当下的中国。
  •     如果说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大断裂”,也是在提醒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部佳作。居安思危,饮水思源。
  •     福山对西方文明有可能会产生衰落的思考,也就是对目前民主社会的发展方向的担忧。自由主义的过度崛起,社群社会的走向下坡路,导致人与人纽带关系的减弱,从而导致由公民社会的小范围自治走向散沙状态,的确会导致民主制度的衰退。从家庭,犯罪,信任度三方面进行解释,虽然每一方面都不足以完整阐述这种文化断裂的缘由,但也是相关变量。新型网络社交的兴起,是否能替代传统社团,并产生传统社团内的共同价值观与凝聚力,目前还是未知。对于公民社会能够支撑民主制度的论述,已是确论,正好可以反观天朝。公民社团缺失,公民社会无效,一团散沙,确实没有民主的基石。虽有若干松散团体。但我不认为每天为了行车路权你争我抢到一群人组成的社团会有对社会价值的正向贡献。此种社团往往会有一种排外的优越感。例如3K党。
  •     福山的作品,往往都是受到前代学者的影响,比如《历史的终结》受到科耶夫的影响,这部《大断裂》感觉也是受到波兰尼《大转型》的影响,不过,他的论证方式更像是从社会科学角度,而不是经济史的角度。感觉他的写作方式,缺乏清晰的条理和结构。
  •     关于社会资本和合作的论述有些启发意义,个人感觉对学经济学有点用处,第一次接触社会学。
  •     立足于个人主义谈断裂,强调近现代西方社会以信任、利他等品德为代表的社会资本逐步消耗的过程。断裂部分的社会学数据还说得过去,进入人类天性渴求秩序就彻底混乱,想动用生物学研究成果,却总感觉论证不踏实不严密,最后,匆忙地甩出政治和宗教两条解决方法,右的感觉要直回远古社会了。
  •     这几年的目标是多看看非虚构。这本书大概是……瘦而不柴的感觉吧
  •     8.0?!确定你看完了吗
  •     里面有很多出其不意的观点,挺有意思的。看完这本书,可能会打消一部分人悲观的态度吧。第二部分的生物学要素太多,有些读不下去。
  •     还行吧 不过感觉松了点
  •     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路,我们在重复。只是我们是否有足够直面自己问题的胸怀和勇气?一味的粉饰坑的只会是自己。
  •     福山名气很大,论述却一般啊。。。过几日再看看“历史的终结”
  •     现在的断裂只是为以后的崛起积累力量
  •     这个很水……
  •     为什么感觉有点“前后失据”,最后那章感觉还没写完就草草结束了...
  •     没有什么新观点。对人类学也充满偏见啊。
  •     第一次读社会学的书,受益匪浅,原来很多东西内在联系如此不易被发现,但是又牵一发而动全身
  •     作者尝试从跨学科的整合方式去探索未来社会秩序的重建问题,如果要深入详细论述必然不是这样一本书能了解的,就像是《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样,是一种试探性的尝试。尽管论证最终没有很强的说服力,但是结论却有很强的吸引力,吸引变革中人们去探寻。
  •     历史注我
  •     极富启发。但如果认为这仅仅是“西方的危机”就错了,中国社会同样面临着“中国特色的大断裂”,但我们却缺乏同等质量的思考,还以为那只是西方的问题,而中国自有自己的问题
  •     车轱辘话来回说的典范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