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 西夏 金 元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2
ISBN:9787549533688
作者:【日】杉山 正明
页数:536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辽 西夏 金 元”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专家杉山正明撰写,复旦大学教授姚大力推荐,直接涉及的是9世纪后半期至14世纪末大约五百年间的历史。作者没有像中国人通常惯于接受的那样,依照“唐—五代—两宋—元”的历史变迁主线来呈现公元10到14世纪的中国史;相反,被很多人想当然地看做是阻断、破坏了本应由两宋来实现的国家统一大业的夏、辽与金,不再仅仅是出现在音乐正剧里的几段不和谐的变奏或插曲,而都在本书中担当起积极和正面的主要角色,由它们来贯穿从唐到元这一时段的中国史进程,作者认为本书所涉五百年乃至六百年间历史的整个进程,正是开启欧亚大陆世界史和中国史邂逅、交锋的六百年。

书籍目录

推荐序
前 言 世界史中的中国史
第一章 巨大变革的前奏
起始发生在何时
安禄山的光与影
欧亚大陆中的“安史之乱”
走向分权化的漫长时期
第二章 走向契丹帝国之路
看不见的一条越海之线
奔向帝国的助跑
契丹与沙陀
成为真正的掌权者
阿保机与李存勖
第三章 走向南北共存的时代
两轮升起的朝日
南北并立的模式
东丹王的传说
契丹帝国的抱负
第四章 访问已消失的契丹帝国——眺望历史和现在
穿越千年的时空
辛苦与乐趣
旅途中的思索:中国还好吧
两幅英雄的画像
给人冲击的皇帝陵
契丹与桃花石、契丹与蒙古
第五章 亚洲东方的多国体系
西夏与李元昊
女真族的联盟大金国
第六章 在欧亚大陆超地域帝国蒙古的统治下
蒙古的出现
走向史上最大的陆上帝国
陆海超地域帝国
体制化的国家经营
整合的非欧•欧亚大陆世界
结语 通向全球化时代之门
附录
主要人物略传
历史关键词解说
参考文献
历史年表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杉山正明,1952年出生于静冈县。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在该校研究生院文学研究专业修满博士课程。曾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讲师、京都女子大学副教授,现为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专业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蒙古古代史,从中央欧亚大陆游牧民的视角描绘的新世界史图景受到高度评价,于2003年获第六届司马辽太郎奖。主要著作有《大蒙古的世界》、《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的兴亡》、《耶律楚材及其时代》、《游牧民眼中的世界史》、《蒙古帝国与大元兀鲁斯》。
【译者简介】乌兰,蒙古族,1954年4月生,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1986年至1987年,赴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进修。2004年至2005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做访问学者,开展蒙元史方面的研究工作。出版有学术著作《<蒙古源流>研究》、《<元朝秘史>校勘本》等,用汉、蒙、日、英等文种发表了几十篇学术论文。
乌日娜,蒙古族,1953年11月生,内蒙古外国语职业学校专职教师。1989年、1996年曾两次前往日本,参加国际交流基金日本语国际中心日语研修活动。曾多次担任日语口译工作。


 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 西夏 金 元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按传统的理解,上本讲完了宋朝,下本讲明清,这本应该是讲元朝。而这本也的确讲了元朝,但前边很大的篇幅用来讲从唐朝以来贯穿宋朝同期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其中辽的部分最重,超过全书三分之一,之后是西夏、金,最后才是元。这套丛书是我刚开始接触真正的中国通史,很是澄清了之前模糊既定的一些概念。比如对少数民族政权和习惯上所谓的汉族政权的并立关系——如果能将唐算作汉族政权的话,而事实上真算不得。辽为契丹民族建立的政权,成绩卓著,也曾与北宋结下澶渊之盟的佳话;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位置相对偏一些,但却是很长时间内不容忽视的一支力量;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起步晚,但势不可挡,掠了徽宗、钦宗,灭了北宋;元自然是成吉思汗号召下的蒙古族建立的政权,而且东突西进,建立了前所未有的贯穿东西海陆并发的大帝国。从书的角度来讲,一方面推荐,是因为能够将向来不被重视的少数民族政权,特别是蒙元和满清以外未在地域意义上真正统一过中国的少数民族政权和汉族政权放到完全公平的位置上讨论,特别是两宋期间,使读者能够更清楚客观地明了当时的局势。另一方面有保留意见,是不能完全认同作者的写法和态度,着墨严重不,对缺乏研究的普通读者来说心存遗憾,而作者不失偏颇的个人观点个人喜好和个人倾向与普及性通史读物的定位还是有差距。这都谈不上绝对的好或不好,总之可读性还是很强,如何理解见仁见智。摘录收获以下:——作者所说的“小中国”与“大中国”的区别,并不完全是就“中国”版图的面积的大小而言。更重要的是在以“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亦即以汉文化去覆盖全部国家将于为理想治理目标的“小中国”,以及一个能为不同人群的不同文化提供多样性发展空间的“多民族之巨大中国”之间。这是两种不同的国家建构模式之间的区别:一种是外儒内法的专制君主官僚制模式,另一种则是从汉地社会边缘的内陆亚洲边疆发展起来的内亚边疆帝国模式。后者萌芽于辽,发育于金,定型于元,而成熟、发达于清。——赵匡胤刚登基之时,这期间的任何政权,即使是北宋政权,都完全不具备权利的正统性。北宋只不过是沙陀军阀序列上的一个成员。北宋之所以没有像先前的那几个政权一样超短命,首先在于柴荣所打下的基础,还有赵普那样国家建设和政权建设的接触设计师。与此相比,契丹帝国其实已经先于北宋具有国家的形式,早已建立和巩固。厓山一战甚为惨烈。作者认为文天祥的垂死抵抗没有意义,从狭义的民族主义看自然不赞同,但任何个人的确是无法逆大势的。前面对于蒙古政权内部各种包容联盟有很多内容介绍,所以我也犹疑怎么印象中都是元朝统治非常残忍,特别对汉族极为严酷?作者提到,所谓蒙古、色目、汉人、南人的四等级身份制度仅限于后来所回复的科举应试的极小范围。若果真如此,倒好。待再读其他历史书籍求证。还有,元朝相对后世是开放的,发展贸易,各种联合。北京雏形在安禄山的幽州时代,但真正成为后来大首都大城市却是成型于元朝对大都的建设。毕竟从元朝开始,至清朝解体,中华在一般意义上是完整统一的大国家,在这个意义上,对元的了解还极不够,亦需要继续在其他书籍中学习。
  •     对我这样一个业余爱好者来说,杉山正明是这一系列书的作者里最出名的几个之一。早前就知道他其他几本书,比如游牧民的世界史,忽必烈的挑战。但真正读他书这是第一本,总体感觉大概介于三星四星之间。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不同于普通人历史观念的角度,即所谓从北方游牧民族,内亚帝国的角度来切入。这一角度也许并不是作者的发明,因为以前看过的苏秉琦先生关于远古史的书里,也有这种多中心的,不以中原为主导的论述。毕竟我不是专业历史研究者,所以不敢妄言所谓国内史学界的观点,但大概也是逐渐在变化的吧。这种不同的角度带来的就是对一些认知的刷新,比如从中晚唐开始以契丹和沙陀的并立作为主线描述。近几年里我看的比较多的历史是魏晋南北朝和残唐五代,其中投入特别关注的是北齐高家和后唐李家。似乎是中学的时候做文言文阅读最早知道李存勖的三支箭,随后对这一段产生了兴趣。而之前对于沙陀的印象主要是梁晋争霸,即认为李存勖的最主要主要对手是后梁。而本书修正了这一错觉,即契丹当时已经成为匹敌甚至实力超过沙陀的存在。另外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描述是关于沙陀和契丹军事力量的差异。作者写契丹军更多是所谓善于铺开作战的骑射兵,而沙陀是擅长所谓“密集突击作战”的骑兵,似乎是轻骑兵与重骑兵的区别?由此联想到我原来考虑过的一个问题,就是南北朝以及隋唐早期时骑兵是有所谓“甲骑具装”,“身备三仗”的重骑兵套路,但是似乎到了后来慢慢消亡了(虽然再后面又有了铁浮屠铁鹞子)。那么这种重骑兵转换轻骑兵的时期是否就是沙陀和契丹这一段?以及这种原因又是什么?本书还对于我的另一个盲点——蒙元中后期历史——做了很好的扫盲。之前确实不知道忽必烈时期在西方和北方的其他家族成员是不服从中央政府的,以及知道了中间有这么个叫海山的大汗曾经得到蒙古最广大范围的支持。优点说完说说缺点。首先是矫枉过正,作者对汉语世界的史书,甚至所有中文文献怀有一种似乎是固有的神经质式的偏见。固然我们都知道修史的人会有曲笔,有春秋笔法,有为当时执政者正统性服务的问题,所以有所怀疑是一件好事。然而作者的态度就不仅是怀疑,比如选择性地描述沙陀和契丹的野蛮行为,比如说用“凌迟”的出现来质疑宋朝的文明程度,比如把蒙元败落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天灾等等。一味地美化游牧民族,和一味地美化中原王朝有什么区别?感觉就成了为了唱反调而唱反调,用偏见来抨击偏见。作为写书或者写文章的人,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应该是让读者觉得你理客中,令人信服,而不是看出你的偏激。书的另一个缺点是篇幅分配非常莫名其妙,这一点已经有很多人说过了。标题是辽西夏金元,但契丹占了大半,西夏和金几乎没有,元大概比例合适。不得不吐槽作者还非得插进去一章自己考察的笔记,有这功夫写点西夏行不行?当然,兼听则明,对于广大被教科书洗了脑的群众们来说,本书的这种论调还是值得稍微听一下。然而这样的群体里会有多少人看这套书呢?
  •     個人以爲,本書最精彩的部分其實是姚大力先生所寫的《推薦序》。姚先生不但提要鉤玄地指出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更重要的是對於作者所謂“小中國”轉身爲“大中國”,從國家建構模式的區別方面進行了精到地闡發。姚先生之序名爲“與唐宋變革並行的故事”,就不僅僅針對著草原民族,而關涉於東亞歷史上由中古向近世轉變的另一條線索。對於本書的缺陷,姚先生也有所涉及,比如作者對漢文史料的“偏見”。除此之外,我個人對此書還有一些不滿,這或許是姚先生在推薦中不便說的,也或許只是出於我的淺陋。本書最大的意圖在於打破以“漢文化”爲主軸的歷史敘述模式,強調北方遊牧民族在東亞歷史上的影響。至少自秦代以來,北方的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回鶻,乃至偏西的吐蕃等遊牧民族,始終是中原王朝無法迴避的對手,而且,北方始終未曾完全被納入中原王朝的政治、文化體系。也就是說,北方是與中原文明完全相異的外部世界,具有獨立的傳統。歷代“正史”及在野撰述,都將北方視作未開化的“夷狄”,自然是華夏文明的一種“偏見”。尤其是遼、西夏、金、北南宋的鼎立之局,更足以證明北方文明之不可忽視。跳出中原王朝的“正統論”,對於全面認識傳統中國乃至東亞、東北亞的歷史,都是應該且必須的。但是,在我看來,作者似乎又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即將北方遊牧民族政權視作了600—1300年間東亞歷史的絕對核心,北宋、南宋固無足道,甚至唐代中後期也成爲了回鶻的附庸。揆諸歷史,恐怕是很難令人信服的。北方遊牧民族首領或許會有自己必將會已經主宰東亞的雄心或意識,但其在當時歷史上的影響力,未必能夠達到。而如果站在遊牧民族的立場來看待這一切,與以前站在中原王朝的視角又有何根本的不同呢?如書名所顯示的,遼西夏金元被作者視作了“征服者”,各族群以其強大的武力“征服”了草原以南的農耕社會。因此,本書的描述尤其集中於如何“征服”上,對於契丹與沙陀等等的戰爭敘述尤詳。如果說唐宋變革是以精神的變化爲根本,則“小中國”向“大中國”的轉變則是依賴於武力來完成的。由此會予讀者一個印象,即草原民族是憑藉武力獲得了東亞霸主和中心的地位,且這種武力的威力,除了自然因素之外,無法抵擋。無意之中,作者對此種武力表示了欣賞,對於由於氣候的因素造成的契丹等未能完全征服中原表示了遺憾。可是,完全由武力、由強權建立起來的“國際秩序”,難道不值得警惕嗎?2014年3月25日匆匆草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这是一部契丹、西夏、金、元的历史。这种民族史自己没少见,因此感触也很深。主要体现于契丹的作用,西夏的历史,元的地位,对于书中所说元朝建立开创了陆路、海路齐盛的东亚时代,感到十分新奇。
  •     【西图】粗粗翻完,不喜欢这个书的调调,这个系列的书一般
  •     这个傻逼完全在胡说八道。完全受不了一看见“颠覆汉本位”就觉得窥见历史真相的人的嘴脸。具体数据都懒得举,文化和生产的发达北宋要远远优于契丹。颠覆传统的就一定是事实?小国荒民而已。通篇只做了一件事:褒夷贬华之下宣扬日本人一直以来扭曲的自卑和所谓的正道。
  •     两星给姚大力先生的序。原先对日本学者印象一直很好,竹内好,沟口,宫崎市定,谷川道雄都给人不少启发。读了这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后,印象越来越差,要么毫无章法,要么自以为是(本书作者尤其自大)。已经读完的八本,除三国、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三本比较好之外,其他都不值一读。
  •     觉得视角新颖但是翻译的貌似不是太好啊
  •     颠覆了我对辽、元的一些看法,另外算是把天龙八部和射雕三部曲之间的几百年串起来了啊啊!
  •     对契丹的极力美化,对中原史料的极力否认。
  •     这不是一套通史
  •     纠正滞纳中心史观很有用,事情就是这样!
  •     中心思想:我大和民族血统纯正,国体万世一系,而你们中国人,都是杂种。
  •     这本书其实是这套中国通史中最有意思的一本,衫山正名并没有从大中华的视角上来回顾那段历史,而是采取了北方游牧民族证券的视角来书写北方政权。可以说这一本除去关于元的部分,其他是和宋的那本平行编著,有意思的是如果将这两本放在一起看,则似乎很多内容是对立且冲突的。这本书虽然给出了很好的视角,可是全本充斥着反中华正统主义的历史观,且描述过程中很少使用量化或者实务对比而是笼统的贬低南部文明。如果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概念,那么长期以来忽视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观的确存在问题,可是近代以前的领土观念、民族观念和国家观念和今天并不一样,历史研究也需要语境,而不是偷换概念和改变主题。过分强调非汉民族的某些先进性和历史贡献,是否也和伪满洲国立国时期的殖民主张有关呢?那我可以写琉球传么?给三星是因为独特视角。
  •     结构有点大合理 有些看法与国内主流看法确实有差异 不论对错吧
  •     将长期以来遭到正史学家轻视的“蛮夷之国”如契丹西夏大金等地位拔高,纳入大中华体系,颠覆了一贯的“中华本位主义”思想,而对一直以来视为正统的宋朝和民族英雄多有贬抑,言语之间个人主观偏见明显
  •     从非汉族的立场审视辽西夏金元与两宋并立的历史
  •     很多地方不严谨,作为历史读物还算比较有新意。
  •     因为不相信汉文史料,又拿不出其它可信的史料,活脱脱的把辽、金、西夏史,写成了五代史。如果不是在蒙古史上的功底,本书可谓失败至极。不过,关于胡汉关系的一些观点,还是非常有价值的,值得一读!
  •     表述方法有点。。。不能接受
  •     充满了对所谓“中华王朝史观”的厌恶,抓住一点证据便大肆铺排,充满情绪地重复了一遍又一遍,读来令人非常不适。
  •     有启发,关于辽的见解,不认同他是中华史的附属,而是当时中国的实际代言人。不过,作者对中国史书似乎没有好感,不过作者说的日本史书的真实。。。呵呵呵,看看近代我不多说。
  •     大中华历史的草原支线剧情
  •     可能是我第一次读与草原民族有关的历史,我觉得这书很有意思。
  •     如何理性的认识中国史,此书带来了冲击并促使反思。
  •     与其他几册相比稍差。作者有些浮躁。
  •     前2/3讲契丹和沙陀族政权共存的时期,特别是耶律阿保机时期,后1/3主要讲蒙古帝国形成。作者有时候矫枉过正的贬损嘲讽让人不舒服,比如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     已经是讲谈社有关中国的历史的第八本了,这本更准确的来说,应该属于辽、西夏、金和元的历史。 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帝国,我们习惯称“辽”;曾压制过北宋、并签订“澶渊之盟”,但于1125年被金所灭; 1038年李元昊建立西夏,1227年被蒙古所灭; 1115年女真族人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与北宋有“海上之盟”,1127年灭了北宋,但也于1234年被蒙古所灭; 1206年由成吉思汗创立的蒙古国,在其孙忽必烈时期形成了覆盖欧亚大陆之海陆世界大帝国,我们习惯称为“元”,1388年被明朝所灭。 元是历史上疆土最广阔的国家,多民族融合;同时代契丹--辽、西夏、金并存。
  •     从小中国到大中国的思路很有启发,对于传统中国中心史观的批判则显得过犹不及
  •     和我们印象当中的少数名族不一样,但仔细想想,好像也一样
  •     其实还不错了
  •     满篇脑补+偏见,结构散漫混乱不成体系。杉山正明真是日本东洋史学界之耻
  •     终于,长在边地的人开始生出对非汉地政权一丝遥远的兴趣。
  •     修正主义,矫枉过正
  •     挺喜欢杉山正明的视角的,他比较怀疑中华自居的这种看法。至少提供了一种比较新颖的视角。记得谁说过,历史实际上不可能还原真实,只是提供一种逻辑,使它能够合理存在~
  •     一本情绪化严重的书。作者在破除“中华本位主义”、将中国置于亚欧更大历史背景中的同时,又无可救药地滑入“草原本位”、“逢中必反”的极端。作者对汉文献的厌恶贯穿全书始末(汉人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歪曲历史),但这并不妨碍他采取双重判断标准:于我观点有用的,就是真的,于我观点无用甚至相反的,那就是假的。这使作者一方面站在道德的高度上花了不少篇幅批判欧阳修的欺世盗名和司马光“可怜的”精神世界(并以大无畏的自得夸耀日本历史学家的直白坦率),一方面紧紧抓住若干孤例作为其全盘论证的支撑。譬如,作者因“凌迟”的存在而断然否定两宋的文治,甚至,连“文明”都不予承认了。譬如,作者对战争中汉民族与草原部落军队的作为作了一边倒的描述:凡辽金元军队攻破城池一律“扶老携幼、百姓来归”,宋明军队则无不“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     日本人各种小心思唧唧歪歪指指点点,语言上也不讨人喜欢,日语表达太奇葩经常不知所云。这套书还卖得很好的样子?大概系皮相故。巨烦强行植入的各种日本史为嘛不删掉, who cares?最前的推荐序倒是值得一读。
  •     完全否定了中华文化,将蒙古文化神化,充满了激烈而偏执的观点。
  •     烂不是一个字
  •     可怕的偏执狂,作者对中国传统史学家的鄙夷也使自己失去了思考能力
  •     可读性当然值得肯定。视角上,从世界史,尤其是东亚史的角度探讨了唐末至明初的中国,作者更多还是把重点放在政治历程与制度设计上。对辽的书写十分细致,超出预期,反倒是对元的交代十分简略,最后却又给了一个相当高的评价,也许作者是为自己的作品《忽必略的挑战》有所保留吧。想想哈佛中国史里罗威廉写秦汉,其实也一样。
  •     四星-。这套书终于过半,泪。这本打分略难,因为作者动不动就汉族狭隘阴谋论的立场和口吻确实让人难以忍受,口口声声“如果以中华的视角”,却忘记了自己也只是“夷狄的视角”,反正不客观和太情绪化的讽刺总归是哪里有点问题。个人对史料的了解甚少,无法作评,但公平与否,这风格都令人不爽。不过换个角度来看,对契丹、沙陀、西夏的叙述确实有趣,女真篇幅太少,蒙古那段也可以一读。只能说太过傲娇和片面的情绪化是问题吧。BTW:为什么一说到后期统治糟糕的就说对方是“脑子出了问题”,噗。安禄山脑子出了问题,史思明脑子也出了问题,还有那个谁……囧囧。总觉得一瞬间跳TONE到了植物大战僵尸。
  •     有一些新视角,但是个人不太喜欢
  •     看日本写中国的历史,确实有收获
  •     日本学者以考据精深,把握细节为长,然而杉山正明的这部书中全无如此感觉。如果散文化的笔法和啰哩啰嗦的日式语气可以归咎于这本书乃面向大众的原因,那么事关诸多历史结论之处却仍然是空中楼阁,充斥臆想,这就不免令人怀疑。
  •     偏重于事实讲述,对辽的夸大,对宋的贬低,不知是否是极端化,总之无法说服我,用另个角度看中国,颇然有趣。序写的真是好。
  •     卷八(辽西夏金元)12/28--1/24断,2/1继续--2/11
  •     像是正处叛逆期的历史学家,笔下情绪足但轻飘飘。但还是要给视角加一颗星
  •     三分之二的篇幅在写五代和辽关系史。三观颠倒的一本书:司马光的阴暗心理,大辽才是中华正统,北宋不过是沙陀政权的延续,没有檀渊之盟,宋文明早灭亡了,辽文明比宋文明还辉煌(笑喷了,全辽文就薄薄一本,全宋文300本)南宋破坏了新檀渊之盟,引起蒙古军的惩罚(国民政府在1937年没有投降,拒绝了大日本帝国的和平计划,引起了连续八年的膺惩,破坏了大东亚共荣)
  •     很“反动”的史学观,但还是带着抵触读完了,当然提供了不同于传统中华中心观截然不同的视角。之前读游牧民的世界史也是这种感受。
  •     这本书水平最高骂的也最多。 结构上很有意思,第六章的游记很有趣。
  •     本書視角較為獨特,從邊緣看中心,從夷看華,對傳統中華中心主義有較深刻的批判。當然許多論述還是有瑕疵的,對中國傳統史學抱有一定的偏見。此書對遼的敘述所佔篇幅過大以致西夏金元都只是草草論述,且對元的論述中過分重視其遊牧民族的特點,而忽略了其對宋代的繼承。
  •     直接看忽必烈的挑战好了,此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