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宇宙

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2
ISBN:9787806883969
作者:萨根
页数:244页

作者简介

大家手中的这本《神秘的宇宙》(英文原名cosMos)是世界天文科普史上最为成功的著作之一。也许单纯地用“科普读物”这个词已经不能准确地形容这本书。作者在书中通过诸多不同领域的史料不仅对天文学中最为本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同时也特别地对人类本身的问题进行了涉及和讨论。天文所推崇和培养的精神包括对教科书和其他书本内容的质疑态度,以及对于教师和专家所言的质疑态度。《神秘的宇宙》出版至今,天文学又取得了极大的进展。通过天文观测,目前我们已经在相当精确的程度上知道了宇宙的年龄,并且得到了诸如宇宙中可见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精确的比例等信息。就在不到一个月前,三个不同的天文学家小组公布了直接拍到的太阳系外行星系统的图像。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宇宙的边疆
第二章 宇宙的音乐
第三章 宇宙的和谐
第四章 天堂与地狱
第五章 神秘的红色行星
第六章 旅行者的故事
第七章 夜空的脊柱
第八章 在时空中旅行
第九章 恒星的生命
第十童永远的尽头
第十一章 永恒的记忆
第十二章 银河系百科全书
第十三章 为地球呼吁
附录1 谬误归约论和2的平方根
附录2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五面体
附录3 从《大众天文学》到《宇宙》
附录4 萨根和《宇宙》

编辑推荐

《神秘的宇宙》出版史上最畅销的英文科普著作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长达70周、销量600多万册同名13集电视系列片在全球60多个国家播放、观众超6亿。

前言

蕴藏着无穷奥秘的宇宙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远远地大于我们人类所能够亲历的范围。尽管如此,地球上的人类仍然可以越来越深入地了解宇宙。在波澜壮阔的宇宙实验室中随时都在发生着在地球实验室里所远远无法实现的各种极端物理条件下的天文事件,这使得天文学永远是培养青少年好奇心的最好的题材。大家手中的这本《神秘的宇宙》(英文原名cosMos)是世界天文科普史上最为成功的著作之一。也许单纯地用“科普读物”这个词已经不能准确地形容这本书。作者在书中通过诸多不同领域的史料不仅对天文学中最为本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同时也特别地对人类本身的问题进行了涉及和讨论。天文所推崇和培养的精神包括对教科书和其他书本内容的质疑态度,以及对于教师和专家所言的质疑态度。本书出版至今,天文学又取得了极大的进展。通过天文观测,目前我们已经在相当精确的程度上知道了宇宙的年龄,并且得到了诸如宇宙中可见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精确的比例等信息。就在不到一个月前,三个不同的天文学家小组公布了直接拍到的太阳系外行星系统的图像。

内容概要

卡尔·萨根(1934-1996)著名天文学家、教育家和作家,被誉为“全世界最伟大的科学普作家”1934年11月9曰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一个普通家庭8岁时萨根就开始认为,在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一定存在着生命一一这成为他毕生探寻的一个课题1951年,萨根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学1956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960年,他又获得天文学和天文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之后,萨根曾在哈佛大学任教
卡尔·萨根长期担任康奈尔大学天文学与空间科学教授和行星研究室主任他深度介入美国太空探测计划,并在行星物理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第2709号小行星以其姓氏命名为“萨根”他在科普方面的成就更为引人注目20世纪80年代他主持拍摄的13集电视片宇宙,被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上映,约有6亿观众与电视片配套的本书上币后便成为畅销图书,连续70周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此外,他还写了数十部科普读物1994年,他被授予第一届阿西莫夫科普奖1996年12月20日,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在西雅图的弗莱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因患肺炎病逝。
”卡尔讲的题目是宇宙,而他的课堂是世界”全世界所有受到他的写作、讲课、演说和电视节目感染的人,都将永远深深怀念他。
译者简介:
周秋麟,男,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福建省翻译工作者学会理事、厦门市翻译工作者学会副理事长,现任GEF/UNDP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国家协调员,已出版海洋科学译著和《生命的曲线》等10多部书籍。

媒体关注与评论

《宇宙》系列电视片是一个传奇,这本书同样如此。它与电视片相辅相成,但并不完全是一个脚本,而是一部独立存在的巨著,是时间、空间、地球、生命、人类和文明的历史,是一首真正的宇宙之史诗。从来没有任何一部科普作品能这样恢宏、优美、光彩夺人,像伟大的文学作品一样触及读者心灵深处。  ——《科学美国人》  一部诱人、允满想像力、可读性很强而又熠熠生辉的科普著作!  ——《纽约时报》书评  这本书充满神奇和挑战……它将今日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追溯至其历史根源,文字充满激情,加上萨根博士充满诗意的洞察力和文学性的写作技巧,使那些看似深奥的宇宙知识变成一幅幅美妙而令人神奇的图画。  ——基督教科学导报  几年的时间里,萨根成为一名“科学先生”和备受尊敬的科普作家,他将生命琐事和人类历史与永存不朽的宇宙空间连接在一起,不无让人信服和惊叹,当你阅读本书时,一定为之兴奋并充满兴趣。  ——芝加哥论坛报

章节摘录

探测不曾存在过的世界只是一种可爱的幻想。不过通过这种探测,我们却能更好地了解历史的进程,历史也能变成一门实验科学。假如在历史上.像柏拉图、保罗教皇或彼得大帝这类举足轻重的人物从未出现过,我们的世界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如果古希腊爱奥尼亚的科学传统能保存下来并繁荣兴旺,当今的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那种传统若要幸存,将要求当时的各种社会力量具有不同的观点——包括曾经盛行的,认为奴隶制是自然的、合理的观点。如果在2500年前照亮地中海东部的曙光没有消逝,世界又将是怎样一种景象呢?假如在工业革命前的2000年中,人们一直尊重科学和实验,崇尚手艺和技艺的传统能得到发扬,世界又会是什么景象呢?如果人们更广泛地采用这种有效的新的思维方式,其结果又如何呢?有时我不由得想到,如果照上述情况发展,我们可能会节省一二十个世纪,达·芬奇的贡献也许要提早1000年,而爱因斯坦的功绩可能提早500年。当然,在那样一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中,可能不会出现达·芬奇和爱因斯坦。许许多多事物都可能会极不相同。每次射精总有上亿个精子,但只有一个精子能与卵细胞结合,从而产生人类的一个后代。但究竟是哪一个精子能与卵细胞结合,在内外诸多因素中,却往往取决于最次要、最不显著的因素。2500年前,哪怕是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如果其发生的过程不同,也不会有我们的今天,我们的位置很可能会被无数其他的生灵所取代。倘若爱奥尼亚人的思想统治了世界,那么我认为,我们——当然是与现在不同的我们——可能早已到达其他的星球了。我们第一艘去半人马座A星、巴纳德星、天狼星和鲸鱼座,星的探测飞船可能早已返回了地球。在地球的轨道上可能正在建造一支庞大的星际飞船队,其中包括无人探测船、移民船和巨大的商船.这些船都将航行在浩瀚的宇宙大洋之中。这些船上都可能有符号和文字.如果我们仔细辨认,也许能认出那都是希腊文。而且在首批星际飞船的船首符号中,可能会发现一个12面体,上面刻着“来自地球的‘西奥多罗斯’号星际飞船”的字样。在我们这个世界的时间表上,事物的进展总是有点慢慢腾腾,我们远未做 好到其他星球去的准备。但再过一二个世纪,当人类探测完整个太阳系时,我 们也许就做好了这种准备,无论在意志上,还是在资源和技术知识上,都做好 了去其他星球的准备。那时,我们将可以去考察千差万别的其他遥远的行星系。 我们将会发现,有些行星与我们地球极其相似,而有些行星则完全不同。我们将会知道该到哪些星球去访问。我们的飞船,我们的后代——泰勒斯、阿里斯塔恰斯、达·芬奇和爱因斯坦的后代,将能轻易地跨越若干光年的遥远距离。宇宙中究竟有多少行星系我们还不清楚,但为数肯定不少。仅在我们附近就不止一个,至少有4个,即还有木星系、土星系和天王星系。每个行星系都有各自的卫星,这些卫星的大小和跨距都酷似环绕太阳的行星。对质量相差很大的双星的统计外推表明.几乎所有像太阳一样的双星都应该有行星系的伴随。其他恒星的行星在各自的太阳的强烈照射下,只是一个个小光点,因而我们不可能直接看到它们。但我们却能探测出一个不能直接看到的行星,对一个已经直接观测到的大星的引力作用。设想有一颗星,具有很大的“自行”力,以更遥远的星座为背景运动几十年,这颗星有一个大行星,质量与木星类似,轨道平面恰巧与我们的视线成直角。在我们看来,当这颗暗行星位于恒星的右边时,恒星会因引力的作用稍许向右偏移。反之则会往左偏移。因此,恒星的运行轨道会改变或受到扰动.不是以直线,而是以波形线运行。可以用引力振动方法确认的最近恒星是巴纳德星,它是一颗最近的单独的恒星。在半人马座a星中.3颗星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使研究其质量小的伴星变得十分困难,即使对巴纳德星的研究也颇为费力。用望远镜观测数十载得到的照相底片就是用显微镜也难于分辨其位移情况。人类对巴纳德星周围的行星进行过两次这样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两次都颇为成功,表明存在两颗或两颗以上的行星,行星的质量与木星差不多,运行在同一轨道上,其轨道半径略比木星和土星与太阳的距离小(根据开普勒第i定律计算)。但遗憾的是,这两组研究的结果看起来似乎相互矛盾。可能我们确实已经发现了巴纳德星的行星系,但确切的证实还有待于今后的研究。人们正在研究用其他的方法来探测环绕恒星的行星。其中一种方法是人为地遮掩住其他恒星的微弱的光,即在天文望远镜镜头前安上一个圆形挡盘,或以月亮的黑暗边缘作为挡盘,这样,恒星旁边的行星所发出的光就能显现出来。在以后的几十年中,我们或许就能确切地回答,离我们最近的上百个恒星中,究竟有哪些恒星具有大行星或伴星。近年来的红外观测表明,在一些邻近的恒星四周有许多可能是形成行星之前的碟形气尘云。同时,某些理论研究也得出令人振奋的结果,认为行星系统在银河系里是常见的现象。利用计算机研究了被认为是导致恒星和行星形成的扁平、密集、碟形气尘云的演变。盘状体最初凝聚形成的小块状物质,会不时地喷入云中,块状物质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吸积尘粒,当它们变得足够大时,就会产生引力,吸引云团中的气体,主要是氢。当两块运动中的块状物相碰撞时.计算机使它们吸积在一起。上述过程一直进行到气尘以这种方式全部被结合完为止。结果取决于初始的条件,尤其是气体和尘埃的密度随与云团中心距离远近而分布变化的情况。但在一系列合理的初始条件下,会形成近似于我们太阳系的行星系,即大约10个行星,类地(球)行星靠近恒星,而类木(星)行星在最外圈。在其他情况下,不会形成行星,而仅仅产生弥散的小星状体:或者在恒星附近形成巨大的类木行星;或者一颗类木行星吸积了大量的气体和尘埃而变成一颗恒星,形成一个双星系。似乎在整个银河系中可以发现大量各种各样的行星系,但现在还不能完全肯定,而且我们认为,很可能所有的恒星都来自这样的气尘云。在银河系中可能有上千亿个行星系.等待着我们去探测。这些行星中没有一个会与地球相同。看起来大多数行星的条件都是恶劣的,只有少数几个可能是宜人的。其中许多行星的景色将是极其美丽壮观的。在某些行星上,白天会有许多太阳在天空照耀,夜晚则有许多月亮倾泻着银光,或者在地平线上咆哮着巨大的粒子环。一些月亮可能离行星很近,以致它们的卫星高挂在天空,遮住了半边天际。某些行星可能看起来像巨大的气状星云,它们是以前一颗普通恒星毁灭后的残迹。在所有这些世界的天空中充满了遥远的外来星座,其中可能会有一个暗黄色的恒星,一颗用肉眼观察不到的、只有用望远镜才能看到的恒星,它是探测银河系这一小小区域的星际飞船队的发源地。如前所述,空间和时间是互相缠结的。行星和恒星也和人一样,有出生、成长和消亡的过程。人的寿命一般只有几十年,而太阳的寿命则比1亿年还长。与一颗恒星的寿命相比,我们就好比蜉蝣一样,朝生暮死,不到一天就结束了生命。在这种短命的生物看来,人类是迟钝的、令人厌倦的、几乎不动的、几乎什么事情也不做的。而在恒星看来,人生不过只是短暂的一瞬,只是亿万短暂生命的一员,虚弱地挣扎在一个由硅酸盐和铁组成的酷寒而又坚硬的、极其遥远的星球表面上。在宇宙所有的行星上,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各种事件,它们决定着行星的未来。而在我们这个小小的星球上,此时此刻正处在一个历史的转折关头.不亚于2500年前古爱奥尼亚科学家所面临的转折。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将影响到若干世纪,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子孙后代的命运。如果星球也有命运的话.也将影响到它们的归宿。

图书封面


 神秘的宇宙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还记得,初二时学过一篇课文,叫做《日本平家蟹》。当然也记得课文下面标注着选自《宇宙》。当然没想过自己会读到这本书,而且重温有关达尔文进化论的这一课。萨根的作品,我都很喜欢,不管是《宇宙》(这本书中文书名为“神秘的宇宙”),还是他的《魔鬼出没的世界》,《黯淡蓝点》等等。与这本《宇宙》相配套的有一部科普系列片,大家可以在网上找到。记得我当时读完这本书之后,第一件事情是找视频来看。在电视片中,我们可以听到萨根先生的声音,看到他帅气的脸庞。算了,不写了,还是把相关视频网址贴上来吧:宇宙电视系列片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2557287.html
  •     亲爱的玛丽•朱坎达修女:我每天都会收到很多来信,但您这封无疑是让我触动最深,只因这番肺腑之言是来自一颗上下求索、悲天悯人之心。我愿尽我所能回答您这个问题。不过在此之前,我想先对您,还有您身边的众多同僚表示敬意,我衷心敬佩你们把生命无所畏惧地投入到人类最高尚的事业中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您在信中问到,这世上还有无数的孩子遭着饥荒的罪,我怎么还忍心要把这么多钱都花在这火星之旅上?我知道您一定不希望得到像下面这种答复“啊,我真不知道有这么多孩子快要被饿死了,得先停止太空研究,待人类先解决这个问题才行。”可以说,其实在我了解到火星之旅在技术上是切实可行之前,我早已意识到孩子们的饥荒问题了。然而我跟我身边的许多朋友都相信,无论是月球火星之行,还是日后各大行星之旅,外太空探索是我们现在就该着手发展的事业。另外,我本人更认为,从长远看,发展火星计划对于解决我们在地球上正面临着的种种严峻问题也大有裨益,比起那些讨论个没完没了,收效却甚慢甚微的资助计划,也来得实际。就在我详细说明太空计划正如何帮助解决地球上的问题前,我想先简单说一个大概是真实的故事,以或支持我的观点。在大约四百年前的一个德国小镇上住了一位伯爵,他是个善良人,总把自己大部分俸禄捐给镇上的穷人。在那个饥寒交逼的中世纪年代,常见疫病横行,家园尽毁,因此伯爵的无私之行得到众人的敬仰。有一天,他碰见了一位陌生男人,在其家中,除了一个工作台外,还有一个小小的实验室。男人白天拼命工作,就是想每晚留上几个小时可以待在自己的实验室里。他把玻璃打磨成小镜片,然后把镜片安到管子里,然后用这玩意去观察些细微的东西。在这高倍数的放大之下,伯爵看到了一些他以前从未见过的微型生物,他对此颇为着迷。随后他便邀请这位男子连同其实验室搬进自己的城堡,男子从此成了伯爵家的一员,并以特殊雇员的身份全身心投入到其光学设备的研究及完善工作中去了。 然而,镇上的人得知此事后都不禁愤怒了,他们认为伯爵居然把钱都浪费在一些只能唬弄人的把戏上面,他们嚷道:“我们还遭着这瘟疫的罪,他却把钱花在那男人不顶用的爱好上!”面对种种质疑,伯爵依然很坚定,他回答道:“我还是会尽力帮助你们,但同时我也会继续支持那位男子及其工作,因为我知道终有一天这会为我们带来什么。”的确,这男子的工作,以及其他人所作出的类似努力为我们带来了一样宝贝——显微镜。众所周知,比起其他的一些发明,显微镜的诞生可谓大大推进了医学的发展。没有显微镜,相关微观医学研究就不能进行,也就很可能没有瘟疫及其他传染性疾病在地球上大面积灭绝的今天。那位伯爵,就减轻人类所遭之罪而言,就算是把所有可以捐的都捐给了他身边那些为瘟疫所折磨的人们,也远远比不上仅拨出一笔钱来资助那位男子的研究。其实,这跟我们今天所要面对的情况在很多方面是类似的。我们的美国总统提交了一份两千亿美元的年度预算,这笔钱将投入到医疗、教育、福利、城市翻新、公路建设、交通运输、对外援助、国防军备、生态维持、科学研究、农业发展以及大量国内外设施建设中去。在今年的国家预算中,约1.6%的资金会拨到太空探索这面来,以支持阿波罗计划,及其他一些规模较小的项目,如空间物理学、空间天文学、太空生物学、行星工程、地球资源工程和航天工程。对于平均年收入为10000美元的美国纳税者来说,他们每个人每年要为空间计划贡献30美元,剩下的9970美元,他们将用以维持自己的生活,或娱乐消遣,或存进银行,还有支付其他税款与花销。你也许会问“那为什么不从那30美元中拿出5美元,3美元,乃至1美元出来帮助那些挨饿的孩子呢?”对此,我想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国家的经济运作模式,其实这与许多国家也很类似。我们的政府由内阁部门(内政部、司法部、卫生部、教育与福利部、运输部、国防部等)与各机构(国家科学基金会、太空总署等)组成,它们根据所分配任务提交年度预算,国会委员会将对此进行严格的把关,预算局与总统也会就经济效率施以重压。当资金最终从国会批下来以后,这笔钱也只能用于预算案中明细规定的所批项目。很自然,太空总署的预算案中只能包含与航空事业直接相关的项目,如果此预算案被拒,其所求资金也不会用作他途。除非其他部门预算案中有追加预算被批下,从而获得这笔原用于空间研究的款项,否则事情其实很简单,这笔钱就直接不用向纳税人征收了。通过以上说明,相信您应该能了解到,对于资助饥饿儿童一事,只能是由相关负责部门将其纳入预算案,并经国会批准才能实行。而事实上,我们国家已经在以对外援助的方式,在其他方面为这一崇高事业作出努力。读到这,你也许会问,如果美国政府真的去资助饥饿儿童,我个人是否赞成?我可以告诉您,我是绝对的百分百赞成。倘若政府为了资助各地饥饿儿童而增加我们的税收,我是一点都不会介意的,我相信我身边的朋友也会如此认为,但是,我们不能仅靠搁置火星之旅,就能实现这个资助计划。相反,我认为,我们在太空计划上所作出的努力,会有助缓解甚至最终解决贫穷、饥饿等严峻问题。造成饥饿问题的根本原因有二:粮食产量不等与粮食分配不均。种植业、牧业、渔业及其他大规模作业在某些区域粮食出产率很高,但在很多地区却非常的低。但其实,打个譬方,如果这有一块广袤的土地,倘若我们能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诸如流域治理、肥料应用、气象预警、地力评估、种植园规建、区位优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估产规收,其实这块土地是可以被充分利用起来的,粮食产量也会相应得到飞跃式增长。要实现改进上述种种措施,人造地球卫星无疑便是最佳工具。人造卫星在高空飞行,从而能在短时间内对地面进行大范围拍摄。对于有关作物状态、土壤状况、干旱程度、降水量、冰雪覆盖率等的一系列指标要素,它也能自行进行观察测量,并将相关信息以无线电形式返回地面接收站以作他用。在一个全球农业改进项目之中,据估计,就一个一般规模的地球资源卫星系统,就可以为我们带来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作物年增收。 对有需要人群进行粮食分配又是一个截然不同的问题。此问题与粮食运输量没有多大关系,关键是在于国际间合作。试想,倘若一个小国长期向一个大国进口粮食,那位小国的首脑该得坐立不安了,不为什么,只是因为随进口而来的,不仅仅是粮食,还有他国势力在本土的影响。及此,我真恐怕,若要有效解决饥饿问题,非要等到国界线不再清晰的那一天不可,我也不认为发展航天事业会让此奇迹瞬间实现。不过,我相信,在朝着这个方向所作出的各种努力之中,空间计划定必是最有前景、最有份量的。我想再跟你谈谈最近的阿波罗13号,就是那一次差点就酿成悲剧的登月飞行任务。记得当时,我们的宇航员们正要重返大气层,就在这紧要关头,苏联当局为了避免任何信号干扰的可能性,中断了其所有与阿波罗计划所用频带相同的无线电传输,并派遣船舰到太平洋和大西洋去,万一发生紧急情况都能及时施与援手。我想,如果我们的宇航员舱是在一艘俄方船舰附近着陆的话,他们定会尽力帮助我们的人,就好像对待自己刚从太空回来的同胞一般。我们也一样,倘若俄方宇航员遭到类似情况,我们也必定义无反顾地帮助他们。太空计划对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活有着深远影响,来自地球卫星的测量评估有助于粮食增产,其所促进的国际关系也有利于粮食分配的完善。但可以说,其影响远远不止这两点。我下面要说的,是另外两例,即刺激技术发展和酝酿科学知识。旅月飞行器的部件制造对技术准绳度与可靠度要求之高,在整个工程学发展史上都是前所未见的。为了满足这严苛的技术要求,我们不断发展整个科学体系,与此同时,我们更寻找新材料新方法、革新技术体系、完善制造工序、延长仪器寿命、乃至发现新的自然规律。这些技术层面上的新知,其实同样可用于非航天科技上去。每年,大约就有一千项始于空间计划的技术发明会被用于非航天领域,这为我们带来了更好的厨具、农具、餐具、缝纫机、收音机、以及其他日常工具;更可靠的船只飞机;更精准的天气预报与风暴预警;更无阻的通信系统;更先进的医学仪器等。读到这,你也许会问,为什么我们非先要为旅月宇航员把生命维持系统研制出来,才去为心脏病人制造遥读传感系统?答案很简单,因为在解决技术难题的过程中,一些重大进展的取得通常不是靠直接着手研究,而是靠设下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目标。这个目标予人以强大动力去进行创新性研究,从而激起人们的想象力,并鼓舞其作出最大的努力,这目标就如同催化剂般,为科学的发展掀起了连锁反应。毋庸置疑,航天事业正正是在扮演着这个催化剂角色。火星之旅的确不能为饥饿人口直接提供粮食资助,但它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新技术、新技能,此太空计划中每一个单元小项的价值也因此数倍于其执行费用。要改善人类的生存状况,我们不仅需要新技术,还需要不断酝酿基础科学领域的新知,如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尤其是医学知识,来应对一系列威胁着人类生存的问题,诸如饥饿、疾病、粮食与饮用水污染、环境污染。我们需要有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科学事业,也需要给予那些有才华、有志向的科学家以更多的支持,他们的研究将会为我们带来累累硕果。另外,我们的研究对象也需要具有挑战性,而外界的支持更不可或缺。我想重申一遍,空间计划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好机会,让我们能真正地在卫星、行星、物理、天文、生物和医学等领域展开大型研究;空间计划更让科学研究的动力、探秘自然的兴奋、及物质的支持三者彼此促进,最大化其效益。空间计划尽管只占国家总预算的1.6%,国民生产总值的千分之三,但它在美国政府所辖所资的全部项目中,无疑是最受关注,也很可能是最惹争议的。但就推动新技术发展及基础科学领域研究来看,其他项目根本无法与之媲美。但可悲的是,在未来的三、四千年里,空间计划可能还是要继续跟这些其他项目纠缠下去。倘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是去比较有多少轰炸机与火箭炮,而是去比较有多少艘太空飞船,那该有多少苦难就此避免!这种竞争,才会为我们带来美好的希望与辉煌的胜利。在这场竞争之中,不见被征服者之命途多舛,也就不见旧仇新战。太空计划仿佛会在把我们领出地球,奔向日月,最后遨游在各大行星、恒星之上,但我相信,就算是对于从事太空研究的科学家来说,我们的地球比起其他任何一个星体,都更值得关注与研究。我们会用新的科技知识来改善人类生活的质量,我们会对地球、生命、及自身更为了解与尊重,及此,我们的地球会变得更好。随信寄出的那一张照片,上面的地球是1968年圣诞节阿波罗8号绕月运行时所拍下的。时至今天,太空计划已取得了很多非凡成就,但也许没有一样比这张照片来得更重要,它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还让我们知道,我们的地球是如此的美丽珍贵,就像一个孤岛,被无尽、死寂的虚空所包围,我们仅赖以生存的,只有这星球那脆薄的外壳。没有这张照片,就不会有这么多人意识到地球真的如此有限,生态失衡的后果也将会何其严重。自这张图片发表以来,就警惕污染、饥饿、贫穷、城市人居、粮食生产、水体治理及人口过剩等严峻问题的呼声也此起彼伏、越演越烈。这个时代,是一个年轻的太空时代,它让我们首睹了地球的芳容,那我们开始想到要为它解决种种困难,也绝非偶然。非常幸运的是,这太空时代不仅给了我们一面镜子以自鉴,还予以我们崭新的科技、巨大的挑战、奋斗的动力乃至乐观的态度,让我们满怀信心地去应对各种困难。我认为,我们对太空计划的所感所悟,充分印证了艾伯特•史怀哲的那句话“我对未来甚是担忧,却又心存希望。”在此,我向您还有您的孩子们送上最诚挚的祝福。恩斯特•史都林格 谨上1970年5月6日
  •     卡尔·萨根的书,断断续续地读过一些。记得最早的一本,名叫布鲁卡的脑,当时买了一本来读,没想到一读就入了迷。科技的问题,却写得那么有趣,很是引人入胜。一个科学家,况有这样的文笔,倒也难得。这本书读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但许多章节,现在还记得。当时最让我觉得有趣的一个细节(现在也让我有些惊叹),是他在叙述木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时,也未一口否决,而是说,如果木星上有生命,由于木星质量很大,而且都是由气体组成,那么这种生命一定会像一张巨大的皮那样漂浮着,可能会有数公里(或者数千公里,有些记不清了)之大。想想一个如此巨大而漂浮着的生命吧,自然界真的是很有意思。而且生命也很有意思,它会不断地适应着环境,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所以世界会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这本《神秘的宇宙》是电视片《宇宙》的书籍版,台湾译作《宇宙的时代》,似乎更准确一些。其实在卡尔·萨根的眼里,宇宙虽然充满了太多未知的事情,但却并不神秘。我们目之所及的宇宙,是我们正在探究的宇宙,它很精准地符合着我们所知晓的科学定律。我们所未知的宇宙,我们也可按照现有的定律去推演,而且随着观测的深入,这些推演逐渐地被证实。《神秘的宇宙》既写了宇宙的演化,更叙述了人类对于宇宙以及科学的不断探索的历史。既体现了地球及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同时又对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充满了乐观的情绪,他认为我们在宇宙中并不孤独。大多数人知道卡尔·萨根,是将他与外星人联系在一起,特别是他那个宇宙中究竟有多少高等文明的公式,更是广为人知。作为一个天文学家,在当时去谈论这样一些所谓“非理性”的话题,是需要相当勇气的。因为直到现在,还有许多的正统科学家还在回避这样的话题,觉得关注这样的话题,会有损自己的学术清誉,会让其他科学家觉得自己疯了。其实这种对于研究领域的刻意回避,并非具有真正的科学精神,相反妨碍了科学的发展,妨碍了更多人对于科学的认知。在书中对于那些古代科学家的描绘中,我们发现,当时的科学家更有勇气,更有科学的精神,更有对未知的探索欲望,或者说更希望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不是所谓的道貌岸然地伪装成正统,所以当时的科学才那么的有趣,才那么的接近普通的民众,民众也才会有对于科学的热情。而现在的科学,似乎已经走入高高的象牙塔了,所以民众对于科学的不感兴趣,原因并不在民众这一边。一个连人类在宇宙中是否有自己的同类,这些同类是否会来拜访我们这样人人都会关心,也应该关心的问题都刻意回避的科学,不知还有什么用?在这个意义上,卡尔·萨根真是了不起!他用他的笔将科学带回了民间,带回到科学的本源,也重新激起了民众对于科学的兴趣。关心宇宙,其实实质上就是在关心我们自身。科学的尽头,闪烁着哲学之光,就是人文的领域。所以许多的伟大的科学家,越来越多人文的关怀,他们对于科学的判断,最后都有了哲学的意味。更有一些科学家,在对宇宙第一推动力的探索之中,惊叹于宇宙的浩瀚与雄伟,感慨于宇宙间相互连接得如此的精密巧思,从而皈依于上帝,走向了宗教的怀抱。在我看来,所谓的科学、哲学或者宗教,终极的目标都是人,都是我们自身,离开了人,这一切都没有了意义。所以这三者最终都是相通的。

精彩短评 (总计83条)

  •     卡尔萨根,经典
  •     很棒的科普书
  •     在火车上读过的,宇宙之大 人类之渺小
  •     还不错哦,不过写的有点乱,看的只知道个大概,天文学这东西,我觉得还是写的细点好,虽然一向的看法是初学者应该学点简单的东西,但其实错了,天文学就要学深点的,即使不这样,也要条理清楚点,不要东扯一句,西拉一句,看的很累。。
  •     我的书是以前从别处买的,今年高考完后才开始看,从一个文科生的角度看,这确实是一本内容很充实的书。 作者并不是填鸭式地为读者灌输天文知识,而是用质朴生动幽默的口吻将内容娓娓道来,为读者讲述了从公元前到当代的天文探索史,其中新理论与旧传统的对抗历程让我感到震撼, 其中的天文知识让我受益匪浅,诸如彗星、太阳系行星等天体的的介绍以及天体探索方法的介绍,而且其中不仅涉及开普勒、惠根斯、牛顿、爱因斯坦的探索经历,还涉及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德谟克利特和泰勒斯等一批哲学家的哲学理论...不禁对作者知识的渊博表示佩服。(我总觉得这种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兼备的学者是很值得当下或偏文或偏理的学生所学习的。) 当然,缺点还是有的,比如一些标点的断句错误稍微影响了阅读,彩图较少(只有8页(16版)),但整本书的翻译还是很不错的,读起来很顺畅易懂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好书,作者态度认真严谨,字里行间透出作者普及天文知识的诚意。 向 卡尔·萨根 致敬~~
  •     手里拿着的这本书竟然是高中读的一本科普书籍,怀想当初对科学充满着无限的憧憬,爱读新发现,爱看discovery等等,热爱科学甚至超过文学。现在再次翻开,只能感受到时间的魅力,让我从一个理科生,转变成了一个文科生。而此时翻看当时做的笔记,仿佛是在我眼前又掀开了一页新的篇章。蕴含着当时对宇宙的无限热爱,抬头望天,现在还有这样的想过,我们的曾经,以及未来吗?恍然间,发现自己渐渐开始忘记自己本身的存在了。感慨万千。。。思绪飘荡。
  •     从Contact的片尾看到的"For Sagan" 了解这个人,在 阿西莫夫的随笔里面也有他,遂买了这本书,看了20页,买的很值! 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每天上下班的地铁上看完的这本书,很多时候我就像坐上了一辆开往室女座星系的列车一样,周围的人和声都消失不见,满眼的星云恒星等等等,拥有这种感觉非常兴奋,这便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美好的东西
  •     读本科普书 读到要哭
  •     这本书加上EB怀特五十年代在纽约客上的专栏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冷战给美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阶层留下了多么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所以天朝再怎么敞开胸怀,人家敢信你吗?
  •     值得阅读,尤其是搞人文社科的人,更该好好读读这类书!
  •     不知道是不是要配上记录片看才会理解的更透彻…说句大实话其实真正意义上的严谨类科普是不会太有趣的,多少有些枯燥的成分。但是不同就在于这本书不是单纯的科普,而是更有出深度,横贯古今,引人思考。抬头仰望星空,低头审视自己。总之值得反复阅读【萨根巨巨请受我一拜!
  •     虽然很多东西大家都了解,但是这本书里的例子不错,特别是及对于宇宙,生活现象的深度思考很有哲理,引人深思
  •     第一本关于我宇宙的书
  •     很好的科学读物
  •     附录2标题为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五面体.但应该是五种正多面体.下面的五面体都应改.
  •     10年2月11-13日
  •     这个不错~
  •       本书是同名电视片的文字稿重新整理。虽然书中谈到的知识对于我已经是老生常谈,但是阅读的感觉一如既往。电视片始终没有看到,但是看到了图画册(在日本的旧书店里),不忍释卷之余,当时几乎被巨大的感动和悲痛所压倒。
      物理学家,在我看来是最最勇敢的人。那清晰而深远的理论,竟可以穿越百亿年乃至直指时间的尽头。任何宗教的或者人文的关怀或者善意的哄骗,在这种极大的智慧面前,都显得无足轻重。宇宙的原理和命运,多么宏大的视野,居然就是如此平凡的人类做出来的,和宇宙相比,他们的生命乃至与文明,都是像尘埃一样。
      是的,就是这么无足轻重的宇宙一角,有种东西叫做智慧,所迸发出的光芒,竟然打算探求到宇宙的每个角落,从开始到终结,这是怎样的奇迹;同时也是怎样勇气阿。
      
      
      最后顺便说说我的悲痛,从一个简单的电视节目和图册,我痛感某个民族,再次错失了极度重要的某个机会。
      
      
  •     深入浅出,爽!
  •     数次泪流满面,这两年读过的唯一最佳。类似但远超少年时期首次认知世界地图的经历,对更宏大存在的理性感知会削弱自大和自我狂热,也会在更高层面产生认同感,萨根用远超科普的诗意留下数不清的楔子诱人挖掘,也是我个人宇宙观的起点。
  •     这本书看了一半+了,萨根的文笔是如此的优美,叙述有条有理,内容以我们的宇宙为主,贯穿了作者对我们以及宇宙的思考,包含了不少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的内容,是一本难得的科普巨作,翻译还不错,书总体比较满意,不过就是是库存书,封面划痕比较多,所以价格很便宜~不过不影响阅读。
  •     忘了留过言
  •     行云流水般的感觉。
  •     这本书不错,不过纸质一般,内容是比较丰富的.
  •     孩子想看这本书,这是科普经典,是1980年纽约兰登书屋出版,对认识宇宙,明白科学造福人类大有裨益。所以,高兴购买,也希望孩子能感受到卡尔萨根深刻思想和远大目光。
  •     Deneb放在google翻譯上都有誒。推薦給編者Google翻譯。(Google中國没有了,凑合用Google香港吧,也是中文版的。)
  •     乘着黑洞去旅行吧。
  •     我只有电子缩略版,3 parts,但我想找纪录片的字幕,谁有?看得似懂非懂有点难受。。。还是说我应该多记单词啊……
  •     翻译感觉有点怪,总体来讲还是不错
  •     太老的书了,但是以此来评判一本书公正嘛?显然不!如果你是寻找宇宙的哲思,请好好领悟一下此书;如果你和我一样想要了解最新的宇宙科普知识,就不要读。
  •     适合二十岁以下阅读的科普读物。
  •     嗯说实话有些还是不太理解,但是真的觉得宇宙真神奇啊~
  •     如果彩页就好了。
  •       注意此评论只针对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那本蓝皮“宇宙”!
      ISBN:978-7-206-07207-9
      ==============================================
      我真怀疑编者是直接从网上下载了一个txt然后就出版了。
      错误敢再低级一些么?翻译能更无厘头一些么?
      
      182页:因为黄道带中的星座如同狮星座一样(“狮星座”!翻译敢再牛B一些么!此编者和校对者毫无常识!)
      184页:在仙女星座中,第二颗最亮的β星(第二颗最亮?第二亮不就行了)
      184页:(3米)/3*10^8米/秒=1/(108/秒)=10^-8秒,即1%微秒。(108啊,哥,上标啊,哥,1%啊,哥,0.01会死啊,哥)
      187页:20几岁的爱因斯坦(学过中文没?应该写“二十几”)
      189页:称为猎户星计划(你们翻译成“猎户星”?!)
      191页:0.01公里/秒 2*3*10^7秒(加速度的单位,分母上是平方秒,上标就这样被放下来了!)
      191页:而到达仙女星座的M31星体(编者你知道仙女星系和M31是同一个东西么?)
      204页:在天鹅星座Deneb星方向上(deneb不会翻译么?写成天津四或者天鹅座α很累么?手上没有字典么?)
      
      相信我,以上列举的只是本书出现的1%的错误。
      卡尔·萨根的书不错,但是不要买此书,此出版社和编者不值得你们信任。
  •     前面几页彩图还没翻完就调页了。。内容不错,很严谨不太适合打发时间用如果真正想了解宇宙,买来看看很不错
  •     多些图就好了,有些天文现象不是光靠文字就说明得清楚的
  •     本来书名是"COSMOS"翻译成"宇宙",现在画蛇添足般的加个修饰词"神秘的"出版社真是有病
  •     看得有点累
  •     买来收藏的,卡尔萨跟的经典大作。
  •     (*^__^*) 嘻嘻……举头三尺有神明
  •     如果有闲睱时间,建议读一读本书。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不如意时,请随手翻开本书,读后让人豁然开朗。站在宇宙宏观角度看待芸芸众生在世俗中苦苦挣扎,所谓的大事也变成了小事。唉,自己的三观受到很大的震动。人生在世,为钱?为情?还是为了活出个意义呢?
  •     被感動到了。思考了很久的問題也得到了啟發,打破了過去的很多偏見。從一個熱愛哲學的人到為科學著迷的人、或許都是我回歸宇宙的某種方式吧、感恩,準備看紀錄片!
  •     自然科学总是能给困境中的人文学者以无数的脑洞
  •       在这儿可看到同名纪录片的全部内容。
      http://www.chycho.com/?q=node/1871
      
      wiki对这部纪录片的详尽介绍。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smos_(TV_series)#Episode_1:_The_Shores_of_the_Cosmic_Ocean
      
      
  •     新书到货,一般看到书名没错就不再多检查什么。为什么打开前几页彩页部分有大量的石灰尘土类灰色粉末,每页彩页都有,把衣服都弄脏了。你们的书怎么保存的?怎么出货前不检查检查是不是脏的?(在此针对卓越,不是针对书的精彩内容)
  •     套句爆炸头哥的话“宇宙最不可理解的事情就是它是可以理解的。”
  •     收到了,明显是旧货,退货嫌麻烦,不退了。内容一般。
  •     对于太大的数字是没有概念的,超出了经验的氛围就很难去想象,只是感觉宇宙大的令人恐惧。
  •     79页,109年/104环形山=105年/环形山
    这个应该是10^9年/10^4环形山=10^5环形山
  •     求连接推荐啊
  •     此书的确不错, 这个价格买来真的很划算,书的内容也很吸引人,总体都不错,最重要的卓越网的书 每次打开邮包时都很新, 很令人满意,推荐
  •     好多年读的书了,入门科普
  •     卡尔萨根的书不仅仅是纯粹的科普,更像是一个童话。
  •     可以值得看好几遍的科普书籍。
  •     假期送给孩子的一本好书
  •     我靠,我好像买了
  •     站在宇宙的角度俯视地球,将能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角度和心态,作者曾是哈佛大学的教授,他的身份已经超越了一位科学家。
  •     总而言之,我本以为有很多插图,没想到就几张。 实在看不下去。。。
  •     经典,对我们的认知再前进一步
  •     只要有点好奇心的现代人对书中内容都不会陌生,令我感动的是书读后有种激励。浩繁星宇,总不忘“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的憧憬;生命进化,慨叹演化至今多么不易。自杀这念头,有问过身体里一百万亿颗勤劳工作的细胞吗。数理的美妙艺术,人类的动人光辉。忽然感到正因渺小,才如此有意义。
  •     这本书和《万物简史》有相同的内容。读天文学科普作品,给我的是一种宏观的启示,当然有时候也有微观的视野。小到原子核,发到整个宇宙,人的头脑就在这两极之间畅游。也就是在这本书的启发下,我养成了抬头看星空的习惯。
  •     可不可以给六星!!!
  •     图没有一张能看清楚的
  •     最好是佩合着电视看,必竟宇宙是很神秘的。
  •     这本书对我来说很有意义 教会了我很多 也确立了我世界观 很值得看的一本书
  •     不能超越光速,宇宙永远都是解不了近渴的远水
  •     书的内容不错,没有太多的学术语言。可能是之前对其希望过大吧,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     客观,简明,幽默,值得一读。看科幻片比较多的看这部书应该不会太吃力。
  •     这本书是30年前出版的,但是我相信其中所传达的理念在用于解决我们人类自身问题,发现地外生命和探索宇宙未知奥秘方面都将会是超前和可实施性的!!其中有作者对压力山大图书馆如数珍宝的图书被付之一炬的惋惜,有对200光年之外恒星中孕育生命的宏伟假设。。
  •     借小梨同学的书读的,后来在卓越上买了一本新的收藏,神马时候再读一遍……
  •     好书!
  •     文笔不错, 阅读感好。
  •     老公说很好。他看的书基本都是神秘的
  •     喜欢宇宙,喜欢谜题,喜欢自己喜欢的东西。
  •     没想象那么好。人要懂得敬畏。
  •     …… 看不懂== 要多些图片啊~
  •     虽然才看了两章,内容已经完完全全吸引住我,本来抱着对于天文学的兴趣买来,没想到同时也收获了其他一些惊喜,简介幽默的文字,适时的实例说明,穿插历史、人文、地理、数学及其他一些领域的COMMON... 阅读更多
  •     LP说了书的质感不佳,纸张粗糙
  •     很好的宇宙天文学科普读物
  •     看看
  •     科學史,價值不大,未來才重要
  •     八月末,云涌动,风流溢。我们都是星际的旅行者。
  •     看了星际迷航后,无限陷入宇宙学中....这本别人推荐的入门书,其实也第一次认真的了解九大行星。另里面有提到很多物理、数学的问题,理科不好的人看着好痛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