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0年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5-1
ISBN:9787535737212
作者:J・布洛克曼
页数:272页

作者简介

《未来50年》汇集了世界上最有眼光的科学家们的25篇未曾发表过的,关于我们有生之年可能看到的科学和技术进步的原创作品。

书籍目录

第1篇 未来的理论
宇宙的未来
我们孤独吗 我们在哪儿
2050年的数学
在文化的阴影里
替换大脑
儿童会告诉科学家什么
走向道德发展的理论
捉摸不定的心理学
幸福的未来
50年后我们还会忧伤吗
费米的“小发现”和复杂性理论的未来
生命是什么
第2篇 未来的实践
小摩尔定律
第二个创生
预测未来
肉体与机器的结合
物质的未来
我们会更聪明吗
复杂性的顶点
流动的信息
思想,大脑和自我
我们何以如此:来自2050年的观点
药、DNA和躺椅
心理疗法和穿在身上的电脑
征服疾病
译后记

内容概要

J·布洛克曼是边缘基金会主席,出版家,“边缘网”主持人,BROCKMAN公司(一家国际文化和软件服务公司)总裁,也是著名的网络企业家和幻想家。他写作和编辑的书已有21种,除本书外,还有By the late john Brock-man,The Third Culture,Digerati:Encounters with the Cyber Elite,The Greatest Inventions of the Past Two Thousand Years。最近他又编辑了一本“第三文化”的科学家的谈话集,The New Humanist。


 未来50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我们不仅可以到达这些世界的不同地方,还可以到达任何的人的内心深处,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季度的变化来实现这些理想。未来是一个寒冷的世界,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这种限制来实现这些目的。寒冷就是好的世界的标志,因此我们就可以是这个世界变得寒冷起来,我们不仅会使这个世界寒冷,还会使这个世界变得冷淡,这就是我们的能力,因为我们可以使得这个宇宙来实现这个宇宙的欣喜,因此这个宇宙的真实的现象不仅可以通过这些欣喜来实现自身的乐事,这就是没有乐事的乐土,这就是极限。
  •     听说,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之后,最没脸见人的就是地震专家了——因为他们事先什么也不知道,连震级是7,8还是8也没有搞准,很没面子。其实,真错怪他们了;略微懂一点科学的人就知道,地震是无法预测的。岂止是地震也哉,任何一种预测都是如此。预测如果不是天底下最难的事,那起码也是最难的事之一。为什么预测这么难?要好好回答这个问题,我恐怕再面壁十年也不够。这里面涉及复杂性,决定论,因果关系,量子力学,混沌理论……一大堆问题;其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可以把人的头搞大。好在我不是什么专家,可以撇开这一切,乱猜一气。在乱猜之前,让我先说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大哲学家罗素首先说出来的。说有一只火鸡,每天主人都定时给它喂食,这让它慢慢地形成了一个坚定的信念:每天到时候都会有吃的。它相信生活的全部意义就是如此幸福地等吃等喝。然而,有一天,它等来的不再是喂食——它被主人掐死成为餐桌上的一顿美食。它完全没有料到,喂自己的那只手也是捏自己脖子的那只手。这只火鸡错就错在,它以为从过去的事可以预测未来的事。从人类的角度看,火鸡的愚蠢是很显然的。然而,我们怎么知道在上帝眼里人类不是像那只火鸡一样可怜呢?有人马上会反驳:不,人类有想象力,而火鸡没有。我知道,对于人类的想象力,我们有非常巨大的自信。果真如此么?从一件事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人的想象力绝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神奇。外星人(如果有的话)会是什么样子?无数艺术家都想象过,但据我所知,这些最有想象力的人想象出来的都是些怪物。无非在人的模样之外,把某个部位放大,缩小,变形,换个位置,或者干脆加个减个部件……如此而已。好莱坞的那些天才们也就这种水平,他们拍了那么多科幻大片,里面有一个外星人是好看的吗?想想《动物世界》中那些古怪的生物吧,在没有看到之前谁能设想一条鱼竟能长成那种样子?很显然,上帝似乎也不想让人类比火鸡聪明太多。有人还可以说,人可以总结经验,而火鸡不会。但问题是,人类即使能够总结经验,其他火鸡的历史一定会告诉我们未来某只火鸡的命运吗?确实,在总结经验这方面,没有人做的比历史学家更好的了。历史,在历史学家看来,几乎就是一部好莱坞侦探片,里面没有一个细节是多余的,如果在电影开头出现一把小刀(无论多么不起眼),那么这把小刀一定会在电影结束前起到它的作用——也许是一把凶器,也许是一个线索——反正导演决不会安排一件毫无意义的东西在他的电影中。历史学家正是根据这种电影逻辑,来看待历史的。所以不管多么离奇的历史事件,历史学家们事后都能总结出产生的原由。以至于读过历史的人都有这样的印象:历史上发生的任何事都是必然要发生的。只要肯在里面找,肯定会找到事情发生的线索。但问题是,上帝(假设他存在)这个导演和好莱坞导演不是一个流派。他老人家不喜欢特意安排出一些明显的线索,反而是把各种因素混作一团。这就意味着在现实中,没有谁能在结果发生之前就知道,现在发生的那么多事情中哪一些才是未来事件的原因。历史学家确实都是诸葛亮,但只是事后诸葛亮,关于未来,历史学家几乎和火鸡知道的一样多。现在的历史学家早就把一战、二战发生的原因分析得头头是道了,但你能指望他们分析得出什么时候发生三战吗?许多历史学家都相信,人可以通过过去的事推测未来的事。殊不知,固执地相信以前出现的事今后还会出现,这正是火鸡的悲剧。历史之所以是历史,完全是因为我们不能预测。如果2001年9月10日美国人预测到了本拉登的图谋,那就没有911。同样,如果可以预测,也就没有战争,没有灾难,没有意外……自然,也就没有历史。我也知道,把人和鸡这样比来比去肯定是不妥当的。那么,就让我们把所有的类比丢在一边,来看看事实——事实会比理论好一些吗?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世界上的几乎所有的大事,都没有谁预测到过。一战没有人猜到。二战更没有人猜到。苏联解体、印尼海啸、美国次贷危机……一样也没有被谁预测到。连人类自己的发明也没有谁预测到,比如,计算机的出现,互联网的普及……有哪一样是预测到的?即使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也无法预测。我自己印象最深的是美伊战争。当时几乎所有的专家都在电视上说,美国这回要陷入巷战啦,要掉进泥潭啦……结果呢?美军长驱直入巴格达,而萨达姆钻进地洞。关于预测,唯一可以预测的似乎就是:未来不可预测。但我们毕竟不是火鸡。火鸡完全可以不作任何预测也可以幸福地活下去,只要有人喂它们;但作为人类,我们不可能不预测。这是我们生活的信念,也是我们生活的希望。我们买股票需要预测行情,我们交朋友需要预测人性,我们过日子需要预测可能出现的困难。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生活的意义就是建立在预测的基础上。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寿命没有预测,我们怎么会把钱存进银行?如果我们对所爱的人的性格没有预测,我们怎么敢跟一个完全陌生的人过一辈子呀?对生活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预测。不过,像人类未来这样的大事件,如果我们必须要预测,还是科学家更值得信赖一些。就我个人而言,除了科学家,我不大相信其它什么专家。有的人之所以被人称为某方面专家,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除了这方面其他方面更是一窍不通。还有一部分原因由于某些问题谁也不懂,我们需要一些专家来不懂装懂。如果说客气一点,某些所谓的专家不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奥秘,而是因为需要他们去寻找奥秘,比如癌症专家,股票分析师就是这样一类人。而科学家不同,他们确实利用他们发现的科学理论预测到了一些事情,其中一些事情还比较重大。比如,牛顿的理论预见了海王星的存在。爱因斯坦的理论预见到了光确实会弯曲,这都是我们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东西。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也许出于这种信赖,在刚刚跨入本世纪的时候,美国出版家J,布洛克曼编了一本书,叫《未来50年》,请“世界上最有眼光的科学家”写了25篇文章,专门谈未来。虽然等它译成中文被我读到的时候,50年已经过了好几年了,但仍然很新奇。让我们看看他们这些“世界上最有眼光的科学家”都预测了些什么?——知识很容易获得。智力可以人工培育,计算机会实现智能化。人工智能专家香克说得更有趣: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只要你对着四周喊一声,墙壁就会告诉你所有的知识。——很多疾病会得到控制。根据巴龙德斯的描述,50年后的人看病只需要带一个密码,以便打开自己的DNA文件,你的所有信息都一目了然,医生只需对症下药。——一些理论难题将得到解答。理论物理学家斯莫林认为,在未来50年里,我们会逐渐知道以下这些重大理论难题的答案:量子理论的正确形式、大爆炸的具体情形、星系的形成、暗物质的组成。——人类会在月球火星以及木星轨道上建立基地。甚至可以证明或者否定地外生命的存在。英国皇家学会教授里斯说得很肯定,“假如到了2050年我们还不明白地球生命是怎么开始的,那就太奇怪了”。这些预测都很激动人心,很令人神往,让人恨不得这一天早日到来。不过,如果你要据此认为他们的预测都是这样的福音的话,你就错了。他们对未来的看法有时很悲观。——有些事情可能我们永远都不会懂。比如,关于意识,戈普尼克(她是国际学术领头人)说得很肯定,她“不相信我们能在50年里得到更多的认识”。布隆教授说得更坦率,不管到什么时候,“有我们能理解的事也一定有我们不能理解的事”,对那些我们无法理解的事,我们大概“像一只努力理解微积分的狗”。——有一些事我们也许会弄懂但和我们预期的也许完全不同。最新的例子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人们对它寄予厚望,但最后的结果却使人沮丧,拿斯特瓦特的话来说:“DNA序列没有带来治病的良方,更没有为我们带来对生命的更深远的认识。”甚至,结果比这更糟:人类基因组的基因并没有原来设想的10万个,只有34000个——比猴子少,和西红柿差不多!——更严重的问题是:科学是进步的但我们不知道它会把人类引向何方。哈佛大学教授豪瑟在《替换大脑》中就很担忧这样一件事。他说,计算机也许是我们的救星,但计算机也有自己的问题。人类发明了它,但最终可能无法驾驭它。科学家正在使计算机智能化,想把电脑做得像人脑一样聪明,但同时也意味着它会变得古怪,出错,发神经——人脑就是这样的。如果电脑是智能化的,那么就意味着:它不可能像现在这么听话。如果它真的罢工,嫉妒,耍脾气,恶作剧,我们如之奈何?——人类也许会活得更久、跑得更远、看得更清楚,甚至变得更聪明,但不会变的更幸福。就像我们现在不比古代的人感到更幸福一样,50年后人类也不会。斯坦福大学生物及神经学教授萨波尔斯基在《50年后我们还会忧伤吗》中,仔细地探讨了这个问题。他的观点是,抑郁作为一种标准的现代病,在未来的岁月里“不仅不会消失,而且还可能更加猖獗”。原因在于,未来的文明会产生许多激发抑郁的东西,而过去给我们带来安慰的东西(如家庭、宗教)将越来越软弱无力。而且,不管科学如何发达,也绝对制造不出“生命荣枯的疫苗”。确实,我在这本书中没有发现那种激情澎湃的宣言。这并不奇怪。如果要政治家来写未来50年那将完全是另一种风格(还记得吗?根据政治家的预测,我们进入共产主义以及好多年了)。科学家不是政治家,他们谦虚地知道,对于预测未来他们也许并不比一只火鸡更高明。他们小心地绕开了一些热问题如环境、经济、战争、社会……他们只是就自己熟悉的那一小块,就目前的趋势做了一些延伸想象,没有企图去描绘整体的未来图景。他们很清楚,他们也只是在试探。既然是试探,谨慎一点总比狂妄要好很多。这正是科学家的可信赖之处,也是这本书为什么值得一读的原因。未来50年,我很可能看不到了(当然也不一定,假如科学家发明了什么长寿药呢),但我对未来确实充满了好奇。大限之日,假如还能写诗,也许我会写一句“家祭毋忘告乃翁”之类的留给子孙,以示死不瞑目。(读《未来50年》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6月第二版 布洛克曼编)2007-11-5/2008,7,12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书的内容不错,但貌似不是新书,被翻过了,有灰尘,居然还有圆珠笔划过的痕迹,当当居然也用旧书当新书卖了?
  •     众说纷纭吧。不过还是有点意思。
  •     很好的书推荐!国内需要更多这样的书:科学普及
  •     这种书 未来的愿景只有未来检验 谁也说不清
  •     我物理化学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真的!
  •     如今,50年的三分之一已过,恐怕33年后的我们必须接受除互联网等少数行业外几乎都徒劳无获的结局吧
  •     只懂了一点点
  •     高中宿舍看的书
  •     有几篇还是写得很好的。忽然想到,我读那本著名的生命是什么(薛定谔著)的时候,只是觉得这个逻辑很好,但是人家沃森和克里克读了之后意识到的东西就明显很清晰很高级...所以还没有深刻的洞察力= =
  •     未来50年科学技术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新的惊喜。这个命题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未免过于遥远。本书25位处于科技前沿的科学家会给我们一些启发。没人可以预测准确未来,但是我们通过此书可以窥视到科技发展的趋势。
  •     第一推动书籍都不错的,这本书很博,有些学科看的还是迷糊的,呵呵。
  •     接触未来世界的想象,让大家都能想象未来的情形
  •     可以存档留给未来的书,就像1980年代曾有一本书叫做≪2000年的世界≫
  •     10年前顶级科学家的预言
  •     内容不错!非专业,易懂
  •     未来的科学会有什么样的发展,现在我们的疑问,未来我们可以解决哪些。倘佯在未来的期待和梦想中,很美妙。
  •     每次看都有收获
  •     25篇短篇、分为理论和应用两部分。各个时代的人都热衷于空洞的概念,我们回瞰过去发现有的实现而有的消逝了,实是一大乐趣。
  •     买的书给孩子看的,我也看了一下,是正版,不错,物流超快,价格实惠合理,真的是物有所值的一次网购,如果下次买书还来当当网,希望当当网越来越好!
  •     : G303-53/4234
  •     还没有看呢,就是觉得薄了点
  •     很有科幻色彩
  •     书籍是很不错的,内容让我们拭目以待。
  •     50年之后互联网会是什么样子呢?
  •     革命尚未成,同志们还需努力
  •     首推。非常棒。
  •     零零碎碎二十五篇各家论文草稿演讲大纲,大多是畅想,并不精湛,也就只值三星半。
  •     空洞无物,废话连篇,都是些极为常识性的东西,退了
  •     未来需要架起微观与宏观之间的桥梁,需要对数学方程的形象直观理解,需要对心理的进一步探索。。。。
  •     人太多
  •     书的内容还可以,只是翻译的实在太烂,实在是不敢恭维……
  •     有些物理学和数学的内容看不太懂,但是看着也觉得挺激动的,这可是大科学家呀!相比而言,心理学家写的预测就逊多了,勉强挤进科学的殿堂,还是只能当小老弟。有些观念我并不认同,尽管我不是专家,但是大的专家往往难免陷入固执,最后一条道走到黑。比如最后一篇,说各种疾病都是来自感染,本身证据就不足,不怪接受它的人不多。老实说,书里的内容没我想象的劲爆,大概科学家都比较务实,不像艺术家那么不着调。
  •     有趣的学者们
  •     总觉得稍微专业了点,一直没有看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编排原因,反正开始看起很吃力,所以无疾而终
  •     书是好书,但是到手之后发现居然是旧书,书的背后还印着红色的印章,真怀疑是不是从什么图书馆一类的旧书摊收回来的。我只能说,由于亚马逊的不负责任,让这本书染尘。退货就不考虑了,一共加运费19元钱,居然要2个星期才退钱,换货更是麻烦。
  •     一些回顾与展望
  •     是个包含不同行业内25位作家的合集,导致了两种不良后果:1、译者不全部是相关对应学科的专业人士,因此翻译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是比较差的;2、平均每篇文章大约只有8-12页的内容,对于我这种外行来说,很难在这么短的篇幅内,没有任何铺垫的就能理解这些科学家想要表达的东西。另外,对于科学前沿的合集,最好是编译不多久就读,不然实际上又丧失了了解最前沿科技的及时性优点,又丧失了深入浅出的单行业经典著作的奇幻之旅。因此,对于外文著作,目前更应侧重于后者,而对某一学科熟悉之后且读英文原著水平足够好时,再去读论文集形式的前者。
  •     每个现代人都应该看的书。
  •     从一个领域正在解决的问题出发,大抵可推断出这门学科的常规发展趋势,当累积到一定程度,产生飞跃。无论什么学科,都是个体~共性~个体的过程,根本的问题都要涉及人性、哲学、数学、DNA、宇宙的一种或多种。
  •     内容略有点深,面很广;值得一提的是,翻译相当用功,这一点难能可贵。
  •     还行,都是大牛。
  •     读读没有什么意义的书籍,都是展望
  •     未来50年 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 我想的是我能够看到嘛? 唤起人们对未来的渴望
  •     书的品相良好!
  •     有些真知灼见 不过良莠不齐
  •     没感觉的书,纯扯淡。
  •     建议配合综合系列其他书籍一起食用
  •     喜欢其中的几篇 2050年的数学。 生命是什么 小摩尔定律 物质的未来 我们会更聪明吗
  •     内容不错,就是印刷太简单,装订略有粗糙哟
  •     每个人短短的文章,加起来就是开阔的视界
  •     可惜书太早了,不少文章如果只看一遍,可能什么感觉都没有,不过看2遍的话,会觉得和自己当初的想象不一样。可能是里面跨学科太厉害了,而且他们虽然写了,但也没指望在短短一篇文章里让一个外行能真看懂什么高深的未来,反而可以通过他们对科学发展的表述去了解他们对科学探索的观念。
  •     又一次对世界充满了畏惧感
  •     有的看不懂
  •     本书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预测得不切实际,镜中月水中花;实践部分预测得目光短浅,由于是2000年出版的,有些东西现今(2010)看来,已谬以千里……关于写未来的书,委实是出力不讨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