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文物艺术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2-06
ISBN:9787539403007
作者:湖北省博物馆
页数:219页

书籍目录

曾侯乙墓文物艺术要目
导言 先秦艺术再现辉煌
导言 中国艺术史的珍贵发现

编钟・乐器 曾侯乙墓编钟全景
�钟
钟体局部造型及纹饰
编钟架部分构件造型及纹饰
编磬、建鼓座及其它乐器
青 铜 器
九鼎(鼎升)八簋
鉴缶
联禁对壶
鹿角立鹤
漆 器
衣箱
鸳鸯形盒
盘鹿
主棺
兵器・车马器 戈、戟、殳、矛、盾、箭簇
车库
金器・玉器 金盏、金杯
十六节龙凤玉挂饰、玉佩、玉琮、玉璜、料珠
漆画 书法 二十八宿图
弋射图
撞钟、击鼓舞蹈图
持戟武士图
金文、鸟篆、简文、刻文、漆书
论文科学宝库艺术殿堂
一 曾侯乙墓文物艺术综论
曾侯乙墓文物艺术专论
编钟・乐器
青铜器
漆器
兵器・车马器
金器・玉器
漆画述略
漆画图象考
书法艺术赏析
图版说明
图版说明
编钟・乐器
1、曾侯乙墓编钟全景
2、编钟短架背面
3、上层二组钮钟
4、中层一组短枚甬钟
5、中层二组无枚甬钟
6、中层三组长枚甬钟。
7、楚王熊章�钟 通高92.5厘米 重134.8公斤
8、钮钟 上层二组4号 通高31.4厘米 重6.4公斤
9、短枚甬钟 中层一组11号 通高71.8厘米 重26.8公斤
10、无枚甬钟 中层二组11号 通高68厘米 重24.2公斤
11、长枚甬钟 中层三组8号 通高75厘米 重32.2公斤
12、长枚甬钟 下层二组1号 通高908厘米 重648公斤
13、钟的各部位名称图
14、甬钟旋上猴头龙钮(即斡、下同)的猴头(正视)
15、甬钟旋上猴头龙钮(侧视)
16、甬钟旋上兽首龙钮(正视)
17、甬钟旋上兽首钮(侧视)
18、甬钟旋上兽首龙钮(正视)
19、甬钟旋上兽首龙钮(侧视)
20、甬钟旋上兽首钮(正视)
21、甬钟旋上兽首龙钮(侧视)
22、甬钟旋上兽首龙钮(正视)
23、甬钟旋上兽首龙钮(侧视)
24、�钟舞部对峙蟠龙钮(局部)
25、�钟舞部对峙蟠龙钮(局部)
26、甬钟鼓部蟠龙纹
27、甬钟鼓部蟠龙纹(局部)
28、甬钟鼓部蟠龙纹(局部)
29、甬钟甬部红铜铸镶龙云纹
30、甬钟衡部红铜铸镶涡纹
31、甬钟篆带蟠龙纹
32、甬钟征部蟠龙纹
33、甬钟舞部蟠龙纹
34、� 钟枚上浮雕龙纹
35、甬钟旋部蟠龙纹
36、甬钟旋部蟠龙纹
37、甬钟甬部涡纹
38、编钟架下层长架右端铜人柱 通高116厘米 重315公斤
39、编钟架下层横梁转角处铜人柱 通高116厘米 重323公斤
40、编钟架中层长架右端铜人柱 通高78厘米 重39公斤
41、编钟架中层横梁转角处铜人柱 通高79厘米 重38公斤
42、铜人头像(下层长架右端)
43、铜人柱座局部爬兽衔环装饰
44、铜人柱座局部浮雕蟠龙
45、铜人柱座局部龙爪装饰
46、铜人柱座局部龙首装饰
47、铜人柱座浮雕蟠龙细部
48、编钟架中层铜立柱座对兽
49、编钟架下层铜立柱座蟠龙
50、编钟架下层横梁青铜爬虎套环
51、爬虎 虎身通长37厘米
52、编钟架下层横梁铜套阴刻变形龙凤纹
53、编钟架下层横梁铜套浮雕龙纹
54、编钟架下层横梁铜套龙凤纹与涡云纹
55、编钟架下层横梁铜套浮雕龙纹
56、编钟架下层横梁铜套蟠龙纹
57、编钟架中层横梁铜套镂空花瓣与龙首
58、编磬全景(磬块为复制件)青铜磐架 通高109厘米
59、石磬 对角长52.4厘米 重3公斤
60、编磬架怪兽立柱 高67厘米 重248公斤
61、编磬架怪兽立柱兽首
62、编磬架上层横梁左端方形龙首
63、编磬架下层横梁左端龙头子母榫
64、编磬架立柱怪兽尾与足
65、编磬架立柱怪兽翅
66、建鼓座 青铜铸造 通高54厘 米 重1921公斤
67、建鼓座局部龙首装 饰
68、建鼓座局部龙首装饰
69、建鼓座局部龙首装饰
70、建鼓座局部小龙装饰
71、建鼓座局部龙首装饰
72、五弦琴 全长115厘米
73、五弦琴琴面凤鸟纹
74、五弦琴底面变形云纹
75、瑟 全长167.3厘米
76、龙、蛇纹饕餮形瑟尾
77、瑟侧面变形云纹
78、排箫 左侧长管长225厘米
79、笙(残件)笙斗高20.8厘米
80、有柄鼓 高23.8厘米
81、十弦琴 通长67厘米
82、� 上支长293,下支长302厘米
青铜器
83、尊盘 尊通高30.1厘米 重9公斤 盘通高23.5厘米 重192公斤
84、尊
85、盘腹部圆雕双身龙附饰(俯视)
86、盘腹部圆雕双身龙附饰(正视)
87、尊口沿镂空变形虺纹
88、盘腹部透雕扁体兽形附饰
89、尊颈部透雕兽形附饰
90、尊圈足双身龙附饰
91、九鼎(鼎升)八簋
92、鼎升(束腰大平底鼎)通高355厘米 重20.6公斤
93、鼎升腹部圆雕龙形附饰
94、鼎升腹部圆雕龙形附饰(俯视)
95、簋 通高31.2厘米 重13公斤
96、簋腹部圆雕鸟首龙形耳
97、镬鼎 通高57厘米 重41公斤
98、镬鼎足上部兽面纹
99、牛形钮盖鼎 通高393厘米 重25.3公斤
100、盖鼎圆雕牛形钮
101、鼎钩 长24.4厘米 重0.555、0.550公斤
102、小口提链鼎 通高38.5厘米 重298公斤
103、小口鼎盖四凤纹
104、小口鼎提链螭形耳
105、钩形器 全长24.5厘米 重0.6公斤
106、鼎形器 高20.7厘米 重1.25公斤
107、兽形钮盖鼎 通高26.3厘米 重59公斤
108、罐 通高254厘米 重685公斤
109、鉴缶 方鉴通高63.2厘米 方尊缶通高518厘米 全重1688公斤
110、鉴缶口沿边局部装饰
111、鉴缶口沿边局部装饰
112、鉴缶腹部局部纹饰
113、鉴缶龙耳
114、鉴缶(俯视)
115、鉴缶兽足
116、圆鉴 通高29厘米 重238公斤
117、圆鉴提链龙形耳
118、圆鉴耳部龙首
119、圆鉴腹部纹饰
120、尊缶 通高126厘米 重327.5公斤
121、尊缶肩部蛇形环钮
122、盥缶 通高354厘米 重29.5公斤
123、盥缶提链局部
124、盥缶肩部红铜铸镶蟠龙纹
125、盥缶兽耳
126、联禁对壶 壶高99厘米 其一重106公斤、另一重99公斤 铜禁长117.5
厘米 重35.2公斤
127、联禁对壶兽形禁足
128、联禁对壶龙耳
129、联禁对壶耳部龙首
130、联禁对壶耳部龙形尾
131、提链壶 通高405厘米 重56公斤
132、提链壶兽形提链
133、提链壶盖纹饰
134、盖豆 通高264厘米 重59公斤
135、盖豆兽形环钮
136、盖豆(俯视)
137、盖豆圈座嵌绿松石变形蟠龙纹
138、� 通高649厘米 重334公斤
139、�双龙环耳
140、� 通高26.2厘米 重134公斤
141、�兽首形钮(俯视)
142、鹿角立鹤 通高143.5厘米 重384公斤
143、鹿角立鹤错金涡云纹鹤首鹿角
144、鹿角立鹤鹤翅(局部)
145、鹿角立鹤鹤身
146、鹿角立鹤座板纹饰
147、鹿角立鹤座板纹饰
148、席镇(俯视)径11.8厘米 重125公斤
149、席镇(正视)高8厘米
150、盘 通高128厘米 重88公斤
151、盘兽足
152、� 通高13.4厘米 重26公斤
153、�兽面形流盖
154、�龙首�
155、�鼎 通高40厘米 重13.2公斤
156、三足� 通长31.8厘米 重244公斤
157、匕 通长45.8厘米 重1035公斤
158、匕柄尾部镂空几何形纹饰
159、过滤器 通高88.5厘米 重46公斤
160、过滤器立杆顶端衔斗兽首
161、带钩
162、浅盘豆 通高21.6厘米 重45公斤
163、炉盘 通高21.2厘米 重84公斤
164、炭炉、箕、漏铲 炭炉口径438厘米 重162公斤
165、炭炉兽足
166、漏铲 通长38.6厘米 重1.6公斤
167、箕 长29厘米 重1.6公斤
168、镂空筒形器 高162厘米 重0.54公斤
169、筒形器局部龙纹
170、熏 通高428厘米 重2公斤
171、小鬲 高129厘米 重2.2公斤
172、斗 柄长85.2厘米 重315公斤
173、斗腹部龙凤勾连纹
174、蟠螭状斗柄前端
漆 器
175、盖豆 通高24.3厘米
176、盖豆顶部蟠龙纹
面耳(侧视)
178、盖豆兽面耳(俯视)
179、杯形器 高11.2厘米
180、豆形单耳厄杯 高8.3厘米
181、双耳筒杯 高16.2厘米
182、案(复制件)长1375厘米
183、案鸟形腿(复制件)
184、案面浅浮雕纹饰(原件)
185、几(复制件)器长60.6厘米
186、衣箱(�)通高41.5厘米
187、衣箱 通高36.5厘米
188、衣箱(复制件)通高37厘米
189、衣箱 通高41.5厘米
190、鸳鸯形盒 全器身长20.1厘米
191、盘鹿(复制件)身高37厘米
192、梅花鹿 身高27厘米
193、墓主外棺 铜木结构,框架为青铜铸制 棺长312、宽210、高219厘米
194、墓主内棺 棺长250、头宽127、足宽125、高132厘米
195、内棺侧面局部纹饰
196、内棺侧面局部纹饰
197、内棺盖面龙纹
198、内棺足挡局部纹饰
199、内棺侧面局部纹饰
200、马胄残片
201、盾背面局部纹饰
202、马甲残片
兵器・车马器
203、三戈戟 通长(由上而下)24.4、173、16.5厘米
204、曾侯乙寝戈 通长143厘米
205、戈(带�)
206、双戈戟(带�)
207、三戈戟(带�)
208、殳(带�)
209、晋�(带�)
210、殳 通长179厘米
211、戈 通长307厘米
212、各式矛
213、持戟披甲武士(复制件)
214、马甲残片
215、胄(复制件)
216、盾(残件)通长925厘米
217、玉首铜匕 通长223厘米
218、各式箭簇
219、矛状车 通高41.4厘米
220、矛状车 通高37厘米
221、带方环圆形车 高8.7厘米
222、八棱形车 高101厘米
223、车端面纹饰
224、车端面纹饰
225、八棱形车 高12.9厘米
226、圆形车 高8.6厘米・
227、车端面纹饰
228、车端面纹饰
229、车局部龙纹
230、兽面纹辖首
231、兽面纹辖首
232、马衔、马镳 衔铜质、镳角质
金器 玉器
233、金盏与金漏匕 盏高11厘米 重2156克 匕长13厘米 重564544克
234、贴金箔马饰
235、金带钩 均高44厘米
236、金箔
237、金弹簧
238、金器盖 直径9.5厘米 重327.65克
239、金杯 通高1065厘米 重7899263克
240、十六节龙凤玉挂饰 长48厘米
241、玉剑 长33.6厘米
242、谷纹卷龙佩 长11.5(右)、11.3(左)厘米
243、玉璧 直径7.1厘米
244、谷纹卷龙佩 均长11.6厘米
245、四节龙凤玉佩 长9.5厘米
246、双龙玉佩 长12.1厘米
247、圆雕玉龙佩 直径7.6厘米
248、谷纹玉璜(上)长11.1、(下)108厘米
249、兽面纹玉琮 高5.4厘米
250、透雕玉璜 长16厘米
251、金镂玉璜 长118厘米
252、云纹玉璜 长15.4厘米
253、双龙玉佩 长5.9厘米・
254、玉人 高2.5厘米
255、素面蟠龙玉佩 长93厘米
256、负形玉佩 两端距6.6厘米
257、玉带钩 最大长6.2、最小长4厘米
258、玉梳 长96厘米
259、云纹玉� 直径(上)3.2、(下)5厘米
260、虎形玉佩 长9.6厘米
261、料珠 最大两颗直径均为23厘米
262、料珠
263、玉猪、玉牛 猪体高1厘米、牛体高0.8厘米
264、玉雕小动物 最大体高11厘米、最小体高06厘米
漆画・书法
265、衣箱盖面二十八宿图
266、二十八宿衣箱一端日纹
267、二十八宿衣箱一端蟾蜍纹
268、二十八宿衣箱侧面对兽
269、衣箱侧面对兽与“夸父逐日”(左侧)
270、衣箱盖面弋射图
271、衣箱盖面戈射图
272、鸳鸯形盒左侧撞钟图
273、鸳鸯形盒右侧击鼓舞蹈图
274、五弦琴侧面局部凤鸟纹
275、五弦琴背面局部纹饰
276、瑟侧面风鸟纹
277、内棺侧面持戟翼人
278、内棺侧面兽首人面持戟武士
279、内棺侧面长髯持戟武士
280、内棺足挡龙、凤、四蛇纹饰
281、内棺足挡局部纹饰
282、内棺侧面局部纹饰
283、内棺侧面局部立鸟纹
284、内棺侧面局部纹饰
285、马甲兽纹
286、马胄龙、兽纹
287、甬钟钲部错金铭文 释文:曾侯乙乍(作)时(持)
288、甬钟钲部错金铭文 释文:文王之宫,坪皇之商,割(姑姑洗)之角,新
钟之商曾,
289、甬钟钲部错金铭义 释文:文王之宫,坪皇之商,割(姑洗)之,新
钟之商曾,兽钟之(羽)
290、甬钟钲部错金铭文 释文:坪皇之宫,割(姑洗)之�商,穆钟之角,
新钟之宫曾,兽钟之徵
291、甬钟背面右鼓错金铭文 释文:割(姑洗)之(羽)曾,为钟徵
为妥(蕤)宾之徵下角,为无铎(射)徵角
292、钮钟错金铭文 释文:宫曾
293、钮钟错金铭文 释文:徵角
294、钮钟错金铭文 释文:徵角
295、甬钟青铜挂勾刻文 释文:大(羽)
296、甬钟背面正鼓错金铭文 释文:为�钟,�钟之才(在)晋为六墉
297、三戈戟首戈援胡上铭文 释文:曾侯乙之用戟 内上为“曾”字形图徽
28、三戈戟首戈内上阴刻龙兽构成的“曾”字形图徽
299、三戈戟首戈援胡上错金鸟篆铭文 释文:曾侯乙之用戟
300、三戈戟中戈援胡上鸟篆铭文拓片 释文:曾侯乙之用戟
301、小鬲铭文拓片 释文:曾侯乙(作)时寺(持)用(终)
302、簋铭文 释文:曾侯乙(作)时(持)用(终)
303、衣箱上漆书文字 释文:民祀隹(唯)坊(房),日辰于维 �岁之四(驷),
所尚若(陈)�(经)天(常)和
304、匕身铭文 释文:曾侯乙(作)(持)用(终)
305、匕柄铭文 释文:曾侯乙(作)寺(持)用(终)
306、衣箱刻文 释文:紫(锦)之衣
307、车铭文 释文:君(广)�()
308、钩形器铭文拓片 释文:曾侯乙(作)寺(持)用 终)
309、编钟架横梁木刻文 释文:(姑洗)之商
310、木磬匣刻文 释文:间音十石又四才(在)此
311、石磬端面刻文 释文:坪皇之�反,文王之(终)反
312、石磐旁面刻文 释文:�之徵反
313、墨书竹简 整理号:简(一)20号、简(二)37号、简(三)65号、简(四)120号
简(五)136号、简(六)142号、简(七)145号、简(八)158号、简(九)172号、
简(十)175号
314、曾侯乙墓墓坑全景
315、曾侯乙墓编钟出土情况
316、青铜礼器出土情况
317、起吊陪葬棺
318、曾侯乙墓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版说明撰文:吴嘉麟 (湖北省博物馆 研究馆员)
文 物 摄 影:潘炳元 (湖北省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竹简释文缮写:陈上岷 (湖北省博物馆 研究馆员)


 曾侯乙墓文物艺术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清晰的大张图片,感受曾侯乙出土文物的精妙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