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有园》》书评

出版日期:2014-12
ISBN:9787560856306
作者:金秋野,王欣

乌有的世界

王欣老师总是笑称,在中国有一类建筑师,没什么钱,难以在现实中实现理想,却有着传统文人的情怀,于是自然而然地,便开始了纸上的造园,就是“乌有之园”,或许只是只能容许半个身子的“容膝斋”,又或许市井中的半亩庭院,半潭秋水一房山,足以在其中发生与人有关的有趣的故事。可能恰恰因为这种“乌有”的预设,加之师法于传统的文人画与园林,这类“纸上的园子”便顺理成章地按照“文人建筑师”们的理想状态,发展得足够风骚和“如画”。当然,在这群“文人建筑师”当中,自然不乏有在建筑实践中努力实现者,而在我看来,王欣老师的教学和研究中,更是把“乌有”当做一种“大有”的状态,这种“乌有”的纸上园林才得以有穷尽极致的可能。当多数建筑院系的学生已在本科二年级迈出他们“正规军”的第一步时,三年前,我曾师从于王欣老师有一年的时间。王老师心中理想的教学是传统的师徒制,而事实上我们的课堂也的确做到了,所不同的是王老师的徒弟,足足有二十一名,且年年如此般人数,可想而知教学的工作量有多大。而王欣老师的原则,便是学生们人人出高质量的精品——于是,我们的第一步,便是以这样一种极其“文人”,又十分严格、丝毫不能马虎的“纸上造园”的方式来展开。“侧坐莓苔草映身”,王欣老师总是引用这句诗来说明建筑的姿态与人的身体性,而我觉得,这句话也恰恰隐喻了王老师的教学,即,以一种解读传统的方式,从侧面介入到对同学们在设计的开始所需具备的建筑形式基本功素养的严格训练当中去。

实实在在的乌有园——使那些模糊的逐渐清晰,使那些清晰的更加真实。

乌有园真的乌有么?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想,一定未必。每个中国读书人的心里一定有一座想象之中的园林,不过是因为大时代的关系,有些人的清楚一些,有些人的模糊一些。《乌有园》里面的文章,可以使那些模糊的逐渐清晰,使那些清晰的更加真实。感谢专业的缘故,建筑师写起造园的文章来,角度总是独特的。他们并不纠结于技,重点是在法的探讨——这更接近于建造园林的本质,一种自觉的与世俗拉开些许距离的观看,看自己也看周遭。当这种观看之法确定下来了,技术的展开也就可以自然而为了。本书的重点是绘画与园林。意思是说从绘画到园林的转化。绘画是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园林是具有现代性的当代园林。显然,作者们无意对传统做简单的模仿,他们更具有野心——中国传统设计语言的现代转化。这无疑是对当下强势流行的西方设计语言最好的平衡,也是一种努力使本土建筑学早日具有自觉性、独立性的勇敢尝试。

难得的开始

读完此书,感慨良多。几位作者的文章为读者构建了当代造园的某种可能性。在当下商业建筑大行其道的时代,传统文化也往往被商业浪潮所裹挟,所谓中式园林成为开发商宣传和提升销售价格的一种手段,动辙上亿的豪宅在吸眼的同时也在慢慢扭曲大众对于传统园林的理解。疏不知,这些假古董只是一种机器复制时代的表象产品,而真正的故园则是需要慢慢地品味,需要一代代学者的薪火相承。而在《乌有园》中,我读到了这样一种历史责任和文化担当。几位作者以小见大,从不同方面细致地讨论了园林的可能性,也为我们理清了传统造园的诸多线索。读完此书再结合书名我不禁要问,故园真的已经回归乌有之乡了吗?其实不然,我们可以看到,书中的一些作者在实践中也在尝试某种造园的可能,也得到了一定的肯定。更难能可贵的是,本书作者王欣已经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建筑系开展了多年卓有成效的当代造园教学,这种类似海杜克在纽约库伯联盟的教育方式也为未来造园实践提供了诸多可能。当然,我们必需要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故园己离我们相距甚远。就像本辑的主题《园林与绘画》,其实就是在提醒我们当下建筑教育在这两方面的缺失。这两个方面的相互支持正是传统造园的要义,也就是明代画家董其昌所谓的"画可园,园可画。"而建国后以理工科建立的建筑系教育,使得学生对于绘画与艺术的了解极其有限,对于传艺术更是知之甚少;而当下中国画的衰微也使得画家只疲于尺牍上的画面经营,而不懂造园。而本书作者之一郑文康在讨论环秀山庄假山掇山的文章《假山之假》的结尾也表述了这种技与理的分离所造成的影响。我想,正是这种积极的尝试和对现实的冷静批判吸引我精读此书,《乌有园》是一个难得的开始,或许也是一种可以与当下国内盛行的批判地域主义建筑观相对应的新的设计方向,相信有园林梦的读者也会有颇多感慨!


 《乌有园》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