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明天见

出版日期:2015-10-1
ISBN:9787544278204
作者:[美]威廉·麦克斯韦尔
页数:203页

作者简介

★诺贝尔奖得主艾丽丝•门罗挚爱:“如《百年孤独》一样难以写就,也和它一样完美。读完后我恨不能让时间倒流,好把自己过去的作品都重来一遍。”
★“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迈克尔•翁达杰/“美国小说界中最为睿智,最为善良的声音”——约翰•厄普代克
★回忆过去时,谎言伴随着每一次呼吸。
★美国国家图书奖得奖作品,呈现一个“未被玷污的美国”。
★入选《时尚先生Esquire》“75 本男士必读小说”。
========================================================================
我想回到起步的地方:
在那里,做过的事情可以挽回;在那里,我找到了你。
我们是如何相识的?
只记得一天又一天,我们一起在那个未竣工的屋子里玩耍,冒着摔断脖子的危险走过横梁,闻着木料散发的陈腐气味。
当幽暗的天色提醒我们,晚餐时间就要来到,我们便爬下梯子,相互道别说:“再见”,“明天见”,然后踏上各自的归途。
谁也没有料到,某个晚上,这种轻松随意的道别却成为最后一次……

内容概要

威廉·麦克斯韦尔 (William Maxwell,1908-2000)
著名编辑、小说家、散文家、童书及传记作者,曾任职《纽约客》40载,是纳博科夫、厄普代克、塞林格等诸多美国当代重要作家的伯乐、知己与导师。著有包括《再见,明天见》在内的6部长篇小说,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奖章、美国笔会/马拉穆德奖、马克· 吐温奖等。


 再见,明天见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8条)

  •     由于种种原因我至今没有读过《百年孤独》,却先读了被爱丽丝门罗评价为“如《百年孤独》一样难以写就,也和它一样完美”的《再见,明天见》。在读到第二遍时,我有点开始明白这个评价的中肯——当然,是凭借着从前看过的对《百年孤独》的经典评价——当所有人都不会爱,唯有孤独才是恒常。我毫不怀疑即使是外国文学爱好者,也很难在这个双主线的故事,在旁观者的回忆、倒叙,相近人名与不断变化的人称视角间应对自如,事实是即使读到第三遍时,我仍是通过好几页的笔记才理清了这个故事。那些相连记忆的间隔遥远而杂乱,就像它们各自的主人公的距离那样。但同样不能否定的是,即使是在最初最难熬的、第一遍读这本书的前100页时,你仍会不时地被带入,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在他笔下人物的心情里,看到自己的种种过往。而到了后100页呢?我曾经和一个朋友说过,以某种粗放的分类方式,故事大体都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基督山伯爵》类,情节丰满一场好看,一种像文艺电影一样,更多功力在于意境,《再见,明天见》却少有的,把这两点都写得出色~以上是标准的“读后感”~虽然剧透对这本书根本不会造成丝毫影响(作者在一开篇就没有任何要故弄玄虚的意思),但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能概括“再见”,那是女主人公的小儿子问姨婆的一句话:如果有这种事——“如果有人被埋掉后醒过来,但爬不出去,怎么办?”如果当初不是因为种种匮乏,后来的遗憾是不是就能避免?不会在不确定时进入婚姻,不会在儿女尚幼时抛弃家庭,死亡也不必成为最后的结局。可即使成长中没有这样“奇情”的故事,书里的“我”也因为这样的匮乏抱憾终生。只是因为与曾经的伙伴、菲恩的儿子卡莱斯塔相遇时,由于不知道要如何去安慰,犹豫着、犹豫着,最终与他擦肩而过、从此再也没能相见。我知道人人心里都有一座巴别塔,但总还是忍不住想问,到底要如何才能通往“天堂”呢?
  •     这是一本神奇的小说。每一个章节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又都是小说的一部分,他们共同支撑着这个小说的梗概。不管是对故事中第一人称的主人公的描述,还是对死者威尔逊先生的描述,在丰富了故事内容的同时,也把每一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刻画出来。每一个人物都有他们的故事,都有自己的悲欢离合。主人公深受母亲去世之苦,饱尝着孤独和离别,父亲的再婚也让他很苦恼。威尔逊先生面对朋友的妻子逾越了鸿沟,他为此感到悔恨感到难堪,内心承受着挣扎,可是也不得不做出自己认为可耻的事情。还有受害者的妻子,孩子以及主人公继母一家人,都被作者刻画的栩栩如生,一个个人物跃然纸上。正如书中所说,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我无力改变这种状况,我内心的各种情绪——身体上的不适、恐惧、羞耻、青少年期的所有反应——都显露在我的脸上。所有人物的情绪都被作者直白的描述出来,而书中的情节又描写的非常隐晦,让我们对故事的结局始终充满悬念。书中一些对于细节的描写也非常到位。比如,他手拎摇摇晃晃的提灯走进黑暗,一如每天清晨——一如他生命的最后一个清晨。简单却又有着深刻的内涵,每一个细节都很沉重,却又不显突兀。关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小说,虽然每一种感情都有些扭曲,在主人公的眼里,一切事物的基调都是悲伤的。正如《英国病人》作者迈克尔·翁达杰对小说的评价一样,一个精妙至极的美国缩影,饱含深沉的悲痛、真相与爱,以清晰、洗练的完美笔触展现。主人公一直在回忆,可都是回不到的过去。
  •     一桩谋杀案打破了寂静村庄表面的平静,这样的开篇让人期待着推理小说式缜密的分析盘剥。可是《再见,明天见》的作者威廉•麦克斯韦像个淡定的安乐椅侦探,不急于寻找谜底,慢条斯理地啜饮着热茶,在氤氲雾气中叙述着往事。任职《纽约客》40载,威廉•麦克斯韦尔是纳博科夫、厄普代克、塞林格等一众美国当代重要作家的伯乐。而他早年,同样是名优秀的小说家,凭借《再见,明天见》一举夺得了美国图书奖。由这部叙事方式独特的小说,足以窥见,作者的叙事着重于人心的微妙情感。彼时美国的政治秩序、社会风气、人际关系,可以经由小说中的事件来反映,但所有这一切都是作为个体的人构建起来的。道德和规章固有之,他们各自的七情六欲才是决定行为、累积现实的动因。当读者的视线被凶杀案吸引,麦克斯韦尔却将话题引向单亲家庭孩子的内心世界,耐心讲述他的身世。而他笔下的谋杀案也可以没有“侦探”来破解,完全交给一个孩子似是而非的叙述。他的见闻和猜想是绝大多数旁观者的意见拼凑而来的,带有主观感受和戏剧化的渲染,连这个叙述者自己也称之为“混合着真实与虚构的描述”。隐约的不确定性如同人生的不确定性,恰是最真实的一番滋味。主人公童年无意间邂逅克莱塔斯,不问出身不问缘由地成为朋友,本就是一种不确定的缘分。这种不确定延续到某天,像往常一样的挥手告别,那声“再见”、“明天见”竟成最后一句。多年后偶遇,相见不相识,欲诉还休,匆匆擦肩,犹疑间徒增几分不确定。忆往昔,遥远的记忆让当年的线索变得模糊,虽是旁观者的还原,却将当事人的心路历程刻画得格外细腻。犯罪动机三言两语就能说清,但夫妻感情的隔阂,情人亲密的日增,其他角色的来来去去,破绽与掩饰,决裂与淡漠,确非冷眼旁观能够道清。连当事人也无从回忆,从哪个时间节点起,案件的发生已成定局。重要的不是确定案件的细节,而是人心不确定的情感,包括局外人面对各自的隐衷时不确定的心情。风平浪静的表面暗潮涌动。凶杀案发生前,人们以为:“在一个住宅分布并不稀疏,而且也绝不圈以高墙的地区,不要指望暴力活动能够繁衍猖獗。”个体的躁动与绝望,其实并不容易借助环境得到解脱。麦克斯韦尔完美地呈现了内心暗潮酝酿与爆发的全过程,不仅表现在谋杀案这样的大事件中体现的力量,也着意于缺乏完整关爱家庭的孩子的内心暗潮和千千万万旁观者、读者的暗潮。美剧《绝望主妇》的开头与之类似,旁白云:“Everyone has a little dirty laundry。”家庭主妇自尽的枪声打破了小镇的宁静,出人意料的事件成为他人观照自己内心的楔子。不确定性可能一触即发,不假以任何故事形式的包装。麦克斯韦尔意在言外的表达自然不止于简单的故事,更让我们看到真实的可能、坦然面对的可能。——乙未年读威廉•麦克斯韦尔《再见,明天见》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这场谋杀案,不仅夺去了一对兄弟的生命,也让另一对孩童伙伴在黄昏下的“再见”演变成“再也不见”,愧疚与遗憾写满“我”的脸上,也深深的埋在了“我”的心里,到老甚至“我”还在憧憬未来有一天能与科莱塔斯相遇,弥补少年时期那段遗憾。
  •     风夹带着青草的气息吹过。
  •     想说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在病房里断断续续读完,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
  •     不和我口味 看不下去了~~
  •     致那些年我们念念不忘的遗憾
  •     作者性格的质地真的是温厚的,即使他看到真相。简单又不简单的讲述。
  •     记忆——如果给它一个正确的名称——是一种变相的、毫无作用的赎罪。 我们脱衣上床,然后进入睡眠,没有让黑暗成为解除我们内心隔阂的良药。 这似乎是个错误,是错误就应该纠正,但唯有此事无法更改。因为事情的过去和现在,两者之间隔着一个不可跨越的空间。 他的悲哀是属于隐忍和绝望一类的。对于某些人,即使时钟的指针能够一直转动到天荒地老,他们的伤痛却不可能治愈。 只要它们还存在,只要它们没有消失,总有一天我会在其他什么地方见到它们,正如奥特加•伊•加塞特曾经说过的:本质上,生活是永恒的沉船。
  •     喜欢这文笔。但关键是,读了以后没啥触动!
  •     有些人有些事,终究会在内心深处留有空间。人生的某个时段,回想后,不能不说没有遗憾。
  •     作者将大事写小,更关注的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平衡
  •     以记忆为砖块搭建起想象的宫殿,重述一件陈年的谋杀案是如何改变了两个少年的人生轨迹。13岁的他们像平常那样告别:“再见”“明天见”,不知成年人的爱恨已经随着一枪激起千层浪,最终一层层地波及到了他们的身上。当作者温柔宽厚的笔触写那只没有名字狗再也等不来骑着脚踏车的小主人,读的人已经泪流满面。
  •     写作手法太多,倒叙、插叙、不同视角转换,一桩小报上的谋杀案被慢慢还原成三个家庭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直指人心。学习一种写作方式:拆分环境,描写静物,调动嗅觉、味觉,一个人的周围就是他的心理的映照。阅读经验不丰富的读者可能不会喜欢。
  •     这本也好看!麦克斯韦尔有点神
  •     这是个写得很妙的故事,我看到的是原生家庭对孩子带来的影响或者说是伤害。有些事情我们无能为力,别人的选择左右了我们的生活,默默忍受是大部分孩子的选择,可那未必不是心里一道别人无法窥探的伤痕。
  •     舒缓的节奏,精妙的文字,恍若一杯浓郁的咖啡,需要在静谧之中,慢慢地细读,才能体会到那种伤及骨髓的痛感
  •     双线并行中的副线,也就是大人们那条线写得非常细腻朴实,真的很好。不过第一人称主线读得我有些困惑了。既然有人在评论里提到烈日灼心,虽然我觉得关系不大,但可以此举例。电影里邓超那伙人不论做什么的出发点都是女儿,对父女情深的刻画却很少,总让人觉得他们的动机站不住脚。这本书也是,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少读了一章,以至于对“我”和克莱斯塔的友情印象模糊,也就使得最后的告白显得有些无的放矢……有空再回头多读几遍吧。
  •     最后一章太棒了!
  •     哎,好看的都舍不得一口气看完
  •     未被玷污的美国有杂合的透明感,那种无限的苍凉与寡淡的温柔。
  •     得好好整理一下思绪来评论
  •     “我梦中见到的林肯镇,始终是我童年时代的模样,更确切地说,我总是梦见它是那种样子……”
  •     不是很喜欢,有点啰嗦,不是很智慧
  •     一个独立的人并不代表他是独立的 从出生那一刻起 身边周围的人和事塑造着自己 如果身边人做错事情 尽管自身两袖清风没参与其中 但还是会成为其事件的受害者 再遇见时 “我”并不是不愿意跟克莱塔斯说话 只是“我”从小在家庭里经历的事情造成的性格注定没让我展开心扉 再见 遗憾留给明天来弥补。
  •     本质上 生活是永恒的沉船
  •     .......很无趣,翻译得很一般,带入不进去
  •     好美的一本小书
  •     一桩谋杀案,三个家庭,关于故乡、故人以及一段美国往事,又优美,又悲伤。
  •     回忆都是被加工过的,一段不会被大脑加工的回忆,一定是改变人生的那一刻。
  •     2016-051
  •     以为是个倒叙讲述一件命案的故事,看到后开才明白真正的内在是作者的遗憾~有相同经历是小学时候极度要好的朋友,但是因为我认识了新朋友而冷落她,我不知道她的感受,只是真实的一次次梦见她对我做了同样的事情,然后难过的醒来.书里说的很对,去解释不过是想要自己心安一些而并非真的估计别人·(1月8日 晴 北京)
  •     这本小说不该被埋没。
  •      有点点忧伤,又细腻的文字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太巨大了,相信每个人都感同身受
  •     有点无聊
  •     期待过高。第一章很好,有点像卡波特的冷血。(很大一部分是冲译者去的,喜欢程先生译的《死水恶波》)。
  •     The last section of the novel is so moving,tenderly written (and don't roll your eyes) tol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 loyal farm dog left behind in all the fracas.It shouldn't work - but oh my - it completely did for me.
  •     以不确定的故事写不确定的人生
  •     不是很好读。
  •     可能 共鸣不多吧 不知道为什么感觉无法融入这本书 也许要多看两遍
  •     读完,唔知系咩问题,翻译?手法?唔系我喜欢既类型,虽然人物唔多,但总系记唔住,我错拉,故事叙述,时而顺叙,时而插叙,时而转换人称角度,要足够投入才行,如果孤独是重点,距做到啦,描述中,仿佛每个故事既原因都同孤独有关,出轨,离婚,杀人,友情,哪怕连狗都孤独,时刻与主题叠合
  •     把每一次告别,都当做最后一次。好好珍惜 因为真的不知道这一次 是否真的不是最后一次
  •     已购。五颗星是给第一章以及第二章开头的,可以好好想作者学一学如何抓住读者的心!前三分之一也很棒,但是后面的主体部分中规中矩,好歹把故事圆完,只是整本书的结构重心挺奇怪的。整体翻译非常舒服。
  •     关于一个儿童无法言说的悲伤,地道的描述~
  •     这翻译不太会好好说话 看得人脑仁疼…………
  •     老实说,没get到
  •     干净洗练的文字,细腻温厚的风格,喜欢
  •     字里行间总是有一团迷雾般的伤感,由于叙事结构拉得大,叙事手法也多,把几个故事串一起理解还是有点困难的。
  •     201607,细腻感人的阅读
  •     语言,文风,剧情都不能打动我
  •     记忆既脆弱又顽固。挡不住的记忆洪流,是因为我们只是可悲又无助的想要修正过去所为吗?但时间很冷漠,不为任何人任何事停住哪怕半秒的时间。于是,就有了记忆、有了如果。但“生活可不是开玩笑。”
  •     也许需要静心阅读,我不是太认真,但依旧在结局捕获到些悲伤的东西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