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起点和终站》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4
ISBN:9787208077874
作者:南怀瑾
页数:124页

这么严肃的话题我却,,,

感谢西西弗书店提供PLEASENT的环境和感谢自己吃得太饱只好去书店遛达。但对于西西弗没有MING我一直耿耿于怀。分2次读完,本来是去买孤独6讲,结果居然售罄。第2次读的时候已经讲到中阴生投胎的时候,结果笑得哈喇子长流。写道:---当HAVE SEX的时候,周围有几亿个中阴生围观着你准备投胎。SO 不要以为出去乱搞没有人知道。----但偷情总是来得比正大光明惊险刺激,哪还顾得了这些。我已经看了南老师2本书。但都是口述整理。我想看更细致和专业的一点。特别是收尾的时候总觉得是录音嘎然而止TO BE CONTINUED,可是下一本又在哪里呢?

了生死

每个人都需要了解本无生死可了,才可以了生死。 死亡不是休息起心动念,无数念,睡了,醒了....不过是一段旅程的告别和另一端旅程的开始,生活是日子叠着日子,问题跟着问题,不定期的一张试卷就摆到你的面前,你不能对生活说,对不起,我还没准备好...人能正常死亡都属不易,活着的每个人都是幸运的。

了生死 拨无明

南老对于十二因缘的开示,对于佛法的修证据有实际指导意义,指出了一条大乘佛法的修行路线,证体启用如来藏。南老功德无量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普愿尽法界。沉溺诸有情。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如何释然

四个月前,我的母亲刚刚去世,所以对书中谈到的一些是颇有感触的,只是尽管南先生讲的很通俗,愚昧的我仍然不能理解或是接受很多观点。我打小就是不信佛的(希望这不是冒犯),从小就接受着唯物主义教育让我很难相信一些缺乏科学依据的论断。在以前,我甚至会讨厌,讨厌每年都要折纸钱烧纸钱给我素未谋面的爷爷奶奶,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和破坏环境;讨厌每天点香祈福保平安,觉得这是纯粹迷信又乌烟瘴气。但是母亲走后一切都变了,回到家的时候总是会给母亲点上一炷香,说不清要表达什么,也许只是单纯的希望母亲能够知道我还惦记着她;和尚来做法事也不觉得烦,甚至总是想还做得不够好。有时候也会想,人都不在了,还做这些又能有什么用处呢,但不做,心里又会觉得不舒坦,总怕自己在母亲生前孝道未尽,死后也对不起她。母亲是死于癌症,不属于南怀瑾老先生所说的寿终正寝的范畴,也就是说,叫横死。我很不喜欢这个说法,总觉得很难听。人的生命为什么会横死,书中提到说,由佛学的道理,是属于因果报应。对于这个说法我同样不是很喜欢,母亲辛苦操劳了一辈子,应该说半辈子还不到,为了我为了家从没享过什么福,却落得这种下场,即便是联系到六道轮回前世今生,说还的是上辈子的债的话,我还是会很愤怒。母亲对活下去还是很抱有希望的,在强忍着化疗以及很长时间里只身在外地看病的痛苦孤独下,开刀后有所好转的母亲和我谈过本该有的未来,可是之后癌细胞的转移却基本宣告了她的死刑。每天晚上我知道她都会默默地哭,可我却无能为力。也许这也是我前世积下来的罪孽。从转移以后只过了一两个月,那天我接到父亲的电话,母亲快不行了,希望我回去。第二天赶到家,妈已经基本说不出话了。眼睛也睁不开,只在旁人用力唤她的时候猛的睁开了一下。每次回忆到这里时我总会止不住的落泪,喉咙不知何故也是生疼,想必我当时也是这样的状态。那天晚上我睡的很晚,我不敢睡,我怕第二天醒来母亲就不在了。我坐在床边,不时的帮母亲把滑落的氧气管插好(医院不收了,家里设备不够好,氧气管固定不了),大概4点多的时候父亲醒了,让我去睡。第二天母亲看上去很平静,甚至比我昨天到家时看上去好点,虽然与她仍是沟通不了的。中午吃过饭,爸爸去医院取新的氧气瓶,我和姑姑留在家中。书中描述过死前的四大先起变化,与我能观察到的是一致的,我坐在沙发上没注意,只是突然看到母亲嘴里流出一股水,我想去擦拭,却发现母亲渐渐失去血色,没了呼吸,姑姑让我大声唤,却怎么也没用。接下来的一切也和书中所述一样,也许如果我之前有幸看过这本书,我会去预测下母亲的轮回,但是却丝毫不能减轻我的痛苦,哪怕预测的结果是去极乐世界。也许我不能释然的原因是我终究没有信佛,是我悟性不够不能看开这生死轮回。我很难把所有的事都归结于因果二字。看不开放不下,也许也是众生无法脱苦得乐的原因吧。请给我一段时间,一个过程。

关于生死,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

很偶然地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正好那时候知道了我的一个非常优秀的同学信佛而我崇敬的稻盛和夫先生也在60多岁的时候皈依佛门使得我对佛教有了兴趣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插在书架里的不由地抽出来看了起来大概看了有三十页左右吧觉得内容很有意思回来就在当当上买了刚刚看完因为没有佛学基础有些概念还不是很懂但是内容还是很震撼的因为之前我看过美国探索频道的有关生死轮回的专题片对于前世后世的说法我还是挺相信的准备好好看看佛教方面的书

生死的开示

通常将“通俗易懂”四字连用,南老先生这本书可谓“通俗”但“易懂”却谈不上。连南老自己也说弟子们能都懂才奇怪。几乎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甚是喜欢。作为开示的实录,南老的语言生动,没有流于书面化。反而比那些系统化、理论化讲述佛法、生死问题的来得轻松。也感谢记录者如实的保留南老开示中极具个人化的口语、口气。也许有人认为南老着急了,我却以为这是一种体会佛陀智慧者的潇洒。讲话洋洋洒洒,逻辑井然有序,以佛法和现代科学观点解析生死,够透彻。至于能不能领悟其实完全靠修行和造化了。你说这是“因果报应,六道轮回”来讲生死也好,用生死问题来讲“因果报应,六道轮回”也好,对于如何看待生死与佛法、如何修行等都有莫大的开示与帮助。《人生的起点和终站》解决的不单单是佛教的基本问题,而是人从何而来又往哪里去的问题,即便不懂佛法的人读读也会大有启发。一本广结善缘的好书。

人应该清醒的知道你在这个世上干什么

经朋友推荐刚刚看了这本书的开头就急于有很多感想。一是以前从不知道抗战时期日本人有人在修降伏法想打败中国。看过大国震惊。二是知道了五福临门中竟然没有贵。这五种福是,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

了生死

每个人都需要了解本无生死可了,才可以了生死。 死亡不是休息起心动念,无数念,睡了,醒了....不过是一段旅程的告别和另一端旅程的开始,生活是日子叠着日子,问题跟着问题,不定期的一张试卷就摆到你的面前,你不能对生活说,对不起,我还没准备好...人能正常死亡都属不易,活着的每个人都是幸运的。

越长大越不信佛

很多人都说佛理的东西要人到中年才会慢慢明白一些。好吧,反正我是越长大越不信的。因为学校的书店要关门才进去逛逛,匆匆读过这本书。很久以前读过一部分《论语别裁》所以对南怀瑾印象不坏,生死之事凡人多有好奇心,自然就想读读。读到投胎的那个片段我就笑了,里面说中阴鬼看到云雨中的男女,如果看上了这个男人就化生为女人参与云雨,然后投胎,如果看上了这个女人就化生为男人参与云雨,然后投胎,还以此解释弗洛伊德的恋父恋母情节。我不怀好意地笑了,想到要是哪个倒霉鬼看上一个日本男优或者女优,岂不是每日累死累活还投不了胎?想起我小时候曾在C君家中看过李大师的那本代表作,其时全国都在那样一场运动之中,而我尚处于一个相信CCTV的年纪,心中虽有偷窥禁书的快感,却是自觉带着批判的眼光。如果把时间回到11年前,把这两本书都放在我面前,我会相信吗?没法去如果,今天的我,其实是相信往生来世的,只是我不相信任何人的解释。

念力

作为一个无神论者和宗教哲学爱好者,我认为这本书过于通俗或者说是要经过思考才会理解里面的哲学。按常理说,我这年纪最多看个卢梭的忏悔录,而不是生死六道轮回的事。但毕竟我见过的事情,我就不能当做不存在。更何况有些还没见过。人不要太执着。不要太期待。善待周遭,然后慢慢的沉下心来。同样是沉默,三年前的我和现在的我早已是相差很远。告诉自己不要太执着前世今生,所以用心珍重眼前。相信自己的力量。如果我一直都是我,千万年我都是我,那么阿赖耶识会告诉后世的我继续去做我现世没有做的事情?也就是说现世的我只是暂时离开?或者这本来就是我应该做的事情,我并没有离开?笑,太极图的黑与白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直以来我的性格并非现在这样,那么这一年里这些事情就这样轻易改变了我?如此硬骨头的我,怎么变成现在这副摸样。到底是我在无病呻吟身在福中不知福还自取灭亡暴殄天物还是我在纠结一些根本就是鱼和熊掌的那些虚无完美主义可怕这是我早已知道的事啊。当初可是我自己斩钉截铁的说着那个人一定不是我啊。哪里出了问题?还是太执着吗?还是这一切其实都是安排?我看到的永远都是冰山一角,所以无论我作出什么样的决定,或者是由别人来决定我,结果都是一样的?还好一路走来,再回头看,不曾后悔。然而以后,不要想了。珍惜眼前。不要再问自己为什么手里的钥匙可以开启这扇门不是钥匙变形了 也不是门锁垮了不是钥匙刷了铅 也不是门锁灌了油也许原因很简单,机缘二字。所以有时候一定要乐观的看待很多事情。笑。

几个相互矛盾的说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1、作者先是谈到中阴身无法进入道场和子宫。后面有讲男女之事时旁边围满了中阴身想要伺机投胎。2、作者先是谈到男女之事时中阴身无法看到人,只看到关键的器官。后面讲到中阴身若喜欢女方则投胎成男娃,若喜欢男方则投胎成女娃。不知以上两点是否矛盾,和大家相互探讨。

人生的起点与终点

南怀瑾老师以一种“通俗”又不失“准确”的文字,简述了人生的意义,生命的“开始”与“终结”,文中大量的佛家,道家思想,确实值得学习,参悟!

南老的书 可以看看

一切的学术和知识都不是绝对的,兼听则明还算相对客观。对于南老这一类小册子形的书籍,我全当打发时间用。但说真的,知识是开阔的,不管南老的某些论述和观点是否可取,我觉得都算是一种见识,都算是一种可探讨和研究的话题,就当和一个相当有文化的,活了将近一个世纪的老学者在聊天,这样想想这书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因果因缘

这个书很简短,是一次讲座的纪录稿,从死谈起,结合《黄帝内经》《易经》等,读来很是受益,我想对生死也会有另一种看待,生老病死,本是常规,所以平淡对待即可。

生命力是什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

因为要研究“生命力是什么”这个话题,所以想看一下这本书。因为,谈生命力就必然要谈到生命,而谈到生命也必然要谈到生死。既然南师已有所述,当然是要看一下了。此书是借来的。借一室友的。在看此书之前,和他聊起“生命力是什么”这个话题,谈了谈我的看法,那晚是很兴奋,因为就在谈话之中,我突然悟到了“灵魂是什么”这个问题,由此想开去,生死是怎么回事,轮回是怎么回事都解决了。他说,我所说的与南师此书所言非常一致。我凭直觉相信是这样。看书过程中,时常兴奋得手舞手蹈,一是对于“生命力是什么”思路更清晰了,另一个,南师教晦如醍醐灌顶,时有茅塞顿开之感。然同时亦深觉渐愧,修行修行,在修在行,而不在知,知道没有用,做到才有用。原以为自己懂点东西,现在却真实感觉是自欺其人。平时多有妄言,实则还有很多东西很是无知,更重要的,所知并未实证。关于“生命力是什么”一文正在写,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探讨:http://1160404007.blog.163.com/blog/static/117749583201002453924493以下是书中抄录,部分将会引用至《生命力是什么》一文中。■ 关于十二因缘  (英豪随想)十二因缘,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关于十二因缘,南师讲得很明白了。不过,感觉南师有一个字没讲太明白,就是“缘”字。南师并没太讲这个字,有点忽略了,因此,在次序上似乎是说反了。所谓的缘,就是源于,起于,因为。无明缘行,无明因为行为而起,也就是说,行为造成了无明,生缘老死,也就是说,生是因为老死而来,因为有老死,才有生。十二因缘,都是这个关系。所谓的十二因缘,也就是十二种因由,因果。无明,就是糊涂,愚痴,愚痴怎么来的?是因为行为造成的,南师为人的一辈子总结了三句话:“莫名其妙地生来,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地死掉。”想一想,人生不就真是这样吗?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清醒得很,什么都明白,就象南师所问,有谁知道自己是如何睡去的,又有谁知道自己是如何醒来的?如果我们连这么稀松平常的事都弄不明白,又谈何说自己是清楚的明白的呢?我们整个人生是糊涂的,我们的行为也是无知的,如果我们有知,就不会破坏大气层,就不会自己造了炸弹来互相地撂来撂去了。行为是因为认识造成的,认识也就是思想,思想来自于外在的物质,名色就是指物质而言,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里的色同义。马克思哲学讲,物质决定意识,与识缘名色同理。我们的思想是有问题的,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拜物的,一生为物转,失去了自己,失去了自己的灵魂。名色缘六入,物质是因为六入才有的,所谓六入,即色、声、香、味、触、法,为什么叫六入呢?南师讲得明白,实际上,用能量的角度来讲更容易理解些。色、声、香、味、触、法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都是以波动的形式存在的,我们防不胜防地都会浸入我们体内,所以称为六入。六入缘触,触即接触,乃指眼耳鼻舌身意,总体来讲是整个身体存在,也就不会有六入来侵。触缘受,受即感受,感觉,较低层面的一种身心活动状态。这很有点象快乐与幸福,快乐很容易得到,但少有追求到幸福的。受缘爱,爱即喜爱,爱好,,即贪,即欲,我们的感觉产生于我们的欲望,而欲望又产生于取,取即获取,取缘有,有即占有,有缘于生,生即生命,即我,没有一个我的存在,怎么会想着点有呢?而生缘老死,没有老死又哪来的我呢?一切都是个因缘,因果,轮回,这是佛教的宗义了。难怪南师说,打坐静不下心来,就想想这十二因缘,这个明白了,也就知道自己念起于何处了,就找到了那个清净之处。基督教认为人死了,最后受上帝的审判,佛教不是这个道理,中国人的观念也不是这样。灵魂是会转生的,原来西方文化不承认,现在也改变了,比较普遍承认,而且在追寻了,还到东南亚缅甸、泰国、柬埔寨,以及中国西藏各地研究。 P7“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是所有佛学的基础,这是个大科学。很多人根本就不懂得佛学,都在瞎扯!也不相信因果;而你们只粗浅地晓得因果报应,其实随时随地都是因果。P8中国儒家、道家跟佛家一样,但是没有佛交待得清楚。佛已经修证悟道,知道我们一切众生、所有一切生命、整个的宇宙,有个总的共同生命,是不生也不灭的,永远不变的。这个在哲学上,中文翻译叫作“本体”,一切生命的六道轮回,分段的生与死,只是这个本体的变化现象。P9假定时间是永恒,那么,昨天,今天,明天,过去,现在,未来是时间的分段,这是人为的知识思想,把时间分段了。P9什么叫化身呢?以佛教来讲,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菩萨都是化身,我们一切众生也是化身,只有一个中心不变的,叫作中央毗卢遮那佛;一切佛都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一切众生也是他的化身。换句话说,都是本体的分化作用。而那个不生不灭的生命的本体没有动过。P10为什么要悟道成佛?说穿了还是为了生命问题,为了追究宇宙万有生命的究竟根本,其中自然也包含了生死问题,生存问题。……佛的大彻大悟,是彻底知道宇宙万有生命的究竟。 P12唐代的大禅师说,悟了“这个”!“这个”是什么?干屎橛!狗屎!狗屎也好,这个也好,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好,上帝也好,主宰也好,神也好,都是代号。生命的究竟是讲不出来的。只好用个代号叫作菩提。……释迦牟尼佛,在这一代这个世界上,所谓悟道成佛了,悟个什么道呢?彻底知道,不是逻辑理论上知道,知道一切生命的本体是不生不死的,没有生过,也没有死过,是悟到这个而成佛。……找到了生命能生能灭的根本,叫作成佛,叫证得菩提。P13这个“法尔“是佛学到中国来才创造的,意思就是我们中国人普通讲的自然,本来如此。但是为什么不叫自然道理呢?一讲自然,怕落在唯物观念,又怕落在道家的,或印度外道的自然观了,所以另创一个名词——法尔道理。P18假使说会坐禅,完全没有念头,也不昏沉,禅坐十五分钟,你可以用十个钟头做事了,精神就充足。 P34这个心意识是哪里来的?所以唯识法相告诉你一个重点,就是暖、寿、识三个条件。暖是有温度,保持肉体生命活着的一定有温度,是火大的关系;寿,有温度就有寿命。所以,看我们这个地球上,越是温带热带的地方,生物发展的越茂盛,一到寒带冻住了就不行了,生物种类很少。所以有暖、寿,才有精神意识起作用。暖、寿、识是三位一体的。(英豪:这里所言暖、寿、识与热、力、运动较为一致,暖对应于热,寿即时间,而识是各种力的相互作用。)P42实际上死后有中阴身是不容易的,这一辈子做好事多的大善人,有修行的,死后没有中阴身,这种人一断气,立刻升天了。或者是修成功的出家或在家人,往生极乐世界,或者其他佛土,有时候气刚断未断,已经到那里了,不经过中阴,中间没有停留。坏蛋则马上变饿鬼,畜牲或下地狱,也没有中阴身,马上下去了。所以,中阴身谈何容易啊,还可以停留。P57神通是什么?智慧就是真神通,就看出来这个人是哪一道来的,因为他的余习没有断嘛,还带过来。P58体会之后,我就马现唯物论跟唯心论实际上都是一件事情,实际上都是唯物论,另外一个空间存在的唯物论,客观存在的,不是虚构的。P64什么叫阳神呢?如果修定,工夫到了以后,有意地变出一个或者几个自己,别人也可以看得到这个化身的。……一个有形有象的,叫作阳神,一个是无形无象的,叫做阴神。P73但是佛告诉你,也没有天堂,也没有地狱,也没有这些事,都是唯心的作用,一切现象都是唯心所现。不只中阴境界如此,我们活着的身心内外一切,精神的,物质的,都是唯心所现。这个唯心是心物一元的心,就是哲学上说的本体。没有任何独立于本体之外存在的现象,都是本体的作用和变化现象。我们所认为的有或者没有,都是相对的,是我们意识假定的,是观待道理、作用道理,不是法尔道理。P81佛说“无主宰,非自然“,没有什么阎王、上帝菩萨、佛做你的主宰;你的生命,完全是看你自己因缘成熟,业报如何。这里面的重点是三世因果。所以佛有一个最重要的吩咐,这个三世因果,就是你的心理行为和你平常做人做事,过去到现在无数生的行为,累积起来的,这是个动力。拿现在的话讲,也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但也包括唯物唯心力量在内。这人叫业力。……P83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为生事,今生作者是。P84一个科学问题来了,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个无明,我坐在这里好好的,从来没有想的一件事,忽然一下想起来了,这个是什么来的?是“行”来的,有一股动力,是股力量,“行”就是业力,这股业力很大,永远在流动,千生万劫,没有时间空间的阻碍。P92唯识法相走的是科学路线,把现象研究透了,最后还是回到性宗,般若性宗。P97空拳诳小儿,黄叶止儿啼。P98当男女两个出精的时候,精虫卵子结在一起的时候,中阴身被那个业力一搅,有个强大的吸力,就吸进去了,和受精卵搅在一起混合了。这个心物混合的东西叫作“名色”。(英豪:这种情况与宇宙奇点非常相似。)P101五根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P105人活了一辈子,就是三句话:莫名其妙地生来,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地死掉。P109

蛻變

丟棄了老而無用的肉身,靈魂會進入一個新的身體再度經歷茫茫宇宙的時光坐標。為了啟程的明天,在生命的終點,我會等你的……

从终点到起点,从死亡到重生

从终点到起点,从死亡到重生,南老师讲述了他对死的理解。其实死并不可怕,人出生就是为了死亡。虽然还不完全能领悟中阴身的状态,但还是一直认可正常死亡就是轮回,就是升华。2013-4-6

死亡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学习及体会的问题

中国人一直忽视死亡的教育,我们甚至连说起都会被长辈禁止,这是不吉利的话。但其实只是自己骗自己,逃避问题。所以应有的态度是,学会面对亲人的死亡,以及自己的死亡。书是朋友推荐的,却是我第一本看的南怀瑾老师的书。时间恰好是外婆走后,回乡下奔丧的路上。死亡第一课是如何看待死亡,从自然看这只是万物的必经阶段;从永恒看阳世只是灵魂的一小片断。看完书后觉得,人无论如何宣称自己战胜自然,终究也只是自然的产物,想要凌驾在自然规律之上是极其愚笨的思想。关于佛,以前总是觉得很悲观,不太适合自己。然而读了一些书之后,佛所说的苦都只是铺垫,目的在于如何脱苦得乐,放下我执。我们活得苦,也是因为不断在苦中转悠。

人生的起点和终点

就想范伟说的,我不想知道我是怎么来的,我只想知道我是怎么没的!这本书告诉了我,甚至我也开始告诉我的家人。或许有一天我离开了,我会告诉家人,别为我难过!我并没有消失,只是开始了另一段。我也开始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情,对人微笑,多些善意的目光,不要让自己变的那么狰狞。毕竟“行尸走兽”,我自己看着都会害怕!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曾几何时,一味担心父母的离去,不知该如休面对、如何处理,虽然也清楚人生就这样。。。有一天自己的下一代也会碰到这个问题。有些东西应该是注定的,偶然翻到了。。便爱不释手了。。了解了。。如释重负。。相信有人能明白这种感受。。好书是需要被推荐的。。

听南怀瑾讲述人生的起点和终点

在桂林的滨江路,看到一家很有特色的书店,名曰“刀锋书店”,在这里看到这本《南怀瑾讲述:人生的起点和终点》,全书寥寥数篇,讲述2006年2月胡松年先生专程从美国到上海,向南师请教有关生死问题时南师的解说。 不了解佛学、道学,还未到达信佛信教的高度,只是知道南怀瑾先生是有名的国学大师,精通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下着大雨的深夜,捧读这本书,受益良多。这里摘录三条: 佛学为什么讲无常?因为石阶上的事没有永恒的。人的欲望,永远贪求永恒,想永远保持存在,那是永远不可能的,那是笨蛋,是看不清楚的人搞的。所以佛告诉你,积聚必有消散,崇高必有堕落,合会终须别理,有命咸归于死,那是必然的道理,这是大原则。 首先要了解,我们人道这个生命是两样东西中组合的,一个是思想精神,一个是身体,所以《易经》将阴阳配合。这个身体,在两千五六百年前,释迦摩尼佛把它归类的非常清楚,物理世界的四大归类是:地、水、火、风。实际上,加空是五大类,空不需要讲,一定存在的。中国所讲的是五行:金、木、水、火、土。 “四大”代表什么呢?地大代表坚固的,凝固性的;水大代表湿润的,液体的;火大代表有冷暖温度的;风大代表运动,行动,运行。气流、电流的能量属于风大的现象,电流的热量属于火大的现象。 这里,你们研究佛学的要注意,我们现在活着能够有思想,这个心意识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唯识法相告诉你一个重点,就是暖、寿、识三个条件。暖是有温度,保持肉体生命活着的一定有温度,是火大的关系;寿,有温度就有寿命。所以,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越是温带热带的地方,生物发展的越茂盛,一到寒带冻住了就不行了,生物种类很少。所以有暖、寿,才有精神意识起作用。暖、寿、识是三位一体的。 我之前就觉得佛都是有大智慧的,原因是在哪一家的寺庙里看到一个巨大的木板,抬头第一句话就是:“佛语有云: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这句话,让我参悟了很多年,世界上的事物,它本来的面貌占了三成,你对它的重视和感受占了七成,然后,这七成让你有了得失心,让你快乐,或者不快乐。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战胜了自己,就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因为你,是那个决定自己如何看待世界的你。 现在,“无常”,这应该是让我继续去领悟的第二条了吧。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说得也是这个道理——事无常,人无常,常在的是自己,只是现在的自己早已不是昨天的自己。力宏是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的,所以每一次新专辑发布会,当记者问到:“新专辑有什么变化吗?”力宏总会回答:我的音乐,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变化,不断丰富。从另一个角度讲,也算是生活给我们的考验,不断去接受和适应新情况,只是如果你知道这个世界是无常的,这个接受和适应的时间会大大缩短。 关于四大,我竟莫名地想起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跟大鹏那一套胡言乱语的“人文五行论”,说是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也是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体现的,金,忍耐、积蓄,等待爆发,你看不到他的内在想法;木,自然、原始、比较木讷,生性善良,有些固执(金牛座的人大多都是木性的);水,温柔的、宽广的、安静时让你感受不到他的存在,你却深深知道他有积淀,有波澜,只是他没有让你看见;土,这是和木最接近的一种,相较于木性的人,他更加宽广和脚踏实地,是个决定难做,但一定会往前坚持的人,更重要的是,木遇火,会越烧越旺,土遇火,烧过之后是新生的希望。 今天看来,呵呵,多么浅薄。地、水、火、风,从另一个分类角度去诠释了世间万物,存在状态、温度、运动状态,万千事物莫不包含四大,再加上“气皈依”,才构成我们活着的基础,活着才能成为有意识的人,做该做的事,做想做的事。 自我完善是一个过程,我们跟惰性抗衡,很多时候都是打了败仗。也许,生活中的一些无常是给我们机会,去面对,去分辨,究竟我们想要什么。后面的事,就是你赢了自己,你赢了世界。 附: 南怀瑾:南怀瑾(1918年——),国学大师,诗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其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内容往往将儒、释、道等思想进行比对,别具一格。 胡松年:上海人。宅心仁厚,待人接物,和蔼可亲。以经营丝绸为生。中年后,因听法师讲经,觉世无常,弃其所业,皈依印光大师。从此深信净土法门,茹素念佛。

值得一读

生和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本书至少从宗教(主要是佛教)的角度给了一些描述!了解生死可以让我们更坦然地面对,从而更知道如何走过人生。

听南怀瑾讲述人生的起点和终点

在桂林的滨江路,看到一家很有特色的书店,名曰“刀锋书店”,在这里看到这本《南怀瑾讲述:人生的起点和终点》,全书寥寥数篇,讲述2006年2月胡松年先生专程从美国到上海,向南师请教有关生死问题时南师的解说。 不了解佛学、道学,还未到达信佛信教的高度,只是知道南怀瑾先生是有名的国学大师,精通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下着大雨的深夜,捧读这本书,受益良多。这里摘录三条: 佛学为什么讲无常?因为石阶上的事没有永恒的。人的欲望,永远贪求永恒,想永远保持存在,那是永远不可能的,那是笨蛋,是看不清楚的人搞的。所以佛告诉你,积聚必有消散,崇高必有堕落,合会终须别理,有命咸归于死,那是必然的道理,这是大原则。 首先要了解,我们人道这个生命是两样东西中组合的,一个是思想精神,一个是身体,所以《易经》将阴阳配合。这个身体,在两千五六百年前,释迦摩尼佛把它归类的非常清楚,物理世界的四大归类是:地、水、火、风。实际上,加空是五大类,空不需要讲,一定存在的。中国所讲的是五行:金、木、水、火、土。 “四大”代表什么呢?地大代表坚固的,凝固性的;水大代表湿润的,液体的;火大代表有冷暖温度的;风大代表运动,行动,运行。气流、电流的能量属于风大的现象,电流的热量属于火大的现象。 这里,你们研究佛学的要注意,我们现在活着能够有思想,这个心意识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唯识法相告诉你一个重点,就是暖、寿、识三个条件。暖是有温度,保持肉体生命活着的一定有温度,是火大的关系;寿,有温度就有寿命。所以,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越是温带热带的地方,生物发展的越茂盛,一到寒带冻住了就不行了,生物种类很少。所以有暖、寿,才有精神意识起作用。暖、寿、识是三位一体的。 我之前就觉得佛都是有大智慧的,原因是在哪一家的寺庙里看到一个巨大的木板,抬头第一句话就是:“佛语有云: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这句话,让我参悟了很多年,世界上的事物,它本来的面貌占了三成,你对它的重视和感受占了七成,然后,这七成让你有了得失心,让你快乐,或者不快乐。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战胜了自己,就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因为你,是那个决定自己如何看待世界的你。 现在,“无常”,这应该是让我继续去领悟的第二条了吧。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说得也是这个道理——事无常,人无常,常在的是自己,只是现在的自己早已不是昨天的自己。力宏是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的,所以每一次新专辑发布会,当记者问到:“新专辑有什么变化吗?”力宏总会回答:我的音乐,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变化,不断丰富。从另一个角度讲,也算是生活给我们的考验,不断去接受和适应新情况,只是如果你知道这个世界是无常的,这个接受和适应的时间会大大缩短。 关于四大,我竟莫名地想起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跟大鹏那一套胡言乱语的“人文五行论”,说是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也是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体现的,金,忍耐、积蓄,等待爆发,你看不到他的内在想法;木,自然、原始、比较木讷,生性善良,有些固执(金牛座的人大多都是木性的);水,温柔的、宽广的、安静时让你感受不到他的存在,你却深深知道他有积淀,有波澜,只是他没有让你看见;土,这是和木最接近的一种,相较于木性的人,他更加宽广和脚踏实地,是个决定难做,但一定会往前坚持的人,更重要的是,木遇火,会越烧越旺,土遇火,烧过之后是新生的希望。 今天看来,呵呵,多么浅薄。地、水、火、风,从另一个分类角度去诠释了世间万物,存在状态、温度、运动状态,万千事物莫不包含四大,再加上“气皈依”,才构成我们活着的基础,活着才能成为有意识的人,做该做的事,做想做的事。 自我完善是一个过程,我们跟惰性抗衡,很多时候都是打了败仗。也许,生活中的一些无常是给我们机会,去面对,去分辨,究竟我们想要什么。后面的事,就是你赢了自己,你赢了世界。 附: 南怀瑾:南怀瑾(1918年——),国学大师,诗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其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内容往往将儒、释、道等思想进行比对,别具一格。 胡松年:上海人。宅心仁厚,待人接物,和蔼可亲。以经营丝绸为生。中年后,因听法师讲经,觉世无常,弃其所业,皈依印光大师。从此深信净土法门,茹素念佛。

向死而生

亲人和我们自己的死亡,是迟早会到来的宿命,早有了解和准备,是非常必要的功课。知道了死是怎么一回事,对生的理解也与以前完全不同了。南师90高龄还这么寿健清矍,顶礼。

对生死的态度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一书所记录的言论,是南怀瑾老先生随机对美国的胡松年等人所讲的生死观。南老从小孩出生、周岁“抓周”开始讲起,一直讲到人的衰老、死亡以及“中阴身”状态,皆以佛教的“十二因缘”和“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基础理论为依据。一、本书要点由于本书是根据录音整理而成,没有严密系统的结构,所以涛哥仅摘录其中的一些知识点,完善自己的佛教知识体系。1、修行的重点是生命自主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是所有佛学的基础。三世因果,六道轮回,都是我们自主的。我们学佛,是要认识生命自主的东西,这个自主不是你现在想做主就做得到的,所以修行的重点在这里。2、印度佛教与中国文化相通为什么佛教到中国,很容易被吸收?因为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与佛教理论相通。《易经》有几个要点——变易、不易、交易、简易。所谓“不易”,有个东西永远不生不死;所谓“变易”,宇宙万有一切现象有生有灭,随时变化,没有不变的东西。男女爱情,父子亲情,一定会变的,不变就不叫感情了。“交易”就是变易中有交变,交叉的,感应的;这个交变感应,在梵文里就叫瑜伽,互相感应,相对应的变。所谓“简易”,一切复杂的变化都是由简易来的,只懂复杂,不懂简易;或者只懂简易,不懂复杂,都不通的。3、佛学为什么讲无常?佛学为什么讲无常?因为世界上的事没有永恒的。积聚必有消散,崇高必有堕落,合会终须别离,有命咸归于死。4、抓周决定今生大方向以前,小孩子周岁要“抓周”,大人观察小孩子喜欢哪一样,就判断他的一生,这是根据他的习气、习惯、性格趋向所决定的今生大方向。5、养生重两足衰老和死亡是先从脚底开始的。做养生工夫,两腿两足最重要!如果一个人,走路姿势不灵活,腰以下都不行,那就是衰老了。假使说年龄大的人,还可以把腿放到头上,可以做瑜伽,还那么轻松的,就了不起了。6、死要能无愧到了要死的时候,要想做到内心对人没有亏欠。7、厚葬是孝心,风水是迷信中国的儒家是注重安葬的。这在古代只是一个孝心,死后给父母找一个好地方土葬,保护他的遗体。东汉以后,魏晋一开始,中国人就喜欢选地了。遗骨是不是对后代有影响呢?这可以说是迷信。8、越老越固执,禅修复本色青年人,尤其小孩子那个智慧,不靠学问,不靠后天经验出来的,那个是智慧,比你高啊!可是老年人偏要固执,分别心也多。老年这个意识,知识染污越多,越活越老,事情越来越懒,把那个清明的头脑,那个智慧,越发涂上污染。坐禅修行,是叫你放弃一切妄念,把涂上的颜色一点一点都除去,都丢干净,恢复原来的生命。9、禅定的境界修习禅定,一呼一吸中间有很多个刹那,一弹指就有六十个刹那,一刹那中间,意识有九百六十个变动,你的心不到那个真正禅定宁静境界,看不出来自己思想念头是那么快速的变动。得定就是既不散乱又不昏沉。10、死亡是解脱的幸福死亡是一种永恒的、彻底的解脱和幸福感,是一种很静谧的、很安逸的、涌出来的幸福感。11、逻辑训练是一切学问的根基一般人缺乏逻辑训练,听人说话抓不住主题,都被闲言碎语带着走。所以求学问,就要先懂得逻辑。一个老师讲课,一百个学生听课,他们写心得的话,都不是老师讲的那一套,每个人抓到一小点就跑了,所以我现在有个结论——教育无用论。从小学起,为什么一班之中,有些学生成绩好,有些不好?因为有些学术的思想不够逻辑,抓不到主题,一边在听,一边在自己的主观玩弄去了。这是很严重的事情。12、人生三句话人活一辈子,就是三句话:莫名其妙地生来,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地死掉。二、读后感以前,我和大部分人一样,避讳“死亡”这个话题,在潜意识里予以排斥和抗拒。但是,读了南老此书,看到书中介绍的一些“濒死经验”,我对“死亡”这件事不那么避讳了,觉得这就是每个人必然的归宿,无须恐惧。佛教以“诸行无常”作为根本教义之一,既然“积聚必有消散,崇高必有堕落,合会终须别离,有命咸归于死”,那么,佛教修行如此重视对“福德”和“智慧”的积聚,有何必要?“我”只是一堆物质、因缘的随机聚合,无有实体,无有自性,怎么会又有一个永恒存在的“阿赖耶识”?生当随缘尽欢。如《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无论环境如何,我们都有选择以何种心态面对的自由。死要平静无愧。如曾子,问心无愧,坦然面对死亡,心无挂碍。如此足矣。三、学以致用把“逻辑学”列为自学重点,在日常生活中时时进行逻辑训练。

隔靴搔痒

简单点写吧,最初我对南怀瑾的印象很好,真是佩服如滔滔要江水。后来读的书越来越多,当然不单单是南怀瑾的书,逐渐发现他的书总有没点透感觉。任何哲学体系最基本的道理大多简单明了,拿佛学为例,古来禅师所提倡的无非明心见性,发现那个真我即是悟道。这与王阳明的思想很接近。后世佛教演化出的各种教条不仅大多与悟道无关,简直就是偏离本来的方向。而南怀瑾的书谈大道则不清晰明了,有隔靴搔痒之感。而对各种与道无关的教条,甚至左道的东西则大谈特谈。有些事情科学无法证伪,同时也无法证明,而南怀瑾直接把它们当事实来讲。真圣人如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这才是应有的态度。王阳明平生不写书,《传习录》也是学生整理出版的,生前天泉论道只留下心学四训,大道至简。如今我只觉得南怀瑾是个不错的社会活动家,可真不算大师。

值得一读

昨天参加一位长者葬礼的时候,想起了这本书。回来翻看一遍,上次读的感受更加深刻了。人生的起点和终点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境界大不一样。孔子说,“事死者如事生”,年轻的朋友们读读这本书,也是一种人生观的教育。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