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

出版日期:2014-7-15
ISBN:9787550230005
作者:度阴山
页数:308页

作者简介

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
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练,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
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
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率文吏弱卒,荡平了江西数十年巨寇。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以几封书信,一场火攻,三十五天内平定了宁王之乱。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从根本上扫清了困扰明政府多年的广西部族匪患。
本书通过讲述王阳明的辉煌传奇,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

书籍目录

序 章 心学诞生的前夜
心学横空出世
心学诞生的前夜
第一章 为什么悟道的是王阳明
何谓第一等事
两件荒唐事:新郎失踪和格竹子
彷徨和痛苦是天才的共性
有一种无趣叫仕途
转捩点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刘瑾风暴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释厄路
做自己的主人
新朋友和新敌人
心学的政治力
朱陆异同
贵人王琼
第二章 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南赣剿匪
人性无法改变,却可以引导
横扫詹师富
胜败由心,兵贵善用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金龙霸王池仲容
池仲容也会用计
定力的交锋
只怕有心人
心学入门课——大学问
风雨又来
第三章 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平定宁王
不被待见的宁王
朱宸濠一直在努力
针锋相对
宁王革命了
安庆保卫战
决战朱宸濠
费心为哪般
真诚的权变:最难不过斗小人
致良知
伟大的杨廷和
不许来京
再见,杨廷和
第四章 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广西戡乱
万人齐捧王阳明
李福达案
有请王阳明
走在成圣的路上
谢谢诸位
平定思田
雷霆扫穴
追忆祖先
赏还是罚,这是个问题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的另一面
第五章 心学对我们有什么用——强大内心的终极武器
我是自己的上帝
只俯首于自己的心
去心中贼之私情
去心中贼之私欲
闲思杂虑也是私欲
人生在世,不可拘泥常规
我们该追求什么
如何对付恶
不要操心
获得幸福的方法:不要和外物对立
第六章 知行合一的修炼法门
格物致知
心即理VS性即理
心外无理
万物一体
心外无物
心外无事
心即理的立言宗旨
为何说知行是合一的
古人为何单独提知行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一念发动便是行了
实践出真知
良知就是判断力
如何光复良知
致良知:听从第一感觉
致良知:听从内心的声音
后记

内容概要

度阴山,中国人民大学史学硕士,畅销书《帝王师:刘伯温》作者。大学时便反复诵读王阳明的《传习录》,至今已可倒背,深信王阳明事功与“良知”和“知行合一”之间的因果关系,遂以近十年之功,厚积薄发,著成这部唯一从“知行合一”角度阐释王阳明人生的通俗全传。


 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8条)

  •     最近在喜马拉雅上,听了一本书,《知行合一王阳明》,讲了明代著名大儒王阳明的一生,以及他的心学理念,这本书让我受益不少。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哲学的概念,对于三观系统的概念,还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的层面上。由于中学几年的“毒害”,让我觉得思辨理论都是艰深晦涩而又无聊的,比如佛教,比如道教,比如黑格尔的理论,以及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然而,王阳明和心学却让我发现,原来还有这么生动活泼的理论,它能够指导我的生活,而非坐而论道,与实际生活相差甚远。比如“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这些都是很简洁明快的理论,几句话就能解释清楚,实践起来只想也很明确。我有一种感觉,这个理论是本来就存在于世间的,或者存在于我心中的,王阳明只是发现出来而已。这个想法倒是和“心学”理论中的“人人皆是圣贤”很配合,哈哈。回顾伟大人物的一生,能够学到很多东西。王阳明天资聪颖,这是他的优势;而他也并没有浪费这个优势,他从小就立志成为圣贤,并孜孜不倦的追求着。从小时候学习兵法,学习道教,佛教,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理念,并能够实践起来,通过“格竹子”来实践,说明他并非死读书,而是努力的理论结合实践,寻找他的真理,最终求仁得仁。王阳明的天资肯定算是一流的,可是就像他这样的天资,加上后天的努力,也一直到流放龙场的时候才悟道。当然,没有流放龙场的经历,他应该也可能悟道,但是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从他的经历可见,成功=天分+努力+一点点运气。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形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诚如是言。一个人在困境中,才更容易自我反思,能够迸发出顺境中无法企及的境界。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死刑犯的心路历程,一般是刚开始无法接受,但之后就会尝试着接受,尝试着思考人生,理解人生,寻找解脱。所以说,于困境中能够有更多机会。这不是建议大家去主动寻找逆境去磨炼,这样就有些太着痕迹了,刻意反而不好。况且,毕竟谁会喜欢逆境呢?王阳明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很狂傲的人,立志建功立业,乃至成为“圣贤”,而非像芸芸众生一样,以科举做官为目标,这样的人,能不狂傲么?然而到了老年的时候,却心境平和,少了建功立业之心,而多了很多平和。这和他一生不断致力于修心,有着莫大的关系。一个人,年轻的时候雄心万丈,老年的时候则心态平和,然而又非“形同槁木”,这样的人生可以说是完美。对比王阳明,我现在的生活就有些畏手畏尾,不像是一个26岁的年轻人的生活,反而有些像是中年的生活,背着一个枷锁。虽然有房贷,车贷,有娇妻,小有家业,但这些不应该是我畏手畏尾的理由。年少不轻狂,回首的时候恐怕会有遗憾吧。王阳明的心学,对我的人生,也有许多指引的作用。他的“心即理”理论告诉我一个道理,圣贤不在他处,就在自己心中, 不必假借外物,不必求于心外,而只要往自己心内去求 。由此推而论之,既然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圣贤,那么世间就没有权威。无论什么说法,不经过我的良知这一关,我就不认可,这是无可置疑的。比如他“格竹”,就是用自己的良知去置疑程朱理学这个当时的“权威”。又比如佛教里的抛弃亲情等,如果不合我的良知,那么它就是有问题的;在这个时候,要根据自己的良知做出判断,而非努力的“理解权威”。因此,我可以很自信,因为我心中有圣贤。“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理感和判断力。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致胜决断,了然于心。这句话是《知行合一王阳明》一书的介绍,也是心学的诱人之处。知行合一是一个永远正确的命题,其中“知”指导着“行”,决定一个人会如何“行”。如果“良知”被遮蔽,行就会不正。一个人内心的良知是很容易找到的,王阳明告诉了我们一个方法,遇到一件事情,第一反应就是“良知”;比如遇到一个小孩在井边玩,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救下他”。但后面的思考,有时候却遮蔽了良知。比如,假如我和小孩的父母有仇,“思考”会告诉我不要救他,幸灾乐祸。这就是良知被遮蔽了。因此,在遇到事情时,要遵循自己的第一判断,它代表了道德感和判断力。这是致良知的方法。我有一个不好的习惯,有时候喜欢占小便宜,比如捡到东西,会很开心。然而我的第一反应告诉我,“捡到东西要尽量归还”,那我就应当遵循这个良知的指引去行事,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反思。这个过程,就是“致良知”。王阳明对于情绪管理的认识,也让我受益良多。他的理论区别于佛教,并非不让人有情绪,而是要控制情绪,防止情绪影响自己的良知。比如,一个人的愤怒情绪会使自己处于非正常的状态,既影响身体健康,又影响自己的判断力,这是我们要极力避免的。我以前就是一个很容易愤怒的人,不过幸好我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有意识的改变。现在我遇到一些容易让人愤怒的事情,首先会提醒自己,保持冷静,避免愤怒情绪,让良知运作起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动作。情绪管理的最佳境界叫“不动心”,这与佛教里的“枯禅”静修不一样,而是修动处的不动心,即遇到事情不乱动,不偏动,不虚动,而是遵循以内心的原则,此心不动,为愿是动,随机而动。修“不动心”乃是修心学的一大目标,也是我的目标。不过,以我现在对心学不多的认知中,仍然有许多疑问。比如, 我的第一感觉,大部分可以说是对的,但肯定也有错的,并非全是良知,是被私欲遮蔽的。如何判断自己的第一感觉是不是“良知”?这里面有一些细微之处,还是需要有实践中分辨。 后面我准备在心学上面继续学习,读《大学问》、《传习录》,并以此指导内心。虽然仍有一些疑问,但作为我实际上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儒学知识的内容,我明白了“中华传统文化”真正是什么意义。以前对中国“哲学”乃至思想与西方的对比,尤其是科学、民主、启蒙等的对比,总有一些自卑。王阳明的心学让我明白,中华文化自有其独到之处,实不必自卑,对自己的文明可以有足够的信心。
  •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在浙江大学土木系建筑结构工程专业学习。1984年7月至1986年4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校刊编辑部编辑。1986年4月至1993年11月先后担任浙江大学电教新闻中心新闻编辑部编辑、副主任、主任。1993年11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2000年9月任浙江大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期间2004年1月至6月美国Valparaiso大学访问学者。2005年7月任浙江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2007年6月任浙江大学校长助理兼校长办公室主任。2009年2月任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09年12月起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2010年1月兼任校秘书长。2016年1月起任浙江大学副校长,2016年7月起任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
  •     说起“改变世界”的人,全世界范围内就太多了,就说IT界里也有众多改变了世界发展方向的人,但世界似乎是特别喜欢乔布斯,这就说明乔布斯除了改变了世界,他还有其他的东西打动了世界。 那也许就是他的人生观。乔布斯的哲学观点在他2005年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有集中体现。其中重要的观念就是跟随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自己而活。下面是他讲到的一句非常重要的话:Remembering that you are going to die is the best way I know to avoid the trap of thinking you have something to lose. You are already naked. There is no reason not to follow your heart.熟悉乔布斯的人都知道他是修禅的佛教徒,他曾经去印度学习,也曾经想去日本修习禅,一个大师对他说,修行就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乔布斯才决定留在美国并开创苹果公司。我看乔布斯的文字的时候,常感觉他的人生观和王阳明的哲学观点特别近。心学既是儒学和禅宗的结合。王阳明的“心学”又称“阳明学”影响了整个亚洲,其主要思想就是“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他认为,每个人的心就是天理,都有良知;但很多人的心被外物污染,蒙蔽了,我们要通过在事上修炼,扫去污染内心之物,使本心显现,这是知行合一的过程,也是致良知的过程。近期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书《活法》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其主要思想也是事上修炼,知行合一的阳明学精神。他的思想传承非常清楚。大家都知道,他最佩服的并一生学习的人是他的老乡,日本明治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他在公司推行的“敬天爱人”的这四个字就是西乡所提出。而西乡隆盛是阳明弟子。在明治维新时期,明治维新的主将基本都是阳明心学的弟子,也就是说,阳明学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思想基石。 所以,稻盛的思想就是王阳明 - 西乡隆盛 - 稻盛和夫这样的传承。尽管乔布斯是修禅,但他所用的事上修炼,知行合一的功夫与阳明学殊途同归,都是入世的修行。经过修炼,人心能非常强大,去完善自己,改变世界。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心学主要还是讲个人道德修为的,硬往成功学上靠就太扯了。
  •     过度夸张的符号意义
  •     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书
  •     整篇就是致良知
  •     对王阳明的生平经历写得还算详细,但对心学的描述不够系统和清晰。作者有时加入的个人理解,让人颇不能接受。
  •     通俗易懂
  •     写的是挺不错的,介绍了王阳明传奇的一生,但是王阳明在现代流行开来的原因并不是《传习录》,而是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
  •     感谢喜马拉雅,让我抽空听完这本书
  •     一本简单的全传,大概了解王阳明的生平。他对于良知的理解是建立在道家 佛家 兵法和朱熹礼学的基础上的,这样的良知当然十分光明无人可比,一般人比不了的
  •     一遍工作一遍断断续续的听完。本书有些夸张,无限深化了王阳明。但是其理念还是有了一些不同的见解。只是事情会有这么简单吗?
  •     难得的能影响人一辈子的好书
  •     fellow your heart。但是如何确保你的心是无遮蔽的,没有尘埃的?事上练,经历越多,克制越多,反省越多,保持心的能力就越强大。人人都能成为圣人,好似人人生而平等的翻版。以为是一本晦涩的文集,却读起来不忍放手。作者解构功力深厚,将王阳明一身贯穿在其思想形成的过程中。临终那句此心光明,夫复何言,令人动容。
  •     不属于自发喜欢的一类书,经朋友几度推荐,不过也算一气呵成读完。思想态度要正,人本善,所以看人要善,人人皆有良知,这些还是非常认可的,不管是心学,理学,感觉几次大事件过,心理学在很正面的程度上助了他。不能说王阳明就是幸运的,这样的结果总有他成为结果的道理,自身的,对方的,大环境的。只是在有些问题上过于唯心主义,感觉还是有点面对困境的自我救赎,宽慰,不过比起逃避要好很多。不过,有句话挺有意思,中国人喜欢在人际关系中获得幸福,西方人则喜欢在和大自然的搏斗中获得幸福。而后者也是我认为的个人生活的话,既简单又明朗的幸福。不过作为社会人,这本书还是很适合,管理者,商人政客阅读。越是要求淡薄名利,越是做不到的人更喜欢阅读。深深的有种知己知彼才是学习目的既视感。
  •     不错的一本书。我觉得这个人说的很有道理。
  •     很多情绪性的揣度与臆测,不过大致有个脉络。
  •     好几本王阳明了,有这么一句话,正德、嘉靖年间,千万别得罪王阳明,我最近看当时明月,也印证了这句话,王阳明心学真真影响了明朝大半个历史。心学是哲学,我努力想去参透,按我理解,就是你的良知知道是非善恶,当他辨别出这些时,就遵从你的心去做事,怎么做呢?知行合一,而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因时因事去达到这个目的,不可墨守成规……总之,我还是不太懂,笑哭惹
  •     一般般吧
  •     直接读古文的话不容易看进去,先看一遍通俗版本的有个概念再读古文比较容易理解。
  •     传奇的一生,本书只涉及历史,心学的理解部分不多
  •     作为通俗读物很不错,尽管我很怀疑把他的人生中很多事件跟知行合一和心学扯上关系非常面勉强和牵强。
  •     看了明朝那些人事儿里的第四本后来看这本书,作为人物传记来说写得有些片面,如果当作心学的科普读物,还是不错的,净化现代浮躁的内心
  •     喜欢王阳明的思想。
  •     作者自己的心得部分,看不下去了
  •     差了一点,作者写作还是欠缺,总体还是不错,推荐一读“我心光明,亦复何言”
  •     解决了无法完全认同佛教的思想,唯心还是唯物?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致良知
  •     即使他没有悟出自己的学说,也绝对是一个政治家。别因他的学说而忽视了他本人的过人政治才能。
  •     文笔幼稚,道理浅显,被刘佳勇坑了
  •     一般
  •     作者的写作风格很让人无语,但说清了禅宗、理学、心学之间的异同。心学刚巧与最近我们的招聘要求不谋而合,挺有意思的巧合。为了推广这本书,只能给8分
  •     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变得格外清晰,制胜决断了然于心
  •     心有良知而,依之而行,即为知行合一。 理即心,心即良知,良知即常识。 格物致知,历事练心,为致良知之法门要旨。
  •     有点形而上学,心学本来就是注重实践的学说,致良知,事上练是其中的精华,但是作者写的有点过于依赖于心学的教条本身,什么东西都往心学的理论上去凑,让人不免有些反感。
  •     最后的两章有点多余
  •     闲时看看可以,作为王阳明了解入门
  •     把王阳明的一生和周边的人、事、物都粗略介绍了一遍,算浅显易懂的入门历史任务传记。
  •     从书中能了解王阳明的一生和主要思想。但正如作者说得,有太多珠玉在前,他写传记没写详细,写心学感觉不透,但是对于初步接触了解王阳明其人其事,还是值得一看的。
  •     关于王阳明的事迹好多在《明朝那些事》中都看过,权当多些了解吧,感觉一般。
  •     本书冠以人物传记,算是恰当,没有深入阳明心学,对于门外汉与猎奇的受众,讲一讲小故事未尝不可,倘若有兴趣便可深入研究一探究竟,通俗易懂在这时就起了作用。
  •     作为史书,不够踏实;作为理论,不够简练;作为娱乐,不够精彩。作者是王阳明死粉,抱着了解王阳明哲学精髓的想法通读此书。中间三大章可以忽略了。
  •     封面有点吓人,但是依旧抵挡不住内容的吸引力。度阴山老师一定是读了大量的古籍原文,才写出了这本书,文风又幽默风趣,让人爱不释手。王阳明是十分亲民的,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只要正念头,跟随自己的良心,在道德和是非上自然会有正确的判断。这是一本用王阳明自己的哲学去说明他一生重要功绩的书。
  •     作者通过讲故事,自创情景,描述人物心理活动,将王阳明一生的重大事件讲述一遍,心即理,格物致知,致良知,自信,自在的过一生。其实到后边,我对王阳明的心学还是不是很理解,王阳明说,良知就在心里,你需要去寻找,使良知不要被蒙蔽,遵循良知,一切方法都会自动显现。
  •     换了工作环境,面对职业前途的压力,人际关系,江湖一样的单位环境,没有道理可遵循,最近半年内心情绪时常波动不安,导致时而情绪高亢,时而劳累却不讨好。一个机缘巧合,拾起来这本书。整本书,除了讲王阳明的生平外,都在讲如何获得真正的快乐。致良知,是人类快乐的终极法宝。但人有那么多宏愿,要达到目标,期间难免尔虞我诈,我们的良知该如何体现?但是作者的语言幽默风趣,举例论证深入浅出。让人读上去仿佛是在与一位学识渊博的人聊天。即便没有得出确定性的结论,也远远好于一个人自言自语了。。读完这本书,我很是佩服王阳明,即使他是唯心主义,我也认同,并且认为我和他的处事风格,很有相似之处。他就是我的模仿,崇拜对象。感谢这部书,我想我还会再读,结合里面的论证以及我生活中的疑问,再梳理一遍
  •     知止而后又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行
  •     我只说我看完了。另外我是江西南昌人,没想到王阳明与江西这么缘深!
  •     一直对王阳明的心学不甚了然,于此书中,略有所得~他能在16世纪萌发这样的思想实属不易,并且能不遗余力的布道于世,其实就是知行合一的力量~他的思想为当世不容,实在是因为太超前~而且当初说心学是唯心主义哲学,其实有片面的认识,只是心学从体用论而非因果论~
  •     虽然来来回回读了两遍,有些理论我还不能完全理解内化,但是对于读这个书之前的已经开始抑郁的我来说,它还是有着不小的意义的,我认为心学理论和四句教对当代大学生们也很有启示,说是定心石也不为过。常见的大学生们大多都是中岛敦作品里内心动摇不能自己,常常某段时间接近堕落成虎的状态。我自己常常看心理学各种西方剖析到肢解的理论,希望自我医治自我拯救使自己恢复到孩童式的清明与灵敏上。最后还是觉得东方式的哲学更有人性,更具备引导作用。
  •     作为一本王阳明的生平介绍,以及其思想认识,还是很不错的。对于自己来说就是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而对作品的客观评价,王的父亲就是状元,为其积累下许多政治资本,以及成功还有其他一些必然的因素,这是书本的局限性。 当然给自己更多的语言是敢于去面对挑战,面对自己的内心。
  •     作者这套书买了纸质,读不下去。反而手机上的《明朝一哥王阳明》看着名字不太正经,书确实是本好书,一气呵成看完了。 心学的思想没毛病,作者的理解也没毛病,作者想用通俗的语言或者例子来说明的时候,出毛病了。感觉作者知识面比较窄,举的例子生搬硬套,看着实在难受。
  •     做人就要忠于自己的内心,乔老板的自传里面也是这么写的,多听听自己内心的想法,然后权衡一下是否是不是那么过犹不及,如果没有问题,那么就是知行合一,做,坚持做,肯定会有效果。
  •     不知是心学本身就有些易于混淆的缘故,还是作者解释不清,总之全书看起来有些含糊其辞。 而且阅读时,总觉得王阳明主角光环太强,仿佛作者时不时跳出来指给读者说,“你看,王阳明就是这么厉害。”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