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皮娃娃兵

出版日期:2015-11-5
ISBN:9787510839912
作者:S.A.阿列克谢耶维奇
页数:328页

作者简介

★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
★“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
★“每一页,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
★最真实地还原历史现场,用细节记录战争的残酷本质
★“只有完全绝望的人才能对您讲出一切。除了我们以外,很多事都没人知道。 真实太可怕了……”
------------------------------------------------------------ -------------
1979年12月,苏军入侵阿富汗。很快,阿富汗各派游击队逐渐结成联盟,同入侵者和阿富汗政府军展开了游击战争。本书记录了阿富汗战争中苏联军官、士兵、护士、妻子、情人、父母、孩子的血泪记忆,是20世纪纪实文学经典作品。
------------------------------------------------------------ -------------
正如这本书所描述的,不管在什么地方,战争的本质都一样:残忍,丑恶,摧残人性。最令人难忘的是那些娃娃兵的母亲,尤其是当娃娃兵被装到锌皮棺材里运回家时,母 亲们在墓地里讲述着儿子们的事,就好像他们还活着。
——《出版人周刊》
阿列克谢耶维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那些士兵们所面对的战争是什么样的,也揭露了强加到人民头上、扭曲人性的暴行。
——《图书馆》杂志
阿列克谢耶维奇用鸿篇巨制展现了20世纪人类历史里的细节。
——《纽约每日新闻》

书籍目录

【前 言】
我对自己说,我再也不愿意写战争了 002
我已置身于真正的战场上 005
我们彼此太贴近了,任何人都休想逃避 012
【第一天】
作者的话 020
谁第一个开枪,谁就能活下来 022
阿富汗治好了我轻信一切的病 029
人们在那边靠仇恨生存 032
他们永远不会知道这一切 041
我们好像已经是死人了 043
我们在忏悔 048
为什么逼我回忆 054
这里造就的都是扭曲的人 058
我感到羞耻 064
我的小太阳 075
如今我什么也不信了 078
忘掉你曾有过两条腿 084
人死的时候完全不像电影里那样 087
你们不要叫我儿子的名字 090
我把自己的一生全忘了 098
【第二天】
作者的话 102
杀人就是为了能回家 104
我仍然在哭泣 109
我不愿意当政治错误的牺牲品 114
活着回家 117
我在等他回来 124
我想像个正常人一样活下去 132
我在那边杀过人吗 144
我们出发时从不握手告别 147
他们死的时候不声不响 153
你听见我的声音了吗? 159
我把自己的儿子交给了什么人 163
只有完全绝望的人才能说出一切 169
这里的人都不愿意谈起未来 174
人身上能有多少人味 177
您浑身都沾着我儿子的鲜血 185
死亡就是这样 190
我要活着 194
【第三天】
作者的话 200
请在坟头上挂块牌子 202
为什么我只能想起可怕的事 205
我梦见的是棺材 212
朝着地雷前进 215
活石头 222
“快把我妈妈还给我” 226
“我想把儿子留在家里” 230
也许她还活着 233
我以为所有人都能变得善良 239
难道我能说“我怀疑” 243
什么是真理 249
为什么我要忍受这么大的痛苦 252
我没有人可以等待了 255
我有眼睛时比现在瞎得更厉害 262
“我亲爱的妈妈” 268
【后 记】
我是通过人说话的声音来聆听世界的 280
阿列克谢耶维奇和她的纪实文学/高莽 301

内容概要

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
白俄罗斯作家,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 历史上重大的事件。
她曾多次获奖,包括瑞典笔会奖(1996)、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8)、法国“世界见证人”奖(1999)、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05)、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等。因为独立报导和批判风格,她的独立新闻活动曾受到政府限制,代表作《锌皮娃娃兵》曾被列为禁书。1992年,她在政治法庭接受审判,后因国际人权观察组织的抗议而中止。她还曾被指控为中情局工作,电话遭到窃听,不能公开露面。2000年,她受到国际避难城市联盟的协助迁居巴黎,2011年回明斯克居住。
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目前她的作品已在19国出版,并创作有21部记录片脚本和3部戏剧(曾在法国、德国、保加利亚演出)。


 锌皮娃娃兵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读完《我是女兵,也是女人》这本书后,才有了再读《锌皮娃娃兵》与《我还是想你,妈妈》。苏联1979年入侵阿富汗的战争,在历史课本书上只是轻描淡写了下。因此对这场战争的最直观认识,竟来自这本采访口述文学作品。从这本书里,我终于看到,苏联1989年的解体是必然的,不仅仅因为这场战争的非正义,而是这个苏联这个强大的猛兽已外强中干,官僚体制腐败透顶,人民物质生活贫乏,真不知还给人类文明有何贡献。也只有勃列日涅夫这个疯子,动辄拿核武器要挟世界,甚至一度要外科手术式对待我中华民族。亮点之一,就是书中被采访的人物,不再如《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仅仅限于女人,角色丰富,有身体带着残肢回国的十八九娃娃兵,有自告奋勇的心灵重创的护士,有日夜祈祷,书信不短焦虑的妻子,有失去独生子女后崩溃了自杀的父母,有高高在上不知人心是肉长的老爷,有对娃娃兵虐待殴打习以为常老爷兵,有为了换取更好福利被上司威胁加引诱陪睡的女兵……人世间的悲痛有百种反映,但都不一样。从小洗脑教育就是,国家是心中唯一的神,苏联的人是世界上最最优秀,最最正义,最最诚挚,不允许用事实质疑报道,宣传。在阿富汗没拖鞋,没病号服,标语口号,招贴画下站着的是骨瘦如柴,愁眉苦脸的娃娃兵。履行的国际和平义务掩盖了现实里的靠仇恨生存,靠仇恨活下去,杀人可以成为嗜好,可以变为乐趣,恐惧,惊慌把人变成了牲畜。与长官争辩马克思是德国人是犯罪,要被关禁闭。死是唯一平等归途,但在那里,死也是不平等的,那些在国内的人,对战死疆场的人就多一些怜悯,对死在军医院里的人就少一些怜悯,战争在进行,但国内的审判已经开始了。在阿富汗,让他们变得相同的,是都可以杀人,也杀过人。好人在这儿更好,坏人在这儿更坏。一辈子就这么被教育活着,红军和白军,界限很清晰,不是敌人就是朋友,没有中间道路。妈妈哭哭滴滴说:“我生你们,不是为了到头来分别埋葬你们的胳膊和大腿”。炸伤最可怕,一条腿从膝盖处炸掉了,骨头支在外面,另一条腿炸掉了脚后跟……生殖器也别削掉了……一只眼睛炸没了,一只耳朵也炸掉了……尤其“意大利地雷”,人被炸了后,只能提桶收尸,一堆肉,每个胳膊,没有腿,还在喘气,就连病态虐待狂电影也看不到这种惨状。闭上眼睛想象,山峦,猿猴,晒太阳,吃香蕉……实际情况是这样:做坦克上,一身军大衣,一架机枪朝右,一架机枪朝左。后面一辆坦克上机枪朝后,所有炮眼开着……心爱的孙子却了一条胳膊,姥姥哭个没完,姥爷对她喊了一声:你不懂党的政策。不能讲阵亡的人,因为苏联军队既庞大又强大。十万正规大军,用9年时间,打不过小股的“匪帮”。许多军官以为在阿富汗和在苏联国内一样,可以随便大骂士兵,可以随便侮辱他们……干这种事的军官在那边会被打死……战斗中会有人从背后开枪……到时你自己想办法查出来这人是谁吧!两个老兵逼迫一个新兵娃娃深夜挖坑,挖好后被命令站在坑里,他就站坑里,接着他们就填土,直到没过他脖子,他扭动着脑袋,他们折磨了他一个晚上,早晨他被挖出来后,开枪打死了两个老兵。在那边,以为会和睦相处,人人都是兄弟,新兵娃娃不过是一件物品,夜里可以把他叫醒,用椅子,用棍棒、用拳头打他,用脚踢他。白天在厕所可以凑他,把他打个半死不活,抢走他的旅行包,猪肉罐头,饼干,给长官舔袜子,当着其他人面。从火线能带回来的一些阿币,谁官大,谁就可以从战士手里抢走。没收的东西根本不登记,这是捞外快的方式。他们诅咒说自己是最廉价的士兵,也最耐用,1941年如此,50年后还仍然如此,为什么?他问道。用锌皮棺材装满皮毛,牛仔裤,女人裤衩,中国茶叶……在这里,发财致富是正常现象。奖章很廉价,也是一纸空文。和营长睡上一夜就可以得到。妇女当中,生活最优越的死跟准尉睡觉的,她们寻欢作乐时,墙上挂着妻子的照片,孩子的照片……为了一箱子猪肉罐头,甚至不是一箱,仅仅是两筒,就愿意出卖自己的身体。有人主动引诱你找私娼,女人太少了,在这里,女人都是宝,他们都是战争的创伤者,需要抚慰,他们天黑后,就央求进女人的屋子,哪怕只聊天,什么话都谈,就是不谈未来,没人愿意谈未来。阿富汗人鼓励你吸毒,紧张的情绪也需要麻醉,遍地罂粟花,非常艳丽,非常漂亮。来阿富汗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但却被铁蒺藜给圈起来了。有先见之明的父母,拿钱贿赂长官,让子女逃避去阿富汗服役的军令。天真的父母,却不知这个国家已腐败透顶,权钱交易盛行,还以为去执行国际义务。就是一个父母说的:他是我唯一的亲人,甚至沙皇时代征兵也不征独生子的,可是现在拍他去打仗。“如果是祖国,我会去保卫。阿富汗——我不去”。对他采取的第一个处治办法就是召开军官荣誉审判会,因“胆怯”被除名,他不觉得羞耻,反而引以为荣。救活了一个阿富汗老大娘,不仅没感恩,相反她一醒来,就想给我唾一口。我们用大炮炸平了他们的村长,他们找不到了自己的母亲,妻子和孩子的任何东西,没办法,只好加入反对苏联的队伍,走投无路了。他们恨死了苏联红军,切除了红军身上的器官,留个纸条说:“你们的女人跟你们永远生不出儿子来……”是啊,将军没有亲手杀过妇女儿童,可是他们下达过命令。凡是有一双天蓝色眼睛,到这边想表现一下英雄气概的人,会率先送命。他说我会成为英雄,结果没走几步就被打死了。后来都说这是一场错误战争,但我们成了政治错误的牺牲品,替罪羊,我们是杀人犯,罪人。不要说什么政治错误,不愿意听!如果是错误,请把我的腿,我的两条腿,都还给我……在那边,人就是奴隶,不是一个独立的人。给活者授予勋章,死者编成传说,这样对大家都好。制度本身在愚弄人的意识,人家可以随意捉弄你,你没有能力抗拒。自出生在这个伟大国度,处处有人替他们做决定,强调集体,反对单枪匹马,不然一事无成。在学院里由系集体决定,在工厂由全体职工做决定。他们好多人是多么不愿意为别人的祖国去送命啊,采取自残,各种手段逃避。在这场非正义战争中,学会了仇恨,却没学会思考,就是一个寡居妻子说的,但她在电视上听说阿富汗是耻辱时,她恨不得把屏幕砸碎了。最好的控诉,就是区委许诺给一个独生子母亲一套新住宅,让她任意选择,当她选择的地址是“党中央的住宅”别人认为她疯了时,她却说:“难道我儿子的血就不值钱?”苏联解体是必然的,与戈尔巴乔夫过失无关,他不仅为人类消除了苏联这头横冲直撞猛兽,而且俄罗斯命终于获得了救赎。
  •     前言作者写到:“我再也不愿意写战争了”。我想我是根本不想遇见战争了。不仅仅是身体的伤痛,更重要的是心灵情感的不堪。我这次真的有点慌了。以前看战争电影,喜欢各种炫酷的爆炸场面,各种枪,坦克,飞机。现在的我反而更加关注导演想告诉我的东西了。战争阴影下,没有参与,更无法去体会了。二十岁的左右的娃娃兵,青春都来不及光顾,却已泪如雨下了。光是看着一个个小标题,我都有些心惊胆寒。我从此对战争有了无法忘却的感受。那些哭到无泪的母亲,终身残疾的男人和女人,无法生活在现代的娃娃兵,不敢相信任何人的少年,只能抱着杀人才能回家的念头,便不堪负重,做下这一系列的残忍事件。仿佛另一个人在沉重的死去,久久不愿醒来。至此,别再讨论战争了吧。现在的青年总想煽动战争,其实是在走向死亡。想想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想想你心疼的姑娘,想想陪你整个童年的小狗,想想那个温馨又美好的家。你终究不会去靠近那个字眼了,战争。我总是在想,作者是以怎样的一种心情写出了本书。靠着无数人的回忆,叙述,不愿去添加任何作者自己的话语,便写出了让人痛心疾首的文字。战争太残酷,残酷到你会赶紧出去拥抱一切,珍惜一切。
  •     1. 士兵是用来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军队应该是人民的军队,而非政治的军队。用来防御,而非侵略。2. 战场是残酷的,是和平世界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和平世界的秩序和法律在战场是不适用的。在战场上为的是生存,在战场上,士兵是武器,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服从。3. 为了保卫祖国走向战场可以理解,为了和平主义支援他国道德上也不是问题。但若是被欺骗了呢,只是打着国际主义的招牌,行侵略之实。在战斗中的人不知为谁而战,为何而战。本以为用一场战争验证生命的伟大,却经历了生命的污浊。4. 回去后,被国内人民看作第三种人类,阿富汗人、杀人犯。是的,是杀人犯,但武器是政府给的,命令也是政府下的。当他们回国,国人甚至不知道那里存在战争。知道后却认为他们是杀人犯,是凶手。可那是他们企图证明自我,企图生存,最后迷失的地方,是改变他们的地方,是他们成为另一个他们的地方。而这一切他们都是被动的,最后,别人指着他们说你们是杀人犯、侵略者。多么的悲哀。5. 也许这也是很多参加过阿富汗战争的士兵参加切尔若贝利救援的原因,既然不被这个世界所接受,那就去能接受他们的地方。6. 战争永远是残酷与邪恶的,士兵永远是被动与伟大的。棋子永远是悲哀的。一本好书,不一定非要让你绞尽脑汁,让人明白一个道理,亦是一本好书。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审美疲劳...
  •     为什么当我们说真话时,却像是谎言。我们追逐的我们本来以为是对的,但真实之下层层对错已无法分辨。
  •     小小一本花了好久时间,真实还原的战争场景和自述者内心的绝望让人不忍直视。真相就像身上的脓疮,脓血尽净,伤口才能愈合。战争将世界一分为二,感受和触摸过痛苦的人该如何直面生命,未经历过痛苦的人又该如何担当
  •     一本写满战争的残酷和伤痛的书,人杀人,人挣扎着活命,人失去双腿,母亲失去孩子,生命失去目标和意义。“我们给他立了一块碑,很好的碑,用贵重的大理石做的,我们为儿子结婚积蓄的钱都用在石碑上了。”真实的细节看得人疼。也许正是没有这样的创伤,才看得下这样的书。
  •     与《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一样,不过是另一个角度写阿富汗战争,人类似乎觉得自然灾难还不够……只愿世界和平。
  •     和想象中一样。以历史的角度看,可以很轻易的说这不过是一时的错误,但是,身在其中的人要背上的是沉甸甸的人生。而战争的影响要在三代之后才能真正消失。
  •     真……看不下去。 一个女人写这样的作品,是有怎样的承受力和毅力。想起自杀的张纯如,只能说俄罗斯民族就是力量不一般。
  •     我看着他们,仿佛看见了自己
  •     从战争中回来的人里没有英雄。
  •     这tmd才是战争
  •     只要是战争,杀人就是再正常不过,没有任何理由谴责军队,军人。
  •     战争还在继续,遗忘还在进行。
  •     放下仇恨,先学会思考。
  •      沉重地让人心痛,那么多鲜活的生命葬送在一场以卫国为名义的侵略战争。 这是一种怎样的牺牲?这场战争的罪恶真的能被历史的长河洗刷和遗忘吗?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他视角下的一种真实。但“世界是斑斓的,而真实是刺眼的,更是刺心的!”
  •     静静地讲述,深深的疼痛。
  •     那些娃娃兵扛起枪誓死保卫祖国南方边境,他们听指挥,杀阿富汗士兵,杀俘虏、平民和骆驼。他们经受炎热和毒品的侵蚀。他们被标榜为国际主义军人,在战争中流血,他们以为自己会被称作英雄,但国内只字不提,甚至这场战争被定义为失败的战争,娃娃兵也变成了战争的牺牲品。所有的细节都拼凑出那些鲜活的情节。爷爷兵欺负新兵,他们肆意杀死平民,大腿被炸断,失足坠下山涧,吸毒,买卖,用水桶收尸。阿富汗儿童清澈的双眸,自制地雷,处死对苏联军队示好的人们。这是一场没有宣战长达十年的政治错误的战争。父母在孩子坟前哭泣,生还者祭奠出生入死的兄弟,女护士在前线救死扶伤。人死的时候完全不是电影里的样子。他们哀嚎思念家乡,或是醒来发现大腿被截肢。苏联领导人的指示让那些娃娃兵做一个顺从的战士,没有原因。他们也是可怜的一代。
  •     简单的描述直视人性,最为可怕的是那脱离生活的理想主义教育,让不谙世事的年轻人跌入真正的生活的时候,不知所措,无从选择,其实现实之中那些跌入某个群体的年轻男人女人甚至认定了那条光荣的道理根本不懂得选择。
  •     我很难过,可是这不值得我哭。“偶像是个空壳,祭司坐进去,坐在里边教训百姓。”
  •     #201710#一个个血泪故事,亲历者及家属的痛诉,战争的残酷和恐怖、军队里的黑内幕,读之心悸,阵阵战栗。想到了杨显惠的《夹边沟纪事》。当然,是实录基础上的艺术加工,很多细节加工的痕迹明显。但不失为震撼人心之作。
  •     战争之痛不仅在死亡,还有对生者的影响。面对战争及战后社会变迁,亲历者和关系人能否接受现实?历史情感态度如何?由于历史观、价值观不同,这些问题拥有不同答案,而哪种书面化都势必惹来争议。钦佩作者勇气,她的立足点很明显,历史会说谎,而她所能做的就是探讨真实,这便是此作品存在的最大意义。
  •     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看了好久,因为每次读过几个不幸的生命的故事,心情都很沉重。 果然应了那句话: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当然我只是一个旁观者,可能一些当年的苏军老兵和阵亡战士的亲属,他们又有他们自己不一样的看法吧。
  •     war sucks.
  •     如果非得死,就不要经受痛苦。
  •     挑选着看了差不多一半的内容,都是阿富汗战争的参与者及其亲人的回忆记述,见识了战争的残酷。国家一个决策就让人民前仆后继,也没人去评判决策的正确性。当事实展现在我们面前时,让人觉得无助与绝望,愿逝者安息,生者珍惜!
  •     五万人伤亡只是一个空洞的数字,战争由它投射出去像是水面上一阵波纹般无足轻重,但具体到每一名官兵和他们的遭遇,才是真正探访战争那条幽暗隧道的入口。大年三十
  •     第一次读她的书是《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那时我已为那样的真实而动容。此时,当没有硝烟的战场切换到了真正的荷包实弹的狂欢,当真相悄无声息地沉睡后苏醒,我心痛。愿世间再无战争
  •     这本书读的人比较少。读起来没有其他几作那么震撼,但这才是真实的,不是吗
  •     我对于屠杀平民的看法是平和的,只不过是战争行为罢了,这无可厚非。我的这个反应还算让人满意,不过说真的,这应该是第一本我认为的好书,但却绝不推荐给任何人看…… 有句电影台词怎么说的来着?“他叫安德烈,他就像很多俄国人一样,超级爱发愁。” 我知道你们为什么超级爱发愁了……
  •     很真实的战争纪实文学,现实骇人。文笔稍微有些平淡吧。
  •     不同的视角,总能说出不同的故事。
  •     恶魔不言语,地狱在人间。 战争从来都不那么艺术,全程高能看的头皮发麻。
  •     锌皮棺材,盖住了孩子们的尸体,却盖不住母亲的泪,也盖不住战争的残酷无情,更盖不住尸体散发出的腐烂味。
  •     小伙子拿起枪奔赴边疆 心上人你不要为我担心 等着我回来在那片白桦林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 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
  •     战争很残酷了,再以一种喋喋不休的对着脸的倾诉似的表达,让我读起来不舒服。
  •     平实的语言道出战争的可怕,那些为了战争献出年轻生命的娃娃兵们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一场战争究竟是不值得的!那些痛失子女的父母们让人心疼,可是谁又能为他们的痛楚负责呢?战争是一群野心家挑动起来的,而牺牲的往往都是无辜的老百姓!痛恨战争!!!
  •     那些动辄虽远必诛的口炮君应该好好看看这本书,看完以后病情会减轻不少
  •     “为什么当我们讲真话时,总像是谎言?为什么宣布新生活时,我们总要使大地布满尸体?为什么谈论光明未来时,我们总要夹杂着种种威胁?”
  •     从人的角度来看战争,而不是从抽象的概念来看战争!
  •     指挥官对我们说:“你们在这儿要学会两件事:一是跑得快,二是射得准。至于思考嘛,交给我就好了。”
  •     2016/08/01 不管在什么地方,战争的本质都一样。残忍,丑恶,摧残人性。最令人难忘的是那些娃娃兵的母亲,尤其是当娃娃兵被装到锌皮棺材里运回家时,母亲们在墓地里讲述者儿子们的事,就好像他们还活着。
  •     一个个故事虽然真实但过于短小以及缺乏细致描写,所以看到后面有点“视觉疲劳”。拙见。
  •     从看天下看到2015年诺贝尔奖之后,我一直期待看这本书。莫名就将近半年的感觉了。高考,害怕的复习,路过书店看到这本书,也只是笑一笑就过了。终于读完了,嗯,这样的战争,一切都是我们所未知的。比起当初看战争与和平之类的具有战争情节的小说,这样的纪实更让我身临其境。战争的对与错到底是谁来负责呢?这些大概永远都是讨论的话题,却永远得不到解释吧。
  •     每个人都有各自看法
  •     “为什么当我们讲真话时,总像是谎言?为什么宣布新生活时,我们总要使大地布满尸体?为什么谈论光明未来时,我们总要夹杂着种种威胁?”这才是血淋淋的战争。。。ps.不喜欢这种写作方式,感觉翻译的也不太理想
  •     战争下没有人是幸存者
  •     1.有些人在战争中失去作为人类的价值,他们痛斥战争 2.有些人在战争中领会作为人类的价值,他们感谢战争 3.有些人认为战争是人类的暴行,应当用揭伤疤的方式予以揭露 4.有些人认为他们的孩子是英雄,而不是在战场上犯下暴行的人。这是因为他们的着眼点放在了单个具有情感的人类个体而不是整体的人类本身上,另外这也能体现出母亲们在面对军令时的无奈。 5.真理到底是什么?没有人知道。大家立场的不同自然会导致了自身对真理认识的不同。阿列克谢维奇所著书立说而追求的绝对真理很难适用于复杂的人类情感范畴内。 6.将语录和纪实体结合不失为一种独特而有效的写作方式。
  •     欲使其灭亡,先使其疯狂。可惜了那一天天鲜活的生命。
  •     习惯把希望复习的段落截图,结果差点把整本书都拍下来。顺带着开了二手时间,发现这本更不能截图,否则按钮肯定会坏掉(。
  •     错误的战争中,士兵、人民都不是错误的。但最后付出代价的却是这群无辜的人。作者通过他人的声音来讲述阿富汗战争时苏联部队的内幕。正如作者所说。这是感情的历程,而不是战争本身的历程。
  •     揭开战争之下的丑恶,所谓的国际社会主义任务的高帽子,不过是为了掩盖真相之下的政治目的,国家欺骗了最信任自己的国民,为什么呢?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