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姆勒先生的行星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020110711
作者:[美] 索尔·贝娄
页数:289页

作者简介

小说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纽约市上西区为背景,记录了早春的三天里主人公赛姆勒先生饱含思索和批判力量的内心独白,通过黑人扒手这条主线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精神堕落和人道主义危机。文中这位七旬老人丰富而深邃的思想触及犹太意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社会批判和人类终极生存等多个方面,时而反顾历史,时而切入现实,今昔穿插,时空交错,对六十年代的美国,甚至整个西方世界的社会风貌作了一次触及灵魂深处的扫描。
与《赫索格》一样,《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以呈现主人公的意识为主,因此,它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情节,从内容上看可谓一部思想小说,而从表现形式上看则是一部意识流小说。
《赛姆勒先生的行星》发表于一九七〇年,一九七一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名人推荐
贝娄是二十世纪后期英语世界中最重要的作家,他的所有作品都既超越了时间的限制,又同时铭刻着厚重的时代感。
—— 布赖恩·阿普尔亚德
推荐语:
曾三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一次普利策奖;一九六八年,法国政府授予他“文学艺术骑士勋章”;一九七六年,由于其作品“融合了对人的理解和对当代文化的精妙分析”,贝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赛姆勒先生的行星》发表于一九七〇年,一九七一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内容概要

索尔·贝娄(Saul Bellow, 1915—2005),美国作家。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拉辛,在蒙特利尔度过童年。一九二四年,举家迁至美国芝加哥。一九三三年,贝娄考入芝加哥大学。两年后,转入西北大学,于一九三七年毕业,并获得社会学和人类学学士学位。同年,赴威斯康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之后长期在大学执教。

出版于一九五三年的《奥吉·马奇历险记》使贝娄一举成名,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其后,他陆续出版《雨王亨德森》(1959)、《赫索格》(1964)、《赛姆勒先生的行星》(1970)、《洪堡的礼物)(1975)、《院长的十二月》(1982)等。这些作品袒露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从侧面反映了美国当代“丰裕社会”的精神危机。此外,贝娄还出版过诸多中短篇小说集、剧本,以及游记。

在其创作生涯中,贝娄集学者与作家于一身,他在创作上继承了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某些传统,并采用了现代主义的一些观念和手法,极富创造性地塑造一些充满矛盾和欲望的反英雄。他曾三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 一次普利策奖;一九六八年,法国政府授予他“文学艺术骑士勋章”;一九七六年,由于其作品“融合了对人的理解和对当代文化的精妙分析”,贝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索尔•贝娄并不是一个被人熟悉的作家,但他无疑是位很伟大的作家。一个作家想要被人熟悉,想要尽可能多地被阅读,他必然要足够“亲切”,索尔•贝娄显然不是这样的形象。“在我离去之前,清算我所有的账目”是他的名言——就像是有位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说的,“我们生而正直,但我们不得不学习的是,像我们这样的人,该保持怎样的正直。”作为“那一类人”的贝娄,显然是少数而决绝的。但这份少数和决绝,却也是他铸就伟大的原料。他著名的作品(同样是相对很厚的)包括《洪堡的礼物》、《赫索格》、《雨王亨德森》和《奥吉•马奇历险记》,而这本《赛姆勒先生的行星》虽然不再此列,但也同样足够出色——前提是你要可以忍耐这份来自少数的决绝,衍生的有些荒诞的恐惧。《赛姆勒先生的行星》几乎是没有情节的:一个犹太裔老头子,在春光暖暖的早春三月被一个黑人扒手骚扰,从而引发了一系列近乎独角戏般的连锁反应——大多是在心智层面的。于是这部作品是一部很典型的思想小说,这也符合二十世纪文学的主流——那不顾及读者感受的,“自行取用”的闪烁思想与碎碎念般的“豪言壮语”。于是这种十分自我的表达,是意味着贝娄笔下的世界,不过是他为了满足自我需求而尝试的构架吗?事实显然并非如此。用菲利普•罗斯——同样伟大的犹太裔作家的话说,赛姆勒先生是位“背井离乡的受害者”。他离开的显然是那上帝划定的“应许之地”,而抵达并蛰居的,则是那看起来更宽广、更自由的“梦想之国”。但许诺与梦想终究不是同一回事。许诺是实实在在的播种与收割,而梦想则是被泡沫环绕的真实——尘埃落定之前,虚无还是拥有,无人知晓。况且梦醒之前,疯癫的侵扰,太容易使原本正常的心智偏转方向。这就是赛姆勒先生万分惊恐的事实:“人类疯了吗?”“证据确凿。”太多的狂热,太多的对不劳而获的扎实渴望,太多的放纵、混乱、无法无天,都在显示着令这位克制的老先生感到惶恐的原因。可惶恐的到底只能是少数——因为疯癫,永远属于大多数。也许是这部作品并未引起更多关注的原因——在《赛姆勒先生的行星》里,索尔•贝娄大概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深描”了这位老先生的心灵。他耿直而冷静,却因为耿直而冷静堕入到人生的危机之中。世界的疯癫环绕着这个善良的人,他只能期许可以再度逃离——可偌大的宇宙,究竟是否还有一处不曾摈弃理智的居所呢?事实上,赛姆勒先生在那个早春所经历的一切,也只有在“春天里”才会遭遇:万物正在复苏,万物野蛮生长。人人富饶的美梦看似如此真实,也可怖至极。
  •     说实话,第一遍读完索尔·贝娄的《赛姆勒先生的行星》,没有看懂。那时,已是夜半,大雨在窗外哗哗响,而我愣怔在窗前看窗外织成帘的雨丝在做一个选择,是丢开《赛姆勒先生的行星》呢还是再读一遍。后来,决定再读一遍。做出这样一个决定不容易,你没见堆在我手边的新书有多少!可是,让几个举止怪异、行为无常的人在瞎了一只眼、从纳粹的死人堆里侥幸活下来的阿特·赛穆勒先生的身边辗转腾挪,索尔·贝娄先生到底玩的是哪一出啊?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就算丢开了《赛姆勒先生的行星》,心里也会时不时地想到它。与其这样,咱还是重读吧。再读,赛姆勒先生遇见的还是一堆怪人。厄希尔·阿尔金死于空难以后,赛姆勒先生就寄居在他的侄女、阿尔金太太的家里,这个芳名玛戈特的女人,善良地东张西望、忙东忙西,却让读者总是感觉,这是一个空心人,如同索尔·贝娄的描述“对人类生活中的每一个重大问题,她都是无限地、令人痛苦地、无望地站在正确的一边,最恰当的一边“。一直供养着赛姆勒先生和他女儿的瓦尔特·格鲁纳医生,被高血压和心脏病羁绊在了自己医院的病床上,索尔·贝娄富有想象力地在格鲁纳医生的脖子上安装了一个可调节的动力泵,希冀延长生命从而让自己通过职业赚得的更多的钱,并让那一堆藏掖在赛穆勒先生床垫里的给黑手党人看病所得能够洗白。但是,天不假年,格鲁纳先生还是死了,死在了儿子为寻找那一笔钱将家中水管砸漏的那一晚上,死在儿子驾驶的小飞机一只轮子挂掉一栋房子屋顶的那一晚上,死在只用下半身与所处社会沟通从而让他心力交瘁的女儿的眼前。格鲁纳医生本无过,可是他的一双儿女将这个二战后移民到美国凭借自己的医术过上好日子的犹太人,变成了让人难以理会的异类。同样的问题,索尔·贝娄还让其出现在了本书的主人公阿特·赛姆勒的身上。按理,妻子死于纳粹的集中营、一只眼睛被德国兵的枪托打瞎、已经被埋进死人坑的阿特·赛穆勒先生,能够在格鲁纳先生的帮助下,由波兰移民至美国,已经是一个幸福的老头了,可是,唯一的至亲女儿苏拉·斯拉娃却是这么个怪人:愿意躲在家庭暴力的阴影里,喜欢捡拾破烂,装扮怪模怪样,言谈举止总是溢出正常人的思维逻辑,比如,几次三番地将印度科学家宝贵的论文手稿骗到手后到处藏匿,她说是为了帮助父亲写作,可那只是索尔·贝娄先生给予苏拉·斯拉娃何以怪诞的表面理由罢了。苏拉·斯拉娃何以至此?就像索尔·贝娄并没有告诉我们,那个一身名牌的黑人扒手,观察到赛姆勒先生在跟踪他的偷盗行为后,非但不慌忙逃窜,还随着赛姆勒先生回到他的寄居处将老头逼到公寓大堂的犄角旮旯掏出自己的阳具在老先生眼皮底下晃荡,是为什么?……读到此文的读者是不是也像我读完第一遍一样会问:索尔·贝娄先生塑造出这么一群怪模怪样的人物,用心用意何在?我读完第二遍的感觉就是,深受第二次世界大战伤害的犹太人,即便是在战后高度发展从而物质极大丰富的美国,也是惶惶不可终日的,让年逾70的赛姆勒先生只能寄居在玛戈特家里,是一种显性的倾诉,可谓生,居无定所;看似在美国成功跻身上流社会的格鲁纳医生,却因为一双糟糕的儿女而死无葬身之地,赛姆勒先生的生和格鲁纳医生的死,以及赛姆勒先生周边一群不太可理喻的男女,固然如书的封底所言“对六十年代的美国的社会风貌,作了一次触及灵魂深处的扫描”,可是,有没有对犹太人再一次失去精神家园的痛悔?我觉得是有的。
  •     赛姆勒先生说:“邪恶和艺术一样,其中寓有启发。” 故事从他目睹了一桩“邪恶”的事情开始——有只黑色的手伸进了另一个人的口袋。他透过墨镜看着,对方也透过墨镜回望他,一场暗中的较量开始了。这次贝娄的主人公依旧是犹太人,一个躲过大屠杀扒开人群的尸体推开泥土钻出来的赛姆勒。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痛苦的历史回忆,还有充满哲辩的思维。全书通过这个拄着拐杖戴着墨镜的一只眼睛受伤的70来岁老头,在这三天里匆匆忙忙赶路时的所见所想,塑造了几个鲜明性格的人物,对历史回顾、现实的批判穿插其间。赛姆勒先生被动的从一个空间转移到另一个空间,不停的移动,被一堆他眼中奇奇怪怪的亲友围绕着,那些反复出现的人与物构成一个奇幻世界。赛姆勒被周围这些人的絮絮叨叨团团围住,像极了步入月球时的失重感。失重的是身体,思绪却依旧清晰、言语犀利。透过仅存着的一只眼睛的精准聚焦,看着身边的一切,随着他的观察、他们的对话,各式各样的意寓像流弹一样噼里啪啦的从纸面跃出。一层层反讽与暗喻伸完懒腰后立即精神抖擞的扑面而来。这个赛姆勒先生,跟内侄女住在一起,侄子给他提供经济支持。明明一切都很正常,贝娄却用一种破破烂烂的灰色的笔调勾画着他的四周。病房里的人,爆裂的水管,低旋的飞机,无动于衷与突如其来的暴力,这一些冲击着赛姆勒先生的神经。“一个人的意见,不是必要的,就是多余的”,然而每一个见到赛姆勒的人都拉住他,想跟他聊天,要表达自己的意思,要听他的意见。他总试图表达“多余的话特别使我生气。我是一个性子非常急躁的人。有时候我的这种急躁达到了愤怒的边缘”。他成了这群人里最冷静的一个。他厌恶着这一切。这里的女性都是散发着奇怪气味的另一类,尽管她们都与赛姆勒有着很亲近的关系,其中一个还是她的亲生女儿。可是在赛姆勒的眼里,女儿苏拉带着假发畏畏缩缩藏在人群里,玛戈特用粗短的腿走路,还有安吉拉带着房事过度的双眼。这是一群奇怪的女性图谱,穿着不合时宜的服装,她们与男人的关系也显得过于颓废。而那个着装有高贵气质的,吸引赛姆勒的是公交车上遇到的黑人扒手。可怜的拉尔博士补充了黑人扒手的这条线索,这次是被窃。窃取的还是知识产权!一份手稿的被窃,令拉尔博士惊慌失措。他从最初的慌张气愤到最后的平静消失,他突然的出现,匆忙的又悄无声息的离开赛姆勒。这个写《月球的未来》手稿的科学家,伴随着手稿的线索情绪几度起伏。最后与赛姆勒见面时,他像一个笨拙的学生渴望着交谈。医院,一座老房子,移动的劳斯莱斯车……在一些封闭的空间赛姆勒先生任由思绪天马行空,却始终紧握绳缰。整部小说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感,有点像电影《绝美之城》。赛姆勒就是那个Jep Gambardella,只不过这次他是站在纽约西区的城中看见一片废墟,而不是罗马城中的奢靡。那些形上而的话题在人物的交谈中急待消化。电影里人们总是在问Jep:“为什么你不再写书了?”,Jep的回答是:“我在寻找更美好的事物,但没有找到。”赛姆勒的女儿几次在催促着父亲写一本关于威尔斯的书。可是,赛姆勒真的打算写一本书吗,这本书对于谁有着重要的意义呢?假若针对这一切,你想问问赛姆勒先生如何解释时,他一定会说,“解释?我不喜欢作冗长的解释。解释是唯理论者耍的花招。我厌恶那种崇尚空洞范畴的新宗教,也厌恶那些炫耀学识的人。” 的确,“这种解释太多了,就把人类的精神生活搞得简直无法控制了。” 谁愿意被控制精神生活?可是——贝娄明明就在炫耀自己的学识!这种出色的描写,应接不暇的奇言妙语,构建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赛姆勒,随着他的意识流转,在他的行星里遨游。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也没那么糟糕
  •     我读过的背篓最好的
  •     太喜欢这个被吓坏了的老头了。
  •     贝娄真的不爱这个世界啊 垂垂老矣的主角还是得不到和平
  •     邪恶和艺术一样,其中寓有启发
  •     没办法不崇拜背篓。痛苦有太多由头了,赛姆勒先生的痛苦就好比他非要给一个布鲁克林的嬉皮士做法餐。
  •     #2016017#
  •     20160930。
  •     奇怪的思辨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