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乡的牧神》书评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512506343
作者:余光中
页数:256页

摘录

以下是摘录,不定页码绪1.高妙的评论可以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学问往往是笨重无趣的,见解才有个性与胆识,见解加上想象,就更动人。谁是大诗人1.一个大诗人的地位确定后,其他的优秀诗人,便可以在和他相对的关系及比较下,寻求各自的评价,且呈现一种史的透视。2.伟大是一种品质,一种不腐烂的成熟,不幼稚的新鲜,既厚实,又精美,既深刻,又自然。它是一种整体的饱满感,不易分割也不容分析。(但伟大很难有标准)3.总之,现代诗的气候必须绕着你的笔尖旋转,而拔掉这支笔,必然留下一片显著的空虚。论二房东批评家1.究竟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再也分不清了。夹在蛋与鸡之间。。。。。欲以己之朦朦发人之昭昭,而使已经混乱的场面,显得更加迷失。2.若非欠缺真知灼见,就是没有责任感。结果真正的判断,只有转入地下,以口碑或腹诽的形态,存在于少数心灵之间。这种迟钝的感受和怯懦的心理,在某种层次上,间接反映出该民族心灵的衰退。3.所谓“美”,是指一件作品,对人生的处理够真实,对文字的处理够成熟,而内容和形式又融合无间。反之,就是“丑”。4.都贫于思想,贫于文字,尤其贫于个性,可是落笔写评之际,莫不善于买空卖空,以无充有,以虚充实。5.事实上,一个批评家不但需要知识,更需要观点和立场:观点所以组织知识,有了观点,乃有井然的透视;立场所以决定批评家对作家与读者的关系,有了立场,乃由明确的责任。有些批评家成为二房东,不单是因为他们在学问上隔靴搔痒,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观点模糊,立场暧昧。6.最高级的批评,它不但烛隐显幽,目光炯炯,抑且文字犀利,。。令你感到,你接触的不是一堆冷资料,死角条,不是一个面无表情的验尸官,而是一个清晰的头脑加上一颗有灵气富情趣的心。。。。。。或者左顾右盼,心猿意马,与问题的核心保持安全的距离,务求达到充篇幅,杀时间之目的;。。而于褒五分贬五分,又赞扬五分低抑五分结果仍立在原地不动之后,以一种和事老或证婚人的语气终篇。这种妙手空空的文章,作者写的半死不活,读者却气得沸血生烟。7.我们急切需要的批评家,也许在扫荡伪作与劣作方面感到人情茧缚,不便下手,但他可以忘记那些朝生夕死的白纸黑字,却不可以推卸相马伯乐的正面责任。。。。毫无疑问,未来的文学是必然记载这样的批评家的功绩,即在他如何独具慧眼,独排众议,率先向世界宣布一个天才的诞生:也必然遗忘那一群嗫嚅其言,反复其辞,没有头脑,没有灵魂,没有肩膀,甚至连一支笔也没有的二房东们。老得好漂亮——向大器晚成的叶芝致敬1.无门所关心的,是他这种基本的信念,如何因他始终强烈丰盛的感受而经验化起来。。。一种诗的高下,不能以它所蕴含的哲学来做标准。。。。最重要的是,是那种哲学对那位诗人是否适合,是否能激发他的想象,以完成他的新世界的秩序。2.暮年的叶芝,确实能做到“冷眼观世,热心写诗”。唯其冷眼,所以能超然,能客观;唯其热心,所以能将他的时代变成有血有肉的个人经验。3.好的抒情诗往往是戏剧性的。反过来,仅仅止于抒情的抒情诗,往往不是伟大的诗,因为那样将失之平面化,而不够立体感。。。有矛盾与冲突等待解决的诗,常常富于立体感,因为矛盾必有两面,加上调和与综合后的一面,乃构成三度,成为一个三度空间。4.最为奇妙的是:他竟然愈老愈正视现实,把握现实,而并不丧失鲜活的想象;在另一方面,他竟然愈老愈活用口语,但并不流于俗或白,也并不丧失驾驭宏美壮大的修辞体的能力。。。。写诗要思考如智士,但谈吐如俗人。5.但“有我”的叶芝给我们的感觉是如此亲切,可敬。生命的一切,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从卑贱的到高贵的,他全部接受,且吞吐于他的诗中。。。他对于人生,知其然而仍无法安其所然。老子所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六千个日子1.我自己始终认为,散文只是我的副产品。诗是我的抽象画,散文是我的具象画。诗是我的微积分,散文是我的平面几何。对于散文,我相信;对于诗,我迷信。我始终迷信诗是更接近神也是更表现灵魂的一种冒险。写散文,是“谋事在人,成事在人”。写诗,则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2.我认为散文可以提升到一种崇高、繁富而强烈的程度,不应永远滞留在轻飘飘软绵绵的薄弱而松散的的低调上。。。。在文字的弹性、密度和质料上多下功夫;在节奏的进行上,应该更着意速度的控制,使轻重疾徐的变化更行突出。。。至于文字本身,则应该尽量作“最有效的”选择与安排,使字的音和义化成一体,而达到最大的暗示。从“二房东”说起1.如果没有外文的充分修养加上文学的内行知识,最好将自己局限在平平实实的就文论文的批评文字之中,不必强充解人,动辄搬弄什么派什么主义,或是诉诸莎士比亚或叶芝的权威。因为这样做法,对外行,或有装饰之功,但对于内行,只有出丑之虞。2.一个文字粗鄙的批评家,正如一个衣衫褴褛的裁缝那样,不能赢得我们的信任。3.其实这种“云从龙,风从虎”的心理状态,确实能给二三流的作者以安全感,但是一位真正成熟而独立的作家,是不需要这种保障的。4.批评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唯创造者始能成为真批评家。讽刺和谩骂的差别,便是前者骂得含蓄,骂得艺术,骂得美,骂得千古难忘,而后者徒有恶意,仅具怒容,但是毫无艺术可言,更不论骂得是否公正了。一个作家,如果欠缺坚实的正面贡献,绝对不能为文坛所公认。一己之恶,掠人之美,以己之无,蔽人之有,不败者几希?5.拨开你长睫上重重的夜就会发现神话很守时星空,非常希腊《重上大度山》6.中国的苏髯掀髯朗笑道:有何不通?歌者所以歌其不曾,舞者所以舞其曾经;因记于此,聊亦记吾曾。岂有哑巴缪斯?1.绘画到底是空间的艺术,。。。。似乎不如诗和音乐一类的时间的艺术,那么强烈。。。。所经验的是一种深沉然而缓慢的感动,缓慢,是因为画家没有限你一定的时间去领会他的作品。2.而时间艺术的诗,对我们的作用,尽管是非常心灵的,也是颇为生理的。。。缪斯,一半是神,一半是女人。她紧扣我们的心灵,但同时也满足我们的耳目。3.据有些人说,看起来很费解,听起来,尤其听他自己朗诵起来,反而很容易接受,至少会感到,那节奏之中,挟带着一股强大的说服力。4.华兹华斯认为,诗人是对众人说话的一个人。这当然和演说家不同。演说家同时对一大群人说话,眼中并没有单独的个人;诗人也许有一千个听众或读者,但每一个人都感觉,诗人似乎只对他一个人单独对谈。5.我便改变方式,。。改为朗诵自己的作品。。。远比对前者为热烈,因为专题演讲是理性的,泛论的,而自诵作品是感情的,个人的,更易引起人性的共鸣。6.和活听众不断地接触下,活生生的反应可能使现代诗人在人性的镜子中照见自己,也可能是现代诗人想到读者不会是他想到的种种问题。诗人们实在应该有勇气面对这种考验。从经验到文字——略述诗的综合性1.诗是以最经济最有效的文字,将主观的经验客观化的一种艺术。2.我们有抽象画,也有纯粹音乐,但是不可能有放逐意义的纯粹诗。因为诗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诗是主观经验到客观形式的一个过渡,主观的经验是思想、情感、官能经验的综合,客观的形式是意象和节奏的综合,这两种综合复以文字为媒介而合为一体,因为文字一方面具有意义,另一方面又兼有绘画性和音乐性。现代诗的名与实1.“艺术中没有自由。”一个诗人必须在消极的“不要这样,不要那样”之外,做一些积极的形式上的建树。。。。也因此,有许多人把“自由诗”当做“形式的租界”,逃到那里面去写一些既无节奏有无结构的东西,是注定了要失败的。2.广义的“现代诗”则不拘于这些条件。在精神上,它不必强调个人的孤绝感和生命的毫无意义;在表现方式上,它不必采纳超现实主义的切断联想和扬弃理性,因为那是不可能的,更因为,表现上的清晰不等于浅显;。。。一句话,广义的“现代诗”可以免于狭义的“现代诗”的种种姿态。3.并非每位是人都有那种经验和表达那种经验的能力,于是不少作者,为求速成,为求短期之间能领到现代诗人的身份证,乃舍本逐末,做出一种孤绝而痛苦的姿态,或者语无伦次的腔调。4.艾略特和其他作家遂自然而然提出“主知”,以纠正浪漫主义的“纵情”,因为浪漫主义的末流往往沦为“感伤主义”。5.观察所以辨认,思考所以了解;有了这样的条件,一个作家才能知世而且自知。6.同时,无论时代多么混乱,痛苦,一个人如果要活下去,仍然需要价值和意义。至于那是怎样的价值和意义,似乎倒是次要的问题。7.混乱属于时代,但信仰属于个人。如果你相信有神,神便为你而存在。这是可以纯有个人决定的事情。“我不一定认为人是有意义的,我尤其不敢说我已经把握住人的意义,但是我坚信,寻找这种意义,正是许多作品最严肃的主题。”六年前自己说过的这句话,现在,我仍深信不疑。梁翁传莎翁1.我自己的散文不朝这个方向发展,但是我相信这是散文一个广阔的方向,惜乎传人渐少,而某些效颦的作家似乎昧于“诙谐”与“滑稽”之别,“讽喻”与“尖刻”之分,逐俗逞凶,每堕恶趣,终不能自拔。中国古典诗的句法1.中国古典文学所以能如此“寿而不耋”,大半得归功于中国文字的特性。。。。主词往往可以省略,。。。甚至动词也可以不要。。。。在西洋文法上不可或缺的冠词、前置词等等,往往都可以付诸阙如。2.上述种种情形,加上不讲究字形变化及语态等特性,遂使中国古典诗在文法上伸缩自如,反复无常,极富弹性。。。。。同为大诗人,有人似乎并不刻意炼句,有人则俯仰其间,经营之诚,一若大将用兵,忠臣谋国。前者有李白,后者有杜甫。。。可以说纵之敛之,吞之吐之,反复回旋,无所不宜。。。。律诗讲究声调和对仗,句法当然比较严谨,往往不免交错甚或倒装,可是像杜甫那样工于锻炼,不但把字的功效发挥至极限,抑且把辞的次序安置到最大的张力的,几乎绝无仅有。3.论者常说太白飘逸,子美沉潜,。。。。大致上,李疾杜徐,李突兀,杜均衡;律诗那种从容不迫有呼必应的节奏与结构,正宜于杜甫气质的表现。。。。他的句法,蟠蜿旋转,蓄势待发,正如米开朗琪罗腕下出现的扭曲人体。呼吸着这样的节奏,气蟠胸臆,我们遂说那是沉潜或沉郁的了。在中国的土壤上1.在自卑感的压抑下,这民族表现了两种不同的反应,一种是排外,一种是崇洋。前者是国粹派,后者是国际派。2.超现实主义的放逐理性,扬弃美学及道德律,以及它的提倡自动语言和切断意象,。。。也是逃避现实,逃避科学之上的工业社会的现实的一种表现。一种文学,不幸而成为逃避现实的租借,就是颓废的文学,而伟大的文学与颓废是想去甚远的。超现实主义名为探索“高一层的现实”(super-reality),事实上等于放弃了广阔的现实面,也就是对科学和工业让步了。另一方面,由于超现实主义只承认放逐理性后的瞬间且破碎的经验,它对于人生的处理,也是暧昧、破碎、面目模糊的。3.它的副作用所及,使一般失去把握的青年作者过分醉心追求缤纷反复的意象,甚至为意象而意象。。。。如果它超过了主题表现上的需要,则使一首诗充满了令人分心的不必要的细节,而有部分压到整体之感。一首诗的成功,不在意象的繁富,而在意象能够有效地紧扣住主题。。。。最严重的病态之一。。意象上毫无节制的铺张,以致纷纭的细节,或因雷同而相淆,或因不类而相抵,令读者难以把握“视觉的焦点”。诗,应该是经验的秩序化。经过这种秩序化后,复杂而零乱的经验,才能够浓缩、集中,且产生意义。诗,应该是一种澄清的过程。4.在艺术之中,是没有什么“绝对的自由”的。所谓自由,原是与束缚相对的一种东西;解除束缚,超越障碍,才有自由。。。。。现代诗人在抛弃传统的同时,也丧失了形式的凭借。他要在一首诗中多加一段,或少写几行,或者在一行之中,增删任何字数,都是他的自由。但是那样实在不能算是自由,因为他无需应付任何限制。而在极其松散的形式之中,节奏既无,任何外在甚至内在的规律,读者自然无所期待,结果自然也就无所谓失望或者满足。。。。一位敏感的读者,岂甘自陷于既盲且聋的绝境?5.从失落的一代到愤怒的青年到存在主义到卡缪,为了服西方新上市的特效药,此地的作者先学会了西方人的流行性感冒。。。。从零碎的译文或未全消化的原文里,这些作者,抓住一把“口令”式的字眼,便成为异常方便的护身符了。6.以“荒诞哲学”为例。某些作者竟以为卡缪在提倡这种哲学,且鼓励人们唾弃一切价值,而对生活抱持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这是异常错误的。无论在思想上或行动上,卡缪都不是一个虚无主义者。卡缪所谓的荒谬,仅仅意指每一位个人的生活环境,以及强加于个人身上的宗教或政治制度,每每是荒谬而无意义的。到那时,当一个人采取行动去反抗这种荒谬时,他便有了工作和责任感,工作遂给他满足,而责任感遂给他意义。。。。西西弗斯推石上山,毅然肩负生之荒谬的神话,简直可以比美儒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卡缪曾说:“面对有关人性的一切,我悲观;但面对有关人之行动的一切,我坚持乐观。”也就是基于这种信念,在实际生活上,卡缪的选择恒属勇者。。。。更值得注意的是:卡缪的作品,非但不虚无,甚至也不晦涩。他的文体永远那样清晰而透明,饶有古典风格。我们的现代诗,似乎有意守晦涩以自珍。7.好的哲理诗,既有哲学,也有诗,那哲学就在诗里,就融在意象和节奏之中,具有一种自然而然的说服性,但同时也呈现意图上的某种透明度。要做到这一步,诗人必须练就高妙的技巧和对于事物既能分析对于经验又能综合的修养。8.事实上,气质或年龄不宜于写哲理诗的某些作者,如果能放弃这种“灵魂的室内乐”,而去改写纯粹的抒情诗,或者索性从意象主义的素描踏踏实实地做起,对自己,对读者,也许都比较有益吧。9.我们早应该收起国际性的无病呻吟,。。。在我们这时代,谁也没有权力以西方流行的主义为借口,逃避目前中国的现实。但是,仅仅正视中国的现实,仍是不够的。他必须用清晰的声音,而不是含混的呓语,说出他的感受甚至批评。这原是一位作家极为显然的责任,无需大绕圈子去搬弄什么主义什么派别来说明。10.时代愈荒谬,愈需要正面的价值。现实愈混乱,愈需要清晰的声音。这种价值和声音,正是诗人的责任。活着,不能没有希望,也不能不负责任。如果连诗人也不追求价值,谁还去追求价值呢?如果诗人,语言的净化者,也不能把话说清楚,要等谁来把它说清楚呢?虚无,是一种罪恶,晦涩也是,在中国的土壤上。中西文学之比较1.一般人所能做的,恐怕都只是管中窥豹,甚至盲人摸象而已。面对这么重大的一个问题,我只能凭借诗人的直觉,不敢奢望学者的分析。2.西方文化的三大因素——希腊神话、基督教义、近代科学——之中,前二者决定了欧洲的古典文学。。。。都令人感觉,主宰这宇宙的,是高高在上的万能的神,而不是凡人;而人所关心的,不但是他和旁人的关系,更是他和神的关系,不但是此生,更是身后。3.这当然不是说,中国文学里没有神话的成分。。。。。然而这些毕竟未能向希腊神话那样蔚为大观,因为第一,这些传说大半东零西碎,不成格局,。。。第二,这些散漫的传说,在故事上过于简单,在意义上也未经大作家予以较深的引申发挥,做道德的诠释,。。。。不能激发民族的想象,而赢的重要的地位。4.在西方,文学中的伟大冲突,往往是人性中魔鬼与神的斗争。如果神胜了,那人就成为圣徒;如果魔鬼胜了,那人就成为魔鬼的门徒。。。中国文学中人物的冲突,往往只是人伦的,只是君臣(屈原),。。。。毕竟是天人交战,臣子站在神的那一边,反而振振有词,虽死不悔,虽败犹荣。屈原固然也说“虽九死其犹未悔”,毕竟在“神高驰”与“。。。。”之际,仍要临睨旧乡,恋恋于人间,最后所期望的,也只是“彭咸之所居”,而不是天国。5.西方文学的最高境界,往往是宗教或神话的,其主题,往往是人与神的冲突。中国文学的最高境界,往往是人与自然的默契(陶潜),但更常见的是人间的主题:个人的(杜甫《月夜》),时代的(《兵车行》)和历史的(《古柏行》)主题。6.中西文学因有无宗教而产生的差别,在爱情之中最为显著。。。。中国文学中的情人,虽欲相信爱情之不朽而不可得,因为中国人对于超死亡的存在本身,原来就没有信心。情人死后,也就与草木同朽,说什么相待于来世,实在是渺不可期的事情。。。。大致上说来,中国作家对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既不完全肯定,也不完全否定,而是感情上宁信其有,理智上又疑其无。7.在西方,情人们对于死后的结合,是极为确定的。。。。而他们所谓的天国,几乎具有地理的真实性,不仅是精神上象征性地存在。。。。也因为有这种天国的信仰支持者,西方人的爱情趋于理想主义,易将爱情的对象神话。。。中国的情诗则不然,往往只见一往情深,并不奉若神明。8.由于不拘人称且省略主词,任何读者都恍然有置身其间,躬逢其事之感。由于不拘时态,更使事事都逼眼前,历久常新。像不拘晨昏无分光影的中国画一样,中国诗的意境是普遍而又永恒的。玻璃迷宫——论方旗诗集《哀歌二三》1.戒指——方旗你问起我左手上戒指的故事我说忘了 叫醒头顶上的春灯点亮一个清清楚楚的耶稣见证着你底青色衣裳以及夜为了某日某事我戴上而其烟色的历程已在回流里沉埋于是你静静的笑了啊,就是这流临自鉴的古典,我曾经见过棕发的徐缓调长长铺写在水面但那水仙是开落在如何的容颜在如何的杏花春雨里我已忘却2.诗品——方旗乌几吹藜愁坐一宇宙的冷落红泥小炉闭煮忘川之水寒夜挑灯苦读诗品序花落如雨,人淡如菊一个分离一个永别天涯远处似有牵挂像是昨日的相濡以沫复如今夕的相忘于江湖一个真醉一个佯狂悠然悟彻涅槃时尚在你的三十三天害我的四百四病3.凡敏感的心灵,莫不在个别生命的自觉之外,更意识到一个无所不在无时或断的生命,藉他的生命以行。圣奥古斯丁曾将神性摹状为一个圆,圆心无所不在,圆周无处可寻。4.。。。。不像许多青年作者的文字,或者平铺直叙,或者期期艾艾,全无节奏可言。《舞蹈的少女》一诗末节,这样子叙述那少女如何从音乐重重的囚禁中行若无事地逸出。。。。。在现代主义沦为国际性的无病呻吟之今日,这种正面的近乎不自觉的赤诚,是更为可贵的。今日的风气,使一般青年作者一摇笔就摆出一副饱历沧桑觑破红尘的颓丧姿态,或是力竭声嘶呼天抢地的悲愤神情,令人开卷生厌,掩卷而不知所云。


 望乡的牧神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