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史稿:1555—1618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553492191
作者:[德]利奥波德·冯·兰克
页数:260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兰克名著《宗教改革》的续篇,记述了从1555年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到1618年三十年战争爆发前的历史。第一部分讲述奥地利的斐迪南一世和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第二部分讲述鲁道夫二世及其统治时代,作者详细论述了1575—1619年历次雷根斯堡宗教会议,以及德意志各个教派的联盟等一系列问题。全书是研究德国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初的重要著作。
《德国史稿1555-1618》利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 1795—1886),十九世纪德国和西方最著名的历史学家,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研究历史的“兰克学派”的创始人,近代西方“客观主义”历史学派之父。
兰克在本书中采取的资料是在国内学术界从未看到的,特别是对皇帝鲁道夫二世、马蒂亚斯的宰相克勒塞尔枢机主教等人的描写尤为精彩,在政治上新旧教双方在法理上的争执也尤为激烈。德国史专业人员或爱好者必看著作。
全面讲述三十年战争(1618-1648)之前的60年欧洲历史的中文翻译著作,也是第一部引进的论述三十年战争起源的著作,对填补那个时期的历史研究有极其重要意义,全面讲述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两排诸侯的内部矛盾,本书从花体德文直译过来,中译本等于第一个用德语之外的其他语言翻译出来的译本。

书籍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斐迪南一世和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时代 001
宗教和平的影响 003
和平的条件 005
德国内政概况 008
德国贵族的私人关系 013
斐迪南一世 018
民间的情况 023
维持德国局势稳定的要素 036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希冀 045
神学上的分裂 050
马克西米利安的对策 062
马克西米利安立场的转变 068
德国新教会和天主教会反宗教改革 073
1575年以及1576年的谈判 081
结语 088
第二章 帝国史(从鲁道夫二世当选直至斐迪南二世当选) 093
第一部分 皇帝鲁道夫二世执政期间召开的帝国会议史 098
回顾马克西米利安二世在位时最后的帝国会议 098
1582年奥格斯堡帝国会议 101
1594年的帝国会议 115
1597年的帝国会议 125
1603年的帝国会议 132
1608年的帝国会议 140
新教联盟与天主教同盟 156
第二部分 皇权由德国的哈布斯堡家族老系转向新系 162
皇帝鲁道夫二世 162
马蒂亚斯当选为皇帝以及1612年的选举协议 190
帝国政府倾向于调解功能及帝国宰相克勒塞尔 198
1613年的雷根斯堡帝国会议 207
妥协与继承 220
1619年的皇帝选举 230
人名、地名索引 244
译后记 251

内容概要

利奥波德·冯·兰克(1795年一1886年),德国史学大师。在西方史学史上,他是一位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历史学家。他一生作品颇丰,包括《拉丁与条顿民族史》、《教皇史》、《宗教改革时期的德意志史》、《英国史》、《法国史》等。西方史学家称赞他为“近代时期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永远无法超越的史学家”等。兰克史学基本思想是重视原始资料的利用和考辩;重视政治史;认为历史可以认识,但不能完全认识;对史料来源的重视及深刻的分析;历史著述的作用在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负有盛名的史著未必是可靠的;史著之可信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可信的原始材料作根据;一般的史著内容不能作为资料来源,必须深入档案库;写作的目的在于复原历史,要达此目的,最重要的是找到原始资料,找到同时代或接近此时代的史料。


 德国史稿:1555—1618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德国史稿》对中国的现实意义和与对读者的影响《德国史稿》在兰克浩瀚的作品之中非常特殊,是兰克在年轻时走访意大利罗马、威尼斯和德国各地图书馆和档案馆,凭着自己年轻人的意气风发、一腔热诚著成的作品,然而直到他71岁高龄,早已名扬天下之时才付梓出版,这是非常值得回味的细节。兰克在本书的开头写出了这部作品早年写就而晚年出版的原因,即“在此前的历史中尚未有比宗教改革更像今日之状态者”,也就是说历史让国家和民族再次走到了关键的时刻,需要一部历史作品来鼓舞民族的精神。民族这个观念有着悠久历史,但是民族国家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尤其是欧洲,在中世纪时期以共同的宗教信仰所连结的政治共同体,由现代人看来相当不可思议,例如英格兰的国王同时也是法国的大领主、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还能是一些国家的国王。宗教改革是各个民族的民族意识萌发的开始,也瓦解了原有的政治秩序,三十年战争正是在新旧秩序的推倒和重建中爆发的一场大战。然而从民族意识的萌发到民族国家的诞生欧洲又走了差不多三百年的时间——从本书所描述的时代到兰克活跃的19世纪。利奥波德·冯·兰克所处的那个时代正是欧洲民族国家风起云涌的时代。德国是欧洲出现较晚的民族国家,所以在一些讽刺漫画中,德国人被描绘成为戴着睡帽的形象,象征着这是一个永远睡不醒的民族。兰克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需要面对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将三百个邦国重新团结为一个民族国家。年轻气盛的他,挑选了德国历史上最为艰难复杂的时代——宗教改革作为主题,要在这段历史中寻找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气质。这是一段对于德国非常艰难的时期,神圣罗马帝国作为古老的中世纪政体迎来宗教改革的挑战,新教徒代表一种全新的宗教理念和政治诉求,既是分离和分裂的诱因,又是革新社会改革世界的力量。同时,旧教徒又必须学会与新教容忍和妥协,同时天主教会还需要自我革新和完善来应对巨大的挑战,这与当代日益多元化也越来越失去意识形态上的统一性的中国有惊人的相似性。本书出版4年之后的1871年1月18日,兰克为之呼唤了一生的德意志帝国终于在凡尔赛镜厅内成立。也许这个统一的德意志的诞生,《德国史稿》以一位年轻知识分子的热情做了最后令人鼓舞的呼喊。这声呼唤是充满爱国主义精神,正是基于对于祖国、对于民族的热爱,兰克那一代知识分子就是靠这种爱国激情,促成德国的统一。在致力于改变国家分裂和政治落后的现状之时,兰克们在心中涌动的并不是对于祖国落后面貌的埋怨和鄙视,而是真正的爱国主义,他们的经验和精神值得我们这个时代借鉴。王顺君于德国普法尔茨
  •     译者前言作为非专业的历史爱好者,我很荣幸能够翻译19世纪德国最重要的历史学家利奥波特·冯·兰克的著作《德国史稿——从宗教和平协议到三十年战争爆发》。感谢北京吉版图书出版社给予我这个机会——这位堪称西方近代史学奠基人之一的作品首次从德文翻译成中文,将填补国内德国史研究和兰克研究的巨大空白,拥有举足轻重的重大意义。兰克拥有“近代史学之父”的美誉,强调以客观的态度搜集研读档案资料并“如实直书”,以这种独树一帜的史学观点,对东西方的史学界均有重大影响。本书《德国史稿》是从莱比锡Duncker & Humblot出版社1869年版本翻译而来,原书以19世纪流行的古典风格的Fraktur字体(俗称“花体字”)排版印刷,对翻译的要求较高;兰克的作品考据细致繁琐,涉及人物和事件纷繁复杂,而且语言习惯与现代德语有很大差别,因此翻译难度较大。由于时间紧迫只是翻译了所有原著的一部分,并且兰克原书中原始文件的附录部分没有翻译,不能不说是小小的遗憾。幸而大多数注解为意大利文原文,以及今日不太常用的历史资料;附录中的原始文件也比较好查询,这一部分的缺失不会对读者理解和研究本书造成影响。为了方便理解作者的思路,我在全篇中加入了译注,主要是人物及背景的介绍,以方便读者们理解。最后还附上了本书的地名和人名的中德文名称对照表,以便查询。此书是一次努力的结果,但不会是唯一的尝试;尽管仔细校对多遍或许依然有错误存在,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如果有特别的见解、想法也欢迎与我联系。我的邮件地址为trifels.buch@gmail.com。也欢迎大家前往我的新浪微博http://www.weibo.com/2720403664与我交流。再次感谢编辑们在翻译结束后的辛勤工作。也感谢家人朋友们对我无私的关爱和帮助,特别是我的丈夫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帮助我查询资料、指正文法错误、也包容我在家政上的一些疏忽。虽然我们往往在历史上的帝王将相或者英雄人物身上看到人类蕴藏人类的巨大力量和美德,然而没有渺小卑微的人民群众的支持,他们一样将一事无成。最后以兰克的一句话作为结语:“博闻强识和勤勉努力,这两者很少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 以此,作为和立志于历史研究的年轻朋友们共勉。《德国史稿》已经开始在当当网上发售http://product.dangdang.com/23912888.html,作为译者非常乐意和大家交流,请多多指正。
  •     尽管北京吉版图书出版的这本兰克著《德国史稿你1555—1618》,早在数月前,即蒙杨丁宇先生及译者王顺君女士的信任,在邮件中得以先睹为快。但作为兰克学派创始人利奥波德 冯 兰克的全本著作,首次得以在国内正式出版,还是毫不犹豫地购买收录于书架。尽管本书目前在网上仅为当当网独家销售,但其在学术史学著作中的畅销之势已是大势所趋,随着世界史爱好者们素养、底蕴的不断提高,那些噱头简史、个人史观随笔类的东西已渐渐不能满足读者们对历史细节、背景深入分析的要求,那些在史学史上曾颇受好评、多次再版的史学名著大部头被逐渐翻译到国内,也终于到了水到渠成的时候了。扯远了,就《德国史稿你1555—1618》一书来说,我以为其最主要的价值在于,它用了大量详细而寓有深意的史料信息,给读者解开了一个“颇为不解”的历史迷雾:在1555年顺利签署奥格斯堡合约后,似乎已经得以解决的神圣罗马帝国内部的教派争端,为什么在短短几十年间就重新激化、以致爆发了让帝国、乃至整个欧洲为之付出惨重代价的三十年战争?兰克在本书中以查理五世皇帝退位前后,出现的帝国内部排斥西班牙势力为开端,对斐迪南一世、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父子统治阶段中,皇帝本人由倾向新教诸侯,到逐渐倒向天主教势力的过程,做了简略、但有针对性的叙述;第二章中对鲁道夫二世皇帝本人性格特点、施政方针、以及其登基以来的历次帝国重大议题的讨论、斗争过程的叙述,是本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只要读者有一定基础再有点耐心的话,会清晰地看到一条帝国内部各政治势力在宗教冲突的推动下,一步步走向对立、走向冲突的历程。。。。此外,对鲁道夫二世与其兄弟马蒂亚斯、斐迪南、马克西米利安、利奥波德的不和与争斗;对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萨克森选候约翰 格奥尔格等位高权重的德意志诸侯的形象,也做了生动且有预测性的描述。(在其后的三十年战争中,他们的表现可以印证)。这些我所谓的“干货”,都是直到今天,无论国内相关学界的研究论文、还是各出版机构引进、出版的相关著作中,都从来没有述及到的内容,就这一点来说,也算是填补了学界、出版界的一些空白,仅此,已经显示出了本书的研读和收藏价值,希望各位同好积极购买、阅读,勿留遗憾。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兰克的水平,值得5星;译者的译笔,可以打个四星;一看是杨DY策划的,瞬间将至二星。
  •     史学名宿兰克大作,早就应引入。现在虽不是主流,但放眼国内,有几个人做的了新史学,多数人仍是兰克一派治学方法
  •     只能说译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     翻译太渣
  •     我审核了全书,这是译者一年来的心血结晶,我希望能在再版的时候帮译者补充更多注释,并且把第一版脚注的意大利语译成中文。
  •     有关一个民族的灵魂,越读越有味道
  •     最近在做论文恰好涉及到兰克的形象,想着上半年买了这部兰克名著,之前也看过兰克的其他节译,对兰克还是有部分了解的。但是本书的译者的翻译实在是不和胃口,超过一行的句子几乎每页都有,不注意断句,而且许多句子失之通畅;更意外的是本书似乎是赶进度的产物,从第四页开始就有大量注释没有翻译,兰克原书似有其他部分也未翻译。如果是译者没有能力翻译,那不如换人而不是如此草率就出版兰克的名著。译者在文字和注释上如此不负责任,是我所接触过的书籍中所唯一出现的。但愿出版社以后甄别译者宁缺毋滥。
  •     史学大师兰克首部引进的史学力作,值得阅读的良心作品,强力推荐,值得珍藏
  •     杨丁宇吹牛逼功夫一流
  •     完全不如期待的那样好,译文提升空间不小。作为兰克作品的首部引进出版还是值得鼓励
  •     从帝国和平走向宗教战争。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