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内心的声音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1
ISBN:9787510823114
作者:[印度] 克里希那穆提
页数:336页

作者简介

《倾听内心的声音》收集了克里希那穆提1933—1934年在意大利、荷兰、挪威和印度各地所做的演讲和讨论。他广泛地探讨了真理、行动、选择、欲望、宗教等多种话题,其主旨却只在告诉人们:真理之路,不在他人或组织的指导中,而在个人身上,因为没有人能描述真相。真理之行,始于弄清个人真实的想法,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倾听内心的声音》是《克里希那穆提集》系列(共17本)的第一本,后续作品将不断推出。这套作品集涵盖了克里希那穆提在1933至1967年这35年间的演讲,堪称是克氏最具代表性的系列著作,已经包括了他的全部思想。

书籍目录

意大利1933年
追求真理的人正错过真理
任何描述都无法传达真相
越是选择,就越是空虚
追寻真理不过是一种逃避
认识到欲求的无益,欲求就止息了
不完整的行动中了解永恒的真相
荷兰1933年
弄清你真实的想法
欲求阻碍了洞察力
完满的行动并非来自选择
没有通向真理的道路
行动本身比行动的结果更重要
行动就是觉察你此刻的所作所为
永恒就在短暂中
因为选择,所以我们害怕死亡
你无法通过局部到达整体
行动是思想、感受和行动达到完整
记忆妨碍充分地面对经验
有一种全无选择的决定
诞生于理解的行动会带来改变
挪威1933年
寻找舒适就不可能发现真实
追寻和努力破坏了理解
有一种自然自发的生活方式
祈祷意味着逃避
生活不是一个学习和积累的过程
觉察与时间无关
印度 1933-1934年
唤醒探索的真正愿望
信仰束缚了思想
领悟安全才能终结恐惧
什么是真正的满足
真理是一种不断的完满
人无法通过任何组织找到真理

内容概要

克里希那穆提,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美国《时代周刊》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五大圣者之一”。他生于印度,少年时期开始专门的灵性修炼,以后成为彻悟的智者。他一生致力于引导人们认识自我,用自性的光明照亮自己,解放自己。他一生的教诲旨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迷茫中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
他的著述是由空性流露的文字和讲话集结而成,已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上留下广泛深远的影响。


 倾听内心的声音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克里希那穆提的书读起来有些费劲,但细细品味的话,有说的在理的地方,我们一切的目标和努力都是在徒劳,而内心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呢?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很复杂,或者我们习惯在社会的藩篱之中按照规律去反应和行动,用机械的工作来填补精神的空虚,无暇找到自己真正的心灵和自然的完满。 他说的很多东西,从文字上读起来费解,假如我理解正确的话,那么作者的意思是:他表达了那些观点,但真正的领悟需要靠自己。他不是主义,也不是组织,更不倡导修炼、信仰,他只是想让每一个人在社会的藩篱中能够自然觉察,并且靠自身的智慧去摆脱思维的囚禁。这当然不是指极端地去反社会,也不是放弃现在的拥有,更不是坐以待毙,而是看清事实,懂得让心智走向完满,不要成为人类制造出来的准则、制度和一切幻觉的奴隶。 也许我理解得还是不太正确,或者说不太完整,因为作者自己也说了,有些东西,任何他人的描述都是无法准确表达的,只有亲身去经历、体验并在行动中,才能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回事情。是的,人类一直在寻求各种安全,包括我们自己,可是世界上真有绝对和永恒的安全吗?我也觉得没有,在时时刻刻变换的世界中,我们是否更应该忘却时间这个概念,注重当下的行动呢?我无法说这是正确还是错误,我只是觉得,有时候这也许是正确的,而有时候也不完全是这么回事,毕竟人还是会担心将来,预见未来,会用过去来判断今后,毕竟有理性和逻辑的存在,让人有推理的能力去预测一些可以把握的未知。 读一个有思想的人的文字,并不一定要指望这个人的观点是否要与你完全符合,或者非常能引起你共鸣,而是看其观察问题的方法和视角是否有道理,我们不妨也用这样的视角与方法去尝试、判断和推理一些东西,也许能够产生出非凡的效果。我们对宇宙、对人类自身的困惑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在加剧,一方面我们享受这物质和科技带来的舒适,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着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恶化、社会的堕落、价值观的混乱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如何地去反应呢?作者的思想并不能去说服一个功利的社会,也不可能改变大多数人的想法,只是指明了一种状态,自然的,诚实的,智慧的。欲求回报的信仰是假的,欲求回报的爱也是假的。只有自然流淌的思想才是真的。 这本书是作者的演讲和回答听众的问题集,很多思考都是与我们通常认为正确的行为有着相反的观点,他指出了为目标和结果而努力的徒劳,指出了大众趋之若鹜的盲目和错误,指出了人类很多作茧自缚的实例,指出了真理是运动的特性,也许他指出了很多我们难以接受的观点,这些看似悲观的观点难道不是真的吗?太阳会冷却,地球会毁灭,人类在追求什么样的永恒、安全和完满呢?至少我们应该思索怎样打破自身的囚笼并且不去制造另一套囚笼,对于我说的也许你已经够困惑了,是的,也许真的只有自己才能去明白和体会这些了!
  •     人们使用语言和文字,目的是为了交流,然而,正如人类创造出的任何产物往往会出人意料一样,语言文字也其实也可以反过来,改变人类自身的行为。就拿这本书的书名来说,“倾听内心的声音”这句话说的是什么?“内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内心”如何发出声音,这声音是大还是小?“倾听”如何听到内心的声音?这些问题,无需回答,因为从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和事实上是无法得出合理的解释的。但这句话却能让我们觉得这句话成立,并且有深度。我们的大脑被语言文字改变了,变得对语言文字有所依赖,以至于我们总是在期望语言文字背后的神秘力量。这种神秘的力量,为我们的行为带来了便利,为我们带来了希望,但同时也给我们带了困惑和空想。从积极地角度上讲,语言是人类的家园;从消极角度讲,人生糊涂识字始——正可谓,成也“语言”,败也“文字”。也就是说,我们似乎陷入了语言文字所构建的两难困境之中,但这个困境是其实是可以化解的,而解决的方法则是克里希那穆提在书中一直强调的“行动”。语言文字为我们塑造了真理、塑造了完满、塑造了希望,塑造了欲求,塑造了权威,塑造了庇护所……而唯一能突破这种束缚的则是非关文字的行动!我们应在行动中去追寻生命的意义——这就是“倾听”这一行为的价值所在。这里的“倾听”其实和耳朵的功能无关,和客观存在声音无关,它是一种“自省”,是一种“修炼”,是一种“洞察”。当我们因外物的困扰而迷失自我的时候,当我们感到自身欲求痛苦的时候,当我们茫然无措的时候,“倾听内心的声音”就尤为重要了。“内心的声音”到底是什么?在克里希那穆提看来,放弃模仿、放弃权威、放弃真理、放弃欲求,在行动中过程所获得的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内心的平静,就是“内心的声音”,因为“大音希声”。在这本书中的克里希那穆提,是演讲者,不是赐福者;是交流者,不是教诲者,但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个内心平静的行动者。面对这样的一本书,其实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因为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得不同的启示。但每个人未必都需要读完这本书,因为有的书,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人生之书,这样的书是常翻常新、永远读不完的——而这本书就是这样的一面人生之镜。面对这样的一面镜子,每个人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改变要从自身做起。
  •     开篇要简要提及克里希那穆提(1895——1986)早年修习的经历。他还是孩童的时候(十三岁),被“通神学会”(创立于1875年,其主旨在促成超越种族、性别、阶级和肤色的兄弟友爱,鼓励会员研究各类古老传统如卡巴拉犹太密教、印度教、佛教、藏密及神秘主义玄学体系)认定为“弥勒转世”,被带往英国进行培养,目的是将其塑造成未来世界的灵性导师。这点好似中国藏传佛教“转世灵童”的仪轨。虽然,后来克里希那穆提在修行过程中觉得任何形式的限制都是悟道之路上的阻碍,继而脱离了该组织,但是对于一个圣哲的出世,该组织无疑给克里希那穆提营造了一个早期的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他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为他日后在世界范围内演说奠定了基础。克里希那穆提一生追求终极真理和生命的完满。换句话说,他毕生都在修行的路上。应该说克里希那穆提的智慧是东方式的,语言是西方的,所以他的理论和观点被西方所普遍接受。当然,智慧不分国界,但是浩如烟海的佛经(大多使用梵文)和老子的著作(中国文言文)西方人是绝对读不懂的,所以一旦出现了在西方语境下阐释真理的克里希那穆提,他们的求知若渴可想而知。西方世界率先接纳了他,而他的言说又有着东方哲学的一脉相承,所以对于东方世界来说,他也并不陌生。既然智慧无国界,那么克里希那穆提相较于其前辈而言就更具有世界性的象征意义。真正的智慧无分高下,我认为,克里希那穆提和佛陀、老子,他们的观点可以互为解释。“对我来说确实存在着真相,存在着一种永恒的活生生的真相——无论称之为神、不朽、永恒或者你愿意的任何称谓。”这里所说的真相,就是释迦摩尼佛所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即“无上正等正觉”,通俗的讲就是最高的智慧觉悟。也是老子所说的“道”。“没有哪种对真相的描述可以恒久,因为那只能是一种语言的幻象。你无法知道盐的滋味,除非你自己品尝过盐。”真理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必须经由体证而感悟到。老子说“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可以用语言表述的“道”,不是永恒的道。释迦摩尼在恒河边菩提树下悟道,他悟的是“缘起性空”。金刚经第六品里释迦摩尼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意即佛说的法,如同渡船,都是方便,倘若上了岸,就不再需要这条船。“我所说法,如筏喻者,是个比方。”(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后就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何况非法呢?佛所讲述的道理,都是为了启发你,但那些道理并不等于“明心见性”的悟道。佛的说法,亦是“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明心见性”是一种证道的境界,非经本心不能通达。“你们大多数人只是在寻找对真理的解释,自以为如果能发现真理是什么,然后就可以根据那永恒的光明来塑造自己的生命。那些总是声称自己在追求真理的人实际上正错过了真理。”真理需要去探索去体悟,任何表达都不是真理本身,往往最后指向了一个外在的权威,迷信一种宗教形式。无异于缘木求鱼。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现代人都在“倒因为果”,我们通过熟读经典都知道“自性本空”,明白了一些学理和道理,就以为自己接近悟道了。“把前人修持的经验和见地,拿来倒因为果,然后就变成佛学了。结果我是我,佛学是佛学,两个是对立的,对于修持一无用处。”学佛是要经过修持的过程,转化身心,亲自去证到那个“自性本空”。“当你感觉到自己不完整、空虚时,痛苦便从那空虚感中产生;你从那不完整中制造出标准、理想,以便在空虚中支撑自己。首先你感觉空虚,为了除去那种感觉你做出了努力;通过努力你只能制造出空虚的对立面,你制造出了只会加剧不完整和空虚的二元性。”“用这种方法,你不会获得真正的洞察力。如果有洞察,就没有努力。”克里希那穆提反对二元对立。这和佛法,和中国古代哲学如出一辙。《道德经》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南怀瑾先生在《禅海蠡测》一书中从佛法的角度对天人合一的心物一元论思想进行了概括:“佛法言心,厥有二义:一指妄念意识之心,亦曰妄心。一指如来藏性之心,亦曰真心,复名为性。佛法认心物二者,皆一体所生之用,亦即一元之二面也。”“本体之性,心物一如。寂然空净,能生万法。”一切烦恼皆为虚妄。烦恼自性本空,它来时你若要找到它、对抗它、驱赶它,它就成为干扰你修行的心理因素,所以烦恼来时不理会它,它就会自行消遁。来无影去无踪。所谓“无所从来。亦无所去。”(《金刚经》第二十九品)所以克里希那穆提说,当你努力去除心里痛苦、空虚的感觉时,你就远离了真正的洞察。克里希那穆提讲“兄弟之爱”就是佛说的“众生平等”。克里希那穆提认为如果把时间和行动划分为过去现在未来,冲突就产生了,“当头脑摆脱时间的划分,当行动诞生于完整而不是诞生于时间的划分,那行动就是和谐的,并从社会、阶级、种族、宗教和贪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金刚经》中佛与须菩提对谈,亦言及:“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不得即佛心。佛说我心即佛心。法不外求。即心即菩提。释迦摩尼佛同样反对偶像崇拜,主张不著“法相”,闻法即舍。只是末法时代众生皆迷,往往走向各种外在的宗教形式,而忽略了佛法在“我心”,不知道自性即佛性。这和克里希那穆提舍弃通神学会,并且舍弃宗教形式进行布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释迦摩尼为了最大程度的“普度众生”,还是创立了佛教。老子他老人家不论愿不愿意,也被后世的中国道教尊为鼻祖,他的著作更被视为道教的重要典藏。克里希那穆提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他反对任何一种组织形式,认为不论是宗教组织、禅修组织、政治团体还是社会团体都具有欺骗性和虚伪性,只是让人经由一种仪式化的头脑训练去遵循某种特定的态度,这样一种训练意味着“腐朽、乏味、陈规陋习和毁灭”。他还说“追随者摧毁了领袖”,求道之人总是希望找一个导师为指引,这样可以简化自己的思考过程,往往如此一来就会被剥削者所利用:“宗教以上帝之名利用你们,社会以法律之名利用你们,政客和教育者也利用和剥削你们。所谓的宗教老师和向导以仪式之名、以大师之名剥削你们。”克里希那穆提不认为人有来世,反对任何形式的静坐、禅定和冥想。在他看来,通向真理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对生命保持全然的觉察和观照,不假任何内在和外在权威。例如,如果你感到痛苦和恐惧,首先不要试图去对抗痛苦、克服恐惧,也不要试图通过狠吃狠玩拼命工作玩命赚钱求上帝眷顾等外在方式去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你要深入痛苦和恐惧之中,感受这痛苦和恐惧本身以及它们带给你的震撼,让这震撼唤醒你的智慧和领悟。把头脑从对立面中解放出来,不要对任何寻找真理的外在途径存有幻想,最终目的是要让人获得真正的自由。从而实现生命的圆满。克里希那穆提对于世界的意义在于,他将东方的空性智慧传播到西方,同时他的英文演讲内容经过翻译之后,对于国人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不像佛法那么奥义。另外,他对宗教形式的摒弃,意味着,修行和悟道不必追随任何外在的导师,不必皈依任何宗教,也是有可能实现的。(粗陋浅见,谬误之处还请众位达人批评指正)2014年4月1日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看不下去了,每个字都认识但是连起来却很难感同身受的理解
  •     20世纪的印度也像中国一样遭受侵略,但是当时中国的哲学家思想家只是就事论事吧,实用性地为时局服务,而他几乎完全跳出当时那个舆论的大圈子,超脱了世俗说定义的苦难,他不属于任何一个宗教,既非东方也非西方,而是属于世界。
  •     生命中根本没有安全可言。没有到达真理的方法和途径。对障碍保持完整的觉察,这觉察中就有对永恒的领悟。
  •     叫我们不要被权威所控制。 学会对每个事情提出质疑
  •     一如既往
  •     如题
  •     6.5h 这本书读起来十分缓慢且难以消化,尽管其中收录的对话大抵上不过是对于几个问题重复的、时深时浅的讨论,你可以看到人们就是如此固执,难以放下心中对于确定和安全的僵持。对于觉察和真相的观点,克的理论回到了最初人在发展社会时面对选择的岔路口,所以你无法通过智力和成长中积累的社会经验去理解克的观点与哲学,我也无法彻底的脱离心智的存在去真正达到觉察,但我发觉自己已经走向了怀疑之路。克的著作和演讲浩如烟海,于我来说是世上极为珍贵和真诚之物。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