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菜花,甘蔗芽

出版日期:2014-8-1
ISBN:978721306116X
作者:姜淑梅
页数:280页

作者简介

★六十学写字,七十来写书,传奇老奶奶姜淑梅2014年最新作品
★处女作《乱时候,穷时候》2013年面世后,入选:【新浪好书榜2013年度三十大好书】【 豆瓣读书2013年度最受关注图书】
★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等专题推荐
★《新周刊》《读者》《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知音》等专题报道
★梁文道、许戈辉、王小妮等名家鼎力推荐
【《苦菜花,甘蔗芽》是姜淑梅的第二部作品,是《乱时候,穷时候》的姊妹篇。本书分为《老家女人》《老家男人》《百时屯》《在东北》四部分,延续了第一部的写作风格,语言通俗凝练,带有浓烈的乡土气息,记录了作者亲身与闻的中国老百姓的故事。】
★姜淑梅:
第一本书《乱时候,穷时候》出来以后,在北京开了个读者见面会。
有个女孩想问俺啥,她叫了声奶奶就哭了,一边哭一边说,说的啥俺没听清。
她这么难过,俺觉得对不起她,就说:“孩子,看俺的书不要哭,不要流泪,事都过去了。要是没有这么多苦难,俺也写不出这本书来。”
俺这辈子跟弹花槌子似的,两头粗,中间细,经历的事太多了。
★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许戈辉:
姜奶奶的书中,让人惊讶的段落比比皆是。她的文字干净利落,不加评论,避免描述,对于往事,她有一种超脱的态度。她身上的质朴与真实,让那些故事弥足珍贵。在她笔下,历史变得如此真切,几十年国家民族的风云变幻,化为了普通人身上的普通事。姜淑梅老人把传统朴实的价值观融入故事,讲给年轻人听,这也是一直以来我们最基本的文化传承方式。老人家一辈子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教育,如今写书也没有技巧可以仰仗,但是她却把传统中国女性的美德融入到了写作当中,让那些故事显得温柔、善良。
★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梁文道:
姜淑梅的作品《乱时候,穷时候》出版之后,很多人奔走相告,觉得是本奇书,写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奇人。姜淑梅女士带来的是一种民间草莽的声音,不需要别人替她代言,而是自己用笔写出来。她作品里的事情,跟知识分子的书写是不一样的。她笔下的民间故事,有一种故事本身的力量,那种力量是你很难忘记,很难忽视的。
★中央电视台“读书”主持人李潘:
我曾经很害怕变老,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这是想起来都觉得很恐怖的事。可是在读完《乱时候,穷时候》,认识了作者姜淑梅老人之后,我对于老年的到来,开始有了一些勇气。
★《南方周末》陈一鸣:
姜淑梅大半辈子是文盲,直到花甲才开始看着戏曲频道学字。识字多了,她看了山东老乡莫言的三本半小说:《天堂蒜薹之歌》、《檀香刑》、《蛙》,还有半本《红高粱》,看完之后说:这个我也能写。《乱时候,穷时候》写她自己早年的亲历和见闻,顾名思义,是饥荒、战乱年代的事,也是今天读书人大抵没听过没见过的事。那些故事令人心惊、心酸、心里发堵,老人用简朴的字句讲出,不渲染不评判,事情说得活灵活现,态度超然,几乎让人觉得淡漠。姜淑梅只讲故事不作判断,可以抱怨、骂人、赞美的事情,她只原原本本讲出来。
★《新周刊》杨杨:
人命关天,但在乱时候、穷时候,人命脆弱到仿佛一根指头就能捻碎。姜淑梅60岁那年开始学写字,75岁那年开始尝试着将这些故事写出来,76岁时,这些故事结集成书,读过的人说:每个字都“钉”在纸上。
★王小妮:
在二〇一三年,我们正像遇到一个偶然现身的隐士一样,碰到了也许会被写它的人彻底深藏,永不为人所知的一本书。
姜淑梅的作品是我见到的第一本纯正的“听老人讲故事”的书。可以想象,类似的讲故事的人将越来越少,因为他们存在的乡土已经面目全非,他们也许成了最后的讲故事的人。现在让我们安静下来,翻开书页,听听姜淑梅老人的故事。
★亚马逊编辑特别推荐:
姜淑梅的作品带给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像是在某个午后,盘腿在土炕上,坐在姜淑梅老奶奶的对面,泡上一壶土茶,听她娓娓道来满腹传奇。在某个瞬间,会恍惚回到那穷乱不堪的世道,体味人与贫穷、生存、动荡、命运抗衡的惊心动魄。
这本书以极为质朴的方式在讲故事,通篇都是简练的大白话,甚至连第一人称用的都是“俺”;但是由于时代背景丰满复杂,人物事件真实有力,貌似简陋的讲述方法,反而能激发出故事的质感,还原出时代环境的样貌,让人能闻到泥土的味道,听到背景音的噪杂。
那些大时代下偏居一隅的小人物,或可爱,或可怜,或可笑,或可恨,都是那么真实。作者虽然在裹脚的年代中长大,但是对那些笔下之人身边之事,并不作一丝评判和嬉笑怒骂,简单的勾勒让所有悲喜触手可及。但是读过的人,却能感受到一种力透纸背的触动和震撼,开始体会出:美与丑,爱和妒,温暖和冷酷都根植在人性之中,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年代,都将不断上演。

书籍目录

【序】
俺的故事接着讲/ 姜淑梅 003
【老家女人】
女老缺 003
爱莲 006
小妹 016
干绝户 025
三嫂 030
百时屯的媳妇 036
赔钱货 039
傻闺女 044
洗头 048
月亮地里讲故事 051
王门李氏 055
三样饭 061
戏迷婆婆 063
大姥娘为啥挤眼睛 074
黄明珠 077
【老家男人】
家族长 089
被胡子绑架的“亲戚” 093
明白人 097
亲爹找上门 100
穷得担不起自己的名字 104
继卜 107
恨乎 112
士平 114
白果树庄的傻子 118
四大爷还愿 121
三哥 124
爷公公卖牛 131
【百时屯】
上黄水子 137
时家场里 141
百时屯的井 145
百时屯的庙 148
庙台子 151
郭寺 154
锅屋 158
热死人 160
外扒户子 162
瞎子家 165
小时候咋玩 169
打架 174
穿戴 177
老辈子留下的规矩 180
赶会 191
种牛痘 194
吃苹果 197
逮鹌鹑 199
于家正骨 202
唱扬琴的 205
冯家家庙 207
傅家茶炉子 211
【在东北】
逃荒 219
刚到东北 223
第一次盖房 232
拉帮套的 236
五十多年前的狼 239
丁家和狼 242
忆苦思甜会 245
提洪林 248
孙家人 251
郭八 255
大病 258
车祸 261

内容概要

姜淑梅,1937年生于山东省巨野县,1960年跑盲流至黑龙江省安达市,做了20多年家属工。早年读过几天书,忘得差不多了。1997年学写字,2012年学写作。2013年4月起,部分文字见于《读库》等刊。
作者阅历丰富,历经战乱、饥荒年代,笔下故事篇篇精彩传神,每个字都“钉”在之上,每个字都“戳”到心里。部分文字面世后,好评如潮,感动了众多读者和网友,为老人赢得了众多“姜丝”。
2013年10月,处女作《乱时候,穷时候》得到中央电视台“读书”、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梁文道“开卷八分钟”等专题推荐,《新周刊》、《南方周末》、《读者》等专题报道,并入选新浪好书榜2013年度三十大好书、豆瓣读书2013年度最受关注图书。
2014年8月,出版第二部作品《苦菜花,甘蔗芽》。


 苦菜花,甘蔗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话说我没有买姜奶奶的第一本书,读库上连载的也还没看,因为还没看到连载那一年的,我刚刚爬完09年的坑,还没进入10年的坑。。。。。。所以,这还是第一次看姜奶奶的文字书写的非常平实,内容完全是以记述的方式来记录的,不掺杂任何的感情和评论,然讲的事情就是在过去的近百年时间里,山东农村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离我很近,其中的场景也曾经发生在我的先辈身上,然而也离我很远,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人知道当年都发生了什么。记得《风雨哈佛路》中有一个桥段,说到历史是什么,we are the history。我们就是历史,我们现在发生的事情就是历史,可是我们却不知道我们先辈的身上发生过什么事情。这就是我喜欢这本书的最主要的原因,没有秀技巧没有做评判,只是单纯的记录,告诉我们发生过什么,提醒我试着去探寻自己的来路这本书就是记录在历史的中被忘记的、那些湮没无闻的人
  •     故事在说话——《苦菜花,甘蔗芽》,不用华丽 就已动人六月初九的时候,外婆去世了。走的时候,没有留下一句话。仿佛不用交代什么似的,该讲的话就都已经讲好了,无牵无挂的离开。可是我才发现,关于她,其实除了遥远的记忆当中模糊的睡前的一些片段以外,我竟然没有记下任何一个故事,关于她。写过外婆家,但是已经是小学作业里面的事情;记过她的样貌,也竟然会模糊在相片里面;就连她的离别,也显得不真实。老妈说,想要我写外婆的故事。这时候惊觉,到离别的时候,留下的遗憾才那么确切和无法弥补。看三遍《后会无期》,最后的一段,说装范和文青的人,大多是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离别的人。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那就是告别,因而会孩子气的倔强、生气、失望以及嘴硬。说实话,没看《乱时候,穷时候》的完全版是一种错过,因而当姜奶奶又出新书《苦菜花,甘蔗芽》之后,我就抱着一定要看看的决心,选择阅读它。这位大半辈子是文盲的奶奶,某种程度上对我来说是我外婆的“影子”——她是那个在乡村中知晓了许多秘密拥有大智慧的一员,她的故事不用很华丽,简简单单,说出来就已动人。因为不是人物在说话,是故事本身在说话。呐,真的不是矫情,也不是带盐(没那个身份),我想其实每一个城市里面的孩子都需要读读姜奶奶的故事,她的故事里面是这个国家的没有被写进历史书里面的真实的记忆,与知名的作家们书卷气息和虚构成分填充的页面不同,她的故事活着,她也正在努力讲这些故事讲给我们听,让我们知道在她的村庄里面,有怎样的生活,有怎样的人与人之间的故事,人们经历过悲喜,又继承了什么样的传统,那些看上去可笑但是确实存在过的细节,不留遗憾地将给我们听。“那时候……”我们总是不喜欢听老人唠叨这样的桥段,我们认真阅读的总是浮华的表象——我们以自己为中心,关心我们的世界的周围——那曾经有过的他们的世界呢?有一天我们想起的时候,就会离别。姜奶奶的家人真好。她们鼓励她讲出她内心的话,那隐藏的万千山水,变成了文字,融化每一个读者的心呢。奶奶讲村里的女人,老家的男人,讲那些在山东的生活,讲那些现在退化的或是珍贵或是奇特的习俗……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在脑海中拼凑出一个画面,仿佛是一个纪录片,点点滴滴,交错进我们没来得及留下的祖辈的记忆,重新获得生活的滋养与训归。想要谢谢姜奶奶的故事,这故事里面的秘密,很多人藏着不想要说出来,又很多人没有机会讲出来,又很多人想要知道但是等到试图知道的时候,已经太迟了。每一个老人其实都是历史,因为历史是人的经历,当岁月流经每一个人的生活,我们捞起的故事就像是镜花水月,没有记下来,便也留不住了。姜奶奶一个字一个字地将它们留在了纸上,也真实地在我们耳边讲进我们的心里。这故事不仅仅是奶奶的巨野县,也不仅仅是那小小的百时屯,它是我们每一个人血液当中沉默的家乡,尽管不同,却又相似;尽管相聚万里,却总是魂在一起。很难说出这些故事当中最喜欢什么故事,姜奶奶也是想到哪里讲到哪里。要是有个人问问就好了吧。就像是那个总角小儿,在祖母的膝下,问出我们内心错过的时光。By 林怿2014年8月1日14:49:26写于御庭园
  •     《苦菜花,甘蔗芽》是姜淑梅的第二本书,分为“老家女人”、“老家男人”、“百时屯”、“在东北”四辑,延续了《乱时候,穷时候》的写作风格,视野由一家到一村,记录了一个村庄的秘史。2014年春,七十七岁的姜淑梅加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2014年8月,《读库1404》刊发了姜淑梅的《百时屯的七个人》。此前,《读库1302》、《读库1304》、《读库1306》先后刊发了其《穷时候》、《战乱年月》、《俺家人》。转引《苦菜花,甘蔗芽》几段话(已经编辑整理):听说中央军看见大脚板女人就抓,说她们不是八路军就是洋学生。爱莲不是八路军,不是洋学生,却是大脚板,愁坏了娘。爱莲自己做了一双尖鞋,用裹脚布把脚包上,蒙混过去了。爱莲听见娘问爹:“咱闺女大脚板,能找着婆家不?”爹说:“别愁,有一屋就有一主。”(《爱莲》)以前,百时屯哪年都有两三个上吊的小脚媳妇。那时候的俗话是:“嫁给鸡跟着飞,嫁给狗跟着走。”脚大了,受气;娘家穷,受气;独生女,受气;针线活儿不好,受气。受婆婆的气,受丈夫的气,有的还受小姑子的气。受气受得没法活了,就上吊。也有吸大烟死的,少。看见媳妇上吊,得先把她鼻子眼、耳朵眼、屁股眼堵上,把嘴捂上,捂好了再往下卸。要是捂一会儿,这媳妇长出一口气,就活过来了。这边人捂着,那边房顶就上去人叫魂。(《百时屯的媳妇》)从前的女人,谁要连生几个儿子,都说:“她咋这么好命呀?”谁要连生几个闺女,都说:“她咋净生些赔钱货呀?”有句俗话说:“谁家生了闺女,粪坑都噘三天嘴。”这可不是瞎说的。有句俗话是:“做贼的不进五女门。”说的是闺女越多,赔钱越多。谁家要是有五个闺女,家里的东西就赔得不剩啥,贼都不上门了。(《赔钱货》)女孩十八九岁,就得结婚了。老话说:“闺女大了不可留,留来留去结怨仇。”过了二十岁不结婚,人家就说:“这是留大闺女种呢。”(《洗头》)公公脾气好,也是个戏迷,只在焦麦炸豆的时候不准婆婆去听戏。老家有句俗话:“麦熟一晌,蝉老一时。”麦子熟了不割,来一场风,麦穗头就掉地下了。豆子熟了,不快点儿割了拉回场来,来个暴晒,炸得可地都是豆粒子。(《戏迷婆婆》)那年,俺周岁十二了,娘先叫俺学纺棉花,又学织布,学做针线活儿,憋死人,烦死人。娘说:“闺女,你得记着,‘一学见人多知礼,二学走路要安详,三学织布纺棉花,四学裁剪做衣裳’。为闺女学这些,是老辈子留下的规矩。”俺问娘:“这些活儿啥时候能做完呀?”娘说:“活人活人,总活着,总干活儿。啥时候死了,啥时候就不干了。”憋的时间长了,俺就习惯了。(《老辈子留下的规矩》)人家这不是好心好意吗?把俺气够呛。他叫俺公公“老张头”,俺认为他瞧不起俺山东来的穷人。在老家,该叫大爷叫大爷,该叫大哥叫大哥,哪兴这么叫的?第二天早上,梁队长来了,俺没搭理他,转身就进里屋了。你瞧不起俺,俺还瞧不起你哩。天暖和了,家家开门开窗过日子。俺有个邻居姓安,常听见邻居喊他们“老安头”“老安婆子”,才知道东北人就这样叫法。有天看见梁队长,俺跟他说这事,他哈哈大笑。婆婆听不惯别人喊她“老张太太”“老张婆子”。她跟公公说,当年孔圣人骑着驴周游列国,往北一看,看不见人,以为这边没人,就没过来。这地方,是圣人没走到的地方。(《刚到东北》)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听故事,很多故事。
  •     老太太发了宏愿要一年出一本书,也做到了,不过看完第二本没勇气看第三本了。这本书也够流水账的,大部分文章都没啥意思,老太太也讲不好听来的故事,看到后来根本看不下去,抱着有始有终的精神看完的,三星支持一下快80的老太太,不容易。
  •     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文字质朴、语言生动,因为家乡的关系,对很多方言都很亲切,仿佛回到了老家。但后来再看就有些疲倦了,很多篇都是一样的感觉。看了三分之二,看不下去了。不管怎样,还是给作者点赞。
  •     老人故事
  •     还是更喜欢《穷时候、乱时候》。两本都推荐。
  •     没有第一本好。
  •     看的几次鼻酸,最后一篇都不忍心认真看。
  •     听姜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
  •     两星-。弱点暴露无遗。好处是那些暴虐残酷的东西少了,但作为读物,这也是丧失力量的缘故。整体来说除了能了解点俗语和风土人情之外就只能摊手了。
  •     有点乱,没有第一本好看
  •     表示,看这书完全是因为把作者名字看成了毕淑敏。建议大家随便看看,实在看不下去就别看了,我是实在撑不下去了……
  •     基本延续了上一部《穷时候,乱时候》的风格。不同的是作者描述自己的地方多了些。是一本不错的中国老故事书,就是故事零散了些
  •     20161224 想起那本不敢读下去的《浮生取义》和《农民自杀研究》
  •     没有第一本好,传统儒家社会里的女性也很悲惨。
  •     流水帐的记录,故事略显单薄。 不过却有强烈的时代背景。 比第一部差不少,不过老太太60岁才识字确实不容易。
  •     说实话,只喜欢看姜奶奶写的那些穷时候的故事,乱时候的故事不喜欢,而且某些篇写了让人不知所谓。总算看完了
  •     看完大概可以理解为什么山东人、河南人是直男癌的概率那么大了
  •     不如上一部让人有耐性读。
  •     基本是以人为主,带出民俗,最后夹带私货,写了篇自己。认识的人知道的事写完了就写听来的人和事,这些都写完了还写什么?这辈子也就过完了
  •     纯叙述无描写,感叹于那些艰苦的岁月中人的韧性和坚忍,还有那种承受的坦然
  •     粗粝的时代/生活/故事/语言。
  •     《乱时候,穷时候》的姊妹篇,按主题写,一个故事可能时间跨度很长,不少故事是听说的,个人感觉没有第一本好看。
  •     太苦了
  •     了解过去
  •     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各种土话,方言,有点吃力。慢点再看。
  •     看姜奶奶第二本书的时候场想起姥姥一遍遍给我讲以前的事儿,虽然有些絮叨,却百听不厌。
  •     老年代还是挺苦的,也讲究不起来。
  •     口述历史,朴实无华,娓娓道来,正如枕在外婆腿上,听那些人,听那些事。
  •     作者
  •     有一些相似的故事,我在别人那里也听过
  •     这本有够流水账……其实第一本除了《读库》选的那篇惊艳,其他也就一般,老奶奶很可爱,不过总絮叨也没意思了…
  •     良莠不齐,没话找话
  •     无论是哪个年代,人性的善恶是真实的。丑陋也好、美好也罢,这就是真实的人性。
  •     老太太三年写了三本书,一本比一本差。还是第一本好看
  •     没能读完,可能不合我的口味吧
  •     个人与历史
  •     大不如第一部,感觉写得很仓促,个别文章有凑数之嫌。
  •     老太太自自然然的语言恰好像是把小说家的语言给削砍过,简洁有力,跟第一本相比多了些目的性。
  •     还是很有意思的,不要强求什么文学性,就当做时代民俗记录看蛮好的,很喜欢那种残酷的真实的感觉。另外从此书可见过去山东农村女性地位之低下,简直令人发指。
  •     看得哭了 这个名字跟我妈妈很像的奶奶讲的都是大实话啊
  •     姜奶奶60学写字,75岁才开始把自己人生里经历的故事写成书,姜奶奶认识字之后,读了莫言的三本书,说,这个我也能写,于是写成了「穷时候,苦时候」和「苦菜花,甘蔗芽」两本书,全书叙事平实,对所讲述的故事淡然而不加评论,所有的原始情感和泥土般的气息弥漫在每一个字眼里,留待读者自己去感受和评判。有人说读了这本书突然不再害怕变老,但我觉得并不是每个老去的人,都能够原原本本地还原出这些精彩的故事。
  •     天朝百姓太苦,名不见经传的老太太,讲出来的故事都是血泪横飞。
  •     don't complain about the life cos it will be even worse, don't be happy about the life cos it will be even better. 转瞬几十年,只在一页字里行间。
  •     之前买过老奶奶的第一本书,怎么说呢,让我想起小时候邻居爷爷,——夏天夜里总是一大群孩子围着,等着他讲故事,讲的都是奇形怪状的妖精鬼古,小孩子一边儿害怕一边儿把圈挤得更紧更专注地听着... ...故事本身不见得有意义,甚至无从论及真实与否,只是讲故事的老人和听故事的孩子的认真让一切有了别样的气氛,这种气氛真实,让人着迷,姜奶奶的故事就是这一挂,我也忍不住看得认真,入迷~这样的书不好说有什么意义,只是普通人生活中不那么普通的一面,即便明知道很多离奇很多夸张很多以讹传讹,但这些故事的确就这么口口相传地代代流转,估计以后我也会有意无意讲只言片语给小盆友听,故事的最原始粗糙的魅力大概就在于此~
  •     故事都挺有味道的
  •     讲真,有的没看懂。而且全本书都是很简单的字,所以说作者12年学写作我信。但是故事性真的不强。
  •     生长在变化不大的乡下,听奶奶讲故事
  •     爸爸妈妈也有很多类似故事
  •     2016-01-19 电子书
  •     只看了一半和结尾。但确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不容忘怀。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